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地理教案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2、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特征

重、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综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1、地理区域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完成P2-3学习行动

2、完成P4-35学习行动1、2、

3、4题,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分界线。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2、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重、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所代表的意义及原因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作物的差异。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自学任务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自学任务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特征。

2、能在空白图上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3、了解西北地区从东部到西部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理解其形成原因。

4、了解青藏地区特征及其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重、难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区和气候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快速完成P13—14学习行动1、2、3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二区域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重、难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完成P18----19学习行动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08年北京奥运会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师:请大家打开地图册第16页,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

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师: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请结合课本第18页、第20页,举例说明。[出示习题: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它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互动,让学生随意抢答,补充。

生:回答略。

师:(适当点评、补充)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我国国徽图案的中心组成,成为了中国的象征。文化中心,就连我们用的教材出版社也在北京……

师: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呢?请打开课本第22页看一看,同时老师放首

歌大家听一听,让我们赛一赛谁知道的多、说的清?(播放“故乡是北京”)[出示习题:3.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三、回顾活动、测试应用

在短暂的时间内,我们了解了北京的位置、环境、职能、名胜,你领会了多少呢?来让我们进行一次征询、闯关活动?

师:第一关: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

生:秋季。因为北京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春寒料峭、多风,而且沙尘暴天气也时有发生,只有秋季秋高气爽、云淡风清,最舒适宜行。

师:不错,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的决定。但此时正是北京旅游高峰,可能会遇到门票上涨,阻碍交通……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决定?

生:我们组选择六月底,七月初去北京。因为那时是北京旅游淡季,我们放暑假,既经济又轻松。

不亲自到北京?!怎么做呢?

生:网上旅行。

师:太好了,老师真佩服你们的决定。才子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一张地图,游历天下,一台电脑,饱览北京春夏秋冬。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

2.能说出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能收集资料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

2.能运用资料分析香港和澳门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经济要素流动模式,提出解困的办法。

思想品德教育:对“一国两制”政策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1.港、澳的经济发展状况。

2.港一澳一粤的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运用经济要素流动模式提出并论证港一澳一粤共同繁荣的假设。

活动设计方案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地区图》,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

2.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建立经济要素流动模式,并论证港一澳一粤共同繁荣的假设。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

续表

资料

香港经济发展现状

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土地面积——1068平方千米,地皮租金410美元/平方米·月,8000 美元/平方米·年

港口的危机——维多利亚港口已饱和,考虑扩展问题,周边压力很大。

劳动力资源昂贵——7000港元/月。

教学后记: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

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读图6.28讲述: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讲述:

阅读P38材料。“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

进的发展。教学反思: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大家可能知道新疆的瓜果又香又甜,但为什么这么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这个中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承转: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无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活动: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课文和图6.31,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P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

讲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现有人口1925万人,人口密度12人/km2,属我国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

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在黑板上边写边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

承转:刚才我们讲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

学生量算。

提问量算结果,学生回答。

承转: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人类尤其离不开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因此,水会影响、制约人类的一些活动。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 6.34、6.31,回答以下问题:说明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提问,学生回答。(略)

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活动:请大家读图6.34,完成: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教学后记: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地区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为什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3了解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经济互补作用。

重、难点

1、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因素

2、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综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像导入:我国的四大工业区图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呢,请同学们在白板上的图中找到我国最南的工业区,对,它是珠江三角洲,也是我国的轻工业基地。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珠江三角洲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请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相对位置

3、气候类型及农作物

4、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

5、读P41图8、21 GDP的增长幅度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合作模式:前店

后厂的相互作用

三、读图探究:阅读38页至42页的地图、图片和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讨论质疑:珠江三角洲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搞个开放的前沿阵地?

因为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港澳的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五、图像总结、当堂检测:(读图8.18 8.19 8.21 8.22)

1、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歌词中的老人是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

2、珠江三角洲属于南方地区

3、位于本区的两个经济特区是深圳和珠海。

4、前店后厂店是指港澳地区,厂是指珠江三角洲。

6、店和厂各有什么优势?

店:承接海外订单、供应原材料、产品的设计、进行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厂;产品的加工、产品的装配。

六、作业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八章各具特征的地理区域

第一节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所跨的省区,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及地貌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

3、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难点:

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所跨的省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读图归纳、综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窑洞景观)

由窑洞导入黄土高原。

二、问题生成:

1、读图8、1 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黄土高原所跨省区: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内蒙古)

3、讨论:黄土高原的黄土从何而来。被“风”吹来,老家在西北内陆、内蒙古高原。

以上问题通过提问来展示。

三、读图探究:阅读22页至28页的地图、图片和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读图8、4 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总结其地貌特征。塬、梁、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完成P24页第二题。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多暴雨;地形:处于华北平原的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修路开矿。

3、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使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加大了黄河中下游泥沙量;给黄河治理造成困难。

4、读8、5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

(关键词答对即可)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地和谐观念。

五、图像总结,读图8.1 8.2 8.3 8.4 8.5 8.6.。8.8完成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9828

武威阳光实验学校(中学部)课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总第 1 课时时间:2014 年 3 月 学科地理设计者刘亮 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时安 排 1 课型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 述、学生活动、探究。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 学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 调整与思考

过程设计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举例:(大屏幕显示) 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精品】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区域的划分方法,相当于是区域地理的入门。重点强调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开始掌握四大区域的总体特征。本节之所以放在本学期的第一 课,实际上是提醒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学生活动、探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阿宝的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讲授新课】 提问:请问民歌中提到的应属于四大区域中哪一个? 学生回答。 老师:请同学们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面积、人口 学生:范围上位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面积:占全国的20%,经纬度位置:34°N~53°N,100°E~135°E;人口:占全国的40%。 老师图片展示北方地区的范围。 课件展示三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几条等降水量线。 老师小结: 学生活动:通过课本P10活动小组探究并展示。 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老师评价并总结。 过渡:既然同学们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再从日常生活中出发,来更深层次的了解北方地区。 思考题:请大家思考农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呢? 老师提示:同学们再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中某一种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东西呢? 学生:跟据自己的认知提出可能有肥料,水,土壤等。 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条件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土壤、水源、地形和气候。 图片展示,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强调季节变化、旱即为少水。 学生:讨论并作答。 评价并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教案改后

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2 月 27 日学期总课时:2、3

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3 月 9 日学期总课时:4

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及解决措施。 过 方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 态价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二次修改 [导入新课] 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A 、 B 、 C 、 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 冬季的特点。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 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 气候。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 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 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 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 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归纳并板书: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 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板书设计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问题:春旱 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凉州区康宁乡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8年 3 月 9 日学期总 课时:5、6 课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型讲授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篇一:202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 1、联系学生假期中曾经去过哪些地方?请说出所在地理区域的名称。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 名同学)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展示)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教材重难点】 1、重点: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工业部门;此区工业分布的特点。 2、难点: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北三省不仅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且它也是我国建国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下

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本区的工业。 自学:学生阅读P19小资料——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体会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 教师: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下了多项工业之最。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那今天的老工业基地又怎样了呢? 探讨:学生读图及P20——P21的两段课文,完成以下4个问题,然后小组间相互交流。 1.东北三省有哪些矿产资源?其特点是什么? 2.发展了哪些工业?有那几个大工业中心? 3.工业中心的分布与矿产资源有什么关系? 4.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设计意图】 这几个题难度不大,图画的清楚,课文叙述的也明白,学生应该能够胜利的完成,让他们自学,进一步锻炼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

铁、石油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2.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中心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3.工业中心多分布在矿产地附近。 4.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教师点拨】 东北三省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东北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区一大批国有企业出现了问题,陷入困境。很多国有企业面临减产、停产、亏损、负债等问题,很多职工纷纷下岗。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措施, 自学探讨:(P21——P22活动题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018年最新教案全

授课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中国在世界中》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中国在世界 中》教案优秀教案 优质课《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东北师大附中王瑶■课标要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是对中国地理的“收笔之作”。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世界地理的地域发展差异中要求到,“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这两条要求,与本章内容有所关联。在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中并没有针对本章的课标要求内容,但是本章的内容意义重大。在整个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结束之前,我们应该清楚,“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都是本章要回答的问题。这一“收笔之作”让我们审视自我、放眼全球,让我们每个国人看清自己的现状,明确发展的方向,在世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3.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过程与方法】本堂课遵循“怎样的中国、在世界中做什么的学习思路”,通过参与国际中学生论坛的情境模拟,首先“介绍自己的祖国──中国”,说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接着运用图文资料,举例说出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然后运用文字资料,说出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论坛的最后共议“今日世界之特点”,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联,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替代式教学策略,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内容,帮助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成功的学习。■教学准备教学课、学生活动材料。■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岁丰学校陈振玉 一、复习内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2、对比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3、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 4、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牧场,畜种及农业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导学提纲,基本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网络 2、老师点拨四大地区划分的界线及主导的因素 3、教师点释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的原因 4、运用表格对比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 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复习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特点,及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四、复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然区域 (1)、不同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 行政区域 (2)、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3)、同一类型的区域,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对照书的首页目录举例说明) (4)、区域的存在: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划 邮政编码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划中的邮电局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如:441300 441315 长途电话区号:如:0722

车牌号:如:鄂S AR526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 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 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 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一月均温<0℃>0℃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气候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流量小、流程短、支流 少、 结冰期长 流量大、流程长、支流多、 汛期长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制度旱田、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车水路、船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文化差异秦腔、吹唢呐越剧、吹箫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仓山—阿尔金山 —祈连山以北 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 南、横断山脉以西,喜玛拉雅 山以北

八年级地理下册《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前言:为了方便教学,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 下册《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 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 2.知道交通事业包含有运输业和邮电业两个方面 3.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利用比较方法比较各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得出长处与不足 2.学会根据货物运输的性质、数量、距离、价格和时间效益等方面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了解运输事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运输业的建设在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重点难点】 1.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2.现代运输方式的各自特点 3.根据客货运输上不同要求,对现代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教学方法】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几种交通运输工具时速比较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教材"想一想"下面几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说明了煤炭运不出来工厂就开不了工,铁路运输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的运输工具 (二)说明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由步行到汽车再到飞机交通工具的改善,使时间效益提高。 (三)说明了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传递信息所需要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距离概念也越来 越淡漠了。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得出的以下结论: ①交通事业包含两大部门即运输业和邮电业 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③各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 引出课题: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一交通事业的重要性 1.交通事业包含的两大部门: 运输业: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部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

地势有何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问题: (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 (3)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 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 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2、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特征 重、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综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1、地理区域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完成P2-3学习行动 2、完成P4-35学习行动1、2、 3、4题,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分界线。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2、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重、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所代表的意义及原因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作物的差异。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自学任务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自学任务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特征。 2、能在空白图上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3、了解西北地区从东部到西部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理解其形成原因。 4、了解青藏地区特征及其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重、难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区和气候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合作讨论、读图归纳、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快速完成P13—14学习行动1、2、3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三、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四、课堂反馈及练习: 1、背:基础梳理 2、练: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教学后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PPT课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一边回忆古诗,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讲授新课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指图说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图)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注意:对四大地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台湾省》名校精品教案

《台湾省》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2.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 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 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海,东临 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是我国最的岛屿。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 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台湾省的居民中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两岸人民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但历史至今,很多外在势力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湾省古时曾被侵略者和侵占。现在台湾省的钓鱼岛又被国妄图抢占去。我们大陆和台湾两兄弟岂能容忍,我们中华民族岂能容忍! 4.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在教材中郑成功的像除了抵御荷兰侵略者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含义?那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台湾省历史至今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反馈:学生在用图片理解妈祖庙等事物时有些陌生,教师通过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两岸的共同文化背景。 活动二:理解分析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宝岛 1.教师创设情境:台湾省和我们其他的33个省级行政区都是兄弟,所以我们更要互相多走动,多了解对方,两岸一家亲才更亲。我们小区内就经常有组织联系去台湾旅游的旅行社,如果我们小组报名去台湾旅游的话,我们需要先了解台湾有哪些特色?请大家分享各组的资料图片。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代表在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图片资料过程中,教师协助归纳总结,在黑板上板书台湾省著名的风光和物产。如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风光;水稻、甘蔗、菠萝、茶叶、森林等物产。其余学生对照在课本图中查找。 3.教师引导: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美丽的宝岛,岛上丰富的物产,铸就了富饶的宝岛。台湾岛众多美誉的形成,是来自于当地自然环境。大家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第67、69页图7.43 7.45独立完成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全集

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 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 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传统节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寒假中学生度过了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感触较多,从这一话题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体现地理就在身边的理念。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视频《中国年俗》。

2018年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 教案设计全册

人教版 八年级 地理下册2018年最新教案全

授课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岭、淮河,并说明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