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控技术实验

现代测控技术实验
现代测控技术实验

实验一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 软件的方法。

2.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

3.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下面指令:

cd,clear,dir,path,help,who,whos,save,load 。

2.建立自己的工作目录MYBIN 和MYDATA ,并将它们分别加到搜索路径的前面或者后面。

3.求23)]47(*212[÷-+的算术运算结果。

4.M 文件的建立,建立M 文件,求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5.利用MATLAB 的帮助功能分别查询inv 、plot 、max 、round 函数的功能和用法。

四、运行环境介绍及注意事项

1.运行环境介绍

打开Matlab 软件运行环境有图1-1所示的界面。

??

????-+=++=+=

545.0212),1ln(21185sin 22

22

1i x x x z e z o

其中

图1-1 MATLAB的用户界面

图1-1 MATLAB用户界面中有File、Edit、View、Web、Windows、Help六个主菜单,每一个菜单之下又各有下一级子菜单。1为当前路径选择窗口,可点击打开文件夹选择框选择当前工作路径。2中内容可通过点击3和4分别显示分类帮助文件夹和工作空间,工作空间窗口显示当前已经定义的变量值。5中内容可通过点击6和7分别显示指令历史记录与当前目录下文件。8为指令窗口,在符号“>>”后键入指令,执行相关动作,本次实验内容便在指令窗口内输入并运行,每输完一条指令,回车即执行。

2.在指令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输入的指令、公式或数值必须按下回车键以后才能执行。例如:

>>(10*19+2/4-34)/2*3 (回车)

ans=

234.7500

2)所有的指令、变量名称都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3)%作为MATLAB注释的开始标志,以后的文字不影响计算的过程。

4)应该指定输出变量名称,否则MATLAB会将运算结果直接存入默认的输出变量名ans。

5)MATLAB可以将计算结果以不同的精确度的数字格式显示,可以直接在指令视窗键入不同的数字显示格式指令。例如:

>>format short (这是默认的)

一次输入的指令重新出现,之后再按Enter键,即再执行前一次的指令。而↓键的功用则是往后执行指令。其它在键盘上的几个键如→、←、Delete、Insert其功能则显而易见,无须多加说明。

7)当要暂时执行作业系统(例如Dos)的指令而还要执行MATLAB,可以利用!加上原作业系统的指令,例如 !dir, !format a: 。

3.help命令的使用

一旦发现指令不知如何使用时,help命令将告诉你如何使用。在指令窗中键入(help+指令名称)就可使用MATLAB的帮助系统,这是最快捷的取得帮助的途径。例如:

>> help tan

TAN Tangent.

TAN(X) is the tangent of the elements of X.

See also atan, tand, atan2.

Overloaded functions or methods (ones with the same name in other directories)

help sym/tan.m

Reference page in Help browser

doc tan

4.M文件的保存

当保存M文件时,文件名不能以数字开头,更不能以纯数字命名M文件,例如把一个M文件命名为54.m,则不管文件内容是什么,运行结果总是ans =54。

5.结束MATLAB:

1)点击操作桌面窗口右上角的号;

2)在指令窗键入quit后回车;

3)点击File菜单下的Exit MATLAB菜单项。

如果你是个初学者,可在指令窗键入demo,将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界面,这可是学习的好帮手。

实验二基本绘图练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

2.掌握应用Matlab实现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绘制和控制与表现方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y1=sin(x)(02

≤≤),等间隔取100个数据点,在同≤≤),y2=cos(x) (02

一个图形窗口中分别绘制以下曲线:

(1) 用钻石符号标记数据点的红色实线画y1曲线;

(2) 用五角星符号标记数据点的蓝色虚线画y2曲线;

β和cos()β的曲线”

(3) 标注图名“sin()

β”、“cos()β”

(5) 标注两条曲线分别为“sin()

(6) 标注x轴“β”,标注y轴“sin()β和cos()β”

(7) 利用鼠标拖动完成标注“→”

(8) 对图形添加网格

x=0:pi/100:2*pi; %生成200个数作为数据点

y1=sin(x);y2=cos(x); %生成函数y1,y2

figure(1);plot(x,y1,'r-d',x,y2,'b--*'); %画y1,y2关于x的函数图像

grid on; %给图像的背景添加栅格

legend('sin(beta)','cos(beta)'); %标注图例

text(pi,0,'\leftarrow sin(\beta)');

gtext('cos(\beta)\rightarrow'); %用鼠标定位文字

title('sin(beta)和cos(beta)'); %标出图名

xlabel('\beta');

ylabel('sin(\beta)和cos(\beta)')

2、设x=zsin3z,y=zcos3z,要求在z=-45~45区间内画出x、y、z三维曲线。

z=-45:0.01:45; %生成-45 到45范围内公差为0.01 的数组

x=z.*sin(3*z); %生成函数x

y=z.*cos(3*z); %生成函数y

plot3(x,y, z,'r:'); %画x,y,z三w维图,颜色为红色

3、设Z=X.^2*exp(-X.^2-Y.^2); ,x=[-2,2],y=[-2,2],数据点个数自行定义,画出三维曲面。

x=-2:0.25:2;

y=x;

[X,Y]=meshgrid(x,y);

Z=X.^2*exp(-X.^2-Y.^2);

surf(X,Y,Z);

4、设sin()x t =,sin(2)y t =,02t π≤≤要求在4个子图中分别用红、绿、蓝、黑4种颜色画出x ,y 在内的曲线。(不给代码) t=0:pi/100:2*pi; x=sin(t); y=sin(2*t); subplot(2,2,1) plot(t,x,'r',t,y,'r')

二、相关函数(命令)及简介

1.平面作图函数:plot ,其基本调用形式:

以x作为横坐标,y作为纵坐标.s是图形显示属性的设置选项.例如:

x=-pi:pi/10:pi;

y=sin(x);

plot(x,y,'--rh','linewidth',2,'markeredgecolor','b','markerfacecolor','g')

在使用函数plot时,应当注意到当两个输入量同为向量时,向量x与y必须维数相同,而且必须同是行向量或者同是列向量.

绘图时,可以制定标记的颜色和大小,也可以用图形属性制定其他线条特征:

●线形

- 实线

-- 虚线

:点线

-. 点横线

●点形

+ 加号

o 圆圈

* 星号

. 实心点

x 叉号

s 正方形

d 钻石形

^ 上三角形

v 下三角形

> 右三角形

< 左三角形

p 五角星形

h 六角星形

颜色

r 红

g 绿

b 蓝

c 蓝绿

m 紫红

y 黄

k 黑

w 白

当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别的数据点进行连线的时候,可以设置以下属性来区分不同类别的点和相应的直线:

(1)LineStyle:线形

(2)MarkerSymbol:点形

(3)Color:颜色

例如:

plot(x,y,'-.or','MarkerFaceColor','g')

其中线形为点横线,数据点形状为圆圈,线条和数据点边缘的颜色都是红色,数据点的填充颜色为绿色。

2.空间曲线作图函数:plot3,它与plot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维数而已.其调用格式如下:plot3(x,y,z,s).例如:

x=0:pi/30:20*pi;

y=sin(x);z=cos(x);

plot3(x,y,z)

得到三维螺旋线:

3.空间曲面作图函数:

(1)mesh 函数.绘制彩色网格面图形.调用格式: mesh(z),mesh(x,y,z)和mesh(x,y,z,c).

其中,mesh(x,y,z,c)画出颜色由c 指定的三维网格图.若x 、y 均为向量,则length(x)=n ,length(y)=m ,[m,n]=size(z).

(2)surf 在矩形区域内显示三维带阴影曲面图.调用格式与mesh 类似. 4.meshgrid ,调用格式:

[x,y]=meshgrid(m,n),

这里的m ,n 为给定的向量,可以定义网格划分区域和划分方法.

meshgrid(x,y)产生两个矩阵,第一个矩阵是由x 作为行向量组成,第二个向量由y 作为列向量组成。比如 x=1:1:4,则x=[1 2 3 4],那么meshgrid(x,y)生成的两个矩阵分别是:

1234123412341234???

?????????

1111222233334444??

??????????

实验三Simulink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SIMULINK的使用方法。

2. 熟悉SIMULINK模块库的分类及其相应用途。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SIMULINK的启动

要启动SIMULINK,先要启动MATLAB。在MATLAB窗口中单击按钮,如图3-1所示,或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SIMULINK,将会进入SIMULINK库模块浏览界面,如图3-2所示。单击窗口左上方的新建按钮,SIMULINK会打开一个名为untilited(无标题)的模型窗口,如图3-3所示。随后,按用户要求可以在此模型窗口中创建模型及进行仿真运行。

图3-1 启动SIMULINK

图3-2 Simulink的主界面—库模块浏览器

图3-3 空的模块窗口

2.SIMULINK模块库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键人“Simulink'’命令,便可打开Simulink工具箱窗口,如图3-4所示。

图3-4 Simulink模型库界面

在图3-4所示的界面左侧可以看到,整个Simulink工具箱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构成的。在标准的Simulink工具箱中,包含连续模块组(Continuous)、离散模块组(Discrete)、函数与表模块组(Function&Tables)、数学运算模块组(Math)、非线性模块组(Nonlinear)、信号与系统模块组(Signals&Systems)、输出模块组(Sinks)、信号源模块组(Sources)和子系统模块组(Subsystems)等。

(1) 查看Continous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5所示,共由7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5 Continous模块组

(2) 查看Math Operations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6所示,共由25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6 Math Operations模块组

(3) 查看Discontinuities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7所示,共由8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7 Discontinuities模块组

(4) 查看Signal Routing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8所示,共由15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8 Signal Routing模块组

(5) 查看Sinks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9所示,共由9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9 Sinks模块组

(6) 查看Sources模块组及其图标

该模块组包括的主要模块及其图标如图3-10所示,共由18个标准基本模块。

图3-10 Sources模块组

实验四Simulink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对简单系统所给出的数学模型能转化为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 Simulink的使用

(1)Simulink仿真模型组成:由三种类型的模块组成。

①信号源模块:为系统的输入,包括常用的信号源、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正弦波和阶跃函数等)和用户自己在MATLAB中创建的自定义信号。

②被模拟的系统模块:为仿真的中心模块,是Simulink仿真建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③输出显示模块:包括显示、示波器显示和输出到文件或MATLAB工作空间中三种,输出模块主要在Sinks中。

图4-1 Simulink仿真模型的结构关联图

(2)Simulink仿真的基本过程

①打开一个空白的simulink模型窗口。

②进入Simulink模块库浏览界面,将相应的模块库中所需的模块拖到编辑窗口里。

③按照给定的框图修改编辑窗口中模块的参数。

④将各个模块按给定框图连接起来,搭建所需要的系统模型。

⑤用菜单或在命令窗口键入命令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可以观察仿真结果,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可以随时停止,对参数进行修改。

⑥结果满意,保存模型。

2. 利用Simulink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其功能是将一个正弦信号输出到示波器。

3.建立下图5-1所示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改变Gain模块的增益,观察Scope显示波形的变化。

图4-2 正弦波产生及观测模型

4.试绘制一个二阶系统进行阶跃响应仿真的结构图模型以及对其所有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并进行给定阶跃响应仿真。

实验五 离散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学会运用MATLAB 求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和z 反变换;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 MATLAB 的Z 正反变换

MATLAB 符号数学工具箱提供了z 变换的函数ztrans 和z 反变换函数iztrans ,其语句格式分别为:

Z=ztrans(x) x=iztrans(z)

上式中的x 和Z 分别为时域表达式和z 域表达式的符号表示,可通过sym 函数来定义。 2.信号的z 域表示式是有理函数的z 变换

如果信号的z 域表示式是有理函数,进行z 反变换的另一个方法是对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然后求各简单分式的z 反变换.如果X(z)的有理分式表示为:

MATLAB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一个对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residuez ,其

语句格式为:

[R,P,K]=residuez(B,A)

其中,B ,A 分别表示X(z)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分子与分母多项式按 照z^-1升幂排列。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向量;P 为极点向量;K 为多项式的系数。若X(z)为有理真分式,则K 为零。

3、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参考程序:

>>x=sym('a^n*cos(pi*n)');

>>Z=ztrans(x); >>simplify(Z) ans=z/(z+a)

120121212()

()1()m m n

n b b z b z b z B z X z a z a z a z A z ------++++==++++ ()cos()()

n x n a n u n =π

参考程序

>>Z=sym('(8*z-19)/(z^2-5*z+6)');

>>x=iztrans(Z); >>simplify(x)

ans=-19/6*charfcn[0](n)+5*3^(n-1)+3*2^(n-1)

charfcn[0](n)是函数在MATLAB 符号工具箱中的表示,反变换后的函数形式为:

5、试用MATLAB 命令进行部分分式展开,并求出其z 反变换。

参考程序:

>>B=[18]; >>A=[18,3,-4,-1]; >>[R,P,K]=residuez(B,A) R= 0.3600 P= 0.2400 K= 0.4000

2

819

()||3

56

z X z z z z -=>-+1119

()()(5332)()

6

n n x n n u n --=-δ+?+?5

.0||431818

)(3

21>--+=

---z z z z z X

实验六 离散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学会运用MATLAB 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时频特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5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定义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z 变换与激励的z 变换之比:

如果系统函数 的有理函数表示式为

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就可通过函数roots 得到,也可借助DSP 工具箱中的函数tf2zp 得到,tf2zp 的语句格式为:

[R,P,K]=tf2zp(B,A)

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分子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它的作用是将H(z)的有理分式表示式转换为零极点增益形式:

若要获得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可直接应用zplane 函数,其语句格式为:

zplane(B,A)。

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它的作用是在Z 平面上画出单位圆、零点与极点。

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性的关系

在离散系统中,z 变换建立了时域函数 与z 域函数 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z 变换的函数 从形式可以反映 的部分内在性质。通过讨论 的一阶极点情况,来说明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时域特性的关系。

MATLAB 求解单位抽样响应 可利用函数filter , filter 函数的常用语句格式为: y=filter(b,a,x)

1212()()()

()()()()

m n z z z z z z H z k

z p z p z p ---=--- ()

()()

Y z H z X z =

()H z 1

1211121

()m m m m n n n n b z b z b z b H z a z a z a z a -+-+++++=

++++ ()h n ()H z ()H z ()h n ()H z ()h n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 学号______ ________ 研究生姓名______ ________ 班级______ ________ 考试科目______ 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 ______ 课程学时_______ _______ 开(闭)卷________ ______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煤热解催化剂制备中 的应用 摘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化工生产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制备煤热解催化剂中的应用。 关键词:XRF、XRD、SEM、煤热解催化剂、应用 Abstract: the modern analysis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produc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XR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 Key words:XRF, XRD, SEM,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 application 1、引言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性应用以及合而为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手段,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状态和结构,也是其它学科获取相关化学信息的科学研究手段与途径,因此想要获得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就必须能够正确的运用各种分析测试 手段,对化工类学生更是如此。本次论文主要对煤热解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析测试技术手段进行论述。在煤热解催化剂制备中用到的分析测试手段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

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1.1测控技术的组成 (3) 1.2现代测控技术的基本特征 (5) 1.3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6) 1.4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 (6) 2现代测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7) 2.1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7) 2.2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 (8) 2.3远程测控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9) 2.4Web Service的嵌入式物联网测控技术的应用 (10) 2.5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 (12) 2.6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12) 3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摘要: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近年来,测控技术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领域中,测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也被应用到这个领域当中。文章将在介绍现代测控技术组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测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了一定的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现代测控技术;特点;农业领域;应用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而现代测控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在这个大的技术环境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的原身是测控、电子等学科,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测控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速度,使现代测控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集成化、微型化与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现代测控技术是应用于实践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影响甚大,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1]。 现代测控技术有别于传统的测控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计算机处理技术。同时很强调动手能力和能力,通过将实地测控到的数据录入电脑,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并得出许多有用的信息,在速度和精准性上有很大的提高。现代测控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国防业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现代测控技术结合现代无线技术、定位技术,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交互支持,极大的改善了工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1测控技术的组成 现代测控系统由控制器、测控应用软件、程控设备、总线与接口及被测对象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五个部分:一是控制器,抽象的说是指系统的协调与指挥中心,具体的说就是单片机、计算机等;二是测控应用软件,其主要作用是测试系统的正确性,由可执行应用程序、I/O接口和仪器驱动器组成,;三是程控设备,其主要作用包括存储、显示等,该设备一般由执行器、存储器、显示器、程控伺服系统等元件组成;四是总线与接口部分,它主要是由USB、电缆、连接器、插槽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控制器与程控设备连接起来,形成通路,使系统良好运行;五是被测对象,将被测设备与接口相连接,就可对对象进行测控。测控系统的各个部分缺一不可,在测控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测控系统中计算机根据给定输入信号、反馈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信号处理,实现控制策略,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被控对象,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如图1.1.1、1.1.2和1.1.3分别为为测控系统的典型结构框图、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和专家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1.1.1测控系统的典型结构框图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4、实验三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6、实验五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7、实验六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8.11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 实验五

实验五 GDI+绘图与显示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掌握C#的GDI+常用绘图及文本呈现功能的实现方法。 2)掌握C#的GDI+图像动画显示方法。 2.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根据鼠标来绘制矩形框的程序,即当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至某个位置后释 放鼠标时,可根据按下鼠标时的第一个点和释放鼠标时的第二个点来确定并绘制矩形框。 2)设计一个动态翻看图片的程序,包含两个按钮(“上一张”“下一张”),图片显示时 可以是“上下对接”“左右拉伸”“上下拉伸”“反转”“中间向两边拉伸”等动态效果。 3)设计一个简单的20*20棋盘格的手动移子的五子棋程序。 3.实验结果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339328.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张紫荆 14022220203 { publicpartial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privatevoid Form1_Paint(object sender, PaintEventArgs e) { Graphics g = e.Graphics; Pen pen = new Pen(Color.Blue, 2); Point[] points1 = { new Point (70,20), new Point (20,130),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一、实验地点 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项目 1. 常用信号观察 2. 信号无失真传输 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 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 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 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1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信息学院 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5年 5月 25 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的基本功能。 3. 熟悉SJ-8002B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 测频原理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变化的次数。电子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 =N /T 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和工作时间波形如图1-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过程:输入待测信号经过脉冲形成电路形成计数的窄脉冲,时基信号发生器产生计数闸门信号,待测信号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计数,即可得到其频率。若闸门开启时间为T 、待测信号频率为f x ,在闸门时间T内计数器计数值为N ,则待测频率为 f x = N /T (1-1) 若假设闸门时间为1s ,计数器的值为1000,则待测信号频率应为1000Hz 或1.000kHz ,此时,测频分辨力为1Hz 。 图1-1 测频原理框图和时间波形 2. 测周原理 由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因此在测频的原理中对换一下待测信号和时基信号的输入通道就能完成周期的测量。其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测周原理图

待测信号T x 通过脉冲形成电路取出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加到门控电路,若时基信号(亦称为时标信号)周期为T o ,电子计数器读数为N ,则待测信号周期的表达式为 X O T N T =? (1-2) 例如:f x = 50Hz ,则主门打开1/50Hz (= 20ms )。若选择时基频率为f o = 10MHz ,时基T o =0.1μs ,计数器计得的脉冲个数为O X T T N = = 200000 个,如以ms 为单位,则计数器可读 得20.0000(ms) ,此时,测周分辨力为0.1μs 。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 1台 2. SJ-8002B 电子测量实验箱 1台 3. Q9连接线 1根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 实验准备 (1)按照图1-3所示的方法连线,S602接“no”端。 计算机 图1-3 实验连接框图 说明:被测输入信号有两种接法,一种是如图1-3所示的①,由外接信号发生器连接实验箱测频输入f x 的BNC 插座;一种是如图1-3所示的②,由实验箱上的信号源Aout1(或Aout2)连接实验箱测频输入 f x 的BNC 接头。 (2)先打开实验箱电源,电源指示灯“亮”。然后在PC 机上运行主界面程序,如图1-4所示。 图1-4 主程序界面 (3) 从主界面进入“电子测量实验室”,其界面如图1-5所示,最后选择实验二,软件则自动打开了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界面,实验运行电子计数器程序进行测量。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X射线荧光分析 X-Ray Fluorescence X射线的产生和特点 特征X射线 L壳层由L1、L2、L3三个子能级构成;M壳层由五个子能级构成;电子跃迁必须服从选择定则N壳层由七个子能级构成; X射线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 ?直线传播,折射率约为1 ?具有杀伤力 ?具有光电效应 ?散射现象

–相干散射:散射线能量不变,与入射线相互干涉。 –不相干散射:入射线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散射线波长变长,与入射线不相互干涉。 ?吸收现象 X射线的吸收现象 ?X射线在穿过被照射物体时,因散射、光电效应、热损耗的影响,出现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为X射线的吸收。与物质的厚度、密度、入射线强度有关。 突变点λ(波长)称为吸收 限 原因:X射线将对应能级的 电子轰出,使光子大量吸收。?X射线吸收现象的应用 ?阳极靶镀层,获得单色X射线 ?X荧光的特点 荧光X射线的最大特点是只发射特征X射线而不产生连续X射线。试样激发态释放能量时还可以被原子内部吸收继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种现象称为俄歇效应。被逐出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能量也是特征的,但不同于次级X射线。 ?波长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 ?分析原理 当荧光X射线以入射角θ射到已知晶面间距离d的晶体(如LiF)的晶面上时,发生衍射现象。根据晶体衍射的布拉格公式λ∝dsinθ可知,产生衍射的入射光的波长λ与入射角θ有特定的对应关系。逐渐旋转晶面用以调整荧光X射线的入射角从0°至90°,在2 θ角度的方向上,可依次检测到不同λ的荧光X射线相应的强度,即得到试样中的系列荧光X射线强度与2 θ关系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 X射线衍射分析 X 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的理论基础

现代测量技术实验2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实验室6A217 实验时间 :2016年 5 月20日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学生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班 课 程 名 称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课 程 代 码 6002699 实验项目名称 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和应用 项 目 代 码 2(必做) 指 导 教 师 王维博 项 目 学 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操作,对几种电压波形进行参数测量并观察波形的显示。 二、实验原理: 数字示波器原理:数字存储示波器是用 A/D 变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把数据存储在半导体存储器 RAM 中。当有需要时,将 RAM 中存储的内容调出,通过 LCD 用点阵或连线的方式再现波形,其原理框图可以参考图2-1。在这种示波器中信号处理和信号显示功能是分开的,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进行信号处理的AD 、RAM 和微处理器的性能。由于采用 RAM 存储器,可以快写数慢读数,使得即使在观察缓慢信号时也不会有闪烁现象。 图2-1 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 虚拟示波器将计算机和测量系统融合于一体,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的功能,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代替传统仪器物理面板。通过相关的软件可以设计出的操作方便、形象逼真的仪器面板,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示波器的功能,而且具有存储、再现、分析、处理波形等特点,还可以进行各种信号的处理、加工和分析,完成各种规模的测量任务。而且仪器的体积小、耗电少,方便携带,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使用。 因此,在SJ-8002B 中,也引用了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原理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其中的信号调理、AD 转换、存储数据的SRAM 以及控制逻辑都在是实验平台中,计算机主要起到了数据的处理和显示的作用。 SJ-8002B 电子测量实验箱示波器硬件结构 (1)测试范围及采集参数调整范围 测试电压幅度范围:-20V ~+20V (峰峰值) 测量频率范围:1Hz ~1MHz 第 组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339328.html,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作者:李大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0期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发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实现资源共享与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开放实验室的主要模式有各部门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等几种。实验室开放应注重有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注重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培养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创新测控技术与仪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062-01 1 引言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 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学科的发展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决定了测控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天津工业大学新成立的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学校现有机电测试中心、CAD/CAM中心、纺织测试中心、测试技术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等多个相关专业实验室,可以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我们认为在专业建立初期,实验室建设就应该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科学管理,建设高质量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放实验室。 2 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传统实验教学,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实行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实验报告的串行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有:实验教学地位偏差,依附于课程;实验定得过死。定要求、定内容、定步骤,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照方抓药”,创新意识受到抑制;以教师为主体;实验内容不足;评价方法有缺陷。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放实验室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现代工程测试技术作业(精)

如何利用误差理论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利用仪器求出作为研究对象的部分物体用数量表示的某种性质.在进行任何一次测量中,所用的仪器设备,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人们对测量环境和条件的控制及人的观察认识能力都会受到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的生理条件所制约,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因而必然被测量结果受到歪曲,表现为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值,即测量误差。这就是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称为误差的公理。这也就是说,误差是经常存在,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设法减少和削弱。 在测量过程中,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在分析和计算测量误差时,不可能也没必要逐一地对所有误差因素进行分析计算。而是着重分析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仪器设备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和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测量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即: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这三类误差中,粗大误差是一种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主要是粗枝大叶,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无规律可寻,只要操作细心,多方注意,即可避免。可通过离群值的检查发现并剔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测得值对真值的歪曲,都有其确定的界限。 前已述及,误差是必然而普遍存在的,要完全消除所有的误差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误差尽量减小。对于随机误差要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以将其减少到容许的范围之内。而系统误差则要设法消除。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在几次平行测定中所得数据非常接近,就主观武断地认为测定是绝对可靠的,但有时却存在系统误差而未能发觉。因为单独靠测定步骤本身是不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所以即使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通过仔细的测定也未必能察觉,从而造成工作上的损失。因此必须对消除系统误差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 的吸光 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计算公式:S=0.0044 x C/A (ug/mL/1%) S——1%吸收灵敏度C ——标准溶液浓度0.0044 ——为1%吸收的吸光度 A——3 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 小浓度或最小含量。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 = c K S /A m D一一元素的检出限ug/mL c ――试液的浓度 S ――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I F—入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 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 ?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TG基本原 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 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 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 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7.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 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导致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经过样品的光透过率T%寸波数或波长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李学聪冯燕编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0一四年二月

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 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 3. 热电偶 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 4. 2 1 3位数字万用表 1只 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 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 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 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5. 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90℃、110℃、130℃和150℃,将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

YLXS-03型传感器与测控技术综合实验箱

传感器技术、通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中传感器技术是信息获取的前端,随着传感器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社会对掌握该项技术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要求其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也不断提高。在传感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课的质量,为了使传感器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以便学生对电子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有清楚的了解。目前的传感器实验室建设,包含有传感器实验箱(传感器系统实验箱,传感器测控实验箱),或传感器实验仪(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传感器检测实验仪,传感器测控实验仪),或传感器实验装置,或传感器检测装置等相关实验设备。 实验分为基础原理性实验、设计开放性实验、扩展应用性实验三个层次: 基础原理性实验:传感器的设计结构采用透明化材质,便于学生对原理的认知,开设的基础原理性实验项目40余项,主要包含力、磁、电、温度、位移、振动等各项基础原理性实验。 设计开放性实验:实验箱含有温度源、转动源等提供标准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结合实验箱配置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在完成典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科自主开发设计性实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多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理想实验模型。 扩展应用性实验:实验台同时扩展多项虚拟仪器实验、MATLAB自动控制仿真实验,不但兼顾了相关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展,而且便于实施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整个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可开展多个综合性实验和研究课题。 一、主要技术参数 1.信号源及采集卡部分 1.1提供高稳定的±15V、±5V直流稳压 电源,并具有过流、过压、声光报警 自保护、自恢复功能,含有温度智能 PID控制仪表,温度控制精度± 0.5°,装有电压/频率/显示表。 1.2USB/RS485总线多路数据采集卡:8路 模拟量输入、4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 关量输入、4路继电器开关量输出(2 路常闭、2路常开),可以完成各类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对温度、转速等 对象的闭环控制功能。 2.传感器参数 2.1电阻应变传感器:由BHF泊式应变片构成,金属应变片阻值350欧*4,补偿片350 欧*2。 2.2热电式(热电偶)传感器:由两个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冷端温度为环境温度。 2.3电感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由一个初级、二个次级线圈绕制而成的透明空心线圈, 铁芯为软磁铁氧体,测量范围0~12mm。 2.4电涡流传感器:多股漆包线绕制的扁平线圈与多种被测金属涡流片组成,线性范围 3mm。 2.5霍尔式传感器:HZ型日本JVC公司生产的线性半导体霍尔片,置于环形磁钢构成 的梯度磁场中,霍尔信号线性范围>3mm。 2.6磁电式传感器:由线圈和动铁(永久磁钢)组成,灵敏度0.4V/m/s。 2.7压电加速度传感器:PZT-5双压电晶片和铜质量块构成。f≥10KHZ、Q电荷>20pc/g。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液态奶黑白膜包装重点卫生性能检测 商品学专业学生王伊萌学号1221251011 一、导语 液态奶黑白膜主要是以PE类树脂、黑白色母料为主要原料,并根据需要加入阻隔性树脂共挤而成的复合膜,其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油墨表印工艺,因此由制膜过程及印刷过程引入的不溶物等有害成分在酸性、油脂性环境中极易迁移至液态奶中,进而危害消费者健康。所以,需及时采用蒸发残渣等测试设备监测包装接触材料的重点卫生性能。本文介绍了鲜牛奶黑白膜中高锰酸钾消耗量、蒸发残渣、重金属、脱色试验这四项重点卫生性能,并详细介绍了蒸发残渣仪的检测原理、试验步骤及应用,可为行业内包装材料蒸发残渣的测试提供参考。 二、检测标准 ·BB/T 0052-2009 《液态奶共挤包装膜、袋》 ·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

标准的分析方法》 三、测试意义 液态奶黑白膜是采用LDPE、LLDPE为主要树脂原料,再加入黑、白色母料,采用共挤工艺吹制而成的复合膜,一般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液态奶黑白膜又分为阻隔类与非阻隔类,非阻隔类即不再添加任何具有较高阻隔性的树脂原料,而阻隔类的黑白膜会另外加入EVOH、PA等阻隔性树脂共挤成膜,高阻隔类的液态奶黑白膜在低温环境下的氧气透过率可达到2.0 cm3/(m2?24h?0.1MPa)。另外,为了获得良好柔韧性及热封口效果,有些种类的液态奶黑白膜会加入mLLDPE树脂。因此,鉴于PE类液态奶黑白膜可具有优异的阻隔性、热封性、 避光性以及柔韧性,是目前液态奶生产行业广为采用的一种包装材料。 液态奶黑白膜多采用表面印刷工艺,即利用专用耐水耐高温的表印油墨印刷在黑白膜包装外表面,因此油墨层是直接暴露在外部。鉴于液态奶黑白膜的制造工艺及印刷工艺,树脂原料及油墨极易出现有害的小分子物质或有机溶剂残留,而这些残留物质采用何种手段进行严格监控,则需要进行相关卫生化学性能指标的检测。BB/T 0052-2009 《液态奶共挤包装膜、袋》产品标准中规定了PE类液态奶黑白膜中相关卫生性能参考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 成型品卫生标准》,即严格检测“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这四项重点卫生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可准确反映包装材料中有机小分子成分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有效降低在制膜或印刷过程中因工艺参数控制不当或油墨成分使用不当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大程度的减轻因包装材料引起的液态奶污染。 四、检测指标 液态奶黑白膜重点卫生性能指标均按照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相应检测方法,这四项指标在试验前需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特殊的溶液中浸泡2 h,再按照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各指标的检测。 蒸发残渣:将试样分别经由不同溶液浸泡后,将浸泡液分别放置在水浴上蒸干,于100℃左右的环境下干燥2 h后,冷却称重。该指标即表示在不同浸泡液中的溶出量。不同浸泡液可分别模拟接触水、酸、酒、油不同性质食品的情况。 高锰酸钾消耗量:将浸泡后的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通过测定其高锰酸钾消耗量,再计算出可溶出有机物质的含量。该指标是表征包装材料中小分子有机物及制膜过程中高温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的总含量。

--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实践类)报告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课程代码:17000021 实验题目:不同毕托管修正系数的标定实验 学生姓名:吴小田 专业﹑学号:供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122551452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4学时 1. 掌握“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测试流量和标定风速的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 根据已有测量仪表的精度和计算公式、方法。确定该标定装置的总不确定度; 3. 现有两支毕托管,一支为L 标注型毕托管,一支为S 型翼型测试头,采用该标定装置,求出两支毕托管的风速修正系数。并进行误差分析。 参考资料: 1.王中宇, 刘智敏.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孙淮清, 王建中.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设计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梁国伟, 蔡武昌. 流量测量技术及仪表[J].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路建岭、吴虎彪、邹志军等,一种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的试验研究,流体机械,2009,10. 5.田胜元, 萧曰嵘编著,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实验地点:环境与建筑学院414室, 备注:实验之前需要完成试验装置不确定度的计算书和实验方案。 2013.02.28 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悉风速标定装置及原理,以及会使用风速标定装置对不同类型毕托管进行标定。 2.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比较不同毕托管的制作工艺差别及误差分析 二、实验仪表: HD2001.1温湿度露点大气压力风速变送器、倾斜式微压差计两台、、L 型毕托管一支(长度500mm )、S 型翼型毕托管1支(长度500mm ) 三、实验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 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标准流量管是通过大气压力、 空气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和某截面的壁面静压 4个参数来测试流量的。装置的试验原理是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标准流量管流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标准流量获得标准风道的平均风速, 再由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分布的特点, 经理论计算得出风道轴心风速作为标准点风速, 即风速计标定时的参照标准风速。 标准流量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 2 2 1v P P P b a ρ= -=?(1) 式中: P ?压差, Pa 6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指产生1%吸收时水溶液中某种元素的浓度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3.荧光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6.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红外光谱、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光的波长按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即得到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光源是红外辐射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 8.拉曼散射,但也存在很微量的光子不仅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且也改变了光波的频率,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9.瑞利散射、当一束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大部分光子仅是改变了方向,发生散射,而光的频率仍与激发光源一致,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0.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穿过靶材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时被减速。电子所减少的能量(△E)转为所发射X 射线光子能量(hν),即hν=△E。 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子过程。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击靶时间不同、穿透的深浅不同、损失的动能不等,因此,由电子动能转换为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有少,产生的X 射线频率也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 射线,构成了连续谱 11.特征X射线、原子内部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 射线 13.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这种散射称相干散射或汤姆逊(Thomson)散射。 14.非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原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Compton)散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