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原著为英文,并破译为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不比其他动物高明。加入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不可能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部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摩尔根认为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有5种顺序相承的技术,它们分别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烟亲制度》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的观点,然后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进化阶段的进化学说。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实际上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准备基础,并且大家认为生产力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形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见原始公社制)。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认为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摩尔根用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氏族组织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氏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阐明了氏族的本质。北美易洛魅人的母亲氏族制,世系和财产由女性继承,有一套包括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按原始的民主制组成,各层组织有自己的职

能,他认为氏族出现时人类处于群婚状态,只能按母亲方识别世系,因而最早的氏族是母系制。欧洲人到美洲时,印第安人大多已组成母氏家族,部落分为父系氏族,少数部落的氏族制已解体。他描绘了荷马时代希腊人以及古代罗马人的父亲氏族制,指出氏族是从母系制度发展为父系制的,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私有财产的出现,父亲要把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子女。摩尔根以历史事实阐明,氏族制度发展的结果,必然由于私有财产和阶段的出现而产生它的对立物——国家。他以雅典人看罗马人为例,探讨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在雅典,经过几次政治改革,历时数世纪才使氏族制度彻底消之,形成了雅典国家。罗马国家是在平民和贵族斗争中摧毁了氏族组织而建立起来的。

第三编“家族观念的发展”。摩尔根从研究各民族的亲属制度入手,探讨了家庭婚姻的历史。他认为亲属制度以婚姻家庭形态为基础,马来亚式、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和雅利安三种顺序发展的亲属制,反映了与此相应的婚姻、家庭发展序列。人类自脱离了原始杂交状态之后,经历了顺序组织相承的婚姻,家庭形态;血缘(婚)家庭,普那路亚(婚)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力制家庭(特殊状态)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介于群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的对偶家庭和父权制家庭未能产生新的亲属制度。普那路亚婚和级别婚都是氏族产生的根源,而氏族组织又使通婚的群缩小从而形成了对偶婚。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家庭婚姻的发展相联系,认为共产制的生活方式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家庭相适应,一夫一妻制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继承财产的需要而确立的。摩尔根的家庭史研究,批判和推翻了主张大家庭是社会的原始细胞,父权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的“父权论”。

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阐明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财产所有制,即公有制和私有制,以及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摩尔根指出是私有制财产导致奴隶制和国家的产生。最后他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未来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文级形式上的复活”。

这本书在出版以后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以原始社会历史研究的具体资料用来丰富并且证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从而获得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为此,马克思写了详细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所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就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的。

他高度赞扬“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

这本书出版初期,在美国也曾大受赞扬。后来长期受到攻击和批判。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等公开提出以摩尔根的学说为主要批判对象,美国民族学家R•H•罗维的《原始社会》这一本书就是专为反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而写的。他们反对社会进化理论;反对唯物主义史观。近30年代,西方民族学者重新评价摩尔根及其著作,人们逐渐承认发展的观念《古代社会》一再重版。

这本书在经济论证方面不够,由于新的研究在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见解的同时,动摇并且推翻了其中的一些原先的论点和假设,如关于原始社会分期发展等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修正意见,但这本书为原始研究所建立的系统以及它的基本原理仍就是正确的。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二 一 如果进化论证明了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上升到如今的文明社会的。那么,究竟期间的发展进程如何呢?尤其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达到文明社会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要向读者展示的。 摩尔根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向我们揭示“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是祖先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的结果。”(p557)它是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到今天的社会状态,其间的发展状况是必然而又自然地以前进顺序彼此衔接起来的,这点无可否认。因此,对于用人类退化论来解释野蛮人和蒙昧人存在的论述,在摩尔根看来,是毫无事实依据的伪科学命题。同样,由此认为凡与雅利安人和闪族人无关的人种都是不正常的种族,也纯属无稽之谈而遭到摩尔根的批判。(p512)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在今天看来已毫无争议的论断在当时所遭受的抨击可能并不亚于类似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攻击,然而,事实证明,基于科学检验的论证必将最终显示出其生命力而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哪怕在一个多世纪以后,《古代社会》依旧被列入中西方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经典著作的行列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1877年《古代社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首版之时,我们的祖先还刚刚处于利用西学来改变物质层面社会面貌的初次大规模尝试之中,但在思想领域,我们尚且还不能指望他们拥有认识自身及自身文明源起的科学意识。但在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却似乎已朦胧地看到了《古代社会》将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些许微光。它的拨云见日、大放异彩确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而必将降临到中国人头上的。当然,另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无疑更多地承担起了先行者的桥梁作用。 诚然,用唯物史观来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马克思所想实现的心愿,事实上,摩尔根的著作本身就体现了这样一种伟大的哲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古代社会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一 《古代社会》,原名《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进化论学派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摩尔根(1818-1881年),出生在纽约的摩尔根,青年时曾组织团体“大易洛魁社”,主要以研究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为宗旨。在从事律师工作期间,因多次为印第安人辩护而在他们中赢得声望,并于1847年被易洛魁人的塞奈卡部鹰氏族接纳为其成员。 1879-1880年,摩尔根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族的血族及亲姻制度》(1871)、《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族制度生活》(1881)等。其中,《古代社会》最具影响力,且书中关于古代人类婚姻家庭方式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理论提供了根据。 《古代社会》全书共分四编,分别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共三章)、“政治观念的发展”(共十五章)、“家族观念的发展”(共六章)和“财产观念的发展”(共二章)。首先可将全书内容作如下梳理: (一)“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 摩尔根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且“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于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野蛮低级状态、野蛮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原著为英文,并破译为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不比其他动物高明。加入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不可能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部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摩尔根认为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有5种顺序相承的技术,它们分别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烟亲制度》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的观点,然后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进化阶段的进化学说。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实际上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准备基础,并且大家认为生产力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形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见原始公社制)。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认为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摩尔根用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氏族组织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氏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阐明了氏族的本质。北美易洛魅人的母亲氏族制,世系和财产由女性继承,有一套包括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按原始的民主制组成,各层组织有自己的职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摘抄(优秀7篇)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摘抄(优秀7篇)《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摘抄篇1 最近阅读了一本白话版的《资治通鉴》,随着阅读的进行越发感觉这部书字字珠玑。 《资治通鉴》是北宋多学科通才司马光花费19年编写而成的横跨16个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巨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但是不到半年陈胜就被杀身亡。司马光在评价失败的原因时,分析道首先是陈胜在时机不成熟时着急称王,再就是滥杀熟人,亲近苛刻督查的人,将领们带兵攻占土地回来,凡是与命令不相和的,就把他们逮捕治罪,从而导致将领、朋友都不亲附他。 楚王韩信因势力过大引起刘邦的不安,进而用计捉住韩信,封了个没有实权的淮阴侯。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你不过能带十万”,而说他自己带的兵越多越好,刘邦笑他说:“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哪?”,韩信说:“陛下你不会带兵,但很会带将”。 公元前265年,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人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太后舍不得,就没有答应。触龙劝说:“为什么国君的儿子被封了侯就都没有好结果呢?因为他们俸禄丰厚,却没有为国家流汗,地位崇高,却没有为国家立功。如今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却不趁现在您还在时让他多为国家立功,一旦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凭什么在赵国存身哪?”赵太后听后就同意了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入京朝见,陪皇太子喝酒赌博,因为赌博争棋态度不恭,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朝廷把吴太子送回吴地,吴王刘濞生气的说:“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何必送回来?”又送回去,葬在长安。丧子之痛最终导致吴王挑起七王之乱。

《古人这样过日子》读书笔记

《古人这样过日子》读书笔记 《古人这样过日子》是一本由李孝聪教授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探究了古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礼乐制度,从日常习俗到文化娱乐,作者对古代社会的描绘深入且生动。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不仅关注了古代人们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也深入探究了古代社会的精神生活,如礼乐制度、文化娱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描绘,作者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在书中,我特别被古代祖先们在生活智慧方面的贡献所吸引。这些智慧的结晶,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儒家的“中庸”思想等,至今仍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古代智慧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书中还详细描绘了许多古人的生活点滴,这些情节和细节引人入胜且富有启发性。例如,书中提到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婚姻观念、古代的科举制度等,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这些具体的例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人们的生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古人智慧的伟大以及这些智慧对现代人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也反思了现代人生活与古人生活的

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启示。我认识到,尽管时代在发展,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崇尚。因此,我们应该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不断汲取古人的智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此外,《古人这样过日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不断积累发展,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这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古人这样过日子》是一本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感受古人智慧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本书也能够引导我们在反思现代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古代社会》 读书笔记

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班级:08B 学号:2020208B45 姓名:张磊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转眼间已经步入大三,相比在红山学院的生活,我在福建路校区有了更多时间属于去支配。因此,我用这段时间读了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当然从这本书中,我对古代的发展史,政治、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慨。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重建了原始社会史,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研究尤为翔实、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作了详细的读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引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1818-1881),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他的《古代社会》一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这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内容梗概: 这本书共分四编,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的物资生产资料的发展 来介绍人类的发展;通过举例介绍易洛魁人、加诺万尼亚族、阿兹特克人、希腊 人、罗马人及其他部落氏族的组织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观念的发展;认 为人类社会存在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 族、父权制家族和专偶婚制家族,通过分析得出了家族观念的发展;最后是财产观 念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三种财产继承法。 摩尔根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他在序言中说:“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 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 同。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 并可看出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他设想人类文化发展阶段: 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其中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分别有低级、中级和高 级三个级别。每一个阶段代表一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并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生活方 式而得以互相区别。 在《政治观念的发展》中提出,“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 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这些制度在蒙昧阶段开始生长,经过野蛮阶段的发酵,进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1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书籍:《中国古代史》 作者:__X(请提供作者姓名) 我阅读这本书是在寒假期间,正好可以悠闲地沉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海洋中。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史”,它全面、生动地介绍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 作者在书中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从黄帝的传说到夏朝的建立,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的统一,从唐宋的繁荣到明清的衰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最印象深刻的章节是关于唐朝的部分。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包括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我被那个时代的生活和艺术深深吸引,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我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理解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书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思考和反思。比如,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会引发那么大的社会动荡?清朝如何从衰落中恢复并再次崛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历史,才能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推荐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会在其中找到许多乐趣和收获。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2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长卷,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的灭亡,跨越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世界。 在书中,我最为关注的是作者对于中国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的阐述。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至宋元和明清时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例如,在先秦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是主要的矛盾;而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矛盾逐渐转变为阶级矛盾。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作者详细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重要皇帝。在宋元和明清时期,作者则着重探讨了宋明理学的兴起、农民起义和满洲入关等重要历史事件。这些内容让我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然而,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作者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有时候过于注重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叙述,而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阐述等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史》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分期和阶段特征,还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注意。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重建了原始社会史,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研究尤为翔实、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作了详细的读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引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第6页)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野蛮低级状态、野蛮中级状态、野蛮高级状态、开化低级状态、开化中级状态、开化高级状态和文明状态。从而体现出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肉类及乳食的生活;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同样的这也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 不过摩尔根对于人类制度的看法却有些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说:“人类的主要制度说从极少数的原始思想萌芽发展而来的证据积累的一部分;并证明人类制度的发展途径与方法是预定了的,同时又证明这些途径与方法的歧异是被人类心灵的自然逻辑及能力的必然的界限所限制于狭窄的范围以内的。”(16页)——人类制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并且各地的制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决不是预定的。 摩尔根把家族分为五种形态:血缘家族、群婚家族、对偶家族、父权家族、单偶家族。展现了人类家族的变化发展的进程。

《古代社会》 读书笔记1500字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作品,其作者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他小的时候对易洛魁人的生活习俗就非常了解。在他青年时期,成立了“大易洛魁社”来深入研究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生活。通过了四十年艰苦的研究,他终于写出了这本作品。在这期间,他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实际情况,他甚至选择了和印第安人居住到一起,到最后作者也去世界其他的基本情况相同的部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精神是很值得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努力学习,尽力追求的。 这部书中,作者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氏族生活相关的问题,还有许多权力制度的发展过程。书中的许多观点,对现代的制度建设和发展也有借鉴作用,这也是这本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本名作的原因。例如,书中指出,单偶家族的出现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而非自然条件,这也是跟着私有制而变化的。 就连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也很欣赏这本书,他们在读过之后,甚至做了特别详细地标注,通过这本书的启发,马克思结合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最后由恩格斯执行其遗言成就了一部宏伟巨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特别赞赏摩尔根的研究与论点,对于摩尔根在氏族本质和部落关系上的认识,恩格斯把这个认识成就类比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一种很高的赞誉,但是对于摩尔根的为原始社会研究领域的贡献来讲,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人类存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段了,但是这个说法的实际证据直到这本书出现才慢慢的被重视和发现,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或许也是历史的安排。当然这些我们无从考究,或许那个时候正需要这个理论的出现来点化还仍然模糊的世人,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类早在远古时期甚至更早的历史阶段就存在于这个地球之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许许多多的动物灭绝之后,人类还仍然存活地球上,并且应该是越活越好的状态,这种变化应该与人类的进步途径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或许也是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吧! 在书中,作者提到,人类的进步形成是和地质学的变迁相关联的,而非简简单单的时间线划分就能将其说明的,因为或许在人类意识到时间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所以并没有野蛮人和开化人之分,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史相同的,都会是以相同的途径进行发展,都会经历野蛮、开化、文明这几个时期,不论是处于原始社会的印第安人还是所谓的进入文明时期的文明新人类,这都是一个确切的事实。 而这本书需要解决的就是这问题,读过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文明、开化、野蛮同时存在的现代?为什么那些部落或者民族会落后于其他组织?我们的先祖是怎样经历过这些阶段的?野蛮如何转变到开化?开化又怎样进入到文明时期?......这些问题的种种解释都在这本书中讲的十分明确。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在研究古代原始社会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变化,其实实质上,这些问题回答的背后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研究,这就把社会制度变化的原因这条进程又提前了几个历史阶段,这是这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所在。 书中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许多人认为发明发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体现和反映,但其实制度的演变同样可以反映这一问题,因为制度的变化和人类的思想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思想的进步与变化同样诠释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些制度变迁和发明发现的一致性很好的说明了人类起源问题的一致性。不论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处于同一个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在欲望以及心理状态上是相似的。 从人类发展的野蛮时期后期一直到整个开化时期,人类普遍都会自发的组织成为氏族、胞族以及部落,这些制度在当时世界各个地方都十分流行,也是古代社会发展组织结合的重要工具。而且这些制度同时很好的解释了人类心中对政治观念发展变化的认识。可以毫不夸

马原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不忘初心重温经典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此书于1884年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其后被翻译成法、俄、英、日、中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附录。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 在此书中,恩格斯用了大概一半的篇幅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的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书中第二章专门探讨家庭起源的问题,恩格斯“把历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他把婚姻家庭确认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而非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两性结合是人类再生产的方式,从最初的血缘群婚构成的血族家庭,发展到族外非血缘群婚构成的普那路亚家庭,后来又发展到松散的个体婚构成的对偶制家庭,最后是较为固定的个体婚构成的专偶制家庭,到达了阶级时代。书中第九章着重论述的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只能集体劳动,集体消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到了野蛮时代的中期阶段,青铜工具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与农业分离,个体劳动出现了,随之一些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也归个体所有,私有制开始萌发。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作为生产力的劳动工具——奴隶而存在,这时社会开始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被称为铁器时代,生产力继续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耕地变为私有,氏族内有些成员也沦为奴隶。进入文明时代后,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得商业也开始变为独立的行业,产生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

家庭私有制和国的起源》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的发源》念书笔录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源》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依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 作。该书写于十九世纪八十年月,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无产者和财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工人阶级运动此起彼伏。经济上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代替自由资本主义;政治上 -无产阶级日趋觉悟,阶级矛盾激化,工人政治运动蓬勃发展;文化上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大纲作用。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进行必需增补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看法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部著作里, 恩格斯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来源理,以丰富的史实资料为依据,周密论证了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发源问题,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发源做了科学的论述,揭露了人类社会发展 的进度和规律。 粗粗读了一遍,个人感觉,恩格斯的这本书大概包括着两部分的内容。其一,是从马 克思主义的看法出发来看古人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源问题的研究和结论,是一种近 似复述的阐释。恩格斯写作《发源》的直接原由是为了履行马克思的遗愿,达成马克思已 经开始但未能达成的研究事业。其二,是恩格斯个人研究成就对古人结论的修正和增补。 《发源》以历史唯心主义为指导,以丰富的史实资料为依据,周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发源问题,科学揭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度和规律,深刻批评了财产阶级学者扭曲 历史、美化私有制和盘剥制度的谬论。列宁对这部著作赐予了极高的评论,以为在研究国 家问题的时候应要点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源》,它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此中每一句话都是能够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都是依据大批 的史料和政治资料写成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源》中,是依据摩尔根对于家庭、氏族、国家的形 成和发展的研究成就来论述国家的发源的,他论述国家发源的先后流程是:家庭、母系氏 族、父系氏族、部落、部落结盟、民族、国家。恩格斯在书的开头谈到了人类社会的发源, 经过动物驯养,跟着工具的发明,经过不停的发展,形成了家庭,在原始状态中,先 后出现了血缘家庭,普那路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在书的28 页恩格斯采纳摩尔根的话说:“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跟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 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 ,在普那路家庭形式的时候,产生了母系氏族,在对偶制家庭的时候,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在专偶制家庭的时候,儿女成为了父亲 财产的继承人,家庭是国家形成的雏形。家庭的产生是人口“生殖”即“种的蕃衍”带来的 结果。开初“生殖”行为完整部是无心识的,完整部是生理本能带来的结果。家庭构造以及 对家庭尊卑、性别、婚配的认识都处于一种自然、混沌状态。跟着生产、思想、意识发展,才渐渐产生了等级、婚姻、利益等各种新的家庭看法。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为国家的产生确立经济基 础。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别出来促进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以后,劳动生产力提升,商品互换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因为要汲取新的劳动力,于是带来了 奴隶制,第一次大分工也带来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社会分裂成了主人和奴隶,盘剥者 和被盘剥者。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时,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别了。部落、部落结盟也开始形成,商品贸易也开始出现,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异,个体家庭开始 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住得浓密的居民形成了家属部落结盟,部落的交融形成了民族,因 为战争、打劫的需要,就出现了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等氏族社会机关。第三次社 会分工,使商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跟着贸易的扩大,全部权和抵押的产生,财产日趋集 聚到少量人手中。三次大分工的出现,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而两者之间的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摘抄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摘抄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下五千年》笔记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历史纪事,不得不动容于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发展,以及那时古人的高尚品德,当然,还有对于昏君的那种无奈与气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 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通常把这段历史叫做“上下五千年”。这期间,在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我最近有幸精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感慨万千。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曲折动人的

《明代社会研究》读书笔记

《明代社会研究》读书笔记 牛建强:1963年生,河南省孟州市人。1984年,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大正大学留学,任日本皇学馆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本书由十一篇文章组成,内容涵盖明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包括风俗、市民文学、社会变迁、世风迁移、士风异动及地方先贤祭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北方水利、明末流贼问题等。本书算是一本对明代社会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书。从诸多方面对明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明代灭亡的原因有精准阐述。 主要读了与市民文学及士风变化相关的几篇。坦白说,资料确实详尽,但除了资料,似乎也不剩什么了。有关市民文学的几篇,始终没有解释何为市民文学,具体内容探讨的也主要是小说、戏曲、民歌等内容,如此一来,市民文学与通俗文学是何关联?标举市民文学的意义何在?作者似乎接受了一套理论说辞(原因不详),进而广征材料予以支撑,却没有必要的概念辨析与研究反思(这似乎也是同类研究的一致趋向),这很难不让人生疑。关于市民的主体,时而也提及士人,实在有些混乱。

总体来说把要交代的基本都交代清楚了本书前几章基本把明朝分为前中后三个历史时期来论述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从而得出重要结论-随着商品经济、市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出现了奢华糜烂之风之后又因此社会风俗导致明末政府的种种问题。后面三章主要是以河南为主要研究对象细化一些历史问题以及社会变动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集锦15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主要讲的是五千年里的历史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郑庄公掘地见母。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他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他是老大,他还有个弟弟。因为郑庄公长的难看,所以,他的母亲就偏爱他的弟弟,一点也不喜欢郑庄公。之后,父亲死后把王位传给了郑庄公,因此,他的母亲和弟弟很是不满,就在私底下招兵买马,准备夺取王位,郑庄公用自己的实力保住了王位,并且把自己的母亲赶来出来,还对天发誓:除非是到黄泉之下,否则永远不和母亲再相见,可时间长了,郑庄公就后悔了,颖考叔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在地下挖一条地道,一直挖到地下有泉水的涌出,然后在地道上建房屋、通道和庭院,再把母亲接到房子里来,郑庄公按照这个办法做了,母子相见后都不禁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赶谁也不能赶走母亲,否则将会后悔莫及、遗憾终身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2 历史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时而微波荡漾,时而洪波涌起,美丽、古老、庞大、而又神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令我好奇、着迷。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中国这几千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和那些爱国、忠国的名君贤士。如一心一意辅佐蜀国的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冶国有方的李世民……他们都是中华历史道路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道路上不断的发展着、强大着、繁荣着。虽然这其中也有消沉,但这始终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古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强大古国,我为她激动、忧伤、悲愤、骄傲、欢乐…… 现在的中国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与世界有些强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些国家对我们不怀好意,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的国家还要继续发展壮大,争取成为世界强国,让别的国家不敢轻视。这就要靠我们,需要我们奋发学习,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现在正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人们说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方向盘是不行的,那我们的方向盘是什么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 马克垚学林出版社 1.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从严复起,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把封建社会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而是兼及其社会和经济的内容。 陶希圣著《中国封建社会史》,主张周代的中国即封建社会,春秋之际,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但封建经济却一直延长到1500年。 瞿同祖著《中国封建社会》,以西方封建社会来比照、分析中国的封建社会,他认为“封建社会之综合要点是土地所有权的有无以及主人与农民的关系”,封建社会只是以土地组织为中心的而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阶级社会而矣。 杜学胜(台湾学者)认为,周人封建的本质,乃是继攻伐征服之后的武装殖民,所以唯物史观的封建制度与传统的封建不相干。 西方学者更多的视封建制度为一种法律制度。如,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在“封建法律”的题目下,分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涉及封君封臣关系、采邑制度、农奴制度等。亚当·斯密则认为封建法律是领主统治权、裁判权,其推行原是为了加强王权,但结果王权并未加强,领主权力依然过大,形成了封建等级制。西方的大多数史学家强调西欧的封建社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封建主之间形成的特有的封君封臣关系;第二、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关系相适应的封土制度;第三、国家权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内取得独立的行政、司法权力。 2.关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结束时间 观点:西欧的封建社会,不应该截止于15世纪,也不应该截止于17世纪,而应该截止于18世纪。 理由:封建社会由于其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所以不可能太短,而应该长一些。 现在人们往往认为哥伦布一航行,东西方就连成一片,资本主义在西方也就冉冉升起,大部分乃至所有的教科书也说的尽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之类。其实,西欧的进步远远没有那么迅速,直到工业革命以前,西欧主要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资本

《古代法》读书笔记

《古代法》读书笔记 20155211014 杜佳凤 一、写在前面 不知是因为这不忍卒读的翻译还是自身浅薄的法制史基础(您说得对,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古代法》的阅读过程,时常伴随着情不自禁的一声叹息。照理来说,才粗略阅读一两遍的我,草率地写一篇读书笔记,有亵渎前人思想的嫌疑。然而有时候读到一些地方,感觉与自己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奇妙的碰撞,不禁感叹一句:“唔,这本书好像有点意思。”也算是在写文之外的另一种收获。 二、作者简介 《古代法》作者亨利▪梅因,英国资产阶级的法律史学家,其于1861年发表了著名的论著《古代法》,又名《古代法—它与早期社会历史的联系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关系》。书中,他以近乎公式化的语言向人们宣告:“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地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此后“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论断便被广为流传,也成为梅因主要思想的代名词。 在序言中,梅因直接说明了著作此书的目的,即“在扼要地说明反映于“古代法”的人类最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两句话的阐述,不仅为读者在阅读此书之前明确全书的论证主题,也同时明确了梅因的主要论证方法即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梅因是历史法学方法论的创始人,但梅因在晚年却否认自己属于历史法学派,他认为如果硬要把他进行归类的话,他宁愿属于比较法学派。这应该和历史法学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得不到明确的界定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梅因还是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英国历史法学的创始人。 三、梅因的古代法研究方法 《古代法》发表的19世纪,正处于欧洲资产阶级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在当时,自然法深得人心,而梅因却一反时代主流思想的常态,对这种非历史性的、抽象的、假设性的纯理性思维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都是以人类的非历史的、无法证实的状态作为他们的基本假设”。导言中,亚伦对当时流行着的智力状态进行了例举,一方面,“英国的法律史,不仅被忽视了,简直就是被蔑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家更是认为法律史可以重头写起。而另一方面,当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篇一:世界闻名史读书笔记】 P36 东南亚地区村落公社(约前5000) 公元前5000年之前的某一时候,几支从事狩猎和采集的丛林部 落建立了小型的村落公社,这种村落公社遍布整个东南亚地区。有 些部落沿海岸居住,在那里捕鱼捞蟹,采摘椰子,烧制陶器。还有 一些部落则迁入高地森林中的石灰岩洞穴里居住。丰富的野生动物 和大量可食用的植物,为东南亚地区的居民提供了稳定多样的食物。他们还嚼食槟榔,这使得他们的牙齿变黑,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喜 食酸涩辛辣的口味。早在公元前7000年,东南亚地区的居民就 已开始种植他们自己的农作物。“灵窟”中贮藏的豆类是经过培育的 品种,水稻也是如此。从今缅甸三角洲向东远至中国长江流域都有 野生形态的水稻生长。华夏民族的起源(约4500年前) 大约在距今4500多年以前,在中国黄河上游的陕西岐山一带, 居住着一支具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氏族部落,其首领为炎帝,姓姜。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在他的领导下,人们不断总结生 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连年丰收,因而他深受人们的爱戴, 被尊为“神农”,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炎帝部落逐步顺黄河向 东迁移,最后定居在中原地区。以黄帝为首领的氏族部落发生战争。黄帝打败了炎帝以后,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中原各民族得到进 下一步的融合。 P37 商朝(前1600~前1046) 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其势力发展到黄河中游,渗入 夏的统治地区。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 国早期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大量的考古资料,特别是甲骨文 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商代,国家机器不 断强化,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活动地域的影响远远超过夏代,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古代文明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到公元前104 6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所灭。商朝共传17世,31王,统治历时 约537年。商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青铜文 化的繁荣时期。商代出现的高岭土制作的青釉器,已经具备了瓷器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