《人体生理学实验》牛蛙

《人体生理学实验》牛蛙
《人体生理学实验》牛蛙

人体生理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生理学实验手术常用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方法;

3: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

2:蛙的离体组织、器官保持活性所需的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盒掌握; 3:任氏液是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蛙心脏在体外 跳动时间,保持其它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对 象:牛蛙

设 备: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 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 钉、粗棉线

药品与试剂:任氏液

四、实验方法:

1.制备离体蛙心

(1)取一只蛙,捣毁脑和脊髓,将蛙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腹部 皮肤向上剪开,然后剪开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分离左、右主 动脉。

(2)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根线,此头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在主动脉干

班 级 11应用心理 姓 名 张红 学 号 2011326670130 实验日期 2012.10.12 指导教师 胡信奎 实

验名称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制作

下方穿一根线,在动脉圆锥上系以松结用于结扎固定蛙心管。

(3)左手持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用眼科剪在松结上方左主动脉根部剪

一小口,右手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大小适宜的蛙心管由此切口处插入

动脉圆锥。插管头到达动脉圆锥时,用镊子夹住动脉圆锥少许,将插

管拔出后退,并转向心室中方向,镊子向插管的平行方向提拉,

心室收缩期时将插管插入心室。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管内任氏液的

液面会随心室的收缩而上下波动。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用预先准备

好的松结扎紧,扎线系在蛙心插管的侧钩上打结并固定。剪断主动脉

左右分支。

注意:勿扎住静窦脉,插管不可插入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下口。

(画心室图,见26页)

(4)轻轻提起蛙心插管以略高心脏,用一线在动脉干与腔脉交界处作一

结扎,结扎线应尽量下压,以防伤及动脉干,在结扎处外侧剪断所有

组织,将蛙心游离出来。

(5)用新制任氏液反复换洗蛙心插管内有血的任氏液,直至蛙心插管内无

血液残留为止。此时离体蛙心插管制备成功,可供实验。

(6)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并将

蛙心夹的线头通过滑轮连至张力换能器的应变梁上,调节此线张力至

1g,插管内加灌流液约1—1.5m,并在插管上标记灌流液的高度。在

此实验以后过程中,灌流液稳定于该高度。

2: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剥制后肢标本:

法一:将双毁髓的牛蛙背面向上放入蜡盘中。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

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耳后腺后

缘水平的脊柱。用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

柱后端,右手用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

基部剪断内脏。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

向后方撕剥皮肤,同时弃其头部及内脏。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清洗手及手术器械上的污物。

法二:将双毁髓的蛙腹面向上放入蜡盘,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腹壁皮肤,右手持手术剪将皮肤剪开,再见开腹壁肌肉。然后用手术镊轻轻提起内脏,自基部剪开(勿伤脊神经)。左手轻轻托起蛙后肢,使头部及内脏向下,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注意: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剥皮的标本同皮肤、内脏等弃物放在一起。(2)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玻璃板上,脊柱端在左侧。

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压住标本的股部两侧肌肉,右手持手术刀于耻骨联合处向下按压刀刃,切开耻骨联合。然后用手术剪剪开两后肢相连的

肌肉组织,并纵向剪开脊柱(尾杆骨留在一侧),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也可不用手术刀切开耻骨联合,而用左手托起标本,右手持手术剪直

接剪开耻骨联合。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

氏液中备用。

注意:操作要十分小心,切勿切断坐骨神经。

(3)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朝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解剖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即与脊神经相接的部位),有一梨状肌盖住神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再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用手术剪剪去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4)分离股骨头:左手捏住股骨,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用金冠剪自膝关节向前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5)游离腓肠肌: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

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备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

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需要画上图,见6页)

(6)检验标本: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右手持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使其两端接触神经,使腓肠肌发生收缩,表示标本机正常。右手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先,轻轻将标本

放入任氏液中(切勿使神经受牵拉),稳定15-20min,即可进行检验。

注意:制备标本过程中经常使用任氏液任氏液湿润去皮的标本。

四、实验结果:

(1)

(2)

(需画内部解剖结构图,就是解剖后看到的肝,胃,肠等的分布)

五、讨论:

(1)

(2)

【思考题】

1:

2:

3:

4:

分数校阅

蛙的解剖

蛙的解剖及消化、呼吸、循环、肌肉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操作与观察 1.蛙的外形观察 2.蛙的解剖及内部结构观察 (1)双毁髓法处死牛蛙:注意针尖刺入颅腔(头部眼后端)毁脑时,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用食指按头部前端,拇指按背,中指抵颈部。针从枕骨大孔刺入。 (2)剪开腹壁时,应沿腹中线稍偏左侧剪,以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的腹静脉;将右侧腹壁翻开前,先将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 (3)展开、拉直四肢,用大头针将蛙固定在腊盘上。沿腹中线稍偏左侧优厚先前剪开腹壁,直至下颌,然后再前肢和后肢处沿肢内侧中线向两侧横剪。拉开腹壁,即可观察内部器官。剪刀尖应向上挑,以免损伤内脏。 分先后重点观察口咽腔及消化、呼吸、泄殖、循环等系统: 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舌、内鼻孔、齿、耳喉管孔、声囊孔、喉门、食道口。 消化系统:食道、胃、肠(小肠、直肠)、泄殖腔、肝脏、胰脏、脾。 呼吸系统:喉气管室、肺。 泄殖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脂肪体、精巢、输精管(雌性:卵巢、输卵管)。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 蛙的解剖及消化、呼吸、循环、肌肉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实验动物:青蛙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 个,烧杯1.3 药品0.5%硫酸,1%硫酸 试验方法与步骤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和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此值即为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反射弧的分析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实验九 牛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九牛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牛蛙的外形和内部各系统主要器官的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并掌握牛蛙解剖的基本方法(双毁髓处死方法)和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牛蛙外形和内部各系统主要器官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显微镜、解剖用具。 四、实验材料 鲜活牛蛙、牛蛙解剖示范标本、牛蛙骨骼标本。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外形

取一活蛙(或蟾蜍)进行观察,蛙体短而宽,无尾,颈不明显,全身可分及躯干两部,从吻端到口角为头部,其后为躯干,躯干部具附肢,体表裸露。 1.头部:前端有宽大的口、具上、下颌、蛙的口底不断升降,这种活动有何作用?头背面有一对外鼻孔,注意鼻孔怎样启闭?鼻孔的启闭和口底升降有何关系? 眼具上、下睑和瞬膜,观察瞬膜的活动和眼的启闭方式。眼后有一椭圆形的鼓膜。内为中耳。蟾蜍眼的后方鼓膜上面有一长圆形隆起,称什么?有何作用?

2.躯干部:蛙背部两侧自眼直到泄殖腔孔有两条隆起的背侧褶,蟾蜍无背侧褶但背部具有大小不一的疣粒、躯干部末端有一开口,称什么? 3.四肢:前肢由上臂、前臂、手三部分组成,接近躯干部处称上臂。与上臂相连的为臂,手包括哪些部分,具几指? 近体侧为第一指。远体侧为第四指,雄性在第一指上常有质隆起,为其副性征,交配时借以抱住雌蛙,这一构造称什么? 后肢可分股部、胫部、足三部分,足包括哪些部分? 具几趾? 哪一趾最短? 哪一趾最长趾? 间是否具蹼? 第一趾基部及第四趾基部各有一椭圆形或圆形的皮肤突起,前者为内突,后者为外跖突。 (二) 皮肤: 取蛙皮肤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先分清表皮和真皮,然后以中倍镜观其构造。 1.表皮:有几层上皮细胞组成,分成二层,即角质层和生长层;角质层在表皮之最外层,是由死的角质化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能不断脱落,生长层是活的上皮细胞组成,注意层生长层细胞的形状有无区别?哪一层细胞具有分生能力? 2.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紧靠表皮的真皮内有一层色素细胞;在真皮的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1530402121 李婧柔 指导老师戈志强 摘要:蛙和蟾蜍作为同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的两种两栖动物,在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有很大区别。本文将对于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蛙、蟾蜍、结构异同。 材料:活体牛蛙、蟾蜍 方法:双毁髓法处死,一般方法观察 牛蛙:新蛙亚目蛙科蛙属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因实用价值巨大而自1959年引进我国中部和东部养殖。牛娃体 棕绿色相间,粗糙,有深色点状凸起和条纹,腹部黄绿,头部似其他蛙类呈锐角三角形,皮肤光滑。口端位,吻尖面钝,口裂宽大延伸至头基部。上颌背侧前端有一对外 鼻孔,外鼻孔缘有鼻瓣,随呼吸开闭。眼大而外凸,位于头顶部偏左右,有上下眼睑,且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瞬膜,遇刺激眼球可迅速收回眼窝并以瞬膜覆盖。两眼后具 一对1.5公分左右大小圆形鼓膜。头部后接宽短的躯干部,伏状时十五公分大小,前肢较短,指骨顶端第一节下扣,两指骨、掌骨斜向腹侧生长,四指分离,后肢长而粗壮,有黑色条纹分布,伸展时逾十五公分。五指后三分之二指间有薄蹼。两腿间偏背侧有 一后凸结构,为泄殖腔孔。 观察外观后用双毁髓法将动物处死。按下蛙头,在枕骨间插入解剖针上下捣毁双髓, 在蛙四肢瘫软不回收后将解剖剪插入泄殖腔孔前段半寸的皮肤,剪至下颌骨,继沿腹 向两侧剪开一横口,用解剖针钉皮肤和四肢于蜡盘中。从腹中线左侧剪开腹直肌,并 向前沿胸骨中央剪断肩带。 (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c728872.html,/pic/牛蛙 /62782/0/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 899a801f2f9?fr=lemma&ct=single#aid=0&pic =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899a801f2 f9) 剖开蛙肚,可见左右两椭球状肺,剪开肺室,其 中布满肺泡。肺下为肥大的三叶状的肝,红色较 深,左右肝叶中央有一搏动深红色球状组织,为 心脏,分为左右两心房和一心室。在心房和心室 的交界处有明显冠状沟,连有黄色的脂肪体。肝 下有一青黑色的球形胆囊。张开蛙口,上颌边缘 有尖利而细小的一排齿尖向后的颌齿,一肌肉质 舌衍生于下颌内壁近外侧,拉出可观明显分叉。 口腔顶壁前端与外鼻孔相连有两椭圆形小孔,为 内鼻孔。颌角附近有一对大孔——耳咽管孔,直 通鼓膜。口腔通过喉门——食道口——食管直达 胃,胃为食管下端所 连的膨大囊状体,向下连有近身体长度的小肠,尾端为膨大的直肠,直 肠通于泄殖腔,以泄殖腔孔连接体外。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 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 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 养皿 2 个,烧杯 1.3 药品 0.5% 硫酸, 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 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 0.5%和 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 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 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 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 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 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相关。若刺激频率较小,使 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

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三、材料与方法 材料:培养牛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①材料:牛蛙、常用手术器械、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钉、粗棉线 ②方法:使用毁髓针将牛蛙进行双毁髓,用手术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 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 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②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

实验六 兔子的解剖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六兔子的解剖 实验六家畜(兔子)的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兔子解剖观察,认识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 2、学习解剖哺乳类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掌握哺乳类肌肉、消化、呼吸、泄殖、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 1/ 42

? ? ? ?三、实验内容: 1、家兔外形观察 2、兔子剥皮,观察肌肉系统。 3、内部结构解剖,观察兔子的消化、呼吸、泄殖、循环和神经等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

---------------------------------------------------------------最新资料推荐------------------------------------------------------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家兔2、器具:解剖器械、兔解剖台、 10 ml注射器?3、试剂:75%乙醇棉球、纱布 3/ 42

背景知识?哺乳类动物(Mammal)哺乳类是一种恒温的高等脊椎动物,体表被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 骨骼肌肉发达,运动能力强。 大脑皮层发达,脑容量增大,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操作步骤:外形观察:13页 5/ 42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 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波宽)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相关。若刺激频率较小,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培养牛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①材料:牛蛙、常用手术器械、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钉、粗棉线 ②方法:使用毁髓针将牛蛙进行双毁髓,用手术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

《人体生理实验》牛蛙

人体生理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生理学实验手术常用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方法; 3: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 2:蛙的离体组织、器官保持活性所需的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盒掌握; 3:任氏液是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蛙心脏在体外 跳动时间,保持其它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对 象:牛蛙 设 备: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 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 钉、粗棉线 药品与试剂:任氏液 四、实验方法: 1.制备离体蛙心 (1)取一只蛙,捣毁脑和脊髓,将蛙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腹部 皮肤向上剪开,然后剪开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分离左、右主 动脉。 (2)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根线,此头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在主动脉干 班 级 11应用心理 姓 名 张红 学 号 2011326670130 实验日期 2012.10.12 指导教师 胡信奎 实 验名称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制作

下方穿一根线,在动脉圆锥上系以松结用于结扎固定蛙心管。 (3)左手持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用眼科剪在松结上方左主动脉根部剪 一小口,右手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大小适宜的蛙心管由此切口处插入 动脉圆锥。插管头到达动脉圆锥时,用镊子夹住动脉圆锥少许,将插 管拔出后退,并转向心室中方向,镊子向插管的平行方向提拉, 心室收缩期时将插管插入心室。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管内任氏液的 液面会随心室的收缩而上下波动。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用预先准备 好的松结扎紧,扎线系在蛙心插管的侧钩上打结并固定。剪断主动脉 左右分支。 注意:勿扎住静窦脉,插管不可插入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下口。 (画心室图,见26页) (4)轻轻提起蛙心插管以略高心脏,用一线在动脉干与腔脉交界处作一 结扎,结扎线应尽量下压,以防伤及动脉干,在结扎处外侧剪断所有 组织,将蛙心游离出来。 (5)用新制任氏液反复换洗蛙心插管内有血的任氏液,直至蛙心插管内无 血液残留为止。此时离体蛙心插管制备成功,可供实验。 (6)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并将 蛙心夹的线头通过滑轮连至张力换能器的应变梁上,调节此线张力至 1g,插管内加灌流液约1—1.5m,并在插管上标记灌流液的高度。在 此实验以后过程中,灌流液稳定于该高度。 2: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剥制后肢标本: 法一:将双毁髓的牛蛙背面向上放入蜡盘中。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 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耳后腺后 缘水平的脊柱。用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 柱后端,右手用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 基部剪断内脏。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

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2

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 摘要:牛蛙动物学及人体解剖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在长期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我总结了用牛蛙做实验材料几点利与弊。 关键词:牛蛙实验利与弊 一:牛蛙的介绍 牛蛙输水栖类中的独居栖类,因其叫声宏亮酷似牛而得名。属蛙科,英文名为Bull frog。 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牛蛙等。 牛蛙的形态特征:牛蛙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公斤。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黄皮,皮肤粗造。有不明显的细棱,四肢粗大,有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瘤状突起,后肢强大,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二:牛蛙极好饲养,且产量丰富,因而常用作动物学及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各项实验下面介绍几个人解实验以说明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 三:牛蛙做实验材料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与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 实验材料与器械:牛蛙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 实验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生理学试验中常用牛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步骤:1、双毁髓法获得双毁髓动物2、剥制后肢标本3、分离两后肢4、分离坐骨神经5、游离腓肠肌6、分离股骨7、检验标本8、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 注意事项: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牛蛙头部前俯(不要挤压耳后腺),用纱布盖住而耳后大腺上,防止耳后腺分泌物摄入眼内。如分泌物摄入眼内,应立即用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得观察 (一)实验目得 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得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 四大基本组织得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得基本特征。 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得结构特点与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得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得 1.观察脊髓得形态结,了解脊神经得组成。 2.观察脑干得得形态结构与脑神经进出脑干得部位,了解脑干中得主要神经核团与纤 维束得位置。 3.观察间脑、小脑与大脑得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得主要沟、回与分叶。 (二)实验材料 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得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 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得结构组成与功能。 三、反射弧得分析与脊髓反射得观察 (一)实验目得 1.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得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得反射弧得组成部 分,探讨反射弧得完整性与反射活动得关系。 2.观察脊髓得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得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个,烧杯 1、3 药品 0、5%硫酸,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 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 上。 2.2.正常脊髓反射得观察 2.3.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得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得皮肤上,可 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反射时得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与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得脚趾尖浸 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得时间,即反射 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 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 射弧得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得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兔子实验报告

生理兔子实验报告 主题:血压测量、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班级:151541 实验小组:第三组 实验日期:2016年5月31日 具体分工:主刀:15154114李睿哲 副手:15154111朱梦洁、15154113周紫星 麻醉:15154112陈海芹、15154115谢明思 器械管理:15154130李部 实验数据记录整理:15154131毕长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兔子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兔子与人类一些相似的生命活动过程,更好地认识生物机体活动规律。 二、实验原理: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合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极为重要,动脉血压的剧烈变化会显著影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各种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自主性调节。 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

应,主要是由于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外周或中枢化学感受器或者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的结果。 三、实验器材: 实验动物:一只健康兔子(2.88Kg) 实验试剂:20%的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 实验设备:兔箱、电子称、手术灯、兔解剖台、压力换能器、呼吸流量换能器、金属碗、纱布、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止血钳、皮钳、绳子、毛剪、镊子、输液夹、皮剪、眼科剪、托盘金属、托盘陶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 四、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首先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通道1接通压力换能器,通道2接通呼吸流量换能器,从系统的“生理学实验”中找出“血压-呼吸的(学生)实验”,使显示器显示压力和呼吸的读数,并调节至合适比率。 2.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液体传递系统 用注射器向连接动脉插管的导管内推注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使之充满液体。 3.动物准备 1)术前准备

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7(1):69~71,2008 Jour nal of M oun tai n Agricu lture and B iology 研究简报 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李朝波,李进国,高登慧*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关键词:黑斑蛙;胃;小肠;肝脏;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Q959.530.4;Q95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08)01-0069-03 R esearch on the histology of t he digestive organs of Rana ni g ro m aculata LI Chao-bo,L I J in-guo,GAO D eng-hu i*(Co lleg e of A ni ma l Science,Gu izhou Universit y,G uizhou G uiyang550025, China) K ey word s:R ana ni gromaculata;stom ach;s m a ll i ntesti ne;li ver;h i sto l ogy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又名青蛙,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医学等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实验动物。青蛙作为两栖类的代表,属于首先登陆的类型,其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既保持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国内外对其他种类蛙科动物的组织结构研究较多,而对黑斑蛙组织结构的研究少见报道,且主要集中在超微结构的研究上[1-2]。已有的研究证实[1-5],不同种类蛙科动物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解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本试验对黑斑蛙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期丰富无尾两栖类的组织学资料,为显微水平研究进化问题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健康野生成年蛙10只采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雌雄不限,捣髓后分别取其胃、小肠以及肝脏固定于Boui n s液中,经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5 m连续切片、HE染色,并用le i k a 图象采集系统观察拍照。 2 结 果 2.1 胃 胃壁由4层结构构成。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共同向胃腔突起形成皱襞。黏膜层 分为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3层结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凹陷形成胃小凹(见图1)。固有层较厚,除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外,在整个胃的固有层都见有胃腺分布。构成胃腺的细胞可见有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靠近黏膜上皮分布,细胞呈高柱状,体积小,排列紧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淡染;而嗜酸性细胞靠近黏膜肌层分布,细胞呈锥形或立方形,胞核大,位于细胞的中央,胞质深染(见图2)。黏膜肌层为内环外纵的 收稿日期:2007-09-28;修回日期:2007-10-23 作者简介:李朝波(1981-),男,贵州省遵义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组织胚胎学研究。 *通讯作者:E-m ail dhgao@gz https://www.360docs.net/doc/6c728872.html,

蛙腓肠肌实验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原理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用品蛙类手术器械、烧杯、培养皿、棉球、纱布、细丝线、任氏液、粗剪刀、蛙板等。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蛙,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剪掉肛门周围的皮肤,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用线在坐骨神经靠近脊柱处结扎并剪断。左手捏住脊柱,右手持剪刀从背面剪去向上突出的尾骨。然后从腹面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 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波宽)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

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 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②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仪器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30g,时间参数:放大倍数100-200,耦合方式为DC,上限频率10HZ,采样间隔:1-5ms)。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臂梁上,调节微距调节器(前负荷:1.5g),把刺激电极放在刺激电极上,保持接触良好。改变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实验: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0.1ms,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增大,强度增量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记录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值,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测量最大刺激时肌肉

实验十二 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十二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家兔骨骼的观察及内部解剖,认识哺乳类动物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适应于陆生的进步性特征,学习哺乳类解剖的方法,掌握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家兔外形和骨骼系统的观察;内部解剖及各系统主要器官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等。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健康活体标本、家兔解剖示范标本、家兔骨骼标本、一次性注射器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在家兔的耳部找到血管,注射入空气,(观察相关录像)待兔死后进行解剖。(视频1) (一)膈及胸、腹腔的观察 把兔放在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四肢分开,用剪刀在腹正中部剪开皮肤及肌肉层,沿中线向后到达膀胱的基部。向前剪至胸骨时可见一肌肉质的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注意勿剪坏腹腔内的脏器,膈有何功能? 用剪刀刺破隔的一侧,注意空气的进入,用骨钳剪断胸骨两侧的肋骨,移去胸骨,将胸壁向

两侧拉开就可看到胸腔内的脏器。胸腔与腹腔内有哪些脏器? 它们均靠系膜悬挂在体腔内。(视频2)

(二)消化系统: 在口角处做一切口,拉长口裂,观察口腔内齿和舌,口腔顶部有横的褶膜盖在硬腭外面。`用放大镜观察口腔内舌的表面,可见许多乳头(内有味蕾)有何功能? 剥开头部的皮肤,观察三对唾液腺(耳壳基部的耳下腺,下颌内侧的颌下腺和舌下腺)。 (1)耳下腺:位于耳壳基部的腹前方,剥开皮肤即可见。为不规则的淡红色腺体,其腺管开口于口腔底部(不必寻找)。 (2)颌下腺:在颈部腹中线上,口腔底的基部,将附近脂肪清除,可见有一对椭圆形的腺体,腺管开口于口腔底部(不必寻找)。 (3)舌下腺:位于左右颌下腺的上方,埋在肌肉下。形小、淡黄色。将附近淋巴节(圆形)移开,即可看到扁平长条形的舌下腺,由腺体的内侧伸出一对舌下腺管,伴行颌下腺管开口于口腔底。 (4)沿口角将颊部剪开,清除一侧的咀嚼肌,并用骨剪剪开该侧的下颌骨与头骨的关节,即可将口腔全部揭开。 2.口腔:口腔的前壁为上下唇;两侧壁是颊部,上壁是腭,下壁为口腔底。口腔前面牙齿与唇之间为前庭。位于最前端的1对长而呈凿状的牙为门牙,上门牙内侧有一对小门牙。后面有短而宽且具有磨面的前臼齿及臼齿。可用家兔的头骨进行对照观察。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 硫酸刺激浓度 反射时(sec.) No1 No2 No3 Mean 0.5% 6.47s 4.39s 3.13s 4.66s 1% 1.56s 1.46s 1.17s 1.40s (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 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 用0.5%硫酸分别 刺激二后肢的中 趾趾端 产生屈腿反射 右后肢最长脚趾基部环切皮肤,剥净的皮肤将右后肢去皮的 最长脚趾浸入 0.5%硫酸中 无现象 右后肢皮肤完整 的脚趾浸入0.5% 硫酸中 产生屈腿反射 1%硫酸的滤纸片 贴在右侧背或腹 部 出现抓反应

续表2 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 2%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每隔1 min将蛙右 后肢脚趾(皮肤完 整部分)浸入0.5% 硫酸中 0.29 min后屈反射消失 屈反射消失后,立 即将1%硫酸滤纸 片贴在蛙右侧背 或腹部,每隔1 min 重复1次 1.46 min后抓反射消失 左侧最长趾浸入 0.5%硫酸中 产生屈腿反射 毁脊髓左侧最长趾浸入 0.5%硫酸中或刺 激蛙体任何部位 无现象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 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反射弧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 【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 【实验日期】XX/5/9 【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

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

家兔基本手术操作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家兔基本手术操作实验报告 篇一:家兔解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家兔的外形观察、骨骼系统及内部解剖的观察,掌握哺乳类躯体轮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 2.掌握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其进步性特征 3.熟练解剖动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家兔处死是利用静脉注射空气致死:向静脉注射空气后,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空气栓随血流回流至右心室,然后被送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大面积的肺栓塞使人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导致猝死。 三、实验器材 活家兔、解剖盘、酒精棉球、注射器、镊子、烧杯、手术刀、手术剪、骨钳、止血钳等 四、实验步骤

1、外形观察,处死 家兔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颈很短,躯干较长,背部有明显的腰弯曲。前肢短小,有5指,后肢较长,具4趾。尾短小,位于躯干末端,腹部腹面近尾根处有泄殖孔和肛门,肛门在后。肛门两侧各有一个无毛区,提起此处皮肤,开口,打开皮肤。 取10ml注射器,抽入10ml空气,三个人按住兔子,用酒精棉球将其一侧耳外侧毛擦湿,注射空气,到静脉血管。挣扎一会后死亡。 2、打开皮肤 润湿腹部中间的毛,小心用剪刀从泄殖孔稍前方剖一横口,向上剪至颈部,用手术刀使皮肤和肌肉分离,将剥下的皮肤向左右尽可能拉开露出腹部。 3、开腹腔:原位观察膈、胰腺、肝脏、各系统观察,肾脏冠切 从泄殖孔的切口处沿腹中线同样左右割开腹壁至胸骨 剑突处,暴露腹腔。先观察各器官的自然位置。可观察到:胰腺:分散附着于(十二指肠)弯曲处的肠系膜上,为粉红色、分布零散而不规则的腺体。胃:囊状,横卧于膈肌后面,入口称喷门,出口称幽门。 小肠:肠管长而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十二指肠呈“u”形,空肠和回肠界限不易区分。

兔子解剖实验报告

兔子的解剖实验报告 专业:动物医学 年级:2015级 姓名:王涛 学号:86150233 一、实验日期:2016年12月7日 小组成员:张建刚、冯洋、李金霞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兔子外形的观察和身体的解剖,了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通过对实验的操作,掌握对哺乳动物基本的解剖和观察方法,例如手术刀的使用、兔子的剥皮和静脉采血。 三、实验内容 1、兔子的外形观察,静脉采血和处死方法。 2、处死后的剥皮及器官观察。 四、实验器材 一只健康的成年兔子、两把手术刀、兔子解剖台一个、兔子固定箱一个、镊子一把,一把剪刀、棉花、注射器若干、布条若干、废物缸一个。 五、实验步骤和观察内容

外形:全身被毛,皮毛白色,且绒毛较多;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尾;眼睛瞳孔为粉红色,目光呆滞,精神不振。健康状况:良好,四肢健全。 2、静脉采血 将兔子放在兔子固定箱内,采用2.5ml规格的注射器于耳朵处采血,注意:先从耳尖处静脉开始,由耳尖到耳根,四个同学轮流操作,熟悉静脉采血 的基本操作。 采用5ml的注射器,找到兔子心跳最剧烈的位置,注射一管空气,很快就会在兔子体内形成空气栓塞,兔子会剧烈挣扎,全身松弛而死。4、剥离皮肤处理 将已经处死的兔子皮毛润湿, 固定在兔子解剖台上,四肢

和头用布条绑定,沿腹中线皮毛剪开,手术刀和镊子共同操作,四人轮流操作练习,掌握剥皮的基本操作要领。如图所示,观察兔子的各部分肌肉的构造特征。 5、剪开腹壁和胸壁 镊子和剪刀共同操作,剪刀尖应向上翘,避免损伤内脏和血管;剪开后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肠道:肠管的前段细而盘旋的部分为小肠,后段为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脂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则分结肠和直肠。小肠和大肠交界处有 盲肠,兔的盲肠很发达。 十二脂肠在胃、的幽门之后,弯折并向右行,接近肝脏内一侧有总胆管注入。在其对侧有胰管注入。空肠和回肠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界限。十二指肠后端为空肠,再后为回肠。盲肠是介于小肠和大肠交界处的盲囊。草食性动物的盲肠较发达,肉食性动物则退化。结肠的肠管上有由纵行的肌肉纤维形成的结肠带、横结肠 肝 膀胱 盲肠 结肠 胃 十二指肠 直肠 空肠 回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