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3004454327+陈燕午+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0943004454327+陈燕午+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0943004454327+陈燕午+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学号:

姓名:陈燕午

分校:株洲电大分校

教学点:攸县电大工作站

指导教师:彭祖德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3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4

二、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5

1、村委会的选举问题-----------------------------------5

2、村委会在村务上的执行问题---------------------------6

3、民主监督问题---------------------------------------7

4、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当的问题---------------------------7

三、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8

1、传统习惯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影响-----------------------8

2、法律制度和规范不完备------------------------------8

3、在机构设置上的原因和操作上的不当------------------9

4、管理双方的原因------------------------------------9

5、客观原因------------------------------------------9

四、村民自治完善的对策--------------------------------9

1、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前提----------------------10

2、修改和制定法律--------------------------------------11

3、进行村民自治的机构和队伍建设------------------------12

4、政府的指导和帮助------------------------------------12 参考文献-----------------------------------------------13

【论文摘要】中国的第一个村委会成立于1980年2月,地点在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村,然后全国各地的村委会逐步建立。从村委会的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9年。其间,村委会为农村的发展与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不容过于乐观。正如商鞅所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以村委会为表现形式的村民自治出现了一系列很严重的问题。为了社会进步,我们要搞新农村建设,但是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改革村民自治中不合理的部分,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村民自治制度是到了应该完善的时候了。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村委会问题完善对策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面临着乡村关系扭曲、两委内耗、负面因素干扰选举、四大民主发展不足等诸多难题。税费改革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村民自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制度、实践创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而,能否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系统地进行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成为推进村民自治未来深入发展的关键性步骤。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3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之中。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我们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农村建设不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受阻。然而,如果想让农村和谐发展,农村的管理,即村民自治是很需要改进的。新农村建设是进行村民自治改革的目的,村民自治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

二、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村民自治是一个有这多方面任务的制度:首先必须能够维持农村的稳定与繁荣,处理好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村民之间的矛盾。其次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认真劳动,发展生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第三要能够维护农民的权益等。问题是现在农村比较稳定,各项设施正在稳定发展和建设,可使农民的权力没有得到实现和维护,权益没有很好的获得,甚至出现了一些危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一)村委会的选举问题。村委会使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机构和手段,如果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好,将会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在现实中,村委会选举这一环节的处理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有很大一批村民对村委会的选举不够关心。据笔者对我镇部分村进行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将近一半的农民对存委会的选举不够关心,缺乏积极性,甚至不参与。如果参与度不高,就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就不能保证选举的公正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二是农村留守问题的日益严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是发展中一定要重视的。可是在追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外出到城市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劳动力,留下老幼在家,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对政策的理解力,以及人数都有很大的局限,对村委会的选举都有很大的制约。这就直接导致村委会选举时参选人数较少、村委会成员的选择面越来越窄,村民

选择合适的人选就越来越困难。而村民选举充其量也只能选出精英,但却无法造就精英。三是贿赂选举的存在。据调查,在选举的时候,为了当选,惯用的方法是贿赂,即对各家各户进行物质性的游说、宣传或许诺,使选票偏向于其个人、亲属或家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默认和习惯,村民任其发展。贿选的手段多样化,有给钱的,也有给物的,还有既给钱又给物的,因而严重影响选举质量。四是农民只能选二把手。现实的政治体制却并未给村民自治制度提供真正有效的保障,而是让它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的村党支部委员、书记都是由上级党委任命,选谁进支部班子、选谁当支部书记,党员只是走形式填个选票,不能真正体现大多数党员的意愿,更谈不上代表广大农民的心声。

(二)村委会在村务上的执行问题。我国自提出依法治国以来,各项国家事务都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制定法律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执行既依赖于良好的、完备的法律,也依赖于良好的执行者,好药有良好的监督。由于村委会在选举等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执行上的问题。一是一些村委会代表的不是全体村民的意志,而是自己、亲属、本家族或者本利益小团体的利益。一旦存在私心,那么执行村务时,便不免不公平。二是所选出的村干部没有得到适当的培训和教育,能力和技术都不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专业工作者扎实工作和不断创新,需要农村基层骨干和积极分子投身其中积极实践。但许多地方的情况是,从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不够。乡镇从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缺乏。另外,基层政权建设没有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很大一批的农村村干部在通过选举上任后,到乡镇政府开两次会或听听报告,这几乎就是对村干部的思想,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然后开始处理村务。由于我国经历了很长的阶级社会,小农思想仍有些残余,村干部是从农民这一大群体中产生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小农思想处理村务,狭隘自私自利地处理村务,缺乏公平性和有效性。三是村“两委”关系不尽和谐,选举工作与执行工作受阻。特别是村党支部大包大揽,妨碍了村委会班子正常行使应有的权力。四是政策失真现象的不断出现。一些支农抚农的政策很难落到实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屡禁不止,政策“失真”的现象时常发生。干群之间的关系长期得不到修复,最严重的是农民开始置疑直选产生的村干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中的政策执行。

(三)民主监督问题。要保护农民大众的权益,民主监督是不可少的,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特别是村务公开,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村民自治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掀开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对村干部的监督显得十分薄弱:一是村务公开性差。多数村民认为村里有时公开或很少公开村务,并对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二是相当一部分村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想了解村务,想监督他们选出来的干部也是不可能的。三是许多农民不愿监督村务以及村干部行为。

(四)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当的问题。农村存在很多的矛盾关系,主要有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村民之间的关系。

1、作为农民组织的村民自治,首先要看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取消农业税之后的干群关系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善。许多村民的看法是:“村干部拿他的工资,我种我的田,各管各的事”。村民自治执行机关村委会失去了凝聚力,村委会与村民双方都处于对彼此的“置之不理”的状态之中,村委会也失去了为民做主的精神。

2、村委会与村支部的关系不尽和谐。在村民自治中,村主任和村支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实力派人物,在到底该听谁的话的问题上,理论、政策与实际是有区别的。有的村党支部包办一切,不注意发挥村委会作用,使村民代表会议流于形式;有的村委会干部不接受村党支部领导,不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办事。

3、在村民自治主体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上,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村干部是从村提留中获得经济报酬的,在经济上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村委会的工作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现在的村干部则是从乡镇政府得到工资和补贴,经济上失去独立性,自然在工作上也就要更多地向乡镇政府负责。以往存在的自治组织“附属行政化”的状况在今天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而它自身的自治功能也就很难实现了。

4 、在村民之间的关系上不尽和谐。我们希望的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农村稳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可是在实践中,村民在很多时候对村务处理的意见上的不一致,而导致不团结,在生产中不互相帮助,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的保守的自私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极大影响了发展,极大影响了对村委会的监督,制约了农村社会的繁荣。

三、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的问题和矛盾的积累和激化。也即在村民自治的初期,已经有这种苗头,可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水平低,不复杂,我们也没有方法预见,也就放任了它的存在。但是,到了今天,社会的节奏加快,各种事务复杂多变,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矛盾便日益显现出来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传统习惯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1、中国几千年的阶级社会思想的残余仍然存在。统治者灌输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习惯、意识形态等)是为其统治服务的,它们总是要论证制度的合理性。这样,一代一代受这种思想的束缚,有些不思进取的错误观念,思想停滞。并且,统治者灌输的思想都是为了其统治,使老百姓甘于屈服在他的掌握之中。甚至一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衣锦还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而优则仕”、“权大一级压死人”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中干部的质量。在道德上,村干部失去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和“为民请命”的胆识。

2、非正式的约束。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习惯、意识形态等。过去的行为、文化信仰、社会结构和组织都影响着价值观念的发展,从而压制了背离旧行为模式的灵活性。的确,就政府而言,村民自治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其原有意识形态的一种挑战,是要占用一定的权力空间的。因为总体的空间是固定的,这时,政府的空间就需要缩小,这不仅涉及到政府部门的一些利益即将损失,而且也有可能会危及它的统治。这些成本的付出是很快就需要做到的,而相关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未知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很难以想象什么样的政策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改革。

(二)法律制度和规范不完备。

1、村民自治定位不准确。法律制度的规定比较稳定,可是现在没有把村民自治完全规范的符合时代发展地定位下来。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约束,使村民自治的定位一直流于形式,很多人在喊口号,在事实中,没有人能明确懂得什么是村民自治,连定义都了解不到位的村民自治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准确的定义必然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施。

2、村委会与乡镇关系不明确。正因为村民自治被异化成了改革前的那种垂直到底的旧式农村管理体制的变种,村民自治团体的当选负责人在现行体制下沦为上级政府的“天然”下属,本应是为村民利益服务的村民自治机构变成了剥夺村民利益的上级行政机器的延伸,大大地偏离了这一制度设计时的初衷,所以农民们往往逐渐失去了政治参与的热情。有的报道披露,“选举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是乏味的,村民不会有什么热情。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就是某些村不能正常选举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村民不愿选,村主任只好任命,上级也乐得任命;村主任上无乡党委支持,下无村民拥护,也就拿不出一村之首的气慨,最后也乐得跟着村支书为虎作伥,赚点油水。”

3、村民自治选举过于频繁。按照规定的年限进行选举,应该是依法办事了,可是近年来,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太短的任期一是造成村干部队伍不稳定,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有一种说法叫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第一年要接受任前必要的培训,还要忙着定计划,确定发展思路,第二年才忙工作,第三年快要换届了,至少半年要考虑是否参加下一届选举,如何连选连任等等。此外,基层选举活动过于频繁,用群众的话说,十年九选,今年是村委会换届选举,明年是乡镇、县区人大代表选举。每次选举,都要让村委会干部忙碌一两个月,开支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不等。有的村干部反映说:他们村里几乎每年都要搞一次选举,而每一次选举都得花钱。毋庸置疑,目前,有部分村经济较薄弱的农村,频繁的选举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负担。而且,选举活动多了,牵扯着村干部的精力,也影响发展经济。再者,次数多了,也影响村民参与积极性。

(三)在机构设置上的原因和操作上的不当。

1、一个规范的能够自动启动选举事务的选举管理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没有建立起来。村民选举大多是在乡镇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可是村级的管理不是乡镇领导能面面俱到的。一旦村务出现了问题,干部不称职,而乡镇事务繁忙,没法制定出方案,乡镇没有政策,选举就不能擅自进行,就会让让村里的不合格的干部为非作歹。农民的权益会受到极大损失。最好的方法是让村民自己能够启动村委会的选举。否则,权益被侵犯了,也不知怎么去救济。

2、政务公开与监督不完善。村务公开在绝大多数农村都已流于形式,前些年建立的漂亮的村务公开栏空在那里,成了对村务公开的莫大讽刺。在具体原因上,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准,存在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松劲懈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群众认为村务公开只是上级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不参与监督和公开。二是工作不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内容、时间、地点、程序的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一些比较敏感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公开项目不细化,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特别是在村财的

收、管、用等环节上,普遍存在失范乃至混乱现象,乱发补贴、乱开支等违纪违法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监督整改不力。有些地方监督措施乏力,监督滞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查处不及时,整改措施未能真正到位。

(四)管理双方的原因。

1、基层队伍薄弱。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专业工作者扎实工作和不断创新,需要农村基层骨干和积极分子投身其中积极实践。但许多农村的情况是,从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不够。乡镇从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缺乏。农村更加严重,干部层老化,几乎没有较为专业的人员。

2、村民自治的最大的队伍——农民有很多方面的限制。相当多的农民分散经营,单独生产,加之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观念需要转变,认识需要提高。但不少地方,在强调抓经济工作时,忽视了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市场风险意识差,在经营失误或造成损失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转向埋怨干部;有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眼光,只想到自己的权利,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一些政策存在抵触心理;有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理解,不能正确对待农村中出现的合理差距,造成心里失横;还有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领会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思想,在解决经济纠纷和人际矛盾时,一旦造成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又将矛头指向基层干部。再者错误的小众舆论对基层干部的批评苛责太多,打击面过大,在群众中造成消极影响,部分群众以此为凭,一概否定干部,使干部工作难做。

(五)其他原因。

农村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困难,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不牢固。目前的农村刚刚摆脱温饱,还在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奋斗,与大多数农民最贴近的只能是较低层次的物质利益。贫困低收入的农民群体并不能消化高级的民主政治,从而导致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这从我们在农村考察时了解的许多情况也可以得到证实。取消农业税之后,许多村民觉得村委会与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关系,农业生产是自己的事,现在村干部不像以往那样收取税费,干群关系也比以前缓和了,村集体也没有什么资源值得关注,村委会也不能帮助村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所谓“一事一议”也就是要村民自己出钱办事,而许多事情由于人心不齐也办不成,于是许多村民对村民自治也就越来越感到没有多大兴趣,村民的政治参与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失去了经济来源,导致村民自治运作困难。许多村庄都出现了农村公共事务停滞、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大多数乡镇政府财政困难也没有办法向农村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服务,从而导致一些农村公共事务出现瘫痪停滞的状况。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大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经济来源因此而都受到极大的影响,靠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远不能填补村级财务的缺口。

四、村民自治完善的对策

问题产生了,而且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就应该在发展中结决。如果任其发展,便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产生,或许会给现代化建设造成更大的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前提。

1 、完善村民自治权行使的救济制度。村民自治权行使的救济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村民自治权行使遇到障碍的救济,通过救济保障村民自治权的实

现;另一方面是村民自治权被认为滥用的救济,通过救济纠正村民自治权的滥用,保障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在农民的权益损失后,怎么样挽回或减少损失都不知道。

2 、完善村务公开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以保障村民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其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坚持村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制定评议规则,定时定期进行统一安排。明确规定评议主体、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原则和评议要求等事项,使这一制度的实施既要有利于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又要有利于发挥村委会及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村务管理效率。坚持民主理财和财务监督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度,保障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履行职责,努力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严格规定候选人的资格,严格选举程序,在选举过程中,要面对面发表演讲,并当场回答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考察竞选人的综合能力,考察其是否能使农村稳定地又好又快发展。在网上,有一些人提出了村委会委员的选举不应该由普选产生,以及村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由没有当选上正职村主任的候选人中挑选这样的言论,有其合理性,但是不免不公平,因为这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主任候选人当选的可能性,却降低了其他的没有竞选村主任的同志的热情,个人的能力是不能用胆量的大小来衡量的,不能说竞选村主任正职的人比竞选副村主任的人能力强。为了民主,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案,究竟哪个方案最适合中国农村,我们还需在实践中把握。当选之后,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

(二)用法律维护村民自治

1、改革村民自治,关键是立法,法律的固定性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修订《村委会组织法》。要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当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保留和继承原有的精华,还要开拓创新。

2 、在原有的《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颁布《村民自治条例》,使农村村务工作细化,利于操作和实施。通过《自治条例的颁布》,使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务有法可依,避免村干部的个人感情用事,真正地从“人治”走向“法治”,维护公平。在个别敏感的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例如权利的实施和保护,津贴补助的发放等方面,要尽量量化,做到让群众放心。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打击贿赂选举,拉票行为等。

3、进一步以法律形式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正确定位村民自治。一般认为,村民自治具有以下三项功能,一是提供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来维护治安和调解纠纷;二是提供公共服务,即让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来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三是抑制乡村组织的不良行为。在转型时期,没有来自村民的监督,乡村组织的行为就可能恶性发展。使民主成为能让广大农民掌握的民主,而不是口头的宣传。

(三)进行村民自治的机构和队伍建设。

1、建立选举管理委员会,这样可以在很低的成本状态下启动村民选举称职的村

干部维护村民的权益,使村民自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成为真正能自我管理、自我启动、自我维护的“村民自治”。严厉依法打击不合法的以及不公平的选举行为。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对村民自治基层自治领导团体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专业技术、文化素养的教育。普及网络,开展网络村务,网络信息村务平台,使其能不断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管理的要求。并且要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为民做主的精神,诸多学者提出制度的重要性,不免忽视道德的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约束教育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村干部。第三,还要通过选举大学生村官,不断给村级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永续发展。

3、要不断通过自身内部的机制和外部的帮助协调好村民自治机构内部的关系,协调好村支书与村主任、村委会与群众,群众之间等的关系,建立高度协作的队伍。企业在强调“团队意识”,我想一个机关也应该有能力维护内部的和谐吧。否则,各有个的想法,办事方法和处事原则不一样,发出的政策千变万化,朝令夕改,如何让老百姓放心。村干部一定要团结一致,协调好关系,心往一处想,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农村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公而忘私,并肩作战,当好干部,做好榜样。

(四)政府的指导和帮助。

1、加强对农村治理的财政拨款和扶植。农业税的取消,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需要国家加大扶植力度。纵观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偏重和扶植是发展的强大杠杆。

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确保农村村民自治的不断创新改革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

3、加强对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宣传,使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并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监督村务和村干部,使农村健康发展。法律和道德共同作用,村民自治的改革必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毛丹《乡村组织化和村民民主》

[2] 陈锡文《牢牢把握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全局意义》《瞭望》,1998年10月

[3] 党国英《中国乡村自治:现状、问题与趋势》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4]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

[5] 郑永年《中国会变得民主吗?》台湾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年。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此页由学生填写)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评审表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为贯彻落实南办发〔XX〕5号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抓紧布置相关整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总结报告如下: 一、制定方案,成立机构 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忍水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黄兴文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岳军、副镇长杜超同志任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指导、推动等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1、确定了本年度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并于XX 年4月3日下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将实施方案下发至各村委会及辖区各驻镇单位,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部署,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全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镇各村分别相应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成

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实施到位。重点加强了对全村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时间安排表和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专人,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辖区各重点单位采取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发动。在9个村委会、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集区等地方悬挂了30余条宣传横幅。各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张贴标语170余张,让全镇干群了解和参与美丽乡村共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明确创建目标,稳步推进实施。 1、按照XX年全镇重点建设程扁、黄河、陈湾3个美丽乡村启动村,同时其余各村要抓好美丽乡村前期相关建设工作任务。针对3个村存在的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于4月15日,组织了全镇干部、村两委成员近60余人,对3个村主要道路、对新勉公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地集中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筹措了XX元资金,在公路沿线新添置了6个垃圾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张营、汪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全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

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090102

————————————————————————————————作者:————————————————————————————————日期:

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 一、2008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进展与成效 2008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积极实施“三农稳市”战略,集中力量主攻基础性、保障性、战略性领域的工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据统计,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30元,同比增长9.9%。 (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确保总量、拓展规模、提升水平”的要求,健全土地流转规划,创新流转方式,部署开展新一轮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年净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1万亩。依托滩涂资源,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完成杭州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规划总面积6万亩,专门成立了开发管理机构。稳步推进农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农技人员工作联系户(农场、基地、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工作和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联席会议等制度,聘任了19名涉农专业大学生担任社会化农技员。农业抗风险体系建设又上新台阶,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扩大。 (二)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深入实施。积极落实要素保障、财政扶持、村企结对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举措。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加大土地资源向村级倾斜力度。至2006年以来,我市在土地指标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优先安排村级发展用地,期间累计安排村级标准厂房、外口公寓、农贸市场、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1393亩,其中用于60个市级财政补助村的二三产项目达到200亩,农民集中居住区615亩。强化财政扶持。为减轻村级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日常经费开支压力,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市镇两级财政统筹补助办法,市级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一名村干部

目录 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1)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1) (二)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设计师。 (2) (三)村干部要做乡村惠民政策的宣传员。 (3) (四)村干部要做乡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3) (五)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实干者。 (3) 二,我国目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 (4) (二)村干部素质不够。 (4) (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 (5) (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 (5) (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 (5) (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6)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 (6)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 (6) (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 (6) (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 (7) (四)深化“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8) (五)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9) (六)改进农村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村级工作的创新。 (9)

浅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村干部 【内容摘要】村干部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作,责任重,意义深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是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思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村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中自身的不足,探寻良好的建设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历史使命存在问题建设策略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这二十个字具体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村干部,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和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时代赋予了村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了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些村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

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X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为深入全面推进××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县委、县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和建设“四大基地”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镇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新农村驻村指导员为依托,通过每月召开新农村总结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镇地处滇东北北部、大关县中部,国土面积 40 6.47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0个自然村423个村民小组。目前,××镇是大关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现有农户13585户,有人口64395人,其中农业人口61260人。适宜种植玉米、稻谷、小麦、洋芋、烤烟等农作物,对于发展冬早蔬菜、枇耙、核桃等经济作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1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镇抓住机遇,紧紧围绕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目的,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口,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抓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镇直各机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09年新农村建设以来,××镇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大胆实践,发展特色产业和亮化工程。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巩固海马新农村示范点,着手打造和规划实施安乐田家湾、打瓦、中心、双河及岔彝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201X年新规划新农村示范点37个、重点村37个,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抓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增产增收。加快发展必须发展现代农业。××镇党委政府邀请了县农业、规划、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再制定再研究了××镇总体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在传统种植业上,实行“一村一品”,所有种植面积100%使用同一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高产、无公害作物,以“寸金黄瓜”为主的淡季冬早蔬菜是我镇远近闻名的蔬菜特色产业,在祥云、安乐、青杠等地发展大棚7300余亩,可实现年产值201X余万元,是河谷地区农民致富的新产业。201X年推广杂交玉米6万斤 4.2万亩,杂交水稻9800公斤0.98万亩,同时围绕“百里玉米科技长廊”工程,全镇共落实玉米样板田1600亩,核桃样板田800亩,确保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二是在养殖业上,抓好养殖示范,壮大畜牧产业,鼓励村里的养猪大户邓再乾等养殖户上规模,增加养殖数量,改进养殖品种;大力推广黄牛冻精和优质“二元”母猪改良技术,完成“二元”母猪改良100头以上,仔猪改良培育 1.29万窝,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作用困境途径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1]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阈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十分强调“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促进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以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因素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就成为一种阻碍。它对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使得它对于群体利益往往漠不关心,甚至会以牺牲社会群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体”利益,以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在当今中国农村中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民个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农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因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转变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文化思维来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观念的阈限和传统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让农民走出固有的个人空间,学会与他人交流,关注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大力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0-06-27 22:59:1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200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突出实效,找准工作切入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新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镇的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美岱召镇位居土右旗东大门,地处呼包二市的结合部,资源丰富,区位优

势,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美将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畅通,是典型的沿山区和黄灌区结合的乡镇。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9190户、36700人。我镇现共有13个村被列为全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沙图沟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为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今年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1公里,其中沙图沟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今年新修砂石路6公里,养护维修任三尧等9个村道路63公里。 2、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镇完成了何家00、西营子、协力气、车站、小井营5个村的自来水安装,安装用户达到1600户,投入资金3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村民饮用水条件,让村民喝上

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另外还完成了美岱召、沙图沟、河子、马场等4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作,完成了安全自动化饮水工程。 3、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镇新农村示范点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为丰富农民朋友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资源。 4、沼气池建设工程:今年我镇已完成沼气池安装252户,超目标任务62户。初步实现“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户安装沼气池。 5、卫生室建设:各村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房屋,成立并修缮卫生室,沙图沟村新建卫生室,各村的卫生室投入使用情况良好,既方便村民就医用药,又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二)其他五项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1、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镇继续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力抓好全镇财税工作的同时,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6755956.html,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作者:李连春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我国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 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长期落后,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确保一起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不断推动农村人才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意识,正视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更新人才建设新理念,树立新思想,同时要加强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着力解决人才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各级政府要尽可能的为新农村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确保农村的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07-01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包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重人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规模宏大、综合全面的人才队伍,进行基础性建设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减少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障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才队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体现农村生产力和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改变农村建设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的实践者。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提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文化、规整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民主化管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完成和实现,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汇总人才培养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人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加以纠正和克服。 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处比较偏远,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虽然我国每年培养的人才比较多,但是在整个人才资源队伍中,农村人才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根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低于8年,这就说明了广大农村地区人才资源严重短缺,这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严重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 现状及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着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

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 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 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着作用,具 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刖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 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 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岀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 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 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岀,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

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 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岀,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岀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党委、政府 2011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一横两纵三业四新”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抓手,力争在新型社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上有新突破,加大星级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中国黄金小镇”、“全区南部工业重镇”。 一、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抓好城镇化建设。 2011年,***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今年全镇的创新项目和亮点工作,我们将按照“生产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养老社会化”的模式,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水道打造成***南部的中心镇。年内主要抓好2个社区建设:一是直格庄社区,总建筑面积12.7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将西直格庄村整体搬迁至直格庄社区。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建3栋5层住宅楼,新建1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的农机大棚。通过整体搬迁,西直格庄村从此旧貌换新颜。目前,征地、测绘、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工程招标已经结束,2月20日已开工建设,力争9月底竣工,年底前完成群众搬迁入住。二是镇驻地社区。一期工程将榛

子崖、卧龙、罗家屯、肖家、东邓格庄5个村搬迁至社区。首批搬迁的5个村涉及1200多户、3200多名村民。目前,搬迁方案已经初步确定,并下发了明白纸、征求意见书。下一步,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将加快各项工作推进。 二、以“四化”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镇结合星级示范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将“四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推广到各村,重点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实际选好建好垃圾处理场,安放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或建立垃圾池,集中清理垃圾,争当全区垃圾集中处理的试点乡镇。建立完善村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维护的相关制度,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和资金保障。具体措施是: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列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的环境整治机制。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的范围和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职能,使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综合整治。 二是建立健全“四化”管理模式。净化:每个村要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箱,建立“户收集、专人管、村转运”的垃圾管理模式,及时清运村庄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沟渠、坑塘内积聚的垃圾渣土,清除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每个村要在村外设立柴草、杂物、砖瓦等集中堆放场所,全面整理主次干道、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