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类阅读

高考人物传记类阅读
高考人物传记类阅读

高考人物传记类阅读

一、【有关传记的基本知识】

1、【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的生活历程、生命轨迹、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传记的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他传是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3、【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4、【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5、【几个常考考点】

①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

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详见解题技巧)

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

③把握传主形象(详见后面的解题技巧)

④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一般的语言特色如下

幽默、调侃、自然亲切、朴实自然、文采斐然、口语化、准确、简洁、生动等等

(二)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写作技巧)

真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1、引用传主的日记、诗文、作品、书信、故事、别人或传主的话等等

2、列数据例如,列举华罗庚回国三十年的成就

3、客观叙述(材料真实)

例1:2010年大连月考《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文章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的呢?

(三)赏析表现手法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也有许多方法与诗歌、小说、散文相同。常见的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详见后面的解题技巧此处略)

⑤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二、【考纲解读】

高考考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考查方向】

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传记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传记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传记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一般现代文包括小说、散文、传记通用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五、【解题技巧详解】

1.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3、归纳人物经历(事件)

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4、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5、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6、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注意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

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7、把握文章结构。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一)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

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三)中间段的作用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

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

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

指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8、分析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详写——作用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读者熟悉——略写——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小说和记叙类作品通用)——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有时叫侧面烘托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注意细节描写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

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例如: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答: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

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D.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E.倒叙

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

F.以小见大

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G.对比

使形象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情感

例如:在熄灯哀悼爱迪生的最后一分钟,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爱迪生传》

H.欲扬先抑

先对描写对象一个侧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即“抑”,然后着重描写作品要赞扬的方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面,即“扬”。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开头,往往可以造成悬念。

I.欲抑先扬

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三入手):

1、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2、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3、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感受传主人生得失,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6)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六、高考人物传记类探究题的七种类型

(提问方式、答题方法、答题示例)

近几年高考传记类阅读加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能力之一,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将其列为考查的六种能力之一,并列为最高能力层级。《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的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当中,主要考查的内容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类题目不限定标准答案,不限定答牌思路,考生可从多个角度思考发掘,在文本中寻找答案,自圆其说。近年来的探究题题型多样,笔者对近年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人物传记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类型一:启示式探究

【提问方式】1.传记中传主的某某做法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2.你从这篇传记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示。

【答题方法】第一步:结合传主形象,确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必须结合题干要求和传主的形象特点来确定。第二步: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结合文本,采用跳读法将信息加以整合概括。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实际。适当答深、答透,避免蜻蜓点水式答题。

【答题示例】例1:文章第④段写童年时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第⑩段写晚年时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

答案:两处表述都揭示了一点: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高锟正是因为从小就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受兴趣指引,在幼年就培养起了动手实验的能力。②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高锟远赴英国,积极求学;因为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高锟挑战传统思维,探索新科技。③好奇心和兴趣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作用巨大,它是积极生活的一种催化剂。当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有进步的动力,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失去好奇心和兴趣就往往导致不但做事效率低下,难以有成果,而且心态消极,精神萎靡。)

类型二:观点选择式探究

【提问方式】1.有一种观点认为××,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传主是一个××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题方法】第一步:在两种观点中确定一种进行探究的观点。第二步:注意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第三步:如果题干爰求联系实际,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

【答题示例】例2:有人认为,王澍的建筑作品是对传统的回归;也有人认为,王澍赋予建筑现代的设计。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王澍的建筑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回归。①王澍赋予建筑传统中国画的意境;

②王澍在建筑中利用废旧材料保持传统的建筑风格,表达对历史的记忆;③王澍的建筑作品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关系。

类型三:给定角度式探究

【提问方式】本文对传主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请结合全文,从A”、B”、“C”三个角度中任选一种,结合全文,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题方法】第一步:从几个角度中任选一种,并结合题干要求确定观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三点全部涉及,各答一点,蜻蜓点水。第二步:结合文本,根据所选角度整合概括信息,分条论述。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决定是否联系实际。

【答题示例】例3: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谈判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类型四:关系式探究

【提问方式】1.本文对传主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A”和“B”关系的认识。2.本文传主××的原因有很多,请你就“A”与“B”、“c 与D”、“D与F”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题方法】第一步:选择一种关系类型,结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用一个高度概括化的句子概括两者关系。如例4从“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者中选择“阅读与写作”,观点可表述为“阅读经典对莫言的写作有促进作用”。选择“故乡与文学”,观点可表述为“故乡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脚养分”。第二步:从文中相应段落寻找依据,用跳读法将整合信息,分条论述。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决定是否联系实际以及联系实际的角度。

【答题示例】例4: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原因有很多,请你就“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阅读经典对莫言的写作有促进作用。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②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③优秀作家作品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如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类型五:解释句意式探究

【提问方式】1.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方法】第一步:结合传主形象特点、句子所在段落、文本中心等内容综合确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必须围绕传主形象展开探究。第二步:对这句话的本义进行解释。第三步:从原段落和相应段落寻找依据,分条论述。

【答题示例】例5: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托尔斯泰日常生活中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之词都无法表达的。①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②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③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

类型六:问答式探究

【提问方式】传主的某方面品质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方法】此类题目看似问答题,实际上是探究题,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首先必须根据文章内容,确定一个探究点,再明确观点。如例6,首先要明确文章写了谢希德对事业的忠诚、对祖国的赤诚和对家人的至诚。再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第二步再根据观点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

【答题示例】例6: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观点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人科研新领域。

观点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观点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类型七:题目式探究

【提问方式】1.文章标题为“A”,有人认为应改为“B”,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方法】第一步:确定你喜欢的题目。观点表述为“我认为“×”题目更好。第二步:结合文本,寻找依据,分条论述。一般来说,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①题目本身能否使人产生联想,有丰富的意蕴。对表现传主性格有突出作用。②题目是否与文中描写传主的主要情节有密切关系,是否是对表现传主品质的主要情节的概括。③题目是否与能直接表现传主精神品质密切相关。④题目本身是否有其他修辞或表现手法,对表现传主精神品质有重要作用。⑤题目是否切合主题或写作意图,有深层次含义。⑥题目是否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某种情感。

以上答案,如题目与各要素之间关系密切的话,可作为更换题目的理由;如关系不密切或无关的话,可作为不更换题目的理由。

【答题示例】例7.传文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传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永不熄灭的烛光”好。①比喻恰当而充满诗意,一个闪光的生命,在一种形式却将永远燃烧下去。②这个标题含蓄地写出陈伯吹留下了无数篇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和翻译作品,这些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③文章不仅仅谈到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的一面,还谈到了他昂扬的爱国热情、不屈的生命形式以及对晚辈的扶持帮助,如果用“东方安徒生”为题,不能点明这方面的内容。

观点二:我认为“东方安徒生”好。①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童话大师类比陈伯吹,鲜明地点出了他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表达出了对他的无限景仰之情,用“永不熄灭的烛光”则不能表达。②陈伯吹一生的创作,紧紧围绕儿童文学,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健康的世界,这与安徒生所创设的童话世界相似。③安徒生也曾为穷困折磨,这种逆境中奋发的精神,和陈伯吹也是相似的,这个题目也可以借此隐隐地写出陈伯吹的生命经历。

七、高考真题链接

一、(新课标II卷)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

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答案】A、D【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答案】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

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二、(新课标II2015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答案:E3分,D2分,B1分(A 原文“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C “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错误;B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当更痛苦”)

⑵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答案: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间,选取关键的句子分条作答。

⑶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答对一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

⑷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案: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

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

高考传记类阅读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2018

高考传记类阅读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2017.10.1 其实,之前还是读过几本传记的。但是传记这东西说实话,我们在这里面其实是看不到太多真实的,往往只是被高度粉饰的表象而已,也就是,你只看到了别人想要你看到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悲伤。 一、人物传记基础 1.概念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写作或语言特点? 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1 / 1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高考阅读 01-17 2044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

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 D.“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

高考人物传记的答题技巧

高考人物传记的答题技巧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的生活历程、生命轨迹、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人物传记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一)传记的定义与分类: 【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是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能够分为大传和小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传略";;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由于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是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运用艺术手法)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三)考点解析: 实用类文本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且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题”解析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题”解析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们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二、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对传记中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对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一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阅读传记作品要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

高中人物传记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高中人物传记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1.传记的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性的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1)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

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的题型以及答题技巧或模式类型一:启示式探究 【提问方式】1.传记中传主的某某做法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2.你从这篇传记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示。 【答题方法】第一步:结合传主形象,确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必须结合题干要求和传主的形象特点来确定。第二步: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结合文本,采用跳读法将信息加以整合概括。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实际。适当答深、答透,避免蜻蜓点水式答题。【答题示例】例1:文章第④段写童年时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第⑩段写晚年时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 答案:两处表述都揭示了一点: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高锟正是因为从小就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受兴趣指引,在幼年就培养起了动手实验的能力。②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高锟远赴英国,积极求学;因为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高锟挑战传统思维,探索新科技。③好奇心和兴趣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作用巨大,它是积极生活的一种催化剂。当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有进步的动力,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失去好奇心和兴趣就往往导致不但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高考实用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 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 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

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分类汇编之人物传记类

201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分类汇编之人物传记类 1.(2011·山东卷)A Arthur Miller(1915-2005)is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Miller` s father had moved to the USA from Austria Hungary,drawn like so many others by the“Great Ame rican Dream”. However, he experienced severe financial hardship when his family business was ruined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early l930s. Millers' s most famous play, Death of a Salesman , is a powerful attack on the American system ,with its aggressive way of doing business and its insistence on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as indicators of worth. In Willy Loman , the hero of the play, we see a man who has got into trouble with his worth. Willy is “burnt out” and in the cruel world of business there i s no room for sentiment : if he can't do the work, then he is no good to his employer, the Wagner Company, and he must go. Willy is painfully aware of this, and at loss as to what to do with his lack of success. He refuses to face the fact that he has failed and kills himself in the end. When it was first staged in 1949 ,the play was greeted with enthusiastic reviews ,and it won the Tony Award for Best Play, the 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an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Drama. It was the first play to win all three of these major awards. Miller died of heart failure at his home in Roxbury, Connecticut ,on the evening of February 10,2005,the 56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Death of a Salesman on Broadway.56. Why did Arthur Miller' s father move to the USA? A. He suffered from severe hunger in his home country. B. He was attracted by the "Great American Dream. C. He hoped to make his son a dramatist. D. His family business failed. 57. The play Death of a Salesman A. exposes the cruelty of the American business world B. discusses the ways to get promoted in a company C. talks about the business career of Arthur Miller D. focuses on the skills in doing business 58.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Willy Loman?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题技巧 教案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们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二、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的阅读要】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 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

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 人物传记类文本是高考实用类文本的一种类型。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考点,《考试大纲》说,指出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本文就从如何做“哪些”题和如何做探究题两个角度谈谈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类文的答题技巧。一般有四个题,123为内容题4为探究题 首先谈如何做“哪些”题。题型1:内容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题目: 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 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 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 (1)读,把握全文内容 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寻,寻找筛选目标 首先从题干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这是做题的前提。有的题干中的筛选标准暗藏陷阱。其次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 (3)辨,辨析整合材料 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 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学会了一分不丢!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一、人物传记基础 1.概念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高考实用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就是一种热门文体。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得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得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得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得先进文化、科学思想与美好情操;传记人物得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得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与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得写作、表达与交流。 1、定义与类型: 传记就是记录人得生活历程与生命轨迹得文体。 根据不同得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得类别。从叙述人称瞧,传记可分为自传与她传(通过对传主得典型事迹得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得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就是作者自己撰写得,后者就是她人撰写得。 根据篇幅得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与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瞧,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与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瞧,一般得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就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得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得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得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就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就是评传写作得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得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与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就是传记得生命。因为传记叙写得就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得活生生得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得枯燥得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就是写人得,有人得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得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得情感;它需要用艺术得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得目得。 人物传记类文本得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得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得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她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就是解答阅读题得基础,也就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得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得角度。 ①对传记中得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得理解考查;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得筛选能力得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得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与写作技巧得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得观点态度得把握; ⑤对传记中得疑点与难点,文本得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得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得探究。 一、详解传记得几个常考考点。 (1)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得事件与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就是传主一生得关键所在,能反映她一生中得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得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得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得脉络;富有特性得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得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得性格、理想。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解答人物传记题,内容分析愁煞人。 带着答案解原文,省时省力省脑筋。 弄准姓名和身份,搞清事件做译文。 新知旧识多联想,仔细辨别少丢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答题要点(2018届)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答题要点 一、【有关传记的基本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的生活历程、生命轨迹、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的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他传是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四)【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五)【几个常考考点】 1.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详见解题技巧) 2.归纳人物经历(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详见后面的解题技巧) 4.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1)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一般的语言特色如下 幽默、调侃、自然亲切、朴实自然、文采斐然、口语化、准确、简洁、生动等等 (2)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写作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