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第三章数据的分析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用笔或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整理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发

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回顾重

点内容;第三环节:综合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

内容:本章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章学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梳理知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如下知识结构图:

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整理归纳,总结出知识结构图,形成知识系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事项:以上知识的归纳总结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第二环节:回顾重点内容

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把重点知识内容再回顾一下:

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n 1(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

中趋势”。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及举例

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

4. 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及举例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权未必相同,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中,由于权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

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的重点知识内容,并会结合实例说明,从而夯实“双基”。

注意事项:在重点知识的回顾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举例,

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具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第三环节:综合运用提高

内容:1.从一批零件毛坯中抽取1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400.0 400.3 401.2 398.9 399.8

399.8 400.0 400.5 399.7 399.8

利用计算器求出这10个零件的平均质量。

2. 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

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3. 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量,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

每人销售件数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 1 1 3 5 3 2 (1)求这15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量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量,并说明理由。

4.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

些吗?

(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

(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分、65分、75分、85分、95分,分别估计一下,甲、乙两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

算一算看你的估计结果怎么样?

(4)甲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

中的道理吗?你还能写出几组数据也适合这一规律吗?

目的:以上四道题目呈阶梯状,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第1、2题分别考查学生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计算器的掌握情况;第3题通过表格信息,让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这三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和区别,并能根据数据信息作出评判和决策;第4题综合了课本复习题的最后两题,旨在巩固学生对统计图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运用数据的代表—平均数和众数说明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对称”关系,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注意事项:依据题目的层次,第1、2题和第3题的(1)问可让学生先独立笔答完成后,教师再讲评;第3题的(2)问和第4题具有开放性,特别是第4题内涵丰富,要让学生展开思维,充分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师对此

要作出及时的评价。

对本章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数据的代表在不同的实际问题情境

中的意义和应用,而不要过于关注其具体运算的熟练程度。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1. 本章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

2.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知识、方法、能力、习惯全方位的小结,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意事项:课堂小结可由教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地完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 课本本章复习题。

2. 在数学成长本上进行本章的小结与反思。

四、教学反思

1. 华罗庚教授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复习重在从厚到薄。每

一章的复习要把全章的知识分成块,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并加以综合运用,其中采用树图、表格、习题组等技术措施复习是有效的,本节课在这方

面做了一些尝试。

2. 一般复习课的容量比较大,一方面要让充分学生思考和交流,积极发挥

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主次分明,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3. 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小结及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能力和

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

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第二章 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 18、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1h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19、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GPS的方法,航摄法,录像法。 22、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 23、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

数据分析的目的

B2C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以往的数据分析,总结发展趋势,为网络营销决策提供支持。B2C电子商务网站涉及的数据非常广泛,根据我之前写的《营销型电子商务网站让推广事半功倍》八个方面,可以逐一归类,并针对运营的状况进行调整优化,保证网站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一篇主要分享下数据分析的流程。 一、关键数据 每个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位和客户不同,运营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考察用户访问、内容浏览和商业行为的关键数据,就能够判断网站运营的基本状况。 1.独立用户访问量:独立用户访问量就是常说到的UV,即有多少台电脑在24小时内访问网站(UV和IP并不等同); 2.积极访问者比率:如果你的网站针对正确的目标受众并且网站使用方便,你可以看到这个指标应该是不断的上升;

3.忠实访问者比率: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结合了页数和时间; 4.客户转化率: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是网站最终能否盈利的核心,提升网站转化率是网站综合运营实力的结果; 5.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 6.客户满意度: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7.用户回访率: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性,你的网站是否有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8.投资回报率:用来衡量你的营销费用的投资回报,把钱分配给有最高回报率的营销方式; 二、收集数据 网站数据分析之前,先是需要收集和获取数据的过程,尽量获得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工作,便于量化分析工作的开展。 1.网站后台的数据: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据(包括注册时间、用户性别、所属地域、来访次数、停留时间等等)、订单数据(包括下单时间、订单数量、商品品类、订单金额、订购频次等等)、反馈数据(客户评价、退货换货、客户投诉等); 2.搜索引擎的数据:网站在各个搜索引擎的收录量(site),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更新频率,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情况,网站取得的搜索引擎信任的权重(google有PR 值,sogou有SR)等等; 3.统计工具的数据:网站统计工具很多,基本都会提供访客来自哪些地域,访客来自哪些网站,访客来自哪些搜索词,访客浏览了哪些页面等数据信息,并且会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广告跟踪等; 三、量化分析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5 方差【说课稿】

方差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方差》。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方差》这个课题选沪科版第20章第2节,描述了变量分布的数量特征,方差是描述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 二、说教法 教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本学科本节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法: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其自身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设置课程中的悬念,环环相扣,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紧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1.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 1, x 2, x 3, x 4, x 5和x 1+1, x 2+2, x 3+3, x 4+4, x 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2.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5 C. 1 3.5 D. 14 3.一组数据8,8,x ,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6 B. 8 C.7 D. 10 4.某校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班众数为 分,乙班众数为 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2)甲班的中位数是 分,乙班的中位数是 分; (3)若成绩在80分以上为优秀,则成绩较好的是 班;、 (4)甲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从平均分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5.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222 21210120202010 s x x x ??= -+-+???+-??中, 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的意义可以是( )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6..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输不变,方差改变 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7..已知7,4,3,,321x x x 的平均数是6,则_____________321=++x x x . 8..已知一组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 . 9..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3 1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 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和方差分别是 . 10..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 1 6 12 11 15 5 乙 3 5 15 3 13 11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提升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提升卷(含答案)一、选择题(30分) A.15.5;B.16;C.16.5;D.17; 2、一组数据2、4、5、5、6的众数是() A.2;B.4;C.5;D.6; 3、在计算4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下列可作为权数的一组是()A.0.1,02,0.3,0.4;B.-0.1,-0.2,0.7,0.6; C.1 2 , 1 3 , 1 4 , 1 5 ;D.0.15,0.15,0.25,0.35; 4、某地区100个家庭的收入从低到高是4800元~10000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机时,把最大的数据错误地输成100000元,则依据错误的数据算出的平均值比实际数据的平均值的差是() A.900元;B.942元;C.90000元;D.1000元; 5、一组数据由5个户组成,已知中位数是4,唯一众数是5,则这组数据最大的和可能是() A.19;B.20;C.22;D.23; 6、已知数据2、-1、3、5、6、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5和4;B.6和7;C.5和3;D.6和3; 7、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6、9,其中位数是5,则众数是()A.4;B.5;C.5.5;D.6; 8、在共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9、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成绩(单位:环)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8;B.8.4,8;C.8.4,8.4;D.8,8.4; 10、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70cm,方差分别是S2甲,S2乙, 且S2 甲> S2 乙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 A.甲队;B.乙队;C.两队一样整齐;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24分) 11 89、91、105、105、1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众数是,平均数是。 12、为了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长情况, 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 得到右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 图可知,共抽查了株黄瓜,并估计这个 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根黄瓜。 13、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数据x,使得改数据组的中位数是3,则x= .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修订稿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章内容是八年级数学最后一章,与八年数学下册前几章没什么联系,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数据,分析数据,培养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本节课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本章的知识小结。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设计了5方面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本章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只是结果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着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于阳光教学模式已基本掌握,他们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解问题,并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答题质疑。并且学生多数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之中,愿意走向讲台占领学习的主阵地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加权平均数 2.为了了解某中学某班的睡眠情况,随机抽取该班10名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每人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统计如下(单位:小时):6,8,8,7,7,9,10,7,6,9,由此估计该班多数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 A.7小时 B.7.5小时 C.7.7小时 D.8小时 3.小明准备参加校运会的跳远比赛,下面是他近期六次跳远的成绩(单位:米):3.6,3.8, 4.2,4.0,3.8,4.0,那么这组数据的() A、众数是3.9米 B、中位数是3.8米 C、极差是0.6米 D、平均数是4.0米 4.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老师最关注小伟数学成绩的()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5.已知一组数据为:4、5、5、5、6,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如果一组数据6,x,2,4的平均数是3,那么x是(). A. 0 B.3 C.4 D. 2 7.某班一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如下:得100分的3人,得95分的6人,得90分的5人,得80分的2人,得70分的18人,得60分的6人,则该班这次英语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A.70分 B. 18人 C. 80分 D.10人 8.某校四个科技兴趣小组在“科技活动周”上交的作品数分别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 12 C.9 D. 10 9.甲、乙两人在同样的条件下练习射击,每人打5发子弹,命中环数如下: 甲:6,8,9,9,8 乙: 10,7,7,7,9 则两人射击成绩谁更稳定(). A.甲 B.乙 C.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10.若数据的平均数为m,2,5,7,1,4,n则的平均数为4,则m、n的平均数为()A、7.5 B、5.5 C、2.5 D、4.5

数据分析的目的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通 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以往的数据分析, 总结发展趋势,为网络营销决策提供支持。 一、关键的数据 每个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位和客户不同,运营的情况也千差万别, 考察用户访问、内容浏览和商业行为的关键数据,就能够判断网站运 营的基本状况。 理 1、独立用户访问量;独立用户访问量就是常说到的UV,即有多少 台电脑在24小时内访问网站(UV和IP并不等同); 2、积极访问者比率:如果你的网站针对正确的目标受众并且网站使 用方便,你可以看到这个指标应该是不断的上升; 3、踏实访问者比率: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 重要的指标,它结合了页数和时间; 4、客户转化率:转化率批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 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是网站最终能否盈利的核 心,提升网站转化率是网站综合运营实力的结果; 5、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 6、客户满意度: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

客户通过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7、用户回访率: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 性,你的网站是否有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8、投资回报率:用来衡量你的营销费用的投资回报,把钱分配给有 最高回报率的营销方式; 二、收集数据 网站数据分析之前,先是需要收集和获取数据的过程,尽量获得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工作,便于量化分析工作的开展。 1、网站后台的数据: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据(包括注册时间、用户性 别、所属地域、来访次数、停留时间等等)、订单数据(包括下单时间、订单数量、商品品类、订单金额、订购频次等等)、反馈数据(客户评价、退货换货、客户投诉等); 2、搜索引擎的数据:网站在各个搜索引擎的收录量(site),网站 的搜索引擎的更新频率,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情况,网站取得的搜索引擎信任的权重(google有PR值,sogou有SR)等等; 3、统计工具的数据:网站统计工具很多,基本都会提供访客来自哪 些地域,访客来自哪些网站,访客来自哪些搜索词,访客浏览了哪些页面等数据信息,并且会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广告跟踪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4、教学重点

本着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数据分析测试题

数据分析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数据分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2.某特警部队为了选拔“神枪手”,举行了1 000米射击比赛,最后由甲、乙两名战士进入决赛,在相同条件下,两人各射靶10次,经过统计计算,甲、乙两名战士的总成绩都是环,甲的方差是,乙的方差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成绩的稳定性相同 D.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4.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做泥塑工艺制作.小明将活动组各同学的作品完成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每个学生完成作品()件. 5.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A. B.

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②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③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④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 ⑤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个个个个 7.某同学在本学期的前四次数学测验中得分依次是95,82,76,88,马上要进行第五次测验了,他希望五次成绩的平均分能达到85分,那么这次测验他应得()分. 8.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的()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偏差 C.数据个数、平均数 D.数据个数、中位数 9.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10.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用图表示如下: 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A.甲运动员得分的方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方差 B.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 C.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 D.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某果园有果树200棵,从中随机抽取5棵,每棵果树的产量如下:(单位: kg) 98 102 97 103 105 这棵果树的平均产量为 kg,估计这棵果树的总产量为 kg.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 (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21n x x x 我们把 )(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2)加权平均数: ①、一组数据,,,,21n x x x 的权分加为123,,,....,n w w w w ,则称 112233123........n n n x w x w x w x w w w w w 为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 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724503881431 ) ②、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f k 次(12f f n k f L ), 那么这n 个的平均数可表示为1122x f x f x f k k x n L ,这样的平均数x 叫加权平均数,其中 12,,k f f f L 叫做权。 如:某小组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3人为85分,2人为90分,5人为100分,则该小组的平均分 为: 853*********.5325 3、众数 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4、中位数 中位数指的是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七年级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 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户平均节约用水的吨数为(精确到0.01t)()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13T10:28:58.60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诸葛祥督[导读] 在现实的公路运输系统中,公路交通量反映了公路应用情况与公路适应车辆运输需求的情况。 诸葛祥督 (山东省临沂市公路局平邑县公路管理局,山东,临沂,273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已经成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路交通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是公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对运输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有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当今公路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公路通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当前公路交通量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该文对交通量调查的概念、站点选择、方式方法、作用做了介绍,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国省干线公路交通量调查的情况作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公路;交通量;调查;分析;应用 在现实的公路运输系统中,公路交通量反映了公路应用情况与公路适应车辆运输需求的情况。交通量调查数据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公路建设等级规模、走向确定和后期交通管理控制、经济效益估值都有着相当程度上的运用。 一、交通量调查概念、站点选择以及方式方法 (一)交通量调查的概念 交通量调查是在单位时间内对通过公路某一断面各种类型的车辆数量进行观测记录的一项工作,属于交通情况调查的一部分。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掌握各级公路的交通流量特性,并进行统计、分析、预测,为公路规划建设、路网运行管理、交通应急处置、科研及社会公众提供公路交通信息。 (二)交通量观测站的选择 站点布设应科学合理规范,能够反映公路路网交通流量及特性;观测站点应设在交通流量比较稳定,能够代表某个路段区间交通流量和特性的路段,代表路段长度应按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观测站点的控制距离一般为30公里左右。观测站点一经确定下来,就要相对固定,不能轻易变换。 (三)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公路交通量调查的方法有人工观测划正字法、半自动观测仪法、全自动观测仪法。人工划正字法是最原始的一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方法不科学,目前已基本被淘汰。半自动观测仪器是有12个按键的计数器,每一个按键上贴有一个标签,代表一种车型,按一下走一个数字,这种方法劳动力强度小,计数方便简单。间隙式全自动观测仪,采用远红外线技术,在观测路段上埋设线圈来记录过往车辆,并根据车辆两轴间的距离来分辨车型。 二、交通量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交通量数据调查在进行观测记录、数据采集后,需要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认真处理和分析,把记录的数据转换成对公路交通系统有作用的数据标准,这能让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收获的资料发挥最大价值。 (一)交通量数据收集 目前,平邑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分布的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点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交通量调查工作。每个交通量调查日,交通量调查人员对全自动交调观测仪器进行检查并对系统时间进行校核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并采用半自动观测仪器来统计每小时不同车型的数量,用以人机对比。 如今,大部分的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依赖计算机进行处理,交通量数据的处理必须依赖固有的公式,通过大量数据运算,计算出交通量的当量数和自然数。因为在测量的过程中车辆是运动的、变化的,那么有必要计算某个时段内的交通流均值作为此时段里的交通流,其中最常用的是年平均日交通量,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改建中,年平均日交通量为上级决策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 (二)数据分析 对收集整理出来的交通量数据,需经过数理统计的运算知识进行分析、计算、统计,通过数据对比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下面以某国道间隙式调查站交通量年报资料为例,对年平均日交通量做如下介绍:下表中的数据显示出2015年度12个月份,每个月的交通量日统计情况,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该路一年中每种车型的交通量日统计情况,中小型客车占各种车型的60%以上,说明在该路段,中小型客车的使用率最高;同时,该路作为贯穿该县东西方向的经济大动脉,货车占各种车型的比例为23%-35%,货车的使用率第二;其他为摩托车、大客车;随着经济的发展,拖拉机的使用最少。从该表中还可以看出该路段的年均日交通量为10215-14846之间。表中的数据还说明2015年一年中10月、12月是一年中车流量的高峰,其中10月份是国庆长假,旅游、自驾游多导致交通量增大;12月份是元旦假期,外出探亲访友的车辆也增多。

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二课时 ●课题 吸烟的危害(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调查数据的分析. 2.调查的一般步骤、注意事项.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 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发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表格(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A) 第二张:表格(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B) 第三张:步骤(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C) ●教学过程 Ⅰ.针对上节课的操作,引入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吸烟的危害.为了大家的健康,同学们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何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 Ⅱ.讨论、交流 [师]下面每个合作小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的调查方案和调查结果在全班交流交流. [生甲]我们组选取的是中、青年,以问卷形式进行的.了解他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 [生乙]我们组调查的对象是中学生.目的是预防中学生吸烟的发生率增高,调查方式

是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解他们对吸烟行为所持的态度.调查的样本是80.调查结果如下表: 困难的. ……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全面.真棒.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抽样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生甲]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的. 然后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和方法. 再之要进行整理与计算数据、分析数据. 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生乙]抽样调查时,需注意:样本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 ……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说明大家已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网上有许多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同学们下来后可以将自己的结果与网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网址:http://www.cash-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4207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42075.html, 也可以将自己的结果发布到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吸烟的危害,呼吁吸烟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戒烟. Ⅲ.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掌握调查的一般步骤: Ⅳ.课后作业 (一)课本P171习题1. 根据调查结果,与同伴合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二)复习第五章内容 预习第六章 Ⅴ.活动与探究 1.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90,84,86,81,87,86,82,85,83 乙组:82,84,85,89,79,80,91,89,79,74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第 1 页 共 1 页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 一、基本知识 1、算术平均数:一般的对于n 个数x 1,x 2,x 3…… x n ,我们把)(1 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2、平均数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度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基准。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2)新数据法;取标准数据a ,算出数据与a 的差 ) (1;;//2/1/ /33/22/11n n n x x x n a x x a x x a x x a x x a x ?+++==-?=-=-=-则 4、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据:x 1,x 2,x 3,…x n 的权威w 1,w 2,w 3,…w n ,则:n 321332211w ?++?+++w w w w x w x w x w x n n (其中w 1+w 2+w 3+……w n =n)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算数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 二、知识理解巩固与拓展提高 1、甲、乙两位同学本学年11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如图6.1.1所示。 (1)分别求出他们各自的平均分(精确到个位)。 (2)请你从中挑选出一人参加竞赛,说明挑选的理由。 2、八年一班每位同学从长跑、篮球、 铅球、立定跳远中选一项训练,训练 前后都进行了测试。现将项目选择情 况及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成 绩整理后做出的统计图6.1.2,。 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长跑训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 的百分比是 ,该班共有 学生 人。 (2)求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人均进球数; (3)根据测试资料,训练后篮球定时 定点投篮的人均进球比训练之前均进球数增加了25%,请求出参加训练之前的人均进球数。 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进球统计表 3、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的平均数是2,则x 1+3,x 2+3,x 3 +3,x 4 +3 的平均数为 。 4、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数学基本功情况,从两个不同的学校分别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基本功比赛,其中A 校40人,平均成绩为85分;B 校50人,平均成绩为95分。 (1)小李认为这两个学校的平均成绩为 分) (90)9585(21 =+。他的想法对吗?若不对请写 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2)其他条件不变,当A 校抽查的人数为多少人时,所抽查两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才是90分? (3)根据(1)(2)的结论,已知数据:a 1,a 2,a 3……a m ; b 1,b 2,b 3,……b n ; c 1,c 2,……c p ; d 1,d 2,……d q ;每一组数据的平均分分别为:a 、b 、c 、d 。问当m 、n 、p 、q 满足什么条件时,将这四组数据 合为一组,他们的平均数为)(41 d c b a +++ 。 5、一辆汽车从甲到乙的速度为m 千米/时;从乙返回速度为n 千米/时;则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6、 吗?说明理由。数。你认为这句话正确不小于他们的几何平均 :两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的几何平均数;想一想、叫做我们把b a ab 7、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x 分,如果另外5个人平均成绩为84分,那么整个组15人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进球数(个) 8 7 6 5 4 3 人数 2 1 4 7 8 2 O 1 3 5 7 9 11 89 91 93 95 97 99 甲 乙 6.1.1图 立定跳远:20% 长跑 10%铅球 6.12图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