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 副本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 副本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 副本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观测项目:基坑支护水平位移

工程地点:观测仪器及编号:全站仪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 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项目 一期基坑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报告现场监测人员: jjjjjj 二OO九年三月十八日 j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依据 (4)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4) 5 5 5 6 8 9 17 25 26 5、测斜曲线图 (52) 6、侧向变形累计最大位移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61) 7、地下水水位测试结果汇总表 (62) 8、总部经济区水位随时间变化图 (73)

9、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74) 一、工程概况 位于开创大道西南侧、揽月路以西一带,地处科学城中心区东部,西面毗邻初具规模的综合研发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 5、科学城总部经济区工程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31个监测点,编号为W1~W31,详见观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27个监测点,编号为K1~K27,其中K2、K10、K15和K22为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19个监测点,编号为SW1~SW19,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得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将到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实训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 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 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 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 在O 点安置经纬仪,选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 盘左位置照准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 、C 、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 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 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 数,记入记录表中。 (6)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 、C 、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 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 方向,读取零方向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 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n n 60 180+?)的整倍数。 3

4、计算与检验 (1)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瞄准目标后要进行两次测微,两次读数,且两次读数之差不超限。 (2)半测回归零差:即上下半测回中零方向两次读数之差。 ①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②当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3)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上下半测回中,同一方向盘左、盘右水平度盘读数差,即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当“盘右读数”>180°时取“—”,否则取“+”),反应了2倍视准轴误差。 ①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整个测回。 ②其他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当一测回重测方向超 过1/3总方向数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4)平均方向值:指各测回同一方向盘左和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平均方向值=1/2[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5)归零方向值:为将各测回的方向值进行比较和最后取平均值,在各个测回中将起始方向值化为0°,并把其他方向值与之相减即得各方向归零方向值,两方向之差即为相应水平角。 四、注意事项 1、仪器高度适宜,三脚架要踩实,中心连接螺旋固紧,操作时勿手扶三脚架,旋动各螺旋要 有手感,用力适度。 2、尽量使仪器不受烈日暴晒或选择有利时间观测。 3、精确对中和瞄准,尤其对短边测角。 4、观测目标间高差较大时,注意仪器整平。 5、记录计算要及时、清楚,发现问题立即重测。 6、一测回内不得重新调整水准管,若气泡偏离中央较大,应重新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7、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竖角较小的目标方向做零方向。 8、每半测回观测前应先旋转照准部1~2周。 9、使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隙动误差。 10、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应尽量照准目标下部。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1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 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 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 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二、作业流程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5 0 0.015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3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6 0.001 0.016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完整word版)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doc

实训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 1 台,记录板 1 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在 O 点安置经纬仪,选 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盘左位置照准 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 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 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 1~2 周,重新照准 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 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继续旋转照准部至 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 周后,再照准 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6)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C、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逆时针继续旋转至 A 方向,读取零方向 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 180 60 )的整倍数。 n n 3、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的要求(如下表) 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 半测回归零差 半测回同方向各测回同方向重合读数之差2c 值互差归零方向值互差 DJ2 3 8 13 9 DJ6 18 24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9.29 依据高程:45.1 序号位移 尺寸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MM) 次沉降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 Z2 72 44.502 向西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10.02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0 0 0 Z2 72 44.502 向西0 0 0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5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1 向西 1 1 5 Z2 73 44.499 向西 1 1 3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8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0 向西0 1 1 6 Z2 73 44.498 向西0 1 1 4 抄测人: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求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求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不大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一般会大于30mm。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基坑支护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放坡开挖 适用于周围场地开阔,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只要求稳定,位移控制五严格要求,价钱最便宜,回填土方较大。 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日期: _____ 年 ___ 月 ___ 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日期: _____ 年 ___ 月 ___ 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点号转折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 点 号 ?x/m?y/m?x/m?y/m x/m y/m 1234=2+35678910111213 A B 1 2 3 4 C D 辅 助 计 算

点号转折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 点 号 ?x/m?y/m?x/m?y/m x/m y/m 1234=2+35678910111213 A B 1 2 3 4 C D

辅 助 计 算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基坑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

基坑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 1.总则 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土及软土建筑基坑工程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监测。 目的是为了掌握基坑施工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及时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为了深基坑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2.仪具与材料 全站仪,水准仪。 其它:脚架,棱镜,三脚架,因瓦尺等。 3.监测原理和方法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置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 3.1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根据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 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路线,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

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3.2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 一个稳固基准点A、B,经纬仪或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成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仪器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垂距E值,某监测点本次E值和初始E 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4.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及测点的设置 4.1、布置原则 4.1.1、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技术要求 4.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 4.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4.2、基准点的设置 位移观测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位移测量。精度要求高,观测时间长。根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中要求,为减少测量误差,位移基准点应布设在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区域之外。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基准点具有稳定性高、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本次监测拟位移观测基准点设置8个。基准 点设置在不易受沉降及施工影响的地区,为保证基准点能够长期使用,采用① 18钢筋埋入地下,埋深不少于1.0米,四周采用混凝土固定,并砌筑保护井,钢筋裸露出 1-2公分,在裸露的顶部设置十字标识。 4.3、位移点的布设 4.3.1、基坑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8,测点间距在基坑周圈围护顶面上布置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号 1 20内米。

任务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任务5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程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3、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40″。 二、计划与仪器工具 1.实训课时2学时,实训小组由4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DJ6光学经纬仪1台。 3.在实训场地每小组打一木桩,设置测站点,周围布置A、B两个目标,供测角用。 4.在熟悉经纬仪使用后,每人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结束时,每人交一份实训报告。 三、方法和步骤 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上,对中整平。 2.度盘设置: 若共测n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如测两个测回,根据公式计算,第一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0°,第二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90°。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将第i测回的度盘置于相应的位置。 若只测一个测回则可不配置度盘。 3.一测回观测 盘左: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a 1 ,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 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b 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 左 =b 1 -a 1 。 盘右: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2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 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 右 =b 2 -a 2 。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若在±40″范围内,计算一测回角值β=1/2(β左-β右)。

4.测站观测完毕后,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计算各测回的平均角值。 四、注意事项 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 2、一测回观测时,注意盖上度盘变换手轮护罩,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手轮。 五、报告书 1.实训报告:上交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 表2.6 测回法测水平角记录 日期班组姓名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报告

第三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方向法观测法测水平角 年级专业:__12交通工程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5______________ 组员:彭杏华学号:12308028 林加贤 12308021 潘兴龙 123080 钱粮 123080 龙礼 12308024 郑艺宜 123080 报告日期:_2014_年___10_月__28_日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2.掌握方向观测水平角内业计算中各项限差的意义和规定; 3.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4.本次实验要求的限差为: 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2)半测回归零差不超过±18″; 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超过±24″。 二、仪器准备 主要设备:DT-02电子经纬仪(编号T45290)1台 三角架 1副 花杆 2根 记录表 1张 三、方法与步骤 1.在开阔地面上选定某点O为测站点,用记号笔桩定O点位置。然 后在场地四周任选5个目标点A、B、C、D和E(距离O点各约15~30m),分别用明显标志点或记号笔桩定各目标点; 2.在测站点O上安置仪器,对中: 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电子经纬仪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 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4.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5.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 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6.经纬仪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7.盘左:瞄准起始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 0°00′00″的读数,作为起始读数记入表格中。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方向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格中。最后转回观测起始方向A,再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称为“归零”。 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 8.盘右:逆时针依次瞄准A、E、D、C、B、A各方向,依次读取各目 标的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入表格中,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此为一测回观测; 9.计算同一方向两倍照准差2C; 10.重复1~9步骤进行第二测回观测。但此时盘左起始读数应调整为 90°00′00″。 四、注意事项: 1.应选择远近适中,易于瞄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 2.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一格。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使得城市发展不得不向上或向下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为 了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不论是一、二、三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都要求进行监测,现就当前基坑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平位移测量;视准线法;小角法;前方交会;后方 交会;极坐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land is more and more tense, which mak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had to go upward or downward, such as the deeper and deeper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excavation support system, no matter the primary, secondary, or third pi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project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gb50497-2009,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t top are required to be monitored. hereby, this paper will expounds the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curr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collimation line measurement; small-angle measurement;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验报告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 验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验报告一、测区概况: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地点是D楼前的区域,当天天气阴,多云。 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掌握用DJ6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2、掌握竖直角测量的方法,进行竖直角测量计算 水平角观测相关精度要求:DJ6光学经纬仪,半测回归零差不得超过18″,同一测回2C互差不得超过24″。 (3)仪器和工具 所需仪器DJ6光学经纬仪一台、花杆、记录板、铅笔 三、实验步骤: 水平角测量原理:安置经纬仪于地面O点,转动望远镜分别照准不同的目标(例如A、B二点),就可以在水平度盘上得到方向线OA、O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读数a、b,由此即得OA、OB之间的水平角β为β=b-a。 水平角的观测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 对于DJ6经纬仪,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的水平角之差不应超过±36″。如需要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的置数应按180°/n递增。但应注意,不论观测多少个测回,第一测回的置数均应当为0°。各测回观测角值互差不应超过±24″。 观测记录:由于组内观测数据已上交,就以下面观测记录为例 注意事项: 1、在记录前应清楚记录表格的填写次序和方法。 2、每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如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应待本测回观测完毕后,下一测回开始前再重新整平仪器。 3、照准目标时,要用十字丝竖丝照准目标的下部,上下半测回应一致。 4、根据目标的明显程度应采用单丝切取或双丝夹中目标。 5、在选择目标时,最好选择不同高度的目标进行观测。 竖直角测量的原理: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目标方向高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仰角,a为正值,取值范围为0o~+90o;目标方向低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俯角,a为负值,取值范围为0o~-90o。经纬仪在测量竖直角时,只要照准目标,读取竖盘读数,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目标的竖直角。

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主要有

施工方案 1、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其内容包括:放坡要求或支护结构设计、机械类型选择、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坑边荷载、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排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对重要的地下管线应采取相应措施。 2、基础施工应进行支护,基坑深度超过5M的对基坑支护结构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计算,有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3、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临边防护 1、基坑施工必须进行临边防护。深度不超过2M的临边可采用1.2M高栏杆式防护,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还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式防护。 2、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坑壁支护 1、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符合安全要求。坑壁支护的做法以及对重要地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要求。 2、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加固。 排水措施 1、基坑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 2、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 坑边荷载 1、基坑边堆土、料具堆放的数量和距基坑边距离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机械设备施工与基坑(槽)边距离不符合有关要求时,应根据施工方案对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基坑壁支护、地面等采取有效措施。 上下通道 1、基坑施工必须有专用通道供作业人员上下。 2、设置的通道,在结构上必须牢固可靠,数量、位置满足施工要求并符合有关安全防护规定。 土方开挖 1、施工机械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后进场作业,并有验收记录。 2、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熟悉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施工作业时,应按施工方案和规程挖土,不得超挖、破坏基底土层的结构。 4、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在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王晓娇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王晓娇 发表时间:2018-01-04T21:18:28.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王晓娇 [导读] 摘要:由于基坑在工程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耦合,为了准确判断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稳定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施工方案和国家相关规定针对某些重点部位设置监测点。 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铁岭市 110168 摘要:由于基坑在工程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耦合,为了准确判断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稳定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施工方案和国家相关规定针对某些重点部位设置监测点。本章以抚顺某基坑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变形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开挖深度、空间位置等因素对其变形规律的一般影响。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支护结构;空间效应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地下条件,如何保障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焦点。面对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保障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目前已经成为众多工程专家及学者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1-2]。 孙长军[3]等利用研究了北京地铁14号线望京站的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对采用地下连续墙+钢支撑以及地下连续墙+钢支撑+锚索的混合支护体系变形规律展开研究,总结分析了多种支护型式共同作用下的深基坑工程在不同空间位置的一般变形规律。 本文以抚顺某基坑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结合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基坑变形空间效应对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为实际工程的施工及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介绍 抚顺某基坑工程占地面积约为8688m2,开挖深度为6.1m~7.3m,为保证基坑安全,采用桩锚结构作为其基坑工程主要支护形式。 本项工程的支护周长约为547759延长米,共设计螺旋灌注桩456根,自成孔锚索预计515根。基坑支护挡墙由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成,其中混凝土灌注桩长度为26.5m、桩径为0.6m,相邻桩体间距为1.2m。 基坑工程南侧支护挡墙顶部水平位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累计变化如图1所示,所有位移监测点按照开挖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为布置在开挖深度-6.7m影响范围内的21、24、25号监测点位,第二类为布置在开挖深度-6.1m影响范围内的其余监测点位。 综合分析图1中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曲线,可以得到如下规律: (1)对比上述2种不同开挖深度对应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变化曲线,可以发现虽然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受到基坑变形空间效应的影响,位于挡墙中间位置的21号监测点位顶部水平位移仍然略微大于临近监测点位顶部水平位移,而位于挡墙端点位置的25号监测点位顶部水平位移明显低于其他点位水平位移。 (2)对比图1中不同时间段内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空间效应影响效果,可以发现在2014.7.9的端点位置25号点位与中间区域21号点位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大致相同,但随着基坑变形的增加,其中间位置点位水平位移快速增加,而端点位置顶部水平位移增幅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