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链路状态协议路由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路由

使用OSPF协议路由

链路状态协议的运行过程

链路状态协议以其良好的分层设计和足以支持大型网络的可扩展性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中并博得众多ISP 的青睐。距离矢量协议通常并不适合用在复杂的企业网络中。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 是由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ETF) 开发的、用于支持IP 通信的开放式标准路由协议。

OSPF 是一种无类内部网关协议(IGP)。该协议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部分,也叫做区域。这种划分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网络区域,网络管理员可以有选择性地启用路由总结并将出现的路由问题隔离到某个区域中。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并不会频繁、定期地发送整个路由表的更新信息。网络完全收敛之后,链路状态协议将只在拓扑发生更改(例如链路断开)时才发送更新信息。其它情况下,OSPF 每30 分钟执行一次完全更新。

OSPF 之类的链路状态协议非常适合更庞大的分层网络,因为在分层网络中,网络的快速收敛能力非常重要。

与距离矢量协议相比较,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具有以下特性:

需要更复杂的网络规划和配置

需要占用更多的路由器资源

需要占用更多的内存来存储多个表

需要占用更多的CPU 和处理资源来完成复杂的路由计算

不过,如今,市面上的路由器性能很高,因此上述要求通常都不是问题。

运行RIP 协议的路由器仅接收其直连邻居的更新信息,并不接收整个网络的详细信息。运行OSPF 协议的路由器则会生成从路由器自身的角度看到的完整网络地图。通过该地图,路由器可以在网络链路出现故障时快速确定备用的无环路径。

OSPF 不会自动在主网络边界总结。此外,Cisco 版本的OSPF 根据带宽来确定链路的开销。OSPF 根据此开销来确定最佳路径。链路的带宽越高,开销就越低。到目的设备的路径中开销最小的便是最理想的路径。

路由器优先根据带宽(而非跳数)的度量值来确定最短路径。OSPF 的管理距离是110,低于RIP,这是因为其度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较高。

OSPF的度量和收敛

OSPF 根据各条链路的带宽或速度来衡量链路的开销。特定目的网络的开销度量标准是所有

链路在该路径中的总开销。如果网络中有多条路径,则总开销最小的路径被列为首选路径并保存在路由表中。

OSPF 链路开销的计算公式为:

开销= 100,000,000 / 以bps 表示的链路带宽

公式中的带宽值取所配置的接口带宽。接口的带宽可通过show interfaces 命令来确定。

对于速度为100 Mbps 或更高的链路,例如快速以太网和千兆网络,使用上述公式会带来一个问题。上面的公式无视这两种链路之间的速度差异,两种链路算出的开销值均为1,因此尽管两者之间差距悬殊,却享受同等的优先级。要解决这个问题,请使用ip ospf cost命令手动配置接口的开销值。

某个区域内的OSPF 路由器会向其邻居通告它们的链路状态信息。路由器使用名为链路状态通告(LSA) 的消息通告此状态信息。

一旦收到描述区域内所有链路状态的LSA,OSPF 路由器便会使用SPF 算法(也称为Dijkstra 算法)生成拓扑树(即网络结构图)。每台运行该算法的路由器都会将自己列为其SPF 树的根。SPF 树从根开始确定通往每个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以及每条路径的总开销。

OSPF 链路状态或拓扑数据库会存储SPF 树信息。路由器会在路由表中为每个网络设定最短路径。

当所有路由器运行以下功能后,网络便达到收敛状态:

接收网络上每台目的设备的信息

利用SPF 算法处理此信息

更新各自的路由表

OSPF的邻居和邻接关系

在OSPF 网络中,在网络发生变动时将会发送链路状态更新信息。但路由器如何知道相邻路由器何时出现故障呢?OSPF 路由器会建立和维护与其它相连OSPF 路由器的邻居(或邻接)关系。邻接是高级邻居关系,邻接的路由器之间可以交换路由信息。路由器在邻居之间启动邻接关系时,将会开始交换链路状态更新信息。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同步视图后,路由器即达到FULL(完全)邻接状态。

在与其邻居达到完全邻接之前,路由器会经历几种状态变化。

Init(初始化状态)

2-Way(双向状态)

Exstart(预启动状态)

Exchange(交换状态)

Loading(加载状态)

Full(完全邻接)

OSPF 路由器使用Hello 协议开始建立和维护邻接关系。hello 协议通过组播地址224.0.0.5 向直接连接的OSPF 路由器发送很小的hello 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在以太网和广播链路上每10 秒发送一次,在非广播链路上则是每30 秒发送一次。hello 数据包中还包含路由器设置信息。这些设置包括hello 间隔、dead 间隔和网络类型,还可能包括身份验证类型和身份验证数据(若已配置)。任何两台路由器要组成邻接关系,其所有设置都必须一致。路由器会将找到的邻居邻接关系记录到OSPF 邻接数据库中。

FULL 是OSPF 路由器的正常状态。如果路由器陷入其它状态,则表明可能存在问题,譬如路由器的设置不匹配。唯一的例外是2-way 状态。在广播环境中,路由器只能与指定路由器(DR) 或备用指定路由器(BDR) 达到FULL 状态。可以看到的其它所有邻居均处于2-way 状态。

DR 和BDR 的作用是减少发送的更新数量,减少不必要的流量以及减少所有路由器的处理开销。通过要求所有路由器仅从DR 接收更新即可实现上述目的。在广播网段上只有一个DR 和BDR。所有其它路由器都必须连接到DR 和BDR。当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包含该链路信息的路由器会使用组播地址224.0.0.6 将此信息发送给DR。DR 负责通过组播地址224.0.0.5 将此变化发布到其它所有OSPF 路由器上。除了减少通过网络发送的更新数量以外,此过程还可确保所有路由器从统一的源设备同时接收相同的信息。

BDR 确保不会出现单点故障。与DR 类似,BDR 会监听224.0.0.6 并接收发送到DR 的所有更新。如果DR 出现故障,则BDR 会立即接管DR 并选择新的BDR。任何未被选为DR 或BDR 的路由器均叫做DROther。

本地网络中路由器ID 最高的路由器将被选作DR。路由器ID 第二高的则被选作BDR。

路由器ID 是一个IP 地址,其确定方法如下:

1. 使用router-id 命令配置的值

2. 若未使用router-id 命令配置该值,则路由器ID 是任何环回接口上已配置的最大IP 地址

3. 若未配置环回接口,则路由器ID 是任何活动物理接口上的最大IP 地址

路由器ID 可以使用以下show 命令查看:

show ip protocols、show ip ospf 或show ip ospf interface 命令。

在某些情形下,管理员可能希望另行指定路由器作为DR 和BDR。比如选择处理能力更强或流量负载更低的路由器。管理员可以强行指定DR 和BDR,其方法是使用以下接口配置命令配置优先级

ip ospf priority number

默认情况下,OSPF 路由器的优先级值为1。如果更改了某台路由器的优先级值,则优先级设置最高(而不是路由器ID 最高)的路由器将被选为DR。路由器优先级可以设置的最大值为255。优先级值为0 表示该路由器不能充当DR 或BDR。

并非所有类型的链路都需要DR 和BDR。OSPF 识别的链路类型包括:

广播型多路访问网络

以太网

点对点协议(PPP) 网络

串行

T1/E1

非广播型多路访问(NBMA) 网络

帧中继

ATM

在广播型多路访问网络(例如以太网)中,邻居关系数量可能会很大,因此需要选择DR。

而在点对点的网络中,并不需要建立完全的邻接关系,因为根据点对点网络的定义,该链路中只有两台路由器。因此,没有必要也不会选择DR。

在NBMA 网络上,OSPF 有两种运行模式:

模拟广播环境:管理员可将网络类型定义为广播,该网络将选择一个DR 和一个BDR 模拟广播网络。这种环境下,通常建议管理员通过配置路由器的优先级来选择DR 和BDR。这样可以确保DR 和BDR 能够完好地连接到所有其它相邻路由器上。在OSPF 配置模式下,也可使用neighbor 命令静态指定相邻路由器。

点对多点环境:该环境下,每个非广播网络都被视为多个点对点链路的集合,不会选择DR。该环境还要求静态指定相邻路由器。

OSPF区域

所有OSPF 网络都以区域0(也称为主干区域)开始。在扩展网络时,可以创建与区域0 相邻的其它区域。可以为新建的这些区域分配任何编号(最大为65535)。每个区域中最多可以有50 台路由器。

OSPF 采用双层设计。区域0(也称为主干区域)位于顶层,而其它所有区域则位于下一层。所有非主干区域都必须直接连接到区域O。这些区域共同组成OSPF 自治系统(AS)。

某个区域内的OSPF 运作与该区域和主干区域之间的OSPF 运作不同。例如,当拓扑发生变化时,只有位于受影响区域的路由器才接收LSP 并运行SPF 算法。网络信息的总结通常发生在两个区域之间。这样有助于减小主干区域中路由表的大小。总结还可将时常变化、不稳定或摆动的链路隔离到路由域的指定区域中。

将一个区域连接到主干区域的路由器叫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将某个区域连接到另一个路由协议(例如EIGRP)或将静态路由重分布到OSPF 区域的路由器称为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在单区域中配置基本OSPF

配置基本OSPF 并不难,只需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启用OSPF 路由过程。第二步是确定要通告的网络。

步骤1:启用OSPF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进程ID 由管理员选择,其编号范围为 1 到65535。进程ID 只在本地使用,不必与其它OSPF 路由器的ID 相匹配。

步骤2:通告网络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area

此network 命令与其它IGP 路由协议中的network 命令功能相同,可确定要启用哪些接口来收发OSPF 数据包。该语句确定OSPF 路由更新中要包含哪些网络。

OSPF network 命令结合使用了网络地址和通配符掩码。网络地址和通配符掩码共同指定要启用的OSPF 接口地址(或地址范围)。

区域ID 确定网络属于哪个OSPF 区域。即使未指定任何区域,也总会存在区域0。在单区域OSPF 环境中,唯一的区域便是区域0。

OSPF network 语句需要使用通配符掩码。用于网络总结或超网划分时,通配符掩码是子网掩码的反码。

要确定网络或子网的通配符掩码,只需从全255 掩码(255.255.255.255) 中减去该接口的十进制子网掩码。

举个例子,管理员希望在OSPF 中通告10.10.10.0/24 子网。此以太网接口的子网掩码为/24,即255.255.255.0。从255.255.255.0 中减去上述子网掩码即得通配符掩码。

全255 掩码:255.255.255.255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通配符掩码:0 . 0 . 0 .255

最终的OSPF network 语句是: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10.10.0 0.0.0.255 area

配置OSPF身份验证

与其它路由协议相同,OSPF 的默认配置以纯文本格式在邻居之间交换信息。这样会给网络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网络上的黑客可以使用数据包嗅探软件来截获并读取OSPF 更新,从而获取网络信息。

要消除这个安全隐患,可在路由器之间配置OSPF 身份验证。在区域中启用身份验证机制后,则只有当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路由器才会共享信息。

采用简单口令验证机制时,将为每台路由器分配一个名为密钥的口令。这种方法仅提供基本的安全性,因为密钥会以纯文本格式在路由器之间传递。查看密钥就像查看纯文本一样简单。

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方法是消息摘要 5 (MD5)。它要求每台路由器都有一个密钥和一个密钥ID。路由器使用处理密钥的算法、OSPF 数据包和密钥ID 生成加密的数字。每个OSPF 数据包都含有该加密数字。使用数据包嗅探器并不能获取该密钥,因为路由器不会传输密钥。

调整OSPF参数

除了执行基本的OSPF 配置之外,管理员经常还需要修改或调整某些OSPF 参数。

例如,有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指定哪些路由器作为DR 和BDR。在指定路由器上设置接口优先级或路由器ID 即可满足此要求。

路由器依照下列顺序,选择以下任一参数最大的路由器作为DR:

1. 接口优先级:接口优先级使用priority 命令设置。

2. 路由器ID:路由器ID 使用OSPF router-id configuration 命令配置。

3. 最大环回地址:默认情况下使用IP 地址最大的环回接口作为路由器ID。OSPF 支持环回接口,因为环回接口是逻辑接口,不是物理接口。逻辑接口总是处于运行状态。

4. 最大物理接口地址:路由器从其接口中选择活动IP 地址最大的作为路由器ID。如果接口关闭或经过重新配置,此选项会带来问题。

在更改路由器的ID 或接口的优先级之后,将会重置邻居邻接关系。使用clear ip ospf process 命令。此命令可确保新值生效。

带宽是另一个经常需要修改的参数。在Cisco 路由器上,许多串行接口的带宽值默认为1.544 Mbps(T1 的速度)。此带宽值决定了链路的开销,但并不会实际影响链路的速度。

在某些情形下,服务提供商为组织提供的带宽是部分T1。举个例子,部分T1 可以是T1 全速连接的四分之一,即384 Kbps。尽管接口的实际收发速度仅为384 Kbps,但IOS 仍然假设串行链路的带宽值为T1。这种假设会误导路径的选择,因为路由协议假定的链路速度比链路的实际速度快。

如果串行接口的实际工作速度不是默认T1 速度,则需要手动修改该接口。分别配置链路两端的接口,使得两个接口的带宽值相同。

在OSPF 中,无论是使用bandwidth interface 命令修改,还是使用ip ospf cost interface 命令修改,最终的效果都是相同的。这两个命令都可指定一个准确的值,OSPF 使用该值可以确定最佳的路径。

bandwidth 命令可以修改计算OSPF 开销度量所用的带宽值。要直接修改接口的开销,请使用ip ospf cost 命令。

与OSPF 开销度量相关的另一个参数是参考带宽,参考带宽用于计算接口的开销,接口开销也称为链路开销。

每个接口的带宽值的计算公式为:100,000,000/带宽。100,000,000(即10^8)称为参考带宽。

速度更高的链路(例如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链路)存在一个问题。使用默认的参考带宽(100,000,000) 会导致带宽值等于或大于100 Mbps 的接口具有相同的OSPF 开销值1。

为获得更准确的开销计算结果,可能需要调整参考带宽值。参考带宽使用OSPF 命令

auto-cost reference-bandwidth 进行修改。

如果需要使用此命令,请同时用在所有路由器上,以使OSPF 路由度量保持一致。新的参考带宽以Mbps 为单位。要将参考带宽设置为10 Gb,请将该值设置为10,000。

检验OSPF的运行情况

配置OSPF 之后,可以使用几个命令来校验OSPF 是否正常运行。

当排除OSPF 网络故障时,可以使用show ip ospf neighbor 命令来验证该路由器是否已与其相邻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

若未显示相邻路由器的路由器ID,或未显示FULL 状态,则表明两台路由器未建立OSPF 邻接关系。如果路由器是DROther,则当状态为FULL 或2-Way 时建立邻接关系。

如果是多路访问以太网,则会在State 栏中的FULL 后面显示DR 和BDR 的标签。

在下列情况下,两台路由器不会建立OSPF 相邻关系:

子网掩码不匹配,导致这两台路由器分处于不同的网络中。

OSPF hello 计时器或dead 计时器不匹配。

OSPF 网络类型不匹配

存在信息缺失或不正确的OSPF network 命令

在校验OSPF 的运行状况时,可以使用以下几个show 命令。

show ip protocols

显示路由器ID、OSPF 通告的网络以及邻接邻居的IP 地址等信息。

show ip ospf

显示路由器ID 和关于OSPF 过程、计时器和区域的详细信息。该命令还显示最近执行SPF 算法的时间。

show ip ospf interface

显示路由器ID、网络类型开销和计时器设置等信息。

show ip route

校验每台路由器是否通过OSPF 收发路由。

配置和传播默认路由

大多数网络通过Internet 连接到其它网络。OSPF 提供AS 内部网络的路由信息。OSPF 还必须提供有关访问AS 外部网络的信息。

有时,管理员会在特定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来提供无法通过路由协议接收的信息。在大型网络中,要在所有路由器上都配置静态路由无疑非常繁琐。较简单的方法是为网络配置指向Internet 连接的默认路由。

利用OSPF,管理员可以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上配置此路由。ASBR 常常也称为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将OSPF 网络连接到外部网络。在ASBR 的路由表中输入默认路由后,即可配置ASBR 使之通告到OSPF 网络其它部分的路径。该过程会将默认路由信息通告给AS 内的所有路由器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因为管理员无需再为网络中的每台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

要配置路由器使之将默认路由分布到OSPF 网络中,请遵循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1

为ASBR 配置默认路由。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0/0

默认静态路由语句可以指定一个接口或下一跳的IP 地址。

步骤2

配置ASBR 以便将默认路由传播到其它路由器。默认情况下,即使路由表中存在默认路由,OSPF 也不会将此路由加在通告中。

R1(config)#router ospf 1

R1(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现在,对于OSPF 域中的其它路由器,其路由表中应该会有最后选用网关以及通往0.0.0.0 /0 网络的入口。默认路由将添加到OSPF 域中,这样在其它路由器的路由表中,该默认路

由会显示为第2 类外部路由(E2)。

配置OSPF总结

为方便OSPF 总结,可将同一个网络区域中的所有IP 地址归为一组。举个例子,在单OSPF 区域中,分配四个连续的网段,例如:

192.168.0.0/24

192.168.1.0/24

192.168.2.0/24

192.168.3.0/24

可以将这四个网络作为一个192.168.0.0 /22 超网进行总结和通告。这样可以减少在整个OSPF 域中通告的网络数量。还可减少所需的内存空间和路由器更新中的条目数量。

此外,总结路由可以减少摆动路由的问题。摆动路由是指时而运行时而中断的路由。默认情况下,每次路由摆动时,都会在整个域中传播链路状态更新。这会带来大量的流量和处理开销。

路由器使用总结路由时,它会使用一个超网地址来代表几条路由。只要总结路由中的其中任何一条子路由处于正常运行,路由器便会通告总结路由。如果一条或多条路由处于摆动状态,则路由器仅继续通告更稳定的总结路由。它不会转发有关具体路由的更新信息。在路由中断时转发到摆动路由的任何数据包在总结路由器上将会直接丢弃。

要配置OSPF ASBR 路由器使之总结这些网络,请在路由器的配置模式下执行以下命令:

area 0 range 192.168.0.0 255.255.252.0

指定要总结网络的区域以及起始网络号和总结掩码。

OSPF的问题和局限性

OSPF 是一种可扩展的路由协议。OSPF 具有快速收敛的特性,能够适应非常庞大的网络。然而在使用OSPF 时仍有些问题需要考虑。

OSPF 必须维护多个数据库,因此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OSPF 需要更多的路由器内存和更强大的CPU。

Dijkstra 算法需要消耗CPU 资源来计算最佳路径。如果OSPF 网络非常复杂而不稳定,该算法将会频繁地重新计算,因而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运行OSPF 的路由器通常性能较强大,价格也较高。

为避免过度占用路由器资源,请采用严格的分层设计,将网络划分为更小的区域。所有区域都必须保持连接到区域0。否则,它们会无法连接其它区域。

如果网络规模庞大,设计复杂,那么OSPF 的配置会很麻烦。此外,必须对OSPF 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解释OSPF 数据库和路由表中包含的信息。

在首次发现过程中,OSPF 会在网络上分布LSA,从而严重限制了网络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在拥有大量路由器的大型网络中,泛洪和低带宽会明显降低网络的吞吐量。

尽管OSPF 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和局限性,它仍然是企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在企业网络中使用多个协议

出于各种考虑,组织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由协议。

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原有的设备或可用的资源为不同的网段选择不同的路由协议。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1、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不能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使用静态路由表,也称为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少;灵活性差。 2、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可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 特点:开销大;健壮性和灵活性好。 3、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J 在路由器I 到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J 到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4、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几种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1)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最短路径。

2)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3)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2、洪泛及选择洪泛算法 1)洪泛算法(Flood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a)基本思想 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里论套习 4、理解MAC '地址的作用;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 的MAC 层帧结构和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时]工严11 1 厶-*■ ―鼻八匸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 ___________ Slepl:设走夹验环墳 2、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伽|12:运行ipconfig 命令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厂 5始閃:娠輻LLC 信息輔并灰洪 Step4:编頤IXC 噩拦巾贞和无 5、理解MAC 酩部中的LLC — 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 MAC 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流程 图 2.1-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 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 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 开始

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AccessCo 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 nkCon trol)两个 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 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以太网技术的核心。以太网不提供任何确认收到帧的应答机制,确认必须在高层完成。3、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被称为“帧”,以太网的“帧”结构如下: 各字段的含义: 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源地址:6个字节的源物理地址标识帧的发送结点。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 (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计算路径。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 (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 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一个链接状态路由器向它的邻站发送更新报文,通知它所知道的所有链路。它确定最优路径的度量值是一个数值代价,这个代价的值一般由链路的带宽决定。具有最小代价的链路被认为是最优的。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中,最大可能代价的值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网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路由器只要周期性地将没有更新的路由选择表进行刷新就可以了(周期的长短可以从3 0分钟到2个小时)。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例子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交换协议(IS-IS) 二.具体理解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DV)是“传说的路由”,A发路由信息给B,B加上自己的度量值又发给C,路由表里的条目是听来的,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选出最优路径的同时会引发环路问题,当然,DV协议也使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特性来避免,无奈的是,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思想: 路由器之间互相交换路由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链路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包括RIPv1、RIPv2 、IGRP 、BGP,其中IGRP是思科专有协议。 2.RIPv1 、RIPv2 、IGRP是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BGP是外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3.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定期广播路由器自身的完整或部分路由表。 4.每个路由器把自己直连网络的路由的度量值设置为0,把它收到的来自其它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度量值增加一定的数值。 RIPv1的特征: 1.它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15,超过15跳,就不再添加进路由表

2.采用广播(255.255.255.255)进行路由更新 3.更新周期为30秒 4.管理距离:120 5.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只允许使用标准的A、B 、C类网络地址,是有类别(Classful)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v2配置: 1.指定路由选择协议:# router rip 2.除了要加入一条“version 2”以外,其他配置都与RIPv1配置相同。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0236794.html,work命令指定要发布的直连网络地址,不需要指定子网值,只指定标准A、B 、C类网络地址即可 4.RIPv2靠识别配置在各个接口上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来支持变长子网掩码。 RIPv2的特征: 1.也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支持认证 2.同样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15,超过15跳,就不再添加进路由表 3.采用组播地址(22 4.0.0.9)进行路由更新 4.更新周期也是30秒,同时支持触发更新 5.管理距离也是120 6.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适合多数小型网络,是无类别(Classless)的路由选择协议

OSPF协议路由器及链路状态数据包分类

OSPF路由器分类 ——当一个AS划分成几个OSPF区域时,根据一个路由器在相应的区域之内的作用,可以将OSPF路由器作如下分类: ——内部路由器:当一个OSPF路由器上所有直联的链路都处于同一个区域时,我们称这种路由器为内部路由器。内部路由器上仅仅运行其所属区域的OSPF运算法则。 ——区域边界路由器:当一个路由器与多个区域相连时,我们称之为区域边界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运行与其相连的所有区域定义的OSPF运算法则,具有相连的每一个区域的网络结构数据,并且了解如何将该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至骨干区域,再由骨干区域转发至其余区域。 ——AS边界路由器:AS边界路由器是与AS外部的路由器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OSPF 路由器,该路由器在AS内部广播其所得到的AS外部路由信息;这样AS内部的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至AS边界路由器的路由信息。AS边界路由器的定义是与前面几种路由器的定义相独立的,一个AS边界路由器可以是一个区域内部路由器或是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 ——指定路由器—DR:在一个广播性的、多接入的网络(例如Ethernet、TokenRing及FDDI环境)中,存在一个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指定路由器主要在OSPF协议中完成如下工作: ——指定路由器产生用于描述所处的网段的链路数据包—network link,该数据包里包含在该网段上所有的路由器,包括指定路由器本身的状态信息。 ——指定路由器与所有与其处于同一网段上的OSPF路由器建立相邻关系。由于OSPF 路由器之间通过建立相邻关系及以后的flooding来进行链路状态数据库是同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指定路由器处于一个网段的中心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路由器DR的定义与前面所定义的几种路由器是不同的。DR 的选择是通过OSPF的Hello数据包来完成的,在OSPF路由协议初始化的过程中,会通过Hello数据包在一个广播性网段上选出一个ID最大的路由器作为指定路由器DR,并且选出ID次大的路由器作为备份指定路由器BDR,BDR在DR发生故障后能自动替代DR的所有工作。当一个网段上的DR和BDR选择产生后,该网段上的其余所有路由器都只与DR及BDR建立相邻关系。在这里,一个路由器的ID是指向该路由器的标识,一般是指该路由器的环回端口或是该路由器上的最小的IP地址。DR和BDR在一个广播性网络中的作用可用下图来说明。 OSPF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种类 ——随着OSPF路由器种类概念的引入,OSPF路由协议又对其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作出了分类。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共分成5类,分别为:类型1:又被称为路由器链路信息数据包(Router Link),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会产生这种数据包,用于描述路由器上联接到某一个区域的链路或是某一端口的状态信息。路由器链路信息数据包只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广播,而不会广播至其它的区域。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 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 4、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5、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回2.1- L 四实验流程 小亠| /I J ■ v 开始

结束 图21 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

OSPF路由协议简介

OSPF路由协议简介 据北岸了解,CCNA课程中主要介绍的只有RIP、OSPF和EIGRP三种路由协议,对于这三种协议,目前市场上还常用的一般是OSPF协议。RIP协议由于其本身具有跳数(16跳)和更新周期等因素,限制了网络的规模,使得以跳数为计的路由并非最优路由;同时频繁更新整张周期表,浪费网络带宽,逐跳的更新网络收敛速度慢。因此,渐渐的已被淘汰出局,不再使用了。上期北岸简单介绍了RIP路由协议,今天我们来看看OSPF路由协议的内容。 1.OSPF概述: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触发式更新(当新增链路或链路故障)和更新给网络中权威路由器,直接基于IP协议,协议号为89 (不可靠),管理距离110。 2.特点有:度量值与带宽有直接关系;组播更新(224.0.0.5&224.0.0.6);支持等价路由(负载均衡);支持明文和密文两种方式验证;支持携带掩码,支持VLSM,支持CIDR;采用SPF 算法,保证域内百分百无环;支持区域划分(分级组网),可适应大规模网络;支持多种链路层网络类型。 3.OSPF中涉及到的英文缩写含义: LSA:链路状态通告,该信息表示了路由器周边链路接口等信息;用于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网络中会选举出一台路由器去收集网络中的所有LSA,形成一个数据库;分发给所有路由器; 区域:具有相同区域标识的路由器处于一个区域; OSPF报文 Hello:用于建立、维持邻居关系 DD:用于描述本地的链路数据库 LSR:链路请求信息,用于向对方请求路由 LSU:链路更新信息,用于回复LSR LSack:对报文进行确认 OSPF状态机 DOWN:未启用OSPF时 INIT:初始化状态,当路由器发送了一个hello包后 2-W AY:邻居回复hello给我后置为 FULL:邻居之间链路状态交互完毕,达到每台路由都包括了该网络所有拓扑情况后OSPF 处于该状态;收敛状态; 4.(1)OSPF配置命令 (config)#router ospf *,其中*:代表进程ID,(OSPF在本地可启用多个进程),本地有效;(config-router)#network x.x.x.x y.y.y.y area *,其中x.x.x.x:需要通告到OSPF网络中的网段;y.y.y.y:反掩码,反掩码中为0的对应网络地址,为1的对应主机地址;其中01必须连续,不能间隔;*表示区域标识。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FormB ERouting v4.0 Chapter 10 1 请参见图示。当使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 D 添加到网络中后,在它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过程中,其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A.它向路由器 B 和 C 发送 LSP 数据包。 B.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 LSP 数据包。 C.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 Hello 数据包。 D.它向路由器 A 和 E 发送有关其直连邻居的信息。 E.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有关其直连邻居的信息。 F.当其接口处于 up 状态时,它便能获知自己的直连网络。 2 哪两种事件将会导致链路状态路由器向所有邻居发送 LSP?(选择两项。) A.30 秒计时器超时 B.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 C.运行贝尔曼-福特算法之后立即发送 D.DUAL FSM 建立拓扑数据库之后立即发送 E.路由器或路由协议初次启动时 3 链路状态路由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什么? A.将后继路由加入路由表中 B.SPF 计算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C.向所有邻居发送 LSP 以收敛网络 D.运行 DUAL 算法以找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4 哪两项陈述正确描述了链路状态路由过程?(选择两项。) A.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有链路状态数据库 B.区域中的每个路由器都将向所有邻居发送 LSP C.LSP 使用保留的组播地址 224.0.0.10 来访问邻居 D.通过运行扩散更新算法 (DUAL) 来防止路由环路 E.可靠传输协议 (RTP) 是用于发送和接收 LSP 的协议 5

请参见图示。在从路由器 JAX 发送到路由器 ATL 的 LSP 中,可以看到哪种类型的信息? A.跳数 B.路由的正常运行时间 C.链路的开销 D.正在使用的所有路由协议的列表 6 现代链路状态协议通过哪些功能来尽可能降低处理器和内存要求? A.将路由拓扑结构分割成更小的区域 B.为路由计算分配较低的处理优先级 C.使用更新计时器限制路由更新 D.严格执行水平分割规则以减少路由表条目 7 为使网络达到收敛,每台链路状态路由器会执行哪三个步骤?(选择三项。) A.使用自动总结缩小路由表大小 B.构建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包 (LSP),其中包含每条直连链路的状态 C.向所有邻居发送 LSP,邻居随后把接收到的所有 LSP 存储到数据库中 D.按一定时间间隔发送 Hello 数据包来发现邻居并建立相邻关系 E.构建完整的拓扑图并计算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F.使用 DUAL FSM 选择有效且无环路的路径,并将路由插入到路由表中 8 在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的网络中,什么可以加速收敛过程? A.由网络变更触发的更新 B.按固定间隔发送的更新 C.仅发送给直连邻居的更新 D.包含完整路由表的更新 9 为什么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的网络中很少发生路由环路? A.每台路由器都根据跳数建立起对网络的直观印象。 B.路由器在网络中发送大量 LSA 以检测路由环路。 C.每台路由器都建立起对网络的完整而且同步的印象。 D.路由器使用抑制计时器来防止路由环路。 10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哪两项优势?(选择两项。)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作者:唐敏赵贵 摘要:移动自组网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用来为远程操作、战场和地震或者洪水救援等紧急通信和易变的移动通信提供服务。由于移动自组网与有线网的区别,使得为移动自组网设计一个合适的分布式路由协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本文主要是介绍了DSR和ADOV协议以及与有线网络中DV路由协议的区别。 关键词:无线自组网、DSR、ADOV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传统的无线蜂窝通信网络,需要固定的网络设备如基地站的支持,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用户服务控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这种网络形式突破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地理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如战场的单兵通信系统。但无线自组织网络也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安全性不高的弊端。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目研究。 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具有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信息流。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能量供给。 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onDemandDistmceVectorRouting)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TemporallyOrderedRoutingAlgorithm)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TopologyBroadcastBasedonReversePathForwarding)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DestinationSequencedDistanceVector)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下面我将重点就DSR和AODV两种协议进行介绍。 (一).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百科名片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它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复杂得多,但基本功能和配置却很简单,甚至算法也容易理解。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差别。距离矢量协议是平面式的,所有的路由学习完全依靠邻居,交换的是路由项。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 编辑本段链路状态的工作过程 1、了解直连网络 每台路由器了解其自身的链路(即与其直连的网络)。这通过检测哪些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包括第3层地址)来完成。对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来说,直连链路就是路由器上的一个接口,与距离矢量协议和静态路由一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也需要下列条件才能了解直连链路:正确配置了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接口,并将接口包括在一条network 语句中。 2、向邻居发送Hello数据包 每台路由器负责“问候”直连网络中的相邻路由器。与EIGRP路由器相似,链路状态路由器通过直连网络中的其他链路状态路由器互换Hello数据包来达到此目的。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来发现其链路上的所有邻居,形成一种邻接关系,这里的邻居是指启用了相同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其他任何路由器。这些小型Hello数据包持续在两个邻接的邻居之间互换,以此实现“保持激活”功能来监控邻居的状态。如果路由器不再收到某邻居的Hello 数据包,则认为该邻居已无法到达,该邻接关系破裂。 3、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包 每台路由器创建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包(LSP),其中包含与该路由器直连的每条链路的状态。这通过记录每个邻居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邻居ID、链路类型和带宽来完成。一旦建立了邻接关系,即可创建LSP,并仅向建立邻接关系的路由器发送LSP。LSP中包含与该链路相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序列号、过期信息。 4、将链路状态数据包泛洪给邻居 每台路由器将LSP泛洪到所有邻居,然后邻居将收到的所有LSP存储到数据库中。接着,各个邻居将LSP泛洪给自己的邻居,直到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均收到那些LSP为止。每台路由器会在本地数据库中存储邻居发来的LSP的副本。路由器将其链路状态信息泛洪到路由区域内的其他所有链路状态路由器,它一旦收到来自邻居的LSP,不经过中间计算,立即将这个LSP从除接收该LSP的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发出,此过程在整个路由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形成LSP的泛洪效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则不同,它必须首先运行贝尔曼-福特算法来处理路由更新,然后才将它们发送给其他路由器;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则在泛洪完成后再计算SPF算法,因此达到收敛状态的速度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快得多。LSP在路由器初始启动期间、或路由协议过程启动期间、或在每次拓扑发生更改(包括链路接通或断开)时、或是邻接关系建立、破裂时发送,并不需要定期发送。

(完整版)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1、解决路由环问题的方法有() A. 水平分割 B. 路由保持法 C. 路由器重启 D. 定义路由权的最大值 2、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协议()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3、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 A. 源地址 B. 下一跳 C. 目标网络 D. 路由权值 5、IGP的作用范围是() A. 区域内 B. 局域网内 C. 自治系统内 D. 自然子网范围内 6、距离矢量协议包括() A. RIP B. BGP C. IS-IS D. OSPF 7、关于矢量距离算法以下那些说法是错误的() A. 矢量距离算法不会产生路由环路问题 B. 矢量距离算法是靠传递路由信息来实现的 C. 路由信息的矢量表示法是(目标网络,metric) D. 使用矢量距离算法的协议只从自己的邻居获得信息 8、如果一个内部网络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那么最好配置() A. 缺省路由 B. 主机路由 C. 动态路由 9、BGP是在()之间传播路由的协议 A. 主机 B. 子网 C. 区域(area) D. 自治系统(AS) 10、在路由器中,如果去往同一目的地有多条路由,则决定最佳路由的因素有() A. 路由的优先级 B. 路由的发布者 C. 路由的metirc值 D. 路由的生存时间 11、在RIP协议中,计算metric值的参数是() A. MTU B. 时延 C. 带宽 D. 路由跳数 12、路由协议存在路由自环问题() A. RIP B. BGP C. OSPF D. IS-IS 13、下列关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链路状态是对路由的描述 B. 链路状态是对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C. 链路状态算法本身不会产生自环路由 D. OSPF和RIP都使用链路状态算法 14、在OSPF同一区域(区域A)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台路由器生成的LSA都是相同的 B. 每台路由器根据该最短路径树计算出的路由都是相同的 C. 每台路由器根据该LSDB计算出的最短路径树都是相同的 D. 每台路由器的区域A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都是相同的 15、在一个运行OSPF的自治系统之内:( ) A. 骨干区域自身也必须是连通的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st1\:* {behavior:url(#ieooui) } 相信很多新人在学习协议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地方可能会总是想不明白(因为我自己也是新人^_^),所以,跟据我自己学习的经历和我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列出来。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将是我莫大的荣耀! 关于局域网的起源和发展,这里就不多说,因为很多书上和网上都有详细的说明,我们将直接进入对局域网协议的学习中。 局域网的几种协议,主要包括以太网第二版、IEEE802系列、令牌环网和SNAP等(之所以加个“等”字,是因为我只知道这几种,如果还有其他的,欢迎朋友们给我补充)。而最为常见的,也就是以太网第二版和IEEE802系列,我们也主要去了解这两种(IEEE802包括好多种,我们也不一一介绍,只对其中常见做研究)。 一,以太网(V2) 以太网第二版是早期的版本,是由DEC、Intel和Xerox联合首创,简称DIX。帧格式如下图: :采用1和0的交替模式,在每个数据包起始处提供5MHZ的时钟信号,以充许接收设备锁定进入的位流。 :数据传输的目标MAC地址。 :数据传输的源MAC地址。 型:标识了帧中所含信息的上层协议。 :这一帧所带有的数据信息。(以太网帧的大小是可变的。每个帧包括一个1 4字节的报头和一个4字节的帧校验序列域。这两个域增加了1 8字节的帧长度。帧的数据部分可以包括从4 6

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题目: 数据链路层网络通信协议计 姓名: 周小多 学号:2013302513 班号:10011302 时间:2015.11.12 计算机学院

目录 摘要 1 目的 (1) 2 要求 (1) 3 相关知识 (1) 4 设计原理及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实现思路及伪代码描述 (3) 6 意见或建议 (4) 7 参考文献 (4)

题目: 数据链路层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帧校验字段 紧跟在信息字段之后的是两字节的帧校验字段,帧校验字段称为FC (Frame Check )字段, 校验序列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SDLC/HDLC 均采用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Cyclic Redundancy Code ),其生成多项式为CCITT 多项式X^16+X^12+X^5+1。除了标志字段和自动插入的"0" 位外,所有的信息都参加CRC 计算。 CRC 的编码器在发送码组时为每一码组加入冗余的监督码位。接收时译码器可对在纠错范围内的错码进行纠正,对在校错范 围内的错码进行校验,但不能纠正。超出校、纠错范围之外的多位错误将不可能被校验发现 。 4、设计原理及流程图 ? 可靠性分析:(1)差错控制:检错(CRC-32);纠错(序号+确认反馈+超时重发);(2 )流量控制:采用选择重发协议(序号为3个比特位,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存区,确定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对缓冲区和窗口管理) ? 不可靠性分析:支持不可靠通信服务。 ? 协议分析:语法,语义和同步 ? 语法:数据帧格式 ? 起始定界符=终止定界符:01111110; ? 目的地址:(48):bbbbbb; ? 源地址:(48):aaaaaa; ? 控制字段:定义帧类型,实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 数据部分:46~1500字节 ? 语义:不同类型帧的含义

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

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 1.数据链路层介绍 数据链路层协议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网络实体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具体包括∶将物理层的位(1和0)组成俗称为"帧"或"包"的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它是数据链路层逻辑信息交换单位。与字节一样,帧也是一系列连续的位组成的同层数据交换单位;传输差错检测及控制,能恢复时则予以纠正;数据流量控制;识别网上每台计算机,即网络数据链路层编址,这对局域网MAC尤为重要。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通常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AC子层控制收发器共享单一传输信道的方式。若使用MSAP支持LLC时,MAC子层负责帧的编址及其识别。MAC到MAC 操作通过同等层MAC协议实现。MAC还负责产生帧校验序列及其检验等功能。MAC的具体功能留待介质访问控制一节中专门讨论。 (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LLC子层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护及拆卸数据,以便数据帧无差错地从一台设备传向另一台设备。 LLC协议由IEEE 802.2定义,它是HDLC的一个兼容子集。它支持两种类型的链路层服务,即无连接LLC及面向连接LLC。网桥、智能集线器、网卡等互连硬件设备往往与数据链路层有关。 2.介质访问控制 逻辑拓扑结构使用特定的规则控制何时允许网络实体传送数据信号,这种控制规则就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对共享介质型局域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类似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控制,是IEE802MAC子层的核心内容。若没有介质访间控制协议,所有设备在它们准备好数据时就立即发送,就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其结果是不同的信号相互干扰破坏,甚至彻底丢失信号。这种情形叫做冲突,它破坏了站点间的有效通信。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多个并发信号之间的冲突或干扰,确定何时才允许网中设备发送数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分为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详情详情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 一.OSI/RM参考模型中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层)路由选择1.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也较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是指选择和建立一条合适的物理或逻辑的通路,以供进网数据从网络的源节点到达宿节点的控制过程。 2.路由问题概述 分组交换网结构可以抽象成以下网络拓扑图 数据分组从源节点A到达宿节点D的路径(通路)有: l1,l3(A-B-D) l2,l6(A-C-D) l2,l4,l7(A-C-E-D) 问题: 哪条通路是最佳的? 最佳-即最短路径问题。 假如上图中每条边都有权值,A到D的最短路径应该是所有路径中,构成路径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哪条路径。 权值:在网络中主要是数据传输时延和距离。 3.对路由选择算法的要求 a.能正确、迅速、合理地传输数据分组 b.能适应由于节点或链路故障引起的拓扑变化 c.能适应网络通信量的变化,使网络内的通信负载达到均衡 d.算法应尽量简单 4.路由选择算法的两大策略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拓扑(距离)和时延的要求,以固定的准则来选择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确定型(非自适应)路由算法。这类算法简单,速度快,但不能适应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和网络内部通信量的变化。这类算法使用于那些网络拓扑结构不经常变化的小型网络。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状态参数的变化,来选择某段时间内有效的路由。这类算法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状态和其它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调整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自适应路由算法 5.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一般方法 a.标头指示法 b.路由表法 在每个交换节点(路由器)中建立路由表。 二、互联网中的路由算法——IP路由技术

十、《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 请参见图示。当使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D 添加到网络中后,在它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过程中,其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A、它向路由器B 和C 发送LSP 数据包。 B、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LSP 数据包。 C、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Hello 数据包。 D、它向路由器A 和E 发送有关其直连邻居的信息。 E、它向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有关其直连邻居的信息。 F、当其接口处于up 状态时,它便能获知自己的直连网络。 2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存在哪些优势?(选择两项。) A、由于有了拓扑数据库,不再依赖于路由表。 B、通过频繁发送定期更新,拓扑数据库中不正确路由数目降至最低。 C、路由器对网络中的所有链路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有直接的了解。 D、最初通过LSA 泛洪发送信息,其后传播拓扑结构的变更时只需占用少量带宽。 E、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器处理器能力的要求比距离矢量协议更低。 3 为什么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的网络中很少发生路由环路? A、每台路由器都根据跳数建立起对网络的直观印象。 B、路由器在网络中发送大量LSA 以检测路由环路。 C、每台路由器都建立起对网络的完整而且同步的印象。 D、路由器使用抑制计时器来防止路由环路。 4 现代链路状态协议通过哪些功能来尽可能降低处理器和内存要求? A、将路由拓扑结构分割成更小的区域 B、为路由计算分配较低的处理优先级 C、使用更新计时器限制路由更新 D、严格执行水平分割规则以减少路由表条目 5 新任网络管理员的任务是为某软件开发公司选择合适的动态路由协议。该公司拥有超过100 台路由器,使用CIDR 和VLSM,要求快速收敛,并能同时使用Cisco 和非Cisco 设备。该公司适合采用哪种路由协议? A、RIP 第2 版 B、IGRP C、EIGRP D、OSPF E、BGP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章

第5章网络层 5.1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经过多条链路、由信源到信宿传递过程,并保证每个数据包能够成功和有效率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为实现端到端的传递,网络层提供了两种服务:线路交换和路由选择。线路交换是在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临时的连接,每个数据包都通过这个临时链路进行传输;路由选择是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在目的地重新按照原始顺序组装起来。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对上层用户屏蔽了子网通信的细节,如子网类型、拓扑结构、子网数目,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统一的地址。 5.1.1网络层功能 (1)为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连接的手段,完成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 互联等功能。 (2)根据传输层的要求选择网络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参数主要包括:残留差错率、服 务可用性、可靠性、吞吐量、传输延迟等。 (3)对数据传输过程实现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以及顺序控制。 (4)提高资源子网主机节点与通信子网的接口,向传输层提供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服务将每个报文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基本功能: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连接,屏蔽不同子网技术的差异,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和转发 通过网络连接在主机之间提供分组交换功能 分组的分段与成块,差错控制、顺序化、流量控制

5.1.2网络层服务的特点 网络层的服务有如下特点: (1)最重要的特点是无连接 (2)服务是不可靠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延迟、不按顺序到达或者丢失等 (3)服务是尽力而为的。 网络层实现这种无连接服务的分组传送机制称为网际协议,通称IP协议。 网络层服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服务应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 (2)通信子网的数量、类型和拓扑结构对传输层是隐蔽的。 (3)传输层能获得的网络地址应采用统一的编号形式,即使跨越多个LAN和WAN。 5.2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是网络层软件的一部分,它负责确定一个进来的分组应该被传送到哪条输出线路上。 5.2.1路由算法选择的参考标准 路由算法选择有以下参考标准: (1)正确性:沿着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传输到最终到达的目的网络和目 的主机。 (2)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3)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4)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 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 (5)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到达一致的过程。收敛慢的路由 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6)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原理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原理实验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

实验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要求实验者利用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提供的通信功能,模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初始化、路由信息扩散过程和路由计算方法; 2、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信息扩散过程; 3、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计算方法。 【实验环境】 1、分组实验,每组4~10人。 2、拓扑: 虚线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逻辑上的网状拓扑结构。 3、设备:小组中每人一台计算机。 4、实验软件: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routing.exe )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指导书和课程相关只是填写,包括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基本原理,实验软件的基本功能等) 【实验步骤】 1、建立实验小组。 2、按照链路状态算法完成路由信息扩散和路由计算过程。 3、链路状态算法收敛后,向路由表中列出的每个非直连节点发送路由测试数据,完成路由测试过程。 4、汇总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信息,检查路由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分析并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 5、将实验从头多做几次,观察如果各节点发送信息和接收处理信息的过程不一样,是否会影响路由表的正确形成。如在第一次实验时, 节点接收一份路由信息后, N 路由节点2 路由节点N-1 N = 4 ~ 10

处理,再发送出新的路由信息,而第二次实验时,节点将当前所有的路由信息处理完后,才发送新的路由信息。 6、小组讨论将拓扑中的一条链路断掉,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路由协议是如何适应这 个变化的。 8、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记录】 按照实验记录内容格式要求记录以下内容(不够请另附纸张): 1、实验小组的建立 要求记录:小组名称、成员数量、本节点编号、本地直连链路表和据此形成的 路由表。 2、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扩散和路由计算过程 要求记录:每次发送、接收的路由信息和根据接收信息所形成的路由表。 3、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测试过程 要求记录: ●源节点:路由测试数据的源、目的、下一跳节点和数据内容; ●中继节点:接收到的路由测试数据的源和目的、能否转发和转发的下一跳 节点。 ●目的节点:接收到的路由测试数据的源、目的、数据内容和经由节点序列。 4、拓扑变化时,路由信息扩散和路由表重新收敛过程 要求记录从路由开始改变时到路由重新收敛时发送、接收的路由信息和根据接 收信息形成的路由表。 5、无穷计数过程 要求记录整个过程中发送、接收的路由信息和根据接收信息形成的路由表【实验记录内容的格式】 1、实验小组建立时的信息记录格式 小组名称:2011019110 成员数量:8 本节点编号: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