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概述

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概述
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概述

第1章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1节抽样检验的目的

从居家过日子到国家重大经济决策都离不开抽样检验。比如说,你到水果摊买桔子,你可能会问:“酸不酸呀”?摊主说“你尝一尝,先尝后买”,于是你从一大堆桔子中抽取一个尝一尝,你尝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尝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个桔子的质量情况来推断这一大堆桔子的质量情况。显然抽样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样本是样品的集合,一个样本可由一个样品组成,也可由多个样品组成。欲达到通过样本推断总体这样的目的,要通过三个步骤:A.抽样, B.检验, C.推断。其中抽样这个步骤含有两个容a.怎么抽,b.抽多少。其中检验这个步骤与抽样检验的理论没有关系,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质量特性使用不同的检测设备,有不同的检验方法。C.推断,即用对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对总体进行推断。抽多少与怎样推断就构成了抽样方案。

第2节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分为计数型抽样方案和计量型抽样方案两大类,首先讨论计数型抽样方案。

2.1 计数型抽样方案

计数型抽样方案有两种形式:

(1)(n;c);(2)(n;

A,

c R)

e

从批中抽取n件产品构成样本,逐个检验各个样品,发现其中有d件不合格品;若d≤c(d≤

A)则接收该批,若d>c(d≥e R)

c

则拒收该批。其框图见图1-1:

图1-1

抽样方案的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可抽样方案是怎么确定的呢?这里必须指出:抽样方案不是人为规定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对总体的质量要求,用数理统计理论设计出来的。

2.2 计量型抽样方案

计量型抽样方案的形式是:(n;k);它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对批作出推断,与计数型抽样方案相比,在相同的判断精度下,计量型抽样方案比计数型抽样方案所需的样本量更小。其使用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做详细介绍。

第3节抽样检验的统计理论(基础)

当讨论抽样方案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基本理论问题:

3.1 当存在随机误差时,样本质量指标不一定等于总体质

量指标。

(1) 样本不合格品率不一定等于总体不合格品率。比如

说,从一批产品中抽取一件产品;经检验,若这件产品是合格

品,那么样本不合格品率等于零,此时,并不能肯定:总体(批)

不合格品率等于零,总体(批)中没有不合格品;经检验,若这件

产品是不合格品,那么样本不合格品率等于百分之一百,此时,

并不能肯定:总体(批)不合格品率等于百分之一百,总体(批)中

都是不合格品。如果抽取两件产品,样本不合格品率有三个值:

两件都是不合格品,样本不合格品率等于百分之一百;两件中一

件是合格品,一件是不合格品,样本不合格品率等于百分之五十;

两件都是合格品,样本不合格品率等于零;在一次抽样后,经检

验,可得上述三个值中的某一个值,无论出现哪一个值,我们都

不能肯定地说:总体(批)不合格品率等于这个值。

(2) 样本平均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不一定等于总体(批)

平均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3) 某质量特性的样本平均值不一定等于该质量特性的总体

(批)平均值,(设总体(批)中某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比如说,一批钢丝的抗拉强度值服从正态分布;从这样的一

批钢丝中抽取n 根,经检测得观测值1x , 2x , 3x ...... n x ,其样本均值为n x n

i i

x ∑==1,此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这个样本平均值

一定等于总体(批)该质量特性的平均值。

3.2 抽样检验不能保证被接收的总体(批)中的每件产品

都是合格品。

比如说,一批灯泡有100个,我们定义:灯泡使用寿命

达到1000小时以上为合格品,灯泡使用寿命不足1000

小时为不合格品;我们从这批灯泡中抽取了99个灯泡,经检

验,这99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都达到1000小时以上,都为

合格品,最后一个灯泡没检验,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最后那个没

检验的灯泡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它为合格品。对于

此例,样本量已达到极限了,样本中的每件产品都是合格品,

接收了该总体(批),都不能保证被接收的总体(批)中的每件产

品都是合格品,何况,在一般情况下,样本量要比这小得多,

怎能保证被接收的总体(批)中的每件产品都是合格品呢?

3.3 抽样检验所犯的两类错误

设一批产品中有10000件,我们定义不合格品率不得超过百

分之一,(0p =1%),当一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不超过百分之一

时,我们称它为合格批;当一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超过百分之

一时,我们称它为不合格批。我们选定用(5;0)抽样方案,如果

该批产品中有10件不合格品,(D =10),其不合格品率的真

值为百分之零点一(p =0.1%),那么,它是合格批;在这样

的一批产品中抽取5件,有可能抽到不合格品,抽样检验是根

据样本的情况对总体进行判断的,抽到了不合格品,就判该批

不合格;此批明明是合格的,抽样检验判断它为不合格,抽样检

验判错了,这个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也称为弃真错误。犯弃

真错误的概率称为弃真概率,记为。

犯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的概率∑=---=c A d n N d n D N d D C C C 11α

设一批产品中有10,000件,我们定义不合格品率不得超过

百分之一,(0p =1%),我们选定用(5;0)抽样方案,如果该批

产品中有9,000件不合格品( D = 9000 ),其不合格品率的真

值为百分之九十(p =90%),那么,它是不合格批;在这样的

一批产品中抽取5件,有可能抽到的都是合格品,抽样检验是

根据样本的情况对总体进行判断的,若抽到的都是合格品,就

判该批合格;此批明明是不合格的,抽样检验判断它为合格,

抽样检验又判错了,这个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也称为存伪错

误。犯存伪错误的概率称为存伪概率,记为β。

犯第二类错误(存伪错误)的概率β=∑=--c A d n N d n D N d D C C C 1

一般情况下可描述为:

在抽样检验中,将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所犯的错误称为弃

真错误,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将称为弃真概率,记为。在生产

方与使用方的验收抽样检验中, 犯弃真错误(将合格批误判为不

合格),对生产方是不利的,在此时犯弃真错误的概率称为生产

方风险;在生产方与使用方的验收抽样检验中,犯存伪错误(将

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对使用方是不利的,在此时犯存伪错误

的概率称为使用方风险。

第4节 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曲线(OC曲线)

用二项分布可计算出当一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p 时,(n; c)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为:

例( 2; 1 ) 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如下:

p (%) 0.65 1.0 1.5 2.5 4.0 6.5 10 20 30 50

)(p P a 0.987 0.980 0.970 0.951 0.922 0.874 0.810 0.064 0.490 0.250

p : 表示不合格品率;

)(p P a :表示批质量处于该不合格品率时,(2;1)抽样方案的接收(通过)概率值。

以p (不合格品率)为横坐标,P a (p )(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值)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将点(0.0065,0.987)、(0.010,0.980)、(0.015,0.970)、(0.025,0.951)、(0.040,0.922)、(0.065,0.874)、(0.10,.810)、(0.20,0.064)、(0.30,0.049)、(0.50,0.25)分别描入坐标系中;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联接起来,这条曲线即为接收概率曲线。接收概率曲线又称为操作特性曲线(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为OC 曲线。

图1-2

第5节 孤立批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

从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曲线(OC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用一个抽样方案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若样本符合要求,就说抽查通过,此时并不意味着该批质量符合要求,这个抽样方案只能起概率把关的作用。所以我们得到,孤立批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如下:孤立批抽样方案不能将某一通过批的不合格品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数值下,孤立批抽样方案仅起概率把关的作用。所谓概率把关就是当不合格品率低时,接收的概率高; 当不合格品率高时,接收的概率低。

这里的接收概率的高低,仅仅是定性的;其概率把关作用的定量化有多种形式:两点型,单点型,左点型,右点型,在后面的章节中做详细介绍。

第6节 连续批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

在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中,我们总希望控制不合格品率,然而孤立批抽样方案不能将某一通过批的不合格品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数值下,只有用某一连续批抽样方案系统对连续多批进行抽样检验可将通过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控制在事先规定的数值之下。

连续批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可用数学符号描述如下:

6.1 用某一接收质量限(AQL)确定的系列抽样方案,对连续m (m ≥10)批产品进行逐批抽样检验,若接收了其中的k (k ≤m )批,对于非破坏性实验,则高概率的有:

∑∑==--k i i m i m k i i m i m d N

d D

1)()

(1)()(][][ ≤AQL 其中:)(i m N 表示第i个接收批的批量

)(i m D 表示第i个接收批中包含的不合格品数 )(i m n 表示第i个接收批的样本量

)(i m d 表示第i个接收批的样本中包含的不合格品

∑∑==--k i i m i m k i i m i m d N

d D

1)()

(1)()(][][ 表示生产方交付给使用方的k 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

6. 2 用某一接收质量限(AQL)确定的系列抽样方案,对连续m (m ≥10)批产品进行逐批抽样检验,若接收了其中的k (k ≤m )批,对于破坏性实验,则高概率的有:

∑∑==--k i i m i m k i i m i m n N

d D

1)()

(1)()(][][ ≤AQL 例如:当1201 ≤N≤3200 , AQL=2.5 时一个抽样方案系统为:

N (5;0,1) T (8;0,1) R (2;0,1)

在此,N 表示正常抽样方案(normal);T 表示加严抽样方案(tightened);R 表示放宽抽样方案(reduced)。

基础计算方法

6 . 基础设计 F+G p max min 6.1.1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进行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设计资料: 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ak f KPa =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3/20m KN G =γ 垫层采用10C 混凝土,厚度为mm 100。独立基础采用25C 混凝土,2/27.1mm N f t =,钢筋采用235HPB ,2/210mm N f y =。 柱子尺寸:600×600 计算④轴横向框架地梁传给基础顶面荷载: 1、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 窗重: ××=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 KN 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 2、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地梁自重: 25×××=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 门重: ××=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2= KN 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 ⑴ A 、D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N= M= V= 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20963.5563.77 5.0626020 2.85 ak G N F A m f d γ++≥ ==--?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0A 增大%30后有: 201.3 1.3 5.06 6.58A A m ==?= 采用方形基础: 2.6b A m == 6.1.2 计算基底最大压力max p 基础及回填土重:220 2.6 2.85385.32G G Ad KN γ==??= 基底处竖向力合力:963.55385.321384.87k F KN =+=∑ 基底处总力矩:53.0934.620.983.71k M KN m =+?=?∑ 偏心矩 83.71 2.6 0.060.431384.8766 k k M b e m m F = = =<==∑∑ 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基底最大压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医学检验不要的部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叙述L-α氨基酸结构特征,比较各种结构异同并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特征: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和基团:羧基、氨基、R 基和一个H原子。 比较: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R基是非极性疏水的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R基是极性亲水的,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芳香族R基氨基酸:R基有苯环结构 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结合H离子而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给出H离子而带负电荷 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什么是肽键?什么是肽单元?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4、解释蛋白质分子中模体和结构域概念及其与二、三级结构的关系。 模体,又称超二级结构,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 它是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时经过的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结构域,存在于许多较大(由几百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球形折叠区,有时与其他部分之间界限分明,可以通过对多肽链的适当酶切与分子的其他部分分开。 结构域是三级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章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说明碱基与戊糖、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什么?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 碱基与戊糖的连接化学键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磷酸酯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产品检验基础知识(检验员培训资料含试题及答案)

产品检验基本知识 一、检验基础知识 1、什么是检验(QC)? 定义:检验是指依照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测量、观察或试验,将其检查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 2、检验三要素 1) 产品--- 检验的对象。品管人员应当了解产品的用途、关键特性、在你负责的区域内的质量特性对后工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一个称职QC你还应当了解生产流程; 2) 检验方法---既检验手段,包括检验工具、仪器、目力等。你要了解产品特性的重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仪器工具; 3) 检验标准---检验的生命线。假设一个企业,没有检验标准,仅凭个人经验操作,或标准制定描述失当、不充分或者模糊,它能够作出优质产品来,是难想象的。所以,在二方验厂时,有经验的稽核人员会首先考察你工厂的控制标准和实验室,然后在去勘察你的控制现场 3、检验职能(作用) 1. 把关:放行合格的产品,卡住不合格的产品。这是检验的根本命脉。 2. 报告:将产品检验的结果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报告的目的是建立和收集数据,记录报表是为运用而生的,其作用是为评估过程业绩和下一步的质量改进提供原始数据。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相关人员,在设置记录的种类、数量、格式内容,你首先应当考虑质量诉求,既客户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你还要考虑公司需求和现有资源状况。 报告包括两种形式: 1)例行报告如检验记录、返工返修记录、质量报表等; 2) 异常报告如品质异常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退货报告等 3. 反馈将产品不合格信息及时反映给产品制造部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 以上是品管人员的基本职责,你应当根据公司的情况和需求,赋予QC更多的功能与职责,譬如监督(工艺监督与确认)、指导(给操作者纠错和辅导)、改进等。 二、检验标准的有关知识 1. 检验标准的要素构成 1.1 检验项目:即产品特性(检验的指标和内容)。这是检验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1.1.1 外观:脏污、肥油、破损、弯曲、色泽、图案的正确性; 1.1.2 尺寸:板厚、线宽、线径、管脚长度等; 1.1.3 产品功能如通断(开路和短路)、升降压、发光颜色; 1.1.4 产品性能如阻燃性、耐热性、绝缘阻抗、安全耐压、寿命等; 1.1.5 包装:内外包装、说明书落地试验 1.2 检验方式:采取全检还是抽检 1.3 检验手段:使用什么工具和仪器 1.4 判断准则:经过检查后,如何判定该项目是否合格(分为单件质量和批质量) 1.5 试验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 1.6 引用的文件信息:如AQL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 2. 适用的检验标准有哪些? 1) 产品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书) 2) 产品图纸、技术规格书 3) 生产指令说明 4) 客户订单 5) 产品样板/图片/菲林等,建议尽可能多采用实物标准,作为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 6) 色板(偏通卡) 7) 抽样标准(GB2828.1-2003)

统计基础知识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计基础知识 学时:开设一学期,周课时5个课时,共计80课时 (其中:讲课学时:56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 建议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娄庆松、曹少华主编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教学内容 1.1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1.2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统计和统计学 2、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难点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5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一)教学内容 2.1统计调查 2.2统计整理 (二)重点 1、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使用条件 2、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3、变量分布数列图示法中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4、手工汇总方法的划记法、过录法 (三)难点 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1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一)教学内容 3.1总量指标 3.2相对指标 3.3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二)重点 1、总量指标的概念。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2、熟练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特点和计算方法 3、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抽样检验基本知

抽样检验基本知识 一、抽样检验的由来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军方采购军火时.在检验人员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大量购入军火 的品质,专门组织一批优秀数理统计专家、依据数学统计理论,建立厂一套产品抽样检验模式。满足战时的需要。 二、抽样检验的定义 抽样检验是按预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批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构成一个样本,通过对样本的 检验推断批合格或批不合格。 抽样 检验比较d ≤Ac 批合格 d ≥R e 批不合格批产品样本不合格品数Ac 合格判定数,Re 不合格判定数三、基本概念及用语 1.群体与样本。 群体就是提供被做为调查(或检查)的对象.或者称采取措施的对象。也常称为批,群体 (批)大小常以N 表示,亦称批量N 。 工序间、成品、进出库检验以及购入构验等经常组以整批的形式交付检验的。不论是一件件的产品、还是散装料,一般都要组成批,而后提交检验,有些情形,中间产品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允许组成批以后 再提交给下一道工序进行检验、但可采用连续抽样检验(如每小时抽取1台产品进行检验的抽样方式。 样本就是指我们从群体中(或批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抽取的样本数量常以 n 表示。2.批的组成。 构成一个批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条件应尽可能相同,即是应当由原、辅料相同,牛产员工变动不大生 产时期大约相同等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单位产品组成批。此时.批的特性值只有随机波动.不会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抽取样品的方便及抽样品更具有代表性.从而使抽样检验更为有效, 如果 有证据表明,不同的机器设备、不同的操作者或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等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有明显的影N n d 培训教材

响时,应当尽可能以同一机器设备、同一操作者或同—批次的原材料所生产的产品组成批,构成批的上 述各种条件,通常很少能够同时满足。如果想使它们都得到满足,往往需要把批分得比较小.这样品质 一致而且容易追溯。但这样做,会使检验工作量大大增加.反而不能达到抽样检验应有的经济效益、所 以,除了产品品质时好时坏,波动较大.必须采用较小的批以保证批的合理外,当产品品质较稳定时〔比如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采用大批量是经济的、当然,在使用大批量时,应当考虑到仓库场地 限制以及不合格批的返工等可能造成的困难。 3.批量(N)。 一批产品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的总数叫做批量,通常用英文大写N表示、一批塑胶料由“一干袋组成,我们说这批塑胶料的批量力1000,对于5()()对沫子来讲.一个单位产品只可能是一对而决不可能是—只,批量就是500对:一批100公斤合成纤维,如果规定每10克纤维为一个单位产品,耶么这批产品的批量为10000。 当我们从成品,半成品.零部件中抽取—部分样本加以测定分折时,决不是仅为获取抽出样品本身 的情报或状况。而是要从样本的检验结果判定群体(或该批量,或该工程)的状态、以便对群体采取措施,群体与样本、数据关系如下表3—34所示: 4.取样及数据的信赖性、 进行取样及记录数据,是为了将来采取行动措施。如果取样及数据记求是不可靠的,必将导致将来 采取行动措施偏差及无效。 为了取样可靠.以随机抽样为原则,也就是说取样要能反映群体的各处情况,群体中的个体.被取 样的机会要均等, 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简单随机抽样法:如抽签、抓阄、查随机数值表等。(抽奖时摇奖的方法) (2)系统随机抽样法:又叫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 (3)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层(或称子体)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的方法。层别可以按设备分、按操作人员分、按操作方法分。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七、灌注桩 (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 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 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 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 (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 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 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 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 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的计算方法(计价表规则) (1)砖基础不分墙厚和高度,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其中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最上一步的净长线计算。 (2)不扣除的部分: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 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 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 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 顺利,万事如意!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 及答案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因此,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员水平、. 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抽样基本知识

第 1 楼:抽样的基本知识-转贴 初到此地,借花献佛了。 一抽样检验基本原理 1抽样检验的意义 (1) 检验的定义 对产品或服务之一种或多种特性加以量测、查验、试验、量规检验等作业,并将这些所获得的特性值测定结果与品质规定要求相比较 ?对单一物品经检验后而判定该物品为良品或不良品 ? 又对一批量的多数物品经由检验,以判定该批为合格或不合格 (2) 检验的目的归纳有二 ?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程,实施品质保证 ? 获取品质情报,回馈制程 (3) 抽样检验的意义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量中抽取适量样本加以检验后,将其结果与批量的判定基准对照,而判定该批量为合格或不合格称之,基于经济性需求,将以统计的方法决定以下事项 ?批量与试料大小的关系

? 从批量中抽取试料的方法 ? 判定的基准 2 抽样检验与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 (1) 品质保证定义 为能保证充分地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品质而进行体系化的活动曰之,ISO品质的词汇中定义品质保证就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产品、服务能满足规定的品质要求,所需提供的一切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2) 品质保证是TQM的精髓,是品质管理的目的,一般品质保证还有品质管理意味 (3) 品质保证的实践方法 ?有体系的进行品质活动以期使用者产生积极的信赖与信心 ? 万一使用时发生制造者责任之问题时,有体系的进行活动以快速补偿,并做再发防止 (4) 为能品质保证须对产品品质加以检验,一般系以抽样检验控制一批产品品质 (5) 唯抽样技术容许有不良品存在,故以抽样检验无法100%的良品保证 3 抽样检验的基本用语

名词符号意义 检验单位依检验目的决定受检的大小,如一个、一组等 生产批量一群以相同材料、相同制造条件所生产的产品 检验批量N 检验对象的检验单位的组成其检验单位的总数称批量大小 样本n 从检验批量抽取一个以上检验单位的组成其检验单位的总数称样本大小 抽样检验方式有关样本数、判定基准等的规定 抽样检验计划基于抽样策略而订定有关抽样检验方式的计划1 计数、计量2 型(型态)全数检验、抽样检验规准型、选别型、调整型、连续生产型3 次(抽样形式)单次、双次、多次、逐次 合格判定个数不合格判定个数 c 作为判定一批量为合格或不合格的不良个数合格判定值、不合格判定值合格判定系数、不台格判定系数 4检验的种类 5 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 (1) 一一检验才能完全的品质保证 (2) 但有时须破坏性检查、连续体仍需实施抽样检验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 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 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前言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综合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检验、特别是成品检验是企业产品交付的最后一道关口。 培训内容目录 一、质量管理员、检验员职责权限及相关要求; 二、质量记录的控制; 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内容 一、质量管理员、检验员职责权限 1、质量管理员职责: 1)职责: a参与编制及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参与定期评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等的实施、评价和完善工作,对由此产生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参与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落实。 b参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对公司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改进;参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的控制,并检查和验收;参与重点项目的质量评审;参与不合格品及用户退货产品的复验、整改及跟踪工作,及有异议的质量问题的仲裁。 c质量信息的整理、分析、归档;参与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对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检查权; b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检查权; 2、原材料检验员职责权限: 1)职责: a认真贯彻公司原材料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项进行检验,做到不漏检、错检;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工艺文件、检验卡片,客观地记录检验检测结果;做好不合格原材料的不合格项的认定工作;完成原材料检验记录及质量统计报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的记录。 b出具原材料质量报告,分析质量原因。做好原材料性能分析,协助采供部门做好合格供方的选择工作。 c每月进行质量总结分析,出具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修改的建议权; b原材料检验的执行权; c对不合格产品认定的决策权。 3、半成品、成品检验员职责权限: 1)职责: a认真贯彻公司半成品、成品、模具及外协加工模具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项进行检验,做到不漏检、错检;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工艺文件、检验卡片,及时检验并客观地记录检验检测结果;做好不合格半成品、成品不合格项的认定工作,及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工作;完成产品检验记录及质量统计报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的记录。 b质量原因分析;做好产品性能分析。 c合理使用和保养检验仪器、设备、用具,并及时检定,保证检验用具精度测量值之准确性。对出现故障、问题的仪器、设备、用具应及时协调修理,保障检验工作的进行。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修改的建议权; b检验的执行权;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 一、适用范围: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 件下梁的计算。 二、计算图式 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 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 3. 倒梁法计算图式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 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 j j i p F bL M bL min max =±∑∑62

式中 P jmax ,P jmin —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F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他局部均布q i ).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 i ,q i ),纵向弯矩(M i )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L —基础长度,如上述. B —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 当P jmax 与P jmin 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 1=a 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 ;如果P jmax 与P jmin 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 1或a 2,使合力∑F i 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 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 1和a 2的过程如下: 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 式中, ∑M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 x i —各竖向荷载F i 距F 1的距离. 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 1), a 2=L-a-a 1. 当x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精品文档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第1章 试验检测基础知识题

第一章试验检测基础知识试题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 )单位为基本,根据我国的情况,适当增加了一些其他单位构成的。 A.米制 B.公制 C.国际单位制 D.英制 答案:C ( )是表示“质量”正确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g B.kg C.mg D.mol 答案:B 下列中,其计量单位属于用词头构成的是( )。 A.10兆吨 B.10亿吨 C.10万吨 D.10千吨 答案:A 物质的量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是( )。 A.克分子 B.摩(尔) C.克当量 D.克原子 答案:B 压力、压强、应力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是( )。 A.工程大气压 B.毫米汞柱 C.帕(斯卡) D.牛(顿) 答案:C 能量(功、热)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是( )。 A.焦(尔) B.千卡 C.卡 D.大卡 答案:A 下列单位中,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是( )。 A.海里 B.摩尔 C.两

D.小时 答案:C 下列组合单位符号书写方式正确的是( )。 A.牛顿米--牛米 B.瓦每开尔文米--W/K.m C.焦耳每摄氏度--J/℃ D.每米---1/米 答案:C 法定计量单位的速度单位名称是( )。 A.米秒 B.米每秒 C.每秒米 D.海里每秒 答案:B 体积流量的单位符号是m3/s,它的单位名称( )。 A.立方米/秒 B.米3/秒 C.立方米每秒 D.每秒立方米 答案:C 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l5℃应读成( )。 A.15度 B.摄氏15度 C.15摄氏度 D.15开(尔文) 答案:C 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规定,3cm2应读成( )。 A.3平方厘米 B.3厘米平方 C.平方3厘米 D.3二次方厘米 答案:A 每次试验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的数值来表示,这个变量的取值随偶然因素而变化,但遵循一定的概率分布规律,这种变量称为()。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随机变量 D.连续变量 答案:C 对于正态随机变量来说,它落在区间(μ-3σ,μ+3α)外的概率为()。 A.99.73% B.68.26% C.4.55% D.0.27% 答案:D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 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基础知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了解统计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总体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抽样技术概述、统计对比与因素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其具体目标为: (一)能力目标 (1)能树立统计基础知识的新观念。 (2)能使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目标 (1)具有统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统计知识的基础知识; (3)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事业心;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概述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含义,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对象和职能,以及统计产生与发展。.

2、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如: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与标志、变异 与变量。 (二)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课程内容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任务、统计调查的种类、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科学试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数据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分组过程与变量分布的形成——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 2、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3、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 4、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 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三)统计综合指标 课程内容 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计量单位、计算;相对指标的概念、数值的计量形式、种类及计算方法;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变量值、平均值与标准差的关系。教学要求 1、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3、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4. (四)抽样技术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抽样调查的概念、种类、特点、用途、几个基本概念;抽取样本单位的方式和抽样误差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参数估计的理论基础、总体参数的估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