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镀、涂镀、及复合镀加工

电铸、表面涂镀、和复合镀加工在原理和本质上都属于电镀工艺的范畴,都是和电解相反,利用电镀液中金属正离子在电厂的作用下,镀覆沉积到阴极上去的过程。

1 电铸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铸成型是利用电化学过程中的阴极沉积现象来进行成型加工的,即在原模上通过电化学方法沉积金属,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但电铸与电镀又有不同之处,电镀时要求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的金属镀层,以达到防护、装饰等目的。而电铸则要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也远大于电镀层。

电铸加工的原理如图4 -12所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金属原子交出电子成为正金属离子进入镀液:m-2e-+m2+,并进一步在阴极上获得电子成为金属原子而沉积镀覆在阴极原模表面:m2+ +2e--m,阳极金属源源不断成为金属离子补充溶解进入电铸镀液,保持电解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阴极原模上电铸层逐渐加厚,当达到预定厚度时即可取出,设法与原模分离,即可获得与原模型面凹凸相反的电铸件。

电铸加工的特点

复制精度高,可以做出机械加工不可能加工出的细微形状(如微细花纹、复杂形状等),表面粗糙度r可达μm,一般不需抛光即可使用;

母模材料不限于金属,有时还可用制品零件直接作为母模;

表面硬度可达35—50hrc,所以电铸型腔使用寿命长;

电铸可获得高纯度的金属制品,如电铸铜,它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十分有利于电加工;

电铸时,金属沉积速度缓慢,制造周期长,如电铸镍,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电铸层厚度不易均匀,且厚度较薄,仅为4~8 mm,电铸层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应力,所以大型电铸件变形显著,且不易承受大的冲击载荷。这样,就使电铸成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电铸加工的应用

电铸具有极高的复制精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已在航空、仪器仪表、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电铸也是制造各种筛网、滤网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无需使用专用设备就可获得各种形状的孔眼,孔眼的尺寸大至数十毫米,小至5mm。其中典型的就是电铸电动剃须刀的网罩。

制造原模,在铜或铝板上涂布感光胶,再将照相底板与它紧贴,进行曝光、显影、定影后即获得带有规定图形绝缘层的原模。

对原模进行化学处理,以获得钝化层,使电铸后的网罩容易与原模分离。

弯曲成型,将原模弯成所需形状。

电铸,一般控制镍层的硬度为堆氏硬度500—550 hv之间,硬度过高,则容易发脆。

脱模分离

2 涂镀加工

涂镀加工原理

涂镀是在工件表面局部快速电化沉积金属的五槽电镀技术,所需设备较为简单轻便,主要包括一个专用电源设备,带有若干支石墨阳极的镀笔和辅具及涂镀熔液等。

涂镀时,接在直接电源正极上的镀笔与接在负极上的工件接触并作相对运动,通电时在电场的作用,吸附在镀笔阳极棉套上的镀液产生电化学反应,溶液中的范围而定,镀层的厚度则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电量的消耗而逐渐增厚,直至索要求的厚度,其精确度可控制在,~之内,甚至还可以涂镀只需要几微米厚的镀层。此涂镀技术国外在五十年代就发展起来,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经过近三年额研究和应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满足涂镀技术的需要,国内已经研制成功了四种涂镀专用电源和20 多种涂镀液。我所在综合这些电源的基础上,新设计了一种负载可调节、结构紧凑、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的涂镀专用电源,同时也成功的试制了10多种常用涂镀液,供省内各单位参考。 3、金属涂镀技术的特点:

涂镀加工特点特点:

金属涂镀技术的设备简单,投资少、上马快。只需要一台专用电源,若干支镀笔,若干种需要的涂镀液即可。就国内目前情况讲,在投资方面多则5~6千元、少则1千元就能搞起来。有电源的地方可以涂镀,无电源的地方也可以涂镀,在无电源的地方利用电瓶也可以涂镀,因此涂镀技术大厂搞的起来,小厂也搞的起。如果和其他修理手段比较,投资就节省很多,一套精镀铬货铁设备至少要万元以上,而且安装麻烦,厂房占地面积大,一套振动电焊设备投资得1万元左右。⑵、金属涂镀技术工艺灵活,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因为取消了镀槽,不仅可以在车间涂镀,还可以到现场进行不解体涂镀。并且一套涂镀设备,可以涂镀各种各样的品种,根据工况不同的要求换一换镀液就可以了,不像镀槽那样,一个品种要一套设备,一个没有涂镀只是的工人,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以掌握。

金属涂镀的沉积速度比槽镀高。因为在槽时,阴阳两极无相对运动,而在涂镀时候,镀笔和工件之间有相对接触运动,镀液不断补充流动,可以大大减少浓差化极,电流密度可以比槽镀大几倍到几十倍,尽管涂镀时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很高,比槽镀大10 ~20倍。而仍能得到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镀层。

金属涂镀技术维修质量高,设备容积小,功率小,耗电省。涂镀使用了安倍小时计,能准确的控制镀层厚度,精确度达到±,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下,可以不必机械加工,不管电焊、热喷涂(焊),槽镀均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涂镀设备容量一般为~千瓦,而一般电焊机容量为6~26千瓦,一般槽镀要6千瓦,振动焊接设备容量也不少于5千瓦。所以涂镀耗电功率极小,是一般电镀接耗电量的几十分之一。加之省去机械加工,用电就更节省。例如,一台汽车的半轴套管恢复尺寸用电,若槽镀则耗电度,若采用对焊耗电则需要6度,还需要机械加工,而涂镀则只要耗电度。

金属涂镀时,工件输入热量小,在涂镀过程中工件的热温度小于70℃,对基体金属不会产生变形和金相组织的变化,这是焊接和热喷涂(焊)等工艺无法与之竞争的。

金属涂镀时,可只用一小杯镀液进行施镀,镀液中不含氰化物和剧毒药品,溶液消耗很少,不会造成大量废液排放污染,故对环境污染较小。

用金属涂镀工艺所获得的某些金属镀层,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如硬度高、耐磨性好,通过测试:在室温时高速镍硬度HV为578,相当于洛氏硬度HRC52左右,铁镀层HV 为662,相当于洛氏硬度HRC56,钛合金镀层硬度HV693,相当于HRC57,经不同温度回火,三种镀层硬度都有提高,产生二次硬化效应镍镀层100℃回火时HRC54,铁镀层400℃回火时,HRC59,钛合金在300℃回火时,HRC64,通过试验,上述三种镀层的耐磨性均优于45号淬火钢(HRC55)和20Cr渗碳淬火(HRC60),因此用涂镀工艺修复机械零件货修复加工超差的新件,其使用寿命均比原工件有所提高,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在镀液方面,采用不溶性阳极,金属离子全靠镀液提供。平时不需要对镀液化验调整,有些工厂虽有镀槽车间,但是一般只有几个镀种,每个镀种又需要一套设备,而涂镀技

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套设备可镀积金、银、铜、铁、锡、镍、铬、锌、镉、铟、铑、镓、钯、铼等30 多种单一金属或者其合金。同一种金属又可以获得不同特点的镀层,以镍为例就有10种溶液,有的可获得较高的沉积速度,有的可获得较高的致密度;有的可获得较好的电效率;有的镀层光亮美观;有的镀层乌黑吸光性好;有的镀层内应力低;有的镀层耐磨性好等等,另外根据镀液说明书可将单一金属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多种的合金镀液。

涂镀技术在工业部门应用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金属涂镀技术近两年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为这一技术能以很小的代价换的较大的经济效益而赞叹不已。又由于这一技术能修复那些以其他技术难以修复的零部件,使一些频临报废的贵重机械得以起死回生。而被人们成为“机械的起死回生术”。大量实际应用离子表明涂镀技术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用途广泛、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技术。为此,这一技术与热喷涂一起被列入国家“六五”期间四十项重点推广项目之一。金属涂镀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船舰、汽车坦克、我所它应用涂镀技术仅几个月的时间修复了船用舵杆变速箱体,空压机曲轴,汽缸芯、铝合金环、花键轴、密封环、车床主轴、车床丝杆、印刷滚筒、车床尾轴刻线、大型柴油机主轴承座以及各种大小不同的滚珠轴承等上百件各类型的工件,这些工件都是用通常方法难以修复或用这些方法修复从经济上不合算的,晚会直接损失达上万元。例如,长沙某机务段有一台从罗马尼亚进口的内燃机车,价值100多万元,其中主轴承孔第三道轴承位置优于烧坏变形,按以往的办法是运往武汉重型机厂镗孔、镶套,还难以保证质量,怒用说镗孔、镶套,往返运输费用大,就是时间也难以保证。我们和该段通知一起采用涂镀,在现场就

然而任何一种修理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金属涂镀也是一样为了获得小面积。薄厚度的镀层时,在需要局部不解体现场修理时,在遇到大型机件、机座不

便于拆卸和搬运时,在精密零件不便于应用其他方法修理时,在贵重零件加工中不慎超差时,运用涂镀技术修复常可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充分展现了涂镀技术的优越性和独到之处。但是此工艺不适于大面积、大厚度、大批量修复,对于这些情况全面衡量不如槽镀,因此作为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维修车间掌握一种机动修复手段。作为一部分零件,原件的一种常规修理方法,仍是十分必要的和有效的。

恢复零部件尺寸:

⑴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磨损擦伤、腐蚀,或者优于在机械加工

过程中造成超差等原因,需要恢复尺寸,可应用金属涂镀技术。它特

别适用于精密的结构或部分精密结构的维修。例如在轴类零部件方面

有:各种不同型号柴油机、汽油机、空压机等的曲轴,船用主轴、风

机轴、水泵轴、电机轴、汽轮机转子轴、油泵柱塞、传动箱轴、车床

主轴等等,大至Φ500mm以上,小至几毫米均能涂镀。对于这些高

精密度产品局部磨损、腐蚀、加工超差后,过去没有适合的方法修复,

一般均报废处理,现在可采用涂镀修复,使零部件获得重新使用,在

孔类零部件方面有各种大小型号不同的柴油机车底座,汽油机座轴承

孔,各类机床轴承座孔,液压传动箱箱体孔,连杆孔、减震器孔、变

速箱箱体孔、柴油机水套孔,其孔的直径大小不限,小的可到几毫米

均能采用金属涂镀孔型偏磨也好,还是超差,涂镀技术修复这类孔型

零件比电镀货热喷涂(焊)都方便得多。

⑵⑵修复各种运动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

⑶这类零件的修复要求,除了恢复外形尺寸外,还要求能耐磨、耐腐蚀、

减磨、抗擦伤等能力。例如汽车活塞、活塞环、活塞缸套,各种柴油

机车缸体、活塞、油压泵体、柱塞、水泵叶轮,各种机床导轨等等,

应用金属涂镀技术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⑶改善轴承和配合面的过

盈配合性能。

⑷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大部分机械设备中,其运动连接部位多安装滚珠

轴承,在平时运转过程中或者在拆装检修时,往往会造成孔的扩大(一

般约扩大~0.10mm),引起滚珠轴承松动,采用涂镀修复,很方面

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修机质量和速度,很受工人欢迎。⑷改善零

件的表面性能。

⑸有些机械零件在高温下,脱碳、渗碳和氮化,采用金属涂镀技术予先

在零件表面涂镀一层金属即可防止,效果很好,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热

处理质量,而且还能节省许多遮蔽费用。

⑹⑸对于那些通常槽镀难以完成的工件,可以采用涂镀技术。

⑺例如:工件太大或要求特殊而无法槽镀的工件可以用涂镀技术:对于

难以从机器上拆下或拆装运输费用昂贵的大型设备,可采用现场涂

镀;对大件只需局部涂镀或盲孔;对槽镀液的均镀和深镀能力无法达

到的狭缝和深孔可以采用涂镀;用于铝、钛和高合金钢的过渡层,增

强槽镀的结合力,可以预先涂镀;有的工件浸入槽镀液会引起其他部

分的损坏或污染槽镀液时,可以采用涂镀。⑹印刷线路板的维修和

护理

⑻⑺电器接触点,接头和高压开关的维修和防护。⑻一般模具的修理

和防护。

⑼⑼使用金属溶液或活化液,可对零件去毛刺,动平衡去重,模具刻

字,金属刀花,阳极腐蚀等。

⑽随着金属涂镀技术研究的深入,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镀液品种的增加,预计在最近几年内各行各业中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二、

金属涂镀工艺:

1、涂镀前的准备工作。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涂镀前需对被涂镀工件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否则将会带来返工或不必要的浪费。⑴、被涂镀工件的准备:首先检查工件是否有疲劳层。

2 需要涂镀的工件表面与喷涂(焊)不同,一般不需要预先车削,

拉毛或粗糙。工件表面应尽量光滑平整,淬火,渗碳层和氮化层允许保

留,因为涂镀金属与这些表面层也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但表面疲劳层或

已经疲劳的镀层应除去,所以应首先检查需要涂镀表面层是否疲劳,必

要时用油石打磨。

3 去除涂镀区附近的尖角,毛刺和飞边,并用砂纸、油石或细锉刀打磨,以免施镀时拉伤、划破阳极套,如果待修复的缺陷是划痕、擦伤或尖锐的凹坑,为防止应力集中和保证修复质量,应将其根部和表面拓宽,达到镀笔可以接触底部为止,拓宽的宽度应大于原来深度的两倍,根部和表面都要圆弧过度。如果表面的缺陷是密集的小坑和划痕麻将所有

3 复合镀加工

复合电镀是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镀镀种,到1949年才出现了第一个专利,这就是美国人西蒙斯(Simos)利用金刚石与镍共

沉积制作切削工具的金刚石复合镀技术。此后复合镀获得各国电镀技术

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和开发都十分活跃,发展到今天则成为电镀技术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领域。

原理

复合镀是将固体微粒子加入镀液中与金属或合金共沉积,形成一种

金属基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过程。镀层中,固体微粒均匀弥散地分布在基

体中,故又称为分散镀或弥散镀。复合电镀也叫包覆镀、镶嵌镀,是在

金属镀层中包覆固体微粒而改善镀层性能的一种新工艺。根据被包覆的

固体微粒的性质,而制作出不同功能的复合镀层。在研究复合电镀共沉

积的过程中,人信曾提出3种共沉积机理,即机械共沉积、电泳共沉积

和吸附共沉积。目前较为公认的是由在1972年提出的两段吸附理论。

Guglielmi提出的模型认为,镀液中的微粒表面为离子所包围,到达阴极

表面后,首先松散地吸附(弱吸附)于阴极表面,这是物理吸附,是可逆过

程,微粒逐步进入阴极表面,继而被沉积的金属所埋入。该模型对弱吸

附步骤的数学处理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形式。对强吸附步骤,则

认为微粒的强吸附速率与弱吸附的覆盖度和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场有

关。一些研究耐磨性镍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显示,镍-金刚石共

沉积机理符合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模型,其速度控制步骤为强吸附步骤。

到目前为止,复合电沉积和其他新技术、新工敢一样,实践远远地走在

理论的前面,其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的发展中。

分类

1作为耐磨或耐高温层的复合镀

2制造切削工具的复合镀或镶嵌镀。

复合电镀特点

复合电镀的特点是以镀层为基体而将具有各种功能性的微粒共沉积镀层中,来获得具有微粒特征功能的镀层。根据所用微粒不同而分别有耐磨镀层、减摩镀层、高硬度切削镀层、荧光镀层、特种材料复合镀层、纳米复合镀层等。几乎所有的镀种都可以用作复合镀层的基础镀液,包括单金属镀层和合金镀层。但是常用的复合镀基础镀液多以

镀镍为主,近来也有以镀锌和合金电镀为基础液的复合镀层用于实际生产。复合微粒早期是以耐磨材料为主,比如碳化硅、氧化铝等,现在则发展为有多种功能的复合镀层。特别是纳米概念出现以来,冠以纳米复合材料的复合镀层时有出现。这正是复合镀层具有巨大潜力的表现。

复合电镀的添加剂

复合电镀的基体镀层往往可以采用本镀种原有的添加剂系列,比如镀镍为载体的复合镀层,可以用到低应力的镀镍光亮剂等。但是根据复合电镀的原理,复合电镀本身也需要用到一些添加剂,以促进复合和微粒的共沉积,这些添加剂依其作用而分别有微粒电性能调整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

(1).电荷调整剂

由于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与镀层共沉积是复合镀的重要过程,让微粒带有正电荷有利于共沉积,但是大多数微粒是电中性的,需要通过一定处理让其表面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从而成为荷电微粒,某些金属离子如Ti+、Rb+等可以在氧化铝等表面吸附,从而形成带正电荷的微粒,有利

于与镀层共沉积。某些络盐、大分子化合物也有调整微粒电荷的功能。

为了使微粒表面能与相应的化合物有充分的结合,所有复合镀都要求添加到镀液中的微粒进行表面处理,类似电镀过程中的除油和表面活化,以利以获得有利于共沉积的电性能。

(2).表面活性剂

在以碳化硅为复合微粒的复合镀中,加入氟碳型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微粒的共沉积。因此有些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电位调整剂。但表面活性剂还有分散剂的作用,这对于微粒在镀液中的均匀分布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些表面活性剂由于有明显的电位特征而在特定的电位下才有明显的

作用,这对梯度结构的复合镀是有利的。

(3).辅助添加剂

还有一些络合剂、抗氧化剂等对基础液有稳定作用的添加剂,在有利于复合镀液的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有利于微粒的共沉积。同时,电镀过程中的添加剂与许多复配添加剂一样,中存在鸡尾酒效应的。有很多单独使用时作用不明显的添加剂和一些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在共同添加时,反而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正是一些辅助添加剂所具有的魅力。

西京学院多元化考核报告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

题目: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黄鹏飞

2016年11月

数控铣加工中心理论知识

数控铣(加工中心)理论知识 一、填空 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机械间隙,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常用编程补偿方法。 2、国际上通用的数控代码是EIA代码和ISO代码。 3、数控机床中的标准坐标系采用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并规定增大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的方向为坐标正方向。 4、每个脉冲信号使机床运动部件沿坐标轴产生一个最小位移叫脉冲当量。 5、X坐标轴一般是水平的,与工件安装面平行,且垂直Z坐标轴。 6、粗铣平面时,因加工表面质量不均,选择铣刀时直径要小一些。精铣时,铣刀直径要大,最好能包容加工面宽度。 7、确定轴向移动尺寸时,应考虑刀具的引入长度和超越长度。 8、铣削平面轮廓曲线工件时,铣刀半径应小于工件轮廓的最小凹圆半径。 9、粗加工时,应选择大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合理的切削速度。 10、编程时可将重复出现的程序编程子程序,使用时可以由主程序多次重复调用。 11、铣床固定循环由6个动作组成。 12、对铝镁合金,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和提高刀具耐用度,建议采用顺铣方案。 13、精度高的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一般是由检测装置决定的。 14、百分表上最大最小值差的一半是偏心距。 1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刃倾角。 17、零件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18、螺旋夹紧机构结构简单、自锁、用得多。 19、加工中心是一种带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 20、快速定位指令G00,要防止刀具、工件、夹具发生干涉。

21、程序校验和首件试切目的作用检验程序、零件加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22、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称为形状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位置公差。 23、影响切削力最大的铣刀角度是前角。 一、判断题 1.数控机床开机后,都要有回参考点的操作,数控装置通过回参考点确认出机床原点的位置。(√) ⒉只需根据零件图样进行编程,而不必考虑是刀具运动还是工件运动。(√) ⒊ G指令有两种,一种是模态指令,一种是非模态指令,对于模态指令,只要指定一次,在同组的其他指令出现以前该功能一直有效。(√) ⒋刀位点是刀具上代表刀具在工件坐标系的一个点,对刀时,应使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 ⒌数控机床与其它机床一样,当被加工的工件改变时,需要重新调整机床。(X) ⒍顺时针圆弧插补(G02)和逆时针圆弧插补(G03)的判别方向是:沿着不在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负方向向正方向看去,顺时针方向为G02,逆时针方向为G03。(X) ⒎一个完整的程序由若干个程序段组成,每个程序段完成一个动作。(√) ⒏绝对值方式是指控制位置的坐标值均以机床某一固定点为原点来计算计数长度。(√) ⒐刀具半径补偿代码有G41和G42,G41 为刀具半径左补偿,在相对于刀具前进方向的左侧进行补偿,这时相当于顺铣。(√) 10.刀具半径补偿是一种平面补偿,而不是轴的补偿。( √) 11.进给运动还有加大进给量和缩小进给量传动路线。( √) 12.电极材料一般有铜和石墨。(√) 13.陶瓷刀具适用于铝、镁、钛等合金材料的加工。(X) 14.H类硬质合金刀片适合于加工耐热优质合金钢。(X) 15锯齿型螺纹车刀的刀尖角对称且相等。. ( √) 16.百分表的示值范围通常有:0~3mm,0~5mm,0~10mm三种( √) 17.辅助功能M02或M30都表示主程序的结束,程序自动运行至此后,程序运行停止,系统自动复 位一次。( X) 18.切向进给的成形车刀一般是在切削细长而刚性差的工件时采用。( √) 19.轴、孔分别与滚动轴承内、外围配合时,均优先采用基孔制。( X ) 20.一般来说,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越小。(√ ) 1、采用陶瓷刀具精加工铝合金时,刀具不易磨损,切削效果较好。(√) 2、在操作数控铣床时,操作者不能带手套。(√)

电铸产品生产过程注意事项及不良产生

电铸铭牌设计注意事项 1、浮雕或隆起部分边缘应该留有拔模斜度,最小为10o,并 伴随产品高度增加,拔模斜度也相应增加,字体的拔模斜度应在15o以上。 2、铭牌的理想高度在3mm以下,浮雕或凸起部分在 0.4-0.7mm之间 3、字体的高度或深度不超过0.3mm。若采用雷射效果,则高 度或深度不超过0.15mm,,在0.1mm左右最为合适。 4、板材的平均厚度为0.22+-0.05,若产品超过此高度则应 做成中空结构,产品表面的凸起或凹陷背面也有相应的变化。 5、产品的外型轮廓使用冲床加工,为防止冲偏伤到产品,其 外缘切边宽度平均为0.07mm为防止产品冲切变形,尽量保证中且部分在同一平面或尽量小的弧度,避免用力集中而造成产品变形。冲切是只能在垂直产品的方向作业。 6、铭牌表面效果,可采用磨沙面、拉丝面、光面、雷射面相 结合的方式。 ⑴光面多用于图案或者产品的边缘,产品表面应该避免大面积的光面,否则容易造成划伤; ⑵磨沙面和拉丝面多用于铭牌底面,粗细可进行调整; ⑶在实际的生产中,磨沙面的产品要比拉丝面的产品不良率

低,但开发周期长一些; ⑷雷射面多用于字体和图案,也可用于产品底面。 7、若产品表面需要喷漆处理,应该提供金属漆的色样。由于 工艺的限制,应允许最终产品的颜色与色样有轻微的差异。 8、若铭牌装配时为嵌入的结构,请提供机壳的正确尺寸及式 样。若铭牌的尺寸过高,过大,应在机壳的相应部件加上支撑结构。 9、用户应提供完整的资料,包括2D和3D的图档。2D使用 DWG格式的文件,3D使用PRT格式的文件,产品外观以3D 图档为准;但是外型轮廓尺寸以2D图为准;图案或字体用CDR格式或者AI格式的文件,另外应提供产品的效果图。

数控车理论

数控车理论试题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是非判断题:25 1 有安全门的数控铣床在安全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加工。() 2 若泵的代号为YB-25,其含义为:叶片式液压泵,压力等级为25MP。() 3 切削材料切削时刀具前角、后角应越小越好。() 4 加工中心主轴的特有装置是主轴准停和拉刀换刀。() 5 只要G指令格式应用正确定能加工出合格零件。() 6 全闭环的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7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有倍率修调开关,操作人员加工时可随意调节主轴或进给的倍率。() 8数控机床具有机、电、液集于一体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机械或电子或液压技术的人员,就可作为机床维护人员。() 9 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一样都是通过刀具切削完成对零件毛坯的加工,因此二者的工艺路线是相同的。() 10 对于具有几个相同几何形状的零件,编程时只要编制某一个几何形状的加工程序即可。() 11 大型数控机床多数采用闭环控制系统。() 12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有回转刀架换刀、更换主轴换刀、更换主轴箱换刀、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 13 数控机床编程人员在编程的过程中,必须对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刀具、切削用量等进行正确、合理的确定和选择。() 14 合理选择数控机床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非常复杂的曲面零件应选用加工中心。() 15 G41/G42和G40之间可以出现子程序和镜像加工。() 16 测量零件的正确度高,则该零件的精确度亦高。() 17 在数控机床上也能精确测量刀具的长度。() 18 主轴上刀具松不开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系统压力不足( ) 19数控系统的参数是依靠电池维持的,一旦电池电压出现报警,就必须立即关机,更换电池。() 20 精加工时,进给量是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择的,表面粗糙度小应选较小的进给量,因此表面粗糙度与进给量成正比。() 21 轮廓加工中,在接近拐角处应适当降低进给量,以克服“超程”或“欠程”现象。() 22 保证数控机床各运动部件间的良好润滑就能提高机床寿命。() 23 数控车床加工凹槽完成后需快速退回换刀点,现用N200 G00 X80.;N210 Z50.;程序完成退刀。() 24在加工Z-X平面上的轮廓时应从Y方向切入和切出工件。() 25刀具材料为YG 8适合工件材料45粗加工。() 二单项选择题:55 1..滚动导轨的动摩擦系数约为( )。 A.0.18~0.2 B.0.05~0.25 C.0.0025~0.005 D.0.0001~0.00025 2.光栅栅距为0.02mm,两块光栅之间的夹角为0.057°,则莫尔条纹宽度约为( )。 A.20mm B.10mm C.0.35mm D.2.85mm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议书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项目背景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著名的六盘山地区,这里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冷凉,由于这里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大气、水源和固体污染物,生长和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资源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蔬、畜牧业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荞麦、莜麦、糜子、谷子、豆类、小麦等八个方面,油料作物有胡麻、芸芥两类,药食同源植物有菊芋、枸杞、仁用杏、山核桃四类,果蔬有长城塬菌草、西瓜、苹果、人参果、油桃、胡萝卜、黄瓜、芹菜、包包菜、菠菜等十个方面,畜牧业产品有隆德獭兔、彭阳生态鸡、原州区细毛山羊、西吉山毛驴、泾源虹鳟鱼、六盘山肉牛、六盘山瘦肉猪和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蛹、蜂蜡等十五个方面。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认证中心(北京)认证检测表明,固原市的这些产品不但绿色无污染,且有效成分含量高、营养较其他地区丰富,十分适宜人类食用。

由于固原市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也不规范,仅有的加工业有马铃薯淀粉和粉条加工、面粉加工、牛羊肉屠宰等,加工种类少、规模小、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除农民自用外,其余的主要以原料形式低价流通和销售,农民出现农产品增产而不增收的现状,且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创收,从而导致农村普遍出现农民田间不种、圈里不养的状况,农民日常生活高价买粮、买肉,出现贫困山区农产品价格市场高于城市的怪象。据固原市农调队2011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显示,固原市农村市场标准面粉85元/袋,而固原和银川80元/袋;牛羊肉农村市场37元/公斤,而固原和银川35元/公斤;猪肉农村市场33元/公斤,而固原和银川30元/公斤。 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附加值不高,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低价进入市场或销往外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本地农产品缺乏的情况下,从外地长途购入,在流通环节要增加运输费、管理费、物流企业利润等的各种费用,待进入农民手中,价格已经很高了。 (二)建设单位:固原市扶贫发展试验区管委会 (三)项目负责人:赵万华 (四)产业规划

数控铣(加工中心)技师鉴定理论测试样卷

数控铣/加工中心技师鉴定理论测试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40分,每题1分) 1.在用硬质合金刀具铣削下列材料时,()所选用的切削速度最高。 A. 铝镁合金 B. 合金钢 C. 低、中碳钢 D. 灰铸铁 2. 数控机床的旋转轴之一B轴是绕()直线轴旋转的轴。 A) X轴B) Y轴C) Z轴D) W轴 3.下列对于闭环控制数控机床正确的解释是()。 A.在这类机床的控制中,没有位置检测元件 B.这类数控机床是将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驱动电机的端部或传动丝杠的端部,用以间 接地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置或位移 C. 这类数控机床是将位置检测元件直接安装在机床的移动部件上,用以直接检测机床 工作台的实际位置 D. 这类数控机床装有角位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工作台的移动 4.从安全高度切入工件前刀具行进的速度叫()。 A. 进给速度 B. 接近速度 C. 快进速度 D. 退刀速度 5.按照机床运动的控制轨迹分类,加工中心属于()。 A) 点位控制B) 直线控制C) 轮廓控制D) 远程控制 6.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粗镗后,在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 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D)热伸长 7.一般而言,增大工艺系统的()才能有效地降低振动强度。 A)刚度B)强度C)精度D) 硬度 8.数控精铣时,一般应选用()。 A. 较大的吃刀量、较低的主轴转速、较高的进给速度 B. 较小的吃刀量、较低的主轴转速、较高的进给速度 C. 较小的吃刀量、较高的主轴转速、较高的进给速度 D. 较小的吃刀量、较高的主轴转速、较低的进给速度 9.高速切削时应使用()类刀柄。 A)BT40 B)CAT40 C)JT40 D)HSK63A 10.机床夹具,按()分类,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等。 A)使用机床类型B)驱动夹具工作的动力源

微电铸工艺

微电铸的工艺参数等探究 0 前言 微电铸工艺(microelect roforming technology) 是在传统电铸工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具有微小结构成型、复杂结构成型、高精度和批量生产等突出优点,它既可以看作是在微细加工模具基础上的传统电铸技术的延伸,也可以认为是掩膜电镀在高深宽比方向发展的结果,微电铸工艺是LIGA/准LIGA 技术的核心内容,其中LIGA是德文Lithographie、Galvanoformung和Abformung三个词的缩写,是X射线深层光刻、微电铸和微复制工艺的完美结合,在MEMS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1]。从本质上分析,LIGA/准LIGA工艺微电铸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掩模微结构的深层填充金属;第二阶段是在整个光刻胶和金属结构表面沉积厚度为6-10mm的厚金属膜,以便加工成压铸膜的基座。 1 微电铸工艺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对微电铸工艺的技术难点,研究人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微电铸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工作参数试验优化等方面开展工作,探索微电铸的内在规律,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形成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作规范和指导意见,有力的促进了微电铸技术在MEMS领域的广泛应用[2]。 首先,基于高深宽比掩膜微结构是微电铸工艺关键影响因素的认识,建立了能够体现高深宽比微区传质特征的电极界面模型。在微流体运动中引入高深宽比结构因素,建立了能够体现高深宽比微结构对界面稳定层增厚产生影响的电极界面物理模型。 其次,通过数值解析,系统分析一般镀液体系典型结构中电流密度再分布的规律。如果待镀微区的开口尺寸较大,也就是掩膜微结构深宽比较小,则微电铸电流在沉积区域的再分布并不充分,靠近掩膜边缘的电流密度将显著高于中心部位,形成边缘高而中间低的马鞍型厚度分布这是掩膜电镀体系中常见的厚度分布样式。如果待镀微区开口较小,也就是高深宽比微结构掩膜存在的情形,则在进入掩膜开口区域之后,电流密度将在传质阻力的作用下实现充分再分布,形成中间部分电流密度较大,整体镀层厚度比较均匀的理想结果。 微电铸工艺是LIGA/ UV-LIGA技术的核心内容,在MEMS技术和微/纳米制造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3]。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微电铸工艺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精密、异型、复杂、微细等难以用传统加工方法制得的或加工成本很高的结构,适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仪器仪表、微型机械等高新技术领域,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微电铸工艺中存在的铸层厚度均匀性差、制作周期长、残留内应力大、铸层易出现缺陷及硬度低等不足也严重制约着其应用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微电铸的工艺水平、推动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微电铸工艺介绍 2.1 微电铸的基本过程 图1为微电铸的简易装置示意图[4]。主要由电极、电解液和电源组成。电解液是电铸时金属离子的载体,是含有金属盐且易于导电的溶液。通常包含有其他的添加剂以增强电铸的质量。

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组成

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组成 1.1.1 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它是用数字信号控制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具体地说,将刀具移动轨迹等加工信息用数字化的代码记录在程序介质上,然后输入数控系统,经过译码、运算,发出指令,自动控制机床上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形状、尺寸与精度符合要求的零件,这种机床即为数控机床。 1.1.2 数控机床的种类 由于数控系统的强大功能,使数控机床种类繁多.其按用途可分为如下三类。 ①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钻床、数控镗床、加工中心等。 ②金属成形类数控机床。金属成形类数控机床有数控折弯机、数控弯管机、数控冲床和数控压力机等。 ③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包括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激光加工机床,数控淬火机床等。 1.1.3 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机床一般由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CNC)、伺服单元、驱动装置(或称执行机构)、可编程控制器(PLC)及电气控制装置、辅助装置、机床本体及测量装置组成。图1—1是数控机床的硬件构成。

(1)输入和输出装置 输入和输出装置是机床数控系统和操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设备. 输入装置的作用是将程序载体上的数控代码变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传送并存入数控装置内。目前,数控机床的输入装置有键盘、磁盘驱动器、光电阅读机等,其相应的程序载体 第1页 为磁盘、穿孔纸带。输出装置是显示器,有CRT显示器或彩色液晶显示器两种。输出装置的作用是:数控系统通过显示器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显示的信息可以是正在编辑的程序、坐标值,以及报警信号等。 (2)数控装置(CNC装置) 数控装置是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核心,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它接受的是输入装置送来的脉冲信号,信号经过数控装置的系统软件或逻辑电路进行编译、运算和逻辑处理后,输出各种信号和指令,控制机床的各个部分,使其进行规定的、有序的动作。这些控制信号中最基本的信号是各坐标轴(即作进给运动的各执行部件)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位移量指令(送到伺服驱动系统驱动执行部件作进给运动),还有主轴的变速、换向和启停信号,选择和交换刀具的刀具指令信号,控制切削液、润滑油启停、工件和机床部件松开、夹紧、分度工作和转位的辅助指令信号等。 数控装置主要包括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局部总线、外围逻辑电路以及与CNC系统其他组成部分联系的接口等。 (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加工中心理论考试题

2013年加工中心技术比武理论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姓名:车间: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FANUC系统中指令G40、G41、G42含义分别是取消刀补、建立左刀补、建立右 刀补。 2.F指令用于指定进给速度, T指令用于指定刀具号; S800表示主轴的转速为 800 。 3.加工中心刀库形式:斗笠式、圆盘式、链条式。 4.加工中心需回机床零点的四种情况:开机、按下急停开关后、用过“机械锁定”或“Z 轴锁定”辅助功能键后、解除完硬限位后。 5.G17、G18、G19三个指令分别为机床指定 XY 、 XZ 、 YZ 平面上的加工。 6.在钻孔固定循环指令中,用G98指定刀具返回初始平面;用G99指定刀具返回 R平面。 7.国际标准和我国部颁标准中规定数控机床的坐标系采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8.45钢中的45表示钢的含碳量为0.45% 。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0分,共10分) 1.X坐标的圆心坐标符号一般用K表示。(×) 2.宏程序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变量,变量之间不能进行运算。(×) 3.顺时针圆弧插补(G02)和逆时针圆弧插补(G03)的判别方向是:沿着不在圆弧平面内 的坐标轴正方向向负方向看去,顺时针方向为G02,逆时针方向为G03。(√) 4.只有当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5.全闭环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通常安装在伺服电机上。(×) 6.刀具补偿寄存器内只允许存入正值。(×) 7.非模态指令只能在本程序段内有效。(√) 8.加工中心换刀点应设定在机床原点上。(×) 9.数控机床的机床坐标原点和机床参考点是重合的。(×) 10.在加工中心上,可以同时预置多个加工坐标系。(√)

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镀、涂镀、及复合镀加工 电铸、表面涂镀、与复合镀加工在原理与本质上都属于电镀工艺的范畴,都就是与电解相反,利用电镀液中金属正离子在电厂的作用下,镀覆沉积到阴极上去的过程。

1 电铸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1、1 电铸加工的原理 电铸成型就是利用电化学过程中的阴极沉积现象来进行成型加工的,即在原模上通过电化学方法沉积金属,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但电铸与电镀又有不同之处,电镀时要求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的金属镀层,以达到防护、装饰等目的。而电铸则要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也远大于电镀层。 电铸加工的原理如图4 -12所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金属原子交出电子成为正金属离子进入镀液:m-2e-+m2+,并进一步在阴极上获得电子成为金属原子而沉积镀覆在阴极原模表面:m2+ +2e--m,阳极金属源源不断成为金属离子补充溶解进入电铸镀液,保持电解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阴极原模上电铸层逐渐加厚,当达到预定厚度时即可取出,设法与原模分离,即可获得与原模型面凹凸相反的电铸件。 1、2 电铸加工的特点 1、21 复制精度高,可以做出机械加工不可能加工出的细微形状(如微细花纹、复杂形状等),表面粗糙度r可达0、1 μm,一般不需抛光即可使用; 1、22 母模材料不限于金属,有时还可用制品零件直接作为母模; 1、23 表面硬度可达35—50hrc,所以电铸型腔使用寿命长; 1、24 电铸可获得高纯度的金属制品,如电铸铜,它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导电 能,十分有利于电加工; 1、25 电铸时,金属沉积速度缓慢,制造周期长,如电铸镍,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1、26 电铸层厚度不易均匀,且厚度较薄,仅为4~8 mm,电铸层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应力,所以大型电铸件变形显著,且不易承受大的冲击载荷。这样,就使电铸成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3 电铸加工的应用 电铸具有极高的复制精度与良好的机械性能,已在航空、仪器仪表、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电铸也就是制造各种筛网、滤网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无需使用专用设备就可获得各种形状的孔眼,孔眼的尺寸大至数十毫米,小至5mm。其中典型的就就是电铸电动剃须刀的网罩。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理论知识考试

衡 水 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理论试卷4 说明: 1.请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答案写在试卷上。 2.考试时间为20分钟。 3.考试需要草稿纸,在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 填空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填空)(每小题1分,共10 分) 1、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的经济性较好。 2、对于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数控系统,编程时不需要计算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可按编程。 3、数控加工程序的顺序号排列。 4、数控加工可保证工件尺寸的,提高了产品质量。

5、增量尺寸指机床运动部件坐标尺寸值相对于给出。 6、增量尺寸指机床运动部件坐标尺寸值相对于给出。 6、数控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的数控机床; 7、是指数控机床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8、数控编程一般分为和两种。 9、世界上研制出的第一台数控机床是数控床。 10、JB3051-82中规定Z轴的正方向为。 二、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ISO规范,数控机床在编程时采用()规则。 A.刀具相对静止,工件运动 B.工件相对静止,刀具运动 C.按实际运动情况确定。 D.按坐标系确定。 2、编程人员在数控编程和加工时使用的坐标系是( C )。 A.右手直角笛卡尔坐标系 B.机床坐标系 C.工件坐标系 D.参考坐标系 3、美国工业电子协会规范的英文缩写是()。 A.ISO B.EAI C.EIA D.JB 4、下列代码中与M01功能相同的是()。

A.M00 B.M02 C.M03 D.M30 5、ISO代码中同步孔的位置在()之间。 A.7、6 B.5、4 C.4、3 D.2、1 6、常见的程序段格式为()。 A.字—地址格式 B.分隔符程序段格式 C.固定程序段格式 D.字母—数字格式 7、ISO规范的穿孔纸带检验位在第()位。 A.8 B.7 C. 6 D. 5 8、EIA规范穿孔纸带检验位在第()位。 A. 5 B. 6 C.7 D.8 9、()是指机床上一个固定不变的极限点 A.机床原点 B.工件原点 C.换刀点 D.对刀点

数控铣(加工中心)理论知识试题

数控铣(加工中心)理论知识竞赛试题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注意事项 1.请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工作单位、姓名和准考证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按要求答题;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审核人 分数 得分 评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40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光栅尺是()。 (A).一种能准确的直接测量位移的元件 (B).一种数控系统的功能模块 (C).一种能够间接测量直线位移的伺服系统反馈元件(D).一种工具。 2.下列脉冲当量中,如果选用()则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最高。 (A). 0.001mm/脉冲(B). 0.1mm/脉冲(C). 0.005mm/脉冲(D). 0.01mm/脉冲3.下列规定中()是数控机床的开机安全规定。 (A)按机床启动顺序开机,查看机床是否显示报警信息(B). 机床通电后,检查各开关、按钮和键是否正常、灵活、机床有无异常现象 (C) .手动回参考点时,要注意不要发生碰撞,并且机床要预热15分钟以上。( D). ABC都是 4.下面情况下,需要手动返回机床参考点()。 (A). 机床电源接通开始工作之前 ( B ).机床停电后,再次接通数控系统的电源时(C).机床在急停信号或超程报警信号解除之后,恢复工作时(D). ABC都是 5.插补运算采用的原理和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 (A).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B).逐点比较法和数字积分法(C).逐点比较法和直线函数 法(D).基准脉冲法和逐点比较法 6.数控机床上可使用脉冲编码器检测()。 (A).位置(B).速度(C).角度( D).位置和速度 7.伺服系统精度最差的是()。 (A).闭环系统(B)开环系统(C).半闭环系统(D).变频调速系统 8.步进电机的步矩角指的是()。 (A).转子线圈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转子转过的角度(B).定子绕组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转子转过的角度(C).转子相对于锭子转过的角度(D).转子启动时,所处的角度位置。 9. 尺寸链按功能分为设计尺寸链和()。 A、平面尺寸链 B、装配尺寸链 C、零件尺寸链 D、工艺尺寸链 10. 适宜加工形状特别复杂(如曲面叶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的数控机床是()。 (A).两坐标轴(B).三坐标轴 (C).多坐标轴( D). 2.5坐标轴

黄金电铸工艺

黄金电铸工艺: 一、蜡模制作:设计、雕模板、复模、注蜡模、执蜡模。 1、设计需针对客户的要求,构思出理想的图案,同时要考虑题材和主题的主次,加工工序及电铸工艺的难易程度,工件加工后的理想体积、重量等因素,从而满足客户对人物、植物、动物、风景等工艺美术品德尽善尽美的追求愿望。 2、雕模板:初坯雕刻、精细修饰。 ①初坯雕刻原则:见面留棱,以方代圆;打虚留实;先浅后深;留料备镂;颈短肩高; ②细工雕刻,精细修饰:细工工艺是继坯土工艺之后,解决前面工序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使蜡模表面平整、光洁。主要工艺手法有勾细样,精细定位与修整;精细修饰;制作手法:立体圆雕、高浮雕、薄浮雕、线刻、透雕。 3、复模、割模。 4、注模。 5、执模:任何首饰铸件都要通过执模来进行必要的修复、整形、打光。除此之外还要对无法浇铸的首饰部件进行组合,使其完整,如手链所有活动接口的焊接,吊坠吊鼻的制造和焊接、耳钉、耳背的冲压制作,使浇铸零散的首饰部件组合成完整的首饰等工作都在执模工中序中完成。执模的目的就是为恢复原始模版造型。 二、空心电铸 1、按插挂杆。 2、涂银油。 3、开预留孔:遵循两点,一是不影响美观,要开在较隐蔽的位置;二是数量大小适宜。 4、落缸前准备:检查、修理蜡模;磅重;检查、修正铸液和设备指标。各项技术指标的修正方法:金盐(氰化金钾)的补充方法;补充剂添加方法;铸液比重;温度;PH值;电流密度的测定;电流密度的调整;铸液纯净; 3、落缸电铸:蜡模落缸;观测、处理;中途起缸、落缸情况的处理;磅重、计算上铸速度;

三、表面处理 1、执省。 2、除蜡、除银油。 3、蘸酸:通过蘸酸清洁铸件表面的赃物、斑点。 4、过焗炉:放入750摄氏度左右的焗炉,内烘10-20分钟;目的:一是将水分、砂窿内的酸、盐、蜡等杂质除去,防止红点出现。二是一次来消除内应力,改变饰件的脆性。 5、喷砂:主要设备、工具;主要材料、操作工艺要点。 6、打磨。 7、浸保护剂。

数控加工理论

数控加工理论复习题2

数控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加工中心操作工 / 中级数控操作工知识答卷一、判断题(第1 - 33题。满分33.0分): 第1题(1.0分):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下列四项内容:一组视图,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 )对, ( )错。 第2题(1.0分):局部视图用波浪线作为剖与未剖部分的分界线。 ( )对, ( )错。 第3题(1.0分):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 )对, ( )错。 第4题(1.0分):在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中,渗碳属于表面热处理。 ( )对, ( )错。 第5题(1.0分):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 )对, ( )错。 第6题(1.0分):数控加工工序卡与普通加工工序卡相似,不同之处是数控工序卡的顺序号是按刀具号填写。 ( )对, ( )错。 第7题(1.0分):在六点定位原理中,在其底面设置的三个不共线的点限制工件Z向移动,X、Y向转动三个自由度; ( )对, ( )错。 第8题(1.0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装夹,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 )对, ( )错。第9题(1.0分):数控铣床工作台上校正虎钳时,一般用杠杆百分表以其中一个钳口为基准校正与机床X或Y轴的平行度即可。 ( )对, ( )错。 第10题(1.0分):铣刀各刀齿每转中只参加一次切削,因此有利于散热,但周期性地参与断续切削,冲击、振动大。 ( )对, ( )错。 1.X; 2.√; 3.√; 4.√; 5.√; 6.X; 7.√; 8.√; 9.X;10.√; 11.√;12.√;13.√;14.√;15.√;16.√;17.√ 第11题(1.0分):刀柄的作用是刀具通过刀柄与主轴相连,由刀柄夹持传递速度、扭矩。 ( )对, ( )错。 第12题(1.0分):在加工软的非铁材料如铝、镁或铜时,为避免产生积屑瘤一般选两螺旋槽的立铣刀。 ( )对, ( )错。 第13题(1.0分):G04X5.和G04P5000含义不同。 ( )对, ( )错。 第14题(1.0分):非模态码只在指令它的程序段中有效。 ( )对, ( )错。 第15题(1.0分):G17G41表示刀具半径补偿被指定在特定平面,此时刀具半径补偿仅影响X、Y移动,而对Z轴没有作用。 ( )对, ( )错。 第16题(1.0分):数控机床的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还可调用另一个子程序。 ( )对, ( )错。 第17题(1.0分):加工中心的固定循环状态一般可以用G00取消。 ( )对, ( )错。 2

电铸

电铸起源 电铸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装饰性电镀(以镀镍-铬、金、银为代表)、防护性电铸(以镀锌为代表)和功能电镀(以镀硬铬为代表). 电铸是利用电镀法来制造产品的功能电镀之一。 据称电铸始于1838年。当时,苏联的Jacoli在石膏母型上涂敷石腊,通过石墨使其表面具有导电性,然后表面镀铜,镀后脱模,以此制成铜的复制品。日本昭和初年,京都市工业研究所和大板造币司等单位就已积极开展了在石膏母型上铸铜,在绝缘体上电镀等方面的研究,并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金属工艺品。但是,以石膏或腊等作为母型模进行电铸时,不仅制造技艺要求高、操作麻烦,而且母型易破损,难以制出精致的复制品,所以电铸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 后来,由于塑料母型材料的问世以及电镀水平的提高,电铸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制造那些采用其它方法不能制造的或加工有困难的急需产品。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电铸用于制造宇航或原子能的某些零件,它已作为一种尖端加工技术而为人们所瞩目。(此外通过电镀使金属与金属相结合的所谓“电结合技术”也进行了研究。这种电结合的金属不会因热而改变金属材质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电铸特征与电铸制品 电铸法的优点: 1、能进行超精密加工(复制精度好)。电铸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高度“逼真性”。电铸甚至可复制0. 5微米以下的金属线。例如:1英寸的宽度内,有2500根3.5微米的超细线的电视摄像机用的高精度金属网(超细金属网),就使用了电铸法进行生产的。而香烟过滤嘴的纤维,也是使用纤维素通过超细金属网制成的,这是用其他金属加工法所不能达到的。电铸复制的精度是非常高的。高精度金属网的制造法,是在底板上用照相制板技术按需要涂上绝缘层(保护层),然后以此作为模板进行电铸。 2、能调节沉积金属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改变电镀条件,镀液的组分的方法来调节沉积金属的硬度、韧性和拉伸强度等。还可以采用多层电镀、合金电镀、复合电度镀方法得到其他加工方法不能得到的物理性质。 3、不受制品大小的限制。只要能够放入电镀槽就行。 4、容易制出复杂形状的零件。 电铸法的缺点: 1、操作时间长。例如:用3A/dmm的阴极电流密度沉积3mm厚的镍层,需要25h20min。即使用是小薄零件要镀厚层时,成本很高,但是电镀过程中可以无人管理。

数控加工理论复习试题2

数控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加工中心操作工 / 中级数控操作工知识答卷一、判断题(第1 - 33题。满分33.0分): 第1题(1.0分):一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下列四项容:一组视图,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 )对, ( )错。 第2题(1.0分):局部视图用波浪线作为剖与未剖部分的分界线。 ( )对, ( )错。 第3题(1.0分):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 )对, ( )错。 第4题(1.0分):在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中,渗碳属于表面热处理。 ( )对, ( )错。 第5题(1.0分):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 )对, ( )错。 第6题(1.0分):数控加工工序卡与普通加工工序卡相似,不同之处是数控工序卡的顺序号是按刀具号填写。 ( )对, ( )错。 第7题(1.0分):在六点定位原理中,在其底面设置的三个不共线的点限制工件Z向移动,X、Y向转动三个自由度; ( )对, ( )错。 第8题(1.0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装夹,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 )对, ( )错。第9题(1.0分):数控铣床工作台上校正虎钳时,一般用杠杆百分表以其中一个钳口为基准校正与机床X或Y轴的平行度即可。 ( )对, ( )错。 第10题(1.0分):铣刀各刀齿每转中只参加一次切削,因此有利于散热,但周期性地参与断续切削,冲击、振动大。 ( )对, ( )错。 1.X; 2.√; 3.√; 4.√; 5.√; 6.X; 7.√; 8.√; 9.X;10.√; 11.√;12.√;13.√;14.√;15.√;16.√;17.√ 第11题(1.0分):刀柄的作用是刀具通过刀柄与主轴相连,由刀柄夹持传递速度、扭矩。 ( )对, ( )错。 第12题(1.0分):在加工软的非铁材料如铝、镁或铜时,为避免产生积屑瘤一般选两螺旋槽的立铣刀。 ( )对, ( )错。 第13题(1.0分):G04X5.和G04P5000含义不同。 ( )对, ( )错。 第14题(1.0分):非模态码只在指令它的程序段中有效。 ( )对, ( )错。 第15题(1.0分):G17G41表示刀具半径补偿被指定在特定平面,此时刀具半径补偿仅影响X、Y移动,而对Z轴没有作用。 ( )对, ( )错。 第16题(1.0分):数控机床的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还可调用另一个子程序。 ( )对, ( )错。 第17题(1.0分):加工中心的固定循环状态一般可以用G00取消。 ( )对, ( )错。

数控加工中心理论知识试题A

数控加工中心理论知识 试题A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控加工中心理论试题A 1.请仔细阅读题目,按要求答题;保持卷面整洁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选错选不得分。) 1 数控机床能成为当前制造业最重要的加工设备是因为( D )。 (A)自动化程度高;(B)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低:(C)劳动强度低;(D)适应性强、加工效率高和工序集中。 2数控机床的旋转轴之一C轴是绕( C )直线轴旋转的轴。 (A)X轴;(B)Y轴;(C)Z轴;(D)W轴。 3加工中心是在数控铣镗床或数控铣床的基础上增加( D )装置改型设置成的。(A)伺服;(B)自动换刀;(C)刀库;(D)刀库与自动换刀。 4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B )。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 5数控机床诞生在二十世纪( B )年代。 (A)40;(B)50;(C)60;(D)70。 6在G41或G42指令的程序段中不能用( B )指令。 (A)G00或G01;(B)G02或G03;(C)G01或G02;(D)G01或G03。 7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不同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 C )。 (A)完全定位;(B)欠定位;(C)过定位;(D)不完全定位。 8 FMC是指( A )。 (A)柔性制造单元;(B)计算机数控系统;(C)柔性制造系统;(D)数控加工中心。 9 应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时,如刀补值设置为负值,则刀具轨迹是__D__。 (A)左补;(B)右补;(C)不能补偿;(D)左补变右补,右补变左补。 10下列孔加工中, B 孔是起钻孔定位和引正作用的。 (A)麻花钻;(B)中心钻;(C)扩孔钻;(D)锪钻 11数控机床的坐标系采用( B )判定X、Y、Z的正方向,根据ISO标准,在编程时采用 B 的规则。 (A)右手法则、刀具相对静止而工件运动 (B)右手法则、工件相对静止而刀具运动 (C)左手法则、工件随工作台运动 (D)左手法则、刀具随主轴移动 12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粗镗后,在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 A )后再进行精镗。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及方法

一、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刀的精度可以决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效率.仅仅知道对刀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数控系统的各种对刀设置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加工程序中的调用方法,同时要知道各种对刀方式的优缺点、使用条件等。 一般来说,数控加工零件的编程和加工是分开进行的。数控编程员根据零件的设计图纸,选定一个方便编程的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一般与零件的工艺基准或设计基准重合,在工件坐标系下进行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对刀时,应使指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所谓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对于车刀来说,其刀位点是刀尖.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值,测量刀具的刀位偏差值.对刀点找正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在实际加工工件时,使用一把刀具一般不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通常要使用多把刀具进行加工.在使用多把车刀加工时,在换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换刀后刀尖点的几何位置将出现差异,这就要求不同的刀具在不同的起始位置开始加工时,都能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床数控系统配备了刀具几何位置补偿的功能,利用刀具几何位置补偿功能,只要事先把每把刀相对于某一预先选定的基准刀的位置偏差测量出来,输入到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补正栏指定组号里,在加工程序中利用T 指令,即可在刀具轨迹中自动补偿刀具位置偏差.刀具位置偏差的测量同样

也需通过对刀操作来实现。 生产厂家在制造数控车床,必须建立位置测量、控制、显示的统一基准点,该基准点就是机床坐标系原点,也就是机床机械回零后所处的位置。 数控机床所配置的伺服电机有绝对编码器和相对编码器两种,绝对编码器的开机不用回零,系统断电后记忆机床位置,机床零点由参 数设定。相对编码器的开机必须回零,机床零点由机床位置传感器确定. 编程员按工件坐标系中的坐标数据编制的刀具运行轨迹程序,必须在机床坐标系中加工,由于机床原点与工件原点存在X向偏移距离和Z向偏移距离,使得实际的刀尖位置与程序指令的位置有同样的偏移距离,因此,须将该距离测量出来并设置进数控系统,使系统据此调整刀具的运动轨迹,才能加工出符合零件图纸的工件。这个过程就是对刀,所谓对刀其实质就是测量工件原点与机床原点之间的偏移距离,设置工件原点在以刀尖为参照的机床坐标系里的坐标。 二、对刀方法 对刀的方法有很多种,按对刀的精度可分为粗略对刀和精确对刀;按是否采用对刀仪可分为手动对刀和自动对刀;按是否采用基准刀,又可分为绝对对刀和相对对刀等。但无论采用哪种对刀方式,都离不开试切对刀,试切对刀是最根本的对刀方法。 1.数控车床试车对刀方法

加工中心理论综合试题以及答案

加工中心理论试题 一、填空 二、判断 1.数控机床是为了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而研制的。(╳) 2.数控技术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 3.数控机床的柔性表现在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4.数控机床是一种程序控制机床。(√) 5.能进行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一般也能进行点位控制和直线控制。(√)6.加工平面任意直线应采用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7.加工沿着与坐标轴成45o的斜线可采用点位直线控制数控机床。(√)8.多坐标联动就是将多个坐标轴联系起来,进行运动。(╳) 9.联动是数控机床各坐标轴之间的运动联系。(╳) 10.四轴控制的数控机床可用来加工圆柱凸轮。(√) 11.加工中心是一种多工序集中的数控机床。(√) 12.加工中心是最早发展的数控机床品种。(╳) 13.加工中心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

14.数控机床以G代码作为数控语言。(╳) 15.数控机床上的F、S、T就是切削三要素。(╳) 16.G40是数控编程中的刀具左补偿指令。(╳) 17.判断刀具左右偏移指令时,必须对着刀具前进方向判断。(√) 18.数控铣床的工作台尺寸越大,其主轴电机功率和进给轴力矩越大。(√)19.G03X—Y—I—J—K—F—表示在XY平面上顺时针插补。(╳) 20.同组模态G代码可以放在一个程序段中,而且与顺序无关。(╳) 三、选择 1、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经过以下步骤:(B )。 A 准备阶段、编程阶段、调整、加工阶段 B 准备阶段、编程阶段、准备信息载体、加工阶段 C 调整、编程阶段、准备信息载体、加工阶段 D 准备阶段、编程阶段、准备信息载体、调整 2、FANUC数控系统操作面板方式键中,显示报警和用户信息的是(B )。 A POS、 B OPR./ALARM、 C MENU/OFSET、 D AUXGRAPH 3、FANUC系统中自动机床原点返回指令是:(C )。 A G26 、 B G27 、 C G28 、 D G29 4、一般情况下检验工件、调整、排屑时应用(B )。 A M01 、 B M00 、 C M02 、 D M04 5、M01的含义是:(B )。 A程序停止、B选择停止、C程序结束、D程序开始 6、系统程序存放在(A )中。 A 只读存储器、 B 随机存储器中、 C CPU、 D 软盘 7、(B )是用来指定机床的运动形式。 A 辅助功能、 B 准备功能、 C 刀具功能、 D 主轴功能 8、(A )是规定主轴的启动、停止、转向及冷却液的打开和关闭等。 A 辅助功能、 B 主功能、 C 刀具功能、 D 主轴功能 9、(A )是通过编辑子程序中的变量来改变刀具路径与刀具位置。 A宏程序、B主程序、C子程序 10、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称为(C )。 A NC、 B CNC、 C A TC、 D APC 11、(C )的位置一般由机械挡块位置进行粗定位,然后由光电编码器进 行精确定位。 A工件原点、B 机床原点、C 参考点、D 夹具原点 12、刀具从某一个位置向另一位置移动时,不管中间的移动轨迹如何,只要刀具最后能正确到达目标的控制方式,称为(B )。 A 直线控制、 B 点位控制、 C 轮廓控制、 D 其它控制 13、脉冲增量插补法适用于以步进电机为驱动装置的()数控系统。 A 半闭环、 B 不用、 C 闭环、D开环 14、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数字控制(D ) 代的演变。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15、所谓(C ),就是把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运动要求用数 字指令形式记录在介质上,并输入数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