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肠道蠕虫病药

抗肠道蠕虫病药

抗肠道蠕虫病药

【考点归纳:抗寄生虫药常见考点】

阿米巴、滴虫、厌氧菌——首选甲硝唑;

替硝唑特点——半衰期长(72h)、毒性低;

血吸虫——首选吡喹酮;

蛲虫——首选恩波维铵(扑蛲灵);

服药期间禁酒的是——甲硝唑;

通过麻痹肠虫促使虫体排出的药——哌嗪、噻嘧啶;

甲苯咪唑的作用机制——抑制肠虫对葡萄糖的利用。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制——麻痹虫体神经系统致死。

肠道寄生虫检验

消化道寄生虫的粪便检查 一、粪便中线虫的检查 (一)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1、直接涂片法:它是检查虫卵的最简单方法,但如果粪便中虫卵数量较少时则不易查到。在载玻片上滴1滴50%甘油水溶液(或生理盐水、普通水),取少量粪便与甘油水溶液混合,然后除去粪便中的粗渣,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检查,发现虫卵后,换取高倍镜检查。 2、饱和盐水漂浮法:该法的原理是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溶液作为检查用的漂浮液,使虫卵浮于液体表面,进行集中检查。取新鲜犬粪便5g放入50ml的烧杯内,再加入40毫升饱和盐水(在大烧杯内将水煮沸加入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搅匀,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杯中,加饱和盐水到满杯,30分钟后,用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二)病原体特征 1、犬蛔虫:包括犬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虫卵近圆形,卵壳厚,表面呈蜂窝状,大小为68~ 85µm×64~72µm。狮弓首蛔虫虫卵近似圆形,卵壳光滑,大小为49~61µm 。有时在犬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可直接见到虫体。犬弓首蛔虫虫体浅黄色。雄虫长

50~llOmm,尾端弯曲,有交合刺两根;雌虫长90~180mm,尾端直。狮弓首蛔虫雄虫长35~70mm,有两根交合刺;雌虫长30~100mm,尾直而尖细。 2、犬钩虫:虫卵短椭圆形,浅褐色。新鲜虫卵内含8个卵细胞,虫卵大小为56~75µm×34~47µm。 3、犬鞭虫:病原体为犬狐毛首线虫,虫卵呈腰鼓状,黄褐色,两端有卵塞,壳厚、光滑,大小为70~89µm。 4、犬类圆线虫:寄生于犬的类圆线虫主要是粪类圆线虫。虫卵为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为50~7µm×30~40µm。 5、泡翼线虫:虫体形似蛔虫。雄虫长13~45mm,雌虫长15~60mm。虫卵大小为42~60µm×29~42µm,虫卵在排出时已含有幼虫。 二、粪便中吸虫的检查 (一)方法:主要采用粪便沉淀检查法、尼龙筛淘洗检查法。 1、沉淀检查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虫卵比水重,可自然沉于水底,便于集中检查。沉淀法多用于吸虫病和棘头虫病的诊断。 取粪便5g置于烧杯(或塑料杯)中,加100ml清水充分搅匀,再用金属筛或纱布滤过于另一杯中,滤液静置20分钟后倾去上层液,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拌、静置,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多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吸

抗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 一、抗蠕虫药 1.抗线虫药: 苯并咪唑类:常用有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噻苯达唑、非班太尔 咪唑并噻唑类:左旋咪唑、四咪唑(噻咪唑) (光谱、高效、低毒) 有机磷类:(有机磷酸脂类中一些低毒的化合物)敌百虫(我国应用最广泛) 阿维菌素类: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一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类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高效安全和用量小的理想抗体内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莫西菌素(主要用于驱杀犬的某些体表寄生虫) 哌嗪类-:哌嗪、乙胺嗪 2.抗绦虫药【大部分为片状口服药】 依西太尔:伊喹酮(为吡喹酮同系物)、氯硝柳胺:灭绦灵(广谱高效驱绦虫药)、硫双二氯酚:别丁(对犬猫各种绦虫及吸虫均有驱除效果)、氢溴酸槟榔碱(对绦虫肌肉有麻痹作用)、丁氮脒(使绦虫在宿主消化道内被消化,常被制成盐酸丁萘脒和羟萘酸丁奈脒,是犬猫的驱绦虫药) 3.抗吸虫药

吡喹酮:是抗血吸虫的首选药,具有广谱驱血吸虫,驱吸虫和驱绦虫的作用使宿主体内血吸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脱落,拜宠清因含有吡喹酮因此对吸虫是有效果的。 4.抗血吸虫药 硝硫氰酯:具有广谱的驱虫效果。 二、抗原虫药 1.抗球虫药 氨丙啉:安宝乐(结构与硫胺相似,是硫胺拮抗剂,对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抗虫作用最强,对巨型艾美耳球虫没有作用) 地克珠利:杀球灵(是新型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球虫药可驱除犬猫体内球虫) 托曲珠利:甲苯三嗪酮(杀球虫方式独特,安全性高主要用于驱除犬的球虫) 磺胺喹噁啉:属磺胺类药物,专供抗球虫使用,主驱除犬体内球虫 2.抗锥虫药物(锥虫是由寄生在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锥虫引起的一类疾病) 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二脒那嗪(对锥虫、梨虫和无浆体的边虫均有作用,是治疗锥虫病和梨形虫病的高效药,但预防作用较差,对犬的各种巴贝斯虫病治疗作用较好,对猫巴贝斯虫无效,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用途广,使用简便等优势,是目前治

肠道蠕虫感染

消化道蠕虫病锁定 消化道蠕虫病的传染是虫卵和幼虫。传播途径可自口、皮肤及自身感染等。其感染可以水、蔬菜和动物为媒介。致病原因和患病严重程度除与寄生虫数量多少有关,寄生虫与宿主间相互作用也很重要。蠕虫寄生人体后可掠夺宿主营养,排泌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阻塞某些消化道或挤压,破坏某些组织而致病。宿主可通过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对虫体及其产物发生各种反应。 (Helminthic Diseas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我国地处温、亚热带、其地理、气候及土壤条件均适合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故蠕虫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农村及儿童发病率高。本节重点叙述消化道蠕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包虫病及肝吸虫病。 消化道蠕虫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我国仍需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究精神文明、有计划性地普查、普治,尽快消灭几种危害较大的消化道蠕虫病。 2蛔虫病 (Ascariasis)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图2-9-1)。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3临床表现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 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4蛔虫发育过程与传播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胆道蛔虫症 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些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2、膳食指导 对在校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对非在校就餐的学

生加强指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3、治疗 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二、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治措施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校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通过卫生宣传,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的有效刷牙率达到80%以上。 3、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龋齿充填: 对体检中发现有龋病发生的学生,建议去医院进行龋齿充填。 5、涂氟保护牙齿: 配合市区防疫部门以及口腔医院对在校学生进行氟化泡沫护牙,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三、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措施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

建湖县肠道蠕虫病有效控制后感染情况调查

建湖县肠道蠕虫病有效控制后感染情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5-02-02T15:19:55.22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邵林刚1赵雄文1王立春2李永春2[导读] 了解江苏省建湖县人群肠道蠕虫病有效控制后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连续开展该病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邵林刚1赵雄文1王立春2李永春2 (1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建湖224731)(2建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建湖224700)【中图分类号】R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建湖县人群肠道蠕虫病有效控制后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连续开展该病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两年同时采用改良加藤法调查分析该地区不同人群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结果: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和中学生,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X2=10.73,P<0.01);菜农感染率最 高,荡区与水网居民次之,城郊居民较低,四者间感染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28,P<0.01);随着父母文化层次的提高,子女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就越好,感染率就越低,5种文化层次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1.61,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肠道蠕虫病后期防治工作中,不但要抓好健康教育与宣传发动,还要做好改水改厕工作,更要强化病人粪便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肠道蠕虫病的传播;特别要重视加强菜农、水产养殖等这一群体的综合防治,采取每年开展1-2次的集体驱虫服药,从而保证重点人群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有效控制成果。 【关键词】肠道蠕虫;有效控制;感染率;建湖县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peopleJianhuCountyofJiangsuProvince,intestinalwormseffectivelycontrolthe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infection,Toprovideareliablescientificbasisforfuturecontinuous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thedisease.Method:TwoyearswithKatoKatzmethodsurveyofintestinalhelminthinfectionindifferentpopulationinthisarea.Result:Theinfectionrateoffemaleishigherthanthatofmale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P>0.05);Theinfectionrateofresident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betweenthethree(X2=10.73,P<0.01);Theinfectionrateishighest,Dangdistrictresidentswithwaternext,suburbanlow,Amongthefourinfectionratewas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ascomparedto(X2=14.28,P<0.01);Withparentsculturallevel,children'spersonalhygieneisalsobetter,theinfectionrateislow,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5kindsofculturelevel,(X2=11.61,P<0.05)。Conclusion:Intheeffectivecontrolofintestinalhelminth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workinthelate,Notonlytograspthehealtheducationandpropaganda,alsodoagoodjobofimprovingdrinkingwaterandlavatorieswork,muststrengthenthepatientmanuremanagement,Propagationfromthesourcecontrolofintestinalhelminthiasis;Special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farmers,tostrengthenth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ofaquacultureofthisgroup,Takeeveryyeartocarryout1-2timesdewormingmedication,Inordertoensurecoverageofthefocusgroups,furtherconsolidatecontrolresults. 【keyword】intestinalworms;effectivecontrol;infectionrate;Jianhucounty. 为继续巩固我县肠道蠕虫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成果,不断了解有效控制后人群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给有效控制后完善制定好防治规划和继续开展蠕虫病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2012年至2013年分别对县内4个村和8所学校4928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整群分层随机选择所辖的城郊、水网、沿荡、蔬菜各1个村及村所在地的中、小学校各1所为调查点。共抽取4928名有效人群为对象,其中居民2790名,小学生1076名,中学生1062名;男性2576名,女性2352名。同时还对8所中、小学校2138名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1.2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规范标准,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进行镜检,发现虫卵者,即为阳性。粪量为41.7mg,每片中检虫卵数乘以24,为克粪虫卵数(EPG)。 2结果与分析 2.1感染情况调查人群4928名,感染180名,感染率3.65%。其中,男性感染率3.22%(83/2576),女性感染率4.12%(97/2352),女性略高于男性,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X2=2.84,P>0.05);居民、小学生、中学生感染率分别为4.41%、2.88%、2.45%,三者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10.73,P<0.05),但小学生与中学生二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X2=0.39,P>0.05)。

常见病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 凡裸眼视力低于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

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

肠道线虫

肠道线虫流行病学和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杨志强 2013181622049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摘要:肠道线虫主要包括蛔虫,钩虫和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引起一系列慢性疾病,构成寄生虫感染的一大类医学问题。肠道线虫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球感染人群数目多,中国感染患者近年来有所减少。防治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注意个人卫生,提高环境卫生,加强公众教育等方式,达到长期、有效的控制目的。 关键词:肠道线虫;流行病学;防治对策;卫生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intestinal nematodes: current progress YANG Zhiqiang (West China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linical Medicine Eight-year Program, Grade2013) Abstract: Intestinal nematodes mainly include Ascaris lumbricoides, Trichuris trichiura,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inhabiting in human intestinal tracts and inflicting a series of chronic diseases, which are a major medical problem in parasitic infections. Intestinal nematodes distribute across the world, but mainly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areas. The infected population is large, while China has seen a drop of patients. To prevent and cure intestinal nematode infections and maintain long-lasting effects, chemotherapeutics,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public awareness are recommended. Key words: intestinal nematode; epidemiology;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hygiene 寄生虫感染是一类全球性的医学难题,在发展中国家里尤为严重,其感染率和致死率超过其他感染性疾病,已成为致死性疾病的主因之一。寄生虫感染中主要有两大类感染,一是医学原虫感染,二是医学蠕虫感染。其中医学原虫感染是主要的致死性感染,而医学蠕虫感染虽然致死率没有原虫高,但可以引起许多慢性疾病,使人体变得虚弱[1]。这两类感染都是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性问题。肠道线虫作为医学蠕虫的一大类,相关研究对于控制寄生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1流行病学特征

抗蠕虫药研究进展

抗蠕虫药研究进展 寄生虫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经国际兽医局调查发现蠕虫病为世界围流行最广的动物疾病,蠕虫的感染常因对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的影响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蠕虫感染还具有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目前对蠕虫感染的控制在很大程度还是依赖抗蠕虫药物。所幸的是,在过去40年里,高效、安全、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大大降低了蠕虫的感染。当今驱治肠蠕虫中的扁虫类(吸虫和绦虫)药物首推吡喹酮(PZQ),而线虫类则以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Alb)和甲苯达唑(Meb)]为特效。如果要同时驱治线虫和扁虫,则需把上述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方可达到综合驱治的目的。大多数抗蠕虫药物对几乎所有的肠道或肠道外寄生性蠕虫的成熟或未成熟发育阶段的虫体都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 1.常用的抗蠕虫药 1.1苯并咪唑类药物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benzimidazol carbamate)药物是一组广谱抗蠕虫药物,包括噻苯哒唑、甲苯哒唑、阿苯哒唑、尼妥必敏等。这类药物是许多寄生蠕虫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蠕虫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而发挥作用。 目前国外对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报道较多。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一是药物通过不可逆性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使

虫体源性糖原耗竭。药物通过引起虫体肠细胞胞浆微管变性,并与微管蛋白结合,造成细胞运输堵塞,致使高尔基器的分泌颗粒积累,胞浆渐趋溶解,导致虫体死亡。 Jasmer研究了苯并咪唑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认为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一是:药物通过使虫体微管解聚来抑制吸收通道分泌颗粒的转运[1]。Russell发现[3H]标记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脂类药物对哺乳动物大脑组织微管蛋白具有较低的毒性,而对寄生蠕虫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形成不可逆转的复合物[2]。Morgen研究了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和几种微管抑制剂在体抗梨形鞭毛虫虫卵的作用,两种药物作用相似,均能导致滋养体分离、形态和基本结构破坏,说明苯并咪唑类具有一种可能的抗微管作用模式。甲苯达唑、阿苯达唑、芬苯达唑被证实最为有效,对微管结构具有不可逆的改变,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砜以及其它的抗蠕虫药物,只显示对微管蛋白的短暂抑制[3]。 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二是药物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止三磷酸腺苷产生,导致虫体死亡。Wani研究了缩小膜壳绦虫的与苹果酸代有关的酶类,包括延胡索酸还原酶、NADH氧化酶、苹果酸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和NADPH:NAD+转氢酶的活性和甲苯达唑、芬苯达唑等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对这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药物可显著抑制这些酶的活性,但苹果酸酶除外。由其结果推测甲苯达唑、芬苯达唑等可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活性,引起复合体中有关酶活性降低[4]。Marriner报道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寄生蠕虫糖原的摄取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也可能同时具有两种作用,他认为药物对寄生蠕虫糖原摄取的抑制可能是药物破坏虫体肠道细胞微管结构的结果。

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

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 (试行) 一、背景 我国有近1.8亿学生,其中85万余所中、小学校,在校中、小学生1.7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县镇和农村小学生约占90%,中学生占82%。做好在校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对我国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尤以肠道蠕虫感染率极高,据部分地区调查:城市中、小学生平均感染率约40%,农村约60—80%,个别地区高达90%。 多年来,学校卫生工作者,在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88年以来,在全国19个省20个县开展了农村学校卫生试点工作,把学生蛔虫病作为学生主要常见病之一来抓,经过两年的努力,蛔虫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的经验。 长期以来,尽管在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以往的防治工作缺乏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之肠

道蠕虫重复感染严重,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学生未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肠道蠕虫感染率仍未得到应有的控制。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 (一)培养学生建立良好卫生行为,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二)大幅度降低并控制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目标 以蛔虫感染率作指标,到2000年,以省为单位中、小学生感染率,城市降至5%以下,农村降至15%以下。这一总目标分两步实施: (一)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5年):城市:降至25%以下,目前已低于25%的,降至并控制在15%以下;农村:降至35%以下,目前已低于35%的,降至并控制在25%以下; 目前已低于15%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降至并控制在10%以下。 (二)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0年):城市:降至5%以下;农村:降至15%以下,1995年末已低于15%的,降至5%

寄生虫习题

寄生虫题库 一、名词解释 共生共栖寄生宿主包囊 寄生虫终宿主生活史带虫者滋养体假包囊 互利共生保虫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感染阶段异位寄生隐性感染裂体增殖昆虫变态伴随免疫带虫免疫免疫逃避世代交替棘球蚴砂 夜现周期性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自然疫源性疟疾的再燃 疟疾的复发组织性虫卵虫卵肉芽肿幼虫移行症 自身重复感染非消除性免疫 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二、是非题 1.蝇类传病的方式主要是机械性传播疾病,而不是通过吸血将病原注入人体。 2.阿苯达唑是治疗各种人体线虫感染的首选药物。 3.丝虫可通过媒介和输血传播。 4.旋毛虫的致病是幼虫可以在人体内反复增殖,数量增加导致严重发病。 5.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6.恙螨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各期都可传播恙虫病。 7.人体对寄生虫的免疫应答多数属于非消除性免疫。 8.阴道毛滴虫病的传染源仅是滋养体携带者。 9.吸虫病诊断不宜用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10.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均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11.蛔虫卵也可经肛-手-口感染人体 12.具有卵盖的虫卵都为吸虫卵 13.日本血吸虫和成虫都有异位寄生现象 14.成虫寄生在消化道的蠕虫,均可用粪检法查获虫卵。 15.日本血吸虫也可经输血感染受血者。 16.Plasmodium falciparum病原诊断应在发作时采血。 17.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人和带虫者均为传染源。 18.包生绦虫的成虫寄生是导致人体包生绦虫病的主要病因。 19.医学昆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生物性传播疾病。 20.猪带绦虫病人体内也有可能存在囊虫的寄生。 21.只有消化道寄生的蠕虫,才可用粪检法查获虫卵。 22.已学的腔道原虫其感染阶段均为包囊。 23.溶组织内阿米巴是迄今发现的唯一致病的阿米巴原虫。 24.某些非消化道寄生的蠕虫,也可引起消化道病理损害。 25.蛔虫也可经肛-手-口造成自身重复感染。 26.旋毛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 27.医学昆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其寄生性和机械性传病。 28.包生绦虫病病人和带虫者均为传染源。 29.蛲虫的异位寄生与其成虫寄生部位有关。 30.带绦虫卵可经口感染人体引起囊虫病。 31.黑热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都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掌握镇巴县学生蛔虫感染状况,于2009-10/1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进行了蛔虫感染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该县二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城区抽查城关小学、泾洋小学二年级各2个班学生。农村按东中西三个片区各随机抽取4所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学生。 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监测对象进行粪检。 调查项目评价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家庭厕所卫生、生活饮用水情况和本人卫生习惯。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3个档次,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为上等,1 200~2 000元为中等,低于1 200元为下等;居民人均收入高于5 000元为上等,3 000~5 000元为中等,低于3 000元为下等。家庭厕所卫生状况分好、中、差3个档次,水冲式厕所为卫生好,厕所基本干净为卫生一般,人畜并用或不卫生为卫生差。家庭生活饮用水情况为好、中、差3个档次,使用自来水为好,使用井水、泉水、河水且方便者(挑一担水在10min以内)为中,使用河水、泉水、井水不方便者或浆池水者为差。本人卫生习惯分好和差两个档次,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物,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不喝生水,平时讲卫生为好,反之为差。 2 结果 随机抽取了城关小学、兴隆小学、巴庙小学等14所二年级在校学生714人,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36份,阳性标本112份(包括鞭虫3人),阳性率为%。其中男生阳性65人,阳性率%,女生阳性47人,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但农村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者,蛔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且差异统计学意义(χ2= P <,见表2。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第一篇概述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的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总目标为: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第二篇各种疾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 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学校常见病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专栏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各种疾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 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四、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流行季节,避免到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集会; 注意个人健康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擤鼻子后要洗手; 每年于夏末秋初接种流感疫苗。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 春天来了,孩子们开学后,又到了一个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下在学生中常见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和控制。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等是学校重点传染病。要想防治传染病就得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下手防治。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 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预防近视的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四、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流行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白求恩医学班《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271819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 英文名称: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授课对象:白求恩医学班 开课学期:第3短学期 课程学时:22学时 选用教材:《基础医学教程》李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授课地点:免疫病原遗传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心 执笔人:李淑红(教授) 审核人:李淑红(教授) 编写单位:病原生物学系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是完成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依托免疫、病原、遗传、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共同完成。 实验教学通过虫体标本的观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学特点,通过病理标本的观察,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及特点。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常用的寄生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训练和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基本技能。通过完成课堂作业,了解生物绘图方法并强化寄生虫形态学方面知识的记忆。通过节肢动物的观察,学会对其主要特点的描述和分类检索表的使用。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操作,了解寄生虫病实验诊断的新方法、新技术,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并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线虫(4学时) Nematode 【实验要求】 掌握:生物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蛔虫卵、鞭虫卵、蛲虫卵和钩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蛔虫、鞭虫、蛲虫和钩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鉴别要点。诊断肠道寄生虫常用的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 熟悉: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虫卵计数法)。 了解:旋毛虫和丝虫成虫的外部形态;检查丝虫微丝蚴的厚血膜涂片法。 【实验内容】 1.线虫的形态结构观察 (1)观察标本: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肌肉内旋毛虫幼虫囊包。 (2)示教标本:蛔虫成虫、蛔虫唇瓣、蛔虫成虫引起并发症的大体标本(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肝脓肿等)、鞭虫成虫、鞭虫寄生在肠粘膜、蛲虫成虫、蛲虫前端的头翼和食道球、丝虫成虫、晚期丝虫病人照片、丝虫中间宿主-蚊、旋毛虫成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两种钩虫的口囊和雄虫交合伞(镜下观)钩虫寄生在肠壁。 2.线虫感染的常规实验诊断技术:粪便直接涂片法;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虫卵计数法)。 3.电视录像:线虫。 【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 实验二吸虫(2学时) Trematode 【实验要求】 掌握:华支睾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姜片吸虫卵和日本血吸虫卵的形态特征。粪便倒置沉淀集卵法和氢氧化钠消化法。 了解: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姜片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动物血吸虫尾蚴的形态特征;吸虫生活史的规律;环卵沉淀试验。 【实验内容】 1.吸虫的形态结构观察 (1)观察标本:华支睾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姜片吸虫卵和日本血吸虫卵。 (2)示教标本:华支睾吸虫(大体)、华支睾吸虫成虫染色标本(镜下观)、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管内、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沼螺、麦穗鱼、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内部结构(镜下观)、卫氏并殖吸虫寄生在狗的肺脏(病理标本)、卫氏肺吸虫中间宿主(川卷螺、溪蟹、蝲蛄)、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扁卷螺、荸荠、菱角、日本血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直肠组织压片(镜下观)、日本血吸虫寄生在家兔肠系膜静脉内(瓶装标本)、日本血吸虫虫卵所致病肝病理标本(瓶装标本)、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吸虫幼虫(毛蚴、尾蚴、囊蚴)。 2.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

学生常见病防治

学生常见病防治资料 一、近视眼的防治。 近视眼:由于眼球晶状体过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物体的像成在视膜前方的眼睛。 防治方法: 1、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饮食营养与近视眼有重要关系。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锘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儿童不宜多吃甜食,过量摄入有可能使巩膜变弱,容易致眼轴伸长。 2、改善学习环境:定期开展教学环境卫生监测。 3、定期检查视力。不随意配镜,使暂时性低常视力成分过早固化。 4、健康教育。 5、近视的矫正原则: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只能对屈光性近视起缓解作用,对轴性近视无效。 6、局部用药和眼功能训练法结合。是迄今最有效的治疗屈光性近视方法。 (1)阿托品:以缓解或消除调节紧张,从而达到防治目的。阿托品溶液点眼能提高视力,也可降低屈光度。但是瞳孔扩大可使视网膜通透量增加25倍,对正常视觉不利,且阿托品经泪道被机体吸收,可引毒性反应。因此,根据适应症使用。患有青光眼或眼压高的学生禁用。 (2)云雾法(雾视法):给学生戴上凸透镜片,使眼睫状肌的调节紧张度得到缓解的方法。 7、轴性近视→配戴框架眼镜 配镜的原则: (1)不要充分矫正,以配镜后能获得较好视力的低度凹镜为宜(调节后的视力达到5.0); (2)配戴卫生质量达标的光学眼镜 8、强调两点: 学生不宜使用隐型眼镜和OK镜; 一般不主张学生采用手术治疗(最好在22岁以后)。 二、沙眼 沙眼:是由于致盲性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人对沙眼衣原体免疫力弱,易重复感染。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苍蝇在沙眼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亲眼性飞虫"落入儿童眼睑,以眼部分泌物为食;这些分泌物可在15-30分钟内传给另一儿童。因此,沙眼感染有季节性(春夏交替),和苍蝇数量有关; ◆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共物品都可以进行传播。 防治措施沙眼的预防主要在于防止接触感染。 1、消灭苍蝇。 2、改善环境卫生。核心是粪便无害化处理和保护饮用水不受粪便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