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一种大分子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

1 前言

以往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多使用卤系阻燃剂,然而近年来要求阻燃材料不仅能降低火焰蔓延的速度,而且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毒气和腐蚀性气体要少,于是无卤素阻燃材料及技术的开发盛行起来。其中不含卤素的磷酸酯系化合物发展很快,已知有三苯磷酸酯、磷酸三甲苯酯、齐聚物型的缩合磷酸酯。可是这些磷酸酯系化合物挥发性大,耐热性低,其阻燃性能及其配合树脂材料的机械性能方面都需要改善。近年来随着阻燃法规的强化,要求进一步提高阻燃材料的性能,希望开发可能克服以往低分子磷酸酯缺点的大分子磷酸酯阻燃剂的呼声十分强烈。本文介绍的大分子磷酸酯是具有多芳基含硅的双磷酸酯,不仅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而且有热稳定性高、挥发性低、与树脂相容性好、对加工性能无影响、耐久、耐光、耐水等优点,同时还兼有稳定剂及颜料等添加助剂的分散剂的作用,可广泛使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的阻燃。本文介绍的这种大分子有机磷酸酯合成路线的工艺条件要求低,实用,有发展前景。

2 合成路线

合成这种大分子多芳基含硅双磷酸酯的反应分为二步。第一步,在非活性溶剂中,在胺同时存在下,由对苯二酚与二芳基磷酸氯化物反应生成式(1)的化合物:

第二步,在非活性溶剂和胺的存在下,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二芳基硅烷反应,

即可生成(2)式所示的多芳基含硅双磷酸酯大分子化合物。

2.1 合成操作要点

在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及滴液漏斗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非活性溶剂及三乙胺适量,再加对苯二酚,在室温搅拌下滴入二芳基磷酸氯化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加完毕,然后在室温下熟化反应一定时间,即完成第一步反应。此后进行过滤,脱除溶剂,即得结晶。将此结晶及NaOH溶于适量水中,过滤不溶物后,在母液中加适量盐酸,使产生结晶,再过滤,即得结晶,进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测定熔点为82度。

第二步反应是在上述玻璃反应器中,在非活性溶剂与胺存在下,加入第一步反应产物,在室温下搅拌,滴加芳基硅烷,在规定时间内滴加完毕,此后在室温下熟化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完成后进行过滤,馏去溶剂,得到粘稠的有机磷阻燃剂,进行元素分析及热失重测定,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可知产物与式(2)化合物元素值一致。

2.2 合成工艺条件

(1)原料配比

第一步反应,胺的用量可在0.5~0.65mol,可将胺溶解在所用的溶剂中用于反应,对苯二酚和二芳基磷酸氯化物用量可在0.5~3mol。

第二步反应,胺含量保持在0.5mol,第一步反应生成物为0.5mol,二氯二芳基硅烷用量为0.25~0.3mol。

(2)溶剂选择及用量

在本合成反应中使用的溶剂宜选用非活性的。例如1,4一二氧杂环乙烷、二氯甲烷、二溴甲烷、四氯化碳、1,2一二氯乙烷、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的用量为反应原料量的5~20倍,过少反应液粘度高、反应缓慢,过多则不经济。

(3)反应温度

本合成反应温度一般可在一10~印℃范围内进行,适宜在0—30~C范围内的室温下进行温和的反应。

(4)反应时间

本合成反应几乎不受胺催化剂的种类和上述范围的反应温度的影响,只是当胺的存在量过少和反应溶剂的用量过少时反应进行缓慢,胺作为催化剂影响反应进行,后者过少将使粘度过大而导致反应缓慢。一般在2~5h即可完成反应。

(5)催化剂

本合成反应是磷酸酯化反应,所以使用的催化剂是Lewis碱,如吡啶、三乙胺、二乙苯胺、三乙二胺等有机胺作缚酸剂。胺保持量以不低于0.5mol为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这种大分子多芳基含硅双磷酸酯的合成反应条件简便,容易生产。它具有高热稳定性、热失重温度较高,作为阻燃剂具有优异的性能,挥发性低,相容性好,可广泛用于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它不含卤素,没有卤素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以期待它不久将成为ZA7竞相开发生产的优良磷酸酯阻燃剂之一。

次磷酸铝与阻燃剂

次磷酸铝与阻燃剂 (本文版权归好磷网所有,仅作交流共享之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我们日常使用高聚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产品,其阻燃性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因为这些高聚物原料本身多数都含碳、氢、氧等元素,所以一般比较容易引燃,并持续燃烧,最后酿成火灾。理论上讲,能够充当阻燃添加剂的物质种类繁如星辰,而优秀的阻燃物质,不仅能够完成本质工作(阻燃),还必须不能带来其它的缺陷和困难(涉及基材硬度、韧度、色泽、电导等),我们今天介绍的是通常被喻为环保型阻燃剂的次磷酸铝。 其物性 常温下较为稳定,加,)次磷酸铝,磷系无机盐,其分子式为Al(HPO322其反应但在温度较高时会发生分解,产生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工热稳定性优良,过程 如下:AlPO+2PH)HAl(PO?33422一般不影常作为一种协作剂与其它磷系、氮系 阻燃剂共同添加到高聚物中,它对环境相而且可以达到协作互补,响基材的物化性能,提高阻燃效率的作用。 对友好的,可作为一种无卤无毒阻燃剂。它磷含量高(41.89%),水解稳定性好,加工时不引起聚合物的分解。 其制备

次磷酸铝其制备过程的主要反应是次磷酸根与铝离子结次磷酸铝作为一种次磷酸盐,因此文献中提到次磷合,那么只需向反应场景提供次磷酸根与金属铝离子即可,利分别利用酸碱中和以及离子交换复分解的原理。酸铝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而作为一元中强需要有次磷酸和氢氧化铝。用酸碱中和反应来制备次磷酸铝时,但它虽然在常温干燥环境下比较稳定,酸的次磷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顺,由于化学反将会发生剧烈反应。却是实实在在的强还原剂,一旦与氧化剂相遇,℃时,会发130应(如酸碱中和),多数是放热的过程,而次磷酸铝在温度达到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次磷酸钠生成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危及生命安全。生分解,提供次磷酸根,氯化铝提供铝离子,在溶液中进行反应。这种方法看起来挺美,提出了然而,对于次磷酸的转化率以及生成的次磷酸铝如何从溶液中提取出来,)OH(pH如果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得到Al,“十分蛋疼”新的挑战(通俗来说就是)我们还是可以得到次值的控制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的不断优化下,PH,不过在对3磷酸铝的。当然,能够提供铝源的化学物质也不少,比如十八水硫酸铝等等。 其应用 PA6(尼龙)磷酸铝含磷高,含铝高具有热稳定性好、水溶性小、阻燃效力大等优点,是等)的阻燃改ABS、PATPU、一种绿色的阻燃剂,被广泛用在塑料(PBT、

常见阻燃剂的类型

常见阻燃剂的类型 随着全球安全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人们对防火安全及制品阻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目前国内塑料改性用阻燃剂近80%为含卤阻燃剂,其中以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类物质为代表,溴系阻燃剂效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且价格适中。和其它类型的阻燃剂相比,其效能/价格比更具有优越性,我国供出口电子电气类产品中70%~80%都用此类阻燃剂。但溴-锑阻燃体系在热裂解及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而且近年欧盟一些国家认为溴系阻燃剂燃烧时会产生有毒致癌的多溴代苯并恶瑛(PBDD)和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DF),2003年2月,欧盟出台了RoHS和WEEE两个禁令,其中RoHs是限制有害物质的禁令(The Restriction ofHaz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它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欧盟国家销售的所有电子电气设备,不能含有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 常用环保型阻燃剂 一、环保型溴系阻燃剂 1、十溴二苯乙烷8010 8010不属于多溴二苯醚,在燃烧中绝对不可能产生PBDD或PBDF;8010的相对分子量为971;溴含量82%,和DBDPO含溴量相当(83%),因此阻燃性能基本一致;初熔点345℃,热稳定性较DBDPO(305℃)高;它的耐光性以及不易渗析的特点都优于DBDPO,最可贵的是其阻燃的塑料可以回收使用,这是许多溴系阻燃剂所不具备的特点。8010工业品为平均粒度3μm、自由流动、微颗粒化的白色结晶粉末,在塑料改性中容易分散,塑料制品颜色自由。而且工业化成本和DBDPO相当,是DBDPO最为理想的替代品。 作为添加型溴系阻燃剂,8010在使用过程也需要和锑化物配合使用,配合比例和DBDPO/锑化物比例相同;和DBDPO相比,8010更适用于高温高粘特性的工程塑料。 首先对8010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是美国雅宝公司,并申请了生产和使用专利;这一度使国内阻燃剂研究生产单位迟迟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经查询发现,雅宝公司的专利范围是在中国之外的地区,因而可以在中国生产和使用8010,只是不能出口及申请专利。柳暗花明,国内研究生产单位纷纷投入研究,2002年年底以工业规模试验成功。目前,国内市场厂商代表有:雅宝公司,大湖公司,苏州晶华工有限公司,山东莱玉化工等。 2、溴化环氧树脂 阻燃剂用溴化环氧树脂又称为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齐聚物,溴含量可达50%,分子量在1000~45000之间,分为EP型和EC型;EP型和EC型相比,前者的耐光性较好,但溴含量较低,而后者阻燃的ABS和HIPS具有较好的抗冲强度。商业品溴化环氧树脂是乳黄色半透名晶片和白色粉末的混合物,国产溴化环氧树脂有刺激性气味,而以色列死海溴产品则无气味。溴化环氧树脂具有令人满意的熔体流速和较高的阻燃效率,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且能赋予阻燃基材良好的机械性能,产品不起霜。

聚碳酸酯用磺酸盐阻燃剂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用磺酸盐阻燃剂研究进展 肖元琴欧育湘赵毅 北京理丁大学材料学院 PC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及不同接枝情况,氧指数为21%--24%,阻燃性能达UL-94 V-2级,优于普通塑料,PC虽然能自熄,但仍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如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的机壳和组件、变压器线圈、汽车部件、建筑材料等对PC阻燃性能的要求。此外,PC燃烧时滴落的热熔体很易引起附近的材料着火。为此,必须对PC进行阻燃改性。 目前PC常用的阻燃剂主要分为溴系、有机磷系、硅系、磺酸盐系、硼系等。溴系阻燃剂因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逐渐被限制使用。磷系阻燃剂添加量大:一般为10%-30%,多数分解温度比较低,易腐蚀模具,有些还会影响树脂的冲击强度,更甚者在较高温度下会导致PC材料发黄,有机磷系阻燃剂一般多用于PC/ABS合金。有机硅化合物被认为一类高效、无毒、低烟、环境友好性阻燃剂。但成本较高,常与其他阻燃剂复合使用。硼系阻燃剂阻燃效率不高,通常只有与聚硅氧烷并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磺酸盐系阻燃剂阻燃效率高,添加极少量即可使PC达UL 94 V-0级(3.2mm厚),但要满足更高的阻燃性能则需与其他阻燃剂复配使用。 1 PC用磺酸盐阻燃机理 早在20世纪70年代:通用电器及拜耳公司就申请了磺酸盐化合物用于PC的阻燃的专利。目前工业中常用的商品主要有苯磺酰基苯磺酸钾(KSS)、全氟丁基磺酸钾(PPFBS)、2,4,5―三氯苯磺酸钠(STB)。―般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可分为:1、气相阻燃,即抑制在燃烧反应中起链增长作用的自由基;2、凝聚相阻燃,即在固相中终止聚合物的热分解和阻止聚合物释放出可燃气体;3、中断热交换,即将聚合物产生的热量带走而不反馈到聚合物上,使聚合物不再持续分解。但磺酸盐对PC的阻燃机理与上述不同,目前大多认为燃烧时它能加快PC 的成炭速率,促进聚合物分子交联。 图1: PC的TGA谱图 图1为PC与PC/PPFBS的热失重(TGA)谱图,从图1(b)可见在455℃-531℃间出现了一个尖峰,503℃时的质量损失速率(MLR)约20%/min,纯PC的TGA谱图显示此温度下的MLR 约9%/min,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此外,添加PPFBS后的PC与纯PC燃烧后的炭残余量并无多大变化(500℃下PC的残余量为40.1%,PC/PPFBS为43.6%,700℃两者的炭残余量均为21.5%),但添加PPFBS后PC的氧指数从26.8%增大为37.5%。另外根据PC/PPFBS 体系460.8℃及515.8℃下的FTIR谱图,并与纯PC的FTIR谱图对比,得出结论为:PPFBS 阻燃PC的作用为:1、促进二氧化碳和水的释放;2、促进酚类物质的生成;3、促进芳香族与脂肪族化合物的产生,表明PPFBS具有提高PC的成炭速率的作用。 关于PC的交联的研究。Brady利用裂解一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发现磺酸盐可以促进生成异丙酚的二聚体(交联),此反应为碱性催化反应。根据此机理,可认为PC/PPFBS体系热降解产生的碱性烷基氧化钾有利于保持PC的交联度。 Jameshines等从PC的结构出发探讨了在磺酸盐存在下PC的交联过程。不同于一般聚酯(如PET、PBT)PC的结构使它具有一种特定的降解过程,即受热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重排,使得PC交联。此外磺酸盐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硫对这种重排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促进PC 的交联。在材料表面上成炭。阻止可燃气体释放以及热的传播。PC的少量交联所减少的热

磷酸酯的性质与用途

磷酸酯 磷酸酯类性质 磷酸酯是一种兼阻燃、增塑效果为一体的阻燃增塑剂,较其它的磷酸酯及溴系增塑剂具有无味、耐光辐射、防霉、相溶而不易喷出,增塑性能好,阻燃效果优异等特性。磷酸酯与聚氯乙烯等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特别是阻燃性能好,但有毒。芳香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差,而脂肪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好,但热稳定性较差,耐抽出性不如芳香族磷酸酯。其主要品种有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辛酯(TOP)、磷酸二苯一辛酯(DPOP)等。 磷酸酯是一种淡黄色或无色液体,高闪点、无毒、无味、防霉、耐低温、耐光辐射,用良好的相溶性、增塑性、阻燃性。磷酸酯及卤化磷酸酯在增塑剂、阻燃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材料加工助剂中主要类别之一,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木材、纸张、涂料等领域中。 磷酸酯类用途 磷酸酯主要用作聚氯乙烯树脂及各种塑料、合成橡胶、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增塑剂。磷酸酯类塑料加工助剂与聚氯乙烯、醋酸及硝基纤维素、聚苯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树脂、合成橡胶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具有优良的增塑、阻燃、耐磨、抗菌等多功能的加工助剂。含卤磷酸酯一般作为阻燃剂使用,而芳香族磷酸酯、脂肪族磷酸酯或芳香脂肪族磷酸酯则作为阻燃增塑剂使用。 用作阻燃剂的作用:磷系阻燃剂的阻燃作用在于阻碍向火焰供给燃料,降低聚合物裂解速度和催化聚合物的交联反应,这样就促使聚合物的碳化,增加燃烧残余物的量。当磷系阻燃剂与一定的氮化合物共同使用时,阻燃效力比两种阻燃剂单独使用时效力之和还大,这就是所谓磷-氮协同效应。 用作增塑剂的作用:磷酸酯突出的特点是良好的阻燃性和抗菌性,特别是单独使用时效果更佳。另外,磷酸酯类增塑剂挥发性较低,抗抽出性也优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多数磷酸酯都有耐菌性和耐侯性。但这类增塑剂的主要缺点是价格较贵,耐寒性较差,大多数磷酸酯类的毒性较大,特别是磷酸三甲苯酯(TCP)不能用于和食品接触的场合。磷酸二苯辛酯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唯一磷酸酯。含卤磷酯几乎全部作为阻燃剂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种类: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含磷表面活性剂的代表,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湿、洗净、增溶、乳化、抗静电和缓蚀防锈等特性,且易生物降解,刺激性比较低,热稳定性、耐碱、耐电解质和抗静电性均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纤、纺织、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目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基本分为两大类:①合成研究;②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有烷基(芳基)磷酸酯(盐)、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咪唑啉类磷酸酯(盐)、高分子聚磷酸酯(盐)以及硅氧烷磷酸酯等。它们的性质不同,应用范围各有侧重。 合成磷酸酯表面活性剂需要亲油、亲水两部分原料。亲油性原料主要有:脂肪醇(RO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RO(C2H40) H)、烷醇酰胺(RCONHCH2CH2OH)、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RCONH(C2H40) H)、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油脂和脂肪酸酯类等6大类;磷酸化试剂有:五氧化二磷(P2O5)、焦磷酸(}{3P2o7)、三氯化磷(PC1 )、三氯氧磷(POC13)和磷酸(H3PO4)等。具体用途: 1、磷酸酯可用于生产国家煤炭部、化工部相关标准要求的一般难燃输送带,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阻燃钢缆输送带,阻燃整芯PVC及PVG输送带。而制作出的PVC输送带表面无异物喷出,易于生产PVG输送带。

新型阻燃剂之聚磷酸铵APP

新型阻燃剂之聚磷酸铵APP 应化0801班080370103 袁恒垒 聚磷酸铵又称多聚磷酸铵或缩聚磷酸铵(简称APP),196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先开发成功。聚磷酸铵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吸湿性小,热稳定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卤阻燃剂 聚磷酸铵又称多聚磷酸铵或缩聚磷酸铵(简称APP),196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先开发成功。聚磷酸铵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吸湿性小,热稳定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卤阻燃剂。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西德、前苏联等开始大量生产,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该类产品,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主要用作阻燃剂。 聚磷酸铵是一种含N和P的聚磷酸盐,按其聚合度可分为低聚、中聚以及高聚3种,其聚合度越高水溶性越小,反之则水溶性越大。按其结构可以分为结晶形和无定形,结晶态聚磷酸铵为长链状水不溶性盐。聚磷酸铵的分子通式为(NH4)(n+2)Pn0(3n+1),当n为10 ~20时,为水溶性;当n大于20时,为难溶性。 聚磷酸铵已逐渐进入复混肥和液体肥料的生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TVA开发了用商品湿法磷酸(54%P205,质量分数)生产聚磷酸铵基础液体肥料,也就是将湿法磷酸浓缩成过磷酸,在管式反应器中与氨反应,生成高浓度聚磷酸铵,加水冷却生成品级为10-34-0的液肥产品。基础液肥可与氮溶液、钾肥生产液体复混肥。我国目前尚未有专业生产聚磷酸铵肥料的企业,其性状、组成及生产方法尚存在争议,一般认为作为肥料用聚磷酸铵应是短链全水溶的,包含磷酸铵、三聚磷酸铵和四聚磷酸铵等多种聚磷酸铵,

聚合度更高、链更长的聚磷酸铵只有少量存在;另有资料介绍,农用聚磷酸铵聚合度通常为5~18,且溶解性好,是液体肥料的主要品种。农用聚磷酸铵目前在中国仅有少量生产,还未形成商品出售。 聚磷酸铵系无分支的长链聚合物,分子结构通式为(NH4)n+2PnO3n+1,当n足够大时,可写为(NH4)n+2PO3n+ 聚磷酸铵的含磷量高达30%~32%,含氮为14%~16%。这类阻燃剂最突出的特征是燃烧时的生烟量极低,不产生卤化氢。由于聚磷酸铵热稳定性好,可替代磷酸铵。 聚磷酸铵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微细粉末。APP的水溶性和吸湿性随聚合物增加而降低。国内按聚合度n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n=10~20,相对分子质量1000~2000)和水不溶性(n>20,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两种。n可大于1000。国外把n<100称为结晶相I聚磷酸铵(APPⅠ),把n>1000的带支链的APP称为结晶相Ⅱ聚磷酸铵(APPⅡ)。n<100的短链APP对水的敏感性(可水解性)比超长链(M>1000)APP 大,而后者的热稳定性和耐水解性较高。长链APP在300℃以上才开始分解成磷酸和氨,而短链APP在150℃以上就开始分解。 常用的结晶态APP为水不溶性长链状聚磷酸铵盐。APP含磷量大、含氮量高,磷氮体系产生协同效应,阻燃性好。相对密度小,分散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消烟、毒性低。 APP的生产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磷酸-尿素热聚合法: 另一种是磷酸铵的尿素热聚法:聚合温度约为205~300℃,反应过程维持—定的氨分压,以防止APP分解。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阻燃剂目前主要有有机和无机,卤素和非卤。有机是以溴系、氮系和红磷及化合物为代表的一些阻燃剂,无机主要是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系等阻燃体系。 一般来讲有机阻燃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在塑料中,溴系阻燃剂在有机阻燃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在环保问题上“非议”多端但一直难以有其他阻燃剂体系取代。 在非卤素阻燃剂中红磷是一种较好的阻燃剂,具有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低烟、低毒、用途广泛等优点。红磷与氢氧化铝、膨胀性石墨等无机阻燃剂复配使用,制成复合型磷/镁、磷/铝、磷/石墨等非卤阻燃剂,可使用阻燃剂量大幅降低,从而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但普通红磷在空气中易氧化、吸湿,容易引起粉尘爆炸,运输困难,与高分子材料相溶性差等缺陷,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为弥补这方面不足,以扩大红磷应用范围,我们采用了国外先进的微胶囊包覆工艺,使之成为微胶囊化红磷。微胶囊化红磷除克服了红磷固有的弊端外,并具有高效、低烟,在加工中不产生有毒气体,其分散性、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均有提高和改善。 在防火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未来阻燃产品发展的重要节点。阻燃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随着欧洲一系列环保政策出台,其发展应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保障人员和财产免受火灾威胁的同时,又能使阻燃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是国内阻燃剂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及下游电子电气、建材、交通及家具等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阻燃剂是塑料助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阻燃剂需求量已超过120万吨/年,包括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等数百个品种。由于众所周知的环境与毒理学方面的原因,欧盟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对大量生产的化学品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阻燃剂也不例外,目前已经开始评估的有溴系阻燃剂和磷系阻燃剂。其中对五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以及十溴二苯醚评估已经结束。欧盟于2004年8月15日开始禁用五溴二苯醚和八溴二苯醚;对十溴二苯醚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结论是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没有显见的风险,不必采取风险降低措施。 对于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以及2,2-二(氯甲基)环丙烷(V-6)在内的其他阻燃剂,目前正处在欧盟风险评估过程中。同时与某些阻燃协效剂如三氧化二锑(Sb2O3)也正处在欧盟风险评估过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研究进展_徐会志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研究进展 徐会志,王胜鹏,包杰界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1231) 摘 要有机磷阻燃剂研究在国内外得到极大的关注。综述了磷酸酯类阻燃剂、膦酸酯类阻燃剂和磷杂环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机磷阻燃剂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磷酸酯,膦酸酯,磷杂环 1 引言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是一种阻燃性能较好的阻燃剂,它品种多,用途广泛。卤系阻燃剂存在很多缺点,如抗紫外线稳定性差,燃烧时生成较多的烟、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特别是自1986年起,发现多溴二苯醚及其阻燃的高聚物的热裂解和燃烧产物中含有致癌物四溴代双苯并二恶烷及四溴代苯并呋喃后,卤系阻燃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使得非卤阻燃剂特别是有机磷阻燃剂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更加重要。虽然有机磷化合物都会有一定的毒性,但它们的致畸性却不高,其分解产物及其阻燃的高聚物的热裂解和燃烧产物中腐蚀性、有毒物也很少。有机磷阻燃剂之所以成为阻燃剂研究中的热点,除了上面的因素外,还因为有机磷阻燃剂除了具有阻燃性能之外,很多品种还同时具有增塑、热稳定等作用,对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综合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机磷阻燃剂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每年报道很多。有机磷阻燃剂根据化学活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使用方便的反应型和阻燃性持久的添加型两类,下面就这些阻燃剂种类、合成和应用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论述[1,2]。 2 磷酸酯阻燃剂 用作阻燃剂的磷酸酯很多,主要可用于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泡沫塑料,聚酯(PET),聚碳酸酯(PC)和液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包括只含磷的磷酸酯阻燃剂、含氮磷酸酯阻燃剂和含卤磷酸酯阻燃剂等几类。 (1)只含磷的磷酸酯阻燃剂 只含磷的磷酸酯阻燃剂大多数为酚类的磷酸酯,也有少量的烷基磷酸酯。Bright Danielle A报道,结构式如下的化合物可用于高抗冲聚苯乙烯的阻燃处理: 1,4-(ArO)2P(O)OCH2C6H4CH2OP(O)(ArO)2 式中Ar=(未)取代的芳基。 当在高抗冲聚苯乙烯中加入5.6份该化合物时极限氧指数(LOI)从18变为20.5。相近结构的

浅谈阻燃材料聚磷酸铵的研究进展

浅谈阻燃材料聚磷酸铵的研究进展 摘要: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机无卤磷系阻燃剂,是膨胀型阻燃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就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改性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聚磷酸铵;阻燃剂;合成方法;改性,应用进展 聚磷酸铵(简称APP)是一种磷氮系特效膨胀型无机阻燃剂,通式为(NH4)n+ 2PnO3n+1,外观呈白色粉末状,分水溶性和水难溶性,其中聚合度n 在10- 20 之间为水溶性,称为短链APP;聚合度n 大于20 的为水难溶性,称为长链APP。该产品P- N 阻燃元素含量高、热稳定性能好,产品近乎中性,能与其他物质配伍,阻燃性能持久,无毒抑烟。APP作为膨胀型阻燃剂的基础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阻燃领域,随着全球阻燃剂朝无卤化方向发展,以APP 为主要原料的膨胀型阻燃剂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APP 的阻燃机理是受热脱水后生成聚磷酸强脱水剂,促使有机物表面脱水生成炭化物,加之生成的非挥发性磷的氧化物及聚磷酸对基材表面进行覆盖,隔绝空气而达到阻燃的目的,同时由于APP 含有氮元素,受热分解释放出CO2、N2、NH3等气体,这些气体不易燃烧,阻断了氧的供应,达到了阻燃增效和协同效应的目的[1]。 1 聚磷酸铵的合成 目前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很多,主要有磷酸和尿素缩合法,聚磷酸铵化法,正聚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P2O5-NH3-H2O 高温气相反应法,NH4H2PO4和CO(NH2)2缩合法,NH4H2PO4和NH3缩合法以及H3PO4和NH3缩合法等。根据聚磷酸铵不同的用途合成的方法也不一样。 1.1 磷酸和尿素缩合法 这种合成方法是将磷酸和尿素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搅拌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再将这种液体加热,经发泡、聚合和固化3 个阶段即可得到白色干燥固体,冷却后得到成品。 李茂林等以85%的磷酸和尿素为原料探究了聚磷酸铵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的产品聚合度为170,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3h,n(H3PO4) (以P2O5计85%)∶n [CO(NH2)2]=1∶1.8为最佳工艺条件。 张长水等以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用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聚磷酸铵时,原料配比、反应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聚合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尿素与磷酸的摩尔配比为 1.7∶1,预聚合温度180℃,固化温度240℃,固化时间为160min,产品外观为白色固体,平均聚合度为34,溶解度为0.98g·(100g 水)-1。 1.2 磷酸法 这种合成方法要求磷酸以沸腾状态进入反应器,通入氨后使氨气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在0.5~0.6 之间,反应器温度在180℃左右,此时局部氨化的磷酸将进入浓缩器内浓缩,使氨气与五氧化二磷混合物的含量在70%左右,再进入绝热氨化器内继续氨化,使混合物氨气与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不少于77%,最后在辅助氨化器内进行氨化以达到一定规格的产品。 V.Archie等用物质的量之比为0.8~1.2 的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在

【CN109880174A】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5209.0 (22)申请日 2019.03.21 (71)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地址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 马路5号 (72)发明人 喻源 张国荣 张庆武  (51)Int.Cl. C08K 9/10(2006.01) C08K 3/32(2006.01) C08L 67/06(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的制备方法,该阻燃剂通过将氯化石蜡溶解到乙醚中,再将次磷酸铝添加到氯化石蜡乙醚溶液中,通过旋转蒸发去除体系中的乙醚,以实现对次磷酸铝的包裹处理,并通过对原料配比优化,得到含有Al、P、Cl等阻燃元素的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将本发明所述的阻燃剂应用于不饱和聚酯,能够有效的改善该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提高不饱和聚酯的阻燃性能。本发明所述的阻燃剂含有Al、P、Cl等阻燃元素,分子结构间具有协同阻燃效果,使该阻燃剂具有较高的阻燃效率。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简单,制备效率高,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且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9880174 A 2019.06.14 C N 10988017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80174 A 1.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石蜡按质量体积比1∶10g/mL~1∶30g/mL溶于乙醚中,得到氯化石蜡乙醚溶液; (2)按次磷酸铝与氯化石蜡质量比0.2~5.0,将次磷酸铝粉末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氯化石蜡乙醚溶液中,并在25℃~30℃下旋转蒸发30min,除去乙醚,获得氯化石蜡包覆次磷酸铝粉末; (3)将步骤(2)所得的氯化石蜡包覆次磷酸铝粉末放于4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乙醚完全蒸发,得到干燥的氯化石蜡包覆次磷酸铝粉末; (4)将步骤(3)所得的氯化石蜡包覆次磷酸铝粉末研磨过200目筛即得微胶囊化次磷酸铝阻燃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次磷酸铝的粒径在1-10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石蜡包括但不限于氯化石蜡42、氯化石蜡52、氯化石蜡70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2

磷酸酯类阻燃剂生产工艺

磷酸酯类阻燃剂生产工艺 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均涉及到国家安全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的烷基化工艺。 1、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 (1)烷基化反应 将计量好的催化剂加入到烷基化反应釜内,然后通入计量好熔融的苯酚,待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在搅拌的情况下通入丙烯气体,反应釜夹套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中的温度维持在105~115℃,压力保持常压状态,直至反应结束。反应产物趁热抽出,送酯化车间。 丙烯由烷基化装置罐区丙烯储罐经过泵装入丙烯钢瓶,灌装过程自动计量,钢瓶通过人工从烷基化装置罐区运来,与丙烯汽化罐连接,经过气化的丙烯进入丙烯缓冲罐,最后进入反应釜。 反应原理: C6H6O + C3H6= C9H12O (2)酯化反应 将烷基化车间反应完全的溶液趁热抽入已经加入干燥并计量好的催化剂的酯化反应釜中,夹套内通冷却水使其冷却到50℃后在搅拌的情况下,投入计量好的三氯氧磷,夹套内通入蒸汽,将釜内温度缓慢升至155℃,压力保持在常压状态下,并维持温度到反应结束,将反应完全的IPPP溶液抽入精馏釜中。在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经降膜吸收器吸收生产盐酸,达到相应浓度的盐酸输送至盐酸储罐储存。 反应原理: POCl3+3C9H12O=C27H33O4P+3HCl↑ (3)蒸馏 由酯化车间来的IPPP粗酯送入蒸馏锅内,用电加热或碳加热,在真空状态下,提高粗酯温度,100℃左右最先蒸馏出来的是水份,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进入脱水罐,然后依次14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低沸物,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进入低沸物收集罐,25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中馏份,经列管冷凝器冷却凝进入中馏份收集罐,30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成品,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进入成品收集罐,每一批次生产完成后,由成品泵送至成品贮罐。成品经过滤器过滤后包装外售。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高的产品,需先把常温下的成品送至水洗工段进行水洗,除去产品中的水溶性杂质后,用真空抽至高位成品罐,然后自流至切片机切片后外售。

聚磷酸铵

聚磷酸铵 摘要:以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测定了聚磷酸铵的溶解度[1]。以防火材料的制备测定防火性能,对现代工艺的提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聚磷酸铵、阻燃性能、防火材料[2]。 前言:聚磷酸铵(APP)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无机阻燃剂,广泛用于塑料、纤维、纸张、橡胶、木材等的阻燃,并可用于配制耐火材料。APP 含磷、氮量大,热稳定性好,水溶性小,近于中性。同时,它具有分散性好,比重小,毒性低和价格低廉的特点。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其结构是为(NH4)n+2PnO3n+1。APP有水溶性(n为10∽20)及水难溶性(n?0)两种。作为阻燃剂的n一般大于25[3]。 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聚合法和低温溶剂法。本实验用低温溶剂法,以石蜡为介质,尿素和磷酸二氢胺为原料进行制备。本实验用低温溶剂法,以石蜡为介质,尿素和磷酸二氢胺为原料进行制备。在尿素和磷酸二氢胺反应体系中,存在下列反应: CO(NH2)2 +2NH4H2PO4-----(NH4)2P2O7+CO2 (NH4)2P2O7+CO(NH2)2-----2/n(NH)4n+2PnO3n+1+4NH3+CO2 当n很大时,产物可写成(NH4PO3)。 1.2药品与仪器 药品:液体石蜡(碳数在16 以上),尿素,磷酸二氢铵,苯等。 仪器:烧杯(500ml,200ml),抽滤装置,电炉,温度计。 1.3合成

在500ml干燥的烧杯中,加入150ml液体石蜡,加热至200℃,在该温度下,不断搅拌,将30g尿素与28克磷酸二氢胺混合,分批加入至温度为200℃的液体石蜡中,注意温度不能过高,30分钟内加完。与190∽200℃的条件下继续反应25∽30分钟,观察反应产物(由粘稠泡沫液体变为白色固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尽可能倾出液体石蜡,将生成物研细后,每次用30∽40ml苯浸洗2-3次,除去产物中夹留得石蜡,抽滤,回收苯。然后用蒸馏水洗涤产物。在120℃烘箱中,烘30分钟,即得产物,成重,计算产率。 1.4产品质量检验 (1) 溶解度测定:准确称取上述产物2克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5分钟后,过滤产物,烘干,称余物,计算100ml蒸馏水中的溶解度。 (2) 阻燃性能测试:称取4gAPP加10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将一片滤纸浸在此液体中。10分钟后称出烘干,与一未处理的滤纸,使燃烧对比实验,观察其现象。 (3) 测定产品的熔点 1.5防火涂料的制备及防火性能 涂料的配比见下表1 表1:涂料配方 品名用量品名用量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25.0 聚磷酸铵22 三聚氰胺11.5 季戊四醇 6.0 六偏磷酸钠(10%) 5.0 甲基硅油消泡剂0.5 羧甲基纤维素钠 3.0 去离子水22.0 制备步骤为:将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配制成10%和2%的水溶液;将要求量的去离子水加入烧杯中;低速(约800r/min)搅拌下,将配方量的阻燃剂、颜料、填料、分散剂依次加入,再加入适量的消泡剂,然后高速搅拌(大

阻燃剂分类介绍

阻燃剂分类介绍 以树脂和橡胶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可燃性。阻燃剂是一类能阻止聚合物材料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插的添加剂。最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是阻燃剂是磷、溴、氯、锑和铝的化合物。阻燃剂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大类。添加型阻燃剂主要包括磷酸酯、卤代烃及氧化锑等,它们是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掺合于复合材料里面,使用方便,适应面大但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影响。反应型阻燃剂是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作为一种单体原料加入聚合体系,使之通过化学反应复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因此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小,且阻燃性持久。反应型阻燃剂主要包括含磷多元醇及卤代酸酐等。 用于复合材料的阻燃剂应具备以下性能:①阻燃效率高,能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自熄性或难燃性;②具有良好的互容性,能与复合材料很好的相容且易分散;③具有适宜的分解温度,即在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下不分解,但是在复合材料受热分解时又能急速分解以发挥阻燃的效果;④无毒或低毒、无臭、不污染,在阻燃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⑤与复合材料并用时,不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耐候性及热变形温度等;⑥耐久性好,能长期保留在复合材料的制品中,发挥其阻燃作用;⑦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1)溴系阻燃剂含溴阻燃剂包括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及芳香-脂肪族的含溴化合物,这类阻燃剂阻燃效率高,其阻燃效果是氯阻燃剂的两倍,相对用量少,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并能显著降低燃气中卤化氢的含量,而且该类阻燃剂与基体树脂互容性好,即使再苛刻的条件下也无喷出现象。 (2)氯系阻燃剂氯系阻燃剂由于其便宜,目前仍是大量使用的阻燃剂。氯含量最高的氯化石蜡是工业上重要的阻燃剂,由于热稳定性差,仅适用于加工温度低于200℃的复合材料,氯化脂环烃和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热稳定性较高,常用作不饱和树脂的阻燃剂。 (3)磷系阻燃剂、有机磷化物是添加型阻燃剂该类阻燃剂燃烧时生成的偏磷酸可形成稳定的多聚体,覆盖于复合材料表面隔绝氧和可燃物,起到阻燃作用,其阻燃效果优于溴化物,要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溴化物用量为磷化物的4~7倍。该类阻燃剂主要有磷(膦)酸酯和含卤磷酸酯及卤化磷等,广泛地用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等。 (4)无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是根据其化学结构习惯分出的一类阻燃剂,包括氧化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硼酸锌等。 阻燃剂分类 01)、三氧化二锑:高纯≥99.8%、超细0.4-1.1um、白度98以上(添加型阻燃协效剂)02)、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BC 、总溴量:≥64.5%、熔点范围:100~110℃(添加型无毒阻燃剂) 03)、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 、含量:≥99 %、分解温度:440~450℃(反应型无毒阻燃剂) 04)、三溴苯酚:TBP、含量:≥ 98.5 % 、熔点:≥ 92 ℃(反应型阻燃剂) 05)、三聚磷酸铝:A TP、APW、APZ 、用于生产膨胀型防火涂料、重防腐涂料(添加型无毒阻燃剂) 06)、四溴双酚A:TBBA 、溴含量:≥ 58.5 %、熔点:180 ℃(添加、反应型阻燃剂)07)、四溴苯酐:TBPA (添加型阻燃剂) 08)、五溴甲苯:PBT(FR-5)、总溴量:>80%、熔点:275~284℃(添加型阻燃剂)09)、五溴联苯醚:PBDPO、溴含量:62-70(添加型阻燃剂) 10)、六溴环十二烷:HBCD (CD-75P)、总溴量:>73.5%、熔点:185~195℃(添加型阻燃剂)

无卤阻燃剂发展现状及趋势

无卤阻燃剂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虎 刘吉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等无卤阻燃剂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无卤和绿色环保型阻燃剂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为了改善无卤阻燃剂的阻燃效果,粒度超细化、表面改性处理和协同复合是目前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卤阻燃阻燃剂分类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筑更为密集、人口密度增大,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应用量急剧增大,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上升趋势。火灾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此外,根据数据统计,火灾中的伤亡事故,有80%左右是由于火灾前期材料热解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使人窒息无法逃生所造所造成的。因此,在提高材料阻燃性的同时,应尽量减少热裂解或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和烟量。研究清洁、高效、与材料相容性好的无卤阻燃剂成为阻燃材料发展的重中之重。 1 无卤阻燃剂的分类及阻燃机理 1.1 磷系阻燃剂 在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开发中磷系阻燃剂历史较长,该阻燃剂不仅克服了含卤阻燃剂燃烧烟雾大、放出有毒及腐蚀性气体的缺陷,同时又改善了无机阻燃剂高添加量严重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缺点,做到了高阻燃性,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产生。 含有磷系阻燃剂的高聚物被引燃时,在其受热时阻燃剂热解磷的含氧酸,开始起到阻燃作用,其阻燃机制有气相机制和凝固相机制。在凝固相中,当磷系阻燃剂生成磷的含氧酸时,其促使树脂脱水、炭化,使可燃裂解产物减少。同时,磷的含氧酸多系粘稠状的半固态物质,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覆盖于焦炭层的玻璃状熔融物,降低炭层的透气性和保护炭层不被继续氧化,从而抑制了燃烧的蔓延。根据磷系阻燃剂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无机磷系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剂两类[1]。无机磷系阻燃剂包括红磷和磷酸盐类,有机磷系阻燃剂包括磷酸酯、亚磷酸酯、磷酸酯和磷盐等。 1.2 氮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低毒、不腐蚀,对热和紫外线稳定,阻燃效率好且价廉。目前应用的含氮阻燃剂主要包括三大类:三聚氰胺、双氰胺、胍盐及其衍生物。其中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和三聚氰胺磷酸酯是阻燃剂市场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关于氮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通常认为氮系阻燃剂受热分解后,易放出氨气、氮气、深度氮氧化物、水蒸汽等不燃性气体;不燃性气体的生成以及阻燃剂分解吸热(包括一部分阻燃剂的升华吸热)带走大部分热量,极大地降低聚合物的表

聚氨酯阻燃剂的特性和行业分类应用简介

和其他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一样,聚氨酯不耐热,容易被点燃,产生毒性气体,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所以,一般通过各种方法,使聚氨酯制品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添加阻燃剂是最常用的方法,阻燃剂是聚氨酯材料的重要助剂。 一、卤代磷酸酯 卤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是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一大类添加型有机阻燃剂。多数卤代磷酸酯常温下有液态,使用方便,与多元醇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价格适中。卤代磷酸酯阻燃剂的品种非常多,我们就对常用的几种分别作一下介绍。 1、三(2-氯乙基)磷酸酯 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在聚氨酯软泡、硬泡生产中都能使用。但以用于硬泡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硬泡的闭孔率高,透气性小,阻燃剂挥发较困难,阻燃效果维持的比较长久。它的缺点是用量较大,如果用量超过15%时,泡沫塑料的物性则有下降现象。 TCEP广泛用于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聚氨酯硬泡或半硬泡中添加10%TCEP可获得显著的效果。使用TCEP降低硬泡的脆性,而不削弱泡沫的抗蚀性。当TCEP用于聚氨酯软泡,例如阻燃改性高回弹泡沫,TCEP可与三聚氰胺结合使用。TCEP可作为一个单独组分在发泡过程中直接注入混合头,也可在发泡前与聚醚多元醇混合,同时可降低多元醇组分黏度。 TCEP是应用最早、最广也是最便宜的阻燃剂,它具有较好的抗水解性和较高的阻燃效率,但容易挥发损失,阻燃持久性较差。 生产厂家:美国雅保(Antiblaze 100),德国科莱恩,美国康普顿集团公司,江都大江,江苏雅克等。 2、三(2-氯丙基)磷酸酯 三(2-氯丙基)磷酸酯(TCPP)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兼具有良好的增塑作用。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因为磷氯含量比TCEP低,因此它的阻燃效果也相对减弱。 TCPP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一般较多的用于聚氨酯硬泡及PIR硬泡中,也用于聚氨酯软泡。用于聚氨酯软泡时持久性不好,但不会使泡沫发生焦烧现象。 生产厂家:美国雅保(Antiblaze TMCP及Antiblaze 80),德国科莱恩,德国拜耳(Levagard PP),江都大江,江苏雅克,张家港常余等。 二、磷酸酯类阻燃剂 磷酸酯的品种较多,许多磷酸酯可用作聚氨酯的阻燃剂。但磷酸酯同时具有增塑效应,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欧育湘 赵 毅 (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 100081) 韩廷解 钟 柳 (武警后勤装备研究所,北京 102613) (成都西华大学理化学院,成都 610039) 摘要 介绍阻燃聚碳酸酯(PC)用无卤阻燃剂的结构及性能,分析和讨论了笔者合成的两种新型固态磷酸酯类阻燃剂阻燃PC的性能、特点和阻燃模式,由此制得的阻燃PC材料在性能、价格和环保上均具优势。此外,综述了氧化膦、聚硅氧烷及磺酸盐阻燃PC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无卤阻燃剂 磷酸酯 聚硅氧烷 磺酸盐 传统的阻燃聚碳酸酯(PC)材料常采用溴系阻燃剂 (BFR)阻燃,如加入质量分数6%~9%的含溴环氧低聚物 (一般不添加Sb 2O 3 ,以免引起PC降解和恶化PC的透明性) 即可使PC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级,且对其热变形温 度(HDT)影响甚小,甚至可增加PC的冲击强度。在此类阻 燃PC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热致液晶聚酯,可改善其流动 性,因而可用于注塑薄壁型制品[1]。又如加入质量分数约 10%的含溴碳酸酯低聚物也可使PC达到U L94V-0级,且 阻燃PC的物理性能较佳[2]。另外,溴代三甲基苯基氢化茚 也是很适于PC的溴系阻燃剂,但为了使PC达到UL94V-0 级,添加的质量分数需15%以上[3]。含溴磷酸酯[三(二溴 苯基)磷酸酯]具有分子内磷-溴协同效应,质量分数为8% ~10%时即可赋予PC UL94V-0级[4]。但随着对阻燃高分 子材料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BFR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 的限制,因此无卤阻燃剂开始在阻燃PC中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可用于PC的无卤阻燃剂有新型固态磷酸酯阻燃 剂,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磺酸盐、磺酰胺盐、有机硅系阻燃剂 及红磷等[5-12],与BFR相比,它们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及 人类健康。 1 阻燃PC用无卤阻燃剂的结构及性能 (1)三苯基磷酸酯(TPP),淡黄色固体,熔点不高于 50 ,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T 5% )为260 ,其结构 式如下: (7)双(羟苯基)苯基氧化膦(B HPPO),白色固体,熔点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3Z500) 收稿日期:2008 11 03

磷酸酯类阻燃剂生产工艺

磷酸酯类阻燃剂生产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磷酸酯类阻燃剂生产工艺 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均涉及到国家安全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的烷基化工艺。1、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 (1)烷基化反应 将计量好的催化剂加入到烷基化反应釜内,然后通入计量好熔融的苯酚,待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在搅拌的情况下通入丙烯气体,反应釜夹套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中的温度维持在105~115℃,压力保持常压状态,直至反应结束。反应产物趁热抽出,送酯化车间。 丙烯由烷基化装置罐区丙烯储罐经过泵装入丙烯钢瓶,灌装过程自动计量,钢瓶通过人工从烷基化装置罐区运来,与丙烯汽化罐连接,经过气化的丙烯进入丙烯缓冲罐,最后进入反应釜。 反应原理: C6H6O + C3H6= C9H12O (2)酯化反应 将烷基化车间反应完全的溶液趁热抽入已经加入干燥并计量好的催化剂的酯化反应釜中,夹套内通冷却水使其冷却到50℃后在搅拌的情况下,投入计量好的三氯氧磷,夹套内通入蒸汽,将釜内温度缓慢升至155℃,压力保持在常压状态下,并维持温度到反应结束,将反应完全的IPPP溶液抽入精馏釜中。在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经降膜吸收器吸收生产盐酸,达到相应浓度的盐酸输送至盐酸储罐储存。 反应原理: POCl3+3C9H12O=C27H33O4P+3HCl↑ (3)蒸馏 由酯化车间来的IPPP粗酯送入蒸馏锅内,用电加热或碳加热,在真空状态下,提高粗酯温度,100℃左右最先蒸馏出来的是水份,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进入脱水罐,然后依次14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低沸物,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进入低沸物收集罐,25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中馏份,经列管冷凝器冷却凝进入中馏份收集罐,300℃左右蒸馏出来的是成品,经列管冷凝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