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 25 -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曾秀华

(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广东 惠州 516003)

【摘 要】根据近年来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从河流的矿化度、电导率、酸碱度、总硬度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方面分析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并作出评价,认为对有效保护水源、保障惠州市供水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流;水质参数;评价;惠州市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2-0025-04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the salinity, conductivity, acidity and alkalinity, total hardness, ammonia nitrogen and permanganate index of rive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water source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supply in Huizhou City.

Key words: rivers; water quality parameter; evaluation; Huizhou City

1 自然环境概述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香港、深圳毗邻,北连韶关、河源两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广州增城市及深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1′~115°28′,北纬22°24′~23°57′,东西向最宽处达152km ,南北向最长为128km ,地处低纬度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域,又南临热带海洋。境内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长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加上莲花山脉对水汽的输送和抬升冷却作用,形成汛期(4~9月)长、雨量多(占年雨量的82%以上)、强度大的特点,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97mm ,最大是石涧站(2760.5mm ),最小是平潭站(1630.0mm )。全市降雨量在地区分布上是东南面多、北面少,山区多于平原。

惠州市地貌北部和东部高,中部、南部和西部低,东北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中部西部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南部为滨海沉积平原。在龙门平陵、龙江、永汉一带见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分布大致为滨海滩地的咸土、咸碱土;沿海江岸的水稻土、冲积土;丘陵山区的泥炭土;丘陵区的红壤、黄壤、紫色土和零星的石灰土、石质土。惠州市矿产种类较多,大中型矿产地较少,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优势矿产主要有铌、钽、长石、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建筑用花岗岩。

2 河流水系及水质监测站点分布

2.1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

惠州市内的主要河流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的东江干

流和自东向西汇入东江的西枝江,在市区形成一个“入”字形布置。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0km 2的河流有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公庄河、沙河和增江(上游为龙门河)6条。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见图1。

图1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示意图

2.2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站点布设

惠州市主要河流布设断面共18个,江口、岭下、汝湖水厂、剑潭、博罗、潼湖、桥头、黄大仙8个代表断面位于东江干流,其中黄大仙取中间垂线的水质类别进行综合评价;平山、平潭、马安水厂、东新桥断面位于西枝江;西湖村、永湖位于淡水河;地派、正果断面位于增江;石湾断面位于沙河;泰美断面位于公庄河。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站点如表1所示。

总第21卷234期 大 众 科 技 Vol.21 No.2 2019年2月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Febr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2-07

【作者简介】曾秀华(1979-),女,供职于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从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第17卷第4期2006年 8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ineering Vol.17No.4 Aug.,2006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李传哲1,于福亮1,刘佳1,鲍卫锋2,杜子芳3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北京100044;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3.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以延河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就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相似性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提出水质污染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并以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例,对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为合理评价延河水环境状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质污染;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43X(2006)042003620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LI Chuan-zhe1,YU Fu-liang1,LIU Jia1,BAO Wei-feng2,Du Zi-fang3 (1.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44,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3.School of Statist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the paper has made the quan2 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or the polluting status in degrees and in similari2 ties of monitoring sections in Yanhe River.A method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water polluting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of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polluting index.It can be pro2 vided some scientific bases to assess the water environment situation of Yanhe River.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0 引 言 延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制约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市区的环境景观和人民的健康。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母亲河——延河的水质状况,已成为延安市环保和水利等部门的重要课题。水质评价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水质污染相似性的分类研究;二是水质污染程度的评价。水质系统是由多种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水质质量受到诸多指标(污染物含量或指数)的影响,每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水质污染状况。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所取断面进行水质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分析,确定影响水质质量状况的综合因子;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断面水质污染相似性进行研究,给出分类处理结果;应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寻求主要污染指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间的关系。 1 断面和指标的选取 延安市地面水常规监测的主要河流为延河。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设1号杨家湾断面、2号柳树店断面、3号点四联队断面、4号点七里村断面、5号点王家川断面,共5个断面,均为省控断面,监测河段长80km。本文选取的监测指标为悬浮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氨、挥发酚、砷、六价铬、石油类等11项。数据资料为2002年这5个监测断面11项监测指标的年平均值,见表1。 收稿日期:2006202215; 修稿日期:2006203216 基金项目: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01-06-02) 作者简介:李传哲(1983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X学院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 应用 学生姓名X 系别X 专业班级X 指导教师X 成绩评定 2011 年6月

目录 1 引言 (1) 2 水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1 水环境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发展趋势 (4) 3 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 (5) 3.1 玄武湖水质概况 (5) 3.2 层次分析法简介及基本步骤 (5) 3.3 玄武湖质量评价计算 (5) 3.3.1 西北湖质量评价计算 (6) 3.3.2 东南湖质量评价计算 (9) 3.3.3 东北湖质量评价计算 (11) 3.3.4 西南湖质量评价计算 (13) 3.4 计算结果 (15) 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附表 (19)

摘要 玄武湖是南京城区内最大的湖泊,分为西北,东南,西南和东北四个湖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的生活污水被排入湖中,使得湖水逐年水质污染严重,近年来大有加重趋势。水质将变浑发臭,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市民身体健康。因此,对玄武湖整治是势在必行的。本次研究是根据玄武湖实测水质指标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体系,经计算最终得出各指标权重,从而对玄武湖四个湖区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保护水资源措施,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湖水中BOD5超标严重,应采取针对性治理。 关键词:玄武湖;层次分析法;权重;水环境评价

层次分析法在玄武湖水环境评价的应用 X 1 引言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为全国五大城市湖泊之一。湖泊总面积4.42 km,其中湖水面积3.912 km。从80年代开始,玄武湖流域 km,湖中陆地面积0.492 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湖内,使湖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盐的负荷不断增加。2003年的水质监测报告表明:玄武湖水质的总氮超标率为8.3%。另一项针对玄武湖底层泥巴的调查实验表明,表面上一汪清水的玄武湖,底层的那些淤泥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南京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1]。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研究玄武湖水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其污染程度及主要污染物,并对玄武湖水质进行相关评价,以期为提高和改善玄武湖的水环境提供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水环境评价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将大大提高玄武湖水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水平,对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水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标准供环保工作者使用[2]。其中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较多如:布朗水质指数、普拉特水质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水质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法和地图叠加法等,最后一种方法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以上种种评价方法都要首先确定断面单项指标代表值,大多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则既考虑到平均值,同时考虑端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评价工作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不易解决,很少采用。其他方法还牵涉到标准问题或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也很少采用[3]。 水质评价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水质的物理化学参数的实测值为依据的评价方法;另一类是以水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为依据的生物学评价方法。较多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其中又分:①单项参数评价法即用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或适用程度。②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即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

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及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目前对垃圾进行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卫生填埋,而进行填埋都是露天作业,垃圾经压实后,随着垃圾中生物的分解及遇到雨雪天气时,雨水和雪水渗入填埋区,会产生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浓度值变化范围大,其中含碳氢化合物、硝酸盐、硫酸盐及微量铜、镉、铅等重金属离子,细菌指标很高,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严重污染当地的水环境。为了保护水环境,必须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测。检测点的设计和检测仪表(主要是水质分析仪)的质量对水环境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某一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谈谈这方面体会。 二、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分析仪有两种:和溶氧分析仪。 1、pH计的工作原理 水的pH值随着所溶解的物质的多少而定,因此pH值能灵敏地指示出水质的变化情况。pH值的变化对生物的繁殖和生存有很大影响,同时还严重影响活性污泥生化作用,即影响处理效果,污水的pH值一般控制在6.5~7之间。水在化学上是中性的,某些水分子自发地按照下式分解: H2O=H++OH-,即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中性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都是10-7mol/l,pH值是氢离子浓度以10为底的对数的负数:pH=-log,因此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如果有过量的氢离子,则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反之,氢氧根离子过量,则溶液呈碱性。pH值通常用电位法测量,通常用一个恒定电位的参比电极和测量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氢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溶液的酸碱度。该厂采用了CPS11型pH传感器和CPM151型pH变送器。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测量电极上有特殊的对pH反应灵敏的玻璃探头,它是由能导电、能渗透氢离子的特殊玻璃制成,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好等特点。当玻璃探头和氢离子接触时,就产生电位。电位是通过悬吊在氯化银溶液中的银丝对照参比电极测到的。pH 值不同,对应产生的电位也不一样,通过变送器将其转换成标准4~20mA输出。 2、溶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水中的氧含量可充分显示水自净的程度。对于使用活化污泥的生物处理厂来说,了解曝气池和氧化沟的氧含量非常重要,污水中溶氧增加,会促进除厌氧微生物以外的生物活动,因而能去除挥发性物质和易于自然氧化的离子,使污水得到净化。测定氧含量主要有三种方法:自动比色分析和化学分析测量,顺磁法测量,电化学法测量。水中溶氧量一般采用电化学法测量。麦该厂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水质指标及其特点

水质指标主要监测项目 水质指标: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的性质,对水体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指标。主要分为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一)物理性质 ①温度:温度对水中化学反应的形式和反应速率、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废水是否适宜回用都有重要影响。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好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温度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很大,如当温度下降到15℃时,产甲烷细菌的活性就会大大下降。 ②色度:色度为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有两种表示方法: a.铂钴标准比色法,该方法使用于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色度测定。 b.稀释倍数法,该方法适用于受工业废(污)水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色度的测定。 ③臭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氦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 ④固体物质: a.总固体物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包括溶解性固体和悬浮固体(悬浮物)。 b.溶解性固体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表示盐类含量。 c.悬浮物(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渣脱水烘干后所得的固体。表示不溶解固体含量。 ④浊度:废水允许光线穿透能力的度量,表征废水中胶体和固体悬浮物数量的参数。决定因素为不溶物数量、种类、含量、颗粒尺寸、对光的折射性质。(二)化学指标 ①生化需氧量(BOD) BOD是反应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污)水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常用测定方法为稀释与接种法(BOD5法),对于不含微生物和或含微生物很少的工业废水,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费水等,

需要进行接种,以引入能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 对于污染的地表水和多数工业废水,因含有机物较多,需要稀释后再测定,以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水样稀释程度应使五日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 mg/L,而剩余溶解氧在2 mg/L以上。 一般清净河流的BOD5不超过2 mg/L,若高于10mg/L,就会散发出恶臭味。工业、农业、水产用水等要求生化需氧量应小于5mg/L,而生活饮用水应小于1mg/L。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在工厂排出口,废水的生化需氧量二级标准的最高容许浓度为60mg/L,地面水的生化需氧量不得超过4mg/L。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10mg/L 一级B标准20mg/l 二级标准30mg/l 三级标准60mg/l。 ②化学需氧量(COD)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该方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准确可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经典标准方法。COD的测定大约可在2h内完成,测定结果的重现性比BOD好。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称COD Cr和高锰酸钾称COD Mn。高锰酸盐指数一般用于低污染废水的表征。一般来说,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可达90%,而高锰酸钾法的氧化率为50%左右,两者均未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完全氧化,因而都只是相对参考数据。 在饮用水的标准中Ⅰ类和Ⅱ类水化学需氧量(COD)≤15、Ⅲ类水化学需氧量(COD)≤20、Ⅳ类水化学需氧量(COD)≤30、Ⅴ类水化学需氧量(COD)≤40。COD的数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污染情况越严重。 ③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如来源于工业含石油的污水,形成的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降低水体的溶解氧和自净能力,同时破坏风景区,危害鸟类的生存。 ④酚类污染物 酚类污染来源有:煤气、焦化、石油化工、木材加工、合成树脂等工业废水。主要危害有可使蛋白质凝固,引起神经系统中毒。酚浓度低时能影响鱼类的回游繁殖,浓度高时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甚至绝迹。酚能与饮用水消毒氯产生氯酚,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 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 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 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 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湖泊水质?)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汇总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学院 : 专业班级 : 学号 : 姓名 : 设计时间 :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质 (2) 第一节自然地理 (2) 第二节地质条件概况 (4) 第二章水文地质条件 (6) 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6) 第二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7) 第三节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8) 第三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9) 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0)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10) 第一节地下水水量评价 (10) 第二节地下水水质评价 (16)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20) [前言]:

中文摘要:本课程设计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评价。得到地下水资源量为9193万m3/a,地下水开采量为7903万m3/a,超采量为1287万m3/a。针对评价情况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水均衡法评价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质状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 一、交通位置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区内,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河谷平原区向四周逐级升高,地处海滦河流域,境内有河流16条,总长311km。 二、地形地貌 迁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区,中不覆盖有较厚第四季沉积物的低洼地区为迁安盆地。为更好地与以往的工作成果进行对比,这次调查将迁安市划分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三个地貌区。 迁安市地市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中间平原区向四周分四级升高。迁安市总面积为1208km2。其中,低山区面积264km2,占总面积的21.9%;丘陵区面积409km2,占总面积的33.8%;平原区面积535 km2,占总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 25 -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曾秀华 (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广东 惠州 516003) 【摘 要】根据近年来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从河流的矿化度、电导率、酸碱度、总硬度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方面分析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并作出评价,认为对有效保护水源、保障惠州市供水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流;水质参数;评价;惠州市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2-0025-04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in rivers in Huizhou City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the salinity, conductivity, acidity and alkalinity, total hardness, ammonia nitrogen and permanganate index of rive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water source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supply in Huizhou City. Key words: rivers; water quality parameter; evaluation; Huizhou City 1 自然环境概述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香港、深圳毗邻,北连韶关、河源两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广州增城市及深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1′~115°28′,北纬22°24′~23°57′,东西向最宽处达152km ,南北向最长为128km ,地处低纬度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域,又南临热带海洋。境内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长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加上莲花山脉对水汽的输送和抬升冷却作用,形成汛期(4~9月)长、雨量多(占年雨量的82%以上)、强度大的特点,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97mm ,最大是石涧站(2760.5mm ),最小是平潭站(1630.0mm )。全市降雨量在地区分布上是东南面多、北面少,山区多于平原。 惠州市地貌北部和东部高,中部、南部和西部低,东北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中部西部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南部为滨海沉积平原。在龙门平陵、龙江、永汉一带见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分布大致为滨海滩地的咸土、咸碱土;沿海江岸的水稻土、冲积土;丘陵山区的泥炭土;丘陵区的红壤、黄壤、紫色土和零星的石灰土、石质土。惠州市矿产种类较多,大中型矿产地较少,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优势矿产主要有铌、钽、长石、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建筑用花岗岩。 2 河流水系及水质监测站点分布 2.1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 惠州市内的主要河流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的东江干 流和自东向西汇入东江的西枝江,在市区形成一个“入”字形布置。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0km 2的河流有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公庄河、沙河和增江(上游为龙门河)6条。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见图1。 图1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示意图 2.2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站点布设 惠州市主要河流布设断面共18个,江口、岭下、汝湖水厂、剑潭、博罗、潼湖、桥头、黄大仙8个代表断面位于东江干流,其中黄大仙取中间垂线的水质类别进行综合评价;平山、平潭、马安水厂、东新桥断面位于西枝江;西湖村、永湖位于淡水河;地派、正果断面位于增江;石湾断面位于沙河;泰美断面位于公庄河。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站点如表1所示。 总第21卷234期 大 众 科 技 Vol.21 No.2 2019年2月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Febr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2-07 【作者简介】曾秀华(1979-),女,供职于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从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水处理之水质分析及药剂评价方法(3)

3水质分析及药剂评价方法 3.1 污水水质分析 各种离子、矿化度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523-92《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及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规定的内容方法进行测定。 3.2 腐蚀率测定方法 3.2.1 原理 将试片悬挂在注水系统中,在正常生产条件下,3d 后取出,根据试验前后试片的损失量计算平均腐蚀速率。 3.2.2 实验后试片的处理 将试片取出,用滤纸轻轻擦去油污。用丙酮洗油后放置于清洗液中1~5min (清洗时用毛刷轻轻刷洗),试片清洗后用蒸馏随冲洗,再用乙醇脱水并用滤纸擦干表面,将其存放于干燥器中4h 后称量。 3.2.3 计算结果 平均腐蚀速率按下式计算: ρ f hf qf st m m F 3650 )(?-= 式中:F -平均腐蚀速率,mm/a ; m qf 、m hf —试验前、后试片质量,m ; S —试片表面积,cm 2; t f —挂片时间,d ; ρ—试片材质密度,g/cm 3。 3.3 缓蚀剂评价方法 缓蚀剂的测试评价主要在各种条件下,对金属在腐蚀介质中,有无缓蚀剂时的腐蚀速率,从而测定缓蚀效率、最佳添加量和最佳使用条件。 缓蚀剂的性能可以通过缓蚀率η表征。缓蚀率越大,缓蚀性能越好。

%1000 1 0???-?= m m m η 式中:η—缓蚀率(%); Δm0—空白试验(无缓蚀剂)中试片的质量损失,g ; Δm1—加药试验(有缓蚀剂)中试片的质量损失,g ; 注水水质标准规定,注入水的平均腐蚀速率应不大于0.076mm/a 。所以,在油田注水系统,通常使用腐蚀速率来评价缓蚀剂的优劣。 平均(均匀)腐蚀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ρ ??-??= t S m m r corr 114) (1076.8 式中:r coor —平均(均匀)腐蚀速率,mm/a ; m —试验前的试片质量,g ; m 1—试验后的试片质量,g ; S 1—试片的总面积,cm2; ρ—试片材料的密度,g/cm3; t —试验时间,h 。 本文对缓蚀剂性能评价采用常压静态腐蚀速率测定方法。 3.4 水型分析 污水水型分析采用苏林分类法。 3.4.1 方法提要 化学法所测油气水各组成以毫摩尔/升(mmol/L )为单位,计算原生水型特性参数,判别油气田水的水型。 3.4.2水型判别 油气田水水型与原生水型特性系数的关系见表2.5。 表2.5 油气田水水型与原生水型特性系数的关系

污水水质特征分析

污水水质特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污水厂的处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艰难。所以本研究通过对污水水质的特征分析,了解污水中污染物的确切的成分与含量,对污染物进行特殊化处理,加快水资源的再生和利用,进一步改良污水厂的处理设备和加工工艺,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污水处理;特征分析;处理工艺 0.前言 我们通过对多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污水的氮、磷含量超标,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较少,夏季灰水浓度较低,冬季灰水浓度较高,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远大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含量等主要特点。城市污水厂由于每天要处理的城市污水过多,超过了污水处理厂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在暴雨天经常会出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崩溃的现象。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完善,所以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给农田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1.污水水质检测 1.1污水检测指标 为了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本研究对城市污水水质进行了7个周期的监测。监测的时间间隔主要分为日监测、月监测和季监测。日监测是指对COD指标每隔2h取一次水样,全天监测12个水样,采用仪器法测试,主要是为了监测每日污水排放量的高峰期。月检指每月检测两次,检测参数包括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 6 项,其目的是观察对比夏季月份与冬季月份污水排放量的差异。季检指每季度检测一次,检测参数除以上几个检测指标外还多加了测总汞、总镉、总铬、总砷、总铅、总镍、总铜、总锌、总氰化物、硫化物等16 项检测指标,使差异更加明显。 污水检测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在污水水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况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水质不同,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污水的成分上有很大差异。比如在农村污水的检测过程中,配置集水容器作为生活污水样品的收集设施,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分类生活污水和总污水进行水量和有毒物质的检测,在对各村居民收入水平、用水设施条件、排水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置状况等入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选择不同的农村家庭作为典型监测点。 1.2污水检测方法 为保证所取水样具有代表性,污水处理厂污水靠重力自排,从超越前池的箱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 X P i3 X X 1 2 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 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 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缺点:选择不同的污染因子会使污染指数值出现波动,当水体的某些污染物评价标准值很低,而这些污染物未被检出时,依据数据的填报原则,就将其报为检出限的一半。此时进行污染指数计算就会夸大水污染程度。 模糊数学评价法 模糊数学理论是美国理论控制专家L.A.Zadeh于1965年提出的。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水质评价也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模糊数学评价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聚类法、模糊模式识别法等,其中最典型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判法,其基本思想是:①构造水质指标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函数;②根据隶属度函数,计算水质指标实测值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度,构造模糊关系矩阵;③计算各类水质指标的权重,构造权重向量;④将权重向量和模糊关系矩阵相乘,得到综合水质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度,最终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综合水质级别。 优点:当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可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化的因素定量化。缺点:当水质评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9-02-27T13:33:53.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周佳宋瀛[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周佳宋瀛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采样点位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下降。当降雨径流形成一段时间后,收集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清洗、消防、冲厕等等领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不 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城市道路;评价 引言 路面径流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和有毒性等特征。不少研究认为,路面径流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城市道路路面径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悬浮固体浓度不低于典型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及石油类浓度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路面径流中的多环芳烃浓度是河水或湖泊水中的、倍,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检出率最高的毒性污染物与汽车交通有关。在路面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排放时,污染物也随之迁移进入水体,使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甚至通过各种水体的利用途径污染其他环境要素。路面径流污染已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路面径流己经开展了30多年的研究,在径流水质特征、污染物累积排放及迁移过程、污染负荷和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均有不少报道。 1污染物成分与来源研究公路路面径流污染是在降雨后形成径流对路面沉积物冲刷而产生的。路面径流作为一种具有较大污染潜力的污染源已经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弄清楚污染物的来源与成分是研究路面径流污染特征的基础。雨水在与路面接触后形成的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之雨水本身大大增加,这说明在晴天时路面积累的污染物是路面径流污染的重要原因。对路面沉积物的成分进行测定对研究径流污染特性有很大帮助。在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成份为SS、COD、重金属(如Pb、Zn、Cu、Cr、Ni、Fe、Cd等)、N、P营养物、氯化物、油和脂、农药和PAHs等。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很多,主要包括机动车辆的运行(包括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漏、车体部件产生的颗粒物质及除冰剂)、雨水本身的污染和大气降尘等等。由于公路交通活动而形成的路面沉积物是公路路面径流最重要的污染源。其中SS主要来源有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露、刹车连接装置产生的颗粒及其它与车辆运行有关的颗粒物、大气降尘及除冰剂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与轮胎的磨损,也有部分来自于燃料或润滑油的泄露及除冰剂的撒播(使用除冰剂的公路路面)。油和脂主要来源于燃料及润滑油的泄露。路面沉积物中的毒性有机物如汽油烃(PHC)和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润滑油的泄露。另外,对公路两侧的农作物施肥等工作也会增加路面径流中的N、P含量。近年来,国内很多研究人士也对公路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公路径流中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类、COD、BOD5、悬浮固体以及重金属,且含量超过我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其中对路面沉积物污染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的颗粒可能在日常清扫中得以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较少,公路路面沉积物以小粒径颗粒为主。路面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Pb含量变化较大,且较小颗粒Pb含量较大,Zn的含量呈随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公路沉积物中还有一定的有机污染潜力。路面沉积物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均与汽车交通活动有关。 2材料与方法 2.1雨水采样时间 为提升雨水利用效率,选择了某城市夏季雨水多发季节,分别是2018年7月25日(暴雨)、8月5日(雷阵雨),以及8月12日(小到中雨),分别在降雨时公路两旁路面形成径流后的5~15min、20~30min和35~40min期间进行水样采集。 2.2径流取样与分析 试验采样点为某科研基地的混凝土路面,区域呈矩形,横向坡度0.3%,纵向坡度1%。天然降雨情况下采用50L聚乙烯桶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获得场次降雨过程线,根据降雨强度、径流强度描述不同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力过程。利用聚乙烯瓶收集径流水样,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分析。水样监测指标中pH值、DO采用便携式水质测量仪分析,SS采用固体悬浮物测定仪分析,COD采用化学需氧量速测仪分析。 2.3试验方法及内容 路面径流水质指标分别取自暴雨、雷阵雨、小到中雨不同时间段采样化验数据均值。其中,pH值采用PHS-3C(A)型精密酸度计测定;COD采样重铬酸钾法测定;铅、锰采用原子吸收光光度法测定;SS采用水相滤膜抽滤干燥法测定;全盐量采用重量法检测。分别对道路降雨径流水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指标依据《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进行分析(见表1)。表1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常用水在我们生活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使用常用水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质量合格,安全使用。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指数评价法、模糊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法,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使用的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标签: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水环境质量是确保我们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十分重要。而要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就得依靠科学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在水质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总体来说,国外研究侧重介质、多参数水质数据分析;我国水质评价方法也比较多,但在理论层次上并没有取得重点突破,只是集中于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处理。 常用水的环境质量评价的可靠性主要依托监测数据和评价方法来实现。近年来,国内外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也比较多,但国内暂时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般可划分为单项评价法和多项综合评价法,其主要根据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采用指标法进行评价,由于采用单指标法进行评价相对比较局限,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也相对简单;综合评价要综合考虑水体中所含污染物的多少,通过分析,从而确定常用水水质的综合等级。目前常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指数评价法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计算基本原理是将物体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和我们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规范进行对比,最终通过比较结果得出水质的类型。现行国家水质标准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比较,最后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确定为该水体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反映一种污染物对常用水水质污染的程度,但水质的整体污染程度不能准确反映出来。 (2)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分析常用水环境质量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法则得到常用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污染指数,据此对水质进行详细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一般推荐方法包括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 2.模糊评价法 由于常用水环境质量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常用水各级别划分、标准的确定也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已知的常用水水环境监测数据建立模型,建立一个隶属度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