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

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

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目前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一直以来,因为资料不全,相关技术人员大部分时候都是估计或者是借鉴类似地区的相关资料来制定规划,这样设计的目标就很容易出现误差。为了能够使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与实际相符,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水平,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参数。

2.4对规划的编制时间较短

要想设计出一个比较详细,与实际相符,操作性强的水土保持规划,一定要给水土保持规划的技术人员足够的时间。首先要去实地进行考察,按照规划的目标去布设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之后要进行内部的编写,计算以及绘图等;最后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2.5计算的模式不是很合理

水土保持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相关报告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没有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地域之间的温度、季节、地质等的差异考虑的也比较少,之后就比较盲目性的去应用一个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模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雷同现象的发生,规划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一些自然因素以及一些__条件存在很多的差异,一定不能对国家的标准进行生搬硬套。比如:国家在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规定中要求,在三到五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护方法中,可采用改垄的方法。可是有一些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并没用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特点,也进行改垄和修地埂,这样严重的违

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这就属于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方法。

有关水土保持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坚持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防止千篇一律设置水土保持方案现象的发生。

2)有效利用先进水土保持的监测方法,正确的判断出水土流失的强度,之后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去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法,从而使保证措施布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最大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3)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逐步的加强和完善规划设计部门的审核资质,尽早建立好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信息库,为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水平,同时还能让水土保持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真正的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水土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在水土保持规划上面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减少水土保持规划中的问题可以让水土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化的运用,同时还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目前水土保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__:

[1]王治国,王春红.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M].北京大学出版社,xx.

[2]王治国,郭索彦,姜德文.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xx(06).

[3]刘军会,傅小锋.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的探讨[M].人民大学出版社,xx.

内容仅供参考

浅议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议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 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脆弱性大、敏感度高,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严重的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问题。文章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石漠化;水土保持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惟一途径。西南3省(滇、黔、桂)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集中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脆弱性大、敏感度高,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严重的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问题。据统计,该地区石漠化面积已高达46%[ 1 ] 。“石漠化”问题已成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重要因素之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特殊的“喀斯特贫困”现象,全国近1 /2的贫困人口集中于本区[ 2 ]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西南地区喀斯特面积约42.62 km²,其中黔、滇、桂最为集中,面积达32.06万km² ,占3省(区)土地总面积的39.71%[1] 。在该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特殊的“二元结构”和土壤成土速度缓慢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过程紧密相连,有关数据显示,滇、黔、桂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km²,占其总土地面积的40.1%[2] 。目前,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用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主要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其次配合以土地整理,以及旨在解决燃料的沼气池建设和改善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由于石漠化的成因复杂,石漠化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总体上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却不断加剧。 2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技术、设备落后,研究力量分散、高层次人才缺乏。造成了对水保理论系统研究不够深入,技术指导作用乏力,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或应用缓慢,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2. 2水保意识有待提高,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长期以来,虽然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文环境等因素,人们对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不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再有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严重、各出其道,缺乏宏观调控力度,造成各项治理措施脱节,导致治理的综合效益低下。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

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成效评估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成效评估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部价值主要是农林牧业增加的产值与 效益。根据研究区的统计资料,项目实施前(2009年)、实施后(2011年)后的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见 表3、表4。从表3、表4能够看出:农业增加值是水土保持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内部价值即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项目实施后研究区内农 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0.1%。 2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外部价值是产生于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或区域 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生态系 统外部服务价值包含两方面,即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 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土保持调节水文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 统服务价值。 2.1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有机质 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 主要体现在植被改良土壤过程中固定碳与积累氮素的作用上。根据赵 建民的研究成果,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植被固定碳的边际效益为91.31元/hm2,固定氮的边际效益为105.46元/hm2,合计为196.77元/hm2(土层深度按60cm计算)。所以,通过计算研究区林草植被面积(不包括果园与覆盖率很低的荒坡草地),其改良土壤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35万元,见表5.研究区内林木每年新增长期生物量约为4.12t/hm2,木 材含碳量按43%计算,经计算林木固定碳的边际效益约为55 5.64元/hm2。所以,计算研究区项目实施后林木生态系统的

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处在当前的发展改革背景下,加强生态化发 展理念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融入,就能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的发展中,城市水土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城市人们的安全以及环境的恶化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的措施实施就比较重要。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城市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工作开展的机遇进行 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解决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机遇;问题 引言 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环境逐渐恶化下,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就有着其重要性。只有充分重视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开展,以及通过具体化的操作,才能对城市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城市水土保持加强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城市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工作开展的机遇分析 1.1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需求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展现,城市也是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发展中比较敏感的区域,所以要能对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管理都要能够加强,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当前的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的环境方面也愈来愈恶劣,社会失稳的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使得农村的人口向着城市进行转移,这样在城市环境方面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1]。在当前的城市水土流失以及生态危害方面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就需要加强城市水土保保持工作的积极有效的开展,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优化发展。 1.2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机遇分析 当前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着新的机遇,所以要能利用当前的各方面优势,将这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充分重视。在机遇方面主要是政府对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度,这就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科学依据。政府对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质量问题以及污染排放等方面的问题都比较重视,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有着具体化的要求指示,所以要能利用这一发展的机遇,将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良好有效的开展。 另外,在当前社会民众对城市环境问题愈来愈重视的情况下,这就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保障。还有是相关的水土保持的法律层面也有了加强和完善,这些方面的发展机遇,就为城市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开展

中国水利年鉴2017_建设管理-水土保持-【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南水北调办公室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并报送国务院,为“十三五”期间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规划依据。(李柏) 【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对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 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淤地坝工程安全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有5000多座淤地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十分必要和紧迫。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2016年,水利部商财政部编制并印发了《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为开展除险加固工作提供了规划依据;印发了《关于开展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2016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除险加固病险骨干坝221座。截至2016年12月底,7省(自治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80%以上,青海省达到90%以上,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1562座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病险情况核实工作;开展了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专项督查,并向各省印发了督查整改意见;开展了《淤地坝技术规范》修订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前期工作。(惠波)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2016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 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水利部组织评估、公示后,公布了29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名单。包括8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15个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6条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89个工程被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其中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43个,主要分布于北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云南、宁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34个,主要涉及水利水电、铁路、公路、输变电、输油气、煤炭、风电、冶炼、机场等工程;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12条,主要分布于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江西、贵州6个省。(蔡道明)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6年,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后,各地加强组织实施,积极开展省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其中浙江、江苏、福建、黑龙江、宁夏、青海、河南、甘肃、山东、陕西、辽宁、江西、四川和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的规划已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复,明确了本省(自治区)水土保持目标任务、重点防治区域和工作安排。同时,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的规划也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复。2016年,水利部编制完成《全国水土保持发展“十三五”规划》《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建设方案》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开展《黄土高原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逐步完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孔祥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2016年,持续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组织编制《国家水土保持 监控能力建设规划》,进一步开展重要监测点升级改造。 1.完成《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改版与2015年公报编印完成《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大纲修订,组织开展省级基础资料收集审核,编制印发《201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为社会提供了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等信息。 2.编制《国家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规划》为提高中央级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能力与水平,组织编制《国家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等。 3.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编制形成2018—2022年项目规划(初稿),为三年滚动项目储备打好基础;组织完成2015年监测数据汇编,形成7卷13册汇编成果;完成了国家级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152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展了69条小流域和92个监测点的水土流失定位观测。中央级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的开展,带动和促进了地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了动态监测工作。 4.组织国家重要监测点升级改造提出《水土保持重要监测点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目标与内容、监测指标与设备、监测用房及综合管理等。完成2个典型小流域综合观测场的设备采购、安装与使用培训。到2016年年底,已开展了4个重要监测点升级改造,促进了监测指标规范化、采集方法标准化、数据处理系统化及信息传输自动化。 181 水土保持

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0.doc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4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 A.汽车的最高速度和最小稳定速度 B.汽车的行驶状态和行驶速度 C.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性 D.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制动性能 2.在题图汽车一个排档的动力特性图中,下列哪个速度是汽车稳定运动的临界速度?( ) A.V1 B.V K C.V2 D.V max 3.下列哪个指标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4.某微丘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V=100km/h,μ=0.04,i=2%,则计算得到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 ) A.3937m B.1312m C.2564m D.4529m 5.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为大于或等于_______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6.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_______m。( )

A.40 B.50 C.60 D.70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大的高等级公路上,因车速较快,_______的行程已能满足行车操作需要及最小坡长的设置要求。( ) A.3s B.6s C.9s D.15s 8.为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一般应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_______倍数值作为条文中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值。( ) A.4~5 B.3~4 C.2~3 D.1.50~2.0 9.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_______与_______之和。( ) A.行车宽度、路面宽度 B.行车宽度、中间带宽度 C.路面宽度、中间带宽度 D.行车宽度、路肩宽度 10.下列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的是( ) A.最大最小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大最短坡长 D.坡度角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横向力系数μ值的选用需考虑到以下哪两个因素?( ) A.汽车的行驶速度 B.汽车的制动距离 C.汽车燃料与轮胎的消耗 D.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12.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容易出现的两种不稳定的危险是( ) A.向外滑移 B.向外倾覆 C.纵向倾覆 D.纵向倒溜 13.超高坡度的设置与什么因素有关?( ) A.计算行车速度和圆曲线半径 B.计算行车速度与竖曲线半径 C.路面最大横坡与圆曲线半径 D.路面类型与自然条件 E.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 14.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行车条件较好 B.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可能会出现“暗凹”等不良视觉现象 C.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设计时需要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D.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线形效果视平纵面线形几何要素设计而定 E.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视觉舒顺、视线诱引良好 15.路线纵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以下哪两种方法?( ) A.传统方法 B.人工定坡法 C.交互式设计方法 D.数字模拟法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7, 5(2), 7-1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530868.html,/journal/ojsw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530868.html,/10.12677/ojswc.2017.52002 文章引用: 王慧娟, 康玲玲, 孙娟, 董飞飞, 杨洲.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J]. 水土保持, 2017, 5(2): 7-12. Analysis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Huijuan Wang 1*, Lingling Kang 2#, Juan Sun 2, Feifei Dong 2, Zhou Yang 1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2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Jun. 18th , 2017; accepted: Jul. 12th , 2017; published: Jul. 17th , 2017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 strong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lear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ompare and optimize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research, in which ecological benefits reflect the important value in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 tr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landscape and so 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 index system, th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 tru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ecosystem service theory.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ffect and Index System, Ecosystem Services Theory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 王慧娟1*,康玲玲2#,孙 娟2,董飞飞2,杨 洲1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收稿日期:2017年6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7日 *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水土保持工作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中还存在这不少的问题,组织机构流于形式、施工组织落实不到位和监理管理严重缺失都是不可忽略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问题;对策; 一、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机构流于形式 经过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是建设单位落实方案的依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方案报告落实组织机构,并设立专人负责。在实际落实工作中,这种组织机构、专人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或“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对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知之甚少或很少过问,主要用于应付监督检查;有些项目所落实的组织机构和专人等内容甚至只会出现在验收阶段的总结报告中。这种现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可以直接表现为:在建设单位组织的各类会议上,建设单位可以花大量时间听取建设各方对工程进度、质量、资金、周边协调等一系列主体工程建设的问题汇报,却极少听取监测单位对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建议。 1.2 施工组织落实不到位 施工企业是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破坏土地的直接实施者,而施工企业对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施工组织方面,难以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施工投标文件中很少有水土保持相关篇章,或所写的水土保持实施内容很少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具体内容出发,或很少联系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水土保持内容“只言片语,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准”。对施工队伍水土保持知识、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上远不及对本企业商业广告宣传的力度。在施工过程中,还没有从水土流失预防的大局出发,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各项防治措施融入到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建设、规程建设当中去。最终形成的结果只能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施工中难以落实[1]。 1.3 监理管理严重缺失 从预防为主的水土流失防治原则出发,监理单位应当成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保障的主要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单位对主体工程的施工管理通常能够严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计划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 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0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目标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 项目概况 (3) 2.2 区域自然概况 (3) 3.水土保持措施 (7) 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7) 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 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 (11) 4.1 施工组织原则 (11) 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 (11) 5.水土保持机构图 (12) 6.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13)

1.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士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 (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4)依据本方案设计内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范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 (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 (10)经批准的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罗珂2013052120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 其目的是分析措施当前的效益;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效益计算的原则 1、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20-30年。 2、采用的数据资料要翔实可靠。 3、从措施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有: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②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③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4、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 二、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 (一)蓄水保土效益计算 蓄水保土效益包括单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小流域或某区域的蓄水保土总体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有水保和水文法。 (1)水保法 指应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来综合计算全流域的蓄水保土效益。 (2)、水文法 以水文站或径流站等实测的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蓄水、减沙效率。 (二)经济效益计算 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 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货币定量表示。各项治理措施的经

济效益,应根据每年实际生产效益的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增加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价格,逐年计算,最后累加得到在效益计算期内的总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增加薪材的效益等。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 计算转化效益要注意:当地有转化条件,转化多少计算多少;必须扣除转化中的投入;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和投入,而且只限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 (1)坡地的间接效益 果园的间接效益如节约化肥用量和节约劳动力等带来的效益。 (2)种草的间接经济效益 如以草养畜:增产的饲草养畜带来的效益; (3)造林的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产品有:花与叶、枝条、果品、木材。 加工转化提供间接经济效益有:编织;加工;药用。 (三)社会效益的计算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带来的效益。 1、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 ①保护耕地的效益 主要比较治理前后耕地的损失量变化。 ②防洪效益计算 林草措施的防洪效益,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即对等措施替代法和淹没损失替代法。 对等措施替代法是以其他防洪措施(水库等)替代林草的防洪效能,而以此替代措施的投资定额计算其效益。淹没损失替代法为有无林草措施的洪水淹没损失差。 ③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社会效益计算 2、促进社会进步的调查分析 促进社会进步包括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环境容量等。 (四)生态效益计算 生态效益可分为农田防护林效益和林草措施改善水质的效益,农田防护林效益体现在农作物的增产和减少土壤风蚀的价值上。

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处在当前的发展改革背景下,加强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融入,就能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的发展中,城市水土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城市人们的安全以及环境的恶化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的措施实施就比较重要。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城市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工作开展的机遇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解决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标签:城市水土流失;机遇;问题 引言 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环境逐渐恶化下,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就有着其重要性。只有充分重视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开展,以及通过具体化的操作,才能对城市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城市水土保持加强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城市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工作开展的机遇分析 1.1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需求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展现,城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发展中比较敏感的区域,所以要能对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管理都要能够加强,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当前的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的环境方面也愈来愈恶劣,社会失稳的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使得农村的人口向着城市进行转移,这样在城市环境方面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1]。在当前的城市水土流失以及生态危害方面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就需要加强城市水土保保持工作的积极有效的开展,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优化发展。 1.2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机遇分析 当前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着新的机遇,所以要能利用当前的各方面优势,将这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充分重视。在机遇方面主要是政府对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度,这就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科学依据。政府对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质量问题以及污染排放等方面的问题都比较重视,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有着具体化的要求指示,所以要能利用这一发展的机遇,将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良好有效的开展。 另外,在当前社会民众对城市环境问题愈来愈重视的情况下,这就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保障。还有是相关的水土保持的法律层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原则 (2) 四、编制范围 (2) 五、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4) 六、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4) 七、防治范围及内容 (5) 八、临时设施建设工程保持措施 (6) 九、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6) 十、关键作业保护方案 (8) 十一、实施保证措施 (9) 十二、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9)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9T14:19:30.3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李贵科 [导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广西建曦水土保持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还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对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经济、生态、社会 一、水土保持主要措施 以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例: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严格按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截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要求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面杂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木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挖填和临时道路施工时,应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等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压实,依次进行;使表面形成适当的横坡,防止积水。 4、防止冲刷与淤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状态的改变。开挖或回填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施工中不管出于任何需要,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流、水道或现有灌溉、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弃方堆放点统筹安排,堆放点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尽可能将弃方整平用作耕地。 5、边坡保护施工场地外侧纵横向上设置连通的排水沟,防止边坡遭到冲刷。对于深挖方路段边坡开挖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深挖方路段开挖须在支挡构筑物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支挡构筑物的变化情况。 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国家重视全面治理,“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1.5万个,各类建设项目共计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1300多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万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3.6亿吨。重点治理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其中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800多条。水土流失治理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增加保水量85亿立方米。生态修复广泛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2万平方公里,27个省区市、136个地市和近120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实现了封育保护全覆盖。 2、生态效益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要求,鼓励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流动。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配套排水沟、蓄水池、塘坝、谷坊和田间道路等小型水保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拦、排、蓄、灌、雨水集蓄相配套,形成了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重点解决工程性缺水。选择优质、高效、生态、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变家庭自主经营的传统方式,因地制宜实行土地流转、大户治理、能人承包、规模种植等方式,开发生态经济型果木林基地、速生林基地、畜牧养殖基地。通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增值,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索取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管理机制,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生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资源价值研究便应运而生。因生态环境改善而引起水质提高的资源增值,已在生态效益中有所考虑。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内容包括、治理前地块强化恢复植被投资、地块面积和治理后地块强化恢复植被投资。 3、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的社会效益有以下两方面: 减轻自然灾害,其效益有的在当地,有的在治理区下游。包括:一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沟蚀割切并吞蚀土地,面蚀使土地石化,减轻沟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二沙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其效益主要在治理区当地,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生产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全域打造成为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城市。以下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桂东的决定》(桂发〔xx〕1号)(以下简称《决定》),完成《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经费,完善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三、明确职责分工 为确保《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实现,我县按照国家试点文件和全省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

标体系(见附件1),将生态文明建设5大类2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细化分解成了108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实施时间(见附件2)。其中县林业局和县环保局等部门还要负责牵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体系的具体构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四、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方案 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决定》的精神,聘请有关专业机构抓紧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论证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具体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按步骤分年度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五、强化督查考核 各乡镇、各牵头部门要对照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于每年1月底前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该年度的工作目标和需实施的具体项目。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综合汇总情况研究制定全县年度实施方案,经县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标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评体系。要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组织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进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和通报情况,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六、深化工作效果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

1.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河南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内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内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内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安阳市财政局、安阳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内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2.项目概况 自然条件 气候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地形地貌 内黄县卫河以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卫河以北属漳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57m。卫河左岸西高东低,卫河右岸南高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全县沙地面积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沙地主要分布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