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

局麻药
局麻药

第十一章局部麻醉药

§大纲要求

1.熟悉局麻药其用法和对药物的要求。

2.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3.了解局麻药的概念、作用及作用原理。

§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

1.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难点

2.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内容精讲

在适当的浓度下,局部应用于神经组织周围后,能可逆性地阻断与神经传导有关的动作电位,而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受到影响的药物,称为局部麻醉药。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可分为酯类(代表药物为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及酰胺类(代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各种麻醉药可按其穿透力大小、毒性大小等特点而应用于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

一、作用

(一)局麻作用

它对所有的神经组织均有阻断作用,使神经纤维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直至最后完全丧失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温觉、触觉和压觉。其机制在于直接与电压调控的钠通道相互作用而抑制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二)吸收作用

局部麻醉药吸收入血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呈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量过高时可由兴奋转为抑制。高浓度时还可发生心肌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及不应期延长)及小动脉扩张。高度敏感的患者在小剂量时也可发生心血管反应。

二、体内过程

局部麻醉药的体内过程特点: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大小及解离度有关。在血浆中,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脂类者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酰胺类者可被肝药酶灭活。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及应用

(一)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作用弱,持续时间短,毒性小,偶见过敏反应。可用于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二)丁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作用开始慢,持久。常用于除浸润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三)利多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大,作用开始快,持久。可用于各种局部麻醉方法。它尚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四)布比卡因: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更持久。可用于除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常用局麻药作用与临床特点?

分析:①普鲁卡因局麻穿透力弱,作用时间短,0.5?1小时。临床用于浸润、传导、蛛网膜下腔麻醉。②利多卡因穿透力强,为普鲁卡因的1.5?2倍,作用时间较短,1.5?2小时。除用于各种麻醉外,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③丁卡因穿透力最强,为普鲁卡因的10倍,作用时间长,5?10小时,用于浸润、硬膜外麻醉,还可用于分娩止痛及剖腹产。

§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局麻药

二、填空

1.常用局麻方法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

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

2.常用局麻药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前者有普鲁卡因、丁卡因,

后者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3.在局麻药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温觉、触觉和压觉。

三、单项选择题

1.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A )

A.阻滞Na+内流

B.阻滞K+外流

C.阻滞Cl-内流

D.阻滞Ca2+内流

E.降低静息电位

2.为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D)

A.增加局麻药的用量

B.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加入少量的去

甲肾上腺素

D.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3.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哪个药对抗(E )

A.硫酸镁

B.异戊巴比妥钠

C.水合氯醛

D.苯巴比妥钠

E.安定

4.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B)

A.蛛网膜下腔麻醉

B.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

D.传导麻醉

E.硬膜

外麻醉

5.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C )

A.作用增强

B.作用减弱

C.易被灭活

D.不受影响

E.无麻醉作用

四、多项选择题

1.局麻药吸收过量可以引起的不良反应是(BCDE )

A.血压上升

B.心脏传导减慢

C.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

D.心肌收缩性减弱

E.呼吸麻痹

2.丁卡因有下列作用特点(ABCD )

A.作用及毒性比普鲁卡因强约10倍

B.亲脂性及穿透力强

C.作

用较持久

D.作用快

E.毒性小

一、名词解释

1.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暂时、完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其特点是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痛觉暂时消失,以便顺利进行小手术。

五、简答题

. 1.简述局麻药的局麻作用机制。

局麻药在低浓度时能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较高浓度时,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局麻药作用与阻滞细胞膜Na+通道有关,局麻药穿透神经细胞膜,在细胞膜内侧其结构中两个带正电核的氨基通过静电引力与细胞膜之分子中带负电核的磷酸基连成横桥,阻断了Na+通道的闸门,使神经细胞膜不能除极化而产生局麻作用。

2.简述局麻药的毒性表现。

局麻药吸收入血能选择性阻滞中枢抑制性神经元而使中枢兴奋,表现兴奋不安、肌肉颤抖、甚至惊厥。药量更大则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而昏迷。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应期延长,扩张血管,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但心肌对局麻药耐受性较高。

六、论述题

1.试述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局麻药在低浓度时能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较高浓度时,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其施用于局部,首先阻止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痛觉、温觉、触觉和压觉等逐渐消失。其局麻顺序主要与神经纤维的种类、粗细有关,即药物容易透入无髓鞘的和细的神经纤维。局麻药对神经组织无损伤,故局麻作用可以完全恢复。

不良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能选择性阻滞中枢抑制性神经元而使中枢兴奋,表现兴奋不安、肌肉颤抖、甚至惊厥。药量更大则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而昏迷。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应期延长,扩张血管,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但心肌对局麻药耐受性较高。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剂量与用法 局麻药用法浓度(%)一次最大 剂量(mg)起效时 间(min) 作用时 效(min)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阈剂量(mg/kg) 普鲁卡 因 局部浸润0.25~1.01,000 神经阻滞 1.5~2.0600~80019.2 蛛网膜下腔阻滞 3.0~5.0100~1501~545~90 硬膜外腔阻滞 3.0~4.0600~800 丁卡因 眼表面麻醉0.5~1.01~360 鼻、咽、气管表面 麻醉 1.0~ 2.040~601~360 神经阻滞0.2~0.350~7515120~180 2.5 蛛网膜下腔阻滞0.337~101590~120

利多卡 因 局部浸润0.25~0.5300~500 1.090~120 表面麻醉 2.0~4.02002~560 神经阻滞 1.0~1.540010~20120~2407.0 蛛网膜下腔阻滞 2.0~4.040~1002~590 硬膜外腔阻滞 1.5~2.0150~4008~1290~120 甲哌卡 因 局部浸润0.5~1.0300~50090~120 神经阻滞 1.0~1.5300~40010~20180~3007.0 硬膜外腔阻滞 1.0~2.0150~4005~1560~180 布比卡 因 局部浸润0.25~0.5150120~240 2.0 神经阻滞0.25~0.520015~30360~720

硬膜外腔阻滞0.25~0.7537.5~22510~20180~300 依替卡 因 神经阻滞0.5~1.030010~20360~720 4.0 硬膜外腔阻滞 1.0~1.5150~3005~15170 丙胺卡 因 神经阻滞 1.0~2.040010~20120~1808.0 硬膜外腔阻滞 1.0~3.0150~6005~15 地布卡 因 表面麻醉(软膏)0.25~1.00.4 蛛网膜下腔阻滞0.25~0.55~10 罗哌卡 因 神经阻滞0.5~1.02002~4240~400 3.5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一、概述 ㈠局麻药中毒的概念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中毒。 ㈡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约10000例周围神经阻滞中有 15~20例,约10000例椎管内麻醉中有4例。㈢常见原因:局麻药使用过量,药物误入血管内,注射部位血运丰富导致吸收过快,个体对局麻药超敏等。 二、常用局麻药毒性强度 ㈠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使用可提高中毒剂量。 ㈡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的麻醉性能强而且持续时间久。 布比卡因的心血管毒性反应较难纠正,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后复苏就比较困难。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反应 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口唇麻木、头痛、头晕、头昏、眼球震颤、肌肉强直、惊厥乃至昏迷等症状;通常通过给氧、镇 静、控制呼吸和稳定循环等对症处理方法可以很好控

制,而且往往经过药物充分代谢后相对恢复良好。 ㈡心血管系统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室颤及心搏骤停;一旦局麻药中毒表现为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尤其是生 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则缺乏有效的处置和复苏手段。 四、局部麻醉药心脏毒性反应救治的新发现 ㈠临床医师对局麻药中毒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救治药物,因而使得对症和支持治疗成为局麻药中毒最主要的处置手段。 ㈡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求能够逆转局麻药中毒后循环衰竭的有效药物。 ㈢Weinberg及同事在1998年所报道的一项研究使这一临床现象得到显著改变。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静脉营养液—脂肪乳剂,有可能在局麻药中毒的救治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 五、病例材料 ㈠病例1 ①女性,84岁,ASA3级,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挛缩松解术。 ②1%罗哌卡因40ml,注毕15min后患者诉头晕,随即意识消失、 全身抽搐,2min后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严重窦缓至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无效。 ③给予20%脂肪乳剂首剂100ml加持续输注200ml(10ml/min), 当总量达到200ml(4ml/kg)时心率恢复。 ④病人转入IUC三小时后拔管,没有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缺陷。随

局麻药(练习题)

局麻药 一、A1型题 1.为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 A. 增大局麻药用量 B. 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 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D. 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 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2.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注射麻黄碱的意义是 A. 可预防呼吸抑制 B. 可预防发生心律失常 C. 可预防血压下降 D. 可减少局麻药在作用部位的吸收 E. 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3.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用哪种药物对抗 A. 硫酸镁 B. 异戊巴比妥钠 C. 水合氯醛 D. 苯妥英钠 E. 地西泮 4.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 利多卡因 B. 普鲁卡因 C. 丁卡因 D. 布比卡因 5.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 A. 蛛网膜下腔麻醉 B. 浸润麻醉 C. 表面麻醉 D. 传导麻醉 E. 硬膜外麻醉 6.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 A. 作用增强 B. 作用减弱 C. 易被灭活

D. 不受影响 E. 无麻醉作用 7.关于利多卡因具有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 能穿透粘膜,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持久 B. 安全范围大 C. 易引起过敏反应 D. 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E. 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8.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苯妥英钠 D.利多卡因 E.奎尼丁 9.为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 A.增大局麻药用量 B.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D.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10.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用哪种药物对抗 A.硫酸镁 B.异戊巴比妥钠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11.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 C.丁卡因 D.布比卡因 12.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 A.蛛网膜下腔麻醉 B.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 D.传导麻醉 E.硬膜外麻醉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剂量与用法 (mg/kg)起效时作用时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阈剂量浓度(%) 一次最大局麻药用法剂量(mg)间(min)效(min) 普鲁卡 因1,000局部浸润0.25~1.0 1.5~ 2.019.2600~800 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3.0~5.0 100~1501~545~90硬膜外腔阻滞 3.0~ 4.0 600~800 丁卡因 1~30.5~1.0眼表面麻醉60 鼻、咽、40~60气管表面1~3 1.0~2.060 麻醉 神经阻滞0.2~0.350~7515120~1802.5 90~1207~10150.33蛛网膜下腔阻滞word 编辑版. 硬膜外腔阻滞0.2~0.375~10015~2090~180 利多卡 因90~120 1.0300~5000.25~0.5局部浸润

2~560表面麻醉2.0~4.0200 7.0120~240神经阻滞1.0~1.540010~202~5蛛网膜下腔阻滞2.0~4.040~10090 1.5~ 2.090~120150~4008~12硬膜外腔阻滞 甲哌卡 因0.5~1.0300~50090~120局部浸润 1.0~1.57.0300~400180~30010~20神经阻滞 60~180 硬膜外腔阻滞1.0~2.0150~4005~15布比卡 因120~240局部浸润0.25~0.5150 2.0 word 编辑版. 神经阻滞0.25~0.520015~30360~720 75~200蛛网膜下腔阻滞15~200.5 硬膜外腔阻滞0.25~0.7537.5~225180~30010~20 依替卡 因4.0360~720300神经阻滞0.5~1.010~20 170150~3005~15硬膜外腔阻滞 1.0~1.5丙胺卡 因120~180神经阻滞1.0~2.08.040010~20 5~15硬膜外腔阻滞1.0~3.0150~600 地布卡 因0.4 表面麻醉(软膏)0.25~1.00.25~0.55~10 蛛网膜下腔阻滞罗哌卡

局麻药

第十一章局部麻醉药 §大纲要求 1.熟悉局麻药其用法和对药物的要求。 2.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3.了解局麻药的概念、作用及作用原理。 §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 1.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难点 2.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内容精讲 在适当的浓度下,局部应用于神经组织周围后,能可逆性地阻断与神经传导有关的动作电位,而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受到影响的药物,称为局部麻醉药。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可分为酯类(代表药物为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及酰胺类(代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各种麻醉药可按其穿透力大小、毒性大小等特点而应用于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 一、作用 (一)局麻作用 它对所有的神经组织均有阻断作用,使神经纤维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直至最后完全丧失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温觉、触觉和压觉。其机制在于直接与电压调控的钠通道相互作用而抑制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二)吸收作用 局部麻醉药吸收入血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呈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量过高时可由兴奋转为抑制。高浓度时还可发生心肌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及不应期延长)及小动脉扩张。高度敏感的患者在小剂量时也可发生心血管反应。 二、体内过程 局部麻醉药的体内过程特点: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大小及解离度有关。在血浆中,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脂类者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酰胺类者可被肝药酶灭活。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及应用 (一)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作用弱,持续时间短,毒性小,偶见过敏反应。可用于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在保持一是清醒的情况下,可逆的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一般的,局麻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散而迅速消失。 局麻药的应用方法 1. 表面麻醉(topical anaesthesia) 2.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block anaesthesia)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腰麻,subarachnoid anaesthesia,spinal anaesthesia) 5. 硬脊局麻作用 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可显效。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消失的是持续性钝痛(如压痛),其次是短暂性锐痛,继之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发生运动麻痹,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而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编辑本段作用机制 目前公认的是局麻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voltage-gated Na+ channels),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局麻药的作用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膜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procaine)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对粘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普鲁卡因在血浆中能被酯酶水解,转变为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故应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普鲁卡因也可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但皮试阴性者仍可发生过敏反应。对本药过敏者可用利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代替。 氯普鲁卡因 (chloroprocaine)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将普鲁卡因分子中对氨基苯甲酸的2位上用氯原子取代形成氯普鲁卡因,形成新一代局麻药,是酯类短效局麻药,有较强的抗光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可持续给药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药品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

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禁忌症】(1)已知对"力蒙欣"过敏者禁用。(2)妊娠妇女。(3)哺乳期妇女(国外资料)。(4)产科麻醉。(5)颅内压升高或脑循环障碍。(6)低血压或休克患者。(7)3岁以下儿童的全身麻醉。(8)12岁以下儿童重症监护(ICU)或麻醉监护(MAC)的镇静(国外资料)。 【注意事项】癫痫病人使用力蒙欣可能有惊劂的危险,对于心肺功能不全、

清创缝合局麻药使用调查报告

清创缝合局麻药使用调查报告 2011-03-15 14:15 来源:爱爱医我要评论(热) [导读]清创缝合是处理开放性损伤的有效手段,是外科门诊常见的手术之一。创面较大时,必须在麻醉条件下进行;创面较小时,也可直接清创。fang27789280对临床清创缝合术中局麻药的使用情况作以调查。有77.89%(444)的人在清创缝合中把局麻药作为常规使用。 清创缝合是处理开放性损伤的有效手段,是外科门诊常见的手术之一。创面较大时,必须在麻醉条件下进行;创面较小时,也可直接清创。fang27789280对临床清创缝合术中局麻药的使用情况作以调查。有77.89%(444)的人在清创缝合中把局麻药作为常规使用。 传统的伤口清洗方法是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清洗、消毒伤口以及溶解伤口的血迹,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而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同时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遇到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时,可迅速分解并释放出新生氧,干扰细菌酶系统发挥抗菌作用,同时分解产生的气泡又可发挥除血迹作用。但是,过氧化氢溶液对上皮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局部使用有较强的刺激性。清创中如未使用局麻药,在清洗时牵拉、摩擦伤口以及消毒液的刺激作用会使患者局部产生疼痛而拒绝清创,导致异物、失活组织等污物剔除不干净,清创不彻底或拖延了手术时间造成伤口感染、化脓。因此,从减轻患者的躯体疼痛、把患者的疼痛恐惧心理降到最低的角度来说,对于外伤较表浅伤口,即没有肌肉肌腱断裂以及骨折的伤口清创时尽量在局麻下进行。 清创中为减少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可采取湿敷法:取无菌纱块或棉垫放入消毒盘内,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均匀洒在纱块或棉垫上,以纱块或棉垫不滴水为宜。在常规的伤口冲洗前用两把止血钳把洒湿的纱块或棉垫敷在伤口处。如伤口有渗血,可用止血钳钳夹湿纱块或用棉签蘸利多卡因后按压在伤口上面,可起到止血以及加速利多卡因吸收的作用。湿敷2~3分钟后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消毒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缝合或涂上其他消毒液。 胡斯聪[1]应用2%利多卡因对400例皮肤擦伤、裂伤患者行清创术,经随访追踪,大部分患者第2~3天伤口渗液明显减少,创面干洁。而采取传统清创的400例患者大部分出现伤口渗液增多,且有痂下积脓。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一、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诊断 在使用了大量局麻药或有可能发生局麻药意外入血的情况下,出现下列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 1.意识突然丧失,伴或不伴强直阵挛发作。 2.循环系统:可能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二、局麻药中毒的治疗 1.停止注射局部麻醉药。 2.请求帮助。 3.保护气道,给纯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控制气道,避免低氧血症和高碳 酸血症 4.控制抽搐: 1)安定成人开始静注10mg、每隔10-15min按需增加至最大限用量(40mg); 小儿用量:5岁以下每2-5分钟0.2-0.5mg静脉注射、最大用量5mg。 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用量10mg、2-4h可重复治疗。 3分钟内按体重不能超过0.25mg/kg,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 2)异丙酚,小剂量逐渐增加至有效控制抽搐。 5.对循环衰竭病人使用容量复苏以及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流动力学 稳定,局麻药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循环支持至药物代谢排除体外。 6.治疗心律失常,请心内科会诊: A)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150mg葡萄糖溶液10分钟静滴,随后给药18ml(900mg)于500ml 葡萄糖维持(1mg/min)。 B)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考虑电复律。 7.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启动CPR流程。 8.尽快开始使用20%脂肪乳(Intralipid) a)20%脂肪乳1.5ml/kg或100ml(成年人)负荷剂量静脉推注,时间超过1 分钟;之后0.25ml/kg/min静脉持续输注 b)如心跳不恢复,每3-5分钟重复使用一次,负荷剂量至总量达3ml/kg c)维持输注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如血压下降速度增加到0.5ml/kg/min d)30分钟内抢救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kg e)输注期间不能中断CPR(肾上腺素1ug/kg)。

2014年局部麻醉药考试试题

局部麻醉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有全麻药之称的药物是: A 布比卡因 B 丁卡因 C 利多卡因 D 普鲁卡因 E 罗哌卡因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普鲁卡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途径是: A 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排出 B 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排出 C 从胆汁排泄 D 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灭活 E 经肝药酶代谢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不宜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A 利多卡因 B 罗哌卡因 C 普鲁卡因

D 布比卡因 E 丁卡因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大剂量普鲁卡因误入血管的危险是: A 呼吸麻痹 B 心脏骤停 C 呼吸过度 D 阵挛性抽搐 E 心室纤颤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局麻药的作用机理是: A 在细胞膜外侧阻断Ca2+通道 B 阻断K+外流 C 在细胞膜外侧阻断Na+通道 D 在细胞膜内侧阻断Ca2+通道 E 在细胞膜内侧阻断Na+通道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局麻药的作用是以其非解离型(B)进入神经内,以解离型(BH+)作用在神经细胞膜的内表面,与Na+通道的一种或多种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产生阻断作用。因此,目前认为亲脂、非解离型的局麻药是透入神经的必要条件。而透入神经后则需转化为解离型带电的阳离子才能发挥作用,不同局麻药的解离型门卜解离型的比例各不相同,例如盐酸普鲁卜因只有2.5%转化为非解离型,而利多卡因则为25%。所以,局麻药的解离速率、解离常

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的麻醉性能强而且持续时间久; 布比卡因的心血管毒性反应较难纠正,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后复苏就比较困难。 ?局麻药神经毒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其阻滞大脑皮层抑制通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相对兴奋,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增多,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过度兴奋,导致神经元内Ca2+超载,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NMDA受体与NO及Ca2+亦介导局麻药毒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NMDA-Ca2+-NO通路系惊厥发作的机制之一。 ?局麻药的心脏毒性,可能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 carnitine 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CACT) 受到抑制有关。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需要这一转移酶的作用将长链脂肪酸的脂肪酰辅酶A转移到线粒体膜内,然后才能通过氧化生成ATP,从而提供心肌正常代谢的主要能量。 ?局麻药对该酶的抑制会导致心肌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受阻,心肌细胞最终会由于ATP 的耗竭而导致功能衰竭。

脂肪乳剂拮抗局麻药的可能机制 ?代谢理论: 布比卡因之所以能引发严重的心脏毒性,主要是由于它能够强力抑制脂肪酸在细胞线粒体膜上的转运,使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并最终导致难以纠治的心肌功能抑制。而脂肪乳剂则可在其中扮演刹车的角色,类似于“胰岛素-葡萄糖”疗法的效应。 ?代谢理论: 脂肪乳剂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浓度,从而逆转局麻药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CACT)的抑制,恢复心肌细胞通过脂肪酸氧化产生ATP 的能力。 ?代谢理论: Stehr 等发现离体心脏上即使脂质的浓度低于其能降低局麻药血清水平的有效浓度,它依然能拮抗布比卡因所引发的心肌抑制。 脂肪乳剂对神经毒性的解救 ?以往脂肪乳剂主要用于局麻药中毒所致的心脏毒性的解救,而关于局麻药中毒所致的神经毒性,由于可以使用多种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等)治疗,较少有人关注脂肪乳剂在其中的作用。 ?Litz等的报道表明早期使用脂肪乳剂既可防止心血管毒性的发生,亦可解救神经系统毒性,开拓了脂肪乳剂在局麻药中毒解救上的应用范围,可谓意义重大。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一.表面麻醉 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适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以及行气管内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常用的药物为1%~2%地卡因。 二.浸润麻醉 (一)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浸润麻醉 (二)骨膜上和粘膜下浸润麻醉 三.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断的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麻醉区域及效果:除第一磨牙的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侧的骨膜、牙龈粘膜。 (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又称为腭大孔麻醉。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磨牙、双尖牙腭侧的粘骨膜,牙龈及牙槽骨。 (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区域: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粘骨膜和牙槽骨。 (四)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故亦称翼下颌注射法。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双尖牙至中切牙唇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 行口内注射法时,应注意观察下颌形态,考虑可能影响下颌孔位置的因素: (1)下颌升支的宽度愈大,下颌孔到升支前缘距离愈大,进针深度应增加。 (2)下颌骨弓愈宽,注射尖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区后靠。 (3)下颌角的角度愈大,下颌孔的位置相应变高,注射时进针应适当加以调整。(六)舌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同侧舌有烧灼、肿胀、麻木感,尤以舌尖部更为明显。 (五)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磨牙颊侧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颊肌和皮肤。局部可有肿胀、麻木感。 四各类牙拔除术的麻醉 (一)上颌前牙拔除术的麻醉选择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拔除时多选用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也可选择眶下孔和切牙孔等阻滞麻醉。上颌尖牙拔除时,因上牙槽前神经与上牙槽中神经、鼻腭神经与腭前神经多在此交叉,故最好选择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 (二)上颌双尖牙拔除术的麻醉 上颌双尖牙拔除时一般采用颊侧局部浸润麻醉,腭侧局部浸润或腭大孔麻醉。 (三)上颌磨牙拔牙术的麻醉 上颌磨牙拔除主要选择上颌结节及腭大孔麻醉,但在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处,上牙槽后神经与上牙槽中神经有交叉,因此,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还应在其颊侧近中作浸润麻醉。 (四)下颌前牙拔除术的麻醉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XX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 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 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 (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 10秒约2ml (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 (25mg)至5.0ml (50mg)的量。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 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 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 的剂量追加。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了解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用于表浅小手术。 传导麻醉:又称阻滞麻醉。是将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以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常用于四肢、盆腔、会阴、牙手术。 腰椎麻醉:又称脊髓阻滞麻醉,简称腰麻。药液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以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产生较大范围的麻醉。适用于中下腹、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药液注入硬膜外腔内,沿脊神经根扩散至椎间孔,以麻醉脊神经根。适用于上下腹、下肢手术。但因用量大,要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 [不良反应]除由于品种不同,耐受性差,过敏等外,均与用量相关;常由于超量、吸收快或误注入血液循环以致血药浓度偏高。 1.少见的不良反应有①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偶见于丙胺卡因等少数几个局麻药;②视力模糊或复视,惊厥或抽搐,寒颤或发抖,眩晕和耳鸣,异常地兴奋烦躁甚至昏迷,不寻常的呕吐、多汗、低血压、心动过缓,多数是血药浓度偏高中毒的先兆;③皮疹或寻麻疹,颜面、口唇或咽喉肿痛等,属于过敏反应;酯类药物远比酰胺类药物为多。 2.注射给药时全身性不良反应可有:头痛或背痛,大小便失禁,性欲减退,肢端麻木尤其是下肢为重,呼吸急促或困难,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牙科局麻中可有迁延持久的口唇麻木、震颤或浮肿。 4.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可出现:头晕或头痛,胸痛,血压升高。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的2.0-2.5mg /kg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55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

常用麻醉药大全 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 (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常用局麻药-口腔执业医师

常用局麻药-口腔执业医师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国内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一)常用局麻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特点 1.普鲁卡因常用者为其盐酸盐,又名奴佛卡因。麻醉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毒性和副作用小,是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局麻药物。本品的通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黏膜吸收,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又因其血管扩张作用明显,麻醉作用时间较短,故常与少量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共用,以减慢组织对普鲁卡因的吸收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 普鲁卡因为是酯类药物,偶能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炎、荨麻疹或声门水肿等。亦有不少患者因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制剂而致敏。对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也应警惕使用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又名赛洛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 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用作表面麻醉。临床上主要以1%~2%溶液含1:100 000肾上腺素用于口腔手术的阻滞麻醉,目前是使用最多的局麻药物。利多卡因还有迅速、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在治疗各种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显著,因而对心律失常患者常作为首选的局部麻醉药,本品毒性较普鲁卡因大,

用作局麻时,一次最大用量为300———400mg,使用时应分次小量注射。 3.布比卡因又名麻卡因,作用快慢与利多卡因相仿,而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之2倍,一般可达6小时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倍-4倍。常以0.5%布比卡因溶液与1:200 000肾上腺素共用,特别适合费时较长的手术,术后镇痛时间也较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丁卡因又名地卡因,穿透力强。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麻醉效能和毒性均较普鲁卡因强10倍,由于毒性大,一般不作浸润麻醉,即使用作表面麻醉,亦应注意剂量,一次用量不应超过 40-60mg,即2%丁卡因不超过2ml. (二)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临床应用时常在局麻药溶液中加入血管收缩剂;这是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对局部麻醉药吸收快。为延缓吸收,加强镇痛效果,延长局麻时间,降低毒性反应,以及减少术区出血,使术野清晰。 常用肾上腺素以1:200 000的浓度加入局麻药溶液中,用作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也有选用血管收缩剂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药物。由于肾上腺素可引起心悸、头痛、紧张、恐惧、颤抖、失眠等不良反应,如用量过大或注射时误入血管;可驾起心血管功能障碍,也可因血压升高而发生脑出血,或因心脏过度兴奋引起心律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