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测试实验资料

电路测试实验资料
电路测试实验资料

实验一 直流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复用表(万用表)的使用; 2.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3.学习直流单电桥和双电桥的使用; 4.学习兆欧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各种导线、线圈、绝缘材料、开关接触处等都有电阻。电阻在数值上可分为低值、中值、高值三个范围。低值为1Ω以下,中值为1Ω到1M Ω之间,1M Ω以上为高值。不同的电阻值,不同的精度要求,所选择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不同。导线电阻、线圈电阻、开关接触电阻等低值电阻常用双电桥测量。中值电阻测量精度要求高时,常用单电桥测量。高值电值中的绝缘电阻一般用兆欧表测量。 2.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的理论依据是欧姆定律,如果U 为电阻两端电压,I 为流过电阻的电流,在关联参考方向下有R U /I χ=。测量电路见图1-1(a)、(b)。图(a)为电压表接前方式,它适用于被测电阻R χ较大,即A R R χ>>(A R 为电流表内阻)的情况;图(b)为电压表接后方式,它适用于被测电阻R χ较小,即 V R R χ<< (V R 为电压表内阻)的情况。伏安法测电阻的特点是测量结果能反映电阻器在工作状态的电阻值,但测量误差较大。

(a ) (b) 图1-1 3.电桥法测电阻

用单电桥测电阻,测量步骤为:(1)用复用表粗测电阻;(2)选择比率臂;(3)选择比较臂;(4)按下电源键;(5)按下检流计按钮;(6)调整比较臂;(7)电桥平衡;(8)读数。双电桥测你值电阻,步骤与单电桥相似,只是不用复用表粗测电阻值。

4.测量误差的计算

绝对误差x x 0A A A =- (2-1) 相对误差0

100x

r A A =

?% (2-2) 式(2-1)、(2-2)中,x A 为仪表示值,0A 为被测量的实际值。

三、实验任务

1.用复用表和单电桥分别测量三个未知阻值的电阻器,测量结果记入表1-1。

表1-1

项 目 ()x1R Ω

()x2R Ω

()x3R Ω

被测量电阻的标称值 复用表测量值(1R ) 单电桥测量值(II R )

相对误差0

100x

A r A =

?%

2.按图1-1(a )、(b)接线,用伏安法测量上述三个电阻器,测量结果记入表1-2,并估算最大相对误差m r 。 表1-2

测试电路 图(a ) 图(b )

被测电阻(Ω) x1R

x2R

x3R

x1R

x2R

x3R

测量

()U V ()I mA 计算

()x R Ω

m r

3.用双电桥测分流器、导线电阻值,记录表格自拟。 4.用兆欧表测量电缆缆芯对缆壳的绝缘电阻,自拟测量线路。 四、实验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 1台 电缆线一根 复用表 1块 分流器1个

单电表 1台 双电桥 1台 直流电压表 1块 直流毫安表 1块 兆欧表 1块 滑线变阻器 1只 电阻器

3只

五、提示与思考

1.用复用表电阻档测电阻之前,为什么要先进行欧姆调零?

2.被测电阻如何分类?各类电阻测量方法有何不同?

3.伏安法测电阻有什么特点?电压表接前或接后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4.绝缘电阻的测量为什么一般使用兆欧表,而不用复用表测量?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比较分析各种电阻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

2.列出所有记录表格,整理测量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二 电位测量和电路故障的处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路的连接方法;

2.了解简单电路故障的处理; 3.加深对电位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电路实验中正确接线的基本原则是:“先串后并,先分后合,先主后辅”。对于图2—1电路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按先串后并的原则将各部分接好,再将三部分合成整体电路。

2.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参考点的选择是任意的,对不同的参考点,同一点的电位不同,但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在直流电路中,直流电压表负极接手参考点;电压表正偏时,被测点的电位则为正,反之为负。

3.电路故障的检查,常用电压表法和欧姆表法,欧姆表法检查电路故障须在断电下进行 (具体方法阅读第二部分第二节有关内容。)

三、实验任务

1.按图2—1接线,用复用表的电压档确定电路潜在故障点,再用复用表的欧姆档复查故障点,排除故障。

图2-1

2.分别以c 点和f 点作参考点,用磁电系电压表和数字电压表测量各点的电位值。测量

数据记人表2—1中。

表2-1

内 容

()a V V ()b V V ()c V V ()d V V ()e V V ()f V V ()g V V

测量仪表

c V =0 计算值 测量值

磁电系 测量值 数字表

f V =0 计算值

测量值

磁电系 测量值

数字表

四、实验设备 直流多路稳压电源 1台 三端电阻器 1只 电阻器 5只 磁电系电压表 1块 数字电压表 1块 复用表

1块

五、提示与思考

1.测量电路中电压、电位时,如何判定测量值的正负? 2.电位和电压单位相同,它们的测量方法有什么不同?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测量数据,说明某点电位高低与参考点选择有关,而两点间电压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比较磁电系电压表与数字电压表所测量的结果,分析仪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总结检查线路故障的方法。

附:实验进行之前,教师人为地设置电路故障。

实验六 设计实验 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南定理,加深对等效概念的理解; 2.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

3.学习减小仪表内阻对测量结果影响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支路等效。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来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oc U ;而电阻等于原来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时输入电阻0R 。

2.戴维南定理的适用条件是被等效的有源二端网络必须是线性的。通过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端口伏安特性曲线U f (I ) ,如图6-1所示,可以判别有源二端网络是否为线性。 3.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

(1)用高内阻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一般工程测量中认为若电压表内阻是被测电阻的一百倍以上,则电压表为高内阻表。

(2)补尝电压法。先用直流电压表粗测有源二端网络(A)的开路电压oc U ,然后用一直流电压源s U 和分压器R 组合得到可调电压,接线见图6-2所示。将可调电压U 调至稍大于二端网络的粗测开路电压值,利用试测法不断改变可调电U ;直至毫安表(或检流计)读数为零,此时电压表读数基本

图6-1 图6-2

消除了电压表内阻对网络开路电压的影响。

(3)负载电阻两值法。按图6-3接线,改变负载电阻R 值两次,分别测得两组电压电流值(1U 、1I )和(2U 、2I ),则开路电压为:

1221

21

oc U I -U I U I -I

(6-1)

4.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的测量方法

(1)开路短路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和短路电流I sc ;为减少电流表内阻等效电阻R 0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采补偿法测短路电流I sc ,见图6-4电路。不断改变电阻

R ,即可调补偿电流大小,直至毫伏表读数为零,此时电流表读数基本消除了电流表内阻对

网络短路电流的影响。

应当注意如果因短路电流过大可能损坏网络内部器件时,不能用此方法。

图6-3 图6-4

(2)伏安法。在可能的条件下,将网络S N 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此时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P ,在P 端口加适当电压后,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端口电压U 、电流I ,如图6-5,则

图6-5

0U

R I

(6-3) 为减少仪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图6-5利用开关S 改变电压表、电流表相对连接位置,观察两表读数变化情况。如果电压表读数变化大,则说明被测电阻R 0是低值,应采用电压表接后(S 合向1位置);如果电流表读数变化大,则说明R 0是高值,应采用电压表接前(S 合向2位置)。

(3)负载电阻两值法。接线与测oc U 方法(3)相同,R 0的计算公式为:

12

021

U U R I I -=

- (6-4)

(4)半压法。用一内阻足够大的电压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S N 的开路电压,然后将该电压表与可调标准电阻同时并接在S N 的端口,改变电阻箱阻值的大小,使电压表读数降至开路电压的一半。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即为R 0。

三、实验任务

1.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电源、电阻网络板,自拟一个有源二端网络(称原网络),测量该网络的端口伏安特性()U=f I ????。要求含1

2

sc I I =

的数据点。测量的数据记入表6-1。 2.根据实验条件,各选二种可行的实验方法测量上述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 oc 和等效电阻R 0。

3.选择上述测得的最隹U oc 和R 0值,组成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测量其端口伏安特性曲线,测量数据记人表6—2。

4.利用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确定实验方案,画出每项实验任务中的具体线路,确定实验中所有电源的大小,计算器件参数:选择仪器设备规格和型号。

表6—1 原网络端口伏安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L R Ω

0 ∞ ()U V

()I A

表6-2 等效网络端口伏安关系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L R Ω

()U V

()I A

四、实验设备

列出表格,写出自选各仪器仪表和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和编号等。 五、提示与思考

1.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方法除实验原理与说明中介绍的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2.分析补偿法测电压和电流的原理。

3.如果有源二端网络是封闭的,对外只引出两个端钮m 、n ,且m 、n 端口不允许短路,输出电流不允许大于N I ,试问如何确定该网络的等效电路?

4.什么情况下可用欧姆表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自拟每项任务的实验步骤、实验线路。整理数据,在同一方格纸上作出有源二端网络和它的等效网络的伏安特性曲线,验证戴维南定理。

2.比较各种测量U oc 和R 0的结果,哪种方法测量更准确?分析原因。

3.利用任务1中的数据,讨论有源二端网络端口的功率特性曲线()P f I =,总结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对实验结果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2.2 基本交流电路模块 实验七 示波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面板上各主要开关、旋钮的作用; 2.学习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测量周期;频率和相位等;

3.了解信号发生器面板上各开关、旋钮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示波器是一种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多功能综合测试仪器,它不但能显示被测信号波形,而且能测量峰值、频率、相位,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等。如果示波器内部锯齿波发生器工作,Y 通道加被测信号,此时示波器工作状态称Y —t 工作方式,荧光屏显示被测波形。如果示波器内部锯齿波发生器不工作,在X 通道和Y 通道同时外加信号,此时示波器的工作状态称Y —X 工作方式,在电路实验中常利用这种方式显示被测器件伏安特性曲线。

三、实验任务

1.熟悉示波器板面各主要旋钮和开关的使用 2.测量信号周期或频率

按图7—1接线,观察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并测量其周期或频率,记录表格自拟。

图7-1 图7-2

图7-3

3.按图7—2接线,用示波器Y —t 工作方式观察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电压和电流波形。用示波器Y —X 工作方式观察其伏安特性曲线。图中r 为取样电阻,实验中r ≤R ,图形记入表7—1。

4.两同频率正弦量相位差的测量

图7-3为RC 移相电路,改变电阻R 的大小,使其从0到∞,用示波器测量BO U 与MO

U 之间的

相位差,测量结果记入表7-2,(当电源频率一定时,实验中保持电压有效值U 的大小不变)。

表7-1

电阻类型 u ,i 波形

伏安特性曲线

线性电阻

非线性电阻

表7-2

参数

BO U 与MO

U 相位差 ()R Ω

()C μF

理论计算值?

测量值?

图形

0 0.1 0.1 0.1 0.1 0.1 0.1 0.1 ∞ 0.1

四、实验设备 电子示波器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三端电阻器 1个 电阻箱 2只 电容

1只 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

各1只

五、提示与思考

1.如果一台正常工作的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时,在荧光屏上观察到的图形如图7—4所示,应调节什么旋钮,方能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正弦波。

2.分析实验中取样电阻的作用,实验中如何选择取样电阻?

3.在图7—2中,如果公共端选在b 点,电压R u 与电流R i 的波形是否发生变化?

图7-4

六、实验报告要求

l.总结示波器各主要旋钮作用,举例说明什么是示波器的Y —t 工作方式Y —X 工作方式。

2.对于图7—3电路,当R 取不同值时,理论计算BO U 与MO

U 相位差之间的相位差?,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用坐标纸绘出示波器观察的电阻器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八 正弦交流电路中器件参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正确选用交流仪器和设备;

2.学习用三表法(伏安瓦计法)测定交流电路器件参数的方法; 3.掌握功率表、调压器的使用;

4.了解如何校正由仪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在正弦电流电路中,负载可以是一个电阻器、电感器或电容器,也可能是它们的组合。负载可以用阻抗或导纳来等效。如用阻抗Z=R+jX 表示其电路参数,该负载可以看成电阻R 只与电抗X 的串联。如用导纳Y=G+jB 表示其电路参数,即将负载看成电导G 与电纳B 的并联。

2.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测量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称三表法或伏安瓦计法。它是测量正弦电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

实验线路图如图8—1所示,调压器提供实验电压,电压表监测被元件电压,电流表监测元件电流,功率表测量元件消耗的有功功率。于是,

电路功率因数 P

=cos =UI

λ? 阻抗的模 U Z =

I 等效电阻 2P

R==Z cos I

?

等效电抗 X=Z sin ? 使用三表法时,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所测量的必须是被测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从三表法测得的U 、I 、P 的数值还不能判别被测阻抗属于容性还是感性,一般可以用下列方法加以确定。

(1)在被测元件两端并接一只适当容量的试验电容器,若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则被测元件为容性;若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则为感性。

试验电容器的电容量C ,可根据不等式选定:

B 2B '<

式中B '为试验电容的容纳;B 为被测元件的等效电纳。

图8-1 三表法测量线路 图8-2

(2)利用示波器观察阻抗元件的电流及端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电流超前电压电路为容性,电流滞后电压电路为感性。

4.功率表正确接线有两种方法:电压线圈支路前接法和电压线圈支路后接法。 1)电压线圈支路前接法,见图8-1所示。 由图8—1可求功率表的读数:

()2

W L A WA P P I R R =++

因而产生误差P ?

()2A WA P=I R +R ?

P L 为Z L 上的功率,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使()2A WA I R +R 越小越好,故这种电路适用

于()L A WA R R +R ≥的场合。

2)电压线圈支路后接法,见图8—2所示。

电压线圈支路的前接法和电压线圈支路的后接法是一种对偶电路,则分析方法可采用对偶原理进行分析。

由图8—2可求功率表的读数:

211W L

V WV

P P U R R ??++ ???

= 因而产生误差P ?

2

11

V WV P U R R ???=+

???

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P ?越小越好,这种电路适用于:WV L R R ≥、V L R R ≥ 三、实验任务

1.按图8-1接线,分别测量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电路参数,读测数据记入表8-1中。

2.按图8-2接线,分别测量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电路参数,读测数据记入表8-1中

3.将电阻器与电容器并联之后再与电感器串联组成一无源二端网络,将其作为负载,再按图8-1接线,测定该无源二端网络参数,并判别该网络性质(自拟实验记录表格和具体测试线路)。

表8-1

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必须根据电阻器、电感器的额定电流及电容器额定电压选择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以免烧坏器件;

②记录所用仪表相应量程下线圈的内电阻,以便校正误差。

四、实验设备 单相调压器 1台 交流电压表 1块 交流电流表

1块

测 试 记 录

负载类型

()U V

()I A ()P W 电压线线圈接前

电阻器 电感器 电容器 电压线线圈接后

电阻器 电感器

电容器

单相功率表1块低功率因数表

电阻器1只

电感器1只

电容器1只

电容箱1个

五、提示与思考:

1.为了减小仪表内阻的影响,在测量三种器件模型参数时,应分别采用8-1及图8-2两种接线方式的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2.如果现有一个标准直流电源30V,交流电源30V、频率50Hz,仅有一块多量程的电磁系电流表,能否测定下个空心线圈的电路参数,为什么?如果是铁心线圈又如何?

3.如果被测负载的阻抗性质不知道,举出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实验判别方法。

4.若用功率因数表替换本实验中的功率表,是否可以测出负载的电路参数,为什么?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8—1的测试数据,分别计算各器件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参数。

2.计算校正后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参数。

3.总结判断负载性质的方法和条件。

实验十六移相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正弦交流中的移相的概念。

2.掌握移相电路的选频特性。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在电子技术中,常用如图16-1所示电路作为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下面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

串并联网络如图16-1所示。假定输入为幅值恒定、频率可调的正弦波电压。当频率较低时,,,这时的等效电路和频率特性如图16-2(a)、(b)所示。频率越

图16-1

低,的幅度越小,相位越超前于,当,。

(a)低频等效电路 (b)频率特性

图16-2 低频等效电路及频率特性

当频率足够高时,,,这时选频网络的高频等效电路和频率特性见图

(a)高频等效电路 (b)频率特性

图16-3 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特性

16-3(a)、(b)所示。频率越高,的幅度越小,相位越滞后于,当,。

上述分析表明,当从变化时,的幅度从零逐渐增大,然后又回到零,相移从变到。可见,在某一频率下,的幅度有一个最大值,而相移正好等于零。的幅值什么达到最大值?相移什么时候为零?下面进行定量分析。

三、定量分析

令串并联网络的反馈系数,根据图16-1可得:

当取,并令时

(16-1)

式(16-1)描叙了串并联网络的频率频率特性,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16-2)

(16-3)

由式16-2和16-3可知

时,,

时,

它们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16-4(a)(b)所示。图中表明,串并联网络具有选频特性。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时,网络输出电压最大,相移为。而在其它频率时,输出电压衰减很快,且与存在相位差。

(a) (b)

图16-4 RC串并联网络频率特性

实验任务

1.按图16-1联接电路,输入端接入正弦波信号,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和的幅值、相位差随信号频率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变化。

2.选取绘制出图16-1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并找出移相电路中相移点的频率。并验证是否

四、实验设备

信号源双源示波器电阻器电容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用坐标纸绘出串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2.计算,并与测量值比较。

实验十七一阶电路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电路的响应;

2.掌握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了解电路参数对电路动态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含有电感、电容储能元件的电路,其响应可由微分方程求解。如果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所列写的是一阶微分方程,相应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

2.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电路属于一阶电路,如果没有输入信号作激励,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产生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图17— 1(a)电路中,电容的初始电压,微分方程为:

微分方程的解为

上式中=称为时间常数。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反映了电容对电阻的放电过程,其的波形见图17-1(b)所示。

(a)(b)

图17-1

3.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如果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由输入信号作激励引起的响应为零状态响应。图17-2(a)电路中,设激励为直流电压源,列写微分方程为:

微分方程的解为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反映了电容经电阻充电的过程,其的波形见图17-2(b)所示。

4. 电路全响应

如果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不为零,输入信号也不为零,它们共同引起的响应称为全响应。电路的全响应有两种表达形式:

(1)

上式说明全响应可以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分量与零状态响应分量之和。

(2)≥

上式说明全响应还可以分解为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之和。

5.电路的方波响应

如果在电路中,激励为方波信号,则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稳定的电路响应波形。图17-3所示的波形为电路时间常数小于方波周期的情况。

图17-2 (a)(b) 图17-3 6.电路时间常数可以从充电或放电曲线上估算。设时间坐标单位已确定,对于充电曲线[见图17-4(a)],其幅值上升到终值的63.2%所对应的时间为一个。对于放电曲线[见图17-4(b)],其幅值下降到初值的36.8%所对应的时间为一个。

(a) (b)

图17-4

三、实验任务

1.电路零输人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研究

按图17-5所示电路接线。为取样电阻,为直流电源。当开关由2合向1,电路为

零状态响应过程;电路稳定之后,开关由1合同2,电路为零输入过程。用示波器观察、时、

的波形。

图17-5

2.电路方波响应

按图17-6所示电路接线,取方波信号周期。当一定,改变,在,三种情况下用示

波器观察、的波形并记录。

3.时间常数和器件参数的测定

按图17-7电路接线,、为待测电阻,方波信号周期,测出充电时间常数和放电时间

常数,计算和的值。用方格纸记录充电和放电时的波形。

图17-6 图17-7

充电时间常数

放电时间常数

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任务1时,用示波器观察响应的一次过程,扫描时间选取要适当,当亮点

开始在荧光屏左方出现时,立即开关动作。

②示波器输入探头与实验电路连接时,注意公共地点不能接错,防止信号被短路。

四、实验设备

双线示波器1台

方波信号发生器1台

直流稳压电源1台

电阻器2只

电阻箱2只

二极管1只

电容器2只

单双掷开关1只

五、提示与思考

1.时间常数的大小对、的波形有何影响?

2.根据实验任务2中在三种情况下获得的波形,分析电路参数满足什么条件称微

分电路?满足什么条件称积分电路?

3.当电路储能元件具有初始储能时接通直流电源,电路是否有可能出现无动态过

程现象,为什么?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在标准的坐标纸上,按比例绘出各种情况下观察的、波形。

2.比较实验测得的时间常数与理论计算的时间常数的差异,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根据测得的波形,讨论时间常数对电路动态过程的影响。

实验十八二阶电路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规律;

2.分析讨论电路参数对暂态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1.含有两个独立储能元件的电路,建立的微分方程为二阶微分方程,其相应的电路称为二阶电路。由串联构成的二阶电路,无论是零输入响应,还是零状态响应,电路暂态过程的性质决定于特征方程

其中

(称衰减系数)

(称固有振荡角频率)

(称自由振荡角频率)

(1)如果>,、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电路暂态过程性质非振荡(过阻尼)过程。

(2)如果=,、为两个相等的负实根,电路暂态过程性质为临界(临界阻尼)过程。

(3)如果<,、为一对共轭复数根,电路暂态性质为振荡(欠阻尼)过程。

(4)如果,,电路暂态过程性质为等幅(无阻尼)振荡过程。

(5)如果<,电路暂态过程性质为发散(负阻尼)振荡过程。

在一般电路中,总有一定的电阻存在,只有接人特殊器件(负电阻),方可实现无阻尼和负阻尼情况。

2.自由振荡角频率与衰减系数的实验测量方法

当<时,电路出现衰减振荡,其响应为

若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18-1所示,测得波形的自由振荡周期和幅值、,并可计算和。

又因

三、实验任务

1.按图18-2所示电路接线,用示波器观察零状态响应(开关置2位置)和零输入响应(开关置1位置)的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三种情况下、的波形。自拟表格记录不同情

况的电路参数,并记录波形。

图18-1 图18-2 2.用示波器观察串联电路的方波响应、波形,并测出临界电阻的数值。实验线路、器件参数自拟。

3.测试衰减振荡(欠阻尼)情况下的自由振荡周期及、的值,并计算在此状态下自由振荡角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大小。

四、实验设备

双线示波器1台

直流稳压电源1台

方波信号发生器1台

电容箱1只

电感线圈1只

可变电阻箱2只

单、双掷开关1个

五、提示与思考

1.串联二阶电路中,若电路响应为欠阻尼状态,增大或减小电容,对振荡周期有何影响。

2.串联二阶电路中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二阶电路暂态过程性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包括哪几项?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任务绘出各种参数下、的波形。

2.将理论计算的电路临界电阻值与实验测得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理论计算、,并与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模拟电子电路仿真和实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报告111-副本

课程专题实验报告 (1)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涛,敏 学号:0,0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2-1班 指导教师:房建东 成绩: 2014年5月25日

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专题设计任务书(1)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班级:电子12-1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学号:涛 0敏0

实验观察R B 、R C 等参数变化对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R B 、R C 等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 信号发生器 2、 双踪示波器 SS —7802 3、 交流毫伏表 V76 4、 模拟电路实验箱 TPE —A4 5、 万用表 VC9205 四、实验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 B ≈ 2 11B B CC B R R U R +? I E =E BE B R U U -≈Ic U CE = U CC -I C (R C +R E )

图1 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图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 E E R U 或I C = C C CC R U U 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五.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在Multisim中构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a)所示,电路中晶体管采用FMMT5179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可在仿真电路中接入虚拟数字万用表,分别设置为直流电流表或直流电压 表,以便测量I BQ 、I CQ 和U CEQ ,如图所示。

实验1 单级放大电路

实验1 单级放大电路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参数的方法。 2)学习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研究共射放大电路动态特性与信号源内阻、负载阻抗、输入信号幅值大小的关系。2.实验仪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3.预习内容 1)三极管及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阅读实验内容。 4.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器,常用于放大电压。由于采用了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式偏置电路(引入了射极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所以温度稳定性较好。 1)联接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实验箱上的三极管的极性和好坏。由于三极管已焊在实验电路板上,无法用万用表的h EF档测量。改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档测量。对NPN三极管,用正表笔接基极,用负表笔分别接射极和集电极,万用表应显示PN结导通;再用负表笔接基极,用正表笔分别接射极和集电极,万用表应显示PN结截止。这说明该三极管是好的。用万用表判断实验箱上电解电容的极性和好坏。对于10μF电解电容,可选择200kΩ电阻测量档,用万用表的负极接电解电容的负极,用万用表的正极接电解电容的正极,万用表的电阻示数将不断增加,直到超过示数的范围。这说明该电解电容是好的。 ⑵按图1.1联接电路。 ⑶接通实验箱交流电源,用万用表测量直流12V电源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将12V 电源接至图1.1的Vcc。 图1.1 共射极放大电路

⑷ 测量电阻R C 的阻值。将V i 端接地。改变R P (有案可查2 2k Ω、100k Ω、680k Ω三个可变电阻可选择),测量集电极电压V C ,求 I C =(V CC -V C )/R C 分别为0.5mA 、1mA 、1.5mA 时三极管的β值。建议使用以下方法。 b B cc 2b B B R V V R V I -=+ p 1b b R R R += B C I I =β (1-1) 请注意,电路断电、电阻从电路中开路后才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本实验用测电阻值、电 压值来计算电流值,而不是直接测量电流,是因为本实验电路的电流较小,测量电流的测量误差较测量电压、电阻的误差大。同时还因为测量电流时万用表的内阻趋于零,使用不当很可能损坏万用表。 Vcc=11.992 V 图1.2是示意图。它示意i C 并不严格等于βi B , 只是近似等于βi B ;或者说β并不是一个常数。通常, β随i B 增大而增大。 对于一个三极管,β随i B 的变化越小越好。用图 解法表示共发射极放大器放大小信号的原理可知,β 随i B 变化而变化是正弦波小信号经共发射极放大器放 大后产生非线性谐波失真的原因。若表1.1中β的数 值较接近,则表1.6中的非线性谐波失真应较小。使 用不同实验箱的同学之间可验证上述分析。由此可见, 在制作小信号放大器时,若要求其非线性谐波失真尽可能小,则应挑选β值随i B 变化而变化尽可能小的三极管。 2) 调整静态 电压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使失真尽可能小地放大电压信号。为了使输出电压失真尽可能小,一般地说,静态工作点Q 应选择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若工作点选得太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后容易引起饱和失真;若选得太低,容易引起截止失真。对于小信号放大器而言,若输出交流信号幅度较小,电压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将不是主要问题,因此Q 点不一定要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而可根据其他要求来选择。例如,希望放大器耗电省、噪声低,或输入阻抗高,Q 点可选得低一些。 将V i 端接地。调整R P ,使V C =6V ,测量计算并填写表1.2,绘制直流负载线,估算静态工作点和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分析发射极直流偏置对放大器动态范围的影响。

实验16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实验十六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用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 2. 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二、原理说明 1. 正弦交流信号激励下的元件值或阻抗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 、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 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 ,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各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 是用以测量50Hz 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 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阻抗的模I U Z =, 电路的功率因数 cos φ= UI P 等效电阻 R = 2 I P =│Z │cos φ, 等效电抗 X =│Z │sin φ 或 X =X L =2πfL , X =Xc =fC π21 2. 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电容或串联电容的方法来加以判别,方法与原理如下: (1) 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一只适当容量的试验电容, 若串接在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则被测阻抗为容性,电流减小则为感性。 图16-1 并联电容测量法 图16-1(a)中,Z 为待测定的元件,C'为试验电容器。(b)图是(a)的等效电路,图中G 、B 为待测阻抗Z 的电导和电纳,B'为并联电容C' 的电纳。在端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条件下,按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 设B +B'=B",若B'增大,B"也增大,则电路中电流I 将单调地上升,故可判断B 为容性元件。 ② 设B +B'=B",若B'增大,而B"先减小而后再增大,电流I 也是先减小后上升,如图16-2所示,则可判断B 为感性元件。 由上分析可见,当B 为容性元件时, 对并联电容C'值无特殊要求;而当B 为感 性元件时,B'<│2B │才有判定为感性的意 I I Z , . . (a ) (b )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原理实验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王向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原理 实验名称: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606 实验时间: 2017年6月12日 2017年6月12日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一、实验名称: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1、转换速率(SR):也称压摆率,单位是V/μs。运放接成闭环条件下,将一个阶跃信号输入到运放的输入端,从运放的输出端测得运放的输出上升速率。 2、开环增益:当放大器中没有加入负反馈电路时的放大增益称为开环增益。 3、增益带宽积:放大器带宽和带宽增益的乘积,即运放增益下降为1时所对应的频率。 4、相位裕度:使得增益降为1时对应的频率点的相位与-180相位的差值。 5、输入共模范围:在差分放大电路中,二个输入端所加的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叫共模信号,此信号的范围叫共模输入信号范围。 6、输出电压摆幅:一般指输出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图 1两级共源CMOS运放电路图 实验所用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有多个电流镜结构,M1、M2构成源耦合对,做差分输入;M3、M4构成电流镜做M1、M2的有源负载;M5、M8构成电流镜提供恒流源;M8、M9为偏置电路提供偏置。M6、M7为二级放大电路,Cc为引入的米勒补偿电容。 其中主要技术指标与电路的电气参数及几何尺寸的关系:

转换速率:SR=I5 I I 第一级增益:I I1=?I I2 I II2+I II4=?2I I1 I5(I2+I3) 第二级增益:I I2=?I I6 I II6+I II7=?2I I6 I6(I6+I7) 单位增益带宽:GB=I I2 I I 输出级极点:I2=?I I6 I I 零点:I1=I I6 I I 正CMR:I II,III=I II?√5 I3 ?|I II3|(III)+I II1,III 负CMR:I II,III=√I5 I1+I II5,饱和 +I II1,III+I II 饱和电压:I II,饱和=√2I II I 功耗:I IIII=(I8+I5+I7)(I II+I II)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为IC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 根据实验任务要求,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掌握基本的IC设计技巧。 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EDA仿真软件Cadence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 五、实验内容 1、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针对CMOS两级共源运放结构,分析计算各器件尺寸。 2、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重点进行直流工作点、交流AC和瞬态Trans分析,能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的参数设置方法与仿真结果的查看方法。 3、电路性能的优化与器件参数调试,要求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实验六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六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2.万用表。3.模拟电路实验装置。4.毫伏表 三、预习要求 1.预习教材多级放大电路内容。 2.分析图6.1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初步估计测试内容的变化范围。 四、实验内容 1.设置静态工作点 (1)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2)静态工作点设置: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管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工作点尽可能低一些。 建议:I CQ1 =1mA,I CQ2=1。2mA。 (3)在输入端加上1KHz幅度为1mV的交流信号(一般采用实验箱上加衰减的办法,即信号源用一个较大的信号。例如100mV,在实验板上经100:1衰减电阻降为1mV)。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不失真。 注意:如发现有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 ①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线短。 ②可在三级管eb间加几p到几百p的电容。 ③信号源与放大器用屏蔽线连接。 2.按表6.1要求测量并计算,注意测静态工作点时应断开输入信号。

表6.1 L 4.测两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EWB) (1)将放大器负载断开,先将输入信号频率调到1KHZ,幅度调到使输出幅度适当而不失真。 (2)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频率,按表6.2测量并记录。 (3)接上负载,重复上述实验。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画出实验电路的频率特性简图,标出f H和f L。 3.写出增加频率范围的方法。 六、思考题: 1.总结示波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2. 两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调节的方法和理论根据。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独立式键盘与LED显示示例 例4—17: 功能:数码管的数据端与P0口引脚采用正序,试编写程序,分别实现功能:上电后数码管显示“P”,按下任何键后,显示从“0”开始每隔1秒加1,加至“F”后,数码管显示“P”,进入等待按键状态。 Keil编程: 电路图: 初始状态时:

3 秒后:程序: TEMP EQU 30H ORG 0000H 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SP,#5FH MOV P0,#8CH MOV P3,#0FFH NOKEY:MOV A,P3 CPL A JZ NOKEY MOV TEMP,P3 CALL D10ms MOV A,P3 CJNE A,TEMP,NOKEY MOV R7,#16 MOV R2,#0 LOOP:MOV A,R2 MOV DPTR,#CODE_P0 MOVC A,@A+DPTR MOV P0,A INC R2 SETB RS0 CALL D_1S CLR RS0 DJNZ R7,LOOP JMP START D_1S:MOV R6,#100 D10:CALL D10ms DJNZ R6,D10 RET D10ms:MOV R5,#10 D1ms:MOV R4,#249 DL:NOP NOP DJNZ R4,DL DJNZ R5,D1ms RET CODE_P0:DB 0C0H,0F9H,0A4H,0B0H,99H, 92H,82H,0F8H DB 80H,90H,88H,83H,0C6H,0A1 H,86H,8EH END 例4—18: 功能:执行程序时,先显示“P” 1、按键K0按下后,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进制值; 2、按键K1按下后,P0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进制值; 3、按键K2按下后,P2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制值;

单级放大电路实验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 1.复习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计算实验电路的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5.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实验测试电路如下图1-1所示: 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电路直流电流IBQ、ICQ及管子C、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和B、E极的直流电压UBEQ。图5-2-1中的射极电阻BE1、RE2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其工作原理如下。 ○1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由图5-2-1可各,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 UB=RB2·VCC/(RB+RB2) 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是一定值。 ○2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T↑→IC↑→IE↑→UE↑→UBE↓→IB↓→IC↓ 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 图5-2-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U B=R B2·V CC/(R B+R B2) I C≈I E=(U B-U BE)/R E U CE=V CC-I C(R C+R E) 由以上式子可知,,当管子确定后,改变VCC、RB、RB2、RC、(或RE)中任一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当电路参数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主要通过RP调整。工作点偏高,输出信号易产生饱和失真;工作点偏低,输出波形易产生截止失真。但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管子将工作在非线性区,输出波形会产生双向失真。当输出波形不很大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偏低,以减小电路的表态损耗。 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有两种方法(1)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路(即Ui=0),让其工作在直流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C、E间的电压,调整电位器RP使UCE稍小于电源电压的1/2(本实验为UCE为4V即可),这表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上已设置在放大区,然后再测量B极对地的电位并记录,根据测量值计算态工作点值,以确保三极管工作在导通状态。(2)放大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并在输入端加上正弦信号(幅度约为10mV,频率约为1kHz),使其工作在交直流状态,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调整基极电阻RP,使输出信号波形不失真,并在输入信号增大信号增大时,输出波形同时出现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这表明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的最佳位置。撤去输入正弦信号(即令UI=0),使电路工作在直流状态,用直流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对地的电压UB、UE、UC,即可计算出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ICQ、UCEQ、UBEQ的大小。 4.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与计算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与输入端的信号电压之比,即:AU=Uo/Ui 图上电路中 Au=-β(Rc//RL)/rbe Rbe= rbb/+(1+β)26mV/IEQ 其中, r bb/一般取300Ω。 当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合理后,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并调节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按定义式计算即可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5.输入电阻Ri的计算 输入电阻的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北京理工大学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原理分析: 以电流表示数i为例: 设响应i对激励Us、Is的网络函数为H1、H2,则i=H1*Us+H2*Is 由上式可知,由两个激励产生的响应为每一个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 则有,I1=I2+I3(1);同理,U1=U2+U3(2). 经检验,6.800=2.000+4.800,-1.600=-4.000+2.400,符合式(1)、(2),即叠加原理成立。

实验2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3.分析参数设置: (1)AC分析: 要求:频率范围1HZ—100MEGHZ,输出节点为Vout。 步骤:依次选择选择菜单栏里的“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调出交流分析参数设置对话窗口,起始频率设为1Hz,停止频率设为100MHz,扫描类型为十倍频程,每十倍频程点数设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19 Multisim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用Multisim 的仿真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研究。 2.实验内容 实验19.1 交通灯报警电路仿真 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工作要求如下: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在下 列情况下属正常工作,即单独的红灯指示、黄灯指示、绿灯指示及黄、绿灯 同时指示,而其他情况下均属于故障状态。出故障时报警灯亮。 设字母R 、Y 、G 分别表示红、黄、绿三个交通灯,高电平表示灯亮, 低电平表示灯灭。字母Z 表示报警灯,高电平表示报警。则真值表如表 19.1所示。 逻辑表达式为:RY RG G Y R Z ++= 若用与非门实现,则表达式可化为:RY RG G Y R Z ??= Multisim 仿真设计图如图19.1所示: 图19.1的电路图中分别用开关A 、B 、C 模拟控制红、黄、绿灯的亮暗,开关接向高电平时表示灯亮,接向低电平时表示灯灭。用发光二极管LED1的亮暗模拟报警灯的亮暗。另外用了一个5V 直流电源、一个7400四2输入与非门、一个7404六反相器、一个7420双4输入与非门、一个500 表19.1 LED_red LED1 图19.1

欧姆电阻。 在模拟实验中可以看出,当开关A、B、C中只有一个拨向高电平,以及B、C同时拨向高电平而A拨向低电平时报警灯不亮,其余情况下报警灯均亮。 实验19.2数字频率计电路仿真 数字频率计电路(实验13.3)的工作要求如下:能测出某一未知数字信号的频率,并用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如果用2位数码管,则测量的最大频率是99Hz。 数字频率计电路Multisim仿真设计图如图19.2所示。其电路结构是: 用二片74LS90(U1和U2)组成BCD码100进制计数器,二个数码管U3和U4分别显示十位数和个位数。四D触发器74LS175(U5)与三输入与非门7410(U6B)组成可自启动的环形计数器,产生闸门控制信号和计数器清0信号。信号发生器XFG1产生频率为1Hz、占空比为50%的连续脉冲信号,信号发生器XFG2产生频率为1-99Hz(人为设置)、占空比为50%的连续脉冲信号作为被测脉冲。三输入与非门7410(U6A)为控制闸门。 运行后该频率计进行如下自动循环测量: 计数1秒→显示3秒→清零1秒→…… 改变被测脉冲频率,重新运行。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多级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仿真软件研究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2)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掌握多级集成运放电路的工作特点。 (3)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测试开环和闭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的通频带; 2.比较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通频带在开环和闭环时的差别; 3.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基本概念: 1.在电子电路中,将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到输入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入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的措施称为反馈。 若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则称之为负反馈;反之,称之为正反馈。若反馈存在于直流通路,则称为直流反馈;若反馈存在于交流通路,则称为交流反馈。 2.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则称之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流,则称之为电流反馈。输入量、反馈量和净输入量以电压形式相叠加,称为串联反馈;以电流形式相叠加,称为并联反馈。 3.在分析反馈放大电路时,“有无反馈”决定于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是否存在反馈支路。“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决定于反馈支路存在于直流通路还是交流通路;“正负反馈”的判断可采用瞬时极性法,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为正反馈;“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是否有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串联反馈或并联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是否有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4.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可以改善放大电路多方面的性能: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等。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该放大电路由两级运放构成的反相比例器组成,在末级的输出端引入了反馈网路C f 、R f2和R f1,构成了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R110kΩ R2100kΩ R3 10kΩ R43.9kΩ R53.9kΩ R63.9kΩ R7200kΩ R81kΩ R94.7kΩR10300kΩ U1A LM324N 3 2 11 41 U1C LM324N 10 9 11 4 8 C110uF C210uF C3 10uF J1 Key = Space J2 Key = A VCC 10V VEE -10V 1 4 10 8 11 12 13 7 3 6 5VEE VCC 2 9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 学号:2015117329 姓名:史立昕专业:电子信息类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的使用。 2、学会测量和调整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观察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3、学习测定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测试方法。 5、学习基本交直流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电路,按图连好线路。仿真电路如下:

2、调整静态工作点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通过输出电缆接至Us两端,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形,使f=1khz,Ui=10mv。使放大电路工作在交直流状态,调整基极电阻Rp1,在示波器上观察Uo的波形,将Uo 调整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并在输入信号增大时,输出波形同时出现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表明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的最佳位置。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记录数据如下:(测量Uce和Ic时,应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和直流电流档) 3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f=1khz,Ui=1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波形,调节Rp2,在波形最大不失真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放大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o的实测值。 4测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 (1)输入阻抗:断开电阻1R2,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的电阻1R1,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信号源两端电压Us以及放大器输入电压Ui,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经测量:1R1=5.1KΩ,Us=6.8mV,Ui=0.3V。 所以输入阻抗为:Ri=4.026kΩ。 (2)输出阻抗:在放大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断开RL,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Uo,接上RL,测得UoL,则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 经测量:Uo=0.61V;UoL=0.92V;RL=5.1K。 所以输入阻抗为:Ro=12.98k. 5观察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工作点合适,输入信号过大引起非线性失真:在静态工作点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输入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的失真现象,用万用表测量Ic和Uce的值。 经测量:Uce=1.201V;Ic=0.54mA。 仿真波形如下: (2)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线性失真:在放大器输入电压Ui不变的情

实验六 比较器电路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验 第 6 次实验 实验名称:比较器电路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 10 年 5 月13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六比较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特性和主要使用场合; 2、掌握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参考电压和正反馈对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3、了解集成电压比较器LM311的使用方法,及其与由运放构成的比较器的差别; 4、进一步熟悉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三、预习思考 1、用运算放大器LM741设计一个单门限比较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运放采用 双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12V,要求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请根据LM741数据手册提供的参数,计算输入正弦波的最高频率可为多少。 答: 左右,计算可得输查询LM74的数据手册,可得转换速率为0.5V/us,电源电压为10V 出方波的最大上升时间为40us,根据设计要求,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计算可得信号的最大周期为800us,即输入正弦波得到最高频率为1.25KHZ. 2、画出迟滞比较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示意图,并在图上解释怎样才能在示波器上正 确读出上限阈值电平和下限阈值电平。 答: Ch1接输入信号,ch2接输出信号,两通道接地,分别调整将两个通道的零基准线,使其重合。用示波器的游标功能,通道选择ch1,功能选择电压,测出交点位置处电压即对应上限和下限阈值。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数字仿真实验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数字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数字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编制获得各种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程序。 3.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4.运行所编制的程序,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用MATLAB编写计算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测试结果作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1.积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2.比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3.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4.惯性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5.实验结果分析: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T为积分时间常数),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1)(T为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当时间常数T趋近于无穷小,惯性环节可视为比例环节, 当时间常数T趋近于无穷大,惯性环节可视为积分环节。

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的电路模拟与数 字仿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 2.利用实验设备观测该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并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3.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参数观测参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4.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典型二阶系统 仿真结果:1)过阻尼

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实验6 移位寄存器

实验六移位寄存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CC40194或74LS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9—1所示。 图9—1 CC40194的逻辑符号及引脚功能 其中D0、D1、D2、D3为并行输入端; Q0、Q1、Q2、Q3为并行输出端;SR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L为左移串行输入端;S1、S0为操作模式控制端;C R为直接 无条件清零端;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CC40194有5种不同操作模式:即并行送数寄存,右移(方向由Q0~Q3),左移(方向由Q3~Q0),保持及清零。 S1、S0和C R端的控制作用如表9—l。 表9—l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本实验研究移位寄存器用作环形计数器和数据的串、并行转换。(1)环形计数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图9—2所示,把输出端Q3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 R相连接,设初始状态Q0Q1Q2Q3=1000,则在时钟脉冲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变为0100→0010→0001→1000→……,如表9—2所示,可见它是一个具有四个有效状态的计数器,这种类型的计数器通常称为环形计数器。图9—2电路可以由各个输出端输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脉冲。因此也可作为顺序脉冲发生器。 图9—2环形计数器表9—2 如果将输出作与左移串行输入临,相连接,即可达左移循环移位。 (2)实现数据串、并行转换 ①串行/并行转换器 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变换成并行输出。图9—3是用二片CC40194(74LS194)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组成的七位申/并行数据转换电路。 图9—3 七位串行/并行转换器 电路中S0端接高电平1,S1受Q7控制,二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移工作模式。Q7是转换结束标志。当Q7=1时,S1为0,使之成为S1S0=01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当Q7=0时,S1=1, S1S0=10则串行送数结束,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转换成并行输出了。’ 串行/并行转换的具体过程如下: 转换前,C R端加低电平,使1、2两片寄存器的内容清0,此时S1 S0=11,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pdf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 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 电压电流U/V I/A 第一组12V 10A 6.800 -1.600 第二组0V 10A 2.000 -4.000 第三组12V 0A 4.800 2.400 四、实验数据处理: U2 + U3 = 2.000V + 4.800V = 6.800V = U3 I2 + I3 = (-4.000A) + 2.400A= -1.600A = I1 五、实验结论: 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之和,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测量 二、实验摘要 1.设计电路使电压1-5v可调。 2.在面包板上搭接一个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 3.给二极管测试电路的输入端加Vp-p=4V、f=5kHz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该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4.测量二极管正向和反向的伏安特性,将所测的电流和电压列表记录好。 5.用excel画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三、实验环境 数字万用表、二极管、面包板、导线、电阻、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实验原理 1.晶体二极管的导电特性: 晶体二极管无论加上正向或反向电压,当电压小于一定数值时只能通过很小的电流,只有电压大于一定数值时,才有较大电流出现,相应

的电压可以称为导通电压。正向导通电压小,反向导通电压相差很大。当外加电压大于导通电压时,电流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此时,欧姆定律对二极管不成立。 2.正向电压: 对二极管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则二极管中就有正向电流通过(多数载流子导电),随着正向偏置电压的增加,开始时,电流随电压变化很缓慢,而当正向偏置电压增至接近二极管导通电压时,电流急剧增加,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的少许变化,电流的变化都很大。 3.反向电压: 对上述器件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其反向电压增加至该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电流猛增,二极管被击穿,在二极管使用中应竭力避免出现击穿观察,这很容易造成二极管的永久性损坏。所以在做二极管反向特性时,应串联接入限流电阻,以防因电流过大而损坏二极管。 4.将正弦交流电接入二极管,正向的电流可以导通,反向无法导通,则可在示波器上显示出半个正弦波。 五、实验电路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SB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2011117105 徐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 1.复习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三极管的直流电流IBQ 、ICQ 及管子C 、E 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 和B 、E 极的直流电压UBE 中的射极电阻R6、R7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 利用RB 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 由图可知,当RB 、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 时,则有 b2b=*2 R U Vcc Rb Rb + 式中,RB 、RB2和VCC 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② 通过IE 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 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T Ic Ie Ue Ube Ib Ic ↑→↑→↑→↑→↓→↓→↓ 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 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b2b=*2R U Vcc Rb Rb + Re Ub Ube Ic -=

实验一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一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静态测试方法。 3、 加深FPGA 设计的过程,并比较原理图输入和文本输入的优劣。 4、 理解“毛刺”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其影响。 5、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的硬件要求: 1、 EDA/SOPC 实验箱。 2、 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 数字逻辑电路可分为两类: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中不包含记忆单元(触发器、锁存器等),主要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电路在任何时刻的输出只和当前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以前的输入无关。时序电路则是指包含了记忆单元的逻辑电路,其输出不仅跟当前电路的输入有关,还和输入信号作用前电路的状态有关。 通常组合逻辑电路可以用图1.1所示结构来描述。其中,X0、X1、…、Xn 为输入信号, L0、L1、…、Lm 为输出信号。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函数关系可用式1.1表示: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任务是根据给定的逻辑功能,求出可实现该逻辑功能的最合理组 合电路。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概念应该分两个层次:(1)设计的电路在功能上是完整的,能够满足所有设计要求;(2)考虑到成本和设计复杂度,设计的电路应该是最简单的,设计最优化是设计人员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 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时,首先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抽象,列出真值表,建立起逻辑模型;然后利用代数法或卡诺图法简化逻辑函数,找到最简或最合理的函数表达式;根据简化的逻辑函数画出逻辑图,并验证电路的功能完整性。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如被选门电路的驱动能力、扇出系数是否足够,信号传递延时是否合乎要求等。组合电路的基本设计步骤可用图1.2来表示。 3、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①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具有立即性,即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立即变化。(实际电路中 图 1.1 组合逻辑电路框图 L0=F0(X0,X1,···Xn) · · · Lm=F0(X0,X1,···Xn) (1.1) 图 1.2 组合电路设计步骤示意图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