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分组教学

英语分组教学
英语分组教学

浅谈英语分组教学

摘要:怎样帮助和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

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证明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关键词:英语分组教学积极性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

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

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

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

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初中英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摘要:在国际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上的官方语言,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要掌握,这样才利于今后的发展。然而,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要让初中生学好英语,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可以真正学到知识,老师应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初中生发展机会,发挥英语学科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分层教学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最终只能失败,循序渐进才是正道。教学亦是如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老师要想教好每一个学生,就绝对不可以采取“大帮哄”的教学,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分层教学,对课程难度进行分层,对作业进行分层,对学生也进行分层,做好了这三方面,就是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实现英语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一、对课程难度进行分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起来切忌急躁,需要

慢慢体会,掌握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次性将所有知识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慢慢消化。如此,老师不过是努力想将自己脑中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充其量只是机器,被动性地接受老师的馈赠,这样的复制过程还有可能会出错。这样的教学方法,其实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初中生有自己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想法,他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应该指引学生慢慢找到学习的窍门,让他们边学边进步。学习之道,在于通过学习他人的东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所有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方式,老师应该将学生带领到这样的路上,这才是教学的王道。比如,老师可以将课程难度进行分层,由简入难,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打牢固了,再学习难度高的,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础,难度系数高的课程学习也不会太难。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课是《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时,老师给课程进行分层:首先带学生学习单词及词性,一定先将单词熟悉了,并掌握用法;接下来再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在讲什么,关上书也能复述;然后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够将重要句型灵活应用。一步步地来,让大部分学

小学英语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 浙江2节课的教学设计 primary longman express 3a module 2 unit 2 things we can do教学设计 open day教学设计 温州市实验小学夏恩力 篇二:小学英语优秀教案 teaching plan topic : my family teaching aids :photos,cards teaching aims: a,let the pupils master the new words. b,make the pupils can describe their family members with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this is my…,she/he is … teaching contents: words:grandma ,grandpa ,father ,mother,brother,sister,husband,wi fe,family sentence :this is my … ,she /he is very(young,old,lovely…) teaching important: new words: grandma ,grandpa, husband,wife,family sentence :this is my … ,she /he is very(young,old,lovely…) teaching difficult: pupils can describe their family with the sentence partten: this is my … ,she /he is very(young,old,lovely…) procedure: 1,greeting. 2,warming up:review the words :father,mother,sister ,brother 3,presantation:a,show and look the family photos,the learn the new words. grandma ,grandpa, husband,wife,family b,describe the photos and learn the sentence, this is my … ,she /he is very(young,old,lovely)… 4,practice: a,describe the photos b,do the matching 5,homework class record t: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going today? s:fine,thanks,miss are you going? t:very you so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so today we will have something new to learn.(write do wn the topic:my family)ok,do you bring the family photos with you?(a task have assigned last week.) ss:yes!(shoe the photos) t:great!look,here is my family photo.(show the photo to the students.)please tell me where i am? ss:that little girl in red. t:yeah,it’s me.(point to the little girl)and the young man is my….? ss:father. t:right,”father”,we have learned last the young woman beside my father is my …?s:mother. t:how about the little boy?(brother!),and the young girl?(sister!)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3-01-21T11:23:15.63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彩红 [导读] 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文的选材丰富,是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张圆 (兰州市六十中,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材料贴近现代生活,许多阅读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种新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和途径,是学生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Senior Englishfor China 新教材阅读课教材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地理、科学发明、历史与文学、体育与健康、宇宙空间、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旅游与休闲、人权等各种题材。体裁则更加丰富多彩,有记叙、说明、议论、小说、书信、戏剧、游记、幽默等。这样就具有话题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经典范文,也是学生吸收和运用信息的主渠道。以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每个环节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又缺一不可。 一、导入(Leading in)———引出话题 课文导入环节是为了对阅读作教学准备,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设计好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所给的信息产生好奇的心理,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自我发挥创造了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他们去捕捉文章中的信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使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背景介绍式(the way to introduc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这种导入模式可以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常用于涉及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比如外国的政治、历史、文学、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PPT 来进行背景展示,也可以通过录像、文字资料、旅游指南、音乐、视频等进行介绍,目的是提供背景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升课程周边知识量。在阅读课The British Isles (高二Unit5)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知识,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或者教学挂图来让学生了解the British Isles 的地理位置及其它的组成部分。 2.提问式(the way to ask questions)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回答,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的问题不仅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而且与阅读材料关系密切。此任务型活动需要学生根据问题的启发,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找到文章中的有关章节并不难,难点在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答案概括出来。例如,在进行课文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 (高一Unit6)的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 (1)What table manners does the text about? (2)How does the text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content or in theorder of time? 3.讨论式(the way to discuss) 高中英语教材大多数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饮食健康、旅游、自然灾害、疾病与急救常识、环境保护等。在上课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文有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里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让学生例举平时在身边发生的紧急情况,比如溺水、交通事故、房子着火、出血、哽住、煤气中毒等,要求他们分组讨论如何自救,从而为阅读课文The rescue(高一Unit5)作好铺垫。 二、课文教学———课文呈现(Presentation) 课文教学是阅读课教学的核心部分,它是学生从文章中吸取信息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个阶段,学生要从所给的篇章中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主题段、归纳文章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逐字逐段地为学生翻译句子或者向学生“满堂灌”或“满堂问”,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和中心句(key word and sentence),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每个段落的大意(general idea),归纳出整篇文章的主题,最后让学生欣赏文章。课文阅读教学应该分为以下两步来进行: 1.快速浏览(Skimming)———初步感知 快速浏览是为了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出处,并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进行课文Kwanzaa(高一Unit14)设计与课文有关的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来回答: (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 (2)What is the festival about? (3)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Kwanzaa?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Z”字型的阅读方式,避免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行阅读,而是要快速用眼、用心、用大脑去扫描文章,集中精力用大脑去捕捉每段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 2.详细阅读(Careful reading)———深化理解 详细阅读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可以让学生分析段落、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在详细阅读这一环节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多项选择题或者正误判断题让学生讨论。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例如,进行课文Chuck’s friend(高一Unit 1)的教学时,设计划分文章段落大意的题,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详细阅读之后,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停顿,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分组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分组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游戏教学恰恰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手段和最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法。 虽然游戏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但时间一久,如果游戏设计得不符合他们的心愿,他们就很难提起精神上课。因此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更应注重学科本身,从已学到的知识去同化新的信息,从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游戏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一、因“学生”而施教 游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这就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游戏教学。 如“字母排序”这个游戏就适合全体学生参与,因为这个游戏比较简单,也很直观,大家都能接受,将arm, big, cat, dog, elephant, fat, good, hat, it, July, kite, look,monkey, nose, orange, pupil, queen, red, school, teacher, up, very, what,x-ray, yellow, zoo这些单词卡片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并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单词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组获胜。 同样Magic box“百宝箱”这个游戏以其简单且吸引人的特点,也适合全员参与。教师准备一只大布袋或一个一面有洞的大箱子,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手偶、文具等,如铅笔、书、钢笔、书包、玩具猫、狗、鸟,把用于联系单词的各种物品放进布袋或纸箱。每次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将手伸进布袋或纸箱摸出一样东西,注意不要让他看见里面的物品,但可以让其他学生看见,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老师或其他同学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本文中主要介绍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的实施。 标签:英语教学分组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而且活动的内容、参与的人员、要达到的目的、活动的方式等方面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从活动参与的人员来看,我们可以有学生个体活动(individual work)、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和班级活动(class work)。各种活动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其中小组活动无论从参与人数和参与者活动的频率都是处于相对平衡,既有一定的参与面,又能保证参与的频率。因此,在以语言运用为重点的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是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课堂活动形式,而且有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有益的体会,但也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困惑。如: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调控、如何评价等。所有这些归于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要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小组活动内容设计要易操作 从很多课堂实例分析,许多课堂小组活动很难真正有效深入展开的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过大、过泛、过烂、过难,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的教师参考用书第85页教学方法建议(二)的三个讨论题。“伟人”概念十分模糊,学生很难切入话题。在小组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1)话题要小,可以控制活动时间;(2)设问要具体,有助于学生思考;(3)内容要新颖,能够诱发学生参与;(4)难度要适宜,保证学生有话可讲。 二、小组活动目的定位要准确 我们不应该把小组活动当作活跃课堂外显气氛、体现课堂表面互动的添加剂,因为即使在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小组活动,但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的定位不准,这些添加剂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这不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渐渐削弱学生活动的参与欲。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是由一连串活动构建成的活动链,每个活动都是在这个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就是前者的目的定位后者的实施,后者的展开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组活动的目的定位也应纳入其中,即使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活动(小组活动往往是如此),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个活动,即课后活动(如课后作业、课外活动)。 三、分组要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分组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或误解。就近随意组合、简单强弱搭配、放任自由结合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是分组的唯一目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的活动的前提是人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分组时,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本文中主要介绍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的实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组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88-0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而且活动的内容、参与的人员、要达到的目的、活动的方式等方面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从活动参与的人员来看,我们可以有学生个体活动(individual work)、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和班级活动(class work)。各种活动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其中小组活动无论从参与人数和参与者活动的频率都是处于相对平衡,既有一定的参与面,又能保证参与的频率。因此,在以语言运用为重点的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是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课堂活动形式,而且有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有益的体会,但也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困惑。如: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调控、如何评价等。所有这些归于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要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小组活动内容设计要易操作 从很多课堂实例分析,许多课堂小组活动很难真正有效深入展开的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过大、过泛、过烂、过难,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的教师参考用书第85页教学方法建议(二)的三个讨论题。“伟人”概念十分模糊,学生很难切入话题。在小组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1)话题要小,可以控制活动时间;(2)设问要具体,有助于学生思考;(3)内容要新颖,能够诱发学生参与;(4)难度要适宜,保证学生有话可讲。 二、小组活动目的定位要准确 我们不应该把小组活动当作活跃课堂外显气氛、体现课堂表面互动的添加剂,因为即使在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小组活动,但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的定位不准,这些添加剂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这不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渐渐削弱学生活动的参与欲。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是由一连串活动构建成的活动链,每个活动都是在这个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就是前者的目的定位后者的实施,后者的展开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组活动的目的定位也应纳入其中,即使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活动(小组活动往往是如此),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个活动,即课后活动(如课后作业、课外活动)。 三、分组要做到以人为本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和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中学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班额大,人数多的问题非常突出,以至于教师授课效果不明显.在英语教学中,班级授课制仍是英语课常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效果差”等现象.由于缺乏学习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具体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实践 1.优化小组分配 首先,教师要从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结构着手.要正确划分小组,这里教师要以此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将这称为指令性划分.也可随机性划分,根

据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还可以自由性划分,根据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让学生换组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牛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角色,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由2—6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2.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任务活动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这些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上台表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胆量,更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使小组合作更为积极有效。 3.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调控在合作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浅谈小学英语分组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分组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5T15:19:45.70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5月供稿作者:魏伟[导读] 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魏伟 【中图分类号】G662.2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27-01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素质教育把学生视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能力和个性,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平等的关系。为了在教学中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泼、自由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提高素质,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积累,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分组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组织要有竞争性 所谓“分组教学”,笔者认为是一种将班级成员有意识地分成多个组块,运用不同教学设计方案,使基础好的学生在外界(老师和同组同学)的刺激下,学得更好;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外动力(老师和组员之间的竞争)的驱动下,逐渐得到提高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例如,我在设计三年级Animals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结合“动物”这一主题,将全班分成七个动物小队,这七个动物小队的名称也就是课上要教的这七种动物cats,dogs,ducks,hens,pigs,birds and foxes,接着,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中展开。每当小组成员回答出问题或该组操练对话成功时,我给他们小组放上一个动物,哪一组动物多,也就表示哪一组得分最多。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又紧张。他们都不愿错失每一个发言的机会,要为小组争光。实践证明这种小组间的竞争,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后,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便可围绕“竞争”这一主题由于分组教学的特殊教学形式,那些平时少言寡语、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冷落或被忽视。为了让他们找到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经常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如在Animals这一课中,当从录音机里传来“瞄呜”的声音,老师问“what is it?”对于类似简单的问题,基础差些的学生思考一下就能回答出“It’s a cat.”。这些问题,我经常留给这些学生来回答。当他们也能为小组得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露出自信而得意的表情。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我也不会忘记出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课堂设计要有趣味性 由于是分组教学,学生以“组”为单位,围在一起,自由地、面对面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无拘无束,灵活机动,但一不小合,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设计的趣味性,努力抓住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的思维随时和你交流、互动。考虑到小学生特别爱看卡通片,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播放一些他们喜爱的又与课文有关的片子。如在教学Animals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从卡通片中剪辑了新授的那七种动物,在教每个单词时,我就播放关于该动物的有趣片段,学生被画面深深吸引了,学习单词特别起劲,特别用心。在复习这些新单词的时候,我设计了一组动画谜语:一只露出脚的动物是什么,半开半掩的门里是什么动物,袋里装的是什么动物,只露出一条尾巴的是什么动物,结合句型“What are they? They are…”和“What is it?”“It’s…”类似的智力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象的空间,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堂课不仅学习了新单词,又操练了句型“What are they? They are…”和“What is it?”“It’s…”,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可谓一举三得。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充分体会到“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真诚合作,组际公平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分组教学”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敢于提问,勤于讨论,使课堂成为师生愉快学习的乐园;“分组教学”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乐于探索的意愿及对成功的不懈追求。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_英语教学论文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优秀率达49%,平均分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先摸底,后分组。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本着“学生为本”的宗旨,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生成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我市区域性推进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探究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分组“活动”教学,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生成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我市区域性推进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所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分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改革尝试。在当前大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实施分组教学,是统筹兼顾英语学科小班化教学最优化的一种尝试和改革。 在实施分组活动教学之前,教者应该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即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将他们合理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笔者认为分组要基于学生的分层,再根据教

学内容的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有效分组,“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更推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既便于组内的相互帮扶,又利于组间的相互竞争。此外,组长是一个学习小组的“领头羊”,活动是否能有效组织和开展,很大一部分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会做事”的小组长,因此精选和培训组长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也是分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步。 在精心又合理的建立了“学习小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基本单位之后,笔者认为:我们教者还必须让小组活动富有内涵和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好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活动的时机和内容 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的时机,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并掌握好活动次数。虽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最具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这样的学习方式而盲目进行小组活动,应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有取舍地选择合作时机。例如:教学内容过于困难时,教师可进行全班教学,作适当的讲解和指导,一味开展小组讨论,只会导致气氛冷淡,学生无话可说;教学内容太简单时,也不适合设计小组讨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尤其是后进生,避免

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从事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四年级英语教材每单元的话题鲜明,而且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想起暑假读的《》这本书中讲到,孩子在早期接受大量英文听力训练,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将变得容易,并且日复一日,孩子在不经意间开始脱口说英语。这本书的思想又一次印证了:学习语言应从听﹑说入手,听—说—读—写的语言认知顺序,反应了一个科学的自然的语言习得过程。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每节英语课前十分钟结合本单元话题,设置情景,与学生展开真实有趣的交流,尽量紧扣新句型,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学

过的句型,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的口语展示让我感动,小组比赛时积极向上不服输的精神让我感动…… 我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不断的整合教材教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我觉得在我们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它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 听是说的前提,学生学习英语,总是要先听,然后才能进一步学习说,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精心听之余也不要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我们应创设一些情景,选择小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他们所熟悉的相关话题。这是培

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主要包括模仿录音、朗读、背诵和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根据所给情景练习对话等形式。其中朗读和背诵尤其适合入门阶段的学生,是促使他们正确掌握英语字母、单词等发音并加以记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 听说是口语,读写是书面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目标中的一级目标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小故事的能力。在小学中年级依托教材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做到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插图、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之上,逐步的渗透写作的能力,学生能根据相应的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用正确的句型来书写表达出来。这样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设计 所谓的教学情景就是学习的课堂氛围。一般说来,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师生关系和课程设计等因素构成的心理和物理环境的总和。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不仅使教学变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它与实际的语言交际的情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结合起来构成学生学习、运用外语的外部条件。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课程设计对于教学情景的设置有较大的影响。本又试从课文导入、教学活动安排思考题布置等方面对如何设置教学情景做一初步探讨,侧重于分析课堂设计在教学情景设置中的作用。 一、教学情景的创建 1.采用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做准备 课堂教学导入有时也被叫做热身活动。Warming-up exercise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导入有多种: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对中学生学习外语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采、求新猎奇的 活动菜单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从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玩玩唱唱中引入课文,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 高一第5单元第一课是对话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说话掌握采用语言。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导人活动:先请大家说出自己最喜爱的流行歌手,然后令其上讲台尽力模仿之(唱歌、动作、说话、都行、类似湖南卫视(欢乐总动员)节目程前主持的模仿秀),其余学生当评委,评出模仿秀。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想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待模仿秀产生后,我就自然地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他。此时学生交际热情高涨,大有要把被问者难倒之势,无形中他们己使用了大量的采访用语。这时我把其中一些地道的采访用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interview . listen to the dialogue .(要想了解更多的采访用语请听以下录音对话)。通过热身活动,学生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思维一下子激活起来,急于想通过录音了解自己的未知信息,这种带着任务及兴趣听录音,不仅听得准、记得牢,而且为下一教学步骤——教师设置采访情景,学生自编对话作好了心理与知识上的准备。 又如第5单元第二课(卓别林),该课主要介绍卓别林生平。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其步骤往往是:(1)学生快速阅读(2)做阅读理解题(3)教师讲解文中语言点。如此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教师苦不堪言,尤其严重的是此种教学方法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结合卓别林表演艺术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导入方式:播放一段轻松的小夜曲,随着委婉的轻音乐,拉开了当天热身 活动的序幕。“Today ,we‘ll have a game first . Mr.Mrs ,if you are brave enough ,please come up and walk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Each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walk in a special way ,just try to make yourself different from others. We’ll see who will do best and get first in the game .”(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勇敢的女士们、先生们,请走上前来,用你认为最独特的步态展示你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们将拭目以待,看谁能摘取此次比赛的桂冠)。紧接着马上把音乐换成有刺激性的能够引起强烈情绪冲动的劲歌。受音乐的感染,我情不自禁的模仿了一下迪斯科的舞步,学生们一下群情激奋,争先恐后地拥上讲台,尽可能别出心裁地走出与众不同的步态。其中有个女生所模仿的女模特,其神似与形象简直令人拍手叫绝,为此她获得了竞赛桂冠。高度激活的师生情绪就为顺利完成课文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

小学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探讨

小学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探讨 概要:利用分组合作机制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完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指导,让分组合作更加有实效性。而要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遵循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就分组合作机制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分组合作机制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组合作机制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分组合作机制的开展,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分组合作机制的开展,必然会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展开,为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创造教学背景。而教学情境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信息,通过对英语情境的分组讨论,学生对于情境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从而掌握了更多的英语知识,也懂得了如何消化与吸收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从而英语知识素养会得到大大提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英语教材内容,通过探究、思考,不仅仅会记住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所有内容,还会对于教学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单词、句式、单词发音等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从而大大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素养。 第二,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兴趣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英语学科的学习,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动机方面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是为了满足老师与家长的期望与要求,而不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引领。因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就出现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差等问题。在分组合作中,小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争辩等形式,在互帮互助中对加深了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在积极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到英语的魅力所在,从而爱上英语学科,也就会更加热爱融入了英语学科知识的小学英语课堂,大大提升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造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 是这样做的: 一、学生分层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为七年级新生。学生进班后,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程度、学 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我把他们分成a、b、c三个 层次。a层次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是班里学习成绩、 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知识的 能力相对较弱,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能,需要老师扶持,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 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 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 定程度的提高。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要求他们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 信心,激发潜能。 三、教学内容分层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施教分层 1、教授对话课时,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中的合讲分练法。以go for it !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中的practice conversations为例,在给学生讲解了怎样描述某人外貌时的一些要求(合讲)后,我要求a层 学生能仿照对话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爱好等多方位地描述;b层学生能就班上的同学进行 身高、体型、头发进行描述即可;而c层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对话(分练)。然后我再先请c层一组学生 读对话; b层一组学生表演对话; a层一组学生演示自编对话。 2、讲授课文时,我则采用先合讲合练,后合讲分练的方法。以go for it !下册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为例。先是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几种面条,引出本课课文中的面条广告(合讲)。接着进行fast? reading ,回答以下问题:how many kinds of noodles we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how much are the noodles ? what’s the meaning of lunch noodles ? (合练)。在师生共同检查完答案后(合讲),进行detailed??reading : a层学 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并复述课文;b层学生完成回答第一、二个问题并完成填空;c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分练)。分练之后再合讲,先由c层学生进行正误辨析,次由b层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最后由a层学生复述课文。 五、作业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