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胶片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问题1: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 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 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②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管理方面过度专注于传统技术,固守传统胶片市场,忽略了市场的需求营销战略技术无法及时转成生产力,成为阻碍转型的重要因素 公共关系公司整体业绩下降 内部因素: ①盲目自信。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②缺乏创新。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③管理失误。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等到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尽管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证明完全是在烧钱。 数码影像的诞生,没能唤醒柯达及早转型。作为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应该说具备占据未来影像“数码”制高点的绝对优势。然而自 1975 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后,没能抓住“先手”,抢占先机,却将其束之高阁。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指望老本行,一味的依靠夕阳产业,注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问题4: 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很多企业家对于技术和专利很是看重,然而对于第三个阶段;制度和标准的竞争则知之甚少。

关于柯达公司的分析

关于柯达公司的分析 班级:会B1125 姓名:张明军学号:15 一.背景材料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又一家美国百年老企业就要破产了。这一次似乎与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没有太大联系,如果一定要总结教训,或许更感叹企业帝国决策的艰难、掉头的不易,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无情。这家企业就是柯达。自1881年诞生以来,柯达就是世界胶卷业的巨头。我们今天能看到过去一个世纪的很多珍贵影像,无论两次世界大战、登上月球,很大程度都得感谢柯达。“柯达时刻”广告语,已成为美国人旅游生活的一部分。自1881年诞生以来,柯达就是世界胶卷业的巨头。我们今天能看到过去一个世纪的很多珍贵影像,无论两次世界大战、登上月球,很大程度都得感谢柯达。“柯达时刻”广告语,已成为美国人旅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成功带来的是滚滚的利润。在1930年至2004年的70年间,柯达是由美国工业巨头组成的“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的成员之一。在1976年,柯达占据了美国市场90%的份额。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则说,柯达为其总部所在的纽约罗契斯特市培育了“至少两代富庶的中产阶级”。 在131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柯达风光无二,但美人终会迟暮,百年老企也难永葆青春。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迅速进入了数字时代,胶片工业迎来了末日。柯达也在努力跟上时代节奏。2001年,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柯达销售额仅次于索尼列第二,但这一成绩是在柯达每卖一架数码相机亏损60美元基础上取得的。 随着佳能、尼康等日本公司的数字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柯达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即使在本土的美国,2007年,柯达数码相机份额下滑至9.6%,排名市场第四;2009年份额下滑至7%,排名跌落至第七。而在2004年后,除了2007年有所盈利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是亏损,2010年亏损额达到6.87亿美元。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柯达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企业早在1975年,世界第一架数码相机诞生在柯达的实验室。但柯达却始终没有成为引领数码技术的潮流。其中原因自然有很多,营销不够,技术不先进,领导无魄力,但归根到底就是一条,缺乏前瞻眼光。具体来讲,作为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头,柯达陷入太深,没有认识到数码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很长时间,仍迷恋于胶片工业,对传统业务投入太多,挤压了对数码业务的投入。而开发的数码相机又技术单一,很难得到市场长期认同。管理层作风保守,瞻前顾后,未能及时果断调整重心,最终在竞争中失去先机。这其实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价值所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今天的市场霸主,可能在明天消失;今天的市场新兵,也未必不会成为明天的赢家。柯达如此,微软、苹果何尝不是?环顾中国,又有几家是百年老企?正如《华尔街日报》一篇社论所论述的,柯达的故事在提醒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情,“柯达走过了令人惊叹的131年,苹果、微软和脸谱,到22世纪时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

医用X线胶片结构

医用X线胶片结构:乳剂膜片基保护膜结合膜 一乳剂膜主要由卤化银和明胶组成。 (一)卤化银:卤族元素氟,氯,溴,碘与银的化合物。(二)明胶:各种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均不溶于水,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上。因此需要一种胶性物质做介质,以使卤化银晶体处于永久性的悬浮状态,互不接触,并能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这种介质就是明胶。 1·明胶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2·明胶是一种保护性胶体 3·明胶膨胀后具有多孔性 4·明胶具有热熔冷凝的性质 5·明胶粘性强并参与坚膜作用 二片基:有以下几种 (一)硝酸纤维素片基 (二)醋酸纤维素片基(CAT) (三)聚酯片基(PEF) 医用增感屏的结构与种类: (一)增感屏的结构 1·基层2·荧光体层3·保护层4·反射层(二)增感屏的种类 1·钨酸钙屏2·稀土增感屏 (三)特殊增感屏

1·超清晰型增感屏2·高电压增感屏3·同时多层增感屏4·感度补偿型5·乳腺摄影专用6·连续摄影用增感屏胶片装卸的注意事项: 1操作时双手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沾有污水,油或化学药品,以防止污染胶片及增感屏。2操作要准确迅速。因为已感光的胶片对x线尤为敏感,所以应尽量减少胶片在红灯下的暴露时间,以免发生灰雾。3各种血管造影,体层摄影等连续摄影检查,所用胶片应当出厂牌号一致,便于统一配置曝光条件,保证照片质量。4暗盒开启后应用软毛刷清扫,以免有灰尘,纸屑等物造成伪影。5取,持胶片时,动作要轻巧灵敏,切勿折叠或划伤。6暗盒和洗片架均应按尺寸顺序固定位置放置,以便安全灯下操作。 X线照片标记法 X线照片是被检者的健康资料以及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使用大量的x线片,应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1)按被检者登记编x线片号;2)x线片按号装袋,排列在x线片架上;3)设立供被检者查找的姓名索引卡片及按病名分类的诊断索引卡片或其他技术卡片。 (一)标记内容 1·X线片号及号序每位摄片者应占有一个X线片号。当同一人摄取两张以上及前后不同日期的X线片时,应排同一X线片号,但需编上序号,放入同一片袋内保存,以

柯达破产原因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10工商管理1013041046 王宇超导致柯达破产保护的深层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太成功后迷失自我,忽略了危机。胶片时代,柯达依据其独特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设计了冲洗和打印的健全经营体系,成为上个世纪中国胶片市场的霸主。柯达数码转型的最大障碍或失败是因为它的胶卷太成功了,成为很难改变的东西。沉浸在成功的光环下,柯达迷失了,它没有充分重视数码时代的到来,即便是后来每年投入巨大的数码相机研发费用,但终因机体庞大、效率太低、固执的战略而将市场拱手相让于佳能和尼康。 2,创新是双刃剑。任何企业的成败都是不可复制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不是每个企业、企业家都能踏准基点,错误的时间干了正确的事或正确的时间干了错误的事都不会成功,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创新如是。柯达在需要转型的时间却固执地干起了重复投资的事儿,没有把握准趋势,再大的创新注定是失败。 3,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我们知道,只有那些成功转型的公司才能更好地体现差异化竞争,持续创造利润并锁定忠诚的顾客,而基于产品创新和顾客需求的企业经营转型才是柯达迫在眉睫的事情。 柯达转型缓慢的真实原因是市场,市场才是本质,柯达中国在最辉煌的2003年前还投巨资在中国建起了8000多家胶卷彩扩点,但在云时代、物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回头看当时柯达固执的经营投资和市场战略才是其遭遇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而错误的投资、错误的市场趋势预知并没有让柯达清醒,最终亦步亦趋地滑入连续亏损的边缘。大企业的傲慢,大象笨重的机制,无法舍弃过去成

功的光环和羽毛,对于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的柯达来说,都早已是耳旁风。 正如柯达的广告语:“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们!”而今按下按钮的人越来越多,但交给柯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柯达疏忽了消费者拍摄图片的存储习惯和用途变化,一时的创新,却被持续的创新“干掉”,这也是柯达走到今天的必然。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

市场营销 ——孩时记忆的落没 10工商管理 姓名:袁鹏飞 学号:1013041003

柯达公司转型失败的启示 引言: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周五,拥有131年历史的 相机制造商伊斯曼-柯达公司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盘中柯达股票一度暴跌68%,创下该公司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 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 2012年4月20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 奥斯卡颁奖剧院产权机构美国CIM地产公司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宣布,与国际声学巨头美国杜比实验室公司达成一项长达20年的冠名合约,原来的“柯达剧院”正式更名为“杜比剧院”。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柯达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翻翻孩时的旧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每张照片后面的Kodak标志,而现在柯达却不得不因为连年亏损,导致资不抵债最终宣告破产。为何陪伴过我们童年的百年老企会最终走向破产,以及柯达在转型路上为何会挫败? 柯达的辉煌所在:柯达公司业务范围曾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现仅就柯达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以及为何转型失败作简要分析。 柯达的品牌战略——柯达串起每一刻 (1)质量战略:柯达的质量观可以一分为二:一是追求硬件技术的至善至美;二是让顾客方便、满意、“人人都会用”。 (2)不断提高知名度:开摄影比赛先河。1996年在中国举办的“柯达杯”奥运摄影比赛,令国人至今印象犹存。柯达公司投资200万元,为张家界森林公园改造、设计的三大景区游览线开通。柯达常用其系列产品相互进行促销。其中,用相机促销胶卷的策略,为人所称道。柯达公开它的“傻瓜相机”的技术专利、让更多的厂家生产此种相机,以促进胶卷的销售。 (3)培育品牌忠诚:柯达在开拓市场中,做得最好的是与顾客建立起忠诚关系。柯达品牌的核心信息可概括为两点:简单与家庭价值。前者主要概括产品特点,如“人人都会用”;后者则主要靠营销沟通和视觉形象来建立。 (4)发展清晰而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柯达早期广告多表现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而且多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易于拍摄到的镜头。柯达正是通过宣传一幕幕难忘的时刻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迎合了人们留住美好岁月的心理,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柯达的本地化战略 1995年以来,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其“全行业收购”战略,震撼中外。1998年3月23日,柯达公司向全世界发出一则消息:柯达公司将在中国投资逾10亿美元,采用先进技术拓展在中国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至此,这一涉及广东、福

医用打印胶片产品标准

Q/PG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PGRSH0001-2013 医用打印胶片 2013年7月1日发布2013年8月1日实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件 (1) 3 分类 (1) 4 要求 (1) 5 实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 (4) 7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5) 8 包装、运输、储藏 (5) 9 编制说明 (6) 任务来源及背景 (6) 管理类别确定的依据 (6) 与人体接触的材料是否在临床上应用过可靠性是否得到证明 (6) 主要技术条款确定的依据 (6)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和资料 (6) Ⅰ

前言 医用打印胶片前言的描述 医用打印胶片是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注册产品标准作为该产品生产、检验的质量依据。 本标准的内容遵循了国家及行业的有关医用打印胶片的标准规定,本标准的格式符合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瑞达实创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静。 本标准于2013年7月1日首次发布。 ⅡHG/T 4127-2010 医用打印胶片 1.范围 本注册标准适用于医用打印胶片。

本注册标准规定了医用打印胶片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500 摄影投射密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GB/T 11501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 3.分类 按胶片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感蓝X光胶片、感绿X光胶片、CT胶片、激光胶片、乳腺胶片、红外激光胶片、氦氖激光胶片、干式胶片、氦氖激光胶片、干式热敏打印胶片等. 按照我公司的名称定义及尺寸分类为RC型医用打印胶片 片:RC-A3 RC-A4 RC-B5 RC-16K 4.要求 胶片性能见表1。 表1 胶片性能指示单位为克每立方米 裁切尺度见表2。 1 HG/T 4127-2010 表2 裁切尺度 胶片形状 片形状应为矩形,当多张胶片对齐检验时,无明显偏斜。 片的四角需打成圆角,见图1。 距直角边顶点10mm处圆角的圆弧与直角边的间距不得大于。 角的圆弧应在图1所示阴影范围内,胶片角平分线距圆角弧交点到直角顶点的距离不得小于,不得大于。 角的圆弧与两直角边的切点到直角顶点的距离不得小于,不得大于15mm。 角切边应圆滑,不得有毛刺和棱角。 胶片应有豁口,用来识别胶片成像面。豁口为半圆形,深度为(±)mm。豁口位置为:手持一张散页胶片,当成像面朝向观察者,胶片的长边处在垂直位置,此时,豁口应位于短边的右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 的分析与评价 00PMBA2班 第九小组:夏忠(执笔) 李小凌 肖红丽 石志军 黄先琼

2001年5月2日目录

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1、发展历程 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其历史见附录1:小档 案。 柯达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即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柯达公司让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包括13亿中国人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照片 影像留住回忆、纪录资讯和分享乐趣。 柯达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传统影像和数码影像技术。业务主要包括民用摄影、专业市场、商业系统、数码影像、电影及电视影像及医疗影像。 柯达的多元化产品包括民用及专业用胶卷、相纸和冲印化学用品、胶卷冲洗器材、照相机、电影胶片、医用X光片和医疗诊断器材。柯达处於领先地位的数码产品有数码相机、 扫描器、打印机、数码影像处理及印刷系统、色彩管理软件、缩微胶卷、可录写光盘和商业文件管理系统及软件等。 柯达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1927年,柯达在上海设立第一 所办事处。目前,柯达在中国有23 个联络办事处,分别位於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春、天津、昆明、沈阳、青岛、 武汉、南京、重庆、大连、郑州、哈尔滨、西安、厦门、鸟鲁 木齐、福州、长沙、深圳、石家庄及济南。柯达在中国亦有巨额投资,以生产制造胶卷、相纸、照相机和胶卷冲洗器材。在浦东,柯达设立了一所产品开发中心以满足地区内市场的需求。 1998年3月,柯达宣布在中国投资12亿美元,以生产制造及销售感光产品和冲印 化学用品。这一前所未有的巨额投资,是中国政府进行其国有企业改革总体策略的部分。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则闻名世界的广告语,是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著名口号。如今,柯达相机却在前不久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相机从形成到衰退,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 在1880年,乔治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1888年注册了一个自编的品牌名称“柯达”,这个宣告了柯达相机的形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柯达的产品不断优化,相机变得越来越小和容易使用,1950年廉价、易用的8毫米电影相机推出,1963年至1972年生产超过五千万台Instamatic相机,变得也越来越袖珍,开创了大众摄影新时代。在19世纪最后几年到刚刚进入90世纪,其品牌成为快照摄影新媒体的同义词。柯达的成长过程可谓是一帆风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产品的竞争,核心技术也是掌控在柯达自己的手中,发展的速度也很快。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作为美国工业上极具创新和令人钦佩的典范之一——柯达垄断了整个消费摄影市场。它赢得了艾美奖和奥斯卡奖,还将相机送入太空,被广泛认为创造了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就拥有了30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柯达相机变的成熟,没有其他摄影产业能够撼动老大的地位。 但是任何的风险危机不能忽视,正占据影像图像领域的柯达放松了警惕,没有了技术的创新,公司高管也乐于此状,没有再研究开发新的核心产品,最终面临了强大的挑战。在经过安居乐业的经营后,在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却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于此同时,在2000年~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70%。2004年柯达停止了欧洲和美洲的传统胶卷相机销售,但并没有利用数码上的成功及时补上这一缺口。2007年柯达甚至炸掉了自己的胶片大楼。但这个举动并没有挽回柯达江河日下的颓势。2009年柯达决定忍痛割爱,将拥有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退市。柯达的股价在2011年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下跌了80% —是有史已来的低位。它的全球员工由14.5万缩少至1.9万人。它被纽交所警告,如果它的股价在未来六个月不能升到1美元以上,它就会被除牌。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2012年4月20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 个人认为,从柯达的形成到衰退再到现在公司破产,一个好的产品是要在不断创新发展下才能维持经营,才不会被其他公司超越。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公司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潜在的发展领域,而不是一味的安于现状,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就对于柯达来讲,一开始你在不断的更新,遥遥领先,但是当你停止脚步,其他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这个时机来超越你,柯达的走向衰败最关键的是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观众需要什么,现在的人们喜欢的是产品越来越简单操作,你在2003年还在生产交卷,当然,不是说生产胶圈错误,只是重心要改放到数码上,交卷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需要的,但是大众来讲,数码的更加符合他们的口味。当你发现错误时,竞争对手就早已经领先一步下手,最后导致一家

医用X线胶片规格

医用X线胶片规格(单位:英寸) 5×7(英寸)50张/盒20盒/箱 8×10(英寸)50张/盒10盒/箱 10×12(英寸)50张/盒5盒/箱 11×14(英寸)50张/盒5盒/箱 12×15(英寸)50张/盒5盒/箱 14×14(英寸)50张/盒5盒/箱 14×17(英寸)50张/盒5盒/箱 1英寸=2.54厘米 1厘米=0.3937 英寸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中的一种,其种类可归纳以下四大类别。 1.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 (1)感蓝胶片:感蓝片是配合发蓝紫色荧光的增感屏使用的色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420nm。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RX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 (2)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感绿片是一种配合发绿光的增感屏使用的正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550nm。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迭效应的染料。从而增加了影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 2.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 (1)多幅相机成像胶片:此类胶片也称CRT图像记录胶片。适用于CT、MR、DSA、ECT等多幅相机的成像记录。胶片为单面乳剂(分色片),背面涂有防光晕层,保证影像的清晰、细腻.减少荧光物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它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和红外激光片(IR),吸收光谱峰值为820nm。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激光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 3.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 **大学MBA 2012-9-15

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 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 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 未来:数码影像天下 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 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 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②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 ①盲目自信。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②缺乏创新。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③管理失误。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等到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尽管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证明完全是在烧钱。 数码影像的诞生,没能唤醒柯达及早转型。作为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应该说具备占据未来影像“数码”制高点的绝对优势。然而自 1975 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后,没能抓住“先手”,抢占先机,却将其束之高阁。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指望老本行,一味的依靠夕阳产业,注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问题4: 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很多企业家对于技术和专利很是看重,然而对于第三个阶段;制度和标准的竞争则知之甚少。

医用线胶片规格

医用线胶片规格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医用X线胶片规格(单位:英寸) 5× 7(英寸) 50张/盒 20盒/箱 8×10(英寸) 50张/盒 10盒/箱 10×12(英寸) 50张/盒 5盒/箱 11×14(英寸) 50张/盒 5盒/箱 12×15(英寸) 50张/盒 5盒/箱 14×14(英寸) 50张/盒 5盒/箱 14×17(英寸) 50张/盒 5盒/箱 1英寸=厘米 1厘米=英寸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中的一种,其种类可归纳以下四大类别。1.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 (1)感蓝胶片:感蓝片是配合发蓝紫色荧光的增感屏使用的色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420nm。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RX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 (2)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感绿片是一种配合发绿光的增感屏使用的正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550nm。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

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迭效应的染料。从而增加了影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2.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 (1)多幅相机成像胶片:此类胶片也称CRT图像记录胶片。适用于CT、MR、DSA、ECT等多幅相机的成像记录。胶片为单面乳剂(分色片),背面涂有防光晕层,保证影像的清晰、细腻.减少荧光物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它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和红外激光片(IR),吸收光谱峰值为820nm。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激光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 3.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

柯达发展史

第一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诞生在克罗姆上感光呈现。柯达公司在保持摄影、电影业务的同时,也在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同时,柯达公司为继续提高影响力,不断赞助各项体育赛事。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从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至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柯达胶卷kodak UltraMax400

February 2009 ? E-7023 TECHNICAL DATA / COLOR NEGATIVE FILM KODAK ULTRA MAX 400 Film KODAK ULTRA MAX 400 Film is a worry-free, easy-to-use high speed film designed for snapshooters. ULTRA MAX 400 Film gives you the flexibility you need to take consistently better pictures in more picture taking situations—better low-light picture quality with fewer underexposures, better results with zoom lenses, greater flash range, better "stop-action" photos, and reduced impact of camera shake. Even when enlarged, ULTRA MAX 400 Film delivers excellent sharpness and fine grain for crisp, clear pictures. Optimized color precision technology provides consistently bright, vibrant colors with accurate skin-tone reproduction for natural-looking people pictures. ULTRA MAX 400 Film is designed for processing in KODAK FLEXICOLOR Chemicals for Process C-41. It is printing compatible with KODAK GOLD Films. STORAGE AND HANDLING Load and unload your camera in subdued light. Store unexposed film at 21°C (70°F) or lower in the original sealed package. Always store film (exposed or unexposed) in a cool, dry place. Process film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exposure. Protect negatives from strong light, and store them in a cool, dry plac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storing negatives, see KODAK Publication No. E-30, Storage and Care of KODAK Photographic Materials—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 DARKROOM RECOMMENDATIONS Do not use a safelight. Handle unprocessed film in total darkness. EXPOSURE Film Speed: ISO/DIN 400/27° Use these speed numbers in the table below with cameras or meters marked for ISO, ASA, or DIN speeds or exposure FEATURES ADVANTAGES BENEFIT ?Advanced T-GRAIN Emulsion technology ?Antenna dye sensitization ?Advanced development accelerators ?Optimized color precision technology ?True 400 speed ?Outstanding underexposure latitude ?Long flash range ?Fine grain and high sharpness ?Great skin tones and superb color ?Better pictures under more conditions (inside, outside, bad light, fast action) indexes. Do not change the film-speed setting when you use a filter if your camera has through-the-lens metering. For critical work, make a series of test exposures. Daylight Use the exposures in the table below for average frontlit subjects from 2 hours after sunrise to 2 hours before sunset. *Use f /5.6 for backlit close-up subjects. ?Subject shaded from the sun but lighted by a large area of sky. Lighting Conditions Shutter Speed (seconds)Lens Opening Bright/Hazy Sun on Light Sand or Snow 1/500f /16Bright or Hazy Sun (Distinct Shadows)* 1/500f /11Weak, Hazy Sun (Soft Shadows)1/500f /8Cloudy Bright (No Shadows)1/500f /5.6Heavy Overcast, Open Shade ? 1/500 f /4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1.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 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使得柯达乃至整个中国范围的摄影相关产品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于告别黑白胶卷的拖沓,随着如今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迅速程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而当今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对数码产品的追捧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更是为摄影行业向数码的转变、推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这一点从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数码相机的调查数据可见一斑。不论是纯粹地因为科技,还是想要以科技为工具展现时尚与流行,总之,传统相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的技术和平台。 对柯达与富士市场竞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的某种曾获得巨大成功的传统产品不得不退出市场。如今,摄影技术向数码的转变对柯达造成的影响正是属于后者。大举投资为柯达带来的市场份额并不能能够持续成为柯达的优势,正如当年对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的收购、与乐凯结成联盟而领先富士的优势一样,都只能停留在胶卷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已经从胶卷转向另一个领域。而其向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的推广胶卷服务的宣传活动也只能是暂时的缓解。柯达需要正面应对摄影技术向数码转变的现实。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2.柯达应如何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 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的最后出路是转型。在数码的加入市场,在打进市场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估量机会,做好完整详略的计划,一套完整的战略策略。一下几点是我觉得可行的。 (1.)放弃传统的胶卷产业,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业转移,这是应时代的要求。 (2.)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实施多元化的战略。 (3.)向数字化转移,符合时代的潮流,应用新技术,要保证质量。 (4.)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5.)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可以进行改善,培训专业人员,对新产品的指导以及对照片的处理等等,这就更能吸引顾客。 (6.)在科技创新上加大力度,加大科技步伐,并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消费需求 (7.)柯达需要用更新更合理的技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更优质的服务,做好市场细分,进行差异化销售。 (8.)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提倡人性化服务; (9.)加强对店铺的装修和设备管理,淘汰未达标的店;拓展市场,向西部农村推广胶卷,减轻转型压力;(10.)利用好自身的品牌优势,保证产品的质量,留住老顾客的同时再吸引新顾客。 (11.)做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12.)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提供个性化服务。 (13.)加大研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医用打印胶片产品标准

医用打印胶片产品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Q/PG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PGRSH0001-2013 医用打印胶片 2013年7月1日发布 2013年8月1日实施 $$$$$$$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HG/T 4127-2010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件 (1) 3分类 (1) 4要求 (1) 5实验方法 (3) 6检验规则 (4) 7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5) 8包装、运输、储藏 (5) 9编制说明 (6) 任务来源及背景 (6) 管理类别确定的依据 (6) 与人体接触的材料是否在临床上应用过可靠性是否得到证明 (6) 主要技术条款确定的依据 (6)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和资料 (6) Ⅰ HG/T 4127-2010 前言 医用打印胶片前言的描述 医用打印胶片是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注册产品标准作为该产品生产、检验的质量依据。 本标准的内容遵循了国家及行业的有关医用打印胶片的标准规定,本标准的格式符合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瑞达实创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静。 本标准于2013年7月1日首次发布。 Ⅱ HG/T 4127-2010 医用打印胶片 1.范围 本注册标准适用于医用打印胶片。 本注册标准规定了医用打印胶片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500 摄影投射密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GB/T 11501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 3.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