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三、「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四、「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

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童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五、「传记阅读方法解说」

(一)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

例题导航:《我的早年生活》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节选自温斯顿·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1、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答: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

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

答: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深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就。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

(三)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传记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传记作者要通过对材料的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并有力地表现出来。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

干干净净的傅雷(刘永清)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返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绉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期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

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允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光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⒈作者从哪些方面认为傅雷是“干干净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⑴从“反党罪证无非是小镜子和旧画

⑵傅雷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说明他在经济上是清白的。

⑶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

⒉结合作者观点,请你对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加以评价。(9分)

答:

赞同:⑴选择自杀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 .

⑵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

⑶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追求人格完美。

不赞同:⑴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

⑵读者和国家失去﹝损失﹞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⑶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

⑷人生坎坷,坦然面对,不要太追求人格完美。

⑸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考纲解读:“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D”

传记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作者的观点

传主的观点

文中其他人的观点

◎思路点拨: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

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

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

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③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

感受传主人生得失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解题提示:①紧扣文本寻找关键词,

②评价文本观点要有理、有据、有序

六、「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06高考·上海)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有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不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时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女儿对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丈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扰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影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 .(2分)

2.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 .(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⑧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4.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

5.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6.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冰心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提示:注意第二段“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第一段“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2.(3分)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1分),都参与创造和建设(1分),都具有温情和人性(1分)

(解析: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点在第六段:“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齐鲁语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d9174648.html, 整理

3.(6分)D(3分)F(3分)

(解析:赏析文章结构、表达思想、表现手法。A项第⑥段应归为第三层次。B项“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理解狭窄。C项“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理解过宽。E项“词藻华丽”理解有误。)

4.(3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解析:根据文章⑦⑧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5.(3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解析:根据文章⑥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6.(4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评价。注意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

(二)

袁隆平奇遇记(节选)

一、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

于是,他当即向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的接待官员询问这个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提出想跟这个人探讨一下有偿转让技术专利的问题。中国种子公司官员说: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找“别人”……之后,威尔其先生又一连两次来到北京与中国种子公司正式谈判。最后一次,双方于1980年1月达成协议,由圆环种子公司先付给中国种子公司20

万美元首期技术转让费,中国即派出制种专家赴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专家在美工作期间,由美方支付工资,直到美国科技人员熟练掌握该技术为止……消息传到湖南省农科院,尤其是袁隆平,当得到农业部外事局叫他带队赴美国传授技术的通知时,他竟高兴得一夜合不上眼,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中国种子公司赐予了他这次到世界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去一展身手的机会,而根本就没想到美国人首先要找的对象本来就是他。

二、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携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一行3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和美国专家数人已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当3人走下飞机舷梯,向撑着牌子的威尔其一行微笑着走去时,威尔其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他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而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副研究员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口里一叠连声地欢呼着:“您好,尊敬的袁先生!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显然,威尔其认错人了。3个中国人不由得一齐掩口而笑。威尔其见客人笑得蹊跷,他马上就会过意来,连声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用英语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噢,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请您原谅!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威尔其说着再次握住了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拥抱、贴脸。

“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连许多中国人都会把我认错,更别说美国人了。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浑身上下都染上了不少中国农民的色调。”袁隆平说着,又风趣地朝两名中国同伴一摊手接着说,“他们都知道,我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刚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您说这多有趣?”

三、

9月初,袁隆平按爱妻的亲切嘱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但是,他临行前曾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却只成了一个不吹自破的泡影。原来当时有规定,出国人员在国外所得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因而,他们回到北京,向农业部有关司局一汇完报,有关办事官员就要他们上缴在美国挣的工钱。

袁隆平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对妻子邓哲说:“嘿嘿,真对不起。我原以为美国工资可归个人所有,谁料农业部规定得全部上缴,只能每天领2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能成千元户也不错呀,我们家还从来没见过一次进两千多块钱呢!”邓哲安慰丈夫说。“我只要能增加两间小平房,有三四千块钱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就心满意足了。”

邓哲这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由袁隆平代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登台领奖。除奖章和发明证书由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还有一共10万元奖金。袁隆平本人足足分得这项特等奖金5000元整。

“哎呀!五千块钱呀!啧啧,这么高的奖金,真吓死人了!”当袁隆平喜不自禁地自北京归来,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钞票交到妻子手里时,邓哲惊喜得连钱都不知该怎么拿法了。

(摘自《炎黄春秋》2001年第1期汪志霞聂冷文)

1.文章记录了袁隆平哪三件事,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6分)

答:

一、欣闻赴美

二、接机闹剧

三、喜迎奖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

评分标准:每条标题2分,超字数每个扣1分)

2.赴美传授经验是件大事,但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等内容作者略过不谈,反而将笔墨重点落在接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认错人这个细节上,这样的处理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写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是为了表现一个学识丰富的袁隆平,但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写作价值不是很大,也不符合作者写作意图。作者记录了袁隆平三件“小”事情,是为了突显人们不熟悉的袁隆平的另一面——淳朴。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站在世界领先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如此淳朴,说明他拥有扎根基层,脚踏实

地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威尔其认错人就是因为袁隆平太淳朴,不像一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此细节描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

(考点:分析作品选材的目的。

评分标准:作者的写作意图共3分,其中讲到“淳朴”2分,讲到“扎根基层”或“脚踏实地”1分;分析威尔其认错人细节描写如何符合作者写作意图2分;分析写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不符合写作意图1分。

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8分)

答: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1分)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可靠。(传记的真实性角度1分)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本篇传记的写作意图是想塑造一个纯朴的袁隆平,还袁隆平以生活常态与真实人生。(传记的主题2分)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这些都说明了袁隆平的淳朴和憨厚。(结合文本分析2分)并没有给传主带来负面影响。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有答案详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陈海波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 1941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数学老师赵博研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 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于敏虽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完全一样!”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成功后,氢弹需根据实战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并装备部队。 1 / 23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专题讲解(精华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专题讲解 (精华版) 讲解提纲 第一部分:人物传记的文本知识 第二部分:人物传记的题型探究 一、多项选择题(五选二) 二、主观解答题 第一类:理解分析题 第二类:作用分析题 第三类:原因分析题 第四类:特色分析题 第五类:技巧分析题 第六类:归纳概括题 三、鉴赏探究题 第三部分:人物传记的答题策略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讲解(精华版) 第一部分:人物传记的文本知识 一、传记的含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的分类: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1、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语言或亲切自然或幽默调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自传的特点——第一人称①作者即传主。②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他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他传的特点——第三人称。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3、评传——记叙与议论各半,注意整合评价议论的文字。 评传特点——第三人称①“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②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三、传记的特征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用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塑造个性化的人物 (1)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叙行录言,重视细节。 (2)注意谋篇布局,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 (3)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四、传记阅读要求 1、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传记阅读具体内容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一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①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讲义

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考情纵览 阅读素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文体特征。 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作者通过选择、剪辑、组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 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2.文体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朱自清自传》《鲁迅自传》《老舍自传》《沈从文自传》《富兰克林自传》等;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 传”,如《孔子评传》等。 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又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等等,但由于考试的需要,高考文本的选取,多以篇幅短小的文本(或摘选较长篇幅的文本)为主。 1.理思路,明线索。 思路就是理解文本的线索,理清了线索,对文本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对传主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阅读时抓住那些叙述时间的词语,并标出段序和时间变化的词语以此来明确本文线索。 2.探经历,明特征。

传记阅读,要找到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和机遇、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 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和成就,才能准确把握传主的 基本特征。传主的“经历”包括事迹、贡献、成就、经验等,阅读中需勾出。 3.知评价,明主旨。 读文章最终都要揭示主旨,传记的主旨需要借助对传主的评价来把握。在传记中,评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二是文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来。明确主旨还需抓枝叶,明提示。“枝叶”包括标题、链接、注释、出处、作者、写作时 间等信息。这些“枝叶”对疏通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主旨、把握传主特征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真题文本高效读文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 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 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 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 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 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 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 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 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 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 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 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1.理思路,明线索。 ①简要介绍陈忠实的出生、对文学梦的追逐。 ②介绍陈忠实在文学上所 取得的初步成就。 ③陈忠实要从赵树理、柳 青的影响中剥离出来的强 烈愿望。 ④写泰国之行给陈忠实带 来的强烈刺激。 ⑤陈忠实对自己以及文学 的新认识,认为必须写出 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 文学上确立自己。 ⑥《白鹿原》对陈忠实的 影响及陈忠实所取得的文 学成就。 ⑦缅怀、赞美陈忠实。 2.探经历,明特征。 (1)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 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 了文学梦。 (2)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 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 (3)1985年出访泰国,陈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技巧讲解】 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一类。从近两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语文卷来看,涉及人物传记的阅读呈上升趋势,一般设4个题目,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在18-25分。从设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掌握传主的形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 重要语句即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丰富的语句等。做此类题,要牢记“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寻找答案的途径有:(1)切分挖掘法,即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2)还原法,即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3)瞻前顾后法,就是找出题干中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找出来了。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就是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做此类题,应力求全面、准确。首先,要整体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如传主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等。其次,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确定范围,在其范围内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忌机械照抄。 3.掌握传主的形象。 掌握传主形象,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把握其形象,紧扣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认真体味。还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做此类题,要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如下方法:(1)提取精要法,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以点带面;(2)综合句意法,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 合归纳;(3)整体透视法,理解“弦外之音”“潜台词”的含蓄表达。整理答案时,要从原文中搜寻相关文字,抓关键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 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 (1)读,把握全文内容 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寻,寻找筛选目标 首先从题干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这是做题的前提。有的题干中的筛选标准暗藏陷阱。其次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 (3)辨,辨析整合材料 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 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考点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以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为主,要求了解实用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主要考点如下:(1)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筛选能力(客观题),包括概念理解判断、信息梳理筛选、内容理解概括等。 (2)考查学生的整合信息、理性提取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主观题)。 【命题角度】 2017—2019 年,连续三年课标卷三套试卷都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题型上来看,主要是两道单选题+一道主观题。预计 2020 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新闻、评论、科普都可能是文本取材的对象。 【方法点睛】 “非连续文本阅读”,要求考生能够迅速检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加工。要做好以上内容,高效阅读是基础,既不能浮光掠影,读完后一团迷雾,也不能咬文嚼字,影响答题速度。 (1)浏览全文,获取初步信息:①核心话题、观点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题目、观点、侧重点)③每段的核心内容(观点、角度)。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有利于选择题迅速回位,有利于主观题做概括。 (2)细读重点段落,把握重点段落内部层次、角度(句子间关系)。方便分析概括、信息提取要点。 (3)精读重要句子,把握其中的重要信息:陈述对象、修饰限制成分等,方便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考题精选】 1.(2020·河南高三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过去几年,一系列的新技术,帮助快递业在双11这样的高峰时段基本消除了?爆仓?现象。步入2019 年,更多的前沿技术将在快递物流业落地开花。 目前,大件快递成为快递物流行业的热点,这得益于家具、家电等大件商品网购比例的不断提升。在传统的快递物流模式下,对大件商品一般不提供上楼服务,或者收取较高的上楼费。另外,冷链也是快递公司拓展服务的发力点。随着相关标准的出台实施,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有望再上新台阶。 买货运飞机,建物流枢纽,当下我国快递公司的这一系列大手笔,直指国际快件和跨境寄递服务。中国快递企业的国际化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相辅相成。2018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 (摘编自《快递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变局》)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人物传记的文本知识 一、传记的含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传记的分类: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1 、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语言或亲切自然或幽默调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自传的特点——第一人称①作者即传主。②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他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他传的特点——第三人称。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3 、评传——记叙与议论各半,注意整合评价议论的文字。 评传特点——第三人称①“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②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三、传记的特征 1 、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 、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 、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用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塑造个性化的人物 ( 1 )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叙行录言,重视细节。 ( 2 )注意谋篇布局,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 ( 3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四、传记阅读要求 1 、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 1 )写什么?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 2 )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解答人物传记题,内容分析愁煞人。 带着答案解原文,省时省力省脑筋。 弄准姓名和身份,搞清事件做译文。 新知旧识多联想,仔细辨别少丢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实用类文本阅读——朱东润自传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三选修)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三选修) 师:第一张PPT(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培根) 第二张PPT(今天,我导入……) 生:(配乐朗诵)每个时代都要值得我们追随的人,他们或以起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阅读他们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生:(齐读前言部分内容)青春时代是充满幻想、激情和纯真的时代,也是生命枝叶正旺盛地伸展、最需要精神光照的时代。多读一些优秀的传记吧!让我们仰望星空,拓展想象,沐浴人类文明之光,在与伟人大师的对话中探寻未来之路,逐步构建自己健全、充实、美好的精神家园。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青春的激情走进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我们来看《考试大纲》要求: 1、考查内容: 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 以上内容解决了“考什么”的问题 1、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准确地解读和总结。 2、对文章的特色,如语言、选材安排等提出看法。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以及文本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上三点解决了“怎么考”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以2015 年高考真题《朱东润自传》为例子,学习“学术类传记的特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树立 母题意识。2、合理迁移,链接高考,构建学术性传记的知 识体系。 目标导引下,我们来看导学案的反馈情况: 1、存在问题:对传记类型掌握不到位;课本知识不牢固,迁移不到位;没有审清题意,方向错误;语言表达不准确,答题步骤不全。 2、优秀个人:赵园、徐珊、赵昭晨、李翠香、白雪、 王玥瑶、李颖、刘嘉璇、王琼、任锦 问题越多,说明它难吗?但是,我们要努力寻找突破口。突破口之一,让我们走进基础知识积累部分,任务交给一位 同学,带领我们大家来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情况总结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总结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

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一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①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②、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

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三、「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及相关常识。 2、把握文章结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一、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三、例题分析 干干净净的傅雷(刘永清)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返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绉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