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习题

1简述政治参与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政治参与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2简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则框架下,我国公民通过各种理性和合法的途径、渠道和方式,循序渐进地参与政治生活,以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施加影响的行为。

准确理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第一,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参与;

第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依法的政治参与;

第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合理的政治参与;

第四,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简述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体系以及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4简述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第一,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

第二,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第三,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

第四,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5简述推动政治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普遍追求推动政治发展;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

6简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特征

第一,有序性。表现为公民政治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时认同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注重在政治参与时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统一,既要表达与争取自身利益,同时又充分尊重他人权益。

第二,理性自主。表现为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有一定的政治知识,能够独立的进行价值判断,不因外界干扰改变个人主张与立场,并充分理解公共决策结果,同时采用的方式是非暴力的。

第三,行为适度。主要表现为在个人层面,公民按照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围绕影响政府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参与政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公民政治参与的力度要与社会承受力相适应。

7简述政治思想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经验和政治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政治现象内在因果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抽象和逻辑阐述。通常由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构成。其中,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实践和发展的趋向和目标的把握和设定。政治信仰是社会成员对于特定政治目标、政治学说、政治价值或者政治理念的崇信和接受。政治理论是政治思维的理性逻辑形式,它以抽象、精巧和系统的方式,提供特定的政治取向和认识工具,建构系统的理论和观念,反映和维护特定阶级、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要求。

8 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9简述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原因

第一,我国历史上有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第二,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第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

第四,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维护祖国统一。

第五,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六,我国各民族具有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

10简述国家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

一是国体因素。国体因素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运行取向。

二是政体因素。国家机构是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受政体的制约。

三是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状况,社会心理和历史传统。

11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我国宪法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最广泛的民主和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的专政,是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与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辩证统一。

12简述国家机构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

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2.社会性;3.实体性;4.职权性;

13政治的涵义是什么?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历史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着眼长远发展。

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15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与政治实践能动地获取社会政治文化成为政治人的过程,也是社会按照其发展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政治文化,塑造社会成员政治心理、政治意识与政治价值观,实现政治文化在代际之间的继承与变迁的过程。

1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

.

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

.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

.

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

17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监察委员会,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原则。

18论述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优越性

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和保证。

第二,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构成的合理性。

第三,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行。

第四,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19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基础上的。这个民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一系列法律为保障的制度体系。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各级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权力,集中解决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相互监督。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现区域自治。

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三大部分。

20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以形式掩盖实质的虚伪做法

首先,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是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其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是由这种制度的政治统治功能体现的。

再次,资本主义民主形式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但其阶级本质没有根本改变。

21论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政治发展构成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稳定只有在政治发展中才能真正达到并获得保障。因此,政治稳定是一种积极稳定而非消极稳定,是一种动态稳定而非静态稳定。另一方面,政治稳定构成一定条件下政治发展的前提,除非政治革命,常态下的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并努力使政治发展时刻保持在政治稳定状态。在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中,政治发展是决定性的。对于政治发展来说,政治稳定即使政治发展必须追求的目标,也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不仅要确立合适的政治目标,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22论述分权制衡原则的阶级局限性

1.就其阶级属性来看,分权制衡原则分解了统一的国家主权,实际上否定了人民主权至上的国家政治原则。

2.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分权制衡原则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上原则,而把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置于人民主权之上,奉为其国家组织机构运行的最高支配性政治价值。

3.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分权制衡原则把统一的国家主权分离为彼此分立而且相互制衡的权力,由于这些权力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主体由法律形式上的普通公民或者公民代表,变成了掌握不同政治权力机关的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由此实际导致了政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4.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分权制衡原则使得政治决策成为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治交易的游戏。

5.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分权制衡原则下的政治决策,往往是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竞争、倾轧、妥协和交易的结果。

23论述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由我国的社会政治发展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第一,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只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采取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的政权性质,最适合于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有效地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名词解释

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领导原理原则、资源条件和方式方法的技能技巧。

授权

授权是指领导者根据工作需要,在职权范围内委托授予下属处理特定事物的权力,使下属在其指导和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行动权,保证有效完成任务的一种领导行为。

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言行,是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也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外显和流露。

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影响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社情民意反应机制

社情民意反应机制,又称公众参与机制,是指将公众对公共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决策中枢系统的各种渠道和手段的总称,即有效反映社情民意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

领导绩效

领导绩效是指特定的领导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实施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取得的效果的总和。

领导宽度

领导宽度又叫领导跨度或领导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有效地指挥的下属数量。

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2)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3)宗派主义作风(4)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

领导激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行为激励(2)目标激励(3)工作激励

(4)榜样激励(5)情感激励(6)尊重激励

(7)荣誉激励(8)物质激励

人才选拔的原则有哪些?

(1)听其言与观其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梯次的年龄结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3)互补的能力结构。

(4)协调的气质结构。

结合实际谈谈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1)提升工作动机,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2)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

(3)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4)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如何改进领导作风?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投身实践,接受监督;

(3)从严要求,从我做起;

(4)健全制度,严肃纪律;

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1)梯形的年龄结构(2)协调的气质结构(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互补的智能结构

、二次分配

二次分配:是指国民收人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

公共规制

公共规制: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性或社会性的目标,利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和制约。

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多峰偏好指当投票者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效用会因此变坏。但若继续朝这个方向运动,其效用会最终变好。多峰偏好意味着投票者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直接制定、调整某些重要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服务收费的标准。如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最低限价,对农副产品制定支持价格,采取临时性的冻结物价等措施。价格管制可以用来达到稳定物价和实现公平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这些总量及总的经济问题进行调节,以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经济总体平稳增长。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以政府机构或履行政府职能的部门为主体进行的采购。

公共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其公共产品的特点。在公共产品供求平衡时,不同的个人支付不同的价格(税)却消费了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社会总需求不由个人的消费量的多少相加来决定,而是价格由不同个人所愿意接受的不同价格(税)相加来决定;反过来,要达到供求平衡,关键在于价格是否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具体的个人所支付价格(税)又不相同,因而社会总需求量的大小并不反映个人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程度。

私人产品的供求关系

答:在私人产品的供求平衡时,不同的个人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上消费不同数量的产品,私人产品的的社会总需求是由不同消费者在同一价格水平上的消费量进行相加而决定;反过来,要达到供求平衡,关键在于价格是否支付私人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不同个人所支付价格相同,因而社会总需求量的大小可以反映不同个人所承担私人产品生产成本的程度。

举例说明“搭便车”现象。

答:搭便车是指存在一些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的现象。道路维修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如果道路维修的资金来源于人们的自愿捐献,那么大部分人可能倾向于这样一种行为方式,一方面依旧享受道路提供的方便,同时却不为此捐献任何资金,或者,按照远远低于其边际效益的数额捐献资金。很显然,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结果就没有任何道路可供人很好地使用,因为道路的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

攻击攻击,即攻击行为,也称侵犯或侵犯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攻击行为必须是伤害性的,有伤害意图,社会不允许。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图式、启发式的运用以及无意识成分的参与。、

对信息的知觉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知觉,另一类是对非社会信息的知觉称为一般知觉或物知觉

合理的宣泄能很好的消除人的怨恨与攻击冲动,宣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小李和小芳在谈恋爱,小李父母嫌小芳家太穷,极力反对小李跟小芳在一起,结果反而使小李和小芳的恋爱关系进一步增强了,这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态度的三成分说认为态度包括感情、行为和(认知)

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和判断称为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

马斯洛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体现的是(相似)有利于增强人际吸引

个人认同于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并以相同的方式行动,以获得安全感的需要,这种需要称为隶属需要

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眼睛或目光)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最有效的途径

加权法则

人们在形成印象中,会给予那些特别重要的品质以更大的权数,这种印象形成的法则称为

人们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后视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在其《社会心理学》中指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助人是一种本能反应

真正的利他主义的根源是移情

典型的价值取向分为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

人际关系改善的综合性心理学技术包括敏感性训练和角色扮演

在自我的分层中的,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

沟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表明,沟通对人们(语言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都有显著影响

两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称为人际沟通

心理学加坎贝尔研究发现,人类自私的基因中有两种特殊的无私,这就是对家族的保护和互惠

普伦蒂斯-邓恩和罗杰斯将自我为觉察区分为公共自我觉察和私下自我觉察

助人社会化的第一步是使个体突破内群体的(偏见),即突破只帮助自己家庭成员或小群体成员的限制

根据相互作用时间的长短,人际关系可以有长期人际关系和短期人际关系

大量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使人们对高魅力者具有明显的倾向

印象形成中,社会心理学加阿希将那些与刺激物的其他若干特征联系密切、对印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质称为中心品质

社交测量法结果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行列表法,另一种是图形法

1简要阐述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喜欢。总结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发现,增强人际吸引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2.个人特征,包括才能、外貌吸引力(外貌与交往、外貌的辐射效应)、个性品质;3.相似与互补,又包括相似、互补;4.爱情,包括爱情与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爱情与婚姻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就是指部分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就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就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共同 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她性”。 3.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与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就是前者就是从管理对象与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就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与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与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实验法。 4.当前学习与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就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与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就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就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 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就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她组织利用国有资产 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就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利性社会组织。 二、填空选择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 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 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 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 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 2、政府部门的膨胀 3、低效率 4、寻租行为 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 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 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9.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何实现互补? 1、市场体制——→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政府低效率、低质量、供给不足 2、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事业体制,资金不足 3、政府——→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调动市场积极性——→市场体制,积极性低 10.何谓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有何特征? 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 特征:能动性高增值性社会性时效性 1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

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 not accidentally, only has the necessity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课程 综合考试考核大纲 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一门课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核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管理的意义、必要性、概念、管理的职能、性质。 [考试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管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管理 第二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涵义 (一)、国外学者的管理定义 (二)、国内学者的管理定义 二、管理者角色及其管理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 (二)、管理者的管理者技能 三、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四、管理的特征 五、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六.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 (一)、管理人员的分类 (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 2、什么是管理学 3、管理具有那些特征 4、管理的二重性是什么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6、管理人员如何分类 7、管理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要求

8、管理具有那些职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掌握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各阶段各理论主要学派的要点,并能予以评析。 [考试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述要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一) 顺“道” (二) 重人 (三) 人和 (四) 守信 (五) 利器 (六) 求实 (七) 对策 (八) 节俭 (九) 法治 第二节、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一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思想历史演进的概述及阶段划分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四)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五)、古典管理理论评析 第三节人际关系论与行为科学学派理论 一、人际关系论理论 (一) 行为科学的由来 (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X理论和Y理论 (四)、超Y理论 (五)、Z理论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般性介绍)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社会系统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管理科学学派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概念 K公共物品(p6 ):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的货物。 2、公共事务(p6 ):狭义的公共事务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只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广义的公共事务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3、公共事业(p7 ):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 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①人力资源(p56):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既包含正在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技能的人,也包 含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而未被充分利用和完全利用的人。 ②人力资源管理(p59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类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养、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绩效考核(p68):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7、负债管理(p89 ):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 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8、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9、①项目管理(p"7):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p120):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 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

专升本攻略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本文由can_om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 本机查看。 陶林的专升本攻略 2010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专业课的复习心得专业课的复习心得 本文所述方法不只适合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生,其他专业同样适用. 首先感谢您关心陶林(男,笔名)的劳动成果,希望尽我所能为即将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帮助.自报家门,我是济南考生,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报考曲阜师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 年 8 月 17 日开始在家中复习,总共复习 时间 148 天(包括考试两天) .总成绩 286 分,排名 43,已被曲阜师大录 取.QQ:297602557. 本人每天 15 小时坐在桌前学习,148 天 85%的午饭都省略了! 每天唯一的活动是早 5 点多的晨跑, 其他全无, 父母都看不下去了, 这就是我的 学习状态, 如果你也认为考试很难,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很笨,如果你也认为时间很紧,如果你也抱着必胜信心,就请往下看,如果不是,请先寻找力量! 关于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复习各人观点不一, 且无好坏之分, 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各人所处环境,时间要求,资料补给,个人水平天赋与心态变化等诸多变量,一句话,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请各位慎重选择学习方法,一旦选定,坚持到底,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本文仅供参考. 引言 我专科阶段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个人对这个专业毫无,也从未产生过兴趣(只 是对学校感情很深) ,是高考失利被调剂到此专业的.所以自打大二开学有了专升 本念头之后便考虑换专业了,真正决定报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 09 年 8 月末,也就是开始专升本复习的时候, 即考试前 5 个月左右, 而真正开始认真学习专业课本则是只比考试提前了三个月左右, 所以,从我的经验中大家可以读出一条重要 信息,那就是即使你的专业课学的不好,即使你要跨专业专升本,这些也一定不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只要你肯在关键时刻付出,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请相信我! 说到这儿,你一定对我是如何自己复习还考了全省 43 名,更重要的是完全 0 基础 起步的事实产生了兴趣和疑问. 其实奥秘往往是朴素的吓人, 接下来我就为您介 绍一下我是怎么学习的. 正文 我们不妨把整个从起步到成功的过程条理化, 使之更加清晰, 更重要的是使读者您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1. 换专业的决定,选专业的过程. 换专业的决定,选专业的过程. 先说换专业.我本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什么决定换专业前面也说了,不再 赘述,只是还有很多朋友在为自己升本到底换不换专业费心劳神, 讲一讲我的看法. 我认为你要做这么几个思考:我是否适合某专业(比如财力,能力,家庭等等因素)? 我是否喜欢某专业?我选择某专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如何?我如果想考研,选择什么专业?我是追求学历还是学习的 陶林的专升本攻略 2010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乐趣?这些问题思考完了也许你就会有答案了,我个人没有考虑太多,我的决策 点有三.第一,我不喜欢电!第二,我适合管理!第三,我不在乎就业前景,重点是本科证!有了这三点,我很快决定了换专业,而且锁定了管理类专业. 再谈选专业.锁定

公共事业管理题库完整

作业 单选题 第1题 (2.0) 分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 A)第2题 (2.0) 分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结构,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部门: A、有直接指挥权 B、没有直接指挥权 C、有直接指挥权和建议权 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3题 (2.0) 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第4题 (2.0) 分 1、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5题 (2.0) 分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B )。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第6题 (2.0) 分在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中,(C )是根据公共组织目标、职能围在公共组织部进行职能配置和职能分工的结构,它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关键。 A、机构设置 B、权责体系 C、职能设置 D、人员构成 第7题 (2.0) 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D )和绩效评定等。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第8题 (2.0) 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C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第9题 (2.0) 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B)。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 单项选择 (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可多选)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也可能填空) (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 (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1.《科学管理原理》,作者:(美)泰勒著,马风才译,出版社:机械工 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管理学之父——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是 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作者:(法)法约尔著,迟力耕,张璇译,出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3.《管理行为》,作者:(美)西蒙(Simon,H.A.)著,詹正茂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4.《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三部)作者:彼得·得鲁克著,刘勃译,出 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5.《经理工作的性质》,(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1986年11月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6月 7.《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者:(美)彼得·圣吉著,张 成林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8.《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作者:(美)彼得斯等编,顾建 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9.《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系列》,作 者:陈振明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0.《公共管理案例(第五版)》,作者:(美)戈伦比威斯基等主编,汪大海等译,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11.《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十版)——公共 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作者:(美)波斯特等著,张志强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12.《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和法学的双重视角》(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王丛虎编著,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13.《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公共管理文库》, 作者:张康之著,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 版时间:2004年10月 14.《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二辑)——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系列》,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2 15.《管理学名著概要——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姜杰主编,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6.《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喜玛拉雅学术文库·NGO 论丛——清华公共管理教学参考系列》,作者: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编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2月 17.《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作者:袁政编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18.《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者:温来成主编,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19.《定量分析方法(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作者:谭跃进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20.《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译丛》,作者:(美)英格兰姆编著,钟振明,朱涛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21.《职业优势:公共服务中的技能三角——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公共管理实务系列》,作者:(美)鲍曼等著,张秀琴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美好的大生活就要接近尾声。在大学四年紧张而有条的学习生活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在各 个方面的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 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受到老师好评。马上 就要离校了,对于这四年我的进步自我鉴定如下。 大学期间,本人系统学习了公共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 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课程。通过学习, 我系统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 些知识的能力,谙透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各企业 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我也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操作能力,能非常熟练地运用各种基本的应用软件。这些开阔了 我的视野和思维,使我具备更为多元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和对环 境的适应性有所提高。 本人是性格良好,我为人真诚坦率,自信大方,乐于主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工作和学习态度严谨,踏实负责 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富有创新意识;身体素质健康,长期坚持锻炼,培养了坚忍不拔的品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大学的锻炼使我成长,成熟,让我吸收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为人处事的能力。走上社会之际,我将努力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尽快使自己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做一名优秀的从业者。

公共事业管理题库

作业 单选题 第1题(2.0) 分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第2题(2.0) 分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结构,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部门:(A) A、有直接指挥权 B、没有直接指挥权 C、有直接指挥权和建议权 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3题(2.0) 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第4题(2.0) 分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5题(2.0) 分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B )。 A、前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第6题(2.0) 分在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中,(C )是根据公共组织目标、职能范围在公共组织内部进行职能配置和职能分工的结构,它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关键。 A、机构设置 B、权责体系 C、职能设置 D、人员构成 第7题(2.0) 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D )和绩效评定等。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第8题(2.0) 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C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第9题(2.0) 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第10题(2.0) 分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

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2]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doc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_高考升学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的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学习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

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必备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合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完整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高起专)练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科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的核心特征是() A、非营利性 B、服务性 C、公共性 D、劳务性 2、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 、公共性、服务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3、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最重要主体地位的是() A、政府 B、社会 C、市场 D、三种机制并存 4、政府的基本属性是() A、阶级性和服务性 B、阶级性和社会性 C、社会性和服务性 D、阶级性和统治性 5、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于事业单位的最大特征是() A、公益性 B、民间性 C、非营利性 D、服务性 6、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B、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 C、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D、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7、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数量、教学设施等也就必须相应增加,从而使教育的总成本增加,即边际教育成本不为零,并且学生数量超过教育的容纳程度时,就会产生消费拥挤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教育事业产品具有() A、外部收益性 B、市场营利性 C、非排他性 D、消费竞争性 8、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中,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最大的是() A、国家的政治体制 B、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C、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 D、整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 9、与狭义文化事业相对的文化产业主要指() A、物质性文化 B、经营性文 化 C、精神性文化 D、服务性文化 10、最早对体育教育进行完整而系统论述的是() A、斯宾塞 B、艾宾浩斯 C、布鲁姆 D、埃克森 11、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是() A、气象、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 B、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C、教育、卫生、医疗、体育 D、动植物检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 12、下面属于公共组织的是() A、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B、团体组织、集体组织、社区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整理

1.公共需要的特征:(P2-3) (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 (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特征:(P6-7) (1)公共性; (2)非营利性; (3)专业性; (4)基础性。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P8-9) (1)教育事业; (2)科技事业; (3)文化事业; (4)卫生事业; (5)体育事业。 4.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P9-11) (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型。 5.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P12-13)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6.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P13-17) (1)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局限性:a.缺少灵活性与弹性;b.强制性) (2)行政手段: ①特点:a.权威性;b.强制性;c.垂直性;d.直接性 ②局限性: a.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 b.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 c.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 e.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 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③原则: a.集中管理,统一指挥原则; b.系统原则;

c.权责一致原则; d.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3)经济手段: ①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②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 收入分配政策。 (4)宣传教育手段 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5)技术手段 缺点:①信息技术必然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弱化; ②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使人们受到各种不良现象的污染。 7.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P18-20) (1)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 (2)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3)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4)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8.政府组织的特征:(P23) (1)公共性;(2)强制性;(3)普遍性;(4)执行性; (5)规模性;(6)法定性。 *9.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P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