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十六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十六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七篇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十六章一般均衡理论

第一节经济系统理论

一、个量变动的连锁反应

(一)文字描述

在经济社会已处于静态均衡时,任何一个变量——比如对轿车的需求增加,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二)几何表达(图16-1)

图16-1 轿车需求增加的连锁反应

二、多个有关市场的均衡

(一)总论

就一个单独的市场来说,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要供求相等,即能达到均衡;但从多个有关市场来看,虽然各自的供求相等,也不一定同时达到均衡,只有所有市场供求相等且价格也相等时,才能达到同时均衡。

(二)分论

1. 多个产品市场的均衡

(1)互为替代品的产品市场

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所有与这种产品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价格都上升;而且反过来还要引起这种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各种产品价格上升的相对幅度,取决于各种产品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2)互为互补品的产品市场

一种产品价格上升,会导致与这种产品具有互补关系的产品的价格下降;而且反过来还要引起这种产品的价格下降。各种产品价格下降的相对幅度,取决于各种产品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2.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均衡

在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前提下,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只要任一价格发生变动,有关的市场会发生一系列的调整与再调整,直到各个市场达到同时均衡为止。价格调整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其决定于供求的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等。

第二节一般均衡理论

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一)假设

1. 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

2. 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量、生产函数既定且不变;

3. 家庭收入全部来自要素收入,且全部用于消费;

4.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长期的、完全竞争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供求相等时,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要素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收入,没有超额利润。

(二)一般均衡模型

1. 经济系统的商品和资源

(1)商品有1,2,3,…,n种;P1,P2,P3,…,P n为各种商品的价格。

(2)生产资源有1,2,3,…,m种;R1,R2,R3,…,R m为各种资源的数量;V1,V2,V3,…,V m为各种资源的价格。

2. 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方程(n个)

X1 = f1(P1,P2,P3,…,P n;V1,V2,V3,…,V m)

X2 = f2(P1,P2,P3,…,P n;V1,V2,V3,…,V m)

X3 = f3(P1,P2,P3,…,P n;V1,V2,V3,…,V m)

……

X n = f n(P1,P2,P3,…,P n;V1,V2,V3,…,V m)

3. 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方程(m个)

R1 = a11X1 + a12X2 + a13X3 + …+ a1n X n

R2 = a21X1 + a22X2 + a23X3 + …+ a2n X n

R3 = a31X1 + a32X2 + a33X3 + …+ a3n X n

……

R m = a m1X1 + a m2X2 + a m3X3 + …+ a mn X n

4. 生产者的供给方程(n个)

P1 = a11V1 + a21 V 2 + a31 V 3 + …+ a m1 V m

P2 = a12 V 1 + a22 V 2 + a32 V 3 + …+ am2 V m

P3 = a13 V 1 + a23 V 2 + a33 V 3 + …+ am3 V m

……

P n = a 1n V 1 + a 2n V 2 + a 3n V 3 + …+ a mn V m

5. 生产要素的供给方程(m 个)

R 1 = g 1(P 1,P 2,P 3,…,P n ;V 1,V 2,V 3,…,V m ) R 2 = g 2(P 1,P 2,P 3,…,P n ;V 1,V 2,V 3,…,V m ) R 3 = g 3(P 1,P 2,P 3,…,P n ;V 1,V 2,V 3,…,V m ) ……

R m = g m (P 1,P 2,P 3,…,P n ;V 1,V 2,V 3,…,V m ) 6. 方程的含义和方程的解

(1)四组方程共有2n+2m 个方程,未知数为X ,已知数R 、P 、V 也有2n+2m 个; (2)将第1组方程的X 1,X 2,X 3,…X n 乘以各自的价格再加总求和,即为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将第2组方程中的R 1,R 2,R 3,…R n 乘以各自的价格再加总求和,即为所有要素的收入;

(3)根据假设2,R 1V 1+ R 2V 2+ R 3V 3…+R m V m =X 1P 1+ X 2P 2+ X 3P 3…+X n P n ,等式左边为已知时,等式右边也为已知,其中必有一个方程可以从其它方程中得到,即第1组方程中只有n-1个是独立的,因而2n+2m 个方程中只有2n+2m-1个方程是独立的; (4)瓦尔拉斯模型中,所有的价格都是以一种商品的价格来衡量,令P 1=1,其它商品的价格就成为与商品1交换的比率,瓦尔拉斯把商品1称为法定价值;

(5)有了P 1=1法定价值,方程组的未知数减少一个,即只有2n+2m-1,与独立方程数目相同,从而满足了方程组有解的必要条件。 二、一般均衡过程 (一)假设

1. 经济系统只有A 、B 两个要素供给者和商品需求者;

2. 经济系统只有X 、Y 两种商品;

3. 经济系统只使用L 、K 两种生产要素。 (二)生产均衡

1. 16-2)

K

K y L x 0

L y (a )商品X 的等产量曲线 (b )商品Y 的等产量曲线 图16-2 商品的等产量曲线

2. 埃奇沃斯盒状图 (1)埃奇沃斯盒状图

埃奇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 diagram ),是指将两等产量曲线或等效用曲线的

坐标图的一个固定,另一个旋转1800,使原点相对,两轴互相平行,而且二者啮合起来的图形。等产量曲线或等效用曲线相切点的连线,称为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 )。 (2)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图16-3)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是指两等产量曲线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连线,称为生产契约曲线或生产效率曲线。 L y 0Y K

K y

K x

L 0X L x

图16-3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生产契约曲线

3. 经济系统生产均衡规律 (1)生产效率的优化

在L 、K 两种要素量固定的情况下,生产X 、Y 两种商品,资源有效利用的条件是两组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相等:

Y

LK X LK MRTS MRTS =

(2)生产均衡规律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有无数个,具有效率的点也是无数个。根据生产者均衡理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只有按扩张线来组织生产,才能达到产量最大化。契约曲线是商品X 和商品Y 两组等产量曲线切点的轨迹,即是两条扩张线的重合的轨迹。所以,要达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状态,必须使两种要素的MRTS 恰好等于要素的价格比率:

K L Y

LK X LK

P P MRTS MRTS /== (三)消费与交换的均衡

1.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图16-4)

X B

0B

Y Y B

Y A X

0A

X A

图16-4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交换契约曲线

2. 经济系统消费与交换均衡规律 (1)商品分配的效用最大化

在X 、Y 两种商品量固定的情况下,A 、B 两人分配X 、Y 两种商品,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MRS )相等:

B

XY A XY MRS MRS =

(2)消费与交换均衡规律

交换契约曲线上的点有无数个,具有最大效用的点也是无数个。根据消费者均衡理论Ⅱ,要达到预算既定时效用最大或效用一定时预算最小的状态,必须使两种商品的MRS 恰好等于商品的价格比率:

K L B

XY A XY

P P MRS MRS /== (三)生产与消费的均衡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1)文字描述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用PP 表示),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产品组合的点的轨迹。 (2)表格列示(表16-1)

(3)几何表达(图16-5) Y

X

图16-5 生产可能性边界

2.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 (1)向右下方倾斜

表示在所有资源已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另一种产品产量的减少,体现着生产的机会成本。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用MRT 表示),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经济社会或厂商生产X 、Y 两种产品时,为了多生产一单位的X 产品而必须减少Y 产品的数量。其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dX

dY

X Y MRT XY =??=

(2)向右上方凸出

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增的,即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3.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契约线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生产契约线在另一坐标图的表达方式。 4.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组图(图16-6)

1

图16-6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组图

5. 经济系统生产与交换均衡规律

(1)生产效率与商品分配的效用的同时优化

在L 、K 两种要素量固定的情况下,生产X 、Y 两种商品,A 、B 两人分配X 、Y 两种商品,生产和交换协调且同时达到最优的条件是两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MRS )与商品边际转换率相等:

XY B

XY A XY

MRT MRS MRS == K L LK MP MP MRTS =

K L K L P P MP MP = y

x xy P P MRS =

(2)生产与交换均衡规律

消费者要达到预算既定时效用最大或效用一定时预算最小的状态,必须使两种商品的MRS 恰好等于商品的价格比率;同时,生产者要达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状态,必须使产商品MRT 恰好等于要素的价格比率:

XY K L B

XY A XY

MRT P P MRS MRS ===/

关键术语

个量变动的连锁反应 埃奇沃斯盒状图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 生产效率的优化 生产均衡规律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 商品分配的效用最大化 消费与交换均衡规律 生产可能性边界 边际转换率 生产效率与商品分配的效用的同时优化产 交换均衡规律

基本练习

1. 简述多个产品市场的均衡?

2. 简述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均衡?

3. 作图并简要说明生产效率的优化?

4.

作图并简要说明商品分配的效用最大化?

5.作图并简要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

6.简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

7.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契约线的关系?

8.作图并简要说明生产效率与商品分配的效用的同时优化?

9.简述生产与交换均衡规律?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内 容 提 要 本章的重点是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其存在性问题;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问题。 一般均衡的概念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将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研究方法,即假定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将所有的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瓦尔拉斯、阿罗和德布鲁等经济学家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认为一般均衡模型应该包括4个基本条件: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是产品需求者和要素供给者,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他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中间产品,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在这4个基本条件下,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一组相对价格可以实现一般均衡。 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在3个假设前提上:1、经济由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构成,所有的生产均由生产部门完成,所有投入品均由消费者提供,没有中间产品。2、经济中有H 个居民,每个居民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他在要素收入的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将其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其偏好即效用函数为既定不变。3、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他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生产各种商品以使其利润最大化,没有投资和中间产品,生产函数既定不变。根据假设,一般均衡模型中包含三类方程: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方程(∑===H h ih i d r i Q Q 1),,2,1( )及对要素的供给方程 (∑=++==H h jh j s n r r j Q Q 1),,2,1( ) ;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应用研究综述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摘要】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作为主流宏观数量分析工具,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应用该模型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回顾了运用DSGE模型进行研究的经济学文献,系统梳理了构建DSGE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估计方法以及应用DSGE模型的研究主题等问题。 【关键词】DSGE模型经济波动宏观政策分析 作为主流宏观数量分析工具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是以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考察各行为主体(家庭、厂商等)的决策,即在家庭最大化其一生的效用、厂商最大化其利润的假设下得到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方程。一般性的DSGE模型中通常还包括政府部门(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行为决策(标准R BC框架不包括货币政策)。具体地,DSGE模型中各行为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其行为的当期影响,以及未来的后续影响。因此,各行为主体在对未来预期(建模时通常采用理性预期代表)的前提下,动态地考虑其行为决策的后果。其次,现实经济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DSGE模型中引入了多种外生随机冲击,并且这些外生随机冲击与行为主体的决策共同决定了DSGE模型的动态过程。由于DSGE模型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行为方程中的结构参数、冲击的设定和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从而可以避免卢卡斯批判。此外,DSGE模型考虑经济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考察行为主体的决策。 一、构建DSGE模型的理论基础 DSGE模型的理论基础之一是R BC理论,然而R BC理论由于其理论基础与现实经济环境不符而受到众多的批判,因此 众多的DSGE模型是在新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 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 BC) 基于R BC理论的DSGE研究较多,如Kydland&Prescott (1982),Long&Plosser(1983),Ireland(2001),黄赜琳(2006)等。R BC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灵活性,不存在外部性、信息是完全的以及行为主体具有理性预期。在这些假设下,R BC理论认为来自技术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宏观经济政策无效。因此,基于R BC理论的DSGE模型都不包括政府部门(即货币当局)的行为决策。 2、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理性预期、垄断竞争市场、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粘性)的假设下,认为不仅技术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是经济波动的来源,宏观经济政策同样对产出等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主流的DSGE模型大多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并将货币政策和(或)财政政策纳入其分析框架。新凯恩斯主义DSGE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引入了价格和(或)工资粘性,而粘性的引入方式有两种。 一是Calvo(1983)采用“调整信号”的方式引入粘性,即经济中接收到随机的“调整信号”的经济主体(企业和或家庭)会将其价格和(或)工资调整到最优,而没有接收到该信号的那部分经济主体则不最优化其价格(工资)。Yun(1996),Gali& Gertler(1999),CGG(2002),Horvath(2009)等运用该方式将价格粘性引入其DSGE模型;而Erceg et al.(2000),Kollman (2001),CEE(2003),Smets&Wouters(2003),李松华(2009a,b)等不仅将价格粘性,还将工资粘性引入其DSGE模型中。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应用研究综述 ○李松华1马德富2 (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理论探索 158 《当代经济》2010年5月(上)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i u- + 元件 (a)(b) 题1-1图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i u- + 10kΩi u- + 10Ωi u- + 10V - + (a)(b)(c) i u- + 5V + -i u- + 10mA i u- + 10mA (d)(e)(f) 题1-4图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15V + - 5Ω 2A 15V +-5Ω 2A 15V + - 5Ω2A (a ) (b ) (c ) 题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0.5A 2U +- 2ΩU + - I 2Ω1 2V + - 21 1Ω (a ) (b ) 题1-16图 A I 2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2V - u 1 - +- u u 1 + - 题1-20图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R 2=8k 。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和电 流i 2、 i 3:(1)R 3=8k ;(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u S + - R 2 R 3 R 1i 2i 3 u 2+ - 题2-1图

《电路原理》第7-13、16章作业参考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练习题 7-1 题7-1图(a )、(b )所示电路中开关S 在t =0时动作,试求电路在t =0+ 时刻电压、电流 的初始值。 10V + - u C C 2F (t =0) 2 S 10V L +-u L (t =0) 2 S 5 (a ) (b ) 题7-1图 解:(1)首先根据开关S 动作前的电路求电容电压uc(0).由于开关S 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duc/dt=0,故ic=0,电容可看作开路,t=0-时电路如题解7-1图(a1)所示,由(a1)得uc(0-)=10V t=0时开关动作,由于换路时,电容电压uc 不跃变,所以有uc(0+)=Uc(0-)=10V 求得uc(0+)后,应用替代定理,用电压等于Uc(0+)=10V 的电压源代替电容元件,画出0+时刻等效电路如图(a2)所示,由0+等效电路计算得ic(0+)=-(10+5)/10=-1.5A u R (0+)=10 ic(0+)=-15V (2) 首先根据开关S 动作前的电路求电感电流i L (0-).由于开关S 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d i L /dt=0,故u L =0,电感可看作短路,t=0-时电路如题解7-1图(b1)所示,由(b1)得i L (0-)=10/(5+5)=1A 。t=0时开关动作,由于换路时,电感电流i L 不跃变, 所以有i L (0-)= i L (0+)=1A 。求得i L (0+)后,应用替代定理,用电流等于i L (0+) (0+)=1A 的电流源代替电感元件,画出0+等效电路如图(b2 )所示,由0+等效电路计算得 u R (0+)=-u L (0+)=5 i L (0+)=5V u L (0+)=-5V i L (0+)= i R (0+)=1A 7-8 题7-8图所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t =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t ≥0时电感电 压)(L t u 。 15V + - S 66u Ω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南开经院考过试题 年:①社会福利函数 ②在收入分配理论中,替代弹性是如何定义的?它对收入分配有何影 响? 年:①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分析说明消费者偏好,生产的技术选择和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年:①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 年:①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 主要掌握内容: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四节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五节帕累托最优与竞争新均衡 第六节社会福利及其政策标准

第一节一般均衡概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产生一组价格(所有产品和要素),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相等,且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达到各自的均衡——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

(1)每个消费者根据其资源禀赋,达到效用最大化。 (2)每个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任何时候厂商都不存在超额需求。 (4)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1.交换的一般均衡含义 交换的一般均衡指在社会生产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之间通过交换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2. 交换的均衡过程和条件 交换的埃奇沃思(Edgeworth)盒状图中,曲线O A CDEFGO B 它是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所有这些切点处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都相等。 交换(也就是商品的分配)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3. 预算约束与商品价格 最初用产量表示的收入分配决定了两种商品的价格比P X/P Y,而P X/P Y又是

电路原理试题答案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1.1 选择题 1——5CBBBA 6——10DACDC 11——15BCACA 16——20AAABA 21——25DBCCD 26——30DDDAC 1.2 填空题 1. 小 2.短开 3. 开短 4. KCL 电流KVL 电压 5. u=Ri 6. u=-Ri 7. 电流电压 8. 电压电流电流电压 9. 电源含有控制量 10. U=-I-25 11. u= us+R(i+is) 12. u= -us+R(-i+is) 13.0 Us/R 14. Us 0

15. [R/(R+Rs)]/Us Us/R+Rs 16.1V 17.7 Q 18.1 Q 19.4V 20.-0.5A 21.4A 22.-5A 23.8V 24.19V 25.4A 26.5V 27. -5V 28.4V -8V 29. x 0 TO 30. U+=U- I+=I-=0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选择题 1 ——5BABCC 6——1 0BADCB 11——15CDACB 16——20DAACC 21——25DBBAD

26——30CBDBC 2.2 填空题 1.12 2.16 3.3 4 4.8 2 5.2.4 6. 越大 7. 越小 8.54 9.72 10.24 11.80 12.7 13.4 14.24 15.2 16.10 17. Us=10V 电压源

18. Is=5A 电流源 19. Us=8V 电压源 20. Is=4A 电流源 21.3 22.18 23.30 24. 变小 25.15 26.3 27. -6 28. 串并联Y- △等效 29. Us=10V 电压源 30. Is=5A 电流源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1 选择题 1——5BCCBC 6——10DAABA 11——15BBDCA 16——20BBCDC 21——25CDADC 26——30CBBAD 3.2 填空题 1.KCL KVL 伏安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答案)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3、交易的一般均衡 4、生产的一般均衡 5、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6、公共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使用既定的L和K生产的产品X和Y的均衡价格分别为2和4元,那么( B ) A、生产Y所使用的L的边际产量是生产X所使用的K的边际产量的2倍; B、L和K生产X和Y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1/2; C、X的边际成本是Y的边际成本的2倍; D、X的产量是Y的产量的2倍; 2、在两个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易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对甲和乙,MRT XY=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P X/P Y; C、(MRS XY)甲=(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 MRS XY; D、MRTS X LK= MRTS Y LK。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易全面均衡发生在( D )。 A、MRT XY=P X/P Y; B、A和B的MRS XY=P X/P Y; C、MRS A XY=MRS B XY; D、MRT XY=MRS A XY=MRS B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D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AXY=MRSBXY;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X LK=MRTS Y LK;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的情况:( A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C )。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与Y之交换比例大于1/3,小于1/2; D、上述均不正确。 8、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C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2020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 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 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 >0、i <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图1-1 、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 (即u 和i 的约束方程)。 i u -+ 10V - + i u - + 10mA 图1-2 图1-3 3、何谓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 的表达式。 》 答: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 所以称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3、并联电阻除以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等于品质因数Q。 4、何谓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压、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1、由于串联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有相互抵消作用,这时端口上的电压与电流相同,工程上将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是在RLC串联电路中发生的,故称为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电路呈纯电阻性,端电压和总电流相同,此时阻抗最小,电流电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国此串联谐振也称不电压谐振。 3、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除以串联电阻等于品质因数Q。 ) 5、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4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 L C X X R= =,则是否构 成三相对称电路为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I b I a I c U b U c + + + - - - a b c L C a R 图1-4 6、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5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则是否构成三相对称电路为 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 b I a I c I b U c U + + + - - - a b c Z Z a U Z 图1-5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习题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二)难点 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二、关键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一般均衡产品转换率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不可能性定理契约曲线福利经济学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 B.LK XY MRTS MRS = C.X Y LK LK MRTS MRTS = D.XY LK MRT MRS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A.A B XY XY XY MRT MRS MRS ==

第7章 非均衡分析的货币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上海外贸学院,王志伟)

《当代货币金融理论》金融学院系列课程 第7章非均衡分析的货币理论 Dr.王志伟

Economics & Change 第一节非均衡分析与凯恩斯经济学 第二节货币经济的交易结构与货币经济理论

第一节 非均衡分析与凯恩斯经济学

1、传统经济学认为凯恩斯理论是一般均衡理论 希克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ISLM模型 两个市场的均衡决定均衡利率和产出的模型 帕廷金四个市场的均衡

The Goods Market and the IS Relation Equilibrium in the goods market exists when production, Y, is equal to the demand for goods, Z. In the simple model (in chapter 3), the interest rate did not affect the demand for goods.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 was given by: () Y C Y T I G =?++

Investment, Sales (Y), and the Interest Rate (i) Now, we no longer assume I (investment) is constant We capture the effects of two factors affecting investment:–The level of sales/income (+) –The interest rate (-) =(,) I I Y i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 答:(1)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效率指的是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地,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2.免费品和经济品(free goods vs.economic goods) 答:(1)免费品也称自由物品,是人们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的物品,如阳光和空气等。 (2)经济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企业或厂商,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

2019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0、i<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图1-1 答: 1、一旦决定了电流参考方向,每个元件上的电压降方向就确定了,不可随意设置,否则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所以先要指定电厂、电流的方向。 2、所谓关联参考方向是指流过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是从元件的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即是关联参考方向,否则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3、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5、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即u和i的约束方程)。 图1-2 图1-3 答: 1、图1-2是理想电压源;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流源 2、理想电压源电源内阻为0;理想电流源内阻无穷大 3、图1-2中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图1-3中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3、何谓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 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所以称 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 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SC16IS752芯片和电路原理

文库资料 ?2017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Stock Co., Ltd. 第1章 SC16IS752芯片和电路原理 1.1.1 SC16IS752芯片介绍 SC16IS752是I 2C 总线/SPI 总线接口,双通道高性能的UART 扩展芯片,串口数据传输速率高达5Mbit/s ,每路串口有64Bytes 的读写FIFO 和一个可编程的波特率发生器,具备省电模式和睡眠模式,还提供了8个额外可编程的I/O 脚,并且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1152Mbit/s 的IrDA ,可实现自动硬件和软件流控,自动的RS-485读写切换和软件复位等功能。 1. 通用特性 ● 64字节FIFO (发送器和接收器) ● 与工业标准16C450完全兼容并等效 ● 在16×时钟模式下波特率高达5Mbit/s ● 使用RTS/CTS 的自动硬件流控制 ● 带有可编程Xon/Xoff 字符的自动软件流控制 ● 一个或两个Xon/Xoff 字符 ● 自动的RS-485支持(自动的从地址检测) ● 多达8个可编程的I/O 脚 ● 经过RTS 信号的RS-485驱动器方向控制 ● RS-485驱动器方向控制翻转 ● 内置IrDA 编码器和译码器接口 ● 支持的IrDA 速率高达115.2kbit/s ● 软件复位 ● 发送器和接收器可相互独立使能/禁能 ● 接收和发送FIFO 电平 ● 可编程的特殊字符检测 ● 完全可编程的字符格式: ? 5,6,7或8位字符 ? 偶、奇或无奇偶格式 ? 1,1.5或2个停止位 ● Line break 的产生和检测 ● 内部回送模式 ● 3.3V 时的睡眠电流低于30μA ● 工业和商业温度范围 ● 5V 容限输入 ● HVQFN32和TSSOP28封装

均衡定价模型-CIR模型

具有劳动投入的 跨世一般均衡资产定价模型 ●研究一般均衡资产定价模型。 ?无摩擦证券市场的跨世一般均衡模型起源于Merton (1973) 和Lucas (1978)。 ?Cox,Ingersoll,和Ross (1985)(从现在开始,我们称这种模型为CIR 模型)发展了这个一般均衡定价理论。 ◆CIR模型考虑一个纯资本增长模型,他们假设生产对于劳动的需求 是非弹性的,得到的一个基本结果是一个资产价格都服从的偏微分 方程。 ●本文拓展了CIR模型。 ?我们在CIR模型的生产函数中引入劳动,在效用函数中引入休闲,以此来讨论劳 动和休闲之间的这种矛盾关系如何影响资产的价格。除了得到一个熟悉的基本定 价方程外,我们还得到财富的边际效用和休闲的边际效用之间的最优关系。 ●尽管一方面,模型的框架相当一般,足以包括影响资产价格的绝大多数基本 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模型却是易于处理地,只要作出一定的假设,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些特殊的检验结果。 ●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能够把实物市场和金融市场很好地结合在一 起。我们的模型内生地决定了任意金融资产的价格应服从的随机过程,并说明了这个过程对各种实变量的依赖关系。从我们的模型可以看出,模型的结果与理性预期以及个体最大化行为是充分一致的。

模 型 ● 假设: ? 市场中存在唯一的一种物质物品,它既可用于消费,又可用于投资。所有的价格都以这种物品为计量单位。 ? 经济中的生产机会集是由 n 个线性活动构成的。如果以 η 表示由投资在n 个生产活动中的物品的数量构成地向量,则这n 个生产过程服从以下的随机微分方程形式:对任意i=1,…,n 有 ∑+=--+=k n j j ij i i i i i i t dw t Y g l t dt t Y l t t d 111)(),()(),()()(θθθθηαηη, (1) 这里, w t w t w t n k ()((),,())=+1 是R n+k 中的一个 (n+k ) 维的布朗运动,Y 是一个由状态变量形成的地k 维向量,它的运行过程将在下面给出,ηθθi i t l ()1-是一个Cobb-Douglas 生产函数,l i 是投资在第i 个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01≤≤l i ,αα(,)[(,)]Y t Y t i =是一个有界的n 维向量,其中的每个分量是 Y 和 t 的函数,G ()()[] t Y g t Y ij ,,=是一个有界的n n k ?+()矩阵,其元素是Y 和 t 的函数。生产过程回报率的协方差矩阵GG T 是正定的。 ◆ 系统(1)强调了,当每个生产过程的产出又连续地重新投资在同一过程中时,初始投资的增长过程。因此,这个系统提供了完整描述生产机会集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系统中,因为任何过程中的投资回报率的分布独立于投资的规模,所以生产过程具有随机的常规模回报。另外,尽管我们给定了这个生产过程,但并不说明所有的个体或者工厂都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重投资。 ? 假设经济中的状态变量形成的k 维向量 Y 服从如下的随机微分方程 dY t Y t dt S Y t dw t ()(,)(,)()=+μ (2) 这里, μμ(,)[(,)]Y t Y t i = 是一个k 维向量,S Y t s Y t ij (,)[(,)]= 是一个 k n k ?+()矩阵,状态变量变化量的协方差矩阵 SS T 是非负定的。 ◆ 这个模型既包括了生产的不确定性,又包括了技术变化的随机性。每个时期产出的概率分布依赖于当时的状态变量 Y 的值,而Y 的值又是随着时间而随机变化地,因此,Y 的发展决定了经济在将来可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 2、一般均衡 3.实证经济学 4.规范经济学 5.帕累托标准 6帕累托改进7.帕累托最优状态8.帕累托最优条件9.契约曲线10.生产可能性曲线 11.效用可能性曲线12.社会福利函数 13.社会无差异曲线 14.不可能性定理 二. 选择题 1.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变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 2.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 A.获得了最大利润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以上均正确 3.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 A.不使某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4.在两个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对甲和乙,MRTxy=MRSxy;B.对甲和乙,MRSxy=Px/Py; C.(MRSxv)甲=(MRSx Y)乙;D.上述所有条件。 5.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MRTS LK=P L/P K,B.MRTS LK=MRSxy; B.C.MRTxy=MRSxy;D.(MRTS LK)x=(MRTS LK)y。 6.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 )。 A.MRT XY=Px/P Y;B.A与B的MRS XY=Px/P Y; C.(MRS XY)A=(MRS XY)B;D.MRTxy=(MRS XY)A=(MRS XY )B。 7.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A=(MRS XY)B;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LK)x=(MRTS LK)Y;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8.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的? ( D ) A.消费契约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D。生产契约曲线。 9.在导出效用可能性曲线的过程中,我们( )作人际效用比较。 A总是;B.不;C.有时;D.经常。 10.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 A.转换曲线;B.消费契约曲线;C.社会福利曲线;D.效用可能性边界。 三、判断题 1.在纯交换经济的埃奇沃思盒式图中,一般均衡状态表现为两个交易者无差异曲线的交点。2.瓦尔拉斯定律指经济中所有成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一定等于出售它们所得到的收入。3.规范经济学试图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应当怎么样”的问题。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刘江荣① 均衡思想是贯穿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则是从对人们的偏好、技术和禀赋的基本假设出发,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建立的关于人类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公理化体系。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其中与价格相关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均衡”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但是,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其貌似科学的实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现代劳动者的利益。 一.均衡概念的历史渊源 均衡的概念早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前就已在机械学中普遍应用。在机械学中,均衡是指绕中点转动的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据文献查新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亚当·斯密是否受到了机械学概念的影响而生灵感,将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个体追求不同价值目标而采取相互独立行动,但最终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思想抽象概括为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亚当·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使得人们认识到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的过程中,最终能实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思想无疑对经济学是一大贡献,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之后,李嘉图在亚当·斯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说明了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马克思建立起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后来,这种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开资本与利润对立关系的分析方法在斯拉法那里得到了复兴,通过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加入表明特定经济关系的 ①刘江荣,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

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

我相信来这个版块里面的研究生没有不知道DSGE的,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中文叫“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出现于Kyland and Prescott (1982)。这篇论文开创了real business cycle学派,属于第三次新古典发起的对凯恩斯主义的攻击。第一波和 第二波分别是1968年的弗里德曼货币学派革命和1976年的理性预期 革命。第三次的RBC革命基本上把整个旧凯恩斯主义葬送了。新凯恩 斯学派实际上在1970s就产生了,但是跟随者并不多,新凯恩斯学派在80s和90s大量吸收RBC学派的内容,并且承接了DSGE建模的方式,90s年代中期形成了“新新古典综合”(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這不是一单独的学派,而是指的两个学派的一种融合和吸收。因为这个学术运动是新凯恩斯学派推动的,所以有的学者也认为真正的新凯恩斯学派的产生是差不多在RBC革命的10年之后。这篇文章我主要不讨论这两个学派和他们的综合,这个要说的话就可以写成篇论文了。 我在这篇文章里面只提供一个DSGE模型的建设性路线,因为发 现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入手,再加上学校开课不同,数学储备不同,起点也大不相同。我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从基础入门的同学的观点出发,如果你想要做DSGE研究,这篇文章完全应该读。我研究的兴趣是给Emerging market economy建立DSGE模型,比如中国大陆,东欧国 家等。这个话题以后再谈,这里我们谈一些技术性的东西。 数学,数学,数学 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干经济学博士,拼的就是数学。我意识不是说我们

第十六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七篇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十六章一般均衡理论 第一节经济系统理论 一、个量变动的连锁反应 (一)文字描述 在经济社会已处于静态均衡时,任何一个变量——比如对轿车的需求增加,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二)几何表达(图16-1) 图16-1 轿车需求增加的连锁反应 二、多个有关市场的均衡 (一)总论 就一个单独的市场来说,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要供求相等,即能达到均衡;但从多个有关市场来看,虽然各自的供求相等,也不一定同时达到均衡,只有所有市场供求相等且价格也相等时,才能达到同时均衡。 (二)分论 1. 多个产品市场的均衡 (1)互为替代品的产品市场 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所有与这种产品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价格都上升;而且反过来还要引起这种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各种产品价格上升的相对幅度,取决于各种产品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2)互为互补品的产品市场 一种产品价格上升,会导致与这种产品具有互补关系的产品的价格下降;而且反过来还要引起这种产品的价格下降。各种产品价格下降的相对幅度,取决于各种产品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2.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均衡 在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前提下,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只要任一价格发生变动,有关的市场会发生一系列的调整与再调整,直到各个市场达到同时均衡为止。价格调整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其决定于供求的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等。 第二节一般均衡理论 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一)假设 1. 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 2. 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量、生产函数既定且不变; 3. 家庭收入全部来自要素收入,且全部用于消费; 4.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长期的、完全竞争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供求相等时,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要素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收入,没有超额利润。 (二)一般均衡模型 1. 经济系统的商品和资源 (1)商品有1,2,3,…,n种;P1,P2,P3,…,P n为各种商品的价格。 (2)生产资源有1,2,3,…,m种;R1,R2,R3,…,R m为各种资源的数量;V1,V2,V3,…,V m为各种资源的价格。 2. 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方程(n个) X1 = f1(P1,P2,P3,…,P n;V1,V2,V3,…,V m) X2 = f2(P1,P2,P3,…,P n;V1,V2,V3,…,V m) X3 = f3(P1,P2,P3,…,P n;V1,V2,V3,…,V m) …… X n = f n(P1,P2,P3,…,P n;V1,V2,V3,…,V m) 3. 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方程(m个) R1 = a11X1 + a12X2 + a13X3 + …+ a1n X n R2 = a21X1 + a22X2 + a23X3 + …+ a2n X n R3 = a31X1 + a32X2 + a33X3 + …+ a3n X n …… R m = a m1X1 + a m2X2 + a m3X3 + …+ a mn X n 4. 生产者的供给方程(n个) P1 = a11V1 + a21 V 2 + a31 V 3 + …+ a m1 V m P2 = a12 V 1 + a22 V 2 + a32 V 3 + …+ am2 V m P3 = a13 V 1 + a23 V 2 + a33 V 3 + …+ am3 V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