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_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_杨茜

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_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_杨茜
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_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_杨茜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 2015年1月

051

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杨茜

摘 要:西方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历史悠久,我国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在当今金融危机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导致信息传递错误、投资行为被误导、经济秩序被扰乱、社会信用危机加剧等不良后果,这也促使更多公司开始注意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中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国内一家发展良好的保险业巨头,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集团负面问题与违规问题不断,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更伤害了广大股民的权益。本文对中国平安的发展过程、高层情况、面问题与违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与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问题发生后市场的反映与监管部门所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启示。关键词:中国平安 负面问题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5)01(a)-051-03

1 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至今,平安不过历经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如今,平安集团已拥有近54.9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和约20万名正式雇员。截至2014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385,950,000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21,867,800万元。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

2 中国平安的负面问题

2.1 天价再融资引发的风波

2008年1月21日,平安披露了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 股方案,即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 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经测算,方案如获通过,公司初次募集资金将达到1400亿-1600亿元。对于这笔天价再融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平安之前深陷富通的投资之中,十分可能也十分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来填补亏损。这算盘无疑打得很好,但市场却给了它沉重的回应:平安股票21日跌停,开盘98.21元,报收88.39元;22日再次跌停,报收79.55元;28日再度跌停,报收72.93元。1月21~28日,6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25.74%。从历史最高价149.28来看,平安的股价已遭腰斩。

然而平安高层仍旧不愿放弃该计划,2008年3月5日,股东大会如期举行。A 股8000名股东代表参加,结果显示获得92%赞成,这与之前市场一致唱衰的论调截然相反,中小股民情绪十分激动,引发大会现场一度混乱。

对于市场的反应以及富通投资的失利,平安高层似乎终

于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缺陷。虽然涉资千亿元的再融资方案获得通过,但随着市场及舆论的剧烈波动,天价融资方案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不仅意味着平安集团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的失职,更意味着平安由于种种负面新闻缠身,会给广大股民带来负面的冲击。这些作为都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深思。2.2 万福生科事件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91年8月创立的平安保险证券业务部。2006年经中国证券业协会评审,成为证券行业创新试点类券商;2011年券商分类评级中,首次被评为A 类AA 级证券公司,跻身国内证券行业最高评级券商行列。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净资产人民币71.33亿元,总资产人民币274.09亿元。

相对于平安集团的保险业务,平安证券无疑对集团的贡献有限,然而正是这个后天发展起来的平安证券却是个实打实的“问题青年”,为集团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比如目前曝光的几例知名涉嫌造假的上市项目,包括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皆为平安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在2010年底及2011年中将其保荐上市。并且同年平安保荐上市的34家公司当中,有8家在上市当年就立马发布了业绩预减,20家在年末仍旧处于破发状态,而2012年平安保荐的14家上市公司当中,也有过半数业绩变脸。市场几乎一致认为,平安证券是IPO 的

“包装黑手”

。在平安证券种种违规问题中,处罚力度之最,影响最大的非万福生科造假案莫属。万福生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收储、大米和油脂加工、大米淀粉糖和蛋白粉系列产品生产销售及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9月27日,其登陆A 股市场,保荐机构正是平安证券。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13: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kcms/detail/11.3443.F.20150212.1354.020.html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052

2015年1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

2012年9月15日,因万福生科涉嫌违反有关证券法律法规,湖南监管局决定于2012年9月17日起对公司进行立案稽查。一个月之后,万福生科公开宣称公司在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前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情节严重,年末,深交所决定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当事人予以公开谴责。

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再次发布公告,承认其2008~2011年期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与公司先前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

依据法律规定,在证监局对万福生科行政处罚后,符合以下买入或持有万福生科股票的股民,可以获得赔偿;即便如此,万福生科股票的下跌仍然使许多股民损失巨大,股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从根本上看,最直接的受害者依旧是广大投资者。

然而,在万福生科全面造假上市的过程中,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一直保持“沉默”。事发后,平安证券却又以一种不知情的被蒙蔽的 “受害者”身份出现,然而市场却没把平安证券与广大股民同归为受害者。在此次事故中,平安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却未尽的主要职责有:一是对申报材料进行内核,并出具内核意见;二是证监会审核过程中,对审核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组织企业和各中介机构出具专项说明,就其中重大事项、经营状况、经营业绩、重大关联交易等发表意见。显而易见,平安证券在万福生科事件中所扮演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凶”。

案件曝光后,证监会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共计7650万元,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对保荐相关代表和负责人处以罚款,撤销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平安证券不但接受了7650万元的罚款,更于5月10日宣布出资3亿元成立万福生科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3亿元为平安证券和万福生科双方共同承担,由平安证券先行垫付,赔偿结束后将所承担部分款项支付给平安证券。随后,在2013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2013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其中平安证券由2012年的A 类下调为C 类。

3 平安问题引发的思考

3.1 融资事件引发的思考

2008年上半年,A 股市场出现暴跌走势。而究其原因,当然是内外交困的结果。次贷危机影响的扩大化,这是A 股暴跌的外因所在,但从内因来看,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的出台,无疑是造成A 股暴跌的最直接原因。从时机来看,正值A 股市场内外交困之际,巨额融资计划的出台,给了A 股市场致命

的一击。这分明是置投资者死活于不顾的行为。而从融资金额来看,

高达1600亿元的巨额融资,这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股市所难以承受之重。

相较于暴跌的股价与股民的愤怒,平安CEO 马明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不断反思”。可是股民的损失,市场的重创如何能靠轻描淡写的一句反思就弥补过来呢?对于该再融资事件的失败,我们在批评之外,也应该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一,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第二,再融资应该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有利益的“度”的问题。应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根据公司拟定的使用项目的资金需要量来确定。第三,再融资方案是否超出市场成熟能力?其规模的确定也要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和股市的健康发展。3.2 万福生科事件引发的思考

万福生科上市前三年及上市当年的报表中有一半营业收入以及80%以上的净利润是虚增的。造假方式从虚构采购到虚构销售,甚至有虚增现金流等一系列造假行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如果说自己毫不知情,显然不可能。在万福生科这个项目上,平安证券的诚信度与保荐代表人的职业操守值得怀疑。

相关人士称,平安证券保荐项目屡屡出事,昭示着该公司投行部门为了追求项目数量、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存在严重质控漏洞,这也反映了平安在企业内部控制上仍然有极大的缺陷。忽视风控管理的激进模式在帮助公司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成堆问题,正是因为项目的执行者存在经验和能力的缺陷,内控环境存在不足,对质量的把控相对薄弱,才为企业卷入多起上市造假案埋下了祸根。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中国平安一直力图在社会中尽到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在环境、教育、红十字、社群等公益事业中,也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褒奖。然而,这样一个光鲜耀眼的企业却被负面问题和违规问题缠身,这不由得引发了我们对该企业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才给企业带来了这么大的损害?通过对中国平安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中国平安的领导高层,尤其是以马明哲为首的高管团队相对专制,投资风格激进,往往只看见利润却忽视风险,这使得平安的内部控制发挥力度远远不够。

(2)中国平安多年在国内一帆风顺,让自身忽视了风险的存在,无限制的混业经营和跨国扩张,特别是盲目在海外金融市场上的投资终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3)外部监管的缺失,平安集团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各项政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 2015年1月

053

4.2 研究启示

通过对中国平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的决策和实施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2)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正是因为中国平安一直以来的市场繁荣和顺利发展,才使得从管理层对风险放松了警惕,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加剧,导致海外投资失利,各种问题频发,集团遭受巨大损失。

(3)证监会应当加强监管措施。监管部门不仅应该加大对欺诈上市的公司查处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促进其发挥勤勉尽责的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必要时也可以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来应对。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牛媛媛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成为众多学者、专家主要研究的课题。企业员工激励管理作为企业加强员工管理、提升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制严重失效[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3).

[2] 刘新喜,龚贻生.我国财险公司操作风险探析及其管理对策[J].保险研究,2009(07).

[3] 赵瑾璐,张源,赵磊.评级机构丧失信托责任的逻辑演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鲁桐,郑海航,龚超.何尝不是一种选择——中国平安公司如何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治理效率[J].现代国企研究,2011(12).

[5] 李琴.浅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五要素[J].财经界,2012 (8).

中国平安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及运作模式

中国平安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及运作模式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者「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阅及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程序和进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亦负责检视外聘审计师的委任、外聘审计师酬金及有关外聘审计师任免的任何事宜。此外,委员会亦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中涉及定期审查公司不同管治结构及业务流程下的内部控制,并考虑各自的潜在风险及迫切程度,以确保公司业务运作的效率及实现公司目标及策略。有关审阅及审查的范围包括财务、经营、合规情况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亦审阅公司的内部审计方案,并定期向董事会呈交相关报告及推荐意见。 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1.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三至七名非执行董事组成,由董事会过半数选举产生。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必须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出任主任者也必须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是符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3.21条规定的具备适当专业资格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公司执行董事可以列席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 2.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投票的过半数产生,负责主持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 3.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由委员会根据上述有关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4.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委员会秘书一至两名,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会议组织等工作。 委员会的职责权限 5.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并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及负责,具有充分的授权、自主权与决定权来审查与监管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审计及控制程序、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并监督公司采纳与实施根据国际惯例建立的内控制度。 6.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如下: (一)主要负责就外聘核数师的委任、重新委任及罢免向董事会提供建议、批准外聘核数师的薪酬及聘用条款,及处理任何有关该核数师辞职或辞退该核数师的问题; (二)按适用的标准检讨及监察外聘核数师是否独立客观及核数程序是否有效;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於核数工作开始前先与核数师讨论核数性质及范畴及有关申报责任; (三)就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制定政策,并予以执行。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就其认为必须采取的行动或改善的事项向董事会报告,并建议有哪些可采取的步骤;

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2篇

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2篇Internal control self assessment report of insurance co mpany 编订:JinTai College

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自评报告是对自己本身或者完成某一事项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形成报告文书。本文档根据自评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 2、篇章2: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 欢迎来到,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仅供参考。 篇章1: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文档 依据《公司法》、《xx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及xx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目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前的内部控制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 检查,并出具了《xxxx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 的自我评价报告》。现将公司xxx年度内部控制情况作如下自评: 一、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 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 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二、评价依据及评价范围 评价工作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xx证券 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关要求进行的。 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工 作围绕公司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管等要素进行,评价范围涵盖公司组织架构、人力资源、

浅析保险公司内控合规管理工作

浅析保险公司内控合规管理工作 由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密切关系,保险公司所需要面临的巨大风险也不言而喻。这些风险复杂难测,涉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且日益受到投资环境、货币政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保险公司应切实研究风险方法的措施与途径,积极防范和化解内部及外部风险。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强化内部控制能力是我们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首要任务。 一、内控的内涵及国内保险企业内控现状.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防止舞弊的工具”①。《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二)国内保险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纵观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演进步程,国内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终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内部控制环节仍旧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行业内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与国际上保险行业内部控制水平依旧存在较大差 ①出自《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会协字〔1996〕456号)1996.12.26出版

距: 1.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 在中国保险行业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中,来自保险公司外部的推动因素作用一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保险公司内部自身强化建设的意愿较弱。国外监管市场存在着一句名言:“如果将外部监管变成金融机构内控不足的步补充,风险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即便是有效的外部监管和监督都无法替代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及自我内部控制。 回顾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史,中国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实为突出,是推动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行政法规地不断颁布,依托监管部门的监督,保险公司逐渐正确认识和着手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同时,中国保险公司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迫于国际资本市场监管的压力,内部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监管部门的作用如若愈是突出,愈能证明保险公司自身内部控制动力上的欠缺及乏力。对部分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建设是否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也许比内部控制是否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更为重要。 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根据COSO报告,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这些要素存在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方各面,。很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在控制活动方面制定了较多措施与制度,但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深入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未能渗透到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各个操作环节,也未能覆盖

平安企业文化分析

摘要:中国平安在发展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现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知行合一的特点,定位于造就“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做一个高尚和有价值的人”。 关键字: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诚信 正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企业文化 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同时,以“专业”为纽带,可持续地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最大化价值,切实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从企业人格化的角度,结合平安的企业文化内涵、行业特征以及多年的实践,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体系”正日趋完善。 (1)平安企业文化体系的轴心:“专业创造价值” “专业创造价值”是全体平安人共同创造、涤荡出的平安文化成果的最核心。这一理念准确传递了中国平安通过专业化经营实现“综合金融、国际领先”目标的能力、信心和愿景;同时,在当前和未来强调客户消费体验的竞争环境下,促进广大平安人不断提升自身“专家、专才”形象,为客户持续提供最好的综合金融服务体验,创造最大价值。 (2)对股东负责:取信于资本 股东投入资本,是对公司员工及管理者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信任。珍惜善用每一分资本,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专业为本,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使企业价值不断增长,使股东获得满意的回报,最终赢得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信赖和支持。 (3)对客户负责:诚信为基体验为本 诚信待客,是服务之本;客户满意,是企业价值之源。以真诚回应客户的信任,以审慎对待客户的托付;努力洞察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平安内控项目简介

平安内控项目简介: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审计署正式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为《基本规范》)。公司高度重视这一重要文件的发布,立即组织成立项目组,认真学习和研究《基本规范》的精神,并规划、编制和贯彻具体的落实方案。公司认为这将是一次重要的契机,能够对平安内部控制体系按照《基本规范》的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检视,并整合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监察三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列,优化制度和流程,建立内控评价系统,促使内控体系的全面升级。 《基本规范》落实项目聘请毕马威、德勤外部咨询公司担任项目顾问,采取“全员参与、分级实施、逐级汇总”的方式,总体安排分为设计阶段(确定项目范围和风险评估)、计划阶段(试点,确定内控自评方法、工具、模板,搭建内控管理电子平台)、推广阶段(全面推广)阶段。截至2009年8月,历时12个月,涉及11家法人公司,96个主流程,429个子流程的《基本规范》落实项目已基本完成,超过1000名员工直接参与了此次项目的开展,接受了内控方法论的培训。接下来,内控自评工作将纳入各公司、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范围,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控制活动的调整。 通过内控项目开展对公司层面和流程层面的内控自评,确定了适合平安的内控自我评估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模板,形成了流程图、控制矩阵、自评手册等工作成果。并搭建了内控管理电子平台,建立内控自评绩效考核体系。持续推进、强化风险评估,使用并逐步推广风险控制矩阵等风险评估工具,完善了全面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内控项目实施,明确业务、内控各部门在内控自评中的职责、工作模式,同时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监察进行整合,促进内控各部门更加紧密协调,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内控架构,打造综合内控管理体系及运作平台(内控管理电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集团及子公司整体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评价和动态跟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解、落实内控职责,充分调动业务参与内控管理,梳理重要风险事项,以及持续开展内控自评和改进追踪。 平安内控项目的特点与内控机制: 项目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COSO内控框架报告,COSO-ERM框架报告等。也包括监管机构的规定,如《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另外,公司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咨询公司提供的行业最佳实践等也是项目的重要参考。 内控项目的特点是“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内控为抓手,以制度为基础”:即首先梳理关键流程并识别和评估其固有风险;其次结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辨识各个流程的内控关键点并固化;然后开展内控自评工作,评估现有内控体系对于上述固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得出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扣除现有内部控制和管理举措对于固有风险的缓释效果后,即为剩余风险水平。对于内控自评发现的内控缺陷,有针对性地弥补内控缺失、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以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水平。 平安是把风险管理和内控作为一个体系来推行建立,梳理核心业务流程,诊断风险内控缺陷并整改。而在关键风险领域,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应对和深入研究,实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和融合。项目完成了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准确识别和评估,从定量角度确定了范围内的各业务流程、机构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水平,为管理层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奠定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1、初步建立了一个体系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分析报告

南开大学 题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公司治理分析 学号:0612191 姓名:李强 年级:2006 学院:商学院 系别:信息资源管理 专业:档案学 双修:财政学 完成日期:2009年6月20日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公司治理分析 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股权关系及内部治理结构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 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 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 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中国平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 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深圳市商业银行。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商业银 行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海外依法控股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会: 截止2008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集团公司董事会由19名成员构成,其中执行董事 3 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在2008年报告期内,董事会的运行主要 采取会议机制,共召开会议8次,会议注重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2008年,审计委 员会共举行 5次会议,审阅了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及截至2008年6月 30止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此外,为了更好的评估公司财务申报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所有 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于报告期内与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举行会议,审核其表现、独立性及客观性。2008年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共举行两次会议,会议根据公司业绩,审阅了全体董事及高 级管理人员的表现及薪酬待遇。根据每位成员的岗位职责等诧异,聘请独立顾问进行年度薪酬 市场比较。其中,因2007年6616万元“天价年薪”饱受争议的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主动放弃 全部薪酬,分文不取。总经理张子欣从07年的税前年薪4770万元降至954.87万元, 降幅达79%。公司员工整体薪酬竞争力处于市场中等,关键岗位绩优人才薪酬具有市 场竞争力。 独立非执行董事: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有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报告期内,独立董事积极 参加董事会会议及专门委员会会议,为集团公司公司治理、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许多 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尤其关注了社会公众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权益和利益。 监事会: 中国平安监事会有成员9名,其中外部监事股东代表监事及职工代表监事3名。2008 年报告期内,监事会共举行监事会议4次,通过审阅公司上报的各类文件,比如定期报告和专题汇报等,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有效地 维护了股东、公司、员工的权益和利益。此外,监事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对 公司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保障了公司持续、稳定、健 康发展。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在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 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趋势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趋势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寿险公司保持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也是监管部门成功实施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在我国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加强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对于保证整个寿险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国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及内容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寿险公司的一种自律行为,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控制经营风险,确保投保人利益,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以全部业务活动为控制客体,对其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措施和程序的综合。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主体是指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承担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公司领导层、内审部门、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和外部审计机构以及公司的所有员工。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客体是寿险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执行和实施;保证寿险公司谨慎、稳健的经营方针能够贯彻执行;识别、计量、控制寿险公司经营风险和资金运用风险,确保公司稳健运营;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表、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偿付能力符合监管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按质按量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任务等。寿险公司内部控制采取的手段

不是通过一些单独的、狭义的管理制度来达到,而是一个涵盖寿险公司经营各环节的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制度体系。因此,其采取的手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整个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遵循合法、全面、有效、系统、预防、制衡、权责明确以及激励约束的原则。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五个要素构成。根据这五个要素,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执行、监督和支持保障等系统,每一个系统又包括许多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国内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情况 (一)国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情况 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持续经营等目标的角度看,建立管控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寿险运行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国外寿险业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后,充分认识到偿付能力对保险公司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寿险公司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成为寿险公司风险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和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 1.政府监管促进了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从国际上政府监管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系来看,保险监管者一个非常有效的监管方法就是督促保险公司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监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从偿付能力监管的第一个层次来看,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第四章)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第四章)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管 第四十九条内控评价制度。保险公司应当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每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编制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第五十条内控评价制度的内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应当包括实施内控评价的主体、时间、方式、程序、范围、频率、上报路线以及报告所揭示问题的处置和反馈等内容。 第五十一条内控评价的实施主体和过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当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分工协作,配合完成。 保险公司应当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对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和整改完善的持续性、系统性工作。 第五十二条内控评估报告。保险公司实施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后,应当编制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指定内部审计部门或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五十三条内控评估报告的内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标准、方法和依据; (二)本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情况,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建设所做的具体工作; (三)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政策; (四)本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影响; (五)本公司上一年度发生的违规行为和风险事件及其处理结果; (六)对内控缺陷及主要风险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和风险应对方案; (七)对本公司内部控制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并根据监管部门的评价标准,得出自评得分及等级。 第五十四条评价结果分类。保险公司内控评价结果分以下四类: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 2006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加强内控建设,确保寿险公司稳健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是由寿险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建立并实施的,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机制。 第三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寿险公司开展的自我评估和监管部门组织实施的独立评价。 本办法所称寿险公司包括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本办法所称寿险公司法人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人寿保险公司;本办法所称寿险公司分支机构限于寿险公司法人机构依法设立的省级(含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公司和地市级中心支公司。 本办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外国寿险公司分公司视为寿险公司法人机构。

第四条寿险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系统、透明、文件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或当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和改进。 第二章评价目标和原则 第五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促进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二)促进寿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其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三)促进寿险公司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促进寿险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寿险公司审慎经营的原则。 第六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从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 (一)健全性。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保持。 (二)合理性。控制措施能否实现控制目标。 (三)有效性。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有效执行。 第七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 (二)一致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可比。 (三)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四)重要性原则。评价应依据风险和控制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 (五)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重新评价。 第三章评价内容 第八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从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节控制环境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

保监发〔2010〕69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监局: 为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保险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稳健、有效经营,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八月十日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保险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稳健、有效经营,保护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依据《保险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保险公司各层级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各自的职责,采取适当措施,合理防范和有效控制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防止公司经营偏离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机制和过程。 第三条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一)行为合规性目标。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规范、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诚信准则; (二)资产安全性目标。保证保险公司资产安全可靠,防止公司资产被非法使用、处置和侵占; (三)信息真实性目标。保证保险公司财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等业务、财务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四)经营有效性目标。增强保险公司决策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五)战略保障性目标。保障保险公司实现发展战略,促进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保护股东、被保险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保险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和重点相统一。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全面、系统、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对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控制。 (二)制衡和协作相统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适当的职责分离、授权和层级审批等机制,形成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在制衡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提高效率,避免相互推诿或工作遗漏。 (三)权威性和适应性相统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与绩效考核和问责相挂钩,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未经授权不得更改内部控制程序。在确保内部控制权威性的基础上,公司应当及时调整和定期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使之不断适应经营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 (四)有效控制和合理成本相统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实际风险状况相匹配,确保内部控制措施满足管理需求,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降低内部控制成本。 第五条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一)内部控制基础。包括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等。 (二)内部控制程序。包括识别评估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措施等。 (三)内部控制保证。包括信息沟通、内控管理、内部审计应急机制和风险问责等。 第六条内部控制基础。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基础建设,为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环境。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形成授权清晰、运作规范、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高度重视,带头认真履行内控职能。

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_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_杨茜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 2015年1月 051 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杨茜 摘 要:西方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历史悠久,我国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在当今金融危机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导致信息传递错误、投资行为被误导、经济秩序被扰乱、社会信用危机加剧等不良后果,这也促使更多公司开始注意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中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国内一家发展良好的保险业巨头,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集团负面问题与违规问题不断,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更伤害了广大股民的权益。本文对中国平安的发展过程、高层情况、面问题与违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与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问题发生后市场的反映与监管部门所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启示。关键词:中国平安 负面问题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5)01(a)-051-03 1 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至今,平安不过历经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如今,平安集团已拥有近54.9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和约20万名正式雇员。截至2014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385,950,000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21,867,800万元。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 2 中国平安的负面问题 2.1 天价再融资引发的风波 2008年1月21日,平安披露了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 股方案,即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 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经测算,方案如获通过,公司初次募集资金将达到1400亿-1600亿元。对于这笔天价再融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平安之前深陷富通的投资之中,十分可能也十分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来填补亏损。这算盘无疑打得很好,但市场却给了它沉重的回应:平安股票21日跌停,开盘98.21元,报收88.39元;22日再次跌停,报收79.55元;28日再度跌停,报收72.93元。1月21~28日,6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25.74%。从历史最高价149.28来看,平安的股价已遭腰斩。 然而平安高层仍旧不愿放弃该计划,2008年3月5日,股东大会如期举行。A 股8000名股东代表参加,结果显示获得92%赞成,这与之前市场一致唱衰的论调截然相反,中小股民情绪十分激动,引发大会现场一度混乱。 对于市场的反应以及富通投资的失利,平安高层似乎终 于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缺陷。虽然涉资千亿元的再融资方案获得通过,但随着市场及舆论的剧烈波动,天价融资方案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不仅意味着平安集团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的失职,更意味着平安由于种种负面新闻缠身,会给广大股民带来负面的冲击。这些作为都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深思。2.2 万福生科事件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91年8月创立的平安保险证券业务部。2006年经中国证券业协会评审,成为证券行业创新试点类券商;2011年券商分类评级中,首次被评为A 类AA 级证券公司,跻身国内证券行业最高评级券商行列。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净资产人民币71.33亿元,总资产人民币274.09亿元。 相对于平安集团的保险业务,平安证券无疑对集团的贡献有限,然而正是这个后天发展起来的平安证券却是个实打实的“问题青年”,为集团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比如目前曝光的几例知名涉嫌造假的上市项目,包括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皆为平安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在2010年底及2011年中将其保荐上市。并且同年平安保荐上市的34家公司当中,有8家在上市当年就立马发布了业绩预减,20家在年末仍旧处于破发状态,而2012年平安保荐的14家上市公司当中,也有过半数业绩变脸。市场几乎一致认为,平安证券是IPO 的 “包装黑手” 。在平安证券种种违规问题中,处罚力度之最,影响最大的非万福生科造假案莫属。万福生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收储、大米和油脂加工、大米淀粉糖和蛋白粉系列产品生产销售及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9月27日,其登陆A 股市场,保荐机构正是平安证券。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13: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d15748834.html,/kcms/detail/11.3443.F.20150212.1354.020.html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寿险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寿险公司开展的自我评估和监管部门组织实施的独立评价。 本办法所称寿险公司包括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寿险公司法人机构是指中国境内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人寿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寿险公司依法设立的省级分公司。 本办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三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是由寿险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建立并实施的,为达到或实现公司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促进寿险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二)促进寿险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寿险公司审慎经营的原则; (三)促进寿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促进寿险公司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五条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四个方面进行:(一)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 (二)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 (三)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四)控制措施是否适宜。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一.现状综述 (一). 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 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北京和上海,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 (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保

内部控制论文:保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内部控制论文:保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承保控制、理赔控制、风险控制、费用控制、投资控制、偿付能力控制等方面。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变与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改善其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保险公司;政策建议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经调查得出结论,这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1.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据调查,大部分公司尚未制订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尚未完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相应内控制度的公司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存在问题。

2.公司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控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调查中发现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二)公司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一般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保险公司作为承担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是法律合规部门,但法律合规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法律合规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当的就是一个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调查发现,一些公司的法律合规部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形同虚设,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独立性不够 合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大多数公司合规部门的负责人为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治理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治理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股权关系及内部治理结构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 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中国平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深圳市商业银行。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商业银行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海外依法控股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会:截止2008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集团公司董事会由19名成员构成,其中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在2008年报告期内,董事会的运行主要采取会议机制,共召开会议8次,会议注重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2008年,审计委员会共举行5次会议,审阅了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及截至2008年6月30止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此外,为了更好的评估公司财务申报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所有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于报告期内与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举行会议,审核其表现、独立性及客观性。 2008年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共举行两次会议,会议根据公司业绩,审阅了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表现及薪酬待遇。根据每位成员的岗位职责等诧异,聘请独立顾问进行年度薪酬市场比较。其中,因2007年6616万元“天价年薪”饱受争议的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主动放弃全部薪酬,分文不取。总经理张子欣从07年的税前年薪4770万元降至954.87万元,降幅达79%。公司员工整体薪酬竞争力处于市场中等,关键岗位绩优人才薪酬具有市场竞争力。 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有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报告期内,独立董事积极参加董事会会议及专门委员会会议,为集团公司公司治理、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尤其关注了社会公众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权益和利益。 监事会:中国平安监事会有成员9名,其中外部监事股东代表监事及职工代表监事3名。2008年报告期内,监事会共举行监事会议4次,通过审阅公司上报的各类文件,比如定期

14.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最新)

关于印发《xx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总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含筹):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合规、稳健、有效经营,结合《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等相关规定要求,现将制定的《xx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xx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月日 - 1 -

附件 xx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合规、稳健、有效经营,保护公司和被保险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和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公司各层级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各自的职责,采取适当措施,合理防范和有效控制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防止公司经营偏离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机制和过程。 内部控制管理是为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行为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可靠、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而进行的内部控制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公司应有效识别风险,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要求应与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流程紧密结合。 本办法是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法。 - 2 -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公司的所有下属分支机构,含筹建中的分支机构,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以及所辖业务条线。 第二章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一)行为合规性目标。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规范、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诚信准则。 (二)资产安全性目标。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可靠,防止公司资产被非法使用、处置和侵占。 (三)信息真实性目标。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等业务、财务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四)经营有效性目标。增强公司决策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五)战略保障性目标。保障公司实现发展战略,促进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保护股东、被保险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和重点相统一。公司应当建立全面、系统、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对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控制。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