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2013

社会心理学讲义2013
社会心理学讲义2013

社会心理学讲义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李峰2013.9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从一开始建立,就存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取向之争

? 1.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方法:强调严格的心理学方法和实验,大量运用系统观察、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模拟研究和社会比较文化研究等方法。

?重点:以个体变量为分析重点

?内容: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过程

?目的:揭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

?代表人物:麦独孤、奥尔波特、弗里德曼、巴伦等。

? 2.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重点:以社会互动和群体变量为分析重点

?内容:阐明社会结构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揭示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罗斯、库兹明、贝克、安德列耶娃等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趋于合流

?勒温认为:

?人类的行为应看作是个体的特征与社会情境的有机结合,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应该分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国外的代表性观点:

?主张社会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如何感知人和社会事件,研究人们如何影响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实质等。

?奥尔波特:个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

?弗理德曼:个人如何认识和他人和对他人反应、他人如何对个体的行为做出反应,个体怎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梅厄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泰勒:人际互动;社会影响

?巴伦和伯恩:如何表现出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等。?即强调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及其原因。

?.国内的代表性观点

?潘菽:个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反应方式。

?孙本文: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吴江霖: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变化发展。

?吴寄南:特定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影响。

?沙莲香:一定社会生活状况下形成的、互有影响的多数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重在揭示个体行为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个体也有改造环境的力量,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性。?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是强调个体与他人、群体的相互作用

?二是重视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三是关注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社会心理学关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是一种生活心理学,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心理学理解和研究,一种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心理学干预与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的对象范围

? 1.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

?态度和态度改变;

?社会认知、归因与认知失调;

?自我知觉和自我意识;

?动机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 2.社会心理学强调人际和群体的相互影响过程

?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

?人际相互作用、遵从和服从;

?攻击性和社会行为;

?群体过程和群体行为;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

一、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

二、任务

? 1.理论任务

?根据现实生活建构一系列理论,以便很好的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第一,采用科学方法

?第二,形成科学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工具、手段、方法

?第三,揭示规律,预测变化

?第四,控制调节

? 2.实践任务

?将研究成果应用与现实生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

三、意义

? 1.有助于个体认识自我

? 2.有助于理解他人和群体

? 3.有助于个体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心理学以学科名义正式登场:

?1908年美国的罗斯出版《社会心理学》

?1908年英国的麦独孤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实验社会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1924年美国的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出版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源起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

?社会哲学阶段,在近代以前人们主要以思辨和推测的方式来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以社会心理学在古代的哲学渊源为代表。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德、霍布斯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

?1908年,塔尔德、雷朋和罗斯等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心理问题,主要研究人类直接相互作用对行为的调节过程,注重模仿、暗示、同情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代表是麦独孤,他的社会心理学体系是以本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的群体心理学等做出了贡献。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1924年E.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把实验方法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成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特点:

?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个体和群体现象

?用定量分析补充定性分析

?重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美国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前期,学科制度化和合法化的建构时期。奥尔波特最负盛名。

?二战期间,勒温的心理动力场和团体动力学影响最大。

?20世纪30-50年代集中关注态度和态度测量的研究

?二战后开始关注并解决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

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心理学是美国的天下

?近年来研究中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越来越明显。

?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963年成立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会

?1971年正式创办社会心理学权威学术期刊《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

?莫斯靠维西、塔乔弗尔等人致力于欧洲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探索,重视社会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追求理论和元理论的建构。

?2001年出版的欧洲社会心理学手册为标志,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的主宰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关注认知和行为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更加关注在群体基础上研究群际关系、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

三、亚洲和日本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988年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正式成立。

?日本高度重视应用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日本人论的研究;日本人的根性:义理人情倾向

?二是国民性的研究,即计量性日本人论。

四、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社会心理学根源于探索人的身心关系、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心理现象。宏观上:对人性的探讨

?人贵论;把人放在研究对象的基点和核心位置上。

?性习论:探讨人性形成、发展和变化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问题。

微观上:

?人格心理学思想,人格形成、分类、鉴定等思想;

?心理治疗理论:道家、禅宗的冥想等思想被现代心理学所借鉴。

?社会交往、社会认知和群体心理方面的思想。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889年由颜永京翻译的中国最早的哲学心理学《心灵学》出版

?1917年陈大齐在北大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924年陆志韦所著的《社会心理学概论》作为第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正式出版

?1929年孙本文开始在中央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

?1964年台湾杨国枢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人的性格特点,80年代后掀起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

?1982年4月成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

?(三)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理论上主要集中在体系建立、基本理论探讨、人际交往理论和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探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和法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本土化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也备受关注。

五、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理论新进展

? 1.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思潮。格根提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几个特点是:?(1)科学不应该只存在一个基本研究领域

?(2)我们无法在研究领域中遭到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3)方法不再神圣

?(4)实证研究并非是获得真理的必然途径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1)探讨人的社会性

?(2)注重语言的研究

?(3)注重心理投射的研究

?(4)提倡超个体研究

? 2.图式框架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图式不但是一种知识单元,更是一种文化要素,是社会思想的共有模式,人们利用图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把它们完好的保存下来,人们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的图式,包括人的图式、自我图式、群体图式、角色图式和事件图式。

?图式理论主要从人格、自我概念、刻板印象、社会认知偏差等四个方面对社会心理学产生影响

? 3.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混沌是在确定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现象的过程,是一种看似无规则的运动。

?混沌理论对于促进社会心理学中重视现场研究与系统观察研究,提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 1.社会认知领域:注重情感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

? 2.群体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群体、社会冲突、社会标签、群际关系、群际过程中的偏见、歧视、刻板印象、群体凝聚力等方面。

? 3.态度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态度的结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偏见、态度改变的过程及理论、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实证主义的研究是主流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取向。

?应用脑科学或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理论核心是一个人的当前行为是有其过去的经历决定的,已有的经验、训练、强化对行为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情境下,一个人的行为随时间的流逝能够变成某种习惯,当人们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境的时候,就会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应,这是社会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三种机制:联结、强化和观察学习

?联结:桑代克;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常用联结的观点来解释社会态度、人际吸引、社会规范等现象。

?强化:斯金纳;强化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各种社会行为都可以用强化理论来解释。

?观察学习:班杜拉;人们只要通过观察他人或模仿榜样,就可以学习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二、社会认知理论

?格式塔理论:该理论关注的是当前的知觉而不是过去的学习;强调个体对某个特定情境的知觉或解释的重要性,而不是所看到的情境的客观真实性。

?信息加工理论:关注人们怎样加工整合有关任何情境的信息。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拓宽了社会认知研究的领域。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个体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协调好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的过程。

?(二)道德和宗教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依赖与人们继续信仰上帝,否则,他们就不会用道德的观念来判断行为;

如果人们停止了对上帝的信仰,混乱、谋杀和暴力就会充斥世界。

?他把宗教归因于人类心灵的一种依赖需要。

?四、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一切符号行为,人们之间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际上就是符号的交互作用,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就应该研究人的语言符号活动。

?人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通过人们创造出来的语言符号进行的;

?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而且生活在一个自己用语言符号创造出来的符号世界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就是对符号世界的反应,是以符号世界为立足点,而不是以物质世界为立足点的。

?(一)符号与互动

?在符号互动中,个体的反应与他人先前向他发出的行为之间有一个中介过程,即他要对别人的行为加以解释,确定其意义,然后才能确定自己适当的反应行为。

?符号互动有三个特点:

? 1.有一个解释别人行为的过程

? 2.有一个定义的过程,即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告诉他人

? 3.推测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对方怎样的反应

?这个过程依赖于互动双方必须有一个共享的意义符号系统。

?(二)自我和社会

?人类可以用符号把自己表示为客体,从他人的角度来对自己做出反应和评价。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自我形成是一个个体和社会能动互动的过程。?五、其他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社会生物学理论

?主要研究一切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人类群体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问题,力图揭示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丰富的文化思想、精神现象的进化,证明和检验关于社会行为的潜在遗传基础。

?(二)社会文化理论

?认为由于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起塑造作用,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有所不同。

?(三)进化社会心理学理论

?主要从心理现象的起源和适应功能来探索人的心理机制。

?(四)决策理论

?认为个体会评价各种行为的代价和利益,然后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内容广泛;难于直接发现规律;难于控制?二、原则

?客观性;分析综合;伦理性。

?三、伦理问题

?(一)知情同意

?(二)避免伤害与最小危害

?(三)保护个人隐私

?(四)事后解释

第三节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一、定量研究设计

?二、定性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 1.选择主题

? 2.查阅文献

? 3.形成假设

? 4.选择方法

? 5.收集数据

? 6.分析数据

?7.报告结果

第四节具体研究方法?一、系统观察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其他方法

? 1.调查法

? 2.文献资料分析法

? 3.跨文化研究

? 4.元分析研究

? 5.评价研究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社会心理学考试资料

1.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其他还有: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进化社会心理学理论,决策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联结,斯金纳的强化,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核心思想:一个人当前的行为是由其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其已有的经验,训练,强化对行为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社会认知理论:(布鲁纳提出,受科勒和勒温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从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依赖于其知觉社会情境的方式。一个热点:格林沃尔德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 5.精神分析理论: 个体社会化(人怎么成为社会人)和群体心理(原始道德与宗教)是两大方面。强调文化,社会条件,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早期经验对人格和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 几个重要的概念:认同(自居),本能,本我,自我,超我 --认同:由于某一动机而选择地模仿别人的某些行为,从而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 6.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米德) 认为人的行为有社会因素决定,个体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是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理论性原则。 理论性原则中包括: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避免伤害与最小危险的原则,保护个人隐私原则,事后解释原则。 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包括: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实验性欺骗3,角色扮演技术 8.定性研究的设计:(定义,过程,特点) 定义: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自己对被试对象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假设和理论。 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场所的选择,资料的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成果表达,研究结果的评估。 特点:(1)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2)重视把事件置于其发生的情境下,全面的了解。 (3)认为社会是动态的,互相关联的。 (4)重视第一手资料,是探索性,发现式的。 (5)研究方法采用开放式的策略,方法,过程,结果常常一同呈现。 9.定量研究的设计:定义 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与分析,通过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以检验研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10.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1)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四个水平:个体水平的研究,个体与他人水平的研究,群体水平的研究,公众水平的研究。 (2)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3)研究的难以控制性 1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选研究主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报告结果

心理学史讲课讲稿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 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 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 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

41条社会心理学定律——欢迎对号入座 1 事后聪明偏差: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2 阿伦森第一定律: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人们在解释令人讨厌的行为时,倾向于给作恶者贴上标签,由此而将这个人从“我们这些好人”中排除。 3 从众: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出现从众的原因有两个,一个事他人的行为可能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可能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所以,对于同一问题,最初的回答者的动机是希望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别人的最初动机是希望赢得他人的好感。 4 从众的减弱:个人的私密性越大;群体成员中有一个人做出了不同于多数人的错误回答;引导ta事先做出表态; 5 易出现从众现象的群体: a 由专家(权威)组成 b 其成员(无论从个人主义,还是从集群主义上意义上看)对个体是重要的(比如你的朋友) c 成员在某一方面和个体是类似的(比如大多数人都是白人)。 6 行为跟踪:当事实本身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便会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场合,这是我们只能依据他人的行为去行事,那么再随后出现的类似的情景时候,无须暗示,我们便会重复刚刚学到的行为。 7 依从:表示一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的某种行为。一个人的行为的持续时间与他所得到的奖励承诺或者所面临的惩罚威胁同样长。时间最短,关键词权利。 8 认同:表示个体希望与影响施加者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某种反应。我们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仅仅是因为这种行为方式能使我们与所认同的另一个(或一些人)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关键词,吸引—被认同者所具有的吸引力。 9 内化:影响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反应,一旦将他人信念内化,这种信念就会与它的来源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变得非常不容易改变。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 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 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 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 --- 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 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 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

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 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 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 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 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 体。 简答论述

社会心理学概念

社会关系主要指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性的,是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联结。 社会态度是对待任何的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任何一种态度都具有完成某一行为趋向,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所以,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动力性的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会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压力而不由自主地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同群体内的多数人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从众。 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叫做去个性化。 服从与从众相似,都是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群体规范相符的行为,但从众是自愿按他人的做法去做,而服从是元可选择地按别人的要求去做,有时内心有不情愿的体验。 个体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客体部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及有关人格特质所持有的整合知觉与态度。 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世界的认识,是对社会客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图式: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要存在着一定的有组织的思考和行动的模式,即用来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也叫做图式。 认同:是指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念、信仰、行为准则和态度,并不自觉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他人要求相一致的过程。 移情:是指个体能够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体验和推测他人的需要、动机和情感。 基本归因偏差:也称主要归因偏差,是指当人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低估情境的作用而高估个人内在品质的作用。 投射测验法:是给予人们一定的刺激物,让人们据此进行联想,并用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人们联想的内容来推测人们的态度与个性。 社会角色:是假定的社会对具有某一社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和个体对这种期待的认识后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完成社会对自己某一角色期待的行为。 角色偏差:是指个人在扮演某种角色时,偏离了社会所期待(价值、道德、法律、规范、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人的心理由于人的存在状态即现实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 3、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在何种情况下,双方关系比较和谐?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为时。 4、下列描述那一项不符合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社会心理是由个体心理组成,群体心理是由社会心理组成。 5、研究设计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研究结果 6、态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过程是行为的准备阶段,使行为与心理过程吻合,这指的是态度的一元性。 7、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过程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内在效度 8、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情境以外的程度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外在效度 9、在研究设计之前要完成的工作有确定研究假设 10、在人际吸引方面,就相似性和互补性的作用方面,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而互补性在关系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11、为了减少侵犯行为,我们需要掌握自恃行为技巧,下列哪项不符合其规则?谴责对方 12、狭义的人际关系,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哪类关系?心理关系 13、影响人际吸引的三个主要因素有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或互补性 14、在冲突情景中,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需求的做法,属于哪类的冲突模式?竞争模式 15、相似性容易产生人际吸引,下列哪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相似的人有共同的目标,容易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16、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下列哪项?情感维度和地位维度。 17、下列哪项对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自我概念与自尊都属于自我知觉的内容 18、下列哪一些符合费斯廷格在社会比较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倾向的假设?人们趋向于准确的认识自己并评估自己 19、下列哪项不符合归因发生的条件?当正性的事情出现时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社会化:社会化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发展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反映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社会动机: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 相符行为: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或群体中一部分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一致的现象,它主要包括从众,众从和顺从。 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利他行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交互作用,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其表现形式有流行、暗示、舆论、流言等。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1.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 2.研究结果中涉及研究者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 3.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撰写研究报告 1.题目。体现研究报告的主题,一般在题目中点明题意 2.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讲清楚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揭示出研究该课 题的背景,即介绍过去有关类似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意见分歧等。 3.研究方法。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采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讲清楚。 4.研究结果与分析。报告以图表形式把数据展示出来后,要结合典型事例做些 简要分析和说明,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5.结论建议。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应简要的总结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 方法及其结果,从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者的观点 6.参考文献。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曾阅读过的参考 文献。 撰写要点 1.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2.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3.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1859年德国的M·拉扎鲁斯和H·施坦塔尔两人合作创办的《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为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前奏。 2.1857年,德国学者A·舍夫勒在其著作《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以社会心理、社会形态与社会生理的排列来解释社会的性质,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里学一词 3.1908年,罗斯侧重于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心理学导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早期孕育。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 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代表人物: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然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2.初创阶段。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该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也被称为“社会经验论阶段”。 代表人物:(三大直接理论)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1、社会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觉得与调整。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3、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能够观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 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6、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 7、档案研究法:是指对现存的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策或团体的记录、书籍、杂志、个人新建、讲演稿等。 8、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技巧。 9、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10、再社会化问题: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12、角色希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米德为代表的社会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P3 P8 二、单项选择 1.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方面提出较早的是吴江霖教授。P5 2.沙莲香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们在身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主体反应”。P5 3.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独立学科。 4.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三、多项选择 1. 劳斯所谓的“心理面”,是指哪些静态现象:P2 (1)语言(2)信仰(3)文化 2. 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出的内隐与外显的 反应。简而言之,它研究:P7 (1)人的社会行为(2)个性心理发生 (3)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3.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如下:P9 (1)主动性和受动性(2)内隐性和外显性 (3)个体性和群体性 4.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及相应的主要概念有:P10 (1)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3)人格因素 四、题型未明 1. 早期社会学者黎朋、冯特、麦独孤、劳斯等人基本上把个体之外的群体心理作为研究对象。P2 2.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社会心理学是:P3 力图理解和说明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实际上或想象中存在的他者和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集团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角色的他者之影响这样一门学问。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P39 2.P47 二、多项选择 1.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由哪两个主要的成分组成:P17 (1)归纳法(2)演绎法 2. 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三大步骤运用的主要是归纳法。P17 3. 科学研究的目的。P17 (1)接受(2)预测(3)控制 4. 一般方法论体系主要有:P18 (1)实证主义方法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5. 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P19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研究法(4)跨文化研究法 6. 专业研究的常用术语。P20 (1)概念(2)命题(3)变量(4)假设(5)理论 7.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 P22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讲体验社会心理学 1、无名效应 2、皮革马里翁效应 3、如何识别部属的谎话(言语表情动作)(眼睛)(细节与情节梗概) 4、如何识别部属的性格(坐车奇遇) 5、如何识别部属的气质(看电影受挫后的不同反应) 第二讲导论心理学面面观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psychology )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心理的实质——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心理的结构 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 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 (2)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是个体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A、愤怒:包含生气、微愠、愤恨、暴怒、敌意..等。 B、悲伤:包含忧伤、抑郁、寂寞、沮丧、绝望..等。 C、恐惧:包含焦虑、惊恐、恐慌、紧X、忧心…等。 D、快乐:包含高兴、喜悦、满足、幸福、兴奋、狂喜…等。 E、厌恶:包含轻视、轻蔑、讥讽、不屑、排拒…等。 F、惊讶:包含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G、羞愧:包含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3)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三个方面的差异特征。 A、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B、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灵 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思维活动的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境或

社会心理学答案(1)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

误 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 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 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心理学讲课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是第十二小组,今天为大家讲的心理学上的幻觉 这个是我们小组的成为介绍以及分工,找材料的是赵凤丽,陈玥秋,李苏婷,李尧,蔡凯,陶林,PPT制作是姜淑锦,主讲人就是我,金芸,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照片。 首先,看下这两组张片,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是一种幻觉的表现,其实只是视觉错觉,那什么是幻觉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主角的现象就是幻听,是幻觉的一种,他以为别人在叫他起床,其实根本没有声音。幻觉是一种无对象的知觉,比如听到某种声音,但是别人听不到,你看到某个黑影,但是别人看不到,如果这种情况是偶尔发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何症状时刻围绕,就是一种精神病症状。 幻觉除了幻听,还有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五种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幻听,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像,感觉有人在喊你,但是一回头没有人啊。但是这就是幻听,但是别担心,这只是轻微的幻觉。幻听是一种歪曲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 幻听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个是心理因素精神,比如过度精神紧张,星期六大家就要考四六级了,大家会不会在夜深人静躺在床上的时候,听见耳边有英语听力的声音啊。如果有,也没事,等一下会教大家一些预防和缓解的方法,第二个原因呢是身体某部疾病,如听觉中枢障碍,这个大家应该都没有,第三个是药物作用,如麻醉剂,毒品等。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幻听的分类,评论性幻听就是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批评、讽刺、责骂、诬陷为主。命令性幻听就是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打人、自杀或自伤。比如视频中的主角就是这样,被命令起床争论性幻听:听幻觉的内容于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如何预防幻听,大家可以跟着我做。。。。。。。。。。。。。。。。。。。。。。。。。。蔡凯同学做得非常好,请他起来再给我们示范一下。 好,我们再来看一下幻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韩剧的主人翁就有幻视,最右边的那个蓝色衣服的男孩就是他幻想出来的,大家没看过没关系,我们给大家放一点2:00-3:00 大家看,他幻想男孩被他父亲欺负,他现在幻视出男孩的父亲,并和他打架,为男孩报仇4:00-6;17。看完这个视频大家对幻视也有了一点了解,幻视可以可以看到整个情景,如视频中的主角,幻视也可以看到简单不成形的形象,如闪光; 幻视看到的形象可以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可以是鲜明的、生动的。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幻嗅和幻味。幻嗅的患者凭空嗅到异味感,如花香、尸臭。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没有这种现象,如果有,四院就在对面等着你。幻味的患者在食物或水中,会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如果你在食堂的饭菜中尝到怪味,别担心,那不是幻味,那是真的难吃。 大家有没有被虫子爬过,被针扎过啊,是不是很难受。幻触的患者非常可怜哦。他们常感皮肤上有虫爬、针刺等异常感觉。是不是很可怕。 这儿有一个例子,陶老太总觉得头发内有虫子,不停用手去“捉”。一个多月下来,老太的额头已经被“捉”破,同时手指也溃皮,这就是幻触,主要原因是老太独居后,很多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出现精神异常。所以我们社会应该多关爱独居老人。 最后一种是内脏性幻觉,比如我们可能觉得肚子疼,可是去医院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内脏性幻觉的患者躯体内部有很明确,很具体的异常感觉。 最后,再为大家补充一个手机幻听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平时把手机放到包里,每天隔不了多一会儿就仿佛听见手机响起,取出手机一看却根本没有任何电话。现在我总想把手机拿在手里,生怕漏掉重要的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讲解

社会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中的组织性或者团体性行为的学科。 2、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 3、什么是现代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此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4、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加速,消费型中心城市崛

起,并向群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城市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信息化重构城市空间体系,信息城市形成与发展;郊区与城市中心区共同发展。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6、什么是文化堕距? 文化堕距又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指在社会变迁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W·F奥本格首先使用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一般而言,物质技术方面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变化之前。但是,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的变化先于物质文化的变化的情形也常有发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化决定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文化堕距是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文化差距是比较得出的产物,而文化堕距是一个社会中若干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文化堕距不可以理解成文化差距。 7、什么是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所谓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等赋予的角色。在奴

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解释、分析、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息的方式。 内隐人格理论( Forming Impressions ):该理论的观点是,某些人格特质伴随有其他特质。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人格中哪些特质互相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理解,因而只要认识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这些理解称为内隐人格理论。 换言之,这一理论由我们关于哪些类型的人格特质会组合在一起的观点所组成。我们常常运用少数己知特征来判断他人具有哪些特点: 善良——慷慨大方、诚实、有责任心 吝啬——暴躁易怒、虚伪、为人冷漠 自我图式(Self-schema):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住处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刻板印象(stereotype impression):指人闪对某个事物或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群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略了个体差异。 图式( schema ):图式关于一个人、群体、地点或事物的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对人的人格进行描述的认知结构,一般应用于特殊的个人或者典型的一类人身上。 自我图式(self schemas):帮助人们去组织对自己进行了解的心理结构,它会影响人们所注意到的、所思考的和所识记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 群体图式(group schemas):关于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图式(Hamilton, 1981)。刻板化显示出特殊社会群体和社会范畴的属性和行为。 角色图式(group schemas):代表我们对处于某种角色的人们所持有的有组织的、抽象的概念。 原型(Prototypes):是关于图式的抽象的理想化形象。 态度(attitude):包含情感、行为和认知成分的持久反应倾向。 Krech(1948):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