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分为三节: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呈现了以下结构特点: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 --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本单元的特点有:

1.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2.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

本章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3、关于本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

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3课时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3课时

第二节河流和湖泊 3课时

本单元复习小结 1课时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建议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内容分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 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这里的蒙古族

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大作用。

1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1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

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二、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课题用3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重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分辨各种地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图片、视频创设意境:播放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实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图册10-11页),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深浅,看一看中国地势与下列图示哪一个相吻合?( B图有可能特点:呈阶梯状分布)。回忆有关地形剖面图的知识,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让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1小题,第一步:读图2.2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步:展示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注意: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第三步:在2.3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的名称.

4.评价我国的地势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小组内有具体分工并由专人记录,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深入,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提示:从同纬度的沿海与内地湿润程度的差异谈起)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学生动手演示:地势高低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品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含义)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视频:三峡)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1. 读第24页图

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我国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 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齐全)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并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回忆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 多媒体分布展示:我国主要山脉 )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参照课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此处可以酌情延伸)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提前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课下去搜集材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并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注意: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山区面积广大】

1.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学生活动: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1小题(提示: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口述: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山地丘陵以及比较崎岖的高原,从而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4.活动: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小题,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分析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归纳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矿产水利旅游),农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交通困难,基础设施难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多等

5.活动:第30页的活动第3小题,(此活动应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围绕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展开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

三、学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 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并能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会运用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4。通过认识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学法指导]

1.要通过阅读地形图、阶梯示意图、地形剖面图获取信息;

2.动手自制中国空白政区图,用彩色笔填注主要山脉、地形区,形成空间印象。[释疑解难]

[自我检测] 1读图回答

(1)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①②③

(2)把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填注在图中

2读上图回答:(1)A是山脉,

(2)B 为高原,位于我国第级阶梯上

(3)C是 (地形区),(4)D为 (地形区)

(5)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视野拓宽】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全国各类地形中,山地约33%,高原约26%,盆地约19%,平原约12%,丘陵约10%。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19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四、参考资料

第26页活动内容

1.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之间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人海洋。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加大,水流湍急,水能集中,便于

建立水电站,进行水力发电。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第29页活动内容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山脉: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

初中初二地理初二地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和外流河 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

2.内流区和外流区 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 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 找一找: 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 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共同探究: ①河流水量补给 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初二地理课件

初二地理课件 导语:初二的地理内容主要是学我国的地理,下面小编分享初二地理课件,欢迎参考!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 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 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8、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多),最南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东西经度 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差)。 9、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邮政编码210001,21表示省,00表示县,01表投递地段的代码。 1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2、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为界,东多 西少,分布不均。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认识河流。 描述的内容: 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新疆最北部的河流。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河流。 横贯我国东西的两条大河,一条像汉字的“几”,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另外一条纬度较低,通航里程最长,称为“黄金水道”。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淮河。 藏南地区有条马蹄形一样的河流,这条河流有个大拐弯。 华北地区较大的水系,被称为“天津的母亲河”。 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因为流经云南省境内怒族聚居的区域而得名。 我国第三长河,年流量居我国第二的珠江。珠江是因为流经广州市内的河道中有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辽宁的母亲河,历史上因为辽河泛滥,两岸百姓希望辽河长久安宁,因此得名辽宁。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在地图上找到河流的位置,在学习任务图上画出,并完善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河流图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同时还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其位置,找入海口是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学习作铺垫。

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教案模板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分享了初二地理教案的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教案改后

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2 月 27 日学期总课时:2、3

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3 月 9 日学期总课时:4

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及解决措施。 过 方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 态价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二次修改 [导入新课] 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A 、 B 、 C 、 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 冬季的特点。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 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 气候。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 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 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 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 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归纳并板书: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 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板书设计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问题:春旱 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3 月 9 日学期总 课时:5、6 课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型讲授课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第三节河流第二安排共( 2)课程标准P1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文特征; 2、长江开发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保护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你知道我国哪些大江大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 人: 环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工程里有数个世界第一。这个工程建在

节一长江上,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 教师活动:介绍学习内容 1、长江的源头、入海口、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 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 3、长江的开发开发方向。 4、寻找长江开发的问题与治理的措施。 课中作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环节二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共同回顾 一)、在教材P45长江流域水系图,并在图中标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标注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和湖口的位置;描出主要支流和湖泊。 二)、回顾所学或依照地图说说长江的开发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多,因此在上游河段可以建水电站,发展水电业。但是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学生活动: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长江三峡的位置。教师:三峡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断,升华学生对“水能宝库”的理解。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读P46图2.36长江航运图:完成提问;三小组;长江的开发除了发电、航运,还有些什么?;有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给于点评;教师:总结学生所答。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篇一:202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 1、联系学生假期中曾经去过哪些地方?请说出所在地理区域的名称。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 名同学)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归纳同学们的回答,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 3、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11。7亿,世界人口约55亿。) 世界人口的增长。 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1830年的10亿人口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

么?(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2年。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提问〕从人口增长图上可见,在1830年前的悠久岁月里人口增长很缓慢,1830年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口增加量=出生人数- __。1830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得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1830年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加强、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 __减少。同时,因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呢?人们通常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每年出生人数/总人数 死亡率=每年 __/总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 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教学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和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 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 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 和湖泊。〔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新课学习】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 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 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一、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 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 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 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 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 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 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 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 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 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2019-04-12 〔总结〕 归纳同学们的回答,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 3、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 〔提问〕 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11。7亿,世界人口约55亿。) 〔展示投影片〕 世界人口的增长。 〔提问〕 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1830年的10亿人口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么?(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2年。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板书)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板书) 〔提问〕从人口增长图上可见,在1830年前的悠久岁月里人口增长很缓慢,1830年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口增加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1830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得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1830年后,随着工业革命的

兴起,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加强、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死亡人数减少。同时,因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 2、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①生育状况,②人的寿命,③人口基数。(板书) 人口增长的快慢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呢?人们通常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自然增长率(板书) 出生率=每年出生人数/总人数 死亡率=每年死亡人数/总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展示投影片〕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主要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 4、各大洲人口的增长(板书) 〔提问〕 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亚洲19‰,非洲28‰,北美洲7‰,南美洲22‰,大洋洲12‰,欧洲3‰。) ②读《主要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什么区别?(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③从图上可知,各大洲与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也受许多其他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今天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不主要取决于医疗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生育观念。生育观念是与经济水平、文化修养等有联系的。) ④阅读教科书第83页的“读一读”,说明世界人口发展的最终趋势是什么?(现在人类是处于人口增长高峰期,并且还将持续一个时期。2000年后,人口增长将逐渐缓慢。2100年世界人口达105亿,人口将停止增长,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在各大洲中,欧洲和北美洲最先停止增长,而亚洲和非洲则最后停止增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回顾: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怎样的这种地势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引入新课: 问题1: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找出并比较长江、黄河和塔里木河。(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最多,写得最快。) 问题2: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图上找出你所知道的河流,并将名称写在练习本上。 问题3:把自己找出来的河流用不同的符号区分出来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同时,找一名同学把黑板上写的河流也标记出来) 问题4: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外流河进行细分: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问题5: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问题6:为什么我国西部多外流河,东部多内流河(通过读图分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下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来了解一下河流,

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来了解河流 展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启发提问 (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哪些河流是南方河流,哪些河流是北方河流 (3)比较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1、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4、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我国以外流河为主。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5、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板书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学生阅读课文P45-46(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让学生看P45 “长江流域水系”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节_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最新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 案

【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教材、学情分析】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是在讲完中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的教学,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凌汛、决口等灾害。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图得出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讲的比较抽象,教师需通过图文材料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外流河的特点,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从水源补给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对人类活动的正反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的观念。 2、读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结合中国气候特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重点) 3、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竟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图分析【教具准备】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感悟导入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 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 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 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追问)请同学们接着读教材 P39珠江与塔里木河的对话, 思考:珠江和塔里木河为什么有 不同的归宿呢?(此问题学生可 能答不出来,教师可借此引入课 题,不需详细解答) 读图说出:我国是世界上 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 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 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 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思考老师提问,大胆发 言。 从图上 感受我 国河湖 众多。 激发学 生的探 究兴 趣,引 入新 课。 自主探究(过渡)通过刚才读图,我们可 以看出中国河湖众多,但它们特 征各异,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了 解我国的河湖概况,请大家先自 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探 究”。 第一步:先独立阅读课本 完成自主探究,对不理解 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第二步:分组交流自学成 果,提出自己观点,组内 探究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 题。 第三步:班内共同探究小 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培养学 生的自 学能 力、小 组合作 探究能 力。同 时落实 基础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

地势有何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问题: (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 (3)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 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 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地理《河流》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河流》教案范文模板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河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