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2006年第1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06(总第173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Serial No.173

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钱争鸣,郭鹏辉,李 智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从客观上分析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的动态冲击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对物价的影响各异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效应。因而,有关部门在不同时期宜采取相应不同的调控措施,以维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运行;物价变动;VAR 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6)01-0095-08

我国经济新一轮波动与快速增长,以及所暴露出的一些复杂问题,要求人们从更深的层面和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与探讨。物价水平变动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评价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下面分四个部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问题提出

近期来,有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新一轮波动,以及对经济过热与治理问题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物价上涨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从2003年1月回升并迅速上涨。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的增长速度是1.2%(累计同

比),2004年1-9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总指数增长4.1%。从价格指数的连续变动情况看,仅以消费价格而言,从2月份的2.1%迅速攀升至6月份的5%,7月、8月是5.3%,9月则为5.2%(比上月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6.4%;2003年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是3%,而2004

95

收稿日期:2005-04-01

作者简介:钱争鸣(1956-),男,江苏泰兴人,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郭鹏辉

(1982-),男,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硕士研究生;李智(1979-),女,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博士研究生。

年8月份上涨6.8%(同比上涨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9%(同比上涨1%); 2003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3.6%。2004年1-9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9%,与年初相比,2004年前9个月生产资料上涨了7.56%。由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说明,2004年前8个月粮食价格上涨28%,拉动食品上涨10.6%,整个价格上涨3.5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87.5%,生产资料价格也大幅度上涨,目前已传导至居住类价格。今年第一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增长10.4%。2004年1-8月份,居住类物价比2003年同期上涨4.2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类价格上涨。为此,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刘国光认为,目前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域之间。消费品价格主要因为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带动了物价上涨;如果扣除粮食价格因素,核心消费品价格指数!只有1%到2%,价格也在合理区间移动,离严重通胀尚远。[1]刘树成从中国经济波动与新一轮经济周期所具有的四大特点进行分析,其中从需求面看,是以住宅、汽车等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从物价变化看,当进入周期上升阶段,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相应上涨。[2]张卓元认为,9月份5.2%的物价上涨,食品价格占了2.05个百分点,所以难以降到3%以下。如果加上油价的上涨,工业品市场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后要向最终产品、消费品市场传导。所以2004年第四季度的价格能回落多少还很难说。一般认为,3%-5%也许是容忍区间,超过5%就需要考虑相关的政策。从非食品的核心通货膨胀率来看,仍保持较低水平,但是有缓慢上升的趋势。[3]总之,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是,目前中国不会出现高额通胀,但是,4%-5%的通货膨胀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明年也许还是这个格局。

上述各方意见,无疑对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对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表明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变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动态影响关系,宏观主要经济变量究竟对物价水平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由于物价、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诸变量之间是动态相互影响的,所以仅做简单的统计描述显然不够。笔者认为,应基于实际经济运行数据,以现代数量经济方法为工具,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客观回答,这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有针对性的调控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在数量方法上选择向量自回归(VAR:Vec tor AutoRegression),因为向量自回归模型能够把研究变量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避开了在结构建模过程中需要对系统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函数建模的问题,常用于时间序列变量系统的预测,同时也可用于分析不同类型随机扰动项对系统变量的动态影响。笔者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1953-2004年期间投资、消费、进出口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关系。考虑到VAR模型难以作估计参数的单独分析,因此,我们引入脉冲响应函数(IRF: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与方差分解(VD: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分析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对物价水平的动态影响,从实证角度考察各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水平的冲击,辨别构成物价变动的各经济变量的时滞作用。

二、分析指标设定与检验

本文选取的经济指标分别为零售物价指数(PI)、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NV)、消费品零售总额(RC)、进口(I M)和出口(EX),共5个变量;数据为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53年至2003年;以1978

96

年为基期,调整以现价核算的各经济指标为不变价。?

同时,为克服变量序列的异方差,减小波动性,本文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定义如下:

LPI=LN(PI)(自然对数的价格指数,1978=1)

LI N=LN(I NV/IP)(自然对数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IP 为投资价格指数),固定价格1978=1)LRC=LN(RC/PI)(自然对数的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价格1978=1)LI M=LN(I M/PI)(自然对数的实际进口总额,固定价格1978=1)LE X=LN(EX/PI)(自然对数的实际出口总额,固定价格1978=1)(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许多经济时间序列都是一个非稳定的数据生成过程,因此我们首先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并确定其单整阶数。本文采用PHILLIPS-PERRON(PP)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最优滞后阶数通过AIC 和SC 准则确定。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PP 法)

变量PP 检验统计量临界值

变量PP 检验统计量临界值

LIN

-0.125346886

1%-3.57D(LIN)

-5.404719582

1%-3.575%

-2.925%-2.92LRC

1.294823832

1%-3.57D(LRC)

-5.176687734

1%-3.575%

-2.925%-2.92LIM

0.292351249

1%-3.57D(LIM )

-8.203602133

1%-3.575%

-2.925%-2.92LEX

0.393046819

1%-3.57D(LEX)

-6.542332953

1%-3.575%

-2.925%-2.92D(LPI)-3.040582969

1%-3.57D(LPI,2)

-6.207996826

1%-3.575%

-2.92

5%

-2.92

(二)协整检验

在建立VAR 模型之前,需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若存在协整关系,则建立的VAR 模型合理;否则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则模型没有实际意义。笔者运用Janhansen 方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表2)。

表2 五变量系统(D(LPI)、LIV 、LRC 、LIM 和LEX)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始假设特征值似然比5%置信水平1%置信水平r=00.4302605882.125545768.5276.07r <=10.3843983455.121888847.2154.46r <=20.3351918131.834440129.6835.65r <=30.2054255712.238117515.4120.04r <=4

0.02470196

1.2005843

3.76

6.65

97 ?

数据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1995年以前的投资价格指数(IP)为推算数据,取自解三明著#中国

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第97-100页。

经过对各经济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获得如下结果:

1.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对数(LI N)、实际消费(LRC)、实际进口(LI M)和实际出口中(LEX)的单位根检验:在1%和5%的水平上单位根存在,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2.D(LIN)、D(LRC)、D(LIM)和D(LEX)的单位根检验:结论是在1%水平上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LI N、LRC、LIM和LEX是一阶单整过程,即I(1)。

3.价格对数差分(D(LPI))的单位根检验:结论是在5%的水平下平稳,不存在单位根;在1%的水平下存在单位根。

4.D(LPI,2)的单位根检验:结论是不存在单位根,LPI是二阶单整过程,即I(2)。

5.对D(LPI)、LI V、LRC、LI M和LEX作协整检验:结果是在1%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在5%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方程,五变量系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

通过对零售物价指数中(PI)、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 NV)、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RC)、实际进口(I M)和实际出口(EX)五个变量对数LPI、LIN、LRC、LIM和LEX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且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这5个变量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VAR模型是有效的。

三、VAR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VAR模型与有关方法

1.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当一变量t期的扰动项变动时,会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t 期以后各变量产生一系列的连锁作用,常被用于描述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一般的VA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y t=A t y t-1+%+A p y t-p+B1X t+%+B r X t-r+ t

其中y t是m维内生变量向量,x 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A1%A p和B1%B r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 t为随机扰动项,此模型为一个VAR(P)模型。

由于对VAR单个参数估计值的解释存在许多困难,因而更多地转向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2.脉冲响应函数(IRF)

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效果,描述系统对冲击扰动的动态反应,并从动态反应中判断变量间的时滞关系。考虑一个p阶向量自回归模型:

y t= +1y t-1+%+p y t-p+ t (1)其中,y t为由内生变量组成的k维向量,1为系数矩阵, 为常数向量, t为k维误差向量,其协方差矩阵为!。假设y t为一平稳随机过程,则(1)式能表示成一个无穷向量移动平均模型: y t=C+&?s t-s (2)

其中,?为系数矩阵,C为常数向量,它们均可由(1)式中的系数矩阵i和常数向量 求出。

由(2)式可知,系数矩阵?s的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第i个变量对由第j个变量产生的单位冲击的s期脉冲响应。由于误差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是正定的,因此存在一个非奇异阵p使得pp?=!,于是(2)式可表示为:

y t=C+&(?s p)(p-1 t-s)=c+(?s p)#t-s (3)由(3)式可见,经过变换,原误差向量变成标准的向量白噪声#。系数?s p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

98

素表示:系统中第i个变量对第j个变量的一个标准误差的正交化冲击的s期脉冲响应。由(3)式可计算出系统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其不同滞后期的脉冲响应,可以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作用时滞。冲击响应是测量1个单位的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变动的影响,通过对VAR模型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可以较准确地掌握投资、消费、进口、出口和物价的动态特性。

3.方差分解(VD)

方差分解提供了描述系统动态变化的另种方法,即通过把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其作用就是分析各因素的贡献程度。由k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1)式)的s步预测误差为:

Var[y t+s-E(y t+s|y t,y t-1,y t-2,%)]= t+s+?1 t+s-1+?2 t+s-2+%+?s-1 t+1

(4)

它的均方误差为:

MSE=!+?1!??1+%+?s-1!??s-1=pp?+?1pp???1+%+?s-1pp???s-1

= k

(p j p?j+?1p j p?j??1+%+?s-1p j p?j??s-1) (5) j=1

其中p j是矩阵p的第j列向量,括号内的表达式表示第j个正交化冲击对s步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根据(5)式,可将任意一个内生变量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比较这个相对重要性信息随时间的变化,就可估计该变量的作用时滞和各变量效应的大小程度。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计算

1.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设定

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向量自回归模型阶数为1阶(表3),即VAR(1)。继而通过系统的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推断向量自回归的内涵,以分析各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水平的冲击和影响。

表3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12345最优滞后阶数A1I C-7.2136536-6.9756729-6.479447-5.4405407-6.522610

SC-6.0553962-4.8315884-3.330260-1.2664679-1.3033631

2.脉冲响应分析

从脉冲响应结果(图1)看,物价受自身惯性影响极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和进、出口的变化在短期内对物价的波动产生影响,其中以固定资产的影响为最,而社会消费的影响表现不显著;各经济变量冲击对物价的影响存在滞后关系,但滞后程度各异。物价自身变化的冲击在一开始就表现突出,达到40%左右,之后便急剧下降,5期之后物价波动趋于平缓。在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初期,物价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在3期后对物价的影响达到最大,较初始水平上升了12%左右,此后对物价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大约在7期时,物价波动明显减弱。进口在2期后的影响达到最大,约为8%,之后便开始下降,在6期后物价波动便趋于平缓。出口在经历了前几期的缓慢上升之后,在4期达到最大,较初始水平上升了9%,与此时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相当,之后以慢于投资的速度下降,一直延续到12期以后物价波动才趋于平缓。令人比较意外的是,社会消费的冲击表现不显著。因而,我们可以据此判断各经济变量的变化对物价波动冲击的滞后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进口对物价影响的滞后期分别为3期、4期和2期,而由于消费变动对物价波动冲击的异常表现使得其滞后效应难以确定,对此现象我们在下文中作进一步的解释。

99

图1LIN、LRC、LIM和LEX对D(LPI)的脉冲响应

3.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结果(表4)表明,物价变动独立性强,受自身影响大,固定资产投资及出口的变化对物价产生的影响是一个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进口的影响表现平稳,而消费的影响仍不显著。物价自身的变化解释了物价波动的绝大部份及其短期内贡献率在80%以上,之后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70%。从短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及出口只解释了物价变动的5%和2%;从长期看,它们对物价波动的贡献率却高达12%及11%左右。进口解释了物价变动的3%,且从长、短期的对比看,变化不甚明显;消费变动对物价波动的贡献率长期维持在1.5%以上。也就是说,除开物价自身变动的影响外,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变动是引起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总贡献率在23%左右;而进口和消费变动,特别是消费变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显得微弱,且在较长时期里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4 D(LPI)的方差分解(%)

时期标准差D(LPI)LIN LRC LEX LIM 010.040439111000000

020.0493053691.251098 5.741286440.548570390.4433222 2.015723 030.0531627783.809117210.0758888 1.01509932 2.0869004 3.012994 040.0550299879.061315412.0774887 1.24863177 4.3432475 3.269317 050.0560490476.256905612.7025253 1.32302166 6.4511512 3.266396 060.0566628574.627557612.7682216 1.327269688.0622008 3.21475 070.0570531773.671246312.6804875 1.313274349.163064 3.171928 080.0573073473.099034412.5840187 1.301814929.8710543 3.144078 090.0574751672.749894712.5120235 1.2979143510.313483 3.126685 100.057587972.533027512.4630921 1.3008742710.587543 3.115463 110.0576656872.395904812.4297318 1.3087742710.757796 3.107793 120.0577214772.307443812.4059384 1.3199624710.864432 3.102223 130.0577634872.248970712.3879691 1.3333280310.931792 3.09794 140.057796972.209151812.3736473 1.3482038510.974531 3.094466 150.0578249972.181045712.361697 1.3642147811.001537 3.091506

100

四、分析结论

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价格自身的惯性作用影响明显(方差贡献为72%),且较为强劲,尤以最近两三期的价格影响为最。由于影响价格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因此最近2至3期的价格变动基本上是由于其前期价格变动的惯性作用所致。尽管价格的惯性作用随着其它经济变量影响的逐渐显现而呈现大幅度的下降,但在数期各变量影响均趋于稳定之后,它仍是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其贡献率仍维持在70%以上。基于价格自身强劲的惯性作用,我们认为欲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维持物价稳定,必须着眼于长期,力促价格走势的良性循环,切忌临时抱佛脚!。

2.进、出口均对物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出口的影响(方差贡献高于10%)更为明显。从以上分析结果发现,进口对价格的影响走势与固定投资趋同,上升与下降基本上表现为同步(进口时滞2期,固定投资时滞3期,之后方差贡献率开始下降)。出口对价格的影响缓慢上升且持续多期(可持续近12期),影响力(方差贡献为

3.2%)稍弱于固定投资。投资幅度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大,势必增加对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需求量,进而进口亦会出现相应的增长,即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是投资增长的表现。基于前面对投资影响价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为进口变动的价格影响。出口主要表现为商品的输出,意味着增加国际市场的供给、减少国内市场的供给,影响国内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相应变动。

3.固定资产投资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呈滞后性(时滞3期),且其影响力(方差贡献为12.4%)高于其他经济变量;消费品零售额对价格影响微弱(方差贡献仅为1.4%),且不甚显著。根据宏观经济理论,投资和消费均能显著地影响价格的变动。投资尤其是固定投资在短期内往往表现为需求,特别是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上游产品的变动,继而经由价格传导机制,上游产品价格变动逐渐传递到下游,引起零售物价指数的相应变动。消费品零售额代表着对消费品的需求,因而通常会影响价格的变动。但我们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它对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一直是实行计划配给制,消费与价格的关系被人为地扭曲,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消费市场逐渐地走向市场化,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居民消费仍未能很好地与价格接轨,表现出来的是储蓄总额屡创新高,而国内需求却迟迟未见很大起色!;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属于投资驱动型!,而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明显,即消费的影响力明显不如投资,说明扩大内需的效力尚未完全显现。

通过以上分析结论,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变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且在长期中成为导致物价波动的主要经济变量。而且,进口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国内投资的扩大导致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出口的增加得益于国内市场产能的扩大,产能的扩大则源于投资的增加。显然,减小物价波动主要在于减小投资波动,维持物价稳定主要在于维持投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国光.关于当前经济形势[J].经济学动态,2003,(12).

[2]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J].经济研究,2003,(3).

[3]张卓元.宏观调空中的悖论与选择:阶段性评价之二[OL].https://www.360docs.net/doc/6d16150681.html,//jj/2004-10-28.

[4][美]詹姆斯 D 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M].刘明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罗长远.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机理及前景分析:一个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10).

1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J].经济研究,2003,(8).

[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4,(4).

[8]刘国光.关于当前经济形势[J].经济学动态,2003,(12).

[9]吴敬琏.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人民论坛,2004,(1).

[10]李建伟,米建国.当前我国投资增长的主要特征、原因及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4,(3).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2]HASHE N,M.PESARAN,YONGCHEOL.Structural Analysis of Vector Error Correctin Models wi th Exogenous I(1)Vari

abl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7,(2).

[责任编辑:叶颖玫] Dynamic A 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n Prices

QIAN Zheng ming,GUO Peng hui,LI Zhi

Abstract: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actors in price fluctuations in curren t economic operations and thei r related prob lems in China.It proposes that i t is possible to analyze quantitatively the dynamic impact of majo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n prices by creating the VAR model and i ts Impulse Response Functi on(IRF)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VD).T 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economic variable influences the price in its own way,and that there exists a lagged effect to some degree.It is sugges t ed that various regulatory measures be taken in different periods to maintain price stability and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 ment.

Key words:Macroeconomic operation,Price fluctnating,VAR model,IRF,VD

(上接第86页)

Gains and Losses of Logic and Hostory:A Review of Roemer(s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

ZHAO Jian

Abstract:J.E.Roemer reworded Marx(s theory of exploitation and class by drawing on neo-classical models of economics, developed his general theory of exploi tation and class,and proposed an ideal socio-economic structure.He frankly refu ted Marx( s labor theory of value,tried showing the logic between exploitation and class without appealing to labor theory of value,and theo rized a new M 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As an analytical economist,he emphasize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format of Marxist e conomics and de-emphasized its characteristic of consistence between log ic and history.How J.E.Roemer adhered to and devel oped Marx i st economics is quite particular and worthy of serious considerations.

Key words:J.E.Roemer,Western M arxist economics,theory of exploi tation

102

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体系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外资银行在内的多重体系。在银行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整体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末,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增长率为18. 6% ,其中三家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的平均总资产超过万亿美元,预计净收入将同比增长可达到50%。 然而自11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给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变幻莫测使得大多数银行在经营中感受到了压力。宏观经济呈现这种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企业,银行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来实现,商业银行既是调控的对象,也更多地承担了调控工具的部分角色。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而宏观形势变化所产生的风险,最终有很大一部分将由商业银行承担。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对银行业外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做一个整体的度量,即从世界经济形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融资结构、金融监管体系、银行业同业竞争市场格局以及外部环境带给银行业的挑战。 首先从整个世界经济形态来看,全球经济将进入缓慢复苏期,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方式,与此同时“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其次,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正在爆发,08年的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表明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调整已然势不可挡。然而目前世界经济体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流动性泛滥与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世界经济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经济仍旧保持平稳增长,并将以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长期发展的核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这学期我学习了宏观经济学(以下简称“宏观”),自我学习之后对宏观分别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宏观的知识体系、宏观的应用价值、宏观的学术研究价值。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资源配置的科目,这与微观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宏观主要从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角度入手,而微观是从个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的研究入手;其次而这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说都有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曲线决定价格产量的。最后,宏观和微观之间还有一项必然的联系:即宏观分析可以直接由微观的直接加总得来。 了解了宏观和微观的异同之后,这样可以明确宏观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的范畴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宏观经济。接下来是对宏观运行的主要问题的研究: 1、经济波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失业问题 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而中国经济的波动时随着改革的进程而波动。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演进,中国经济适应市场化机制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此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景象。劳动等要素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显得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加上此次次贷危机的影响,这一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如果就业问题搞不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就会放慢,人民的安居乐业与社会的稳步前进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就业问题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属于经济周期研究这

一领域。中国就业问题的现实性和严峻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就业问题给予足够关注。而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可研究的空间和内容还很大、很多。另外,对于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便为经济周期理论的进一步运用,尤其是用该理论来分析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之后遗留的种种弊端。 2.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应对经济增长问题,运用宏观的方法可以更快更为准确的把握。 3.价格水平以及与此相关的通胀问题 我国现在出现物价普遍上涨,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的现状。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现在已经好了点)。而运用宏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带来的通胀问题,分别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入手。 解决办法: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目前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逐步走上高品质、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施工企业将面临着调整经营结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宏观经济环境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上,虽然其影响有滞后性,但施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主要对施工企业产生以下正面影响。 可以促进施工企业领导提高企业发展战略意识,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掌控战略风险的能力。推动施工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调整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行业产能需求关系的基本持平,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机遇。 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也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企业产能不断增长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持续下滑的矛盾比较突出。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施工企业的数量减少1449个,但就业人数增加150.7万人,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增长12.4%。由于宏观经济对投资的影响,施工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投资下滑使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前些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处于高位,使施工产能迅速增大;又因施工企业任务繁重,致使经营结构单一。 投资下滑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压力,出现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本来就很低的行业利润雪上加霜,致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转变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缺乏支撑,也无力支付改革成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单一经营结构的施工企业,其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 篇一:2014宏观经济学论文模板五邑大学试卷(课程论文)学期:2014至2015学年度第1学期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代号: 0100590 使用班级:姓名:学号:请在以下规定的论文选题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选题,分别完成两篇课程论文的撰写,每篇论文约2000字左右,每篇论文50分,合计总分100分。要求: 1.请注意用5号字、单倍行距排版,用A4纸双面打印; 2.论文要求紧扣主题、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论述深入、详略得当,尤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每篇论文后面要附上主要的参考文献(约3-5条左右);4.论文雷同者视为抄袭。以下题目任选其二:论文选题1:《评析“李克强经济学”及其宏观调控的思路》(50分)论文选题2:《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50分)论文选题3:《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探讨》(50分)课程论文一:《…………》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个左右)正文内容:??????(2000字左右)参考文献:????(3-5条)课程论文二:《…………》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个左右)正文内容:??????(2000字左右)参考文献:????(3-5条)第 1 页共 1 页篇二: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再制造系统最优生产决策论议把脉农产品价格: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 2011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浅说绿色供应链视角下探试说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经济解释的乐趣附发房产证无益于解决“三农”问题小议稳健货币政策下城商行的挑战与应对补汽阀投用对1000MW机组夏季运行工况的影响探研工程机械迅猛崛起之浅探机床结构调整应与时俱进宏观经济政策要更审慎灵活与“顶层”就要“顶层负责”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构建:探试公共服务的视角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复合式通胀v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2011年一季度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探试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若干因素讨究国内企业对外投资中值得特别注意的十个问题 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探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探论电力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应当理性面对经济危机之浅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根本特点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未来中国将遭遇的再就业危机再论突破“两难”困境未来2年美国经济仍有

高分考生岭院专业课复习经验 (1)

我本科是数学专业,跨专业考岭院西经,专业课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岭院西经指定参考书为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出版社,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则柯欧瑞秋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考都为中级内容,对于我跨学校跨专业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去年三月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下列为我用过的除以上指定三本以外的专业课资料: 1.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恳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解析(微观部分)》 3. 《西方经济学解析(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钟根元陈志洪主编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姜伯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8.《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三联出版社 9.金圣才系列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0.金圣才系列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1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真题 13.江湖中的《微观经典36题》《宏观经典54题》 14.王则柯《经济学几何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如何用以上的资料: 1是经济学基础,虽然编写比较烦冗,但很好的诠释了经济学的基础,建议参考,尤其微观,宏观无所谓感觉;2和3陈恳的有一定的价值,编写水平也不错,时间允许可以看;4钟根元的很难,考中山不需要看,考上交就有必要;5没必要参考,书中有一处好像错了,忘了哪里了,因为其中内容9中都有;6可以参考,由于宏观12章21章涉及到很多国际金融的知识,国际金融需要参考下;7无所谓;8不需要看,这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范的练习册;9和10有必要参考,11重点参考,这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编写的宏观,直接和真题有关系,书中就有06年一道真题原题;去年真题中的涉及到大萧条的整个分析在书中也能找到影子,重点参考;12重点参考,不过都没有答案,真题有很多知识点都隔年出现;13可以参考,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重要知识点;14没必要参考,其中的很多都包含在图解微观中了。 在没考试的时候我看了08年岭院真题,着实担心我的水平,太难了感觉,微观有的题目都没法下手,其中有拉格朗日乘子中拉姆达的经济学意义,有寡头垄断中价格的关系;宏观更恐怖,三元悖论,货币发行等那会对于我来说根本就啥也不知道。我知道专业课对于我来说很难很难,自己估计数学三拿下130+有可能,专业课最多我只能拿下105,这样按照往年岭院的分数线我政治和英语必须拿下135,总分370+,这样就有戏啦,政治英语必须过线,估计英语拿下63左右,政治拿下70+,算盘是这样打的,可是结果是那样无奈…… 下面还是介绍专业课的学习吧 三月份我开始看范的现代观点,刚开始觉得很简单,没什么东西。整个三月专业课我都在搞微观,没有做笔记,没有做什么题,就是一个劲的看书,2、3、4、5、6章是基本消费者理论,7、8、9、10涉及到显示偏好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以及交易时的替代收入效应,11、12、13资本市场,14、15、16消费者市场理论,17拍卖,18,19,20,21,22,23加进来生产者,24,25,26,27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基础上,以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产业发展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基于以李克强总理带头的新一届政府4个多月以来“新政”的履职情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很多重要场合均强调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举措,本文认为,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可以用两句话来表示,即并重经济增加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与经济升级。就经济发展目标来说,应明确要打造中国“升级版”经济,就经济调控方式与措施来说,应具备统筹兼顾-先浅后深-逐一解决的特点,就调控思路来说,应体现出区间管理和底线思维,就调控方式来说,要具备灵活性,强化信息以及稳定预期,就调控标准来说,要突出预见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就财政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现目前我国还是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与之前几年政策方向

没什么出入。特别是新政府刚刚履职的初期,中央多次强调应确保宏观政策具备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这对政府换届过程中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以及稳定社会各界对新政府宏观经济 政策的预期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政府后续实施经济领域相关改革奠定了稳定、良好的环境。但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很多经济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要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必然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出一定的改变或是调整,加之,我国现目前整处于过渡期和转折期,所以,现目前宏观政策更要并重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相较于传统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现目前的经济调控方式具备灵活性、主动性、精确性以及弹性等特点。 二、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税政策 所谓财税政策,即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结合有关经济理论以及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的配套财税准则、财税方针等。财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应用较多的宏观政策之一。因为最近几年我国房价增长很快,基于此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财税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的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政策相关房地产价格调控的财税政策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会本24班陈世杰 2013102022406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首先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通过对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二者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有三点最基本的假设:(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其次二者基本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宏观经济学论文

浅谈宏观经济学关于消费与储蓄的学习体会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而消费与储蓄就是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四大问题就是1)稳定物价2)充分就业3) 平衡国际收支4)持续经济增长。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重要手段就就是政府通过调节消费与储蓄政策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对消费与储蓄的研究就是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 我们先从基本概念入手。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就是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公式为 C = a + β(Yd) 其中a为自发性消费,;β为MPC 即为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MPC = ΔC/ΔYd = β,因为β为比例系数,它存在一个范围0 <β< 1;Yd为可支配收入。 其中还涉及一个重要概念:APC即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它的计算方法为 APC=C/Yd,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它就是一个比例系数,所以以1为界限可以这样分类:APC = 1 时属于温饱型消费类型,APC > 1 时属于贫困型消费类型,而APC < 1属于小康型消费类型,同时,有这样的规律,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降低的,这也十分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函数曲 线: 图像与变量具有对应关系,a为自发性消费,对应图像上的纵截距。而β即为边际消费倾向,它代表图中图线的斜率。如下图所示,改变消费函数的a即自发性消费,会使图线上下平行移动,而改变β即边际消费倾向,会使图线的倾斜角度改变。 带入Yd= Y-TA+TR,TA=T0+tY (TA为总税,T0为定额税,t为边际税率)后消费函数变成这样的形式: C = a +βTR –βT0+β(1-t)Y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一、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公司财务公司理财S 罗斯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杂志:《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工程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学Lawrence Galitz 唐旭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概率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无参考杂志) 金融:保险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保险学保险学张洪涛等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保险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保险法规条文) 4 .杂志:《保险研究》、《金融时报》 二、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朱云高编著《国际金融(最新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钱荣堃主编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主著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编著

《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夏德仁、李念斋主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 财政学 《财政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共主编 《财政学复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陈共主编 金融法 相应法律的单行本即可,无须购买专门的金融法教材 经济、金融热点 《国际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时报》,日报,定价27 元/ 月 其他参考书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修订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唐旭、戴小平著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一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周正庆主编 《保险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马永伟主编 三、北京大学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曹凤歧,北大出版社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博特·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名《Finance》《货币银行学》,姚长辉等,北大出版社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John Hull,华夏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 《投资学》,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周惠中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作者:————————————————————————————————日期: ?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 “复杂化” 使得决定股市趋势的内外因素更为 “多元化” GDP

反映经济基础变量 货币供应量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汇率与进出口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态税率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 汇率 利率 货币 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前言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当今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开始萌芽。在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需要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并且在经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是成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理财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投资股票市场中掌握好投资机遇,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但中国股市对宏观政策尤其敏感,中国的股市更是在宏观经济的运作状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运作展开的。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着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其中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由此看来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着股市的波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并且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其影响力,并借此为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信息,以提高其投资的准确性。

MBA宏观经济学_浅谈宏观经济学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浅谈宏观经济学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本人现任职于一家阀门公司,主要负责阀门类产品的零部件采购工作,所购商品大部分钢铁零部件。对于宏观经济给整个阀门行业及本职工作的影响,本人有着深刻地体会。 1.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在与供应商所签订的供货协议中对宏观经济环境造成的原材料涨跌有着明确的规定。当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运行良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会引起对钢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现阶段的中国,钢铁的价格走势主要受两个行业需求的影响。一是建筑行业,包括房地产和国家基础建设两大方面,如房地产行业的兴旺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对工程机械类产品(挖掘机、压路机、电梯)及建筑用钢需求量的上升,进而拉动整个国内乃至整个国际市场钢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二是汽车行业,显而易见近些年家用车市场的增长呈现了较快较强的增长态势。具体到本职岗位而言,要按照供货协议中事先订立好的调价机制与供应商协商,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超过5%的零部件产品上调价格。相反整体宏观经济处于低位运行,造成钢材需求下降,价格回落时,同样需要对价格跌幅超过5%的钢材进行价格调整。 2.对于劳动成本的影响 伴随着近年来中国GDP的高速增长,生产要素中劳动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使得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企业开始将产能转移到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本企业也应算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不断攀升的采购成本对本企业的采购工作提出了挑战。因为供应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大为削弱,甚至出现部分供应商要求涨价以缓冲生产成本压力。采购人员每年都有成本降低的具体指标。出现这种无法控制的因素,采购企业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来减小因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及供应商更为深入的实施精益生产,努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增值环节。进而实现成本的降低。采购部门联同集团内部精益生产专业人员,协助供应商来推进精益生产。本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实现了对最大供应商精益生产的改进,实际了生产成本的降低,供应商让利于企业,最终没有再上调销售给本公司的产品价格。 3.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失业率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招聘的难度。因为大家都不愁工作,工人对各方面的待遇有着更高的期待,对

财政学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 注:部分书籍在明秀校区图书馆,请移步过来借阅。 1.与官员谈财政税收,王东京,F812/52 2.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财政部,F810/236 3.推开宏观之窗,韩秀云,F015/118=3或F015-49_/1 4.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F0-49_/13 5.图解经济学,唐译,F0-64/3 6.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F279.23/551 7.听厉以宁教授讲故事(F0/212) 8.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王东京,F0/134或F0_/168 9.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王东京,F01_/9或F091.3/83 10.经济学的故事,F0-49/19 11.生活中的经济学,F737.123/4=2 12.读经济学书,F0/185 13.古今中外话财政 14.趣味经济学,于跃龙 15.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F0/452 16.图说经济学,黄友牛,F0-49/123 17.故事中的经济学(王玉霞) 18.大学生活“经济学”,TS976.15-49/15 19.看不懂的中国经济,韩秀云,F12/308 20.中国新趋势,韩秀云,F124/343 21.中国财政情况(2013-2014) 22.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F0/217) 23.生活在经济中(王玉霞F0-49/34) 24.自由选择(F171.23/6) 25.牛奶可乐经济学(F0-49/198) 26.图解经济学,苏陌,F0-49/188 27.大家的经济学,岑科,F0-49/23 28.好好学点经济学,唐华山,F0-49/76 29.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叶楚华,F124/209 30.趣味经济学100问,黄典波,F0-49/87 31.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林毅夫,F011/11 3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Paul Heyne),F0/329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 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基础上,以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产业发展、我国宏观经济政 策取向 基于以李克强总理带头的新一届政府4 个多月以来“新 政”的履职情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很多重要场合均强调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举措,本文认为,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可以用两句话来表示,即并重经济增加和结构 应明调整;促进经济转型与经济升级。就经济发展目标来说,确 要打造中国“升级版” 经济,就经济调控方式与措施来说,应具备统筹兼顾-先浅后深-逐一解决的特点,就调控思路来 说,应体现出区间管理和底线思维,就调控方式来说,要具备灵活性,强化信息以及稳定预期,就调控标准来说,要突出预见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就财政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现目前我国还是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 ,与之前几年政策方向 没什么出入。特别是新政府刚刚履职的初期,中央多次强调应确保宏观政策具备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这对政府换届过程中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以及稳定社会各界对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政府后续实施经济领域相关改革奠定了稳定、良好的环境。但历经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很多经济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

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要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必然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出 定的改变或是调整,加之,我国现目前整处于过渡期和转折期,所以,现目前宏观政策更要并重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相较于传统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现目前的经济调控方式具备灵活性、主动性、精确性以及弹性等特点 、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财税政策 所谓财税政策,即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结合有关经济理 论以及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的配套财税准则、财税方针等。财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应用较多的宏观政策之 因为最近几年我国房价增长很快,基于此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财税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的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政策相关房地产价格调控的财税政策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财税方面的政策汇总 二)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即政府为了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多种方式 对汇率、利率以及货币供应等实施调节。因为房地产行业需要很多资金,而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所以,要有效调控房地产行业,确保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政策制定了与之配套的金融政策。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有关金融政策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2 。 表2 我国金融方面的政策汇总三、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财税政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幅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