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论文(DOC)

无机化学论文(DOC)
无机化学论文(DOC)

化学与大气环境污染

前言

大气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危机之一,它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如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以及至今我们最熟悉又正在经历的雾霾现象等等。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两方面: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所谓自然过程是指火山运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其中,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为了弄清大气污染源的由来,大气污染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理以及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特撰写本文。

关键词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理,大气污染的危害,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

正文

一大气污染源

1 天然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等来源,这些污染源都会想大气中排放大量的SO2、H2S、CO2、CO、CO、CO2、SO2、NO2、HF、火山灰等颗粒物、风砂、土壤尘、稀类碳氢化合物、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等对大气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物质。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2 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主要有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活动排放等几大类。首先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其次是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气体对大气的臭氧层有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氯化氢、和各种酸性气体等会造成酸雨等现象。第三是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污染。主要是汽车、飞机、轮船等使用汽油、柴油等化石染料后的排放尾气造成大气的污染。在这些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涵养有机化合物和含铅的化合物等很多种有害物质。又因为近年来世界的交通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庞大,

使用建平率也越来越频繁,因此造成了排放污染物的量也逐年增加。最后是农业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农业中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的作用。但是其中使用的过程中也对环境带来了污染,也成为了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二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形成原理及危害

㈠温室效应

1.概述: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原理: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弱。白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下面详细介绍几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特性:

表一:几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特性

温室气体源汇对气候的影响

二氧化碳(CO2) 1) 燃料

2) 改变土地的使

用(砍伐森林)

1) 被海洋吸

2) 植物的光

合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

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

甲烷(CH4) 1) 生物体的燃烧

2) 肠道发酵作用

3) 水稻

1) 和OH起化

学作用

2) 被土壤內

的微生物吸取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

对流层中O3及OH的浓

度,影响平流层中O3和

H2O的浓度,产生CO2

一氧化二氮

(N2O) 1) 生物体的燃烧

2) 燃料

3) 化肥

1) 被土壤吸

2) 在大气平

流层中被光线

分解与及和O

起化学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

大气平流层中中O3的浓

臭氧(O3) 光线令O2产生光

化作用

与NOx,ClOx

及HOx等化合

物的催化反

吸收紫外光及红外线辐

应。

一氧化碳(CO) 1) 植物排放

2) 人工排放(交通

运输和工业)

1) 被土壤吸

2) 和OH起化

学作用

影响平流层中O3和OH

的循环,产生CO2

氯氟碳化合物(CFCs) 工业生产在对流层中不

易被分解,但

在平流层中会

被光线分解和

跟O产生化学

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

平流层中O3的浓度

二氧化硫(SO2) 1) 火山活動

2) 煤及生物体的

燃烧

1) 乾和濕沉

2) 与OH产生

化学作用

形成悬浮粒子而散射太

阳辐射

3. 危害:

⑴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土地沙漠化,缺氧。

⑵对经济的影响:农业减产;破坏海洋生态,贝壳类数量减少,淡

水鱼的品种数目减少;农地积水疟疾肆虐;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新

的冰川期来临;温室气体排放达临界值.

(二)酸雨

1.概述: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2.原理: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形

成酸雨的物质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气溶胶等。这些污染物在不利

气象条件下的聚积,就使降水酸化。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

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

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1) SO2 + H2O = H2SO3 (2) 2H2SO3 + O2 = 2H2SO4 (3) 2NO + O2 = 2NO2 (4)2NO2 + H2O =

HNO3 + HNO2 (5)2HNO2 + O2 = 2HNO3。

3. 危害: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

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三)光化学烟雾

⒈概述: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

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

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

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

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⒉原理: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存

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烈的阳光照射,这样在大气中就会一系

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出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

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式反应,其中关键性的反应可以简单地分成3组:

①NO2的光解导致O3的生成:链引发反应主要是NO2的光解,反应如

下:NO2 +hv→NO +O O +O2 +M→O3 +M NO +O3→ NO2 +O2.

②(HC)氧化生成了具有活性的自由基,如HO、HO2、RO2等。在光化

学反应中,自由基反应占很重要的地位,自由基的引发反应主要是由

NO2和醛光解引起的:NO2 +hv→NO +O RCHO +hv→RCO +H 碳氢化

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RH +O →R +HO RH + HO →R +H2O H+ O2 →HO2 R + O2→RO2 RCO+ O2→[RC(O)

O2] 其中:R—烷基;RO2—过氧烷基;RCO—酰基;[RC(O)O2]—

过氧酰基。

③通过以上途径生成的HO2、RO2、[RC(O)O2]均可将NO氧化成NO2。

NO +HO2 →NO2 +HO NO +RO2→NO2 +RO RO +O2 →HO2 +RCHO NO +

RC(O)O2→NO2 + RC(O)O RC(O)O→R +CO2 其中:RO—烷氧

基;RCHO—醛。

⒊危害:

⑴损害任何动物的健康,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⑵影响植物生长,臭氧影响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可导致高产作物的高产性能消失,甚至使植物丧失遗传能力;

⑶对建筑材料的破坏,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聚合物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

⑷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视程缩短。

⑸光化学烟雾还会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腐蚀建筑物和衣物,缩短其使用寿命等。

(四)臭氧层空洞

⒈概述: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⒉原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大量氟利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氟利昂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发泡剂、洗净剂、杀虫剂、除臭

剂、头发喷雾剂等。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I原子,CI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 CI+O3→CIO+O2 CIO+O→CIO2 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I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I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O3+O→2O2 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I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利昂分子释放出的CI原子引发的反应而破坏。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生产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生产中去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N2O+O→N2+O2 N2+O2→2NO NO +O3→NO2+O2 NO2+O→NO+O2 O3+O→2O2 NO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

3.危害:

(1)对生态的影响:

Ⅰ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Ⅱ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Ⅲ破坏森林。

(2)对人类的影响:

Ⅰ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和被高能量的紫外线辐照关系非常密切。

Ⅱ恶性黑色素瘤。

Ⅲ白内障—实验研究证明紫外线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有关。

Ⅳ对流层臭氧增加—臭氧由于其强氧化性,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紫外线作用到汽车尾气也会产生臭氧。

(五)雾霾天气

⒈概述:所谓灰霾天气,就是指由于空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总量过大,导致空气能见度偏低,大气中出现浑浊。霾的本质则是“细粒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造成二次污染,散播到大气中的尘埃、硫酸颗粒、硝酸颗粒、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悬浮在空中,从而使大气变得混浊,造成人们视野模糊,能见度偏差,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粒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⒉原理: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

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j静风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

3.危害: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结膜炎;小儿佝偻病;雾霾致癌;影响生殖或致胎儿畸形。

三应对措施

谈到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人们会想到很多很多,例如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加强立法等等,这里主要从化学的角度介绍几种针对大气

污染的解决措施。

(一)开发清洁能源

1.核能技术: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

2.生物质能技术: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①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②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质通过沼气池厌气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工业沼气技术也开始应用。③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把烘干粉碎的生物质挤压成型,变成高密度的固体燃料。

3.氢能:氢能是氢的化学能,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二次能源。工业上生产氢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重油及天然气水蒸气催化转化制氢等。它是一种极为优越的新能源,其主要优点有:燃烧热值高,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

4.5倍。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

源。资源丰富,氢气可以由水制取,而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资源,演绎了自然物质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经典过程。

(二)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处理方法

1.有机废气治理的常用方法

1、冷凝回收法: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析、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收法: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行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3、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a.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b.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4、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力把有机废气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以

净化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法有直接吸附法法、吸附-回收法、新型吸附-催化燃烧法。

2.恶臭废气治理常见方法

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八大恶臭物质是:硫化氢、氨、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二甲二硫。(1)燃烧法:采用将废气升温至800度以上,使废气中的有机成分燃烧分解的方法解决废气污染问题。

(2)氧化法:采用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而达到废气中产生恶臭的物质被分解成无机小分子,或转化成味小或转化成无味的物质,从而达到消除恶臭的目的,该法比较适合于浓度较低,具有特殊异味的废气治理工程中。其缺点是净化效率不高,氧化剂投加量难以控制。

(3)吸收法:利用污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用水或化学吸收液对废气进行吸收去除的方法。该方法在设计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去除效率很高,运转管理方便,但对设备及运行管理要求极高,而且只有能溶解于吸收液或能与吸收液反应的污染物才能被有效去除。

(4)吸附法:采用活性炭等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物质对废气进行吸附分离,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该方法设备简单,去除效果好,多用于净化工艺的末级处理。该方法也存在对高浓度废气处理效率

低、占地面积大、气阻大、吸附剂需经常更换或再生等缺点,特别是吸附剂脱附后的气体难于收集而最终又排回大气中,是一种不彻底的解决途径。

(5)生物过滤法:生物过滤法处理过程是由天然滤料来吸附和吸收恶臭气流中的臭气,然后由生长在滤料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来氧化降解。补充理由:环评中经常会遇见这类行业。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肉类加工厂、屠宰厂、畜禽养殖厂、造纸厂、制药厂、焦化厂、化工厂、食品加工厂、涂料厂、染料厂等的企业。注意:恶臭污染物和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有相同的地方,恶臭污染物中的有些物质也属有机废气。

3.含氟化物废气的治理

主要来源:铝的冶炼以及磷肥、氧化铝和氟化学工业的生产,主要污染物为氟化氢(HF)、四氟化硅(SiF4)。

治理方法:

(1)液体吸收法:有水吸收法和碱液吸收法

a.水吸收法,四氟化硅(SiF4)与水反应生成氟硅酸。

b.碱液吸收法用碱性溶液(NaOH、Na2CO3等)吸收含氟废气。

(2)干式吸附法。主要是用固态氧化铝进行化学吸附,生成氟化铝。目前广泛应以用于电解铝地面排烟净化,也可用于利用磷矿石生产

磷、磷酸和磷肥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氟烟气的净化。干法吸附装置对氟化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8%以上.

4.含铅、含砷废气的治理

(1)含铅废气的治理

a.布袋除尘、静电除尘;

b.湿法:水洗法、酸性溶液吸收法、碱性溶液吸收法等。

(2)含砷废气的治理:在含砷有色金属的冶炼中,进入烟气中的砷多数以As2O3形态存在,该物质易升华,随着温度的降低,气态的As2O3能迅速冷凝为微粒,因此,含砷气体的治量机制是冷凝和微粒的捕集,具体方法可用湿式电除尘器收集。另外,含砷废气的另一种物质为砷化氢,可用其还原性,采用强酸性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总结与展望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的生态危机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以及雾霾天气都是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行动起来,防护与治理大气污染,恢复久违的蓝天!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课本(大连理工出版社) 互联网百度百科与百度文库

环境化学论文《大气污染》

《综述性论文的构成要素与写法》《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治理》

无机化学实验论文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无机化学实验 题目:十种未知固体钠盐的鉴定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3级化学三班 姓名:**

十种未知固体钠盐的鉴定 摘要 运用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定或鉴别,进一步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本实验鉴别NaNO3、Na2S、Na2S2O3、Na3PO4、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十种物质。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elements and compounds, to identify the common material or identify,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mon cationic and anionic important reaction. This experiment to identify sodium nitrate, sodium sulfide, sodium thiosulfate and sodium phosphate, sodium chloride, sodium carbonate, sodium bicarbonate, sodium sulfate, sodium bromide, sodium sulfite ten kinds of material. 关键词 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NaNO3;Na2S;Na2S2O3;Na3PO4; 引言 鉴别或鉴定一组未知物时,常用以下方法: 1.物态 (1)观察试样在常温时的状态,如果是固体观察它的晶形。 (2)观察试样的颜色。溶液试样可根据离子的颜色,固体试样

无机化学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一)基本操作 实验一仪器认领、洗涤和干燥 一、主要教学目标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求。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制,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仪器的认领 四、教学难点:仪器的洗涤 五、实验内容: 1、认识无机化学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 (1)容器类:试管,烧杯…… (2)量器类:用于度量液体体积:如量筒,移液管…… (3)其它类:如打孔器,坩埚钳…… 2、仪器的洗涤,常用的洗涤方法 (1)水洗:用毛刷轻轻洗刷,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向学生演示洗涤的方法 (2)用去污粉、合成洗涤剂洗:可以洗去油污和有机物。先用水湿润仪器,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或洗涤剂,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荡洗。 (3)铬酸洗液洗 仪器严重沾污或所用仪器内径很小,不宜用刷子刷洗时,用铬酸洗液(浓H2SO4+K2Cr2O7)

饱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有油污和有机物的去污能力很强,注意: ①使用前,应先用刷洗仪器,并将器皿内的水尽可能倒净。 ②仪器中加入1/5容量的洗液,将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使仪器内部全部为洗液湿润,再转动仪器,使洗液在仪器内部流动,转动几周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再用水洗。 ③洗液可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若已成绿色,则已失效,不能再继续使用。 ④铬酸洗液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毛刷蘸取洗,Cr(VI)有毒,不能倒入下水道,加FeSO4使Cr(VI)还原为无毒的Cr(III)后再排放。 (4)特殊污物的洗涤 依性质而言CaCO3及Fe(OH)3等用盐酸洗,MnO2可用浓盐酸或草酸溶液洗,硫磺可用煮沸的石灰水洗。 3、仪器干燥的方法: 晾干:节约能源,耗时 吹干:电吹风吹干 气流烘干:气流烘干机 烤干: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烤干 烘干:烘箱,干燥箱 有机溶剂法:先用少量丙酮或酒精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倒出,再用少量乙醚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后晾干或吹干。丙酮、酒精、乙醚要回收。 实验二酒精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空 一、主要教学目标: (一)解煤气灯酒精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无机化学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 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化学 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 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 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 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 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 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 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 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

第三章习题答案 2概述弱场和强场方法的处理步骤并比较其结果。 弱场方法: 一、电子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电子组态的原子或离子通过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之间,自旋角动量之间以及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偶合作用,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状态或谱项,利用微扰理论计算谱项分裂后的能量得到分裂的能级。 二、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受到配体电场的影响,电子状态发生改变,导致自由金属离子的谱项2S+1L也相应地改变,主要表现为自由金属离子谱项分裂产生配离子谱项,即光谱项。最后的光谱项通过群论得出。其中配体场球对称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能量升高,配体场对称性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分裂。 强场方法: 一、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配体场的作用下产生分裂形成电子组态,并按能量高低进行排列。 二、电子相互作用 在每一电子组态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谱项(即配体场状态),每一电子组态所产生的谱项可以通过群论的知识得到。 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 A.得到谱项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B.得到的谱项能量都是B, C和Dq的函数,决定了谱项能量标度上的相对位

置 C. 两种方法的谱项能量有别,是方法上近似结果造成的 3. Co(NH 3)+36和Fe(H 2O)+ 36离子是高自旋组态还是低自旋组态?利用表3-7, 表3-8和表3-9的数据加以验证。 Co(NH 3)+36:=f 氨×g 钴=1.25×18.2=22.75 kK =22750 cm -1 P =23625 cm -1 理论上分裂能小,所以分裂,高自旋(实验上应该是低自旋)。又因为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 15%到30%,综合考虑后Co(NH 3)+ 36是低自旋。 Fe(H 2O)+ 36 :=f 水×g 铁=1×14=14 kK =14000 cm -1 P =29875 cm -1 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15%到30% 综合考虑后,成对能大,所以不成对,高自旋。 4.在下列离子中哪些会发生结构的畸变?(ML 6为O h ,ML 4为T d 或D 4h ) Cr(H 2O)+ 36;3d 3,高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Ti(H 2O)+36 ,3d 1 ,八面体场,三重简并,畸变; Fe(CN)-46,3d 6,低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CoCl -24:3d 7,配位轨道sp 3 杂化,高自旋,T d 对称性,四面体场,无简并, 不畸变; Pt(CN)-24 dsp 2,5d 8,低自旋,四面体场,D 4h 对称性,无简并,不畸变; ZnCl -24 :3d 10,sp 3杂化,无简并,不畸变; Cu(en)+23对称性位阻,形成螯合物,有二重简并,但不畸变;

无机化学合成论文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及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质和性能,同时介绍了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应用 1、引言 纳米材料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并正在迅速发展的理、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等多种学科,在实际应用和理论上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所以成为近些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1 ,2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领域。一般来说,它是指分散相尺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纳米的复合材料。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将无机材料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复合材料的新时代,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涉及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实现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大幅提升。因此纳米粒子的特异性能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顺应了高分子复合材料对高性能填料的需求, 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纳米材料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融互助就产生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3]。

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涉及面较宽,包括的范围较广,近年来发展建立起来的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4、6 ],可大致归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2.1纳米单元的制备 可用于直接共混的纳米单元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7--10],通常有两种形式的制备:从小到大的构筑式,即由原子、分子等前体出发制备;从大到小的粉碎式,即由常规块材前体出发制备(一般为了更好控制所制备的纳米单元的微观结构性能,常采用构筑式制备法) 。总体上又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三种。总的来说,这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供选择的纳米单元种类多,其自身几何参数和体积分数等便于控制,但所得复合体系的纳米单元空间分布参数一般难以确定,纳米单元的分布很不均匀,且易于发生团聚,影响材料性能,改进方法是对制得的纳米单元做表面改性,改善其分散性、耐久性,提高其表面活性,还能使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特性。 2.2纳米单元的表面改性 纳米单元表面改性方法根据表面改性剂和单元间有无化学反应可分为表面物理吸附方法和表面化学改性方法两类吸附包裹聚合改性一般是指两组份之间除了范德华力、氢键或配位键相互作用外,没有主离子键或共价键的结合,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在溶液或熔体中聚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精品】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安排:3课时 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溶浅蓝↓溶 Zn2+ Cd2+ 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溶无色 氨水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无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材

实验3 溶液的配制和酸碱滴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溶液的配制 2. 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正确判定滴定终点 4. 练习滴定操作,掌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对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性要求的所不同,可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配制。若准确性要求不高,一般利用台称、量筒、带刻度的烧杯等低准确度的仪器进行粗略配制;若对溶液浓度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在配制溶液时必须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准确配制。无论是精确配制还是粗略配制,都应计算出所用试剂的用量,包括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体积,然后进行配制。 酸碱滴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测定酸或碱浓度的一种容量分析方法。因为在酸碱中和反应的等物质的量点,体系的酸和碱正好完全中和,此时中和反应达到了终点。 根据达到终点时所用酸溶液(或碱溶液)的体积及标准碱溶液(或酸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就可以计算出待测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可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指示剂本身多为一种弱酸或弱碱,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在pH<8.0时为无色,pH>10.0时为红色,pH在8.0~10.0之间时呈浅红色。又如,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是pH=4.4~6.2,在pH 〈4.4时为红色,pH〉6.2时为黄色,pH在4.4~6.2之间时呈橙色或橙红色。在强碱滴定强酸时,常以酚酞作指示剂;在用强酸滴定强碱时,常以甲基红作为指示剂。显然,利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所指示出的滴定终点与实际酸碱滴定的终点(等物质的量点)可能不一致。例如,以强碱滴定强酸时,等物质的量点pH=7,而用酚酞做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8.0~10.0,这样要达到滴定终点(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就需要多消耗一些碱,因而就可能带来滴定误差。但是根据计算,这种滴定终点与等物质的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是很小的,对待测酸碱溶液的浓度影响不大。 溶液的配制: 1.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标准溶液常用mol·L-1表示其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直接法 准确称取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即成为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例如,需配制5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 K2Cr2O7溶液时,应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 1.4709g,加少量水使之溶解,定量转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较稀的标准溶液可由较浓的标准溶液稀释而成。例如,光度分析中需用1.79×10-3mol·L-1标准铁溶液。计算得知须准确称取10mg纯金属铁,但在一般分析天平上无法准确称量,因其量太小、称量误差大。因此常常采用先配制储备标准溶液,然后再稀释至所要求的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可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高纯(99.99%)金属铁1.0000g,然后在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浓盐酸使之溶解,定量转入一升容量瓶中,用1mol·L-1盐酸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含铁1.79×10-2mol·L-1。移取此标准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1盐

无机化学论文

高等无机化学论文 题目:浅谈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及表面特性研究 浅谈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及表面特性研究 【摘要】:最近,传统工业中的先进技术,对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精密和高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的光整加工方法很难在高效和高质量两方面满足需求。而零件的表面状况又与零件的摩擦、磨损及润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获得与工件的功能相匹配的表面形貌,大多数的精密零件都采用了复合加工的方法以获得一种复合表面纹理【1】。 【关键词】: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机床研制表面形貌及摩擦磨损

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是由电化学加工与机械珩磨加工组合而成的新型复合加工技术,可以对各类匀质、导电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表面光整加工。在复合加工方法中,电化学的作用是用来使金属阳极的表面溶解,与其复合的机械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形式的设备有各自的加工机理与方法。一.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机理及设备研制 1.1 电化学的加工机理 电化学加工使用硅整流的稳压电源,并以全波整流取代了过去的半波整流,保持5%以内的纹波,不仅提高了加工速度,而且还遏制了间隙内的电弧和防止污物沉积于阴极。在调压方面,使用了饱和感抗器调压和晶闸管调压两种方式。前者更适应目前电化学加工的水平。电源规格分为3档:小型电源,电流为50~500安,用于加工小孔、去除毛刺、抛光和用于中小型的阴极进行电解车削;中型电源,电流为1000~5000安,用于加工中等面积(50~150厘米2)的型孔和型腔;大型电源,电流为10000~40000安,用于加工大型零件,加工面积可达200~1000厘米2或更大一些。通常使用的电压范围为12~20伏【2】。对硬质合金、钨、铜、铜锌合金等材料进行电解加工时,要求使用特殊电源。因为若用普通的直流电源进行加工,则这些材料点格中的某些原子不易离子化,而点格中的另一些原子却受到大量腐蚀。例如,碳化钨点格中的碳原子,在正电位条件下不能加工掉,而必须有负电位(即电源电流有负半波);加工铜锌合金用的电源,不但要有负半波,而且对电流的波形,正半波与负半波的间隔和排列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使用特殊电源也可解决间隙内某些相对惰性离子的积聚以及由此改变间隙电阻和电场分布的问题,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加工精度。 1.2 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的基本原理 光整加工是绝大多数机械零件为改善表面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将影响到机械设备在运行噪声、使用寿命以及其它方面的使用性能,以及机械产品在生产成本、制造周期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局限于光整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像不锈钢装饰板等大型薄板类零件和大型反应釜等粗糙表面零件的光整加工显得十分困难,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障碍。电化学机械加工是充分利用电化学加工和机械加工原理的复合而创新出来的新型光整加工技术,它不仅工艺性好,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

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 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 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 试管刷、 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 (二)试剂的取用 1、液体试剂的取用 (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无机化学实验-题(有答案)

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 作正确的是 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 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7.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浓硝酸、新制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试纸均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现象 B.乙醇的消去反应、皂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均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C.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D.点燃条件下,镁条、铁丝、氢气均可在O2或Cl2中燃烧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目的 A 取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3) 配制4%NaOH溶液 B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 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D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B.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氢气 9.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H4)2SO4、KCl、Al2(SO4)3和Fe2(SO4)3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氨水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

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论文

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化学10本1 王小苹 110711031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家发展发展前景时期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也就是从远古到公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

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测验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判断题 3.杂化轨道中含p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4.根据VSEPR理论,在SiF6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0个。× 5.根据VSEPR理论,氧族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6。× 6.在SO3-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2个。× 7.SnCl2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8.ICl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 9.NH3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0.H2O和XeF2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1.SO32-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2.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Al3+ > Mg2+ > Na+ √ 13.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Pb2+ > Fe2+ > Mg2+√ 14.Ag+的极化作用大于K+的极化作用,因此Ag+的极化率小于K+的极化率。× 15.H+的极化能力很强。√ 16.极化作用愈强,激发态和基态能量差愈小,化合物的颜色就愈深。√ 17.温度升高,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增强。√ 18.半径相近、电子层构型相同时,阳离子正电荷越大,极化作用越强。√ 19.其它条件相同或相近时,阴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20.无机阴离子团的变形性通常较大。× 二、选择题 3、与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有关的电负性标度是(B): (A)鲍林标度(B)密立根标度(C)阿莱-罗周标度(D)埃伦标度 4、下列基团中,电负性值最大的是(A): (A)CF3- (B)CCl3- (C)CBr3- (D)CI3- 5、在以下化合物中,碳原子电负性最大的是(C): (A)CH4 (B)C2H4 (C)C2H2 (D)电负性相同 7、Xe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8、根据VSEPR理论,多重键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叁重键 (B) 双重键 (C) 单重键 9、根据VSEPR理论,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之间相互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LP-LP (B) LP-BP (C) BP-BP 10、Cl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11、Cl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2、NF3的几何构型为(B):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3、Br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进展作者所在系别理学院化学系 作者所在专业物理化学 作者姓名余艳霞 作者学号12S007044 导师姓名雷圣宾 导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3 年 4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化学教研室制

说明 1.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2.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本课程的相关教材也可列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注明参考的具体页码。 3.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进展 二氧化锰是化学电源的重要原料之一,广泛用于锌-锰、锂-锰及镁-锰电池中.每年世界电池耗用各类二氧化锰在40 万吨以上.特别是对高品质二氧化锰的需求量正日益增加,工业用二氧化锰可分为三大类:天然二氧化锰(NMD)、化学二氧化锰(CMD)、电解二氧化锰(EMD).由于 EMD的纯度较高(一般90%)、晶型好(γ型)、电性能好[1]。化学二氧化锰( Chemical Manganese Dioxide,简称 CMD) 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二氧化锰,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科技含量较高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在电子行业中用作制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在化学工业中用作氧化剂催化剂吸附剂,在电池工业中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化学二氧化锰除具有离子交换、分子吸附性能以及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外,同时由于其制备工艺灵活多样,其比表面积、晶型结构及化学活性可通过改变合成工艺条件来调控,因此其与电解二氧化锰相比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因此,近年来有关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许多研究者已经用化学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合成出不同晶型结构(α、β、γ、δ、ε ) 和不同用途的化学二氧化锰。 目前用于电池方面的锰氧化物多数采用 EMD.但 EMD的耗电多、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已经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电池工业对优质二氧化锰的需求.而CMD的生产成本低,性能接近于 EMD,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仅 2005 年,一次二氧化锰电池出口就达到 199 亿只.2006 年电池用 EMD达115000t,占全球的 37%以上[2].世界上CMD的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是比利时的原 Sedema 公司[3]. 1化学二氧化锰制备方法 1.1硝酸锰热解法 此法是将硝酸锰溶液通过加热, 使其分解为二氧化锰, 与碳酸锰热分解法一样, 也是沿用已久的方法。硝酸锰热分解法是将锰矿用硝酸浸取制得硝酸锰溶液, 过滤浓缩后进行热分解, 制得粗二氧化锰。尾气用水或稀硝酸吸收, 生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无机化学小论文

无机化学小论文 题目名称:硅烷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系部名称:理学院化学系 班级:11081501 学号:2015302771 学生姓名:李斯涵 指导教师:岳红 2016年1 月

论文题目 摘要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在不改变材料基本组成的前提下,投入较少的费用,大幅度地提 升材料性能,是国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其中金属磷化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在涂装前处理、润滑、除锈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当今世界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的需要,磷化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可以用性能更好,对环境友好的硅烷化处理技术取代传统磷化技术。本文主要简介了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金属磷化技术、硅烷偶联剂、硅烷化技术,讲解了硅烷化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1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关键词2 金属磷化技术; 关键词3 硅烷化技术

目录 摘要 ................................................................................................................... I 一、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概述 (1) 二、金属磷化技术 (1) (一)发展概况 (1) (二)特点与应用 (1) 三、硅烷偶联剂 (2) (一)硅烷偶联剂的概念 (2) (二)硅烷偶联剂的发展简述 (2) 四、硅烷化技术 (2) (一)硅烷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2) (二)硅烷化技术相对于磷化技术的优势 (3) (三)硅烷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 (四)硅烷化技术的发展 (3) 五、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高等无机化学

名词解释 1 钻穿效应:定电子避开其余电子的屏蔽,其电子云钻到近核区,受到较大的核电荷作用,使其能级降低的效应。 2 屏蔽效应: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3 价态电离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移去电子所需能量 4 价态电子亲和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接受电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5 原子的电负性:一个分子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能力 6 电子亲和能:基态的气态原子获得一电子成为-1价气态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7 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8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 9 几率密度: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 10 等几率密度面:将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相当的点用曲面连接起来 11 径向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在半径为r处单位厚度球表层内找到电子的几率,反映了电子云的分布随半径r变化的情况 12 有机金属化合物:至少还有一个金属-碳键的化合物 13 ψ2的物理意义:原子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14 测不准原则: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15 原子簇:原子间相互成键形成笼状或者多面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16 金属原子簇: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金属键至少与两个同类原子直接键合形成多面体原子骨架的化合物 17 溶剂的拉平效应:当一种酸溶于某种溶剂时,酸中的质子完全转到溶剂分子中,这种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18 硬碱:一些电负性大、半径较小、不易被氧化、不易变形的原子,以这类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 19 Lewis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20 Lewis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二、简答下列问题. 1. 基态光谱项的确定原则. ①同一组态(即n,l相同)的原子,S只最大者能级最低; ②S值相同时,L值最大者,能级最低; ③L和S值均相同时,半满前,J值越小,能级越低;半满后,J值越大,能级越低。 2. 电子光谱项的基本规律. a 同种轨道不同电子数的电子组态中,电子数互补的电子组态,具有相同的光谱项。 b 无论何种电子组态,只要是全充满(s2,d10,p6),它的光谱项为1s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基本原则. ①Pauling不相容原理;②洪特规则;③能量最低原理。 4. 为什么氧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比硫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小? 第二周期原子半径比第三周期小得多,电子云密度大,电子间排斥力强,以致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少,而第三周期元素,原子体积较大,且同一价电子层中还有空的d轨道,可容纳电子,电子间斥力显著减小,因而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较前者有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