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产业特点分析报告

医药流通产业特点分析报告
医药流通产业特点分析报告

1. 医药流通产业特点分析

1.1. 什么是医药流通?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终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药分销企业、医院、药店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一直采用“统购包销、逐级调拨”的三级批发流通管理模式,严格控制药品的流通。

传统的医药流通体制下,药品到达患者通常有2~3 个环节,小部分买断经营的品种流通环节最长可达6 个: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各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

地市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零售药店/医疗机构—患者人群;

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医疗机构药房占据了75%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

份额,是医药物流的主要干线。

(好的医疗机构既有壁垒:设备投资、医生技术、医疗知识专业性导致的用户信息不对称导致用户选择权很弱,又是日常消费品:中国人现在的生存环境快速恶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工作节奏,传统中医保健知识的丢失,使得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好的医疗机构真是理想的巴氏投资标的,即具有很高的定价权,但医疗涉及到个人生存权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国家都将其纳入非营利性机构,中国目前医疗问题主要是国家在之前改革中为了减轻政府包袱,大大降低了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逼迫其成为一个盈利机构,所以才使得医疗机构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扭曲。

医改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就是要将老百姓医疗负担降下来,让老百姓享受生存权,如何降下来呢?政府负担一部分,目前新农合有些地区住院报销比例已达到65%,每年的最高限额已达到8万,不可谓不迅速,政府负担还有给予医疗机构一定的财政补助以支持其非盈利性质,其次是降低原收益群体的利益,比如医院、医生,通过社保给予医院和医生更加严厉的监管,比如一卡多用现象,假住院现象,大处方现象,目前很多医疗数据开始电子化,有利于医疗监管,还有高档药从医保目录的剥离,再比如医药代表,由于之前医药、器械的采购权分散在各医疗机构,而由于医疗机构具有强大的定价权,这给商业贿赂、关系营销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些医药代表或受雇于医药公司,或受雇或独立于医药流通,新医改一是上收采购权力,目前已达到省级采购的高度,这是我认为最高的程度了,集中式采购虽然肯定也同样存在着商业贿赂,关系营销,只不过对象变成了政府官员和政府聘请专家,但是由于高度集中,其采购程序相对更加透明、可控,同时渠道也大大扁平化,在这个过程龙头企业无论是软硬件实力上还是和政府关系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而原来依附于各医疗机构的医药代表则逐步退出市场;最后收益的当然还有各医药公司了,新医改主要通过招标和毛利监控的方式来降低医药公司利润的,我之前也说了,相对于医药工业我更看好医药商业利润的成长,因为一来医药商业之前的利润主要被医药代表和医生回扣给占用了,医药商业阳光利润并不高,其净利润长期徘徊在生存边缘,二来医药商业的行业整合更容易,之前很多医药公司都是皮包公司,其并不参与医药流通实际的工作流程,在注重软硬件标准的新医改下,其竞争的弊端暴露无遗,相对医药工业虽然有些管理上的瑕疵,但总体来说,其还是需要生产流程的,皮包公司并不多,另外医药流通的管理的壁垒也要高于医药工业。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新医改的推进的速度问题,理由一是我之前说的医改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房改最大受益者是白领,而农民的革命性更强,政府医改的压力更重,理由二是医改支持面更广,政府是支持的,其得到的民生支持,另一方面虽然其财政支出项目增加了,比如农保、

医疗机构补助,但药价下降,监管加强下高档药品使用的下降使得其传统支出变少了,而房改地方政府由于土地财政的减少而有所抵触;政府公务员相对能容忍,虽然新医改下公务员医疗保障有所下降,但不会大幅下降,一卡多用受限制,保健品买不了,太高档的药报销不了,但医疗消费毕竟不会没事找事主动消费,消费的次数相对少,公务员也有钱,花两三枣不算什么,另外基层医院发展起来了,千军万马奔好医院的现象会有所好转,而且国家投钱扩大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好很多,没必要过分抵触吧,房地产可不一样,房地产是目前公务员闲钱保值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投资性质,买完一套还可以买一套,房地产价格下来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资产总量,抵触情绪是比较重的;抵触相对较多的是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医药企业、流通企业、医药代表以及医院医生,这其实医生的抵触情绪相对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基本上医生充当刽子手的角色,压力都在医生身上,但好处并不是自己全得,监管加强后医生会推掉一部分违规的操作,身上的负担会轻一些,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改善,农保住院人次的上升和财政补助的增加导致其待遇不会大幅下降。房地产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牵扯到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虽然这也是国家下决心调控房地产最主要的原因,但同时也使得国家在调控房产是畏手畏脚,房价的崩溃将直接冲击金融系统,国家最希望看到的是温水煮青蛙,而医改则没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医改更适合大刀阔斧)

1.2. 医药流通不同业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根据药品流通终端客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医药商业的业务模式简单分为分销(终端客户主要是医院等医疗机构)和零售(终端客户是个人)。

(医药零售的壁垒实在是太小了,虽然我们看好行业整合的空间,但是我们喜欢有壁垒的行业整合,没有壁垒的行业整合往往以惨烈的亏损最终剩者为王,而有壁垒的整合使企业能够保持净利率不至于大波动的情况下占取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以量补价下企业利润的成长)目前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纯销和批发业务。由于纯销业务的配送费率较高,毛利空间往往更大;下游直接面对医院,应收账款周转时间较长,期间费用也会更高,因此纯销和批发业务在利润率上处于差不多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批发商较多,纯销业务的占比份额还较小。但随着未来批发环节的缩短,市场

规模化,批发商的数量将会大幅减少,因此我们认为纯销业务在流通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美国流通环节的5.5%的毛利主要是有纯销构成,我国龙头企业的成长除了行业集中度的

提高同样得益于渠道的扁平化)

1.3.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3.1. 医药分销行业波特五力模型解析

由于我国目前零售份额较少,分销业务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药品流通市场份额。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分销市场的整合将成为行业的发展主流,因此我们将从波特五力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行业替代者:由于我国医药市场采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形式,因此生产企业很难自身形成产、销、供一体化的模式,分销企业难以被替代。

(一体化的公司现在也不是没有,尤其是之前医药工业的瓶颈主要在于销售,向天士力、云南白药都有自己的商业公司,我的理解主要还是市场容量足够大,而市场容量越大则越需要专业分工,因为一来大容量的市场往往吸引更多的投资,而激烈的竞争将导致企业的专业化,另一方面大容量的市场使得企业在细小的产业环节中依然有足够的盈利空间,企业没必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目前这种工业企业向商业领域渗透的情况主要和不规范的商业环境有关,即并不是最优秀的工业产品就能达到最大的市场份额,这其实阻碍了专业化分红的基础,随着商业环境的规范化,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届时工业企业可能更专注于工业生产。)

内部竞争者:在前面业务模式分析中已经提到,该市场属于垄断竞争格局,虽然竞争者较多,但是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同质的,具备销售网络资源的龙头企业已形成了区域性优势。(形势利于龙头企业是比较明确的)

上游供应商:行业的上游主要是药品生产企业,我国药品市场同种类的药品众多,企业间竞争激烈,这使得分销企业不需要依赖个别的制药企业,并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相对于商业、工业的集中度更低)

下游客户: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医院和药店。由于新医改实施后,原先由医疗机构各自进行的“小招标”,改为由省级政府统一组织的“大招标”,因此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环节的话语权有所削弱。

潜在进入者:市场进入壁垒不高,政策、资金、技术等都没有特别的限制或者要求。但由于目前政策主要引导实行省级别的集中采购工作,份额将进一步集中到现有的龙头企业,剩下可参与的市场空间不是很大。

(省级统一配送还是有壁垒的,软硬件的条件都不小)

1.3.

2. 底价代理制是目前药品销售的主流模式

对于上游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上的药品销售模式主要有两种:底价代理制和团队制。由于医疗机构药房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而在整个医院市场中,约有70%的份额又是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底价代理制的方式销售,另外30%份额则是由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自有的专业团队进行推广销售。

对于药企来说,这两种销售模式拥有各自的优势。由于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上绝大数属于仿制药,特别是对于既无品牌又无学术推广能力的处方药生产企业来说,底价代理制成为了目前我国药品市场销售的主流模式。

(工业向商业渗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前面说的商业环境的不规范性,而商业向工业的渗透一来可能和历史原因有关,原来国有企业一般工业、商业都存在,二来商业公司将自身产品进行纯销利润上升幅度很大,我还是比较支持相对纯粹的专业分工,但是这和环境有关,急不得。)

1.3.3. 药价管理办法或促成竞争模式转型

药品代理制销售本来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销售模式,但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异化。一般我们所说的销售代理制,主要有底价式招商和佣金式招商两种方式:

底价式招商是指底价现款供货,由代理商控制渠道和终端,代理商通过商业过票或向厂家支付税金的方式解决收入和相关费用。

佣金式招商(有点类似我国药企目前采用的团队销售制)是指正常价格商业供货,厂家控制渠道,代理商控制终端,通过支付佣金的方式解决代理商的收入和相关费用。

根据渠道管理中的代理制销售理论,底价代理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异化。由于厂家放弃了渠道管理,这种模式在操作上更容易出现不规范性,如货款票分离现象、商业过票偷税行为等。2010 年6 月,国家出台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我们认为一旦真正落实药价管理机制,很可能意味着底价代理模式时代的结束。

在现有的底价代理制下,由于代理商控制了渠道和终端,厂商的出厂价通常不高,而药品经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最终得以以较高的采购价进入终端医院市场,10 年上半年曝光的“天价芦笋片”事件就是个很好的案例,15.5 元的出厂价,医院卖213 块钱,中间利润高达1300%。可以说这种模式很好的契合了目前我国“以药养医”的扭曲补偿机制,虽然不能说它是药价虚高的源头,但却提供了利益滋生的土壤。

广东省近期试行的“三控模式”,即控制零售价、采购价、流通价差,可能会成为我国未来药价管理的主流方法。如果真的能够有效得到推行,我们认为底价代理模式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将迎来大洗牌,部分代理商可能会重新回归企业的销售队伍,团队制或将转型成为主流模式。

同时,中间流通环节的减少,将缩小中小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大型的流通企业也将受益于整个市场份额的集中。

(中国的调控陷入这样的一个怪圈,似乎原来管制的领域努力想市场化,而原来市场化的领域似乎又在进行管制,在其中由于各势力在政府决策和执行环节话语权的不同导致政策的一些偏差,相对管制的领域难以市场化,而市场化的领域相对容易管制,通俗讲就是“国退民进难,国进民退易”,受益一方往往闷声发财,而受损一方则希望得到舆论支持,这或许是我们在看待舆论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对于其改革的方向我还是支持的,国退民进大家好理解不多说,国进民退为什么对呢,其根本在于市场经济是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而在没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过度市场化同样会产生一种资源配置的无效性,比如煤炭事故问题,最根本的社会法制执行力不足和普通民众权益不受保护等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又牵扯到民主这个市场经济最最基础的构建基石问题,这些问题从主观上不能太快,太快同样会出问题,从客观上,也快不起来,目前政局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会百般阻挠,这是正常的,这才是理性人做的事情,自己革自己命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中央高层似乎是非理性的,其实还是理性的,只不过其在考虑执政党更长远的利益,如果出口导向型模式能一直走下去,如果贫富分化水平能保持在一定合理水平,高层是没有动力去改革的,也没有能力去改革,只有当形势逼迫到一定程度了,理性人自然会做顺势而为的事情,提振内需最根本的不是给点小优惠刺激大众消费而是提高民众的权益,斯为中医之治本,但治本往往来的很慢,急不得,因为其意味着要将原先内生失衡的系统重新调整过来,哪有那么容易的,所以当表相非常严重时还得治表,比如虚火严重时还得用凉药把火压下去,使其暂时达到一种低水平平衡,低水平的平衡也是平衡啊,总比不平衡来得好,比如煤矿事故频发我不讲究法制,讲究主观、客观原因,我就追求第一责任人职责,让做企业的倾家荡产,让做官的丢乌纱帽,如此才能和前面所说的法制执行力不足、民众权益不受保护这些基础要命但又急不来的东西对冲从而达到低水平的平衡,所以虽然民营企业怨声载道,但我还得支持国进民退,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什么呢,因为国有企业我相对能管制,更注重矿工人生安全,更配合国家价格管制,煤价不受管制的话,电价不涨的话电力企业亏损,涨的话下游企业又承受不了,只能慢慢来。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得医的,唯一可以批驳的或许是对于治本的调理似乎略显不足。

国家在医改方面的思路其实是和煤炭价格一致的,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之前的过度市场化,一是由于对计划经济信心的矫枉过正,在经历30年计划经济和30年贫困的背景下要对计划经济又足够自信是很难的,二是国家当时为了摔包袱轻装上战,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单点突破,现在对其进行管制是对的,唯一要担心的或许是后来当市场集中度很高后价格管制的放开问题,但目前应该还远没有这种担忧,到那时政策可能会重新考量,类似现在管制的领域更多考虑放松管制的问题,具体到投资企业,目前商业龙头将受益于行业扩容、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渠道的扁平化,只有当行业空间成长放缓以及行业集中度已经很高后我们才需要关注价格管制对其内生性增长的压制。商业龙头企业的目前这种外延式增长动力不可小视。)

2. 政策改革为医药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2.1. 政策引导行业改革,规模化将成方向

要对未来政策的方向更好地把握,就要对历史上的政策演变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行回顾和总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经历了若干政策性变化,行业市场化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且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医药商业的经营规模正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我们将历史上该行业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进行了总结,并简单地将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划分成四个阶段:“开放”—“严查”—“探索”—“整合”。

2.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药流通改革的主旋律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指多个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组织,以招投标的形式购进所需药品的采购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工作,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药品集中招标改革,自从 2000 年推出以来,已经对医药生产、流通环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逐步实现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活动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我们认为其将继续成为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的主旋律。

2000 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308 号文件)

2004 年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320 号文件)

2009 年1 月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意见》(7 号文件)

2.2.1. 320 文件是对308 文件在集中招标采购的完善和发展2000 年的308 号文件和2004 年的320 号文件是我国集中招标采购施行前几年非常重要的政策。在对其进行了简单对比后,我们发现320 文件在保持下降药价的整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组织形式上更强调规模化、投标主体中批发企业资质有所限制、重心更注重“集中”。

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看,我们选取了医药商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代表,并对其经营表现作了综合处理,通过商业业务毛利率变化以及整体利润的指标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2000~2004 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指标处于一个明显的下降阶段;而2005年开始,上市公司中的商业毛利率稳中有升,而利润率则出现明显的提高。

盈利指标变化原因分析:

产业整体毛利空间被压缩:308 号文件,医疗机构成为招标主体,而投标主体由原来的批发企业扩大到生产厂商,间接缩短了流通环节,同时在终端药品价格下调的压力下,药品

流通领域的毛利空间被压缩;在这方面,320 号文件更多的是对308 号文件的政策延续,因此商业业务的毛利水平没有明显的增长。

规模化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由于308 号文件在实施中更强调招标,手续繁琐,客观上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导致销售费用上涨,利润水平下降;320 文件则强调了集中的作用,招标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单位费用,提升了盈利水平。

(更集中、地区跨度更大的招标有利于龙头企业竞争压力的减轻)

2.2.2. 7 号文件进一步强化“集中”,整合势在必行

2009 年7 号文件的出台更多的是为了配合我国新医改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决心,那么在实质内容上与320 号、308号文件两个文件有什么不同?我们如何理解其对医药流通行业产生的影响?

招标主体变化:全面实行政府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原先由医疗机构各自进行的“小招标”,将改为由省级政府统一组织的“大招标”。(我们的看法:进一步明确了“集中”,配送范围进一步扩大,省级区域性龙头企业将受益明显); 投标主体的变化:由批发企业投标改为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我们的看法:厂商对分销商依赖性下降,若生产企业具备自主选择配送商的资质,有利于市场份额集中到优质的流通企业手中);

参与主体扩大化:再次强调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全部参加药品集中采购。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采购活动。(我们的看法:医疗机构市场扩大,纯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首次提出“两票制”:明确规定“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并且要求“药品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即基本药物从生产企业到配送商开一次发票,经配送商到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我们的看法,“两票制”标准的提出大大缩短了中间环节,强化了流通企业的管理,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可行性较低,短期内还难以推广)。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该文件有效执行的可能性,特别是“两票制”的提出将会打击到不少中小配送企业,估计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在我国新医改的大环境下,7 号文件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代表了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目标方向,即强化“集中”,因此我们相信其政策的执行效果必将是一个用时间去换空间的过程,整合势在必行。

2.2.

3. 政策落实对行业龙头传达利好信息

2009 年8 月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已经在全国试点地区开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陆续出台了基本药物的配送方案,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的招标配送政策。从各省市的配送方案可以看出,具备现代物流能力(仓储面积/容积、货架、自动化程度、配送人员车辆、软件系统)和企业规模(销售额、社会信誉)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目前已发行上市的公司不少都属于国内的区域性龙头企业,我们预计招标政策配合新医改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将对这些公司产生实质性的利好:

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尽管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行业毛利水平较高(美国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为5.5%左右,中国目前在7.5%左右),但我们认为短期内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水平仍有提升空间:1、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2、纯销业务比重增加;3、药价虚高,“以药养医”模式难以短期改变。

(前面两个讲的是商业公司定价权的上升,第3个讲的应该是非统一采购药品商业贿赂的问题,否则和商业公司没什么关系)

利润率将稳步提升:1、打破招标地方保护,政策引导规模化降低配送费用;2、同一时期上市公司的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水平,龙头企业将更受益于规模化的政策引导,盈利提升的弹性空间更大。

2.3. 反商业贿赂:是利空?还是契机?

2.3.1. 什么是反商业贿赂?

2006 年3 月28 日,在全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痛批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危害严重:

一些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以回扣等商业贿赂为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直接损害广大患者的利益;

一些医务人员为获得回扣、提成,滥用某些药品和高值耗材,既损害患者健康,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某些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也利用权力,在医药购销和工程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滋生了腐败和经济犯罪。

治疗卫生领域反商业贿赂的相关政策:

2006 年3 月,《卫生部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2010 年6 月,《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

2.3.2. 反商业贿赂利于产业发展

2006 年,国务院主导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针对各行业)展开,并将商业贿赂列入刑法,而医疗领域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也空前厉害:

从 2005 年8 月到2006 年7 月底,全国共查处医药卫生领域商业贿赂案件790 件,涉案金额达5,701 万元,涉案人员1,160 人,刑事处理230 人(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一审被判处死刑);

行业遭受严重打击,利润下滑,2006 年成为近10 年来医药行业整体增长的最低谷;

在市场和政策环境推动下,医药行业看似在2006 年面临重大发展瓶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2007 年后行业就迅速回暖,在新医改方案的刺激下迎来新一轮增长期。同时,我们比较了医药商业整体盈利指标和相关上市公司(根据sw 二级行业分类选取公司)的数据:

2006 年政策性打击前后,行业和上市上市公司的商业毛利率表现稳定,而利润率则见底并呈现较好的上升趋势。

反商业贿赂传达的更是一种政府加强商业流通管理的决心,是对现有行业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并不是想打击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10 年再次强调反医药商业贿赂,对整个产业是个长期利好,将带来进一步集中和整合机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商业贿赂的根源是什么,是权力的寻租行为,是权力监管的薄弱,期望通过一次专项行动就将其杜绝那肯定是理想化了,但我想效果还是有的,目前商业贿赂的趋势是越来越谨慎,也越来越隐蔽,所以从趋势上而言,还是有利于效率的改善的。

商业贿赂扩展开来容易联想到人治还是法制的问题,还有一个长效、短效的问题,有人把中国历史文化贬得一文不值,我是不认同的,我更认同的人治不太适合现代社会治理,当然不是完全废除,道德和法制共同约束才是最理想的社会稳定器,在历史上人治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国家的强盛除了一些资源禀赋有所不同外,比如地区生存环境、矿产资源等外,更多的是文化的对比,因为文化其实涉及的是人这个最大资源群体管理的问题,像农业社会,生产效应发展并不快,一个国家的强盛更多是数量这种外延式的扩张,而数量越扩张意味着管理的难度越大,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国家需要去管理这些鸟以维持体制的运行,加上古代通讯不便,信息交流非常困难,推行法制是有困难的,更适合人治,人治的特点,就是相信头顶三尺有神灵,通过对个体思想的强化和禁锢来管理个人的行为,中国的强盛以及西方宗教超越国界的统治都说明了这种人治是比较适合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很大的不同就是对效率的重视,而效率来自于人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来自于人性的解放,这恰恰是人治最大的弱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真正进入创新性社会还很早很早,也意味着中国转型之路异常艰难,过去30年中国其实干了相对比较适合自己文化的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而非注重创新的内生性增长。

而在观察和政策相关的趋势时,需要注意的是当今的中国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人治的威力大大减弱,因为我们通过批孔将儒家道德推下神坛,人性不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剩下的只有人治中的权术,道和术境界不同,效果差别也巨大,而西方的法制只学了皮毛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最理想的措施是维持人治的同时不断推行法制建设,在观察人治措施时要注意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否强烈,不强烈,则人治措施的效果是短暂的,只要避其锋锐即可,回头还是马照跑,戏照唱;如果很强烈,则人治会保持持续性,虽然政策还是那个政策,但执行力会越来越强,同时有可能推行相关的法制从而使政策具有持续性,如此我们需要对相关的判断作出一定的调整。而观察法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法规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比如我认为专项行动对商业贿赂的影响相对短期,而省级招标影响更加强大和长远,虽然不是杜绝,商业贿赂只是转移到省级采购小组身上了,但相对商业贿赂的成本会降低,因为有规模效应以及招标程序更加透明。)

3.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特点分析

3.1. 历史数据:医药流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3.1.1. 医药市场快速增长,政府投入持续加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药市场容量决定了药品流通产业的规模。从医药市场来看,2001~2008 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实现了17.1%的复合增长,其中2009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的突破1 万亿元,预计未来能够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同时,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也从2001 年的2.05%上升至2009年的3.05%。在老龄化、城镇化、消费升级的因素驱动下,我们看好整个医药市场的继续扩容。

从卫生总费用来看,2001~2009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了16.6%的复合增长,基本接近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其中2009 年达到17,204.8 亿元同比增长18.4%。随着政府新医改的大

力增加投入,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从2008 年开始有明显提升的趋势,根据卫生部网站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 年该指标为5.13%,进入21 世纪以来首次已经达到了WHO提出的5%的基本标准(发达国家平均在10%左右)。

同时,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增加,预计未来政府支出的增速仍然会快于个人支出和社会支出部分,这将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构成长期利好。

(我看好医疗政策推动的医保杠杆效应,即上述政府支出和社会支出累积下个人费用下降后对于医疗需求的增加,之前很多需求是被压制的)

3.1.2. 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区域性分布明显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医药商业市场总量呈现稳定的增长:2001~2009 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3.5%,其中2009 年市场总量达到5,050 亿元,同比增长8.0%。预计未来产业能够保持10%的增速。

我国医药商业市场呈现两个特点:

从地域来看,我国医药分销行业由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医药分销龙头企业主导,如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等,份额主要集中在医药市场容量较大的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大规模医药商业业务的企业进一步确立了领先优势,销售规模超过50 亿元的企业数量,从2000 年的仅仅2 个,攀升到了2008 年的11个。其中国药和九州通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上药、广药、南药等也形成了区域性的竞争优势。

3.2. 分销市场:集中度较低,整合已成必然

我们认为未来 10 年我国医药分销市场将步入快速的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升,支持理由如下:

3.2.1. 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

我国医药分销行业目前处于较为分散的市场态势,截至 2008 年底,我国具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医药分销企业13,000 余家。近年来,大型医药分销商受惠于行业整合,市场份额已呈现上升趋势,市场集中度也不在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资料,2003~2008 年,我国三大医药分销商的合并市场份额由12.7%增至20%;前十大医药分销商的总市场份额由26.1%增至34.6%,行业集中度已大幅提升。我国超过50 亿的企业个数也由6 个增至11 个;超过20 亿的企业个数由17 增至42 个,行业规模化也在逐步形成

(看行业集中度更有意义,销售量的上升有可能是总量上升的缘故,06、07、08年并没有

大幅的上升)

3.2.2. 借鉴国外经验,整合方向明确

对比发达国家情况,其药品流通市场已比较成熟,批发环节的集中度高,“规模化、集约化”特征比较明显:

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 40%以上,但药品批发商总共只有75 家,排在前三位的高达96%;

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 12%,仅有147 家药品分销企业,排在前三位的为74%;

欧盟排在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为65%;法国8 家药品批发企业中,排在前三位的市场份额高达95%;德国仅保留了10 个大型药品批发商,排在前三位的的市场份额达60%~70%;而像丹麦、挪威、瑞典等小国,全国只剩下2~3 家医药批发企业,集中度很高。

由于药品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这些发达国家不仅可以对药品市场进行非常有效的监管,而且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我国医药商业领域的集中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行业集中度将有一个加速形成期。

日本国内 20 世纪90 年代末发生大规模合并,主要源于行业市场化、规模化加剧,为了维持生存,合并和整合就成了趋势,10 年间前三位市场份额从20%提升到70%以上;

日本目前的第一大药品批发企业 Kkuraya Sanseido Inc,是由原先排名第二的Kuraya Co.,Ltd、排名第六的Sanseido Co.,Ltd 和排名第九的 Tokyo Pharmaceutical Co.,Ltd 三家批发企业合并而成;

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状况类似日本医药商业企业合并潮的前期,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散,前三位集中度在20%左右,在政策性带动下,我们认为提升集中度的拐点将至,行业在未来10 年将迎来快速的整合期。

(西方国家更多是通过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即是做强做大,而中国的思路有些做大做强,比如省级配送的推行其实上有些人为做大龙头企业的味道,所以我说流通行业有是一场国进民退的行动)

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医药批发企业通常会选择三种途径进行整合:横向合并化、地区扩张化、垂直一体化等。由于并购能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因此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如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这几年多采用这种扩张形式;最近上市的九州通,募资项目主要放在了跨地区设立物流基地,扩大自身的配送辐射范围,其上市后整合模式可能会向并购靠拢;目前国内大的医药批发公司均已经涉足医药工业和零售业务,工商业一体化成为趋势,由于零售药店占医药市场比重较小,目前规模不大,未来将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3.3. 零售市场:竞争激烈,连锁业务成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速。截至 2008 年底,我国零售药店总数超过36 万家,数量逐年上升,平均每3,633 人就有一家药店,远高于发达国家每6,000 人拥有一家药店的国际标准水平。国内医药零售领域集中度较低,全国性龙头企业较少,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龙头。

目前国内零售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08 年我国零售市场前10 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为超过2.2%,集中度非常低。

前10 家企业中有6 家是连锁药店模式,但连锁门店占零售药店的份额目前只占1/3,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肯定要鼓励连锁的发展,使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提高到2/3 甚至超过70%,百强连锁的份额也会提高比较多。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31个次级行业。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含铁路运输等九个次级行业。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忠,通信业归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余全部归入本行业。 关键词:物流、运输、客运、公路管理、公交、出租车、轮渡、港口、航空、 机场、装卸、搬运、配送、快递、邮政等。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互联网等传输的通信、信息、电信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服务等活动。含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三个次级行业。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适度、有效,平稳型的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结构性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自近年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上半年,医药经济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凸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据统计,2003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前100位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占全行业的52.92%,前10位重点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2.15%。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 4、企业购并、重组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购并、重组成为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如湖北九洲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企业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8、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已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2003年药价总指数为97.54,比上年又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平均降幅达15%-20%。今年6月初,国家再

行业分类标准有哪些 UFIDA行业分类标准

用友软件股集市字(2008)第03号 UFIDA行业分类标准 签发人郑雨林 签发时间2008年2月21日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适应公司全面向客户经营转型的战略,更好地进行面向客户行业的分析、规划和经营,并为公司市场数据采集、产品市场规划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并加强行业标准执行力度。 2本标准供集团各部门、分子公司、合作伙伴及产品公司划分行业使用。在市场、产品、销售、财务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客户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工作。 2 分类原则 1依据简单、易操作、易执行的原则,新标准在2006年公司行业划分标准基础上结合公司业务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和简化工作,并控制了一级和

二级分类的数量。 2为使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数据沉淀和长期分析,新标准依据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分类的原则(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也不考虑用友内部组织机构划分因素),同时考虑管理软件行业的特点,一级分类考虑了客户经营特征,二级分类主要考虑客户自身的行业特征。 3与国标、2006年司标、2005年司标(未正式发布,是目前销售信息系统、商务系统、客户数据库的事实标准)对接,以保证历史继承性。积极吸取国标、其他管理软件公司及分析机构的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便于进行资料对比。 4第二级分类编码设两位码,以适应今后增加或调整类目需要。3 本标准的执行要求 1在销售信息系统、商务系统、客户数据库、财务系统中强制执行,在各事业部、分子公司、产品公司强制执行。 2关于本标准在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集团产品管理部反馈。集团产品管理部将根据公司业务发展以及该标准的执行情况,适时进行标准修订。 3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集团产品管理部2006年发布的《行业划分标准》同时废止。

2018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特征、市场供求状况及趋势分析(图)

201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特征、 场供求状况及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的盈利点在于存货的高效流转以及精细化管理,而这些又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及物流技术的应用。 目前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少部分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作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可以将财务、业务流程、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管理、质量管控等各方面有效融合起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记录与调整,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而大部分小规模的医药物流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小,信息化投入较低,仍然在采用人工或半信息化的技术,即全部物流作业过程均由人工完成或个别的物流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其余环节靠人工完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产业运营现状及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二)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建立覆盖全

国城乡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1)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是我国医药分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外在因素 ①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快速提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得以大幅提升,2016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 年增长了36.85%,达到33,616元。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我国到2020 年国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 年翻两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升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咨询行业分析报告

咨询行业分析报告 一、咨询的概念: 咨询(consultation )是通过专业人士所储备的知识经验和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加工 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咨询产生智力劳动的综合效益,起着为决策者充当顾问、参谋和 外脑的作用。 二、分类 1、传统分类 传统的企业咨询划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企业管理咨询,第二类是人力资源咨询。 2、纵向分类 咨询产业在纵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信息咨询业、管理咨询业和战略咨询业。 3、横向分类 (1)战略咨询 战略是企业的根本。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及时准确的 掌握市场动态,迅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措施。企业做出这种选择就是战略决策。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转向经营,经营的重心转向为战略决策。因此,企业战略咨询在现代管理咨 询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企业战略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包括:我们将如何进行市场竞争,保持优势?我们将如何找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将如何不断地为客户增加价值? 特点:」 1.战略的咨询项目是探索性的,提出的方案是有风险的。 2.必须有独创性。咨询顾问提出的方案,必须剖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其实质,真正提出即有远见性,又有实际意义的新理念。 3.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战略实施能力,使得战略能够付诸实施。 4.战略的形成和检验必须是不断前进的过程。因此,咨询师不仅要保证咨询方案在一定程度 上的顺利实施,还要帮助培养客户对新机会和压力的战略适应能力。—| (2)财务咨询 公司财务咨询,是指相关财务管理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从综合反映公司财务 管理的经济指标分析着手,寻找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财务因素和管理因素,并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公司战略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指导其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特点:1?财务咨询注重收集资料,通过财务咨询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2?财务咨询的结果将为企业经营管理其他方面的咨询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3?财务咨询,可以为企业从不同角度引进财务管理的新观点,技术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理财能力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3)市场营销咨询 市场营销咨询是咨询顾问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深入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 与市场营销活动的现状,从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威胁、衰退危机和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帮助企业解决现存问题,改善和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躲避风险,迎接挑战,战胜衰退危机,抓住并创造市场机会,促进企业获得快速、持续繁荣发展而进行的咨询。特点:1.不同行业里,企业的市场营销会有较大差异。 2.市场营销咨询还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企业的竞争战略及策略。 (4)人力资源咨询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管理咨询的性质 咨询业最早出现在美国,1926年,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创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咨询业的诞生,他就是Mckinsy,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成为大名鼎鼎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使得企业认识到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一切领域的专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获得专业化的管理知识的服务来保证企业的高效率运作,咨询业应运而生的原因正是其能为市场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企业的良好经营服务和优质的产品又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咨询业中类似于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安盛、德勤、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波士顿、等国际知识管理顾问公司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咨询—“consuting”在国外的理解就是利用外界的脑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管理咨询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管理咨询专家组成项目组,在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客观、独立的帮助客户鉴别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管理咨询公司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客户提出好的想法,并且把它变成可行的计划,然后实施到企业的运作中去。咨询企业提供的就是一种知识服务产品,它的核心是人力资本,具有知识密集型和智力性的行业特点。 管理咨询业属于第三产业,目前在中国,它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管理咨询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咨询是知识的再生产,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问题,创造性的解决管理问题,它生产的是知识产品,而生产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这与一般问询或一问一答显然有原则区别。一般的问询、问答,它不可能有严格的“生产”企业管理决策知识产品的程序,它们也不可能生产出对管理决策建议的发展有价值并受到客户满意的产品。咨询业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成功的。咨询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不同点: 1)咨询企业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事业成功、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咨询企业的生命在市场,咨询企业的成功就在于帮助别人出主意获得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的业绩就越多,咨询公司自身的社会信誉就越高,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会越大; 2)咨询企业是生产智慧或“观念产品”的产业,产品质量是她的生命。咨询企业产品不同于实物形态产品。客户付款和咨询报告的提交,并不等于交换的完成;而只有咨询企业“心对心、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客户的智慧,并使客户收到良好效益时,交换才算真正完成; 3)商店和顾客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交易关系,我卖你买,交易完成后双方不再保持往来,而咨询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交易关系,应该是持久的事业合作关系。客户的满意度、关系亲密度将要有极大地影响到双方的合作与选择,所以不应把咨询市场的营销看作个别的、不连续的和短暂的交易活动,不应追求每一笔交易利润最大化,而应将其看作一种连续的,长期稳定的,互利、互促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建立、发展和

中证指数公司 关于行业分类的说明

关于行业分类的说明 为反映证券市场结构,服务投资管理需求,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借鉴国际主流行业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将上市公司分为10个一级行业和25个二级行业。 一级行业(代码)二级行业(代码) 能源(00)能源(0001) 原材料(01)原材料(0101) 工业(02)资本品(0201),商业服务与商业用品(0202),运输(0203) 可选消费(0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0301),耐用消费品与服装(0302),消费者服务(0303),媒体(0304),零售业(0305) 主要消费(04)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0401),食品、饮料与烟草(0402),家庭与个人用品(0403)医药卫生(05)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0501),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0502) 金融地产(06)银行(0601),综合金融(0602),保险(0603),房地产(0604) 信息技术(07)软件与服务(0701),技术硬件与设备(0702),半导体产品与设备(0703) 电信业务(08)电信业务(0801),通信设备(0802) 公用事业(09)公用事业(0901)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根据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中不同业务的营业收入为分类准则,如果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无法确定行业分类,将同时考察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状况。上市公司行业划分原则如下: (1)如果公司某项主营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上,则该公司归属该项业务对应的行业;(2)如果公司没有一项主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但某项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在所有业务中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则该公司归属该业务对应的行业;(3)如果公司没有一项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占到30%以上,则由专家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确定行业归属。 为及时反映公司行业变动,并保持行业分类的相对稳定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原则上每年5月份重新评估并调整一次。当上市公司有合并、拆分、重组等特殊事件发生,以致影响其行业分类时,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根据相应公告对其行业分类进行临时评估与调整。 投资者可通过中证指数公司网站和授权数据商终端获得最新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47347

[1]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2]采矿业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3]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 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 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业 [30]塑料制品业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4]金属制品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 收加工业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 应业 [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建筑安装业 [49]建筑装饰业 [50]其他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51]铁路运输业 [52]道路运输业 [53]城市公共交通业 [54]水上运输业 [55]航空运输业 [56]管道运输业 [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 务业 [58]仓储业 [59]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 [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 务业 [61]计算机服务业 [62]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63]批发业 [65]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66]住宿业 [67]餐饮业 [10]金融业 [68]银行业 [69]证券业 [70]保险业 [71]其他金融活动 [11]房地产业 [72]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租赁业 [74]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 [75]研究与试验发展 [76]专业技术服务业 [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地质勘查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79]水利管理业 [80]环境管理业 [81]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居民服务业 [83]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84]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 福利业 [85]卫生 [86]社会保障业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精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当你携同你的家人、朋友到商业街去逛一逛时,你不仅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多方面购物需求,还可以亲自体验商品,与商品真正切切的接触;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相互交流;感受商业街那浓浓的商业气氛。另外商业街适应了现代家庭“一站购齐”(one stopping)的消费心理,又因汇集了众多层次的专卖店与各种服务项目,而有比较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可以提供全面服务,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符合我国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 一、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什么是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全。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做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名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门店、专业店组成。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突出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5.服务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要突出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综观现在各种商业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央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的采用了这种提法,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但中央商业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的、权威的界定。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中央商业街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中央商业街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商业特别发达。这里所说的“商业”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是泛指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它不仅涵盖了一般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业、房地产、写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设施,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第二,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大道等都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第三,中央商业街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中央商业街应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它是整个城市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要前往的地方。第四,中央商业街应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高度集中,有现代化的市政、信息环境、对国际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2.地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二者有明显的主从区别,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相对中央商业街而言,地区商业街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地区商业街的总体规模小,它以零售业为主,是简单的商业组合,其功能比较单一。比如,超市、百货公司、仓储商店等,其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商圈内。第二,地区商业街是一种社区化消费场所,不是辐射整个城市的行为。 3.特色商业街。商业特色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店铺经营为特色。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商品结构和服务体现规格品种齐全、专业性的特点,如文化街、电子一条街等。二是具有特定经营定位。经营的商品可以不是一类,但经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可以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需要,如老年用品、女人用品、学生用品等。在我国现阶段,特色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如北京的隆福寺商业旅游文化街、华龙街餐饮娱乐一条街等。这些特色街,或汇集名人故居、酒吧餐馆,以观光休闲美食见长;或荟萃世界名品,以展示流行提高生活品味为特色。幽静的小路,婆娑的树影,摇曳的灯光,舒适的环境,专、特、精的经营方向,现代与传统交相呼应,散发出浓郁的城市型文化休闲气息。 二、商业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2.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一.行业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以管理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为了对产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三次产业分类法、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法等。这些分类方法一般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总体,分类体系中包括一些非经营性行业,分类原则是按照产品的统一性,根据产业的技术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二)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自从股票市场诞生并获得迅速发展以后,股票投资便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需求,编制股价指数和进行行业分类就成为了必然的需要。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关心他们定的证券投资能否保值增值,因此证券市场的产业分类要重点反应产业的盈利前景,分类后各行业收益差别显著,对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具有意义。 二.国内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一)国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1. MSCI和S&P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 1999年8月2日,MSCI和标准普尔联合发布了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该标准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3个行业(Industry Group),59个行业(Industry),122个子行业(Sub-Industry)构成,共分为4个级别。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公司,根据GICS和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都可以把它归于一个确定的子行业,以及相应的经济部门、行业组和行业,在每一个级别上,一个公司只能属于一个类别。 MSCI和标准普尔指出,GICS对公司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销售收入,其次为利润和市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金融从业者的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工作。

药物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药物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01T11:03:27.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朱小宁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药物流通行业已经迈入了健步发展的阶段,发展也呈现着上涨的趋势。但发展带来的是双面性的问题 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的药物流通行业已经迈入了健步发展的阶段,发展也呈现着上涨的趋势。但发展带来的是双面性的问题,发展的背后也带了诸多的问题,例如流通技术、思想观念、政体等等。应对此等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文件规范,辅助企业良好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流通的重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医药流通行业的整体优化发展和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加强我国对药品流通的监管力度,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加强市场的主观调节能力。 关键词:医药物流,流通现状,优化对策 1、引言 依靠流通设备、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合理的整理分配营销上下渠道的资源,提高药物供销配送当中的验收、储存、分检、配送环节的效率,提高药物订单处理的能力,减少药物配送地时间浪费,减少流通成本,提升服务水准和资金优化,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利益化,这被称之为药物流通,在流通行业当中,药物流通有别与其他流通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实效、安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2、我国药物流通的发展现状 2.1速度快,潜力大 近期,我国的医药产业一直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09年的医药产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相较于05年增长了57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为23%,并且在10年的时候超过了12000亿元,并且未来局势一片大好。随着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药物流通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国家发布的《2009年度百强医药流通企业》当中,有18个年销售总额过50'IL元大关的企业,另外还有33个销售总额达到30'fL元的药品流通企业。从国内现状来看,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引导下,巨大的人口数量当中,老龄化程度不断地加深,加之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乐观,行业的发展即将迎来崭新的机会。 2.2政策扶持,挑战并存 09年以来,在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医改措施当中,药品流通行业的重组进度也在不断地加快。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花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面向国内外销售达50亿元销售额的特大医药流通企业。并且,药品监管部门也表示,政府鼓励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到医药流通行业的建设当中,尤其是民营资本对医药流通行业的介入,将会促进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培育出民族性的医药流通企业。新型的医改政策的颁布,也暗示着我国现有的1000多家的药品流通企业将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淘汰,小规模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 2.3业务模式的多样化,行业的集中度不高 我国药物流通的业务模式总体来说有外包模式、自营模式、外包与自营二者相结合的模式以及自营与对外承接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多采用企业自营模式,企业和生产商自己完成,实际当中第三方药品流通的发展滞后。并且由于没有相应的规范准则,行业入门门槛低,行业普遍存在着散、多、乱、小的局面,因此导致了上药、国药和九州通这三家行业排名前三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0%不到。 3、促进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意义 3.1能够促进我国医药产品有序的流动 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即时通讯技术实现药品电子采购能够使药品流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廉洁化、正规化、高效化。大大减少医药行业的贪污腐败行为,使药品采购更加地透明化、公开化,保障人民的利益,严重地打击了药品采购过程中的不良之风。 3.2稳固药物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医药流通行业要真正的为消费者的身体着想,把消费者看成是服务的上帝,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而不懈努力,把消费者真正所需作为自己的行动和思想的前提,采用最先进的流通技术以及流通设施,高效地管理药物流通产业的全部资源,尽可能地缩减流通环节的繁杂,减少药物流通的成本消耗,扩大药物流通企业的利润区间。 3.3极大程度上促进药物流通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要想提高药物流通的效率,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可以通过仓配一体化、共同配送、信息共享、共同采购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来实现。比如:作为医药企业需要对药品的运输以及配送实时进行跟踪了解,对自身经营的药品数量、运输和销售数据进行掌控和更新,对自身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把控和分析及时调整药品库存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跟踪补货。这样才能够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对于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策略探讨 4.1恰当的经营思路是医药物流企业至关重要的经营策略。 当前,药物流通行业呈现出小、多、乱、散的局面,也就是说除了几个大规模医药物流企业之外,其余的企业规模都偏中小型,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目前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已经逐步选择由自营性企业向第三方医药流通企业或是第四方物流进行转变。具有转变能力的型医药流通企业大多都具备有资本雄厚、设施先进,能力出众等特点。在自身的药物流通业务基础之上还有余力能够开发出第三方流通服务商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的医药物流行业当中,上医药、国药等几家知名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已经逐步实现战略转型。虽然当前的政策形势并不适合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成长,但是依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减少物流成本。一方面是,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运输效率,并且探索最有利的模式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减少成本支出;另一方面是,积极跻身于大型企业组织的供应链当中去,在上下游环节当中需找服务提高和成本降低的方法。比如说,在新型医改政策下着重提出对农村医疗水平的要求,基本药物在集中采购之后再推广到城乡医疗机构。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较广,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输不便。因此,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进行合作的方法,结合自身具备的农村医疗配送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 4.2建立高效率的信息平台,改善已有的物流设备 以信息化为凭仗医药物流才得以发展,在EDI、ERP、RFID、WMS、GPS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技术的运用下才能实现智能配送、消息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类型和特点分析比较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类型和特点分析比较 2008-6-20共有人次浏览文字显示:[ 大中小] 本土的管理咨询业发展了十几年,但是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行业整体的积习,这与咨询公司的能力结构有关系,咨询公司大致可分为能人派、学院派和实战派。 能人派、学院派和实战派都有各自问题,积累了不少各自的积习,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1.“能人派”咨询,由少数进入咨询行业较早,在咨询行业和企业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挑头组建的咨询公司被称之为能人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李肃、王明夫、赵民、陈惠湘、包政、彭剑峰等,这种公司的特点是少数能人很有咨询经验,会很有影响力,他们大多是没有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但是看过非常多的类型的企业,往往就这几个人鹤立鸡群,公司管理围绕着他们的个性设置,内部管理都不怎么好,如果离开这些能人,公司可能就会垮掉。 “能人”依赖症不只是多数国内企业的通病,管理咨询企业本身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咨询企业的创业者、初始的合伙人往往经验能力比较强,但是很少能够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保持住初创时的整体强大,企业规模越大,整体水平越差。一个原因是,好的咨询人员确实非常少——这和商学院迄今的教育水平、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成熟度紧密相关;另一个原因是,咨询企业内部的专属技能、组织资本的积累与管理、共享,普遍做得比较糟糕。前面一点是客观性,后面一点是咨询企业内部的问题,而且内部管理问题与国际领先的管理咨询企业的差距巨大。 “能人”依赖型咨询企业的特点是整个企业的卖点就围绕那么一两个人,最强者四处讲课,通过他们打动客户。拿下咨询项目后,实际负责进行实施的是另一帮人。很多接受过咨询的企业主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初听课时的良好印象和项目实施的实际结果比,差距巨大。因为,除非是大项目,讲课的人不会把自己沉在在一个具体项目里,公司里没有比他更好的销售员了,限制在具体项目的执行里会降低他的产出能力。 从合伙人的立身利益上讲,有的合伙人为了保证项目质量,不得不放弃部分业务,而避免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大,原因是像他和他的合伙人那样的背景而且又愿意从事管理咨询的人员太少,快速扩大规模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外强中干的能人依赖型企业。 2.“学院派”咨询公司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本本主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很差——包括新华信、北大纵横、华夏基石这样比较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里,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咨询公司的MBA学生;二是“学院派”本身是依靠国内知名院校的名声,北大纵横、华夏基石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形成教授做咨询的现象,包政、彭剑峰都是这么成名的,目前企业客户还不明白什么是咨询的真正价值,觉得请个知名教授来服务很舒服。同时学院派也并不够学院,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很不够。 管理咨询离不开理论,但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结合,如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才是管理咨询价值所在。真正理论是实践的概念化后的系统化,这也形成仅有丰富企业管理者并不能成为好的咨询人员,好的咨询人员并不能成为丰富企业管理者;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通知 国统字…2012?63号 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口径、范围,我局在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完成《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国家统计局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 一、目的和作用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制定本分类。 (二)本分类为界定我国文化及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依据,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宏观管理提供参考,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 二、定义和范围 (一)定义 本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二)范围 根据以上定义,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三、分类原则 (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根据文化及相关单位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二)兼顾部门管理需要和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本分类在考虑文化生产活动特点的同时,兼顾政府部门管理的需要;立足于现行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 (三)与国际分类标准相衔接 本分类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在定义和覆盖范围上可与其衔接。 四、分类方法 本分类依据上述分类原则,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为五层。 第一层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两部分,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表示; 第二层根据管理需要和文化生产活动的自身特点分为10个大类,用“一”、“二”……“十”表示; 第三层依照文化生产活动的相近性分为50个中类,在每个大类下分别用“(一)”、“(二)”、“(三)”……表示; 第四层共有120个小类,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具体活动类别,直接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相对应行业小类的名称和代码表示。对于含有部分文化生产活动的小类,在其

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一、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述 2012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伴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各项行业政策、标准的出台,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引导下,相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药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拓展基层医疗市场。行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呈现持续、健康的转型发展趋势。 (二)运行分析 1、整体规模 2012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仍维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趋缓。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74亿元1,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去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截至2012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有117家。 图12008-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趋势图 1销售总额为含税值,包括了七大类医药商品。

2、效益情况 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4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销售结构 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2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0.5%;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6.8%;中药材类占4.5%,医疗器械类占3.4%,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1%,其他类占3.5%。 图22012年全行业销售品类结构分布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2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3%;非药品销售占27%。 图32012年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销售品类结构分布按销售对象分类,2012年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为503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5.1%,纯销(包含对医疗终端、零售终端和居民的销售)为613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4.9%%,与上年基本持平。 4、区域销售比重结构 2012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总额比重分别为:华东40.5%、华北18.9%、2药品类包括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汽车的分类及意义

汽车的分类及意义 文章摘要:汽车分类标准长期存在的体系繁杂、分类混乱的问题,虽几经努力却一直未能较好解决,给业内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全面的了解汽车分类的知识和现状。本文将以家用车为例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对这一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影响重大的基础问题的重视,认真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汽车分类标准分类意义 正文: 什么是汽车分类?为什么要汽车分类?它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这些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一:汽车的分类 汽车本是没有分类的,但对于生产商来说,需要分出商品线和市场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明确的购买方向;对于社会来说,需要方便的管理规划,因此便产生了汽车的分类。 各国的小型乘用车分类 从广义上说,分类就是系统学,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科学。汽车的各种特性,比如尺寸、排量、驱动方式、座位数和外形结构等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许多车可以符合多个类别或者个别新车不属于任何类别。同样的车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仅在英语国家就很复杂了,这就导致汽车分类的主观性,在全球有许多不同的标准。 (1)美国的分类: 汽车的王国——美国,因为作为长久以来全球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和汽车消费大国,美国的汽车分类会相对完善一些。 在美国,家庭用车即小型乘用车不是按车长或轴距分类,而是按照车内空间的体积分类,依据美国“Title40——环境保护,第600.315-82节,可类比的汽车分类”规定,首先将汽车分为:双座、轿车、旅行车和卡车四大类,轿车和旅行车的分类依据为车内容积,而卡车则依据额定载重区分。 美国的汽车分类相比之下更为准确,与车长或轴距分类相比,缺点是不够直观。此分类被用于车型的归档和征税。 在欧洲,也不是按照车场或轴距来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对于车辆分类并没有特定的法律法规,而是一种近乎约定俗成的存在。它们并不计较为什么这辆车是小型车,而另一辆却是紧凑型车,即使前者的尺寸可能更大。 (2)欧洲的分类: 在欧洲主要有3种分类方式: 1.Euro Car Segment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A级车、B级车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最早被大众汽车所采用,继而传播开来,同时这也是被欧盟承认的分类方式,共有9种不同的级别和车型。 2.Euro NCAP Euro NCAP是欧洲新车碰撞试验的执行机构,具有相当高的公信力,它的分类标准从1997年开始实施,依据的是车体结构和级别,共10类,后简化为5大类。 3.ACRISS汽车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