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复习资料

广东自考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复习资料
广东自考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HR---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

用的知识、能力、节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纬度。

人力资源的特性:效用性、能动性、消耗性、不均衡性。

●人力资本---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技能、体力

和健康等的总和,其能够在现在和未来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现金流。

反映了人力资源质量的差别。

人力资本的特性:不可分性、价值难以评估、收益不确定性、流动性、溢出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教育投资、职业培训、医疗保健投资、人力迁移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

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吸引、保留、激励与开发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促成组织目标

的实现。

人资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与发展、

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等。

●人力资源发展的三大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转变过程有四个主要特点:组织性质的转变;管理角色的转变;

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模式的转变。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直接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在明确的组织战略前提下,与其他部门协调合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但是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发展战略的策划者;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员工的代言人;

组织管理的技术幕僚;员工的代言人;改革的推进者;行政事务专家;内部公关高手。

2.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要有战略思维;在管理方面为企业战略提供管理办法;

必须懂管理;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信息把握和处理能力,要有较强的敏感度;

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对企业忠诚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具备四方面的才能:功能性才能、企业管理才能、组织才能、

个人的才能(影响力、号召力、专业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源的职能模式与组织结构:

1.产品导向的职能模式---特征在于组织模式是以工作内容为基础,专注于职能管理的内容。

主要职能:组织、计划于获取职能;激励与开发职能;维持与维护职能。

2.客户导向的职能模型---客户是价值链的起点和最终环节,是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的核心。

内部客户:企业高管、各职能部门、员工和组织内工会等。

外部客户:企业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和公益性组织等。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部的组织设计

1.低级阶段:在人力行政部设置1~2名专员。

2.初级阶段:人力资源部日常性工作已由专人负责,

低级阶段初级阶段

3.中级阶段---考核、薪酬管理、对员工能力的管理。

4.高级阶段---在集团总部设计人力资源总部,在各分公司/事业部建立人力资源分部。

5.最高阶段---外聘的人力资源专家团管理。

●X理论认为:

(1)一般人就本性而言大都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他们总是设法逃避工作;

(2)要想使绝大多数人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必须通过强迫、处罚、威胁等手段;

(3)一般人大多得过且过、逃避责任,把个人的安全看作是最重要的。---麦格雷戈

●经济人假设:把人看作经济动物,在适当的物质利益的刺激之下,人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在组织中,经济刺激物由组织掌控,员工是被动的。

因此,组织的设计必须以如何控制人们的非理性的、无法预知的情感为原则。---沙恩

●以上两种假设都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不同的是X理论把人堪称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利

避害的;经济人假设把人的物质性需要看的高于一切,漠视人的情感需要。

Y理论:

(1)工作和游戏都是一样自然的,可以是快乐的源泉,而不一定是被迫的;

(2)外力的控制和处罚都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目标做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为目标服务时将会实行自我指导与控制;

(3)承担目标的程度,是与人们的成绩、报酬相联系的;

(4)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不仅可以学会接受任务,也可以学会寻求承担组织任务;

(5)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相当高的想象力、机智力和创造力。--麦格雷戈●Y理论与X理论的不同在于Y理论看到了劳动的目的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标志的本质特点,

看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力,是对X理论的一种发展,即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

●Z理论核心是人是整体的统一。

1)人能够相互信任,公司的宗旨须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创立机构贯彻宗旨;

2)人具有微妙性,必须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3)人与人有亲和性,人可能为他人和团队做出牺牲,因此对人的评价必须从整体出发,提倡和鼓励爱心,使组织结构尽可能稳定。---日本·大内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没有一种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万能管理方式。

---薛恩

●X、Y、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按照X理论,管理者应在组织管理中对员工进行经济和物质利益上的刺激或奖励。管

理的重点是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制度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奖

励方式上主张金钱刺激,突出个人奖励,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胡萝卜

加大棒”的管理方式。

2.按照Y理论,管理的重点在于给被管理者创造能发挥其才能的工作环境,以工作本身

的挑战性来刺激被管理者的潜力;管理制度上则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权;管理方式上主

张给予人们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使其担负更多的责任以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高

层次的需要。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使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融合一致,即重视对人

们工作的安排。

3.按照Z理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树立核心价值观;建立企业使命;拥有共同愿景;

根据员工的差异实现多维度的管理。

●适应企业成长期发展要求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搭建体系性架构,夯实管理基础;系统规划,综合提升;

完善升级,实施前瞻性管理。

2.开展人力资源规划。

3.完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平台:搭建招聘体系;短期项目考核;长期培养开发。

4.建立战略性激励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分步骤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价值分享的薪酬激励体系;重视建立非物质激励体系。

5.企业文化导航。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与任务,应用各种分析方法与手段,确定组织未来

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方针政策的过程。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的四大特点:1)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任务相联系,以人力资源活动增强

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根本目的。

2)人力资源规划都更强调具体职能计划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3)详细的短期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要求更加细致化、明确化,尤其是对关键环节

数据的量化分析及对其对策方案制定的要求更高。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订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有利于精致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的发展阶段: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产生阶段(获取工人和提高工作效率)。

20世纪60~7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发展阶段(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

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力资源规划的成熟阶段(战略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的参与者:企业高层以及战略、生产、销售、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等各主要

部门的负责人。

●人力资源规划按其规划的内容可划分为两种:总规划和各项业务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规划:1.人力资源晋升计划

2.人力资源补充规划(内部选拔、个别补充、公开招聘)

3.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4.人力资源配置规划

5.人力资源报酬补偿规划

6.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7.人力资源退休解聘规划

●按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长期(3年以上)、中期(2~3年)、短期(1年以内)

●人力资源规划的四个阶段:

1)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

2)总体规划与分析,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总体设计方案及目标

3)制订并实施与业务战略直接相关的详细计划

4)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及修正。

●人力资源规划的六个基本步骤:

确定现阶段企业经营战略;盘点现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确定人才供求预测净需求;执行监控与评估。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随动关系---是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相当于企业战略确定之后的一个附件。

2.孤立关系---将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为一个与企业战略相独立的过程,规划优先关注人力

资管的事项,很少能为企业的战略成功创造价值。

3.结合关系---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的结合关系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

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外包HRO---是有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内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与管理责

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

目的是使企业更专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续获取先进的专业技术资源的同时控制经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高效运行。

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与战略性业务;

获得外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与整合高技能的人力资源专家。

缺:来自外包服务商的风险;来自企业经营安全方面的风险;来自员工方面的风险;

文化差异风险。

●各种战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核心人才规划的步骤:1.战略前提和依据 2.识别公司核心能力3.识别核心人才

4.核心人才的需求预测

5.建立核心人才素质模型

6.核心人才供给预测及内部人才盘点

7.制订核心人才供求计划8.制订核心人才培养计划

●工作分析---也称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是指对工作岗位的活动、任务、职责类型,以及胜任

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资格进行分析和确定的过程。

工作分析的主要结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岗位规范。

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客体是整个组织体系,对象是工作。

●工作分析的作用:1.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工作分析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3.工作分析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4.工作分析是管理者决策的基础

5.工作分析是当前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要手段

● 工作分析流程的六大步骤:1.明确目标 2.搜集背景信息 3.选择工作样本 4.搜集工作信息

5.审查工作信息

6.编写工作说明书

● 工作分析的方法:

1.

观察分析法:制订观察方案和设计观察记录表 选择不同工作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观察 记录所有主要工作内容与形式 对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偏差检验与修正。

2.访谈分析法:拟定访谈问卷和提纲 设计访谈方法和技巧 组织访谈培训 熟悉访谈标准 选择适当的回答者并提前进行沟通 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3.问卷分析法:问卷及调查方法设计 确定调查对象 问卷发放与收集 问卷分析结果调整

4.关键时间法:大量收集关键事件 对信息比较 分析影响该岗位工作的关键特征行为。

5.工作日志法:工作者本人连续记录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任务10天以上。

6.参与法或实验法。

● 各种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 权力以及组织中与其他岗位关系的过程。

---目的是满足员工和组织的需要 ---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员工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 ● 岗位的设计原则:因事设岗原则、整分合原则、最少岗位数原则、规范化原则、

客户导向原则。

● 影响岗位设计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成本压力因素等。

●岗位设计的方法:

1.组织分析方法---广泛的岗位设计方法

优点:能深入解决许多细节问题;提供广泛的组织和岗位的设计;

能提交一个与公司长远战略一致的解决方案。

缺点:往往会成为基于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设计。

2.关键使命法---仅仅集中于对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岗位。

优点: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得到较高的回报;可以确保得到业务利益;灵活性强。

缺点:不是一个综合的方法,岗位间的衔接处理较差;易造成组织内部摩擦;

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对客户的需求有较高、较深入了解。

3.流程优化法---根据新的信息系统或新的流程对岗位进行优化;适用于较小的项目范围,

主要在实施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用。

优点:注重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在岗者的影响;服从系统的要求,根据新系统进行调整。

缺点:并没有真正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岗位设计;可能会导致较差的结果

---流程由三部分组成:投入、过程和结果。在对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时,应从时间、

成本、风险、结果四方面考虑是否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4.标杆对照法---参照本行业典型企业现时的岗位设置进行设计,适用于不太精确的项目范围。

优点:简单易行;设计成本的,能够很快帮助企业完成工作岗位设计。

缺点:照搬照抄,已脱离本企业实际造成新的混乱;需要对标杆企业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定编定员---指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置。

按照企业员工所在岗位、工作性质和执行职能不同分为:工人、学徒工、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定编定员的原则:1.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2.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3.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定编定员的方法:

1.劳动效率法---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

定编人员=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

2.业务数据分析法---根据企业的历史业务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

位人数的方法。

3.本行业比例法---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

M(某类人员总数)=T(服务对象人员总数)*R(定员比例)

4.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的方法

5.预算控制法---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是对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作硬性规定。

●工作说明书,也称岗位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结果,所含内容最重要是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

●工作说明书的两大误区:员工自己写?请专家写?

●一般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步骤:专家调查访谈、员工编写初稿、主管审核签字、专家培训、

专家审核修订。

●岗位评价: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各岗位的责任大小、

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难度、任职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以确定各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最终确定岗位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总称。

2.广义的岗位评价是以狭义的岗位为核心,以组织设计、岗位等级体系设计、绩效考核和薪

酬体系设计、人员管理、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岗位手册的编制为依托,全面分析各项要素和评价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地分析岗位内含价值,最终实现岗位配置合理、人岗匹配程度较高、薪酬分配公平、员工发展有序、岗位规范明晰、员工权责明确的综合目标任务的一项系统工程。

●岗位评价的4W:WHY(为什么评)

WHAT(评什么?评价的载体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规范和岗位写实记录;

评价的客体或对象是评价指标。)

WHO(谁来评?组织的领导、被评岗位主管、人力资源部门专家)

WHERE(评价结果用在什么地方?薪酬体系设计与分配;员工的选拔、考察与培训;

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及应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设计。)

●岗位评价的实施:

1.前期准备:开展岗位调查、列出岗位清单、规范岗位名称;编制岗位分类目录;

确定评价岗位;组织人员培训。

2.成立岗位评价机构

3.实施岗位评价:进行现场调查、召开专业评价会、数据计算。

4.确定岗位测评分值、调节系数。

●员工招聘是指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甄选,最终录用具有一

定技巧、能力和相关特性的申请人,以满足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

---匹配是选聘人才的黄金法则。

●现代企业招聘理念:1. 重视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2. 对应聘者坦诚相见

3.应聘者是否与本企业文化相融合

4.招聘过程要树立企业的品质形象

5.招聘需要人力部门与直线部门配合

●员工招聘流程及管理:

1. 招聘决策管理:1)招聘需求决策---确定招聘是否必须的;

2)招聘类型决策—正式/其他的雇佣方式;

3)招聘人数、时间、地点决策决策;

4)招聘渠道决策---外部、内部、“内外双招”;

5)招聘经费预算决策;

6)招聘的具体实施方案决策。

2.招聘前的准备:配备人力;设计各种表格;设计和发布招聘广告;宣传资料。

3.招聘的具体实施:1)招聘人员形象---态度真诚、仪表得体、谈吐清晰;

2)电话---声音热情、清晰;理清思路;确保对方准确获取了信息;

3)面试---面试官礼仪;面试方式。

4.应聘者的甄选:1)重视维度正确;

2)70分选才标准;

3)避免误区---晕轮效应、相比错误、首因和近因效应、盲点;

5.新员工的管理:1)了解组织文化、政策及规章制度;

2)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能。

3)熟悉工作、岗位及人事环境,熟悉工作内容、性质、责任;

●招聘标准:(1)必备条件---就是对候选人的最低限度资格要求,不能依靠学习新的技能或从

其他途径获得帮助等加以弥补;(2)择优条件--带有倾向性的资格要求。

●胜任特征---明确区分优秀绩效执行者和一般绩效执行者,或者说能够明确高效的绩效执行者

和低效率的绩效执行者的可准确测量的个体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具体知识、认知和行为技能。(大卫C麦克利兰)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用胜任特征要素

的组合。

●胜任特征的结构:(1)内隐成分---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动机等。

(2)表层特征---知识、技能。

●胜任特征的六大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动机、特质。

●招聘的“三个两”现象---即员工到岗后的两周、两个月、两年是离职的临界期。

(1)两周离职---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面谈内容有落差;或者对公司物理环境不满意。

(2)两个月离职---与上级、同事间的工作方式异同、融洽程度有关。

(3)两年离职---与企业价值观、文化相关。

此时企业需要考察三个层面的问题:人—岗匹配、人—团队匹配、人—组织匹配(价值观)。

以及两方面内容:界定考察要素及指标;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测评方法和技术。

●招聘标准示意图

●企业需要确定两个目标:

1.人才标准/能力素质标准界定---专业能力(知识、技能、经验);核心素质(行为特性,如

团队合作);

2.倡导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

●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公司全面招聘体系的主要特点:不仅仅是招聘员工的技能,还要考虑员工的价值观念;必须为复杂的招聘过程付出时间和精力;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价值观以及技能相适应;

员工的自我选择也是重要的招聘过程。

●招聘渠道的选择:

1.现场招聘--- 优:简历的有效性较高;所需费用较少;缺:地域性明显。

2.网络招聘--- 优:没有低于限制,受众人数大,覆盖面广,时效长;缺:虚假信息多。

3.校园招聘--- 优:学生可塑性较强,干劲充足;缺: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流动性较大。

4.传统媒体广告--- 优:受众面广,收效快,过程简单;缺:高级人才少,受广告载体的影响。

5.人才介绍机构--- 优:最为便捷;缺:花费高。

6.员工推荐--- 优:企业和应聘者双方掌握的信息较为对称;缺:易形成小团队。

7.内部招聘---优:不需要公司大量的培训成本;缺:缺少活力。

●内外部招聘的优缺点比较:

内部招聘外部招聘优点:①组织对候人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①更大的候选人选择空间

②候选人了解工作要求和组织②会把新技能和想法带入组织

③鼓励高绩效、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③比培训内部员工成本高

④组织仅仅需要在基本水平上雇佣④降低徇私的可能性

⑤更低的成本⑤鼓舞老员工保持竞争力,发展技能

缺点:①会导致“任人唯亲”状态①增加招聘和甄选相关的难度和风险

②会导致“政治性行为”②需要更长的培训和适应阶段

③需要有效的培训和评估系统③内部的员工可能感到被忽略

④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因素导致内部矛盾④新候选着不适应企业文化,增加成本

●测评方法及选择

1.面试特点:谈话和观察为主要手段;双向沟通;谈话具有目的性,有严密的计划和程序。

分类:1)结构化面试--- 指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评测要素,在每一个评

测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分为:面试程序、面试题目、面试评定的结构化);

2)非结构化面试---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框架结构,也不对被测评者使用

有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一种面试方法。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

对主试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测评综合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组织控制能力等);

3)半结构化面试。

2.心理测验优点:使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测验效率高;测验内容集中,

测验标准和成绩客观性强;结果反馈快;成本低。

缺点:开发周期长;测验效标可靠性难以把握;可能出现误差;变通性差。

(分为:职业能力测验、职业适应性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

3.评价中心---是测定一群人中每个个体在多种情景事件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的操作程序。

优点:动态性、综合性、形象逼真性、信息量大、标准化、行为性。

缺点: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人、物、财花费大且费时;应用范围小;存在不可克服的误差。

(种类:公文处理、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个人演讲)。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员工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负担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培训的作用:

1.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2.培训能促使企业及管理层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

文化;

3.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

能力;

4.培训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经营的生命力。

●员工培训的形式:

1.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在职培训、岗前培训、脱产培训

2.按培训目的分:过渡性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或转岗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培训和专业人

才培训。

3.按培训对象在公司地位划分:公司经理培训、基层经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一般员

工培训。

●员工培训方案设计流程图

1.培训需求分析---是在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全面分析与绩效差距分析等多种分

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内容的过程。

(培训需要分析是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是使培训工作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

2.制定培训计划---是基于培训需求基础上展开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培训工作合理开展。

(六大内容:选定培训对象、遴选培训讲师、设计培训课程、

选择培训形式和方法、选择培训时间、培训工作组织)

3.培训效果评估---指依据培训目标,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本身作为一个价值判断。

●心理培训--- 企业心理培训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和训练

活动之中,以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潜能及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其心态得到调适、心态模式得到改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潜能得到开发等。---心理培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培训。

●企业何时需要开展心理培训:1.企业组织变革时;

2.企业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

3.新员工入职时;

4.企业员工出现普遍性职业倦怠时。

●心理培训的具体方法:心理暗示法;游戏训练法;拓展训练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模拟法;

心理剧技术。

●基于组织、任务、人员的三层次培训需求分析:

层次目的分析方法举例

组织分析决定组织中哪里需要

培训

通过考察组织长短期目标、经营计划来判定;知识和技

术需求;将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人力资源计划;

评价组织环境。

任务分析决定培训内容是什么分析工作的业绩评价标准、要完成的任务;

分析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

人员分析决定谁应该接受培训;

需要接受什么培训?

通过业绩评估,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收集和分析关键

事件;

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2.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进行组织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胜任力

(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技术

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

---方法:企业档案查询;高层管理者访

谈;现场调查。

(2)任务分析,建立岗位胜任模型

(五个不走:定义绩效标准;确定效标

样本;获取效标样本有关数据资料;分

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验证

胜任特征模型)。

(3)人员分析,确定培训需要

(六个环节:组建360度评估队伍;

对评价者进行“如何向他

人提供反馈”和评估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统计评分数据并报告结果;

对被评价人进行“如何接受他人反馈”的训练;

根据反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 典型代表 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收益/成本) 第二、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 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A、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a、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b、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即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即企业的市场与客户) c、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B、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是独特性的重要前提。 C、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2).doc

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讲授了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外包的含义、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人事招聘与现代人事招聘的区别、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 二、课程目标1、理解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2、了解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3、区别传统人事与现代人事的招聘和甄选4、了解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三、要点提示管理团队的有效作业条件、共同的目标、认同感、承诺感、坦诚沟通、信任关系、外包、传统人事管理、传统招聘、传统的级别管理、传统的薪资管理工作分析、工作描述、职位说明书、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日志法、人员需求预测、招聘方式四、课程预习: l 阅读指导1、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3、4章2、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4、5、6章l 阅读笔记课程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整理笔记

第一章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 直线制: 一种组最简单的集权组织结构形式, 又称军队式结构。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 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 内容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 解决问题及时, 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 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企业。 (二) 直线职能制: 以直线制为基础, 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实行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 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统一指挥, 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缺点: 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 组织结构改革倾向更多的分权

适用范围: 一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 事业部制: 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 分散经营”的原则。 优点: 1、权利放下2、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 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3、实现高度专业化4、责任和权限明确, 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挂钩 缺点: 组织机构重叠, 管理人员膨胀, 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 经营业务多样化, 市场环境差异大, 具有较强适应性是企业采用。 (四) 矩阵制: 职能部门系列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 特点: 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优点: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沟通情况, 不增加人员, 解决组织结构稳定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提供了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缺点: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五) 子公司和分公司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 历年真题讲解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第三章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2001年10月 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2.德尔菲法不同于会议的特色在于:专家们_______。2002年1月 3.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2003年10月 A.内部人员供给预测和外部人员供给预测 B.管理人员预测和工人预测 C.固定员工预测和临时工预测 D.技术工人预测和普通工人预测

4.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是用于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_______的预测方法。2004年1月 5.德尔菲法的特点是( 。2004年1月 A.专家们联名提案 B.专家们背靠背发表意见 C.专家们相互交流 D.专家们面对面座谈 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出了__________,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 浙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第1 页(共9 页 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2005年1月 7.以下可以用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2005年1月 A.马尔科夫分析 B.档案资料分析 C.趋势分析法 D.管理人员接续规划 8.在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又叫(2005年 10月 A.经验判断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一: 激励人的行为体系 1.绩效管理 结构改变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力结构 MBA 职业经理人 职业素质 行为分析与行为激励 a)文化影响的感知 b)对文化的了解 喝酒的案例 内倾: 英国人 外倾: 法国人创造潮流率领潮流 德国: 注重细节尤其犹太人 俄罗斯: 不拘小节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注重有效性 感知认知理解应用 管理的经验和科学转化(换角度看问题思维习惯反思) 熟知非真知 帽子和裙子的案例 a)中国: 即…又…没有重点 b)日本: 要么…要么…抓重点二战后抓教育 c)美国: 需要? 文化多元 中美管理差距 原始-经验-科学-现代 表现好: 肯定提拔(优先提拔) 表现差: 无(责罚) 管理的基础工作: 观念问题 只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创新) 2.扮演表演 社会-关系-角色(冲突)-规范-评价-控制行为 a)正式关系(制度交易目标权利义务) 新员工的培训职责 b)非正式关系: 隐形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约束最强 管理-专业协调(引导激励规避行为) 3.生理和心里因素 a)生理上有缺陷心里上必有缺陷 b)只有智商正常行为才正常 相对论 知识结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线性or 开放式) 3.1情商以智商为基础恰当(对外部条件情绪处理) 情商高的人一定成功 3.2团队互补(能力气质胆识) a)做正确事的人 b)正确做事的人

c)整合资源 4.人类行为反应的简单模式 4.1 S: 刺激O: 有机体B: 行为反应A: 行为目标 人的行为都在刺激下产生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反应也不一样 4.2 制度是否完善---看到多少种刺激有效的激励制度的构建 4.3 如何找到刺激因素 以关注行为转化为如何促使这种行为产生, 需要表现形式主观掌握需要能控制行为, 二, 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想法, 价值取向) 1.以经验管理为主, 基本管理薄弱, 区域差异大 职业经理人 判断行为的标准: 有利于目标 考虑到人性, 以制度建立为辅助 好于坏, 转化的边界 小和尚撞钟 a)准时, 响亮 b)圆润, 浑厚, 深沉, 悠远 眼界宽, 不被局限 a)系主任观点搞好学生关系 b)校长观点没有科研成果 不知道目标前做没有任何意义, 主动去问呀 2.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领导管理 艺术科学性(制度, 规范, 流程) 因地, 因人, 艺术性规范的训练(光靠感悟是不行的) 3.PEST 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 人员的结构和状况是企业选择管理方式的基本依据 管理模式有效性 a)专制: 效率最高, 成本最低, 治乱效果好, 信息畅通 b)明主: 成本高, 效率低, 决策水平一般 c)放任: 现在不用, 将来可能适用于知识性团体 不同的方式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不同, 专制要求管理者素质最高 四分法: a)牛型: 埋头可干 b)驴型: 被动铃铛 c)羊型: 温顺服从 d)狼型: 不安分创新(想法怪异行为奇特, 鸟人) 五分法: a)庸人: 唯利是图, 小处精明, 大事糊涂, 不知所务(商人, 小人, 最后都变成地主; 企业家: 赢利-回报投资者-回报社会) (临时抱佛脚) b)士人: 心有所定, 计有所守目标清晰理性(居士)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 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 A.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 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4.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析法和【】 A.趋势分析法 B.管理者继任模型 C.德尔菲法

D.回归预测法 5.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 A.20% B.10% C.15% D.25% 6.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浪费 C.人力资源不足 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A.报纸 B.广播电视 C.杂志 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 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A.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自考重点

1.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战略核心 初创阶段: 1)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实力,其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人员需要数量少,质量要求高。 2)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工作难度大。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企业的成败。3)尚未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创办者在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 成长阶段: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要的多,而且要的急。 2)对员工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拿来就能用,而且要求上手快。 3)创业初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核心: 1)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3)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2.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1)战略层次的总体规划 2)战术层次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分配计划、人员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及解聘计划。 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信息收集、整理阶段——确定规划期限阶段——预测供给与需求阶段——反馈调整阶段5.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 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 3)降低企业的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点对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 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 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 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 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 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 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 2整合 3保持 4开发 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 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和福利 (五)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 1、小型企业 2、大型企业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产业(工业)模式(industrial mode),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二种模式:投资模式(investment model),20世纪60-70年代 第三种模式:参与模式(involvement model),20世纪80-90年代 第四种模式:高灵活性模式(high-flex model),20世纪90年代 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人力资源战略(human resource strategy)是一种职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监控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的一 致。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成 1)累积型 2)效用型

自考战略性绩效管理串讲笔记

战略性绩效管理 第一章概论 1.广义的绩效包括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员工个人绩效。 伯曼、莫特维多在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这我们研究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 绩效是一种主观评价、是一个过程,它与评价的过程相联系,研究绩效问题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绩效反映在行为、方式和结果三个方面。 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即绩效包括工作行为以及工作行为的结果。 2.绩效的性质: 1)多因性:指一个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 2)多维性: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与评价绩效。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三个方面。3)动态性:绩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技能、激励、环境、机会(机会是一种偶然性的因素,但这种偶然性是相对的)。 4.绩效诊断: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员工的绩效水平,辨别员工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其原因,找出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对员工进行绩效诊断的三个方面:员工个人因素、管者者的因素、环境因素。 5.广义的绩效管理:管理即广义的绩效管理。要树立一种绩效为本的观念;要树立一种系统论的观念。 狭义的绩效管理:有三种观点:绩效管理是组织、员工、组织和员工的绩效系统。狭义的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的一个模块。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 6.绩效管理的特征: 1)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管理的目的) 2)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 3)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不仅强调绩效的结果,而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 7.绩效评价PA:就是评价和估价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就是对客观绩效进行主观评价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最具争议的环节。 8.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区别:两者的区别体现在目的和过程两方面,绩效评价从属于绩效管理过程,只有通过绩效评价才能将客观的绩效水平转变成完整的绩效信息,为改进个人和组织绩效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绩效管理的关键决策都围绕绩效评价展开,绩效环节技术性非常强,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更需要在管理实践中把握。 联系: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绩效管理离不开绩效评价。 9.“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提出:源泉于管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日本和美国管理模式的比较。享德里、佩蒂格鲁指出,由于日本制造业的况,可预期的美国制造业的失败所引发的对美国经济业绩的信任危机,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产生的根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提出:美国人沃克于1978年在《将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规划联系起来》提出,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萌芽。《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标志性论文。 10.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说。 1)资源基础理论:源于50年代彭罗斯的著作《企业增长理论》,80年代以后经过沃纳夫特、巴尼的努力,资源基础理论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资础基础理论是连接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的纽带。 2)卡佩利、辛指出:利用资源基础理论可以在三方面解释人力资源为何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作用:首先,任何战略都需要相应的员工的态度和行为的支持;其次,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手段会导致相应的员工的反应、态度和行为;最后在给定战略的情况下,重组资源比给定资源而重组战略容易得多。 3)巴纪、赖特利用有价值的、稀缺的、为组织所支持的构架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竞争优势的资源的潜力。 4)拉杜、威尔逊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可以成为提供竞争优势的资源。 5)博克塞尔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源优势”概念,认为人力资源优势来源于:人力资本优势、整合过程优势。 6)赖特等人区分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不同。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D ) A ?对人的管理 B ?对事的管理 C ?对人事关系的管理 D ?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关系的管理 2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被称为( B ) A ?初级阶段 B ?人事管理阶段 C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3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全面渗透导致( D ) A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B .人才的激烈争夺 C.经济的全球化 D .远程职工和虚拟组织的出现 4. 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被称为( B ) A .职业 B .职务 C.职级D .职等 5. 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性特征的目录清单被称为(B ) A .职位分类 B .工作规范 C.职位说明 D .工作说明 6. 在工作分析的方法中,能使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是( B ) A .观察

法B .访谈法 C.问卷法D .参与法 7.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是(C ) A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B ?员工生产率提高计划 C.接班人计划和人员精简计划D .人才供求平衡计划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多次听取专家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的定性预测技术被称为(A ) A .德尔菲法 B .经验判断法 C.马尔科夫法D .散点分析法 9. 弹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是(B ) A .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体性评估B.明确界定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 C.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员规划D .建立临时人力资源库 10. 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把具有一定资格条件的申请人吸引到空缺岗位上,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被称为( A ) A .人员招募 B .人员甄选 C.人员录用 D .人员配置 11. 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B ) A .专业技术能力 B .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C.对自己的了解能力D .对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12. 在测试甄选中,对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被称为(D ) A .能力测试 B .个性测试 C.兴趣测试 D .成就测试 13. 作为人员测评工具之一的评价中心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 A ) A .情景模拟 B .标准化测试 C.费用低廉 D .设计容易 14. 适合于测试应试者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人员测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并获得收益的劳动者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2. 某公司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在管理的高层位置。这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是 A.管理观念不同 B.管理模式不同 C.管理方法不同 D.管理地位不同 3. 属于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过程模型中的内在回报是 A.成就感 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 D.薪酬福利 4. 通过及时肯定、鼓励员工工作表现的精神激励方法是 A.考核激励 B.目标激励 C.表扬激励 D.过程激励 5. 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称为 A.职位 B.职务 C.工作要素 D.工作职责 6. 功能性职务分析法的基础是DPT理论。其中P指的是 A.资料方面的信息 B.人员方面的信息 C.事物方面的信息 D.其他方面的信息 7. 工作说明书中属于工作标识的选项是 A.工作联系 B.工作名称 C.工作规范 D.工作任务 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又称为 A.专家判断法 B.定量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模糊分析法 9. 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 A.人力资源管理 B.人力资源开发 C.人力资源发展 D.人力资源战略 10. 直接参与招聘全过程,拥有用人决策权的部门是 A.用人部门 B.行政管理部门 C.人事管理部门 D.人力资源部门 11. 最经济有效的人员选拔模式是 A.综合式 B.淘汰式 C.混合式 D.开放式 12. 下列选项属于人员录用阶段的重要工作是 A.人才培养 B.绩效考核 C.试用期培训 D.职业生涯规划

2018年10月最新整理自考11466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核知识点

2018年10月31日整理 温馨提示: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定要答,否则阅卷老师爱莫能助!记住一个原则:空白一定无分,写满肯定给分。此原则适用于所有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四、十三章以单选和多选为主,第二、六章自己把握 练习册上的选择题都是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单选、多选为主) 一、核心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 2、效率: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3、效益: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4、效果:是一经济伦理或管理伦理问题,它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观评价。 5、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的目标。 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7、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8、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格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 9、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和,本质是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0、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有哪些? ①战略目标原理②系统优化原理③同素异构原理④能级层序原理⑤互补优化原理 ⑥动态适应原理⑦激励强化原理⑧公平竞争原理⑨信息激励原理⑩文化凝聚原理 3、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 ①晕轮效应②投射效应③首因效应④近因效应⑤偏见效应⑥马太效应⑦回报心理⑧嫉妒心理⑨戴维心理⑩攀比心理 4、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发展趋势: 一是在管理原则上同时强调个人和集体 二是管理方法上同时强调理性和感性 三是在领导方式上同时强调权威和民主 四是在考核晋升上同时强调能力与资历 五是在薪资报酬上同时强调即时工资和长远收益 发展阶段: 人事管理特征:①职责范围狭窄②与组织目标联系不紧密③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 人力资源管理特征:①重视有关人的管理工作②企业对有关人员的管理方面投资大幅度增长③对人事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④重视管理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以人为中心、人本主义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 5、基本思路: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人力资源投资及收益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作为分析的主线。 6、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①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 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 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 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 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 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 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 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 两者具体区别: 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 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2021年人力资源串讲整理笔记

人力资源串讲整顿笔记第一章(下) 公司人员需求预测办法: (一)集体预测办法:也称德尔菲预测技术。是归纳专家对影响组织发展某一问题一致意见程序化办法。这里专家可以是基层管理人员,也可是高层经理,她们可以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来自组织外部。总之,专家应当是对研究问题有发言权。目的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发发展状况,适合于人力需求长期趋势预测。 (二)回归分析办法:依照数学中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最简朴回归办法是趋势分析,即只依照整个公司回公司中各个部门员工数量变动趋势对将来人力资源需求作出预测。比较复杂回归办法是计量模型分析法,它基本思想是拟定与组织中劳动力数量和构成关系最大一种因素,普通是产量或服务业务量。 (三)劳动定额法:公式为N=W/q(1+R) (四)转换比率法:合用于短期需求预测办法。计算公式 当前业务量+筹划期业务增长量 筹划期需要员工数量=当前人均业务量X(1+生产率增长率) (五)计算机模仿法:是最复杂也是最精准一种办法。 解决人力资源过剩办法:(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员工(2)合并或精简某些臃肿机构(3)对于某些接近退休年龄而还为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某些优惠办法(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5)加强培训工作,使公司员工掌握各种技能,增强她们竞争力。(6)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减少员工工资水平(7)采用由各种员工分担此前只需一种或少数几种人就可以完毕工作任务,公司按工作任务完毕量来计发工资办法。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类型: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不同内容,可分为:(1)公司基本制度(2)管理制度(3)技术规范(4)业务规范(5)个人行为规范:专门针对个人行为规矩,是公司中层次最低、约束范畴最宽、但也最具基本性制度规范。 工资项目预算:1分析本地政府关于部门本年度发布最低工资原则对工资预算影响,(2)分析当年同比物价指数,与否不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原则增长幅度。(3)分析本地政府关于部门发布工资指引线,作为编制费用预算参加指标之一。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构成:

2008-2017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2017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A.生存需要 B.关系需要 C.成长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B 【解析】E(Existence)生存的需要、R(Relatedness)关系的需要和G(Growth)成长发展的需要,故选B。 【考点】 5.下列选项属于精神激励的是 A.颁发奖金 B.晋升工资 C.带薪休假 D.颁发奖状 【答案】D 【解析】1.精神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方式來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改变其意识形态,激发其工作活力。物质激励是指通过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励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方法。题干中ABC是属于物质激励,D是精神激励,故选D。 【考点】员工激励的方法 6.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环境 C.工作条件 D.工作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重难点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 三种代表性观点 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2.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1.活动性。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6.再生性。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可以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殖。 7.开发的持续性。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 8.个体的独立性。人力资源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上的,而且受到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9.内耗性。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组织、开发、利用。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台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如果不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10.资本性。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 四、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四种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