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 服务群众

学习提纲23

时间:2017年6月29日

地点:农委机关8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农委系统全体党员、干部

主持人:王国峰

授课人:朱春良

内容: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今年,在全委组织开展的“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就是要引导各级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努力加强党风建设,静下心来实干苦干,沉下身子解决问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全面发展当好表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向前推进。

一、加强党风建设是我们党长期的历史课题和重大战略任务

1、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执政党的形象,是广大群众对党执政能力评判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应当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处在执政地位,手中掌握着权力,一些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念,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容易滋生腐化、腐败。切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许多无产阶级政党最后的消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家都很清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之一是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离心离德”。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苏共就是这样,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人民的主人”。官员腐败、政权腐败和社会腐败问题盛行,领导干部变成特殊群体和特权阶层,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与广大群众越来越疏远,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使苏共渐失人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是人心向背。这是对中外政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下大决心推进作风建设,出台了八项规定,提出了反对“四风”、“三严三实”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开启了党的作风建设新征程,将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找准了实践基点。坚持作风建设新常态,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顺应了形势发展、事业需要、人民期盼。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大环境和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包围、遏制、打压、分化、唱衰中国行径日趋激烈。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机制问题、资源环境困境、意识形态挑战日益凸现。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复杂而艰巨。打赢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必须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在当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四大危险”更加凸显,不断削弱党的政治优势和执政地位。特别是群众反映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已经蔓延到党风政风社风的各个角落。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干部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心民心凝聚一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形成推动改革发展、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掀开了新篇章。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新部署。随后,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许多重

要场合,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及全党开展的一系列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期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1、传承宗旨,作风建设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胜枚举。历史反复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次开展的“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就是要把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与转变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干部的新要求。通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群众立场,强化了宗旨意识,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自觉性。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得到初步整顿,执法不公、徇私舞弊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一大批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从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中看到了希望,在全社会弘扬了正气。

2、聚焦问题,作风建设就是要解决“四风”、转变作风、树立新风。

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党的建设历史实践中,第一次创造性地直接将党内整风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联系,与坚持群众路线直接挂钩。始终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以力行力改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作风有很多方面,通过以反“四风”为突破口,抓住了要害,集中发力、持续用劲、以点带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对出现的“四风”种种变异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现象,严肃责任追究,加大查处力度。

目前,各地各部门通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压缩了会议、精简了文件,减少了评比达标、迎来送往活动,普遍压缩了“三公”经费、停建了楼台馆所,狠刹了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和年货等行为,广泛查处了吃拿卡要、慵懒散拖问题,高高在上、挥霍浪费、脱离群众现象明显扭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形成了加强作风建设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格局。

3、明确标准,作风建设要坚决落实“三严三实”等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四风”问题实质上集中表现为不严不实。形式主义的实质是“虚假”、不实在;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傲慢”、不实际;享乐主义的实质是“松懈”,修身修德上不严;奢靡之风的实质是“无度”,做人做事纵欲失严。从实践探索看,“三严三实”要求具体,切中时弊,是反对“四风”的锐利思想武器,成为当前作风建设的破题之举。从理论创新看,“三严三实”传承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第一次由人及事及权,把做人做官做事作为一个整体提出要求,第一次鲜明地把“严”、“实”作为作风建设的新标准,注重标本兼治,是作风建设内涵的深拓展、新发展。

三、构建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的关键是“抓常、抓细、抓长”

这次活动是全委党风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保障作风建设的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

1.坚定理想信念,理论武装头脑,形成党性教育新常态。

作风上存在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在拧紧“总开关”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精彩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高了,眼界宽了,心胸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防止“四风”反弹,必须始终坚持从严从实抓好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激发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内生动力,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增添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形成理论学习新常态。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培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将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贯彻整风精神,用好“四大法宝”,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3周年之际提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净化和改善党内政治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家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自我剖析触及痛处,相互批评不留情面,在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中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新常态正逐步形成。坚持贯彻整风精神,总结、提炼好的做法、新的经验,融入到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常态。要持之以恒地运用好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四大法宝”。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组织、财经、廉政等纪律,决不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敢于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要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到该开的会、该上的课、该说的话、该办的事,样样不少。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这样,薪火相传,保持好这种良好氛围,党内政治生活自然而然就步入了“新常态”,最终成为常态。

3.抓好用人导向,完善考评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新常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什么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五条标准: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时期中国式好干部的基本标准。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立身之本,为民服务是好干部为政之道,勤政务实是好干部履职之要,敢于担当是好干部成事之基,清正廉洁是好干部正气之源。党的队伍中这样的好干部多了,自然会风清气正、凝心聚力。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建立科学规范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就是要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不能只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建设,要因地、因时、因类别、因部门制宜,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引导干部

发扬“钉钉子”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要坚持“任人唯贤”,建立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

4.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形成规范用权依法办事新常态。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发布,11月27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发布,这是我们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彰显了我们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治党理念和决心。各地各部门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扎紧了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巩固了作风建设新成效。今后党的法规纪律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体系发挥作用在于严明执纪和违纪必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有了问题不能捂着盖着,不能装聋作哑、避重就轻,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要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国法教育,严格正风肃纪,形成依法治党、以纪管党新常态,推动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在规矩约束下干事创业,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5.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人民支持监督新常态。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来评判。党员干部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还是搞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群众看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从严治党,切实转变作风,就要形成人民监督、人民评判新常态,着力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提意见、来监督、作评判,

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推动作风问题改到位、改彻底,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重视畅通渠道和倾听民意,要做到闻过则喜且力行力改。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党员干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要学会说群众语言、培养同群众感情,经常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群众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作风建设有好处,我们就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

总结过去取得的成就,一条基本经验是,历届领导一贯重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打造了一支善谋实干、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顾全大局,真抓实干,共谋发展,形成了农委干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实干、甘于奉献、勤政为民、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一项重大紧迫的任务,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作风建设,群众最怕走过场、一阵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良好作风的培育和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树立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持之以恒,善做善成,才能水滴石穿,掘井见泉,取得实效。夯实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取信于民、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