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第一节权力与政治权力

一、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权力的词源追溯与发展

1、中国古代:

权,从木从雚,衡器。

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

引申:衡器。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衡量审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2、英语:英语中的权力(Power)一词来源于法语的pouvoir,后者源于拉丁文的potestas或potentia,意思指的是“能力”。

今天的英语语境中,权力通常作为能力(capacity)、技巧(skill)或禀赋(talent)的同义词。

3、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一般地说,我们把权力理解为:一个人/一些人在社会行为中,甚至不顾参与该行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

拉斯韦尔:“权力是施加影响的过程,既借助于因不遵从所欲政策,予以(实际或威胁予以)严厉剥夺,从而影响他人政策的过程。”

权力,简言之,就是一种A迫使B实施B不受强迫本不会去实施的行动的能力。

(二)理解权力的角度

1、理解权力的两个角度:

(1)power to,做某事的能力,或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政治权力就是政府利用公民认可而实现集体目标(如建立法律和秩序、保护国民免受攻击、谋求经济增长等)的能力。”

(2)power over,对某人的控制能力。

罗伯特·达尔(R. Dahl):“权力就是影响力,凭借这种影响力,A以某些方式改变了B的行动或倾向。”

2、解释权力的三个层面:

(1)从微观的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个人所具有的品质或属性,表现为能力或潜力。

(2)从中观的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控制、统治和支配,表现影响力或控制力。

(3)从宏观的国际政治角度看:不平等的分配物;“霸权”和“实力”;

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

3、权力的本质:影响力。

权力一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的特定影响力,即根据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依靠一定的力量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目的的现象,都是权力现象。

二、政治权力的含义与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定义

1、广义的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政治共同体中行为者(个人、群体、组织、正式的机构)自身的行动力和对他人它物的控制力。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群体、组织或机构从事社会活动,控制社会政策,影响相关行为者和公共政策的能力。

如何理解这一定义:第一,政治权力是“权力”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第二,政治权力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第三,政治权力以政治服从为目标,以政治强制为后盾。

2、狭义的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亦称国家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如何理解这一定义:第一,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理解。第二,从权力行使方式和职权角度的差异性而言。第三,从行使主体和制度分化的差异性而言。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1、强制性(coercive)。强制力的垄断(有组织的暴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2、支配性(predominant)。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利益分配,社会势力,角逐和斗争。

3、排他性(expansionary)。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与权力资源不足。专权是权力的特性使然。政治权力的制约的重要性。

4、扩张性(expansionary)。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倾向。滥用权力的潜在风险。

(三)政治权力的作用

1、积极作用。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施公共政策、实现组织目标。

2、消极作用。有可能会成为实施专制和暴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来源与类型

一、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一)客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主要是指在政治权力的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主要是指政治资源。

1、生产资料。

劳动;人类社会;生产资料;政治权力。

2、物质财富

社会的控制力;使用价值;需求。

3、暴力。

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

(二)主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要素只要是指政治权力的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1、能力素质。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个体与群体区别?

2、身份资格。个人的社会政治角色:资历、所承担的职位、所具有的威望等。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等。

3、理论与策略。意识形态;文化的领导权。策略与的客观条件。

4、组织和规则。组织是若干人的有机集合体。社会规则:正式和非正式的。

5、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共意见,是一种道义的力量。“第四种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政治权力形式。关键词:威胁;可信性;审慎

2、功利性权力。

权力主体会承诺权力客体某种好处。关键词:功利;政治奖励;可信性

3、操作性权力

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者部分的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关键词:态度重塑;同化;方式

4、人格型权力

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特殊类型人的尊敬。关键词:超凡的个人魅力;影响力;克里斯马

5、合法性权力

合法性权力主要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关键词:政治认同;信仰体系/理论依据;政权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实现与分配

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

(一)政治权力实施的三种方式

1、暴力。

暴力是国家权力的基础。“权力套餐”中的最后选择。

2、契约交易。

建立的互惠基础之上;契约理论。

3、政治忠诚。

培养权力客体的政治认同来。民族主义/宗教。

(二)政治权力运用的七种策略

1、直接动用武力:根本对立的政治权力的政治权力关系之中。

2、使用政治威胁: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3、实行政治处罚: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4、制定政治规则: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强制作用。

5、下达政治指令:通常发生于上下级的权力结构关系之中。

6、展开政治说服:说服权力客体的沟通活动。

7、实施政治激励:对政治权力客体实施奖励。

二、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精英主义模式(Elitism)

1、帕累托的思想

(1)社会分为三个集团。

(2)基本观点:政治权力在精英之中进行分配。

2、莫斯卡的思想

(1)社会存在的两个阶级:统治阶级(精英的组织化)和被统治阶级。

(2)基本观点:统治阶级是一个很小的政治精英群体。

3、米歇尔斯思想

寡头铁律: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

(二)多元主义模式(Pluralism)

1、基本观点:统治社会的是许多不同的“少数”,即所谓“多元的”少数。

2、精英和大众没有明显的分化。

3、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竞争的舞台,社会团体处于不断的竞争之中,并不断地产生新的社会团体。

(三)法团主义模式(Corporatism)

基本观点:社会中一些群体(经济性群体为主)组合成为社团并进入决策程序是实现权力分配的有效途径。

实现方式:政治决策中国家听取社团专家意见。

(四)马克思主义模式(Marxism)

基本观点: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第四节政治权力的制约

一、为何要制约/监督政治权力

(一)权力腐败与权力寻租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为止。”

波普尔:“国家尽管是必要的,但却必定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危险。虽然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制度,以使这些权力滥用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我们绝不可能杜绝这种危险。”

1、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1)国家权力归属的公共性与行使的私人性是国家权力滥用(腐败)产生的根源。

(2)人性的缺陷。

2、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把“经济人”假设引入到对政治腐败的分析中,认为政府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经济人”。干预途径:行政权力

3、诺斯悖论。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国家又被认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二)政府扩张与官僚低效

政府的扩张性一方面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低效,社会福利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效率低下。

(三)政府决策失误

第一,政府的决策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第二,政府的决策信息常常是不全面的。

二、如何制约/监督政治权力

(一)路径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1、基本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2、实现路径:

(1)横向上三权分立。

(2)纵向上适度分权。

(二)路径二:以权利约束权力

以权利约束权力路径是四个基本前提:

1、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

2、政治制度安排中需要有公民进行维权的有效途径和监督机制。

3、公民需要具有权利观念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4、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系统,保证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合理的惩治。

(三)路径三:道德制约

人性可以塑造。

重点思考题:

1、如何理解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2星)

2、如何定义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特征有哪些?(5星)

3、政治权力的来源是什么?(4星)

4、举例说明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和策略?(3星)

5、政治权力分配理论及其内容?(4星)

6、制约/监督政治权力的理由是什么?(3星)

7、制约/监督政治权力路径有哪些?(3星)

8、政治权力的五种类型?(5星)

推荐性扩展阅读文献:

1、罗素.权力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丹尼斯·朗.权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周光辉.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4、李景鹏.权力政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上海译文,1987.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小云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部编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3.1《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 (2)工作效率

(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公民的政治权利》知识点详解

《公民的政治权利》知识点详解 【考点精讲】 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3.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易混淆点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近几年,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高涨,屡屡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

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公民要。 ①理性表达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③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④增强法治观念,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强调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告诉我们需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③选项错误,我国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是间接管理。根据题意的表述,①④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2.“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 2.【答案】A。解析:“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说

[权力,政治]试论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

试论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 一、关于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定义 1、关于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权力这个概念进行过探讨。在中国权的概念有三种基本的含义: 一是指衡量审度之义, 如孔子说:谨权量, 审法度, 修废官, 四方之政行焉。二是制约或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早期法家人物慎到认为, 贤而屈于不肖者, 权轻也。又如《庄子天运》说:亲权者不能与人柄。三是指平均或平衡,如清代学者刘大櫆在《井田》一书中说:取天下之田,与天下之民,合计其数而权之,而民各分其可得之田。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学者彼德布劳认为: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尽管有反抗,这些个人或群体也可以通过威慑这样做。德国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就是一个行动者所拥有的不顾反对而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不管这种可能性所依据的基础是什么。迈克乐罗斯金认为: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只有在人的活动涉及他人的时候才存在权力,权力总是具有人指向性的,意味着权力主体对他人实施控制以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 2、公共权力的定义 恩格斯认为: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就是人们所共同掌控的、协调和管理社会共同生活的权力;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其基本功能是调解和处理人们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争端和纠纷;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以确认和保障自然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平等地位、民主权利为前提和基础。近代社会中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权力的公共性做出了充分的理论证明,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共识,比较典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观点有君权神授论天赋****论人民主权论等。 3、政治权力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权力这一概念突出的是权力主体与客体间公的关系, 即这一权力是众人赋予的,权力必须为众人服务,也必须受众人的监督,这样,公共权力的行使就不可能是单向的,而必须与权力的授权者即社会公众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权力这一概念突出的是权力主体对客体治的关系,即对众人的管理权,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单向权力,这种管理权很容易演变为****、统治甚至压迫,产生权力的滥用。政治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具有历史性。 二、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不同点 1、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本质不同,公共权力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政治权力是建立在阶级利益之上的 公民、权力机构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公民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权力机构,权力机构由具体的官员负责实施,对公民负责,受公民监督。在这种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公民是公共权力的最终所有者。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君权神授论、暴力说、社会契约说等。政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内涵以及

权利与权力分析 一、权力与权利的概念; 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政治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法律上的概念。前一个权力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相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而第二个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的权利。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第二种权利是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二、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1)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的保障。 (三)相互冲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2)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人民,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三)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四)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体现公共利益。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权利的冲突和矛盾,主要集中在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不协调。从一般的理论上讲,公权力来自私权利,是为私权利服务的,离开私权利的公权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尊重和服从合理、合法的公权力是私权利发展的基础,没有公权力的合理保障和支持,私权利也会失去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社会权领域,公权力的适度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一个公民来说,公权力并不是可怕的存在物,应成为私权利存在的基础,要形成相互的信任。比如,公安机关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公安机关行使的警察权与公民权利之间能否保持协调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现实生活的一些事例看,由于公权力的行使或不行使给公民的权利带来损害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2004年有一篇《谁杀死了小女孩》的报道曾经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一个叫李桂芳的母亲带着3岁的女孩生活,有一天,她在商场被怀疑偷拿洗发水,被当地派出所带走,后尿检时发现吸毒,被送往戒毒所。在派出所,这位母亲向民警说过几次,她家里有三岁女儿,希望派出所跟她姐姐联系,照顾女儿。但派出所和戒毒所的民警没有及时地打电话通知这位母亲的姐姐,过了13天以后,因为没有人照顾,小孩子在家里活活地饿死了。当人们发现这个小孩子的时候,她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身上爬满了蛀虫。最后检疫的结果,小孩就是被饿死的。面对小思仪的死我们不应该深刻反思吗?还有一个事例也发生在11岁小女孩子的身上。一个年岁11岁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后神秘失踪,亲人在多方寻找未果后,求助于派出所,并指证一个刑满释放分子与女孩失踪有关,但派出所值班民警却以种种理由推诿,导致女孩失去了宝贵的获救的机会。一天之后,女孩的尸体在这个嫌疑人的家中发现。母亲愤怒之下向检察机关投诉这名不作为民警。当然,这是由于公权力

第九章 权力与政治

第九章 权力与政治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 权力(power)就是某些拥有特殊资源的个人、团队或者组织影响其他人、团队或组织的能力;权力具有依赖性、动态性、潜在性。 2. 影响力(influence)指影响他人态度、信念、行为的能力,涉及所有企图改变他人态度、行为的行为。 3. 正式权力(formal power)指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的,来源于行政力量,表明了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在职权范围内的支配地位; 4.非正式权力(unformal power):与职位无关,来源于一个人的人格、技巧和能力等; 5.法定性权力(legitimate power):核心是指挥和命令、决定和否定,通常由组织按照一定程序和形式赋予领导者进行命令和指挥的权力。 6. 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一种对下属在肉体、精神或物质上进行威胁,强迫其服从的权力,建立在惧怕惩罚的基础上。 7. 奖励性权力(reward power):决定给予还是取消奖励、报酬的权力,是一种通过提供益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 8. 专家性权力(expert power):由于具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而获得的权力,以敬佩和理性崇拜为基础。 9. 感召性权力(referent power):因领导者的特殊品格、个性或个人魅力而形成的权力,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和感性认同的基础上。 10.权术(power tactics):是人们运用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方法和技巧。11.组织政治(organizational politics)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实现一定的结果而采取的获得、开发和使用权力以及其他资源的行为。 12.组织政治知觉(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POPS)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中政治行为的主观评估。 13.组织公平(organization justice)是组织中的人对公平的感受;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3.1《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 (2)工作效率 (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

权利与政治英语翻译

Power and Politics 权力与政治

Power and Politics 权力与政治 一、 Define power and contrast leadership and power 权力的定义以及领导和权利的对比 1、Definition 权力的定义 Power refers to a capacity that A has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B so that B acts in accordance with A’s withes. A person can have power over you only if he or she controls something you desire. For instance, if you want a college degree and have to pass a certain course to get it, the people who teach you has power on you. 在组织中,权利是指能力,即A影响B的行为使得B按照A的意愿做事情。它意味着一个人只要能控制你想要的东西就对你有权利。例如,你想要大学学位就需要通过考试来得到它,所以那个教你课的老师就对你有权利。 2、Leadership and power 领导和权力 Contact: Leaders use power as a means of attaining group goals. Leaders achieve goals, and power is a means of facilitating their achievement. 联系:领导运用权利这个工具来达到组织的目标,权利只是一个工具。 Difference: Leadership has always been based on goals, while the power can be existed in the absence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as long as there is a dependency. 区别:领导始终以目标为基础,而权力可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存在,只要有依赖性即可。 二、f ive bases of power 权利的五个层面 1、Formal Power: One has statutory rights through position. 法定权:通过组织职位所拥有的法定权利。

第九章 权力与政治

第九章权力与政治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权力(power)就是某些拥有特殊资源的个人、团队或者组织影响其他人、团队或组织的能力;权力具有依赖性、动态性、潜在性。 2.影响力(influence)指影响他人态度、信念、行为的能力,涉及所有企图改变他人态度、行为的行为。 3. 正式权力(formal power)指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的,来源于行政力量,表明了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在职权范围内的支配地位; 4.非正式权力(unformal power):与职位无关,来源于一个人的人格、技巧和能力等; 5.法定性权力(legitimate power):核心是指挥和命令、决定和否定,通常由组织按照一定程序和形式赋予领导者进行命令和指挥的权力。 6. 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一种对下属在肉体、精神或物质上进行威胁,强迫其服从的权力,建立在惧怕惩罚的基础上。 7. 奖励性权力(reward power):决定给予还是取消奖励、报酬的权力,是一种通过提供益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 8. 专家性权力(expert power):由于具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而获得的权力,以敬佩和理性崇拜为基础。 9. 感召性权力(referent power):因领导者的特殊品格、个性或个人魅力而形成的权力,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和感性认同的基础上。 10.权术(power tactics):是人们运用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方法和技巧。11.组织政治(organizational politics)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实现一定的结果而采取的获得、开发和使用权力以及其他资源的行为。 12.组织政治知觉(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POPS)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中政治行为的主观评估。 13.组织公平(organization justice)是组织中的人对公平的感受;包含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四个维度。 1.2 关键知识点 1.权利与领导的联系: 首先,领导者同时也是权力的拥有者; 其次,领导过程的实现依赖于权力的存在。 权利与领导的区别: 首先,权力存在的前提是依赖性,双方不需要共同目标维持其权力关系,而领导则要求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具有相同的目标。

八年级下政治公民基本权利提纲

第三课公民基本权利 1.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1)包括: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1)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6.人身自由(1)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4)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5)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①法律规定: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②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条件:—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7.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8.社会经济权利:①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占有、使用、受益、处分。②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③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1)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伏向明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共同体依靠信息传播得以维持,而大众传媒作为人类传播信息的基本渠道对于现代政治生活的影响在深度还是广度上达到了空前程度。也正是因为媒介强大的影响力使它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话语权,媒体通过这种权力影响大众,从而与政治产生割不断的联系。 法国的拿破仑曾认为一个报馆胜过三千支毛瑟枪,近代中国学者梁启超则说报纸可以生一切,可以灭一切,可以吐一切,可以纳一切。从这些不难看出媒体权力的影响。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巴克指出:通过大众媒体摄取信息,获得休闲和娱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愈来愈大。随着依赖性的不断增大,大众媒介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改变各种态度和信念的可能性也将愈来愈大,这种可能性极大地扩大了媒介在政治中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受到媒体自身权力大小的制约。他受到政治制约的程度、自身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他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而它的政治属性又影响着它的政治功能的发挥。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媒体的政治属性表现为资本控制下的“社会共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大众没体表现为党性原则支配下的舆论工具和“灵魂工程师”。而媒介政治功能包括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控制功能。 一、政治沟通功能 那什么是政治沟通功能?美国学者K.W伊奇在《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一书中吧政治沟通看成是政治系统内部的机制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存储、分析和处理。政治沟通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或精英关于政策价值的传播,有效的传播能i够获得民众广泛的认同并的到他们的支持。政治沟通还表现为民意的上达。人们的深切愿望和不满情绪如果借由媒体宣泄表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权力监督功能 代表舆论行驶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大众媒体对于政府工作公正、透明的报道使政府的工作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腐败。但是必须辅之以相应的法律,否则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三、政治控制功能 美国的学者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就是社会对个人或集团的行为做约束是个人和团体的利益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媒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道德和文化方面。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不道德现象进行曝光,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是行为者改错。媒介还传播有利于统治者自身有益的道德观、价值观,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媒介的政治控制功能在不同的国家,功能大小不同。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下: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 (2)工作效率

(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7、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8、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