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汤色、香气篇

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樟脑气:茶叶吸附樟脑块的气味,属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多见于茶叶与带樟脑气的物品混放所致。

粗老味(气):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

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多见于烘干机漏烟产生煤或柴烟气。

酸馊气: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茶揉捻和发酵不足的下档红茶。

松烟香:茶叶中含有松脂燃烧的香气。见于福建所产的小叶种红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产生。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异气:非茶叶香气。茶叶香气中夹杂其他杂异的气味。多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陈霉气:茶叶受潮变质,霉菌污染或贮藏时间过久,含水量高,产生的劣质气味。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考试介绍 本课程考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双及格”制。主要考试题型如下: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一、名词解释1.茶叶感官审评:就是根据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特性(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可以评分表达,是一门鉴定茶叶品质的科学。2.感觉后象: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会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3.开面采: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到一芽四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采面”。4.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因初制揉捻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功夫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平伏匀称,色泽乌润;内质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鲜甜,滋味甜醇。5.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6.金镶玉:专指君山银针。金芽头呈金黄的底色,玉是指满被白色银毫。这是特级君山银针的特色。7.花茶:又称窨制茶,或称香片,是精加工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既何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馥郁的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玳玳花、柚子花、桂花和玫瑰花等,其中又以茉莉花为主。8.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存在多种方式,包括增强、减弱、相乘和拮抗等。9.对样评茶: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即为“对样评茶”。10.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区。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绝色、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11.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在江苏太湖中的洞庭山,此茶系采自传统茶树品种或选用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为主要品质特征的历史名茶。12.茶叶取样:又称茶叶抽样或扦样,是指从一批或数批茶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样品供审评使用。13.红茶:红茶在初制时,鲜叶先经萎凋,减重约30%~50%,增强酶活性,然后再经揉捻或揉切、发酵和烘干,形成红色红汤红叶香味甜醇的特征。14.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历史名茶,产于武夷山市武夷山。武夷山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岩岩有茶,故称“武夷岩茶”。15.泥鳅条:即茶条圆直较大,状如泥鳅。16.梗叶连枝:即叶大梗长而相连。18.茶叶理化检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并根据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评判的过程。19.透兰:茉莉花茶的花香只能是花香,如闻出“打底”的玉兰花香,则称为“透兰”。20.茶叶水分:茶叶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和细胞间隙中,呈游离状态,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发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盐等都溶解在其中。后者又称为“结合水”,它与细胞的原生质相结合,以原生质胶体存在。二、填空(将适当的内容填写在题内空出的位置上。每空1分,共20分) 1. 茶叶分为_________、黄茶、_______、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经过再加工后形成的有各种_________、________、紧压茶和_______茶等。(绿茶黑茶花茶袋泡茶和速溶茶)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选项哪个的总含量约占茶叶鲜叶干物质的三分之一(C )A. 氨基酸 B. 咖啡碱 C. 茶多酚D.无机盐四、简答题或论述题1.常见的绿茶品质弊病及产生原因。答:常见的绿

茶叶审评技术期末试卷

武夷山职业学院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茶叶审评技术》期末考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卷教师:肖芳玉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一、名词解释:(15分) 1、茶叶品质:指色、香、味、形与叶底 2、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 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3、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4、绿茶: 5、贸易标准样:贸易标准样是茶叶对外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验收的实物依据. 二、填空题:(15分) 1.红茶的发酵度是 完全发酵茶 2.审评茶叶应包括 外形 与 内质 两个项目。 3.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 高低 和 长短 4.我国现行的茶叶标准按标准管理权限和范围不同,有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和企业标准。 5.君山银针属于 黄 茶类。 6.审评乌龙茶的茶水比: ;审评绿茶的茶水比 1:50 。 7.武夷岩茶所具有的独特韵味称为岩韵;闽南安溪铁观音具有的独特韵味称为 音韵 。 8.红茶的初制工艺包括杀青、 、萎凋、 、干燥。 三、选择题:(10分) 1.制作乌龙茶对鲜叶原料和采摘( ),大都为对口叶,芽叶已成熟。 A.二叶一芽 B.一叶一芽 C.四叶一芽 D.五叶一芽 2.收购毛茶的质量标准称为( )。 A. 精茶标准样 B.毛茶标准样 C. 外销标准样 D.内销标准样 3.“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皮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说的是( )茶。 A.洞庭碧螺春 B.西湖龙井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按茶叶品质的高低,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茶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茶叶审评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审评九:叶底是冲泡后剩下茶渣。茶叶审评时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以叶含量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汤色、香气篇 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 1、茶叶审评 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 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 3.1把盘 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3.2开汤 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3.3嗅香气 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 温嗅:辨别香气优次; 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4看汤色

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 3.5尝滋味 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茶汤温度以50℃为宜。 3.6评叶底 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 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六大茶类(精茶)审评方法 1、乌龙茶 1.1外形 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闽北乌龙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闽南乌龙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整碎:条索完整,上、中、下段茶比例适当为好,断碎为次。 净度:茶梗、茶朴、老叶等夹杂物含量。 1.2内质 1.2.1操作方法 先烫热杯碗,称取茶样5g,置于110ml审评杯中,注入100℃沸水,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 第一冲:1min后嗅盖香(香气高低、有无异味),2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茶香;

红茶审评专用术语总结

红茶审评专用术语总结 *导读: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滋味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滋味表现,这些??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滋味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滋味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汤色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 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 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 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香气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 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 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 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香贫:香气低弱。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

红茶,白茶,乌龙茶的审评术语

红茶评语 1.干茶形状评语 毫尖:金黄色茸毫的嫩芽。 细紧:条索细长挺直而紧卷,有锋毫。用于上档条红茶 细嫩:条细紧,金黄色芽毫显。多见于小叶种高档春季产的工夫红茶如祁门红茶细长:细紧匀齐,形态秀丽。多用于高档条红茶,如祁门红茶 紧结:碎茶颗粒卷紧而结实 紧卷:碎茶颗粒卷得很紧 皱缩:颗粒虽卷的不紧,但边缘折皱,是片型茶德较好形状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红碎茶中含量较多 筋皮:嫩茎和茶梗揉破碎的皮 肥嫩:芽叶肥壮。常用于滇红功夫 匀称:大小一致,不含梗,杂。 短碎:功夫红茶的碎片,梗朴 粗老:老茶 粗壮:重实。嫩度中等工夫红茶 毛糙:粗老。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毛红茶 老嫩混杂:嫩茶,老茶不分清 规格乱:多用于精茶中分档不清 花杂:大小不匀,正茶中含老片及梗,杂 轻松:颗粒松,身骨轻 2干茶色泽评语 乌润:乌黑而光泽,有活力。多见于嫩度好的中小叶种高档红茶 乌黑:乌黑色,稍有活力。用于嫩度良好的中小叶种红茶的干茶色泽 黑褐: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褐中带深棕色,似成熟栗壳色 栗红:红中带深棕色,似嫩栗壳色 泛红:色带红而无光泽 枯红:色红而枯燥 灰枯:色灰红而无光泽

3汤色评语 红艳:汤色红而鲜艳,似琥珀色,金圈厚而艳。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汤色红而深,而无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 浅红:泛红,深度不足。 红暗:汤色深红而显暗。 冷后浑: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为优质红茶象征之一。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姜黄明亮。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 棕红,粉红: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棕红明亮类似咖啡色的称为棕红,呈粉红明亮似玫瑰色的成为粉红。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小成都轻的大叶种红碎茶。 灰白: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灰暗混浊的乳白色。是汤质淡薄的标志。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抵挡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抵挡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4香气评语 鲜爽:香气新鲜,活泼,嗅后爽快。 鲜甜:鲜爽带甜香。此术语也适用于滋味。 高甜:香高,持久有活力,带甜香。多用于高档功夫红茶 高香:香高而持久 焦糖香:烘干充足或火功高致使香气带有点糖甜香。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甜纯:香气纯和,虽不高但有甜感。 高锐:香气鲜锐,高而持久。 花果香:香气鲜锐,类似某种花果的香气,玫瑰香,兰花香,苹果香,麦芽香等强烈:刺激强烈,浓郁持久,具有充沛的活力 鲜浓:香气高而鲜爽。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一.外形 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红茶与绿茶的审评词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汤色-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 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

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香气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茶叶审评

1、茶叶审评方法:(1)、感官审评:对样审评和非对样审评。对样审评分为单轨评茶(对照参照样进行单个茶样的评定)、双轨评茶(当两个茶样品质比较接近时,对照茶样进行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 2、审评室要求:(1)、空气新鲜,无异味(2)、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斑),自然光充足。(3)、评茶室要干燥,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4)、评茶室要安静。(5)、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3、评茶人员要求:(1)、在评茶之前,评茶人员不得抽烟、食用辛辣、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2)、评茶人员不得施脂粉,用香水,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3)、评茶人员应保持个人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评茶术语的应用。 4、泡茶水温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 5、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乌龙茶:5g,110ml ,茶水比为1:22。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普洱茶: 3g,150ml,茶水比为1:50 。 6 、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7 、称取茶样3g,由低级到高级,由左到右,投入审评杯。 8、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方法、时间,加工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生态环境、品种差异等)。 9、影响茶叶形状的因素:品种、栽培条件、采摘质量、制茶工艺技术、贮藏条件。 10、茶叶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及其卫生条件。 11、茶叶色泽有色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水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 12、绿茶色泽的化学组成:(1)、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脂溶性色素为主。(2)、绿茶茶汤色泽:黄烷酮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主要物质。黄烷醇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发生非酶促氧化,其产物部分能溶于水,呈现棕色或黄色;花青素溶于茶汤,汤色深暗叶绿素及其氧化产物对绿茶茶汤也起到一定作用 13、红茶汤色茶黄素:橙黄色的针状结晶体,水溶液呈鲜明的橙黄色,对茶汤的明亮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含量0.3-1.5%,大于0.7%品质好;茶红素:茶汤红浓的主体物质;含量一般在5-11%茶褐素:茶汤发暗的因素,与红茶品质呈负相关。 14、茶叶色泽类型:(一)干茶色泽:绿茶:翠绿型(高级绿茶)、深绿型(普通绿茶)、墨绿型(炒青绿茶)、黄绿型(中、低档绿茶);红茶:乌黑油润型(高级工夫红茶)、棕红型(红碎茶)。考虑:嫩度、工艺。青茶:砂绿型(铁观音)、青褐型(武夷岩茶);白茶:灰绿型(绿中带灰)、银白型(高级白茶);黄茶:嫩黄

绿茶、红茶审评术语

3 绿茶术语 3.1 干茶形状术语 3.1.1 细紧 wiry 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黄茶干茶形状。 3.1.2 紧秀 tight and slender 紧细秀长,显锋苗。此术语也适用于高档条红茶干茶形状。同义 词苗秀 3.1.3 蝌蚪形 tadpole shape 圆茶带尾,条茶一头粗。 3.1.4 圆头 roundy piece 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 3.1.5 盘花 spiral 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 3.1.6 卷曲 curly 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干茶形状。 3.1.7 细圆 fine round 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3.1.8 圆紧 round and tight 颗粒圆而紧结。 3.1.9 圆结 round and tightly 颗粒圆而结实。 3.1.10 圆整 round and normal 颗粒圆而整齐。 3.1.11 圆实 round and heavy 颗粒稍大,身骨较重实。 3.1.12 粗圆 coarse and round 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3.1.13 粗扁 coarse and flat 颗粒粗松带扁。 3.1.14 团块 round drop 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多数为嫩芽叶粘结而成。 3.1.15 扁瘪 flat and thin 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3.1.16 黄头 yellow head 叶质较老,颗粒圆结,色泽露黄。 3.1.17 扁削 sharp and flat 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不起丝毫皱折。 3.1.18 尖削 sharp 扁削而尖锋显露。 3.1.19 扁平 flat 扁直坦平。 3.1.20 光滑 smooth 表面油润发亮。 3.1.21 光扁 smooth and flat 扁平光滑。 3.1.22 光洁 smooth and clean 表面尚油润发亮。 3.1.23 挺秀 tender and straight 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 3.1.24 紧条 tightly 扁条过紧。 3.1.25 狭长条 narrow 扁条过窄、过长。 3.1.26 宽条 broad 扁条不紧过宽。 3.1.27 折叠 unflat 叶张不平呈皱叠状。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形状。 3.1.28 宽皱 broad and shrink 扁条折皱而宽松。 3.1.29 浑条 roundy leaf 扁条不扁呈浑圆状。 3.1.30 细直 fine and straight 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3.2 干茶色泽术语 3.2.1 绿翠 green jade 碧绿青翠、鲜艳。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3.2.2 嫩绿 tender green 浅绿嫩黄。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3.2.3 深绿 deep green 绿得较深,有光泽。 3.2.4 墨绿 black green 深绿泛乌有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同义词乌绿 3.2.5 绿润 green bloom 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3.2.6 起霜 silvery 表面带银白色有光泽。 3.2.7 银绿 silvery green 色深绿表面银白起霜。 3.2.8 灰绿 greyish green 绿中带灰,光泽不及银绿。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3.2.9 青绿 blueish green 绿中带青。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叶底色泽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3.2.10 黄绿 yellowish green 以绿为主,绿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汤色和叶底;黄茶干茶和叶底的正常色泽及白茶不正常的干茶色泽。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2

1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将样茶放入篾制的样匾里,双手持样匾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层。 2、茶叶检验标准:各产茶国或消费国根据各自的生产水平和消费需要,对进出口茶叶规定检验项目和品质指标,以对内作为生产的准绳和规范,对外作为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的品质指标和执行品质检验的技术依据。分出口检验标准、进出口检验标准、国家标准。 3取样:是指对应施检验的进出口整批商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拣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检验分析产品的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开始,也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基础。 4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又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5、普洱茶总体品质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不得加入任何添加剂。 6、普洱生茶品质特点:外形色泽墨绿,形状端正均匀、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香气清纯、滋味浓厚、汤色明亮、叶底肥厚黄绿。 7、普洱熟茶品质特点:外形色泽红褐,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8、味道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9、扦样:又称取样、抽样或采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检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扦样是否正确,能否具代表性,是保证审评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首要关键。 10、扦样的目的:扦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一个地区、一个茶类或整批产品给予客观正确的鉴定。从收购验收角度看,样茶决定一批茶的品质等级和经济价值,是体现按质论价的实物标准;从生产科学研究角度看,样茶反应茶叶生产水平和指导生产技术改进,是正确反映科研成果的依据;从茶叶出口角度讲,样茶是反映茶叶品质规格是否相符,关系到国家荣誉,直接间接设计到贯彻执行政策问题。 11、茶叶滋味的组成:刺激性涩味物质(多酚类)、苦味物质(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鲜爽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类及茶黄素、氨基酸、儿茶素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甜味物质(醇类、糖类及其衍生物、醛类、酰胺类和某些氨基酸)、酸味物质(部分氨基酸、有机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茶黄素及茶黄酸) 12、感官审评:干茶审评(干评)、开汤审评(湿评) 13、呈味物质: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 14、评茶的要求:(1)、评茶室要求:光线充足、均匀、避免阳光直接直射不装有色玻璃,评茶室内外不能有异色反光和遮断光线的障碍物;干燥清洁,避免地面潮湿,最好是恒温(20+/—5℃)、恒湿(70%+/—5%),主要防潮,确保宁静。(2)、审评人员要求,不能吃辛辣刺激味的食物,不施脂粉,严禁吸烟。审评前要洗手。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汤色、香气篇 汤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汤色、香气篇 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