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与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与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与思维方式

一百多年前,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的两位思想巨擘: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人类全部思想精华,创立了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学说,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容上的学习研究,到对其产生这一伟大学说的主观辩证思维方法上的积极探讨,应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一、辩证思维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思维探源和思维揭示

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思想现实,而辩证思维方法则是辩证法思想的思维现实。从哲学认识论方面说,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方面说,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

辩证法并不割断自己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形成到近代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辩证法思想走向成熟。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辩证法,却是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改造中诞生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彻底结合,产生了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成熟,是思维科学和辩证思维方法发展成熟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思维本质的揭示,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思维是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方面的反映。人们在承认思维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主观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式等)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那么,辩证思维的确立是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不是。辩证思维不仅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而且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发展和再运用。辩证思维非但不能抛弃逻辑思维,而且还要以其为基础和内在依托,把逻辑思维的科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坚决、彻底地贯彻到辩证思维的全过程并加以充分的运用。逻辑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必然基础和科学保证,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革命性发展和科学运用。没有逻辑思维参与的辩证思维是混乱的思维。逻辑思维在辩证思维中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可以用逻辑思维来代替辩证思维呢?也不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尽管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思维规律,但是二者

在具体的反映角度、认识范围、思维形式和思辩方法上却存在着不同的区别。逻辑思维以侧重对人的主观思维形式方面的研究为已任,可称为研究主观思维的科学;而辩证思维则主要是从人对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反映(侧重于思维内容的反映客观性)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可称为研究客观性思维的科学。由此可以看出,辩证思维虽然包含逻辑思维,但是却是从最大的范围,从一般的认识发展的角度上,研究人类认识的思维规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思维方法论上的支持。因此,辩证思维也就具有了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它的科学性。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其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以科学地揭示人类主观世界的辩证思维规律和辩证思维方法为目的,并将科学的思想方法贯彻到具体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二是它的开放性。它以人类全部成果为基础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始终不断地吸取新的人类认识的精华来充实自身、建构自身和发展自身,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自我发展性。发展,是其开放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三是它的实践性。辩证的思维过程,不是思维过程自身的内循环,而是以实践活动为联接的主客观交互运动的认识发展的大循环,是思维内循环(思维过程)和思维外循环(实践过程)的辩证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是辩证思维的最鲜明的特点。

由于辩证思维具有以上三个特点,因而在其本质上,又具有了第四个特点,即它的能动性。能动性是辩证思维的革命性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它有自己的阶级归属,是一切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二是它作为能动的认识活动的思维过程,必然积极参与并贯彻到底。

二、辩证思维的五种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中直接脱胎而来的。因此,在其具体的思维方法上,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精神实质,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观点、规律在思维方法上的具体贯彻和表现。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归纳为五种基本方法。第一步法:两分法。

所谓两分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划分成两个相关的部分,或是对这个完整的研究对象从其两个部分、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两分法要求人们在思维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两分法在具体的思维操作中,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坚持矛盾本质的划分标准。两分法要求遵循“凡事要分、凡事必分”的原则,但是在对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上,却有了个坚持什么样的划分标准的问题。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非本质的标准只能实现非本质的划分,形而上学的标准只能完成形而上学的划分,只能立足于矛盾本质的划分标准,才能实现辩证思维的本质的划分。这是两分法必须遵守的规则之一。

2、坚持整体全面的划分标准。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总是从一点开始,然后扩大展开;总是从简单单一开始,然后复杂丰富;总是从感性直观开始,然后理性抽象。人的认识规律决定人的认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运用两分法时要力戒片面,力求全面。只有对研究对象掌握了全面整体性的认识,划分时才有可能达到科学合理。

第二步法:矛盾法。

两分法旨在从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中理出思维的基本头绪,找出研究对象的根本关系,确定其基本的研究方法。而矛盾法则是从研究对象内部两部分(或两方面)之间的根本关系入手,对其双方的矛盾本质、矛盾关系以及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和方式上进行深入地分析、考察、揭示。按照辩证思维诸种方法之间环环相扣的递进关系和操作程序来说,矛盾法是对两分法的合理发展和必然展开。

运用矛盾法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坚持矛盾普遍性的认识准则。世界上有没有无矛盾的事物呢?回答是否定的:没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是自身内部,还是外部联系,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没有没矛盾的事物,也没有没事物的矛盾,矛盾存在于事物之中,事物包含着各种矛盾,“没有矛盾便没有世界”。解决关于矛盾普遍性的认识问题,对于我们在具体研究中自觉运用矛盾分析的认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把握矛盾特殊性的本质特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精髓,揭示矛盾的特殊性的本质特征,对于分析具体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的矛盾运动方式,深化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工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世界上的矛盾虽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是,每一种事物的具体矛盾却都是受其特殊性的本质所规定,以其个性的方式独立存在着。只有揭示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本质,才能

把握不同事物矛盾的各自的本质特征和运动方式,才能为下一步找出该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性铺平道路。

第三步法:过程法。

所谓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空间上的表现。事物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使其发展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空间上连续不断,形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哲学上的定义确切而又简明,为辩证思维方法过程法含义的科学表述铺平了道路。顾名思义,所谓过程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从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的过程上进行考察,从而通晓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其自身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运用过程法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坚持事物过程是自身发展的过程。所谓事物自身发展的过程就是事物自身的系统,这种系统性,就是其事物的自身发展性,这种事物自身发展性的原因,也是在其事物自身的内部,在其自身内部的矛盾性。如果人们能够在具体研究中遵循过程法的这一规则,其研究方法必然更具客观性,其研究成果则必然更少偏见性,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事物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

2、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已有成果——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是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在量变的基础上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二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其实质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次性的否定,而是连续不断进行的。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表现为一个周期,这种周期性的发展规律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第四步法:联系法。

所谓联系,就是指普遍联系。所谓普遍联系,就是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的。任何事物不但同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而且其内部各种要素、部分也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这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固有的本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

的统一整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的观点或基本原则。

运用联系法必然遵守以下规则:

1、坚持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准则。世界的本质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本特性,同样也是事物联系的根本特性。就是说,所有存在于事物中的各种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承认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性,才会使我们在普遍联系这一问题上,根本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个是形而上学的“不联系”,一个是主观意志论的“瞎

联系”。事物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就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克服主观上的片面性,遵循联系的客观性,掌握事物联系方式、联系机制、联系作用上的客观真理。

2、坚持从客观作用性上考察事物具体联系的多样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事物存在方式的丰富性决定着事物联系方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些复杂多样的联系方式反映到我们的认识上,便形成了我们对各种联系方式的层次性的认识。为此,以一般方法论为指导,从客观作用性上考察事物具体联系的多样性,应该成为运用联系法的准则。事物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于事物的具体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全面考察,系统研究,是辩证思维方法联系法的应有之义。

第五步法:实践法。

实践法又称主客观能动统一法,即:把在前面四步方法研究中形成的思想认识成果结论,再放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检验、修正和再发展,从而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完成认识活动的主客观的有机统一,发展真理。从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的关系上看,实践的法则,已经绝对具有了认识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实践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因而,同样可以成为辩证思维方法,但是,这种思维方法却不同于其它纯思维性的方法,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辩证实践观基础之上的思维方法,故具有主客观能动统一性的特点。

运用实践法首先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坚持辩证实践观的原则。所谓坚持辩证实践观,就是坚持实践活动的层次性,把握实践活动的历史阶段性,加深对实践本身哲学性的辩证思考。不搞唯实践主义和机械实践主义。

2、坚持实践贯穿于辩证思维全过程的原则。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来源,实践是推动

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如前所述,辩证思维是思维的客观逻辑,那么,实践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实践在辩证思维方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实践活动的支持,辩证思维活动将无法展开。坚持实践贯穿于辩证思维全过程的原则,实际上是在思维活动中坚持客观标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提高的过程。

以上五步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有机的整体。

三、对于辩证思维方法本身也要辩证地理解和对待

这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真实独白和其内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辩证思维方法运用上的具体体现。同时,这句话还说明,辩证思维在其实际运用中也要坚持辩证的观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或不加理解地生吞活剥,不能把其看成是思维方式上的新的教条。因为对辩证思维方法采取教条式的态度对待,本身就是反科学、反辩证法的。

但是,在辩证思维方法的发展史上,也有成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典型范例。如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尽管,它也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一笔遗产,但是其结论上的荒谬性却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这一思想工具,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思想前提:一是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克服唯心主义世界观;二是必须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三是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已有的认识,克服教条主义;四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反复实践、反复训练,实现从不自觉运用到自觉运用的思想转变。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与创新

集合的划分(一)已完成 1 数学的整数集合用什么字母表示? A、N B、M C、Z D、W 我的答案:C 2 时间长河中的所有日记组成的集合与数学整数集合中的数字是什么对应关系? A、交叉对应 B、一一对应 C、二一对应 D、一二对应 我的答案:B 3 分析数学中的微积分是谁创立的? A、柏拉图 B、康托 C、笛卡尔 D、牛顿-莱布尼茨 我的答案:D 4 黎曼几何属于费欧几里德几何,并且认为过直线外一点有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没有直线 B、一条 C、至少2条 D、无数条 我的答案:A 5 最先将微积分发表出来的人是 A、牛顿 B、费马 C、笛卡尔 D、莱布尼茨 我的答案:D 6 最先得出微积分结论的人是 A、牛顿 B、费马 C、笛卡尔 D、莱布尼茨 我的答案:A 7

第一个被提出的非欧几何学是 A、欧氏几何 B、罗氏几何 C、黎曼几何 D、解析几何 我的答案:B 8 代数中五次方程及五次以上方程的解是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得的。我的答案:× 9 数学思维方式的五个重要环节:观察-抽象-探索-猜测-论证。我的答案:√ 10 在今天,牛顿和莱布尼茨被誉为发明微积分的两个独立作者。 我的答案:√ 集合的划分(二)已完成 1 星期日用数学集合的方法表示是什么? A、{6R|R∈Z} B、{7R|R∈N} C、{5R|R∈Z} D、{7R|R∈Z} 我的答案:D 2 将日期集合里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七个集合求并集能到什么集合? A、自然数集 B、小数集 C、整数集 D、无理数集 我的答案:C 3 在星期集合的例子中,a,b属于同一个子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A、a与b被6除以后余数相同 B、a与b被7除以后余数相同 C、a与b被7乘以后积相同 D、a与b被整数乘以后积相同 我的答案:B 4 集合的性质不包括 A、确定性 B、互异性 C、无序性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2009年第5期 (总第184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 udy &Explorati on N o .5,2009 Seria.l N o .184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李德顺1 ,崔唯航 2 (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上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之中。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哲学的抽象还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追问和澄清前提,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 对外 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 对内 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反思性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09)05-0082-06 收稿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李德顺(194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崔唯航(1974-),男,山东菏泽人,哲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哲学与其他学科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在 说什么、怎么说 方面,却表现出很大不同。 说什么、怎么说 其实都取决于 怎么想 ,这意味着哲学拥有不同于其他各门科学的思维特性。概括地说,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最突出、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性,是它高度自觉的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等等之中。 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哲学的抽象性首先通过哲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现出来,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人们谈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抽象概念。哲学往往因为抽象而显得脱离实际、玄奥曲折、晦涩难懂。但在实际上,思维的抽象性不仅是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有限走向无限。 抽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抽象是从感性经验的具体事物中 抽 出来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东西,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应当 说,这种抽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也会用到。比如, 水果 是从苹果、梨、草莓、桃子等中抽象出来的; 蔬菜 是从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中抽象出来的; 人 是从地球上东西南北、古往今来、不同种族的个人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的意义,在于人们依次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和共同本质。不难理解,如果没有抽象就没有人类的概念语言,就不能进行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和实践。抽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但日常的概念和抽象还不代表哲学意义上的抽象。一般说来,日常抽象乃是程度比较低的抽象,哲学抽象则是最高程度的抽象。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黄瓜、西红柿等中抽象出蔬菜;再从蔬菜、水果等中抽象出植物;再从植物、动物等中抽象出生物!!以此类推。而最后达到的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才是哲学所特有的抽象。那么哲学的抽象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 以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性: 1.哲学的抽象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这一点表现在它对经验的超越性之中。我们知道,日常抽象的每一步都受到经验事物的限制:从黄瓜抽象到蔬菜,必然要以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一切具体蔬菜的种类为基础;从蔬菜抽象到植物,则必然要以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一切具体植物的种类为基础!!以此类推下去,在达 ? 82?

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 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 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 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 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 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 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 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 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 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 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 成绩。 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浅谈思维方式的变革

浅谈思维方式的变革 【摘要】思维方式的产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从产生到发展,思维方式经历了拟人化思维方式和模糊整体性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四个主要的阶段。中国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整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些转变。随着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进步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对我国思维方式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构成和变革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变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国;变革;价值 一、我国思维方式的发展现状 (一)思维方式的哲学含义 根据不同的方面,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解释,主要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人类在超越了自身的感觉的基础上以宽广无边的视角对客观的世界和主观世界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进行完整的和最根本的把握。它并不局限于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同时也不受科学研究的限制,是一最程度最大思维,思考宇宙无限性,以超越前两种思维方式去把握具体的事物。 (二)我国思维方式现状 对于我国的思维方式,过去在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单一的、静态的,封闭的和反创造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产生的结果。这个观点比较粗略,它忽视了近现代传入我国的辨证思维方式以我国思维方式的作用。而且它无法解释与这种思维方式对应的古代文化可以如此骄人的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我国思维方式的有了进展,步入第三阶段。它是一种否定近现思维方式,同时恢复了一些朴素观点的新思维方式。这种辨证法的思维方式随后经过了中国化,更好地被国人接受。在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问中,我国社会接受了这两次思维方式的冲击,但是两次冲击都欠缺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今天的比较怪异的中国思维方式。 二、我国思维方式变革的艰巨性 (一)目前思维方式的稳定性 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固定下来,是事物长时间作用的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当-旦形成,必须具有稳定性,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内化思维习惯,难以动摇。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一种旧的思维方式去建立新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较艰巨。一定要花足够的力气才能够把这种思维的定势扭转。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目录 一、逆向思维方法 二、对应思维方法 三、假设思维方法 四、转化思维方法 五、消元思维方法 六、发散思维方法 七、联想思维方法 八、量不变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 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 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 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

列式计算为: 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 答:(同上) 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

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这是因为在较复杂的应用题里,间接条件较多,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虽然不一定是题目的最后结果,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这种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实际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题

领导思维方式转变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如此,当今世界亦是如此,知识经济已扑面而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人才竞争、思维竞争的新时代。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人们事事把成败归于命运,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农民进城打工,口渴了在饮料摊前买水喝,摊主告诉他们水两块钱一瓶,此时,一个农民在想,我们村的水是不要钱的,城里连水都要钱,看来在这儿不好生活,我要回去。另一个农民却想,我们村里水是不值钱的,城里连水都能卖钱,看来在这儿好生活,我要留下。结果走的还是农民,留下的成了企业家。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众人一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位美国着名企业管理家曾说过:“在90年代或是21世纪时,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现今世界中,每一个行业的产品寿命周期愈来愈短,因此不断创新便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活力”。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惟有转变思维方式、创新领导观念,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进行领导思维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领导思维方式应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一本由金哲、邓伟等着名专家编写的《21世纪世界预测》在“世界企业及其管理的未来变化”,一章中明确指出:“未来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超越自我、创新思路,拓展创造企业未来的能量。专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正以加速度进行,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今天的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作为领导必须把思维开发放到战略性地位,深刻认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竞争战略。世界着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不到20年,市值达到50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资产总和。其总裁比尔·盖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为何如此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40%已按“学习型企业”模式进行彻底改造。作为领导必须倡导学习型战略,高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实现持续的超越、提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领导思维方式应由单维型转变为多维型 创造性思维对领导极为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领导者的人才能力成就了某项事业,相反,而是由于那些事情本身极具挑战性,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取向都复杂无比,迫使领导者不得不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在选择衡量最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式,培养成了多面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成就了领导者的卓越才能。竞技体育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足球从最早的简单阵型到现在的442、433、532阵型,而且创新的频率在不断加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集体运动项目,需要一种整体的团队精神,而为此就要制定各种战术、打法,这些战术、打法一旦被对方了解、掌握,就很难取胜。因此领导思维方式的不断突破、求新制胜、拓宽视野、提升跨度,从是与非、对与错的简单两维世界,扩大到全方位多维世界思考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科技发展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2011年8月刊 改革与开放 科技发展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孙庆杰(合肥工业大学) 摘要:科技发展引发主体思维方式变革,同时科技负载引起思维主体反思,引发旧的思维方式嬗变。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其间经历了宗教神学思维方式、机械论思维方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式。基于此,思维主体辩证地对待科技发展,理性地运用思维方式,促进人类健康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itiation main body thinking mode transforms,simultaneously the technical load causes the thought main body resonsideration,initiates the old thinking mode evolution.Thre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promoted the thinking mode to transform,during has experienced the religious theology thinking mode,the mechanism thinking mode,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the quantum mechanics for the rationale thinking mode.Based on this,the thought main body treat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ialectically,rationally the utilization thinking mode,promotes the human health sustained development. 关键词:科技发展思维方式变革 Keywords:Technology way of thinking changes 作者简介:孙庆杰(1978-),男,安徽霍邱,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186-02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科技发展的态度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扬弃的辩证过程。大多数思维方式主体从正面作了详实论证,科技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然而,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根据科技思想史的史料和现实中的科技负载情况,突显出科技发展双重效应,其正反两反面推动了思维方式变革。 一、科技发展为思维方式变革提供了条件 科技发展表现为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实践主体的思维方式深受科技发展影响。在经典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著作中,思维方式也叫思维习惯、思维偏好、思维模式等,作为思维活动习惯模式的思维方式是指“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指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的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1]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其中科技实践活动促进了思维方式深刻变革,为思维方式变革提供现实思想动力和物质条件。 科学思想冲破了宗教神学思维方式。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标志着自然科学诞生,是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思维方式讨伐的檄文。历经艰难的地动说,其创立者哥白尼指出地球是一个行星(天体),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天地双重世界观念是错误的,为建立统一力学扫清了思想障碍。正如德国诗人歌德说:“哥白尼地动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比。······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的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会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诗的歌颂,宗教的故事呢?”[2]科学思想是科技的先导,科学思想首先冲破旧的宗教神学思维方式藩篱。 技术实践的发展为思维方式变革提供了雄辩、有力的证明工具。科技发展为思维方式主体提供手段、工具,借助于科技工具拓展思维空间,扩大了主体视野,明辨出事物真伪。诸如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通过观察发现月亮也同地球一样,有高低不平的山谷,这雄辩地说明天体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完美无缺的,也动摇了千百年来宗教观点,因此教会说望远镜是“魔鬼的发明”。由此可见科技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旧的思维方式伪善之面,还事实本来面目。 二、科技发展引发旧的思维方式变革 四大发明源于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早期科技积淀的凸显。指南针为航海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远航者不再盲目,视野扩大,原有狭小思维定式逐渐消去,远航探险者带着创造性思维想象新大陆的广袤,以及东方的神奇、富贵。火药的威力较之原来思维方式难以想象,拓展了人类力量,提高了人类实践效能。造纸术成为传播思维方式的技术手段,对传播文化思想的作用不可估量。印刷术方便了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的认识,随之也增加了思维主体。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是欧洲产生近代科学的动力之一。指南针使航海事业如虎添翼,促使全球一体化;火药既摧毁了欧洲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开放的大门。造纸术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传播成本,对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印刷术使知识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而真正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如果把中国的四大发明看做科技发展的“源”,那么三次科技革命可以看做科技发展的“流”。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以牛顿经典力学的理论广泛应用为先导,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主要运用范围有机器加工、蒸汽动力,随之产生了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一次科技革命是科技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肇始,影响深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与广泛建立;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经过第一次科技革命,主体思维方式主体目光转向西方英国,思维方式对象以英国为中心。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做了精彩的证明,从而影响了当时主体思维定式,思维主体一时间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优越的。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经典力学理论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人们思想,而且建构了后来的机械论思维方式,即牛顿力学催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期末考试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课程评价下载客户端 返回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期末考试(20) 姓名:薛懂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8.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第一个认识到一般的五次方程不可用根式求解的人是 1。0分 ?A、 鲁布尼 ?B、 阿贝尔 ?C、 拉格朗日 ?D、 伽罗瓦 我的答案:C 2 环R中的运算应该满足几条加法法则和几条乘法法则?

1。0分 ?A、 3、3 ?B、 2、2 ?C、 4、2 ?D、 2、4 我的答案:C 3 生成矩阵是可逆矩阵,当Ω其中的2n个矩阵都是非零矩阵,那么存在一对I,j满足什么等式成立? 1.0分 ?A、 Ai=Aj ?B、 Ai+Aj=1 ?C、 Ai+Aj=-1 ?D、 AiAj=1

我的答案:A 4 次数大于0的多项式在哪个数域上一定有根1.0分 ?A、 复数域 ?B、 实数域 ?C、 有理数域 ?D、 不存在 我的答案:A 5 在模5环中可逆元有几个? 1.0分 ?A、 1.0 ?B、 2.0 ?C、 3.0

4.0 我的答案:D 6 素数等差数列(5,17,29)的公差是 1.0分 ?A、 6.0 ?B、 8。0 ?C、 10。0 ?D、 12.0 我的答案:D 7 在Zm中,等价类a与m满足什么条件时可逆? 1。0分 ?A、 互合 ?B、 相反数

互素 ?D、 不互素 我的答案:C 8 φ(9)= 1。0分 ?A、 1.0 ?B、 3。0 ?C、 6.0 ?D、 9.0 我的答案:C 9 如果今天是星期五,过了370天,是星期几1。0分 ?A、 星期二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哲学与哲学思维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思维,是指在系统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人类通过哲学性质的思考。利用哲学知识规律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对问题进行的思考。 二、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三、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四、哲学在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是管理的最大主体。管理的核心问题体现在管理的过

最有用的17个数学思维方法

最有用的17个数学“思想方法”比做1千道题更实用 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孩子的学习有较大帮助。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

2018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 我的尔雅课程答案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Z的模m剩余类具有的性质不包括(1.0分)1.0 分 A、 结合律 B、 分配律 C、 封闭律 D、 有零元 我的答案:C 2在数域F上x^2-3x+2可以分解成几个不可约多项式(1.0分)1.0 分A、 1.0 B、 2.0 C、 3.0 D、 4.0 我的答案:B 3f(x)和0多项式的一个最大公因式是什么?(1.0分)1.0 分 A、 0.0 B、 任意b,b为常数 C、 f(x) D、 不存在 我的答案:C 4在Q[x]中,次数为多少的多项式是不可约多项式?(1.0分)1.0 分A、 任意次 B、 一次 C、 一次和二次 D、 三次以下

我的答案:A 5密钥序列1010101可以用十进制表示成(1.0分)1.0 分 A、 83.0 B、 84.0 C、 85.0 D、 86.0 我的答案:C 6在Z2上周期为7的序列0110100…的旁瓣值有哪些?(1.0分)1.0 分A、 1、-1、0 B、 都是1 C、 都是0 D、 都是-1 我的答案:D 7第一个提出极限定义的人是(1.0分)1.0 分 A、 牛顿 B、 柯西 C、 莱布尼茨 D、 魏尔斯特拉斯 我的答案:B 814用二进制可以表示为(1.0分)1.0 分 A、 1001.0 B、 1010.0 C、 1111.0 D、 1110.0 我的答案:D 9何时牛顿和布莱尼茨独立的创立了微积分(1.0分)1.0 分 A、 1664年

1665年 C、 1666年 D、 1667年 我的答案:C 10设p是素数,对于任一a∈Z ,ap模多少和a同余?(1.0分)1.0 分 A、 a B、 所有合数 C、 P D、 所有素数 我的答案:C 11不属于一元多项式是(1.0分)1.0 分 A、 0.0 B、 1.0 C、 x+1 D、 x+y 我的答案:D 12设A为3元集合,B为4元集合,则A到B的二元关系有几个(1.0分)1.0 分A、 12.0 B、 13.0 C、 14.0 D、 15.0 我的答案:A 13φ(12)=(1.0分)1.0 分 A、 1.0 B、 2.0 C、 3.0

哲学思维

康德关于认识含有感性(Sinnlichkeit)、知性(Verstand)和理性(Vernunft)三个要素或层次的理论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一种不仅被黑格尔认可、而且亦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认可的普适性的权威定论。在康德看来,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或基本要素,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康德的这一有关认知结构的理解作为定论和常识长期以来未受到任何质疑,然而,笔者以为,究其实质,它是对西方哲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所作的哲学诠释。这一认识模式纯然是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的,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理性至上主义。它至多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主流传统才是适用的,包容不了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整体传统,更容纳不下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就其总体而言,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和强调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毋宁说,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的。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的“格致(格物致知)”、道家的“玄览”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了悟”等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从哲学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界定,“悟”是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观照和透察。而“悟性”则是兼有感性和理性特点、因而也具有辩证性质的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洞察或领悟能力。综括而论,这种突出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或体验具有下述本质特点。 自我性。悟性本质上具有自我意识性质,是一种自我意识性,与自我相关联。悟,要通过自我,以自我为悟之主体。同时,道或佛性就在我自身上体现,因此,我又是悟之客体。即使是悟物,也以悟我为前提。如此,道我不分,佛我不分,故需要自格自致,自修自悟。孔子说,“道不远人”,“君子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孟子也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知也。”老子强调,“自知者明”。慧能则主张,“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悟自修”,“识自本心”。悟性的这种自我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它首先是一种个体的认知体验。 本体性。悟性直接基于一种道德的本体性,即以道德本体为根基。这种道德的本体性,是人的存在的本体性的集中表现,同时也体现、映现世界存在的本体性。孔子的《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要旨是将思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将善作为思的前提。老子的“重积德则无不克”和慧能的“善生慧”也体现了同一意旨。这鲜明地体现和表征了中国哲学认识论与本体论、伦理学密不可分的特色,认识论包摄具有本体性的伦理学,真与善有机融合和统一、浑然一体,并因而具有审美化的特征。由于这种认识论要求人们不

当代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当代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科学技术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同时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思维方式应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和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一、思维方式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思维方式是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经人脑的归纳而形成的思维定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人事、分析、评价进而建立感念的手段。 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会决定人们的思维,使人们按照业已形成的思维方式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但一旦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又会促使科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从形式和内容上改变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面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为思维方式的突破创造时代条件。因此科学技术创造性的发展是思维方式改变的源泉。 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活动方式向知识型、信息型和智能型转化。新社会活动方式需要新思维方式相适应。 当代科技革命的主动和基础是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知识对象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人们更新思维方式,采用系统思维方式,即在现代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具体化,是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式。 三、系统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系统思维方式的形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因而导致新的思维方式产生。 从思维客体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思维对象发生重大变革。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由于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正在向智能化、高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和传输可以瞬间完成,空间距离正在变小形成地球村的感念。思维客体的复杂化、一体化的局面,对原有的思维方式提出挑战,为新思维方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从思维主体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思维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思维活动由个体方式变成以集体和集团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能力的提高,加快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的信息量快速增长,使思维主体改变工作方式,由个体化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从思维工具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巨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用电脑代替人脑进行逻辑思维已成为现实。人们借助于电脑可以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提高记忆力,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算机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有力工具。思维工具的变革还体现在获取信息的手段上,互联网的普及为思维者获取信息、交换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现代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钱学森同志将新时代思维工作方式概况为“综合集成法”是对唯物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运用。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有利社会变革。

2016尔雅数学思维方式与创新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0和{0}的关系是 1.0分 ?A、 二元关系 ?B、 等价关系 ?C、 包含关系 ?D、 属于关系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有矩阵Ai和Aj,那么它们的乘积等于多少? 1.0分 ?A、 Aij ?B、 Ai-j ?C、 Ai+j

?D、 Ai/j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什么决定了公开密钥的保密性?1.0分 ?A、 素数不可分 ?B、 大数分解的困难性 ?C、 通信设备的发展 ?D、 代数系统的完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密钥序列1010101可以用十进制表示成1.0分 ?A、 83.0 ?B、 84.0 ?C、

85.0 ?D、 86.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若A是生成矩阵,则f(A)= 1.0分 ?A、 -1.0 ?B、 0.0 ?C、 1.0 ?D、 2.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不属于无零因子环的是1.0分 ?A、 整数环 ?B、 偶数环

?C、 高斯整环 ?D、 Z6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f(x)在F[x]中可约的,且次数大于0,那么f(x)可以分解为多少个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 1.0分 ?A、 无限多个 ?B、 2.0 ?C、 3.0 ?D、 有限多个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设R是一个环,a∈R,则a·0= 1.0分 ?A、 ?B、

a ?C、 1.0 ?D、 2.0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 第一个发表平行公设只是一种假设的人是1.0分 ?A、 高斯 ?B、 波约 ?C、 欧几里得 ?D、 罗巴切夫斯基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最大的数域是 1.0分 ?A、 复数域

改变员工思维方式的四个条件

改变员工思维方式的四个条件 让他们与新行为产生情感联系,就能促使他们转变观点。研讨会可以建立这些联系,从而让变革对参与者具有个人意义,藉此帮助员工改变行为。 正如大家所知,执行改善企业组织绩效的计划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要取得成功,必须说服成百上千的团队和个人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而要人们接受这种转变,又必须说服他们改变对自己工作的思维方式。实际上,首席执行官必须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如果在着手于复杂的绩效改善计划之前,首席执行官们能确定需要进行多大程度的变革来实现自己追求的业务成果,事情就会容易一些。一般来说,有三种层面的变革可供他们选择。就最直观的层面而言,公司可以直接采取行动而无须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例如剥离非核心资产,致力于核心业务。就更为复杂的层面而言,员工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做法,或采用与自己现有思维方式相符的新做法,以实现新的底线目标。例如,一家已经精益的公司可能还会鼓励员工寻求减少浪

费的新方法,而一家致力于创新的公司可能会与学术界建立关系,从而让组织接纳更多的创意,并将更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但如果为了实现更高的绩效目标,企业的唯一方法就是全面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又该怎么办呢?假设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彻底改变企业文化-例如,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出击、从等级分明到平等分权,或者从闭门自省到关注外界。严格说来,一个企业的集体文化就是所有团队和个人思维方式共同点的集合,因此这种转变就意味着要改变成百上千人的想法。而这也就是第三个,也是最复杂的层面:文化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首席执行官可能会求助于心理学。尽管在解释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成因方面有所突破,但这些见解通常只是零散地应用于企业,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效果。最近有几家公司发现,将所有这些重大发现联合应用于改善绩效的计划后,员工的行为发生了惊人的改变-这种改变源自于全新的思维方式。绩效改善计划虽然联合应用了所有这些观念,仍然可能与未应用这些观念的计划一样混乱而难以引导。但这些计划更有可能实现商业做法的长期变革,从而持续获得更好的成果。 改变思维方式的四个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