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导致血液透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缺失、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操作水平低、技术不过关、无菌观念薄弱、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结果:导致不良事件原因从高到低排行为:责任心缺失、查对制度缺陷、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水平低、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环节缺失。结论:从管理上加强血液透室的不良事件防范,完善科室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 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3-0086-02 护理的不良事件主要指,在护理时发生的计划之外的、始料未及以及极力避免的事件,也称作护理事故。医院血透室的护理过程复杂、环节多、仪器操作要求高等,所以其风险比较高[1]。最近几年,随着透析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透析进行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血液透析室各项标准规程颁布,有助于更加规范血透治疗的过程。但是今年全国范围内,报道出许多血透室不良事件,大部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导致,因此要加强血透室护理工作的管理,

进一步改革血透室的护理措施,提升血液透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进行综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护理事故的分级主要由护理以及全体护理人员实行讨论分

级,一般分为0、1、2、3级和3级以上。通常0级、1级事故由科室自行解决;2级、3级及以上均要进行登记,主要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然后上报护理部进行解决。

1.2 方法

对22例不良事件根据内容和级别进行分类,并且初步探明原因,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缺失、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操作水平低、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无菌观念薄弱、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

2 结果

导致不良事件原因从高到低排行为:责任心缺失、查对制度缺陷、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水平低、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环节缺失。

3 讨论

3.1 导致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3.1.1 责任心缺失责任心缺失作为第一原因,主要表现在透析操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不够专心、思想开小差,甚至边说话边操作,在废液袋未接管的情况下开始操作,空气渗入透析仪器的管道中,导致回血无法完成;透析前,没有检查肝素泵注射器是否连接牢固,致使血液从肝素泵端空隙处渗出;进行透析时,没有及时清洗管道,导致血液进入透析器时凝血透析不成功,需要重新再抽,致使患者不满而引发护患纠纷;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没有进行妥善的固定,使得透析时,穿刺针滑脱发生出血情况[2]。穿刺后穿刺针不妥善固定,导致透析中穿刺针滑脱出血。

3.1.2 查对制度存在缺陷护理查对制度不够严格也是导致血透室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候只叫床号不叫名字;给药时只看包装不看药的具体名称,或者粗略看;所给药品剂量查对不严;药品用法以及浓度查对不严等,都会导致用药出错而造成不良事件。(2)标本与姓名查对不严。透析前

忽视血样标本和姓名再次查对,发现出错重抽标本,造成患者血液浪费或者错误治疗。(3)上机操作时没有进行严格的设备查对,有时候肝素泵夹子未开放、监测皮管未准备妥当或者脱水量错误设置等,这些查对缺漏会使得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静脉肿胀等问题。(4)结束透析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查对,导致忘记注射药物或者用药错误,或者忽略对机器的查对,导致机器出现故障[3]。

3.1.3 操作水平低主要指在穿刺透析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熟悉穿刺操作,穿刺内瘘不顺利,导致患者出现血肿。上机时,未能及时发现引血流量不足问题,当静脉压监测显示为零时,透析器以及管道已经出现凝血情况了。

3.1.4 病情观察不够仔细主要表现为:没有按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透析过程中,合并糖尿患者者出现强烈低血糖反应而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因为动静脉的血流量不足而引起前臂压止血带,护理人员未按照医嘱定期松解止血带;对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没有严密监视导管的流量是否充足,导致机器频繁报警,最终引发治疗效果差或者管路凝血等问题。

3.1.5 执行医嘱不严主要表现在盲目执行不明确的医嘱,忽视口头医嘱,或者错抄、漏抄医嘱;执行医嘱的时间不够精准。未到时间或者超过时间给药,或者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胡乱给药;抢救过程中,没有及时执行医嘱。

3.1.6 缺少严格遵守护理制度以及护理操作规程主要表现在:没有按时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时不够仔细,护理过程实施不到位。

3.2 血透室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对血透室实施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1)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其责任意识的培养,必要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防止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缺失造成的不良事件;(2)严格执行、遵守三查七对的护理制度;(3)严格遵守护理的分级制度,各就其位实施护理服务,不得擅离职守,造成精神不稳

定患者或者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发生意外。(4)对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进行定时检查,及时发现不足药物和器械,并补充齐全。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药品是否过期或者器械是否能正常运行,保证抢救过程中能够正常运用。(5)加强各种类药物的管理,不同类的药物分类存放,并且做好标签,时间标记,远期先用,确保无过期药物流入临床护理中。而毒性较强的药品要专柜上锁,防止误用。(6)护理过程中,各项措施要实施到位,按时巡视,及时帮助瘫痪患者翻身、清洁,冷敷、热敷过程中,注意出现烫伤或者冻伤,尽量降低护理风险。(7)病房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隔离制度,尽量避免因为护理错失造成院内感染传染。(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出现不良事件,要正确评定等级,然后上报上级领导,防止出现包庇或者故意隐瞒等问题。及时制定处理不良事件的方案,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9)提供人员学习相关护理法律法规的机会,深入了解血透室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明确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出现纠纷时有法可循、有据可依。(10)促使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心态,合理作息,学会调节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4]。

综上所述,要降低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需要从管理上加强防范,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完善科室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才能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刘沐琴.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营养与保健,2012,12(9):16-17.

[2]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23-124.

[3]钟先阳,童俊容.血液透析室规范化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0(30):32-33.

[4]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15):1091-1092.

(收稿日期:2013-01-07) (编辑:王曼)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导致血液透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缺失、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操作水平低、技术不过关、无菌观念薄弱、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结果导致不良事件原因从高到低排行为: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水平低、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环节缺失。结论从管理上加强血液透室的不良事件防范,完善科室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前言 护理的不良事件主要指,在护理时发生的计划之外的、始料未及以及极力避免的事件,也称作护理事故。医院血透室的护理过程复杂、环节多、仪器操作要求高等,所以其风险比较高。最近几年,随着透析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透析进行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血液透析室各项标准规程颁布,有助于更加规范血透治疗的过程。但是今年全国范围内,报道出许多血透室不良事件,大部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导致,因此要加强血透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改革血透室的护理措施,提升血液透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本组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进行综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具体报道如下。 2.一般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护理事故的分级主要由护理以及全体护理人员实行讨论分级,一般分为0、1、2、3级以及3级以上。通常0级、1级事故由科室自行解决;2级、3级及以上均要进行登记,主要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然后上报护理部进行解决。 2.2方法 对42例次的不良事件根据内容和级别进行分类,并且初步探明原因,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缺失、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操作水平低、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无菌观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

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

血液透析室工作计划

2016年透析室工作计划 2016年血透室要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以陈院长工作动员报告为指导,以“舒馨医院,患者满意,员工幸福”为目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狠抓医疗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五条自问自责”落实,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依法执业、依规做事,践行和弘扬医院核心文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投入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使我们的工作质量保障,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效果最优。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动力,以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疗质量提高。 1、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流程,落实各岗位职责,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质量控制。科内成立医疗、护理质控小组,熟悉和掌握透析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工作月初由主任、护士长制订质控计划,质控员按计划进行自查,按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积极上报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科内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以利今后工作。 4、重视医疗、护理安全教育,每月组织学习血透室安全教育知

识,时刻敲警钟。 二、贴心周到的为群众服务,使患者满意。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2、每月由专人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有效改善血透室的就诊环境及工作作风,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每周检测透析用水的硬度、余氯。所有监测结果均做好记录,季末由主任组织召开院感工作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护士长定期进行规范的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3、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换执行率100%。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消毒液按规定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液的配制要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做到专用试纸天天检测浓度。

血液透析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血液透析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时间常见原因结果 透析前准备不良: 透析机消毒、冲洗不足交叉感染,消毒液残留 抗凝药种类、配置和核对错误出血、残血、凝血 透析器、血液管路连接不良失血 透析液浓度不合格电解质紊乱 对患者的评估缺乏。病情预计不足 透析条件变更: 患者病情的变化(高血压、高血钾、神志改变、病情预计不足 出血等);穿刺部位固定不妥导管脱落、失血 透析开抗凝药的种类、配制和剂量变化出现、残血、凝血 始前透析方法、时间、干体重的变化透析不充分,水分潴留或低血压血流量的变化残血增多,透析不充分 透析器型号、消毒方式、预冲方法的变化患者过敏、不适、残血增加 遗忘注射、服药、采集标本等延误患者治疗 忘记透析条件变更再确认不确定的临床效果 忘记动静脉通路连接时的确认失血、渗血 忘记抗凝剂注入残血、凝血、透析不充分 忘记或错误设定治疗参数(脱水量、透析液温延误患者治疗,影响治疗效果,透析开度、钠浓度、置换液量、透析时间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始时(即动、静脉压力报警范围设定不良,动、静脉压影响动静脉压的准备监测,脱水刻)力感应器充水或充血不准确,血液污染机器忘记将气泡感应器转到透析状态空气监测防范下降 忘记将“准备”状态变换到“透析”状态影响治疗时间 忘记透析条件变更的再确认治疗没有达到要求 因血压下降等原因,恢复原透析条件,忘记脱降低了透析效果和除水效果 透析中水量的确认 忘记抗凝药注入量的确认增加出血或残血 忘记输液停止,误入空气增加空气栓塞的危险性 忘记透析中用药影响综合治疗 忘记透析结束前的评估出现透析结束的不良反应 透析不充分、脱水不足的状态下结束透析患者氮质潴留或水分潴留 忘记注射、采血影响综合治疗 回血时空气混入体内空气栓塞 透析后污染真向自身误刺自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可能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是护理不当(如直立性低血患者摔伤、休克、不适 压、头晕、恶心、呕吐等) 透析记录不全影响患者下次正规治疗 消毒隔离工作未落实和执行增加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可能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 (一)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 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 ( 1 )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 2 )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 3 )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 4 )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 2. 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 ( 1 )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2 )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 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 ( 4 )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 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 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 4. 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 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 院内感染。 7. 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四)不良事件常见原因 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 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016年血液透析室工作总结

2016年血液透析室工作总结 2016年血透室紧紧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以陈院长工作动员报告为指导,以“舒馨医院,患者满意,员工幸福”为目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狠抓医疗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五条自问自责”落实,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依法执业、依规做事,践行和弘扬医院核心文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投入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使我们的工作质量保障,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效果最优。经过大家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更加完善,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1、根据血液净化操作技术规范要求,再次对科室的制度进行完善、修改,血液透析室制定透析中心常规制度20个,透析中心应急管理预案34个,透析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5个,透析中心护理人员职责9个,透析中心工作程序5个,操作流程20余个。严格要求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流程,落实各岗位职责,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16年安全进行血液透析1408人次、血液滤过58人次,血液灌流治疗26人次,效果明显,无任何不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质量控制。科内成立医疗、护理质控小组,熟悉和掌握

透析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工作月初由主任、护士长制订质控计划,质控员按计划进行自查,按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积极上报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科内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以利今后工作。 4、重视医疗、护理安全教育,每月组织学习血透室安全教育知识,时刻敲警钟。 二、贴心服务,使患者满意。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2、每月由专人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有效改善血透室的就诊环境及工作作风,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每周检测透析用水的硬度、余氯。所有监测结果均做好记录,季末由主任组织召开院感工作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护士长定期进行规范的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血透室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个案鱼骨图分析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静脉输液)个案鱼骨图分析 1

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 2.运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立即通过上报系统报告,护士长从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病房存在的隐患,利用晨交班或会议的机会组织护士进行全面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环节。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分析、评价,来掌握护理事故发生的状况,进行集中分析,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准确的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 3.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

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

为加强我院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保障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我院一直开展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现将我院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度共上报不良事件85例,居前两位的是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和跌倒事件。 表1:2016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 图2:2016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各科室分布图

图3:2016年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分布图 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 2016年度,全院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5例,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及跌倒/坠床事件,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护理安全。 三、主要不良事件分析: 1、非计划性拔管 1)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2)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改进措施 ①责任护士熟知各留置管的型号与种类并选择正确; ②责任护士掌握各留置管正确位置的方法;

③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作用和保护方法,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④对意识状态有评估,并进行有效的镇静; ⑤对特殊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有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⑥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管道的固定方式,每班有记录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等)外露刻度; ⑦敷料松脱及时更换; ⑧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和日期; ⑨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移动和搬动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 2、跌倒 1)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2)患者发生跌倒改进措施 ①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②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③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④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⑤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⑥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四、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导致血液透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缺失、责任感缺失、查对制度缺陷、操作水平低、技术不过关、无菌观念薄弱、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结果:导致不良事件原因从高到低排行为:责任心缺失、查对制度缺陷、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水平低、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环节缺失。结论:从管理上加强血液透室的不良事件防范,完善科室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 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3-0086-02 护理的不良事件主要指,在护理时发生的计划之外的、始料未及以及极力避免的事件,也称作护理事故。医院血透室的护理过程复杂、环节多、仪器操作要求高等,所以其风险比较高[1]。最近几年,随着透析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透析进行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血液透析室各项标准规程颁布,有助于更加规范血透治疗的过程。但是今年全国范围内,报道出许多血透室不良事件,大部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导致,因此要加强血透室护理工作的管理, 进一步改革血透室的护理措施,提升血液透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进行综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护理事故的分级主要由护理以及全体护理人员实行讨论分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

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

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不良事件患者,针对不良事件患者发生等级和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探讨不同因素对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程度。结果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包括:健康宣教环节缺失、无菌观念薄弱、操作水平低、自我护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差、查对制度缺失、责任心较差等,不同原因所致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血透室护理管理工作,针对常见的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诱发原因,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 标签: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应极力避免、始料未及的和计划之外的事件,临床上也将其称为护理事故。医院血透室护理工作具有仪器操作要求高、护理环节较多以及护理过程复杂等特点,因而面临的不良事件风险也相对较大。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血透室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不良事件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8:32,年龄29岁~76岁,平均(58.4±1 2.1)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表现,对其护理事故进行分级,共分为0级、1级、2级、3级和3级以上几个等级,一般情况下,0级和1级不良事件由血透室自行处理,2级、3级和3级以上不良事件则需要登记其发生原因、过程和处理结果,并根据程序进行上报。 1.2方法按照全部80例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等级和内容进行分类,对其诱发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探讨分析健康宣教环节缺失、无菌观念薄弱、操作水平低、自我护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差、查对制度缺失、责任心较差等原因所致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字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全部80例观察对象的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包括:健康宣教环节缺失24例,约占30%,无菌观念薄弱24例,约占30%,操作水平低10例,约占12.5%,自我护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差10例,约占12.5%,查对制度缺失8例,约

血液透析中心岗位职责

血液透析中心岗位职责 科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血透中心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对透析质量负责。2.依据血液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血液透析室的管理规程。3.负责血液透析室人员安排和责任划分。 4.负责血液透析室的培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 5.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6.监督并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好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7.负责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 8.负责统计汇总透析登记相关资料并提供报告。 血液透析室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分工完成血液净化的治疗及教学工作。 2.是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相关医疗纠纷及医德医风第一负责人。 3.负责指导血液透析室下属医生的医疗工作,包括病人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血管通路建立、血液净化过程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相关医疗咨询及生活指导等。 4.确定血液净化病人的治疗方案,参与主要的医疗操作。 5.对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每1-2周查房,掌握病情变化。

6.对疑难或危重病历随时查房,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邀请科主任或专家诊治。 血液透析室主治医师职责 1.在本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具体负责血液透析室病人的诊治和抢救工作。 2.及时完成血液透析病人检诊、查房、抢救、治疗、手术等工作。 3.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和出诊工作。 4.遇重危、疑难伤病员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下班前向值班医生交班。 5.上级医师查房时,报告病员的病情和诊断、治疗情况,及时准确执行上级医师对病员病情的分析与诊疗意见。 6.参加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7.参加科研,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血液透析室住院医师 1.在本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具体负责血液净化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2.及时完成血液透析病人的检查、查房、抢救、治疗、手术等工作。 3.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和出诊工作。 4.遇重危,疑难伤病员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下班前向值班医师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0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10例不良事件做回归性分析,对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血液透析室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能执行医院关于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尚未熟练的掌握护理规范以及各种护理仪器的操作流程以及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较差和患者不能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等。结论为了在医院的日产管理中减少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就需要加强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制定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从而有效控制医院血透室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在医院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指的就是:在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出护理计划的事件,对临床治疗与护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患者治疗与医院的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是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发生的[1]。因为医院的血透室本山就比较特殊,且在其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尤其较大,在临床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近年来,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院就要在其临床治疗与护理中能够制定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而有效的控制与规避临床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2]。本文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0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10例不良事件做回归性分析,对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处理方法以及事件责任人等各个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其中一些情节比较严重的情况要进行重点分析,并形成书面的报告资料等各项具体情况,将情况严重的登记总结成报告资料,并将该情况及时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将收集的资料作为文本研究的资料;对于导致不良事件情节较轻的医护人员要交由护士长,由其领导进行反思与整改。 1.2方法收集我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要求本次分析能够坚持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求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能够在医院的相关技术规范下进行操作。并要求血透室能够针对其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并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医院的血透室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其中由于医院的护理人员不能执行医院关于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导致的不良事件共42例,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共30例,护理人员尚未熟练的掌握护理规范以及各种护理仪器的操作流程共15例,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较差13例,患者不能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共10例。 3 讨论 3.1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根据对我院的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分析,出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相关护理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护理规章制度导致的不良事件共42例。主要是由于血透室的护理人员在其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透析仪器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操作中不能遵医嘱,对肝素加入剂量把握不够准确,还存在错用溶液的现象,从而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事故。且有部分护理人员在透析前未对患者的姓名进行核对,导致交叉感染。②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不良事件共30例。由于其在工作中不能严格地进行血液透析工作,未及时发现静脉穿刺针脱,从而导致患者失血过多,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观察透析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情况。③由于护理人员尚未熟练的掌握护理规范以及各种护理仪器的操作流程而导致的血透室不良事件共15例。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失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对策

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4月第21卷第4期·555··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失血,提高透析质量,保证透析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发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失血护理不良事件74例,对其发生原因、性质、例数、失血量进行分析。结果74例中,因透析水余氯超标导致集体性溶血23例;体外循环装置不密闭、穿刺针或置管脱出、针眼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25例;无肝素透析、内瘘穿刺针或置管引血不畅导致凝血26例。结论针对透析失血发生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包括加强透析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注重病情观察,可有效减少失血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 溶血 出血 凝血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reduce the blood loss of patients during hemodialysis,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alysis,ensure the safety of dialysis,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Methods74 cases of adverse events of blood loss nursing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hemodialysi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 causes,properties,number of cases and blood los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74 cases,there were 23 cases of collective hemolysis due to the excess of dialysis water residual chlorine,25 cases of hemorrhage caused by non-sealing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device,puncture needle or catheterization,incorrect eye pressure,and 26 cases of coagulation without heparin dialysis,internal fistula puncture needle or catheterization.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occurrence of dialysis blood loss,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including strengthening dialysis management,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flow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bservation of the disease,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loss.【Key words】Hemodialysis Hemolysis Hemorrhage Coagulation Cause analysis Nursing countermeasure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想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给药错误、错误的透析方案、意外拔管、失血、跌倒、坠床、凝血、空气栓塞以及针刺伤。其中患者失血事件发生最多,也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投诉。本文对发生血液透析患者失血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发生非惩罚性主动上报以及患者、家属投诉透析患者失血事件74例,失血量估计均>50ml。失血判断及量的评估[1]:(1)显性失血:面积法:出血>10ml(即10cm×10cm=10ml,每1cm2为1ml)。称重法:浸血衣物使用前后质量之差(g)/1.05。(2)急性溶血性贫血:透析患者2周内红细胞、血红蛋白急剧下降,骨髓象示:网织红细胞正常,红系形态正常。考虑外源性失血。(3)透析中凝血导致的失血根据体外循环总容量评估:透析器血室的预充量为60~120ml,透析血液管道的预充量为100~150ml,体外循环总容量为160~270ml[2]。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74例患者失血事件进行分类,按其发生原因、性质、例数、失血量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溶血 本中心2013年7月发生血液透析患者集体性贫血事件,171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23例重度贫血,血色素从92~107g/L下降至58~67g/L,输血1~2次。经医、护、技联合二周排查,从患者自身、透析器材、透析液、透析水质进行分析,最终查明透析水氯胺超标导致红细胞破坏,患者出现贫血。系技术员使用的检氯比色试纸已失效,活性炭虽未到期,但因水质差、使用量大,活性炭已饱和,及时更换活性炭后水质达标。 2.2 血液透析中出血的原因、例数及估计失血量 见表1。 表1 血液透析中出血的原因、例数及估计失血量原因例数估计出血量(ml/次) 透前管路与置管接头连接不紧8100~200 肝素管连接不紧或脱落4100~400透中静脉穿刺针滑出450~100 意外拔管2100~200透后拔针时压迫过松或偏移5100~200 拔针不当血肿形成250~100 2.3 凝血 年龄>65岁、透析后持续低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肿瘤透析患者存在高凝风险[3]。体外循环凝血分4级,分级标准:0级为无凝血且透析器仅数条纤维凝血;1级为透析器成束纤维凝血且动静脉壶轻度凝血;2级为透析器半数纤维以上凝血且动静脉壶有血凝块;3级为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完全阻塞[4]。本组体外循环凝血均达3级,透析器、血路管凝血严重,无法回血,估计患者失血量等于体外循环总容量160~270ml。按其发生原因、例数分类,见表2。 表2 体外循环凝血按发生时段进行分类、例数及产生原因分析 分类例数原因 血流量不足11 穿刺不当、置管抽吸不畅时,反复抽吸血凝块形成,阻 塞透析器及管路 无肝素透析13静脉压、跨膜压进行性升高时未及时下机回血中途下机后再上机2 再次上机前未抽吸针头或置管端,血凝块形成,阻塞透 析器及管路 3 护理对策 3.1 强化医、护、技一体化管理,加强透析质量控制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通过透析器半透膜大量接触,透析2~3次/周,患者血液与300~400L透析液接触[2]。若透析用水中化学污染物含量超标,即可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造成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本组透析患者溶血性贫血系透析用水残余氯超标导致。临床中,还有水压低系沙罐堵塞,透析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失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对策 崔惠芬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