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中学语文论文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刘英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读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文。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论述类文本成为命题者比较青睐的文体,论述思路的题型成为较为固定的考查方向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的能力上有不小的缺陷。

长期以来,顽固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最基本的两点是:三要素,三段论。笔者尝试通过分析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时常见的问题,简单谈谈如何快速地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学生在这类题型上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文体意识不够按说高中生对散文、小说、议论文等文体的认识已经足够清晰了。然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脱离文本答题的倾向。简单举例,在散文的命题中,往往会有关于某个段落的作用的题目,而学生在答到结构作用时常常会有“设置悬念”这样的表述,将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同样的问题在论述思路概括的题型中屡屡出现,学生喜欢用“说明了……的观点”这样的表述。

2.抓不住答题的重点议论文的思路概括,有时是整篇文章的,如鲁迅先生的《捧与挖》;有时是某个段落的,如伍尔夫的《笑的价值》。学生不知道去抓议论文的三要素。学生会用“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再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空框架,期望这样也能得到分数。在高考阅卷中,这样的没有实质的没有重点的答案是没有分的。

3.无法有层次地表述既然是思路的概括,必然要有先后的顺序。然而学生答题

会“眉毛胡子一起抓”,使得阅卷老师无法看到层次。还有的学生怕遗漏信息,将一篇文章分上五六层,概括得很多。须知,概括论述思路跟概括段落大意是不一样的。

笔者尝试以江苏卷朱光潜先生的《谈静》为例,谈谈自己在思路概括方面的心得,或许会对学生答题有帮助。

题目是这样的: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参考答案如下:(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我们的教材中,论述类的课文主要是随笔和杂文,这也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类型。一般议论文都是有论点的。论点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怎样做(应然);如果是主张,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密切关系。

这个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首先,要有整体意识。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求精细。平时老师教一篇文章,喜欢肢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可是高考考场毕竟不同于平时的课堂,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路的整理,就需要有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恰恰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角度。整体感知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主旨,一是文本内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两者应该是捆绑在一起的。这篇文章,在概括思路的时候,始终要围绕“静”这个中心,我们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到,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静”是什么:所谓

“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正是因为心灵空灵,就更易领略趣味。这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接着,在梳理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尝试去概括每一节段的内容。《谈静》这篇文章中,第一节大意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并举例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第二节大意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第三节大意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第四节大意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在梳理层次的过程中,结构思路也慢慢展开。

其次要改变对议论文三要素的固定认知。“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这一著名论断颠倒了认知的顺序。它给人的错觉是:论点是先行的,议论文的义务就是要找一些论据来证明论点。自然,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也就是先把论点找出来,再把论据找出来。这样写议论文几乎成了类似于几何证明题的过程。而实际上,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认知事物、发表观点的过程。先有对事物的认知,才有对观点的阐发。认知顺序与写作顺序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我们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社会实践。首先是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收集材料,然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认知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写作内容的呈现过程。所以,考试的时候概括论述类文本跟写作议论文是两码事。就像《谈静》的题目所说的那样,“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就是由人生乐趣谈起,人生乐趣一半来自感受,而感受力强了容易领略,容易得到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来自修养,而静中容易见出趣味。简单概括就是:乐趣——感受——领略——静——静趣。一直到文本的后半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静与人生乐趣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见

解。

最后,还要用准确的术语有层次地表述思路。纵观江苏卷近几年的论述类文本,不难发现,它们本质上仍然是遵循了“引论——本轮——结论”这样的思路。所以,在表述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思路跟段落大意是不一样的,然后要有“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这样的基本答题模式。用关联词语清晰地标示出思路的层次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口岸中学。

高考写作辅导:拓展议论文论述思路五法十例

高考写作辅导:拓展议论文论述思路五法十例 方法一:横向拓展 同学们写议论文,侧重议论“为什么”时。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后,就可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有哪些理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接着把每一方面的理由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的关系。 方法:确定中心论点——思考为什么——组成分论点——取舍、组合——并列分论点。 实例:如《外表美与内在美》一文的论述思路可以这样展开: 中心论点: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 分论点: 1.我们要讲究服饰的美观大方,更要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2.我们要说得漂亮,,更要干得漂亮。 3.我们需要漂亮的文凭,更需要漂亮的水平。 4.产品需要好的包装,更需要信得过的质量。 [点拨]分论点中,1、2、3、4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的中心论点。 方法二:纵向拓展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按照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一层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 方法: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 驳论一般为:表现——危害——思想根源; 立论一般为:表现——意义——思想根源 实例:如《不能自满》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 中心论点:不能自满。 分论点: 1.自满的表现。

2.自满的危害。 3、自满的本质、思想根源。 [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危害,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又如:《论诚信》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 中心论点:要有诚信。 分论点: 1.诚信的表现。 2.诚信的意义。 3、诚信的本质、思想根源。 [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意义,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方法三:从“两性”拓展 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所谓论述重要性,就是论述正确的思想、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思想、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谓论述必要性,就是论述对中心论点来说“非这样不行”的理由。学生平时的写作中,“重要性”往往会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是显性的,马上会想到;而“必要性”却很少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非“直线型”的,是隐性的,不认真去思考就不易想到,因而成了不少同学论述中的“盲点”。 方法: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 实例:如《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如下: 中心论点: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分论点: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听忠告,利己又利人。 4.不听忠告,害己又害人。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必要性,3、4论述重要性,合起来解决“为什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 目标:学会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用正确的方法表述。 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3.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是: 二、小试身手 (一)①“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②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③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④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西塞罗《论友谊》) 1.这段文字的层次是:①②③④ 2.概括每层大意: (二)①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②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③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④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⑤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2020盐城中考说明材料) 1.根据材料(一)的学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这段文字?

2.你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吗? (三)阅读《底线》(2020年扬州中考语文材料)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

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思路梳理

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思路梳理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曾考察过公开信、讲话稿、倡议书等写作,归根结底考察的是应用文写作。近年来各种考试中应用文写作题成为考试的“杀手锏”,同学们每每遇到这种题目,总是觉得“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提起应用文写作,同学们首先就被多种多样的文种搞晕,再就是被材料与文种要求各种“不相干”信息迷惑,最后在纠结自己曾几何时见过这种文种时,材料想说明什么内容的同时,时间已悄然流逝。要想应用文写作的得分,首先是知晓文体的写作逻辑,再是找寻与写作目的和意图有关的材料内容,最后整理成文。下面将为同学们简单梳理一下写作思路: 一、应用文写作难点——破解文种 文种即题干中要求我们撰写的应用文的类型。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同学们看到不熟悉的文种,有畏难情绪,这是我们做题的瓶颈之一。对于做好这类题目,考察什么文种并不是最重要的,其类型太广泛了。我们要做的是克服畏难情绪,梳理这类题目写作思路。贯应用文写作思路以结构划分为:标题、发文对象、正文(开头、主体、结语)、发文单位、发文日期。我们不管碰到什么文种,先把基本结构确定,再去填写内容便会简单一些。而文种的显示一般是在题目中有所指示,往往会在“写一份/一件”这种量词后面。我们需仔细审题,把握题干要求,梳理出写作思路 二、应用文写作重点——围绕写作目的罗列材料要点 对于应用文写作来说,不同的文种有着不同的语言要求,比如:讲话稿,语言就往往需要生动有感染力;倡议书,内容要有呼吁号召性,但写法大同小异。但不管写什么,都有一个核心——写作目的,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而我们在做贯彻执行题目时要明确目的,才能有针对性的围绕目的去写,也有找点的方向,不至于被材料内容带跑偏。 至于具体写作可简单概括如下:标题的拟定突出发文事由和文种;发文对象就是给谁写的就写谁;正文的开头突出写作目的;主体则是围绕工作目标和意图罗列材料要点,将材料要点按条理书写;结语常见为自然收尾或呼吁号召。 下面就一道题目给同学们做简单讲解: 如果你是“给定材料3”中G市天河区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就撤销自助图书馆一事,起草一封致天河区市民的公开信。 要求: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400字左右。 这道题目要求写作的文种是公开信,基本书写框架为标题+发文对象+正文+落款,其写作目的有二:1.解释说明撤销图书馆的相关内容2.打消群众质疑。同学们可能疑惑的就是,为什么会有“群众质疑”,这就是需要我们去根据题目情境思考。这封公开信是我们给市民看的,也就是群众对政府行为有疑问,我们以公开信方式说明,本质是想打消质疑,维护政府公信力。所以我们在写这封公开信时,要注意表达的规范且要就撤销图书馆后的相关弥补办法突出。因此,我们去材料中寻找要点,围绕两个信息去找即可:1.图书馆为什么被撤销2.撤销后,政府如何满足群众阅读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思路及结构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 论证思路及结构 【考点解读】 ★常考题型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 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题型分析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整体把握议论内容,明确论点的提出方式,以及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 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然后开始概括每层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接着确定论证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最后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 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技法点拨】 (一)论证的过程分析 议论文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来安排论证的过程的。考生就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整理文章的论证过程。因而,考生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顺序(注意以下加点的字词)。如: 例1:首先 ..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的观点,然后 ..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最后 ..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 印证自己的观点。 例2:首先 ..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具体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 有力地佐证前面提出的论点。 论证思路,考查的范围既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篇文章。通俗地讲,就是这篇文章或是这段文字“先写的什么,再写的说明,最后写的什么”。通常情况下,“首先”都是提出论点,“然后”是对论点的阐释或者是用材料来证明论点,“最后”是得出一个结论。 考生要注意:一定要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逻辑顺序来叙述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申论文章写作技巧(整理版)

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引论 申论文章的一种典型结构----七段论引论→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结尾 引论是指文章的开头,开头部分应该怎样写,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讲求开门见山,一般用一两个自然段引出主题。申论文章要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开头,同时开头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种申论文章开头的常见写法 引用名言开头:这里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要尽可能是“时代最强音”,因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申论文章有力的论据。 举例开头: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世人皆知的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这里再强调一点,开头所举事例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直接分析论述开头: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直接深入论述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真正“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强调一点,直接将分析论述开头,就更要强调分析的深入性。 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主题 深入分析问题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论文章写作时,一般情况下,要将所述观点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群众基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体现时代主旋律和我国基本政策思路。比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的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可以说任何申论文章都应该上升到这一高度分析问题。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5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 申论文章可能需要分析的5个方面 ①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②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③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④问题原因的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技巧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技巧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 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 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 “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 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准确鲜明地表现既定的主题。 2、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郭磊庄初级中学何茂华教学目标 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命题类型: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2)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与作品结构相关的一些术语: 1.文首: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总领下文;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2.文中: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⑥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1)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结。 (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又”、“并且”、“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 (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4)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莫泊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来组成情节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线索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 当堂检测 告别三峡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

论述题的基本写作方式

论述题的基本写作方式 很多人对论述题抱有太大的畏难情绪,论述题虽然占分多,字数多,理论性强,结构较复杂,但也不过是一道考题,是题就有其解答的规律和套路。建议大家可以自己根据一些现实热点问题,结合法学理论进行几次练习。联系实际,将法理、法律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运用法学理论来对事实作出解释。这样就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框架体例、起承转合的格式,在实际写作中也能归纳总结套路,获得开启思维的经验。 一、论述题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论点是论述题的观点或主张,是对论据的正确概括,是论证的对象;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可分为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论据必须同论点有必然的联系,论点论据互不统一,就使论点站不住脚;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是逻辑地把论点和论据联结起来的过程,揭示出论证的逻辑推理是符合逻辑规律的,推论就是合理的。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材料本身说话,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推理,立论和论述中需要引用法理作为论据时,两者比例要掌握好。如果材料太少,理论过多,那样推理跨度大,会影响论述的说服力。 确立中心论点,是整个答题过程最为关键的步骤。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为避免跑题,考生在解答前一定要仔细推敲给出的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对于题目的要求,应试者应该仔细审阅。做到心中有数,并使全文的论述紧紧围绕着中心论点而展开。法学论述除遵守论述文的一般规则之外,还必须运用法学原理、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规则来运用论据开展论证或批驳,针对性地说明或证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答题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考生应该抓住试题的中心论点,按照“论证什么?”、“对与错?”、“为何对、错?”和“如何解决”的思路展开论述,并使全文的论述紧紧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一定不能“跑题”。还要分清主次轻重,尽量将重要的论点放在前边,次要的论点放在后面来安排。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所有的论点都要有充分的论据来分析概括,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分论点数量不能多,以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二、论述题的题型和论述方法。论述题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题型,论述题的题型不同,论述方式也就不同。可以划分为叙述式、说明式、评价式、分析式和批驳式五种。批驳式的方法有用自己的法学观点、论据去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兼论是立论和驳论的综合,既阐明某些观点的正确,同时驳斥某些错误观点或做法。 论述方法有: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过程,是从具体事物和资料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东西,综合概括出反映一般本质的结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普遍到特殊的辩证思维的过程。它是以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结论为前提,对尚未知晓的个别的具体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 对比推理,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述,证实论点的正确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从通过对同一类型的事例进行比较论述,推论到同类的事例上去,以证实论点的正确。 事实论证,也叫例证法,即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观点。可以运用具体的社会现象、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统计数字等做论据,联系法治的一些热点问题,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证,即引用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国内外法学界的通说观点等作为理论论据,来佐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分层论证,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论证一个论点。

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写作基础

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写作基础 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写作基础 既然要写好应用文,那就是要把应用文的一切了解清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写作基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

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

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思路分析

应用文写作思路总结复习 一、审题 1.审文体—书信邮件,短文:欢迎辞、发言稿、演讲稿、通知(Notice) 2.审要点(首先确定时态、人称)—①背景信息②主干要点(内容1、2、3) 二、写作 1.三段: 第①段:背景信息+写作目的 第②段:主干要点 第③段:结尾(祝愿希望、期待答复、结束语) 2.技巧—亮点: ①连接词(连贯性、条理性): ②拓展(时间、地点等信息具体化,目的作用……) ③高级句式/短语/单词(注意:行文必须使用“,which”非限制定语从句,not only……but also句式) 三、检查 1.要点全 2.格式,时态,单词拼写(部分常用单词可参考阅读文章),单词大小写,标点,词数(80~~100词) 分类型积累英文表达: 第一段: 1.问候/自我介绍 How are you doing?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with you?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recently? How are things going?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I am Li Hua,chairman of the Student Union of(Xin Hua High School.)…… 2.背景信息 I am glad to know that…… Glad to know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at(you are interested in)……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I am more than pleased to know that (you eager to)…… I know you show great fancy in…… It is nice to know…… 3.写作目的 ①介绍信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 thing about……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学习目标】 一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二是分析句段的作用。 ★【知识讲解】 一、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2.关于材料组织的问题 ▲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从空间上组织材料 ▲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按情感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 注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也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关于线索的问题 (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抓线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散文,一般以感情为线索。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句段的作用 ▲答题角度:①结构 ②内容、主旨 ▲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该句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在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引起下文或引出话题; 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正反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 总领全文; 制造悬念。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转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 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 3.结尾句段的作用: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总结上文;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交代线索; 前后呼应。

文章写作思路

一、审题要认真 写作前要先审题,就是要认真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范围,掌握写作的重点以及应采取哪一种体裁,运用哪些表达方式。审题时,要掌握四个要领:分清文体,领会题目对内容重点的要求,看清范围大小,把握关键词语。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来构思自己的文章。 一类是具体明确的文题。如:①(我的一家),②(记一次义务劳动),③《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等。这一类题目,或记人,或记事,都是很清楚的,但特别要注意它们所限定的范围。其一,题要写出所有的家庭成员,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分明;其二,题要写二三事,不能只写一件事就完,也不能基本上是写一件事,对另外的事只一笔带过,也就是说,这二三件事都要写具体,交代清楚;其三,题要把这次劳动的开始、经过、结束有头有尾交化清楚,而要侧重写具体经过;其四,题则是写一个人,不能写成某一个人的一件事。 再一类是抽象含蓄的题目。如《春》、《路》、《秋天的遐想》等,这类题目范围宽阔,可以从许多角度去写,因此一定要选定一个角度去意构思,不然就会写得庞杂零散、空泛肤浅。如《路》这个题目,可写成记叙性的文章,写一条具体的路,或写它从无到有,或写它由旧变新,反映今昔变化,从一个侧面歌颂祖国建设的成就与崭新的面貌。也可写成一篇散文,由一条具体的路展开联想,或抒情或言志。也可写成一篇议论文,写一条抽象的路,或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或写自学成才,或写勇于攀登,或写人生历程,借路言志,表达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豪情。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艰辛道路而取得辉煌成果的人写起,或写胸怀大志,或写勤学苦练,也可从鲁迅《故乡》的最后一段话谈起,或写继往开来,或写勇往直前。总之,可以从多角度立意。 还有一类是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在阅读分析材料时,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找出材料中主要的人、事或现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立意,必须要从所提供的材料出发,不能脱离材料所提供的基本内容去牵强附会。文章所确定的立意,要与原材料所阐释的内容在某一点上是吻合的。如果立意偏离了材料,就会造成文不对题。要想准确立意,在阅读材料时,就必须注意多层次、立体化、全面的分析问题,力戒片面性、绝对性。给材料作文,在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可以确定几个中心,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多角度立意,在众多的立意中,可选择一个最佳的立意来写。 二、立意要明确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红线,全文都要围绕中心来写。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写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让它表达的立场、观点、态度、感情正确健康,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要立足于传播先进思想,歌颂美好事物。 明确。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清楚,表达清楚,以便让读文章的人获得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在表达文章中心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都要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集中。我们所写的文章都只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文章描写的所有事件,列举的所有事例,阐明的所有道理,都要为表现这个中心服务。与表达中心无关的,关系不大的则不要去写。

论述文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赏析

论述文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分析 2018年浙江省学考语文写作题 1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有的人来说,空白就是一无所有; 对有的人来说,空白意味着更多可能。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空白”。“空白”,空着的地方;没有填满的部分,没有填满或尚未开发的项目和领域。这表明写作有很大的空间和灵活性。主旨在于思考人生。需要考生对不同的生活态度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的个人感悟。可以抓住“一无所有”真切体验,来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抓住“无限可能”,来思考什么是“空白”的内在精髓。世界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任何状态都是有可能的,贫困者的未来也可能会富有,自由中也有束缚,胜利会走向失败,失望到希望,背叛到忠诚,厌恶或欢喜,时间长或短,时间被赋予的意义等。也可比较不同人的“空白”,凸显对人生的思考。“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造就不同丰富的人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如本题,可以抓住可以抓住“无限可能”,来思考什么是“空白”的内在精髓。如贫困者也可能会变的富有,自由中也有束缚,胜利会走向失败等。 参考例文: 空白是另一种完满 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空白,不意味着数字上的“零”和物质上的一无所有,它是洞察一切后的缄默,是种种色彩累叠后的深深蕴藏,是一种超脱,一种平静,一种别样的完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白”是一门艺术,不同于西方绘画颜料的浓墨重彩,色彩大块涂抹以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中国山水画仅以尺幅之地却将万千境界收略其中。一叶浅淡的小舟,一弯纤细的钓钩,一个钓翁萧索的背影,笔墨蜿蜒于宣纸之上,却留下大片空白供鉴者自我琢磨。诗词也同样讲究“清空”意境。常州词派推崇“羚羊挂角,不留痕迹”,所作词读来,只觉含蓄蕴藉,百转千回的情绪被掩藏在字面下,于曲径处通幽,这便是留白的妙处。 塞尔努达也曾于诗中写道:“一片雪落在另一片雪上面,在落雪的内华达。”纯白色的画面,轻盈的思绪便沿着那拥有鸟的名字的铁路,向那未知的大洲翩飞。可见,西方文化中也有“留白”的相通处。 现代社会中,物质上的通讯工具看似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浮躁得如同碳酸饮料那密密匝匝的水汽。应当在人际交往中也加上空白的“休止符”,如同纪伯伦所说:“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也给自己的灵魂留一份空白。如同纳博科夫笔下“灵魂不可避免的回声”,倘若我们被社会同化成了一个个物欲的机器,我们的心灵除了欲望,可还会有一方空白供我们游目骋怀,诗意栖居?若失去内心的声音,于浩歌狂热中亦会感到彻骨寒冷。 学会留出空白,是人生的大智慧。它是宁静,是自我的冥想,是一种别样的完满。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中学语文论文 论述文思路梳理的问题及对策 刘英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读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文。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论述类文本成为命题者比较青睐的文体,论述思路的题型成为较为固定的考查方向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的能力上有不小的缺陷。 长期以来,顽固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最基本的两点是:三要素,三段论。笔者尝试通过分析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时常见的问题,简单谈谈如何快速地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学生在这类题型上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文体意识不够按说高中生对散文、小说、议论文等文体的认识已经足够清晰了。然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脱离文本答题的倾向。简单举例,在散文的命题中,往往会有关于某个段落的作用的题目,而学生在答到结构作用时常常会有“设置悬念”这样的表述,将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同样的问题在论述思路概括的题型中屡屡出现,学生喜欢用“说明了……的观点”这样的表述。 2.抓不住答题的重点议论文的思路概括,有时是整篇文章的,如鲁迅先生的《捧与挖》;有时是某个段落的,如伍尔夫的《笑的价值》。学生不知道去抓议论文的三要素。学生会用“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再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空框架,期望这样也能得到分数。在高考阅卷中,这样的没有实质的没有重点的答案是没有分的。 3.无法有层次地表述既然是思路的概括,必然要有先后的顺序。然而学生答题

会“眉毛胡子一起抓”,使得阅卷老师无法看到层次。还有的学生怕遗漏信息,将一篇文章分上五六层,概括得很多。须知,概括论述思路跟概括段落大意是不一样的。 笔者尝试以江苏卷朱光潜先生的《谈静》为例,谈谈自己在思路概括方面的心得,或许会对学生答题有帮助。 题目是这样的: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参考答案如下:(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我们的教材中,论述类的课文主要是随笔和杂文,这也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类型。一般议论文都是有论点的。论点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怎样做(应然);如果是主张,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密切关系。 这个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首先,要有整体意识。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求精细。平时老师教一篇文章,喜欢肢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可是高考考场毕竟不同于平时的课堂,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路的整理,就需要有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恰恰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角度。整体感知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主旨,一是文本内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两者应该是捆绑在一起的。这篇文章,在概括思路的时候,始终要围绕“静”这个中心,我们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到,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静”是什么:所谓

作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的结构

作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的结构 导读: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准确鲜明地表现既定的主题。 2、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写作构思阶段,作者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确立主题,选择好材料,并进而考虑如何表达主题和如何安排材料,由此逐渐形成一条清晰、连贯、独到的思维活动路线——思路。此时,文章的大体框架已在作者的头脑中“闪现”出来。等到作者用书面语言把思路表达出来时,文章的结构也就具体安排好了。因此,作者思路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思路是形成结构的基础和内核。结构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要使结构完整、严谨、匀称,动笔前,就需要作者匠心独运,形成清晰、连贯并具独创性的`思路,进而“外化”成纲目清晰、严谨周密的结构。但是,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决不是对其原始形态的简单搬抄和复制,而是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主观创造。因此,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立意立意的含义: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2、下达指示、传达政策、布置工作、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应用文的主旨:应用文的主旨就是写作者(或个人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2、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3、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应用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立意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就是立意的结果。主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地位决定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具体材料中产生的。 2.主观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虽然来自现实生活,出生于全部材料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终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产物。 3.观念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也是与人民群众所关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不开。立意的要求: 1.准确:是指应用文主旨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并能经的起实践和实验。 2.深刻:是指应用文在主旨准正确的基础上,抓紧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3.鲜明: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知识,对事物的评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应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集中:是指一片应用文一般只应有一个主旨,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主旨服务。 5.新颖:是指应用文主旨所反映的作者思想、观点、主张、意见、不落俗套,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立意的依据: 1.具体工作的需要:应用文的写作往往都是出于某一具体工作的需要,不管是主动写作还是被动写作。 2.客观实际需要: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集体与国家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作为总结和指导具体社会实践的应用文章,确立应用文的主旨时,必须根据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全局的、长期的利益需要。 3.以材料为基础:一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文,总是要正确回答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提出的某些问题。立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去要全面把握,然后加以 对比筛选,摒弃其中一般化的,平庸肤浅的意义,择取其精辟、独到,最有价值的意义作为主旨。2、分析归纳:对所获得的材料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和筛选工作,然后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3、集思广益: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因此要实地调查,集体讨论,也可以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领导者的意见。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生事物的不同特点、意义和价值。第二节谋篇谋篇的含义:是指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通常,谋篇又叫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谋篇的内容一、材料的组织 1.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资料。原始材料:平时有意识采撷和积累而未写入文章的材料,称原始材料。资料:可以为应用文写作服务的那些文书、档案、报刊、图书、文献材料,称为资料。(1)、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应用写作过程,就是作者通过思维活动对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