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DOC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DOC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DOC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期末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注意: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

“展”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

同化:如: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

异化: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是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种格。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如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体。

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例如英语“Iwrite”(现在时),“Iwrote”(过去时),“Ishallwrite”(将

2

来时)。

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如:“He(she)writes”,“Iwrite”,“Youwrite”,“Theywrite”。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

8、直接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例如“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的“各级干部”和“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第一层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它们的结构关系是主谓。“各级”和“干部”是第二层前一部分的直接组成成分,结构关系是偏正,其余以此类推。

9、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发生了屈折的变化。所以又叫做内部曲折。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10、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序严格。由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富,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你看我”,改变词序成为“我看你”,意思就相反了。

第二,虚词十分重要。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比如“父亲和母亲”、“父亲的母亲”、“父亲或母亲”等,仅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

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

不带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帽子(前缀)和属巴(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所谓孤立语的称呼就与这个特点有关。

11、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例如“他”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he,处于宾格的位置是him。

第二,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动词works,其中的词尾s,在这里表示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而内部屈折,例如man(男人、单数),men(男人们、复数)。

第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12、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例如“包袱”。

13、语义特征(义素)——多义、同义、反义等都是词义的一种聚合类型,着眼于词内(多义)或词间(同义、反义)的意义关系。词义的聚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找出最小的意义构成成分,人们将它称为语义特征(义素)。

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义素。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语义特征构成的,这些语义特征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4

1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历史同源关系,我们称之为亲属语言。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是亲属关系,归属汉藏语系。

15、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为同一个语系,把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语系之下还要根据语言的分化层次再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下级分类。例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16、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这说明它们的相似是因后来的彼此接触造成的,而不是来自同一祖先语或同一祖先语中关系密切的后代。例如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罗马尼亚语属于罗曼语族,希腊语单独成一个语族。

17、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另外,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一方主要向高的一方借用文化政治方面的词汇,而经济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主要向低的一方借用当地事物、风俗或观念的名词,但核心词根一定有相当数量还用各自语言原有的。比如,东亚/东南亚语言联盟诸语言的共同点是:有声调的单音节孤立语。研究表明,这些语言的相似点是后来才产生于这一区域的。

18、双语现象——语言替换过程必须经历的现象,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

对方的语言,许多人成为双语者。经过长期并存的双语,各自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此长彼消,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使用场合逐渐增多,而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一方的使用场合逐渐萎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19、共同语——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在有语言或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共同语:择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不同语言区或同一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我们把这样的交际工具称为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质也不一样。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例如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内部各地区人们的通用交际语。2.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简称“基础方言”),任何一种共同语都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那种地域方言,叫做基础方言。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3.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4.哪种语言做国家共同语也取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0、基础方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都可以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例如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21、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交际工具。

6

各地洋径派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如把“胡子”叫做grassbelongface(“属于脸的草”)。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

22、混合语(克里奥尔语)——又叫克里奥耳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

23、语音对应关系——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表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例如:豪的韵母,在北京的方言读ao,在广州的方言读ou。

24、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25、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

26、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二、问答题

1.试述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文字不是语言。1、狭义地讲,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本身。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不是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属于语言的范畴。但是,文字使语言得以超越时空、传之久远,古代语言的研究必须依赖先贤留下的文字典籍。在现代社会里,文字在辅助语言传递信息方面更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广义上讲,语言学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但必须搞清楚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课程里所说的“语言”指的都是活在人们口中的以声音为载体,以意义为内容的活的语言,文字是记录它的。2、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语言在文字产生以前早已存在,估计至少有几万年。现在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要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适应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2.如何理解语言和言语(说话)的关系?

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言语指一般讲的说话和说出来的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但语言中的语汇材料是有限的,语法规则更是有限的。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语汇、违反语法规则,所以在

8

自由中又有不自由,说话只能在这种有限与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必须服从社会习惯。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必须以说话为前提,一个人如果长期与他人断绝交往,没有说话的需要,不跟人交谈,他就会逐渐失去语言能力。

所以语言规则支配着言语,言语则是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就存在于无数的言语行为和言语结果中。

3.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这个观点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同一个意义,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同一个语音形式,不同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任意性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条件。例如[ai]这个音,汉语有“爱”的意思,英语中是“我”的意思,而佤语是“老大”的意思。

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必须按照时间先后顺次排列出现,人们不可能同时说出多个符号。依次出现的符号是由线性组合规则支配的,不能随意编排,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组合规则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差异的。例如“香瓜”和“瓜香”的意义不同是由于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也即层级体系。可以简单地

这样表示:

音位语素词句子。几十成千成万无穷,是这个层级体系所提供的效能。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有几十个,它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在这里意义和语音形式结合,构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符号。几十个音位的组合产生了几千个音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语。语素的数目虽然不少,但光有语素还不能用来交际,还需要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几万个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不过是说话的材料,把词和词组合起来造成句子才能交际。句子是根据表达需要临时组织起bvv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

组合关系,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就是说,语言符号的单位互相组合为一个更大单位的规则。比方说“美”和“好”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美好”和“好美”。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

聚合关系,是指在线性链条的某个环节上的结构单位,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这些能够互相替换的结构单位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比方拿“美好”这个符号的链条来说,能出现在“美”这个位置上的有“很、太、更、最……”,能出现在“好”这个位置上的有“丽、艳、妙、满……”。这两组中的符号分别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们各自形成一个聚合群。

组合和聚合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

10

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它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

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5.简述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是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发音时气流要受一定阻碍的音素。

(1)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没有阻碍;辅音:有阻碍。

(2)元音: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辅音: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

(3)元音:气流较弱;辅音:气流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6、试论归纳音位的原则。

(1)、对立原则: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例如英语存在“[-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t]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分别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位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例如汉语普通话[?],出现在[i-]或[y-]与[-n]之间,[a]出现在[-i]、[-n]之前,[A]出现在音节为零韵尾的情况下,[ɑ]出现在[-u]、[-?]之前。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

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3)、语音相似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k]和[?]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除此之外,还有系统原则,互混原则和附加原则等。

7.什么是语流音变?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见名词解释6)

8.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最主要标准是什么?还有哪些附加的标准?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是句子结构里的组合位置。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关联的,每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要到有关的聚合里去选择。这种聚合就是词类。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等。

2.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给词进行分类。

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相同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

3.词的句法功能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类体系,需要分别归纳。

在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中,根据词形变化,比较容易分辨词类,例如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各有自己的一套变化形式,这些变化可以为词类的划分提供一些重要的根据。汉语缺少词形变化,只能凭词的功能来分类,这就给汉语词类的划分带来了复杂性。为了鉴别一个词所属的词类,对词的句法功能的分析还需要作一些重要的补充。如p101.

12

4.语言的词类是一种由粗到细,层层细分的体系。大的词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再分为几个小类。如英语的动词可以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类。汉语中,有些学者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两类,自主动词如“看、听、买、学习、分析”等,都可以进入“来/去+动词+宾语+来/去”这一格式,而非自主动词如“病、懂、怕、漏、淋”等都不可以进入上述格式。与此相关的是,自主动词能带上宾语构成祈使句,而非自主动词不能构成祈使句。

5.各种语言中都有兼类词,就是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

例如英语中的“water”可以是名词(水),也可以是动词(浇水)

附加的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等。

9.什么是形态?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又叫词形变化,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形变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附加词尾:这是最常见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动词加上ing表示进行体,动词加上ed表示过去时,形容词加上er表示比较级,形容词加上est表示最高级。

(2)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例如英语中man(男人)表示单数,表示复数不是通常那样加s,而是改变内部的音素,变为men,又如swear(宣誓),表示过去时变为swore,表示完成体变为sworn。

(3)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例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

him是宾格。又如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也是用异根法构成的。

10.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见名词解释7)

11.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个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1.孤立语:叫词根语,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序严格。由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富,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你看我”,改变词序成为“我看你”,意思就相反了。

第二,虚词十分重要。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比如“父亲和母亲”、“父亲的母亲”、“父亲或母亲”等,仅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

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帽子(前缀)和属巴(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所谓孤立语的称呼就与这个特点有关。

2.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例如“他”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he,处于宾格的位置是him,“鹅”的单数形式是goose,复数形式是geese。所谓屈折,就是指这类语言的词的内部语音发生了屈折的变化。

第二,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祛意义。例如英语的动词works,其中的词尾s,在这里表示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表示。比如数的范畴,可以通过

14

外部屈折的方式即加词尾s表示,而有些词则是内部屈折,例如man(男人、单数),men(男人们、复数)。

第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3.黏着语:黏着语也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其特点如下: 第一,黏着语词的前面和中间不发生变化,只是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

第二,变词语素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多种语法意义就要用多个变词语素来表示。

第三,词根与变词语素结合不很紧密,两者有很大的独立性,只是在用的时候临时贴上去,故名黏着语。

4.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其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比如汉语动词“吃”可以独立运用,但在美洲印第安语中,根本就不能独立说出“吃”来,必须同时把谁发出吃的动作说出来,还必须把吃的对象说出来,所以一个词带出来的就是一个句子。

12.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

(1)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2)能产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需要注意的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参与构词(合成词)时一般要由词降格为语素。例如英语词water(水)属于基本词汇,它可以降格为语素参与构成watercourse(水渠)、watere(给水器)、waterfall (瀑布)、waterfoul(水鸟)、waterglass(水杯)、waterhead(水源)、watermark(水印)等合成词。汉语的“人、电、大、美”等基本词也构成了大量的合成词,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

(3)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些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不管什么阶层、什么职业的人们都能理解它们的意义,都会经常使用这些词。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13.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从这三方面来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现实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要达到认知现实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实现象进行切分,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为一类,然后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加以命名,从而把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在分类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而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具体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如果名称相同,它们就是一种东西。

16

比方说,现实世界里的鸟没有两只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可能在种类、颜色、形状、大小、习性、野生还是家养等方面存在差别,而汉语统统用“鸟”这个名词来概括表示。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

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通过“鸟”和“兽”两个词,可以把两类不同的动物区别开来,但是遇到“蝙蝠”这种既像鸟又像兽的动物,就知道语言区分“鸟”和“兽”是有局限的。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例如我们不会怀疑20岁属于青年,80岁属于老年。

3.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全民性。

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社会中的人群由于阶层、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使语言社团产生不同的分支,这就允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词的词义有各自独特的理解。然而词义里面往往保留全社团认可的普遍的东西,而舍掉了某一社会分支或个人对词义的特殊的个别的看法。例如对“原子”、“分子”、“光子”等词的词义的认识,全社团可以有一个共同的通俗的解释,但同时不排除物理学专家对这些词的词义有自己深刻独特的看法。

14.为什么会出现多义词?多义词派生的条件是什么?

1、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如

“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武器”,后来衍生出“兵士”“战争”“军事”的意义。

2.词义派生的条件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词义派生的现实理据。

15.引申的两种途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换喻)两种方式。

(1)隐喻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

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最初使用这个词比喻某种事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后得到社会的承认,大家都这样使用,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就这样固定地联系起来,于是一项新的意义就产生了。例如“包袱”。

(2)转喻(换喻)

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转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工具——劳动者:例如“笔杆子”指“写作者”。

材料——产品:例如英语“pen”(原义是“羽毛”)指“羽毛做的笔”。

地名——产品:例如“茅台”指“茅台镇”,又可以指此地出产的“茅台酒”。

18

地点——机构:例如“白宫”指“美国总政府”,又可以指“美国政府”。

部分——整体:例如“新手”指“做某事或从事某一行业的新人”。

16.什么是语义特征?什么是语义场?

多义、同义、反义等都是词义的一种聚合类型,着眼于词内(多义)或词间(同义、反义)的意义关系。词义的聚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找出最小的意义构成成分,人们将它称为语义特征(义素)。

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义素。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语义特征构成的,这些语义特征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语义场,指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比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叔伯、舅舅、婶婶、姑姑、儿子,孙子”聚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个表示亲属的语义场;“黑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黄色、灰色、白色”可以建立一个色彩语义场;“汉族、蒙古旅、壮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可以建立一个民族的语义场。

17.如何理解语言演变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

语言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这是由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它制约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否则不能为交际的各方共同理解。如,新事物、新观念的产生要求语言中产生新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但社会生活中固有的事物不可能对它一天变一个称呼,这样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如果这样的话,会使人类的交际产生瘫痪。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不平衡性

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表现为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不同: 词汇部分:词汇具体成员的更迭变化最快。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新的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和旧事物,旧观念的不断淘汰,构成词汇的词语也在不断地更替。如近几十年来,汉语中每年都出现大量的新词,如“空调、暖风机.、抽油烟机、手机、影碟、纳米、网站、网页、网友、网瘾、群主、版主”等。在社会生活变动激烈的时期。变动的词汇可以在总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语音的变化比较缓慢,在同一地区同一社团中生活的人们一般觉察不出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语音有什么变化。但是语音的确在缓慢地变化,对比一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和现代儿歌押韵上的差异,就可以发现语音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了。

语言中属于规则或模式化的部分变化也比较慢。如语法上有无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范畴,成句有无主谓一致的要求,有无量词词类,宾语在动词前还是在动词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还是在中心语后等;词法上,一个词尾表示的语法范畴义是一个还是多个,词尾与词根间是否有比较明晰的界线,常用派生构词法还是复合构词法等,都是变化较慢的部分。这些规则或模式的变化往往要经过较长时期若干具体变化的积累才能实现。

另外,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同一子系统内部发展方面也有不平衡现象,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和方向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平衡性。

18.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见名词解释20)

19.语言替换需要什么条件?

发生语言替换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不在同一地区生活的民族,或虽生活在同一地区但保持独立聚居的民族一般不会发生语言替换。如南北朝以来前后入主中原的鲜卑(北魏)、契丹(西夏)、

20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提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第一,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从音义关系看也不是,不然世界上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第三,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影响,随社会而分化或统一。特殊: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成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当然,语言没有阶级性,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辅音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音位的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互补: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互补关系中的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Θ/、/α/、/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 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 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1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期末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注意: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展”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 同化:如: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 异化: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是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种格。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如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体。 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例如英语“I write”(现在时),“I wrote”(过去时),“I shall write”(将来时)。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如:“He(she) writes”,“I write”,“You write”,“They write”。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_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 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 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 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

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 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24.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25.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语言学纲要 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提纲 一、判断题; 1.语法范畴: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P104 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2.构词:构词法指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 1.附加法。形态构词法就是词根语素附加词缀语素构成新词的方法,也叫附加法。英语主要以附加词缀法构词。2、复合法。句法构词法也叫做词根复合法,即用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按一定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构词的方法。汉语中的合成词大多数是由词根复合法构成的。3.简缩法。简缩法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它是在线性长度较长的词或短语中选择一定的语素或音节、字母来构成新词的方法。 3.构形:构形法是构成构形形态的方法,这里的构形形态指的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变化。 如果词汇中语素的变化导致新词产生,这属于构词法;如果词汇中语素的变化仅造成语法意义的变化,而不改变原本的词汇意义,则属于构形法。构词法能够构成新词,而构形法则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态。eg:看看(构形)看法(构词) 4.德语、法语不是英文字母,是拉丁字母。 二、填空题: 元音P55:发音时声带振动,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a[ei]、e[i:]、i[ ai]、o[eu]、u[ju:]; 辅音P57:不论声带振动与否,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或鼻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样形成的语音称为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称为清辅音。发音声带振动的辅音称为浊辅音。 低高(辅元音)大 u和(舌位前后)u是后高圆唇ü是前高圆唇 送不送气P58不送气的辅音b.d.g,送气的p.t.k 汉语属于孤立语(越、汉)P114 屈折语(俄语,德语)多元综合语 孤立语:语言学中把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孤立语。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 屈折语:语言学中把类似俄语那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 复综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一个词里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徐通锵 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 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2.语言交际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有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

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说课材料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 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考研参考)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 (考研专用终极版) 备考建议: 1.第一轮边读边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前提) 2.& 3.第二轮着重记关键词,理解的过程中划出关键词。多读,理解记诵。 4.第三轮熟悉必要的专业套话,在能用自己的话连贯起关键词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答题语言,说专业的话自然更能得老师喜欢。 5.三轮后就要抓重点牢记,结合报考学校的专业课历年真题有所侧重地复习, 考过的尤其是常考的在名词解释旁做好标记,必须牢记,不能混淆。 (名词解释只要反复多过几遍,很多就能脱口而出了,第一二轮会比较痛苦,但一轮是一轮的效果,只要能坚持下来,就一定会一轮比一轮轻松,当你回望第一轮时的你,你自己都会佩服自己。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就是胜利!) ( 致考研学弟学妹的话: 学弟学妹们好! 你们手里的这份名词解释的编辑是由两位考研方向为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姐共同完成的,是我们一个个字日夜敲出来的,为的就是大家有最好的体验。(百分百诚意~~)这份资料主要作为叶蜚声徐通锵所著《语言学纲要》的备考资料之一。在《语纲》这本书的复习阶段,我们会发现它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不同,语言学的色彩更浓厚,专业术语多,很多地方晦涩难懂更是难以记诵。因此我们在备考时综合教材和三本参考资料书总结出一份较为通俗易懂的,较好背诵的名词解释。这份名词解释覆盖广,不同的报考院校所考深浅程度不同,可能遗漏点略有一二,但也是极为少数的情况。笔者也欢迎使用者多提建议,指出编辑中出现的错误。笔者认为,叶徐版的《语纲》名词解释只用这一份资料就足够了!两位编辑者都是考研过来的学姐,在总结过程中综合周围同学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不断完善充实这份名词解释,标出了常考重点和基础知识点。“★”为院校常考或必须掌握的,“☆”是次重点。(指参考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多侧重报考院校命题规律而定。)在这里提醒学弟学妹们注意,对名词解释的全面掌握也有助于你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在答简答题和论述题时,涉及相关名词概念一定先答名词解释,这些都是满满的套路,不会做的题更该如此,在不会做题的情况下也能妥妥地得分。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报考学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需要背诵的内容。(不过此份资料现在以单价12元/份出售,因为毕竟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大家认可和体谅,致谢!) 祝各位学弟学妹金榜题名! ~ 曾经也奋斗在一线的考研学姐们 导言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考研真题(1-9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

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一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 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主要是对宗教经典的解读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 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 (1)语文学时期的语文学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 (2)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因此,语文学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 字)【圣才出品】

第6章文字 6.1 复习笔记 一、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是形、音和义的结合体。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 (三)汉字和汉语 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

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即“字”这一级单位。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基本性质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是语言的书写/视觉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实物记事 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 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图画记事 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 (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 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2)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三)刻划符号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要点名词解释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要点 名词解释

语言: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地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类通过有限的语音组合、语素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 语言学: 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小学: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 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着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共时语言学:

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历史语言学: 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普通语言学: 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应用语言学: 一种交叉学科,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思维: 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 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 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符号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导言)【圣才出品】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一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

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主要是对宗教经典的解读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 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 (1)语文学时期的语文学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义和语用 5.1 复习笔记 一、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汇和词义的研究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是语义研究的主体。 1.含义 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词汇的分类 (1)基本词汇 ①定义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或现象。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且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②主要特点 a.全民常用性; b.稳固性; c.构词能力强;

d.使用频率高。 (2)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为: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名师点拨】基本词汇的概念和特点是本章的重要概念,经常出现在各校的考研真题中,且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因此需要考生灵活掌握。同时,需重视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意义相关的意义。 1.概念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 (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 (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作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体,具有说这种语言的人共同认可的概念义(人们心理中的现实映像)和特定的语音形式。 2.其他意义 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 (1)感情色彩 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语言学纲要笔记 叶蜚声版本

第一章.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 什么是语言 功能角度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信息论角度的定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认知科学角度的定义语言是认知的工具 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表达顺序:用偏正结构表达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采用“参照物——目的物”的认知顺序是汉语的一种优势语序。这是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表达原则,反映了汉语“由大到小”的表达习惯。 2. 什么是语言学 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的起源 3语文学 A 定义: 为注解古代经典(如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经典作品),而对其中的文字\词汇\语法所作的研究. 语文学是经学的附庸,没有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 又叫“前语言学”. 印度宗教经典梵语:语音、语法研究 西欧(希腊-罗马)古典拉丁文:语法、修辞、逻辑 中国先秦典籍:汉字形音义研究 三个重要的传统 古印度巴尼尼 <梵语语法> 古希腊-罗马底奥尼修<希腊语法> 瓦罗《论拉丁语》 中国“小学” 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采用的也是拉丁语的体系。 中国传统 小学 分析汉字的形体、字音、字义等 文字学: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 音韵学:隋代陆法言《切韵》 训诂学:宋代朱熹《论语集注》 特点:1解释文字的形\音\义 2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代典籍 3 没有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诞生 十九世纪初,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构拟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源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样的语言研究叫作历史比较语言学. 意义:使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成果: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该书提出这些语言都出于同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梵语保存了更多原始形式;该书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而葆朴也就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人 2)1818年,丹麦人拉斯克《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该书指出,日耳曼语言的词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存在着语音对应规律: 3)1819年,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里姆《德语语法》,书中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律,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言(拉丁语、希腊语、梵语)之间,存在语音对应规律: (4)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总结了前人的成果,致力于古印度语的重建。1861-1862年,他出版了《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根据已经发现的规律来重建原始印欧语,并追溯出它在每一分支中的发展,并开始利用谱系树来描写语言发展史 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 索绪尔(F.De Saussure),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 书中阐发了他的语言学思想,对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 ? 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主张。 ? 区分了语言langue、言语parole。 ? 论述了语言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 ? 区分了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和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 提出了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和聚合(paradigmatic relation)关系的概念。 ? 提出了建立符号学(semiotics)的思想。 3.现代语言学的任务 ? 现代语言学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追溯历史、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