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一、总体规划目标:

1、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3、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大学城小谷围岛中心区地块拟提高建设开发强度,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从事新一代电视产品的研发。上述调整将在本周五接受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

4、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空间开放化

妥善处理各品牌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与市民的的交流,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跃升,提高竞争力。

2、资源共享化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本着“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提高教学、咨询、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3、建设弹性化

充分考虑引入大学自身特点和自主性,运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概念,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引入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4、服务社会化

净化传统高校的功能组织,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发等功能,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5、环境生态化

尊重基地自然生态和景观特色,运用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6、结构秩序化

以规整有序的空间网络确定道路结构及绿色走廊,建立大学城结构的整体空间格局。7、管理整体化

设立广州大学城“高教特区”,实行整体统一的管理,确保大学城的高效运行。

8、设施智能化

迎接E时代的挑战,以国际化标准的电子信息和网络系统满足大学城内部活动和远程服务的各项要求。

9、风格多元化

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10、投资市场化

提升大学产业化程度,明确政府、大学、企业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大学和企业进驻大学城。

三、总体规划构思创意

1、中国古城----大学“城”的总体意象

借鉴中国古城的方格网布局原型,采用局部中轴对称格局,反映东方文化,并体现“城”的主题。

2、生态浮萍----相对分散、独立的组团结构

荷花原产中国,以其与环境的良好共生关系为人们所识,更以其圣洁、优美的形象和深刻文化的内涵为世人所喜爱。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概念借鉴荷花的生长形态,采用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组团式建筑布局模式,仿佛绿色海洋中漂浮的朵朵莲花,与自然环境达成协调共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绿心”的生态功能。

3、神经组织(Nervous System)----功能、结构、道路、管理等构成的网络结构

作为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物质结构,人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处理体内外各种感觉信息,调节和影响躯体和内脏的运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发动和控制各种行为,司理学习、记忆、情绪、思维及语言等高级功能,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神经元、神经末梢在体内呈网络状分布,是信息感受、信息传导、信息交流最活跃的部位。

在广州大学城的总体规划概念中,我们借鉴神经系统的网络结构特点,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认识广州大学城作为城市的中央智力区和信息中枢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力图以一种线形网络状的秩序形成清晰的整体空间框架,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内在功能组织。

4、航天器----腾飞的高科技象征含义

总体规划形态暗合航天器的造型,中央的城市共享区暗喻太空仓,供大学城居民和城市市民使用,而两侧的校园区则仿佛两片展开的太阳能板,时刻为大学城提供能量和信息,赋予广州大学城一种高科技的内涵;并以一种腾飞的态势表达了广州大学城在新的世纪里展翅高飞的雄心。

四、总体规划概念

考虑引入大学的不确定性,总体规划概念采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相互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广州大学城高教产业变化的要求。

“刚性结构”:是指规划布局中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不随引入大学的变化而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主干道、区间干道、城市资源共享区、及中试生产区等。

“柔性结构”:是指随高教产业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内容包括各大学园区弹性用地、生活区、区内次干道等。

本规划从广州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形,在规划目标和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一种框架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大学组织和布局方案,以适应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五、总体秩序格局

采用格网和模数的整体化设计(Holistic Design)手法,以规整有序的道路系统网络将各功能单元有机连接,创造极富秩序感的空间韵律,同时保留的山体和曲线状绿色生态空间作为活跃要素穿插其中,反映现代社会“自由”和“规矩”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

六、大学校园区用地布局

大学城的校园用地形成三级结构,即大学城大学园区大学二级学院。

大学园区由若干性质相似的几所大学构成,北区(小谷围地区)布置4个大学园区(其中包括西侧相对独立的国际大学园区),南区布置2个大学园区。各园区内部的大学性质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相邻地区的现有功能和区位条件,如靠近官洲国际生物岛附近的园区性质建议应与生物主题结合,南区西南角生态农业保护区附近的大学园区则应优选农业、林业大学,并可把农业保护区作为其实验基地。

国际大学园区的组合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吸引国际名校开设分校或办事机构,另一方面应发挥虚拟大学的远程教育功能。

大学园区建设提倡资源共享,规划中根据“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建议将某些学术资源生活服务资源、体育运动资源、公共教育资源,如校级图书馆、餐厅、食堂、体育场馆等适当集中,形成相对集中的校际资源共享区,每一所大学均负责建设12处较大型的共享设施,在空间上开放。空间布局着重考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采用“柔性结构”体系,提出了“带状”、“中心状”、“组团状”等不同的大学空间组织模式,以适应发展和变化。

七、共享资源分级结构

大学城提供三种不同开放程度的共享资源,既保证资源的共享、减少投资、扩大交流、又保证各大学相对的独立、完整。

第一层次共享资源是指城市资源共享区;第二层次包括校际资源共享区;第三层次共享资源包括大学校园区内的二级学院区。

八、生活区共享设施结构

大学城生活区采用产业化的方式解决各高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空间上采用组团式布局模式,根据服务单位,并分别配套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

学生公寓注重空间领域的围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

九、绿化与生态结构体系

强化城市“绿心”的整体功能,在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网络状、绿化生态系统,以“两心、两轴、四环、五廊、六核”的形式,形成绿网,创造景观生态的安全格局。

强化绿化空间组织功能,以各种形式的公共绿地为纽带来组织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形成绿色城市户外游憩空间序列,实现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两心——严格控制大学城南北两区山林地及农业生态保护区,作为大学城内部两个片区“绿心”。

两轴——充分发挥南北两区中央珠江水道的生态功能作为“兰轴”,强调南北向城际功能主轴的绿化生态作用,作为“绿轴”。

四环——在南北两区结合,河道、公路防护带主干道及过境环状绿化,形成生态屏障。

五廊——结合水系及主导风向,设置五条绿化廊道遍向珠江,加强大学城与珠江的生态关联,形成拥抱珠江的整体态势,不仅导风散热,而且将人流引向江面,回归自然。

六核——在各主要功能单元内均布置组团公共绿地,形成六个“绿核”。

十、滨水岸线利用

充分发挥大学城岸线漫长的优势,突出“岛”的意象,妥善处理岸线功能和景观的关系。

规划中,将人的活动引向江边,实现生活的生态化。沿江结合功能组织分别设置文化设施带、绿化休闲带。文化设施带内布置各类小型文化活动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滨江的文化活动场所;而绿化休闲带则提供散步、谈话、慢跑等各类休闲、健身活动场所。

结合滨江良好的环境,布置一处集中的大型体育设施区,安排大型体育场馆,供本地人员和城市居民使用,甚至可作为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赛场;同时也可作为大学城沿江的标志性建筑,丰富沿江天际轮廓线。

同时,规划注重处理沿江重要的景观节点,如岛屿端部,既是良好的观景视点,又是外界视线注意的景观焦点。

另外,结合功能和交通,沿江设置若干码头,满足生活和校区之间的联系。

十一、内部交通组织方式

大学城南北两区内部道路系统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主干道通过跨江隧道(与地铁线路合并过江)紧密相连。

两区道路网均采用方格网+放射的形式,既保证地块的方正、交通的有序,又提供了极为便捷的人行联系和景观组织的完整。

大学城内部道路分级明确,各功能区之间通过主干道和区间干道彼此联系,各单元内部则利用次干道联系。

大学城内部提倡公交优先、自行车优先的政策,校际及生活联系均采用公交系统,其中小谷围岛建议结合校际资源共享带和各居住单元设置双向公交环行线路,方便教师、学生出行和交流;同时,道路设计均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十字型”地铁结合主干道和城市资源共享带设置,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人员使用,同时利于交通疏散,地铁站点结合大型公共设施及生活居住区设置。

规划倡导人车分流模式。在宏观层次,尽可能地将人车分流,设置环岛健身步道;在各功能单元中,则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确保车行交通的顺畅、人行交通的安全。

十二、对外交通系统结构

对外交通组织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充分利用过境高速公路与快速路,分别在大学城南北两区、东西两侧设置互通式立交与内部主干交通系统相连。

其次,内部主干道与周边城市功能区,如广州新城、官洲国际生物岛、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海珠区直接连系,形成次一级的城市干道网络。

另外,充分利用地铁四号线过境的优势,并考虑沿珠江南岸城市居住组团(如华南新城、雅居乐居住组团、星河湾居区等)的连续性,建议设置沿江地铁与广州经济开发区相连,加强大学城的辐射能力和科技产业的联系,并形成广州“一江多岸”的景观环境。

广州大学城简介: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现有人口10万左右,并在逐年增加中。

广州大学城将在城内兴建八个体育馆及七个体育场,并于2006年底建成,以作为2007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使用场馆,并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备用场馆。届时,广州大学城将成为万种瞩目的焦点,可以说是商机无限。

广州大学城(最终版)

广 州 大巡学逻城方 案 设 计

大学城巡逻方案设计 大学城的简介: 大学城,位于番禺新造,城区分布在珠江两岸,面积为34.4平方公里。一期进驻地为小谷围岛,岛面积18平方公里。大学城一期东侧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等旅游景点。[1] 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大学、大学、外语外贸大学、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工业大学、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2] 大学城二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医学院计划进驻。[3] 大学城是华南地区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园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A、大学城近来年关于治安违法犯罪问题的具体案件: 一、《日报》10月31日晚9时右,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在大学城华师正门前江边聊天时,突然过来两个身穿类似保安的深色制服的男子,要求“检查身份证、学生证”。两名学生出示证件后,一名男子用电击棒将男生电晕后往其腰上砍一刀,并将刀架在女生脖子上,威胁她拿出钱和手机。女生用计跑出树林呼救,被一群溜冰的学生解救。受伤男生姓符,为广外艺术学院大三学生,一共身中六刀,手术后已脱离生命危险,同行女子姓,为一学校高三艺术类学生,两人自称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学城华师正门的治安亭距离事发地仅一街之隔。伤者在晚上10时左右由民警送到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由于被捅6刀,伤口不断渗血,入院时手上还戴着手铐。据主治医生介绍,男生被送来时浑身是血,意识清醒。陪同前来的女生身上也有血迹,打着赤脚。民警尝试了很久,终于在手术之前打开了男生的手铐。“最危险的一刀刺在左锁骨上方,伤口有5cm宽,造成血气胸,伤口距离动脉和静脉不到1cm,情况极其危险,幸好没有刺中”。医生说:“左臂腋下位置也有3cm的伤口。而腹部还有两处长达7~8厘米伤口,刀应该是斜着插进腹腔的。”伤者的左手手臂也挨了两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已脱离生命危险,处于清醒状态。记者探访时,伤者在重症监护室休养,医生表示:伤者需要留在监护室观察1~2天。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杭城西郊,吴越故里,宁静的青山湖畔正孕育着一座崭新的科技城。在长三角战略转型、浙江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历史机遇下,青山湖科技城以其较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政策主导优势,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新城。 一、概念性规划 目标定位 规划突出科技与品质两大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建设“科技新区”,围绕青山湖打造“品质新城”。 新的产业体系 规划重点强化研发,突出创业孵化;强化服务,突出成果转化;强化引领,突出制造联动。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和生命健康产业,建构研发、转化、制造三者联动的产业体系,形成“三区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新的生活方式 为吸引高端人才,汇聚高端产业,规划 (1)多元居住 提供多元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2)低碳生活 建立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步行与自行车两套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低碳健康的出行理念。 (3)个性消费 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元的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4)和谐共生 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和魅力多彩的景观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城、四廊多园”的区域空间结构。 一心:环湖筑心,突出青山湖 滨湖现代服务区集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等综合功能,滨湖高尚低密度居住区体现高品质居住。环湖运动休闲区打造面向区域的生命科学谷和都市康体疗养胜地。滨湖生态山林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构成科技城的生态屏障。 同时,通过环湖道路的建设、环湖景观的塑造,将青山湖打造成为科技城品质生活之心。三城:倚水兴城,突出科技城 规划通过空间与功能上的整合,打造高新产业城、宜居生活城和创新科技城,实现研发-产业-服务的功能互动,科技城为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城为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产业环境并反哺科技城的成长,生活城则为科技城和产业城的发展提供服务。 四廊:串谷塑廊,突出创意谷 规划依托山谷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打造高端研发链和科技创意岛,使其成为青山湖科技城未来拓展的战略性区域。 多园:青山衬城,突出生态安全 规划通过划定生态边界,控制生态廊道,打造大山为屏、团山为园的生态格局。 至此,形成湖光山色、宜居生态、科技承载和文化魅力的科技城空间形态。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6f13137427.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北京八达岭长城大景区概念性规划

以“弘扬和创造文明”为主线,深度开发、全面创新,建设深度长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深度产品,进行深度营销,执行深度经营,达到深度体验,创造深度消费,挖掘深度文化价值,实施深度管理。 2004年,巅峰智业完成了受天鸿置地开发公司的委托而进行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大景区概念性规划。

该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研究长城、保护长城、发展长城,从而到达弘扬长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创造现代文明的目的。在追求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平衡和谐的基础上,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弘扬长城文化为思想指导,努力打造以“文化长城、和平长城、绿色长城”为主体形象的世界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是“古长城、新文明;古长城、新体验;古长城、新发展”。以“弘扬和创造文明”为主线,深度开发、全面创新,建设深度长城旅游产品体系。实行八达岭长城大景区的深度开发就是要进行深度规划,建设深度产品,进行深度营销,执行深度经营,达到深度体验,创造深度消费,挖掘深度文化价值,实施深度管理,最终营造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

该规划最终获得全球竞标第一名的好成绩。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获得30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累计运管景区40余家。

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报告 第一~七章

第一章苏州中新科技城生态规划纲要 第一节规划编制背景 中新生态科技城是苏州市和新加坡联合开发的券州工业园区中的一个区块。其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l丁2005年底完成了《苏州工业同区中新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规划在传统规划方法的框架内进行了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市政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解决了地块南区的研发工厂区和北区研发居住区等基本的功能分区问题。 该项规划建立了中新科技城用地基本合理的框架,满足了土地迅速开发的要求,但局限于当时的视野与环境,是按传统规划方法以土地开发为目的规划,简单地采用从预测人口规模到功能分区到土地开发的以需定供的线性思维模式,没有充分考虑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规划措施,降低对资源与能源的耗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场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近年来,在规划建设中要考虑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节一环保”等已成为政府的口号和要求。在此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生态科技城,从生态优先.资源、能源与环境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因此在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2008年月,委托清华大学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组织编制苏州中新牛态科技城生态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倡导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示范性科技新城。 当生态规划编制启动时,中新科技城场地已经按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三通一平”的场地准备工程,主要路网已经成形.部分市政管线已经敷设,地块划分基本完成,部分土地已在拍卖.主要水系已经成形,大部分驳岸工程已经完成。所以此次生态规划并非在场地原生态状况下的“初始”规划.而是在场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条件下的“改进”规划,并要配合开发建设的进程(如地块拍卖、招商引资)等。苏州中新生春科技城生态规划文本 第二节生态规划目标和内容 第一条生态规划目标 生态优先,从资源、能源与环境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态科技城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推进园区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建设一个倡导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示范性科技新城。 第二条生态规划内容 包括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能源规划,水环境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环卫规划等六个方面(见图I-1)。

广州大学城组团五规划设计_生长于山水之间的和谐校园_李传义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 星海音乐学院校区用地不大,规划采取紧凑布局将公共教学楼和专业教学楼按正南北方位集中布置在校区西侧,而将琴房及排练大楼布置在校园南侧并利用保留的山体和上坡,将两组建筑物隔开,避免了教学噪声的相互干扰。规划设计还利用西边一条通长的连廊将南北两组建筑连成一体,步行交通组织通畅。教学区东侧主要布置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和音乐厅,设计者利用简捷的一字形道路将四大建筑与教学区分开,结合校区南北出入口和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形成校园中心,用地规划合理,校区功能简捷流畅。 第五组团生活区规划强调服务设施资源共享。两校生活区统筹布局,建设用地不做明确划分,仅以道路分界。规划设计通过组团公共绿地,将生活区分为两大组团。每个组团按1万人左右的居住规模配置各类生活设施。为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生活区相应配置了大小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场;还结合组团公园布置一些休闲体育活动项目,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理性与浪漫的开敞空间组织 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尊重场地的山水环境和原有生态植被,维护自然山水格局和生态系统,营造具有人文氛围,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阳光校园,成为我们创作的主题。规划力求把开敞空间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创造行进中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在开敞空间的组织上,北部校园利用长达400多米的生态绿地构成深远的带状开敞空间,通过深远的校园绿色广场和对称的步行系统,将两侧富有韵律的建筑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秩序、严谨理性的校园空间环境。 华南师大南部校区空间环境与景观规划与北部校区形成鲜明对比,山体疏密有致,建筑物好似镶嵌在山丘之间的台地中,环湖道路系统依山就势呈不规则布置,规划在保护场地自然山体的前提下,利用蓝色水轴构成开放、活泼、生态,充满阳光空气的校园新形象。开敞空间富有自由和谐的浪漫色彩,教学主楼平面功能组合与形体空间塑造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规划将大空间阶梯教室集中设置在东侧,将普通课室呈南北向集中布置在西侧,利用一个“X”型的巨型走廊将教学楼两大功能有机的组合起来,利用建筑空间围合形成两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广场,为学生交往活动创造出和谐的开敞空间。 整个校园的序列空间由两条生态轴线串连起来,从北校门广场、带状绿化广场、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亲水。广场和南校门校前广场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它们构成了丰富的外部空间骨架。设计中还通过亲水平台、溪流浅滩、滨水步道、树林草地,山丘林地等景观节点的规划,形成独特的自然园林格局和学府园林的校园文化氛围。广州大学城第五组团位于小谷围西北角,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下文物,还是全岛自然山水环境最有特色的地块。规划用地内拥有疏密有致的山丘、台地和水体,相对高差10~18m之间,自然山水环境得天独厚。组团五总用地为108.2hm2,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区68.6hm2,星海音乐学院教学区用地12.5hm2,两校生活区用地27.1hm2。本组团规划招生规模为2.1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72万m2。一、因山就势合理实现功能分区新校区的规划坚持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强调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与空间环境严谨朴实的性格。根据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如何把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于自然山水环境之中去,从而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我们在规划创作中一直思考的命题。华南师大教学区规划用地有三大特点:一是校区中部台地相对较大,标高相对较高,二是南部用地分布有五座小山丘,地形起伏大,三是北部用地虽然有2个小山丘,但相对地形平坦,总体呈南高北低走势。我们的理解是: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解读,既不能不顾环境条件片面强调大学校园的逻辑和秩序;也不能牺牲校园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而一味保护小山丘。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基地环境特色并作适度的梳理改造,把理性精神空间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营造出浪漫与理性相互交织的校园空间环境。规划创作中,我们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校园南北两大地块不同的地貌特征采取两种适应地形的不同手法。南部地形复杂采取依山顺势自由布局,北部略为规整采取对称布局,使校园南北两大地块规划各具特色,既满足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能相互联系,整体契合于自然环境之中。校园规划通过一条转折的校园轴线把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串连起来,利用轴线的转折交点布置校园中心主体建筑。在保留南部山体的前提下,将行政楼、科技楼、图书馆和文科楼四大建筑布置在山丘之间的台地上,利用自然山水围合的态势相互形成对位对景,构成了南部校园特色鲜明,呈自由式布局的校园中心。校内环路与沿湖步行道将各建筑群有机地联系起来,巧妙地实现了校园功能分区。校区中部的主体教学楼采用“蝶形”平面空间组合,造型独特。它既可适应校园轴线的扭转,又能成为统帅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并成为连接南北两大组团的核心。北部校区用地相对平整,规划将两座小山丘的土方就地平衡消化。规划设计通过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主轴,利用两侧具有强烈韵律的建筑组群,烘托主校门,渲染校园端庄严谨的气质和对称理性的纵深感。体育活动中心相对集中在校区东北部,与教学区之间以道路相隔,与两校学生生活区也保持着便捷的联系,同时可向社会开放。 广州大学城组团五规划设计—生长于山水之间的和谐校园 李传义1 王健2 朱明1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 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等问题而引起的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强调首先要发展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和要求。这里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发展。 (2)强调持续性 即生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在保持自然资源及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利益的增加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要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强调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的问题来考虑。 (4)强调共同性 观念源于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人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21世纪议程》概况 1、可持续旅游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旅游的提出直接受可持续理论的影响,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 大众旅游浪潮中,旅游业急剧膨胀、繁荣背后引发的危机日益暴露,许多人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提法表示质疑的反应。旅游业作为以服务、精神消费为内容的高层次消费,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旅游天然地要求有好的环境。因此,旅游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的先行领域。 (二)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1995年4月24日-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精辟说明,为可持续旅游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并制定了推广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性阶段。 1996年9月,为了响应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行动计划,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旅行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于1997年6月在联合国第九次特别会议上发布。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授权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用以指导各地旅游发展事业。 2、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国外权威的定义有两个: 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与环境》丛书,其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 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 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 1

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 1. 项目背景 2001年3月2日 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 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 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 2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_中山大学_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在广州大学城组团一的设计中,以岭南生态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为创作主题,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为构思出发点,将主题构思贯穿于整体、单体环境及细部的系统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的校园环境。 一、组团概况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位于大学城最北端,用地包括中山大学和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区生活区及周边地块,它南邻大学城中心公 园,东邻城市绿化带,西邻珠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整体用地地 形为平缓的丘陵地,内有10座小山丘。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水系在 东、西两个方向与珠江连接,是基地主要的排涝出口。 中山大学用地110hm2,办学规模2.3万人。中山大学是一所 历史悠久的文理科大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建筑群围绕 中央绿地呈对称性布局,其中轴线由南而北延伸至珠江边,其江畔 的牌坊及砖红色教学楼是建筑的最大特色。 外语外贸大学用地约70hm2,办学规模1.2万人。位于白云山 麓的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涉外型的大学。校本部内绿树婆娑,有清 澈的山溪流过,教学楼外墙以棕黄色为主色。两所大学有不少相近 的学科,可进行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规划设计构思 作为大学城有机的组成部分,组团一的规划设计与大学城的景 观结构体系应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相邻的组团通过教学、科研、生 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组 团内建筑是围绕生态轴布置的,生态轴是校园结构的主要骨架。尊 重地段的自然环境,从地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地段现有的 生态环境的结构和走向,创造出有岭南风格、适合地段环境的设 计,是本规划的目的。 首先,设计方案应该尽一切可能不破坏用地内的绿化、山体, 基本保留原有水系,并对这一自然现状加以再利用,形成校园主要 景观。 两所校园北部相连的水系激发了我们将两所大学的生态轴融为 一体的构思,相连的生态轴不但有排涝功能,同时又是联系两所大 学的纽带,为相互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河边设置校际 休闲带,建筑、道路巧妙地避开山体,蜿蜒其中。山景、水景、江 景沿休闲带依次展开,有“木欣欣向荣,溪涓涓而流”的生态意境, 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共享交流空间。三、规划结构 组团结构围绕环形生态轴组成,贯穿于组团的每个组成部分,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郭明卓 黄劲 各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及自然环境连成一体,成为建筑室 外空间的联系纽带。在收放有序的生态轴上,布置一系列的人文广 场,如体现中大文化特征的图书馆前广场、艺术广场、工学院前的 半圆形演艺广场、广外图书馆前的友谊广场等,将校园组织为完整 的网络系统,突出表现了校园文化及生态环境这组永恒的主题。四、功能分区结合地形地貌,我们在中山大学校区西、北部布置其教学区,在南部布置体育运动区,东北部是预留用地,而将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区设置在其东、北部,体育运动区安排在西南部,西部预留发展用地。中山大学及外语外贸大学的医院、食堂、会议中心等公共配套用房靠贝岗村一侧布置,与两所大学的运动区共同形成组团的资源共享区,并使教学区与贝岗村隔离开来,以减少贝岗村对教学区的影响。五、中山大学详细规划中山大学大门位于大学城中心的正北向,此处江面最为开阔。滨江的孙中山纪念公园是中山大学内部空间的延续,其江畔的牌坊与校本部江边牌坊通过奔流的珠江水遥相呼应、一脉相通。沿着犹如浮在水面的林荫大道到达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时空间豁然开阔,由图书馆、行政会议中心、公共教学楼围合的建筑群体是中大校园标志性建筑群。以孙中山像为中心的几何图案的广场绿化,开阔的珠江美景,给人以气势宏伟的感受,以体现中山大学严谨治学、勇于开创的学术氛围。教学楼与实验楼围绕生态轴临江布置,教学楼主要朝向为南北向,有开阔滨江视野,中间用底层架空的庭园相连,既联系方便又分隔成区。教学区尽端的工学院以标志塔再现中大钟塔的风貌,是教学区及生活区轴线交汇处的视线焦点。教学区保留了三座山体,与中间集会广场、尽端的露天音乐厅自然地结合在一体。建筑倚山而建,以山林为景,借山林通幽,读书授业,创造出“校不压山,校中山景、山体一体”的绿色生态校园。生活区以生态绿核为中心,宿舍依山傍水而建,饭堂、俱乐部等合理布置。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有天桥及人行隧道联系。中山大学建筑设计以校本部南区棕红色为主色,整体造型既稳重又有现代气息,体现中山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建筑单体重视山墙的造型处理,以白色景墙为背景,突出红色墙面的入口造型,形成控制整体风格的母题,各单体造型虽富于变化,但又相互呼应。 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详细规划 广外教学区分为前广场、绿化广场、人文广场三个段落,前广场由行政办公大楼围合而成,向东与大学城中心绿化带相联系,绿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_绿维创景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项目背景 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战略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各种民俗遗存和民俗活动,不但能使旅游者达到审美、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在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满足,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3年,贵州省围绕构建“六大体系”着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主要是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榕江县政府为了融入全省的旅游发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三宝侗寨区域,加快榕江县的旅游发展,融入黔东南的旅游大环境中,特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本规划所在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北端,是榕江城北新区生态居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区,主要涵盖了三宝侗寨的村寨建成区及部分农林用地,共涉及九个村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14.15公顷。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四步曲 三宝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一个以大规模侗族村寨为基础,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魂魄,以人文建筑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体验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将要打造成“黎从榕侗族文化展示的形象门户区”。项目的整体开发,绿维创景归纳为四步曲。

广州大学城规划要点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

第一篇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条道路网布局结构 1. 本规划小谷围岛采用环形放射的道路网络,形成“三环六射”的干路网结构。 主干路为外环路,次干路为中环路、内环路和其他六条主要的放射道路。 其余道路为支路。 2. 道路网功能与层次 本规划将道路网划分为两个层次:骨干路网和配套路网。 骨干路网由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配套路网由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按功能将成道路网划分为三个网络: 机动车专用网络、公交优先网络及自行车网络。 第二条道路横断面规划 1.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支路等级较低,以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车较少且车速较慢的道路,一块板断面形式能满足交通要求,故将支路确定为一块板断面形式。 2. 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本规划,次干路的中环路、1号路和8号路采用两块板道路断面。 3. 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40m宽的次干路,如内环路、4号路、6号路、10号路、11号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

4.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规划外环路采用四块板的断面形式。 规划道路情况详见附录C规划道路一览表。 5. 公交站场发展规划 公交站场用地标准:首末站用地规模一般不小于1000m2,枢纽站用地规模一般不低于2000m2,中途停靠站在道路范围内解决。公交站场应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根据线路开设的需要供公交公司使用。 附规划道路一览表: 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二篇竖向专项规划 第三条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标准 1. 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7.70m(广州城建高程系统,下同)。 2. 道路最低标高不低于7.70m。 3. 干道纵坡度为0.3%~5.0%。 第四条竖向规划总体布局 1. 总体布局按照“中部高,四周低”特点控制。 2. 全岛分为利用原有地形区、改造地形区及湿地生态区三个大区。 3. 利用原有地形区分为保留原有山丘地形区和保留湿地生态区。 4. 改造地形区分为填土区及挖土区。 第五条各组团地坪标高规划 1. 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2. 保留山丘地形区,各组团地面形式留待组团详细规划确定。 3. 填土区及挖土区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0.1%,采用多坡向排水。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_绿维创景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项目背景 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战略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各种民俗遗存和民俗活动,不但能使旅游者达到审美、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在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满足,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3年,贵州省围绕构建“六大体系”着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 个100 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打造100 个旅游景区,主要是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榕江县政府为了融入全省的旅游发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三宝侗寨区域,加快榕江县的旅游发展,融入黔东南的旅游大环境中,特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本规划所在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北端,是榕江城北新区生态居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区,主要涵盖了三宝侗寨的村寨建成区及部分农林用地,共涉及九个村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14.15 公顷。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四步曲 三宝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一个以大规模侗族村寨为基础,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魂魄,以人文建筑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体验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开发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发展战略-绿谷科技城概念性发展规划(汇报版)

打造黔中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绿谷科技城概念性发展规划 红枫湖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3-10

绿谷—规划范围 结合提供的《红枫 湖国际生态文明体 验区》规划红线图,确定本次规划范围:西至行政区划界线;北邻麦翁河; 东接环湖路; 南至贵黄高速公路。规划面积:32.64 平方公里。

目录外部战略环境 发展特色及基础条件 案例借鉴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产业体系构建 空间布局 城市建设发展 保障措施

1 part

宏观层面:全球由工业经济时代朝新经济时代转变 对比项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驱动要素?要素驱动发展模式 ?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配置 和利用所带来的“要素租金”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知识创新,通过专业化人才培养与投入,实 现“创新租金” 产业特征?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主导; ?传统工业为主导,如电力、机械、石油、钢 铁、通信等; ?第三产业以面向日常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为 主。 ?产业结构“软化”、三产占据主导; ?高技术产业产业成为重点方向, 政府环境营造?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条件和土地优惠 条件设置?营造有利于创新企业的发展环境,完善城市配套环境

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需求驱动力 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交通联系 的日益紧密将加速旅游休闲业发 展;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拉动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等产业的发展 人类对通信、娱乐等的需求提升: 对承载所需的通信电子设备及移 动互联网、数字内容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国务院新近出台40号文,支持健康服务业的 发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市场导向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一、总体规划目标: 1、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3、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大学城小谷围岛中心区地块拟提高建设开发强度,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从事新一代电视产品的研发。上述调整将在本周五接受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 4、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空间开放化 妥善处理各品牌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与市民的的交流,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跃升,提高竞争力。 2、资源共享化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本着“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提高教学、咨询、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3、建设弹性化 充分考虑引入大学自身特点和自主性,运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概念,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引入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4、服务社会化 净化传统高校的功能组织,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发等功能,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5、环境生态化 尊重基地自然生态和景观特色,运用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6、结构秩序化 以规整有序的空间网络确定道路结构及绿色走廊,建立大学城结构的整体空间格局。7、管理整体化 设立广州大学城“高教特区”,实行整体统一的管理,确保大学城的高效运行。 8、设施智能化 迎接E时代的挑战,以国际化标准的电子信息和网络系统满足大学城内部活动和远程服务的各项要求。 9、风格多元化 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10、投资市场化 提升大学产业化程度,明确政府、大学、企业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大学和企业进驻大学城。

概念性规划设计

什么是概念性规划设计 说实话,我自己是做审批多一点,做总平面图审批、规划设计方案审、施工图规划审查比较多,见惯了前后多次改动,还是喜欢在审批环节里各项成果高度一致。所以对所谓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深度算是概念性规划设计,概念性规划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做这样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点? 有同行说概念规划设计在国外很普遍,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香港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发展策略),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划)。目前国内的规划体系中没有这个层级,现有的体系还不能解决现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才开始频繁涉及到用概念性规划设计来处理一些复杂问题。 概念性规划设计的定义 先帖国外的 国家时间名称主要内容作用 新加坡1971 概念规划分阶段发展目 标,综合的土地利 用规划取代原有的总体规划 英国1968 结构规划制定区域范围内的 发展框架和土地政策指导详细规划的具备法律效力的规划 香港1970 发展策略综合土地利用、运输 问题探讨、环境问题 探讨的大纲性文件作为规划图则和发展规划的 基础研究 波兰1961 1980 整体规划考虑所有综合因素的 全面的规划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的讨论比较多,没有定论 但是大致上现在越来越趋向统一 1991 段险峰 制定城市或地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城市或地区的性质职能,制定开发政策, 确立定额指标 为城市发展城市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从而避免城市发展的盲目性和 短期性,将城市建设纳入有计划的、长期的运行轨道 在总体规划之上的独立规划层次 1999 沈德煦 全市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市域范围城市远景发展进行的分析研究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精心整理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一、 26.96二、 区。 三、 2198.59四、 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太湖大道城市发展轴:高新区未来“T ”型城市空间发展轴的主轴之一、未来高新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轴,是高新区西向太湖的窗口,也是科技城对外联系及展示的重要界面。 中心景观轴:科技城内部纵向的景观轴,南北向联系五龙山绿核、中心科技商务区、诺贝尔湖

蓝核等,是科技城创新、生态、活力、宜居等主题的集中展现。 “四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创服务区、中心科技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 “多片”:多个居住片区。 五、各类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 ①城市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198.59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321.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4.63%;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84.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公顷, 规划绿 2 332.19 六、 1 1号线或2 2 (1 (2)主干路 “三横四纵”主干路结构,“三横”为秦岭路、青城山路和玉屏路;“四纵”为嘉陵江路、龙山路、天佑路和锦峰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 (3)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各功能片区内部的交通,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发挥交通集散作用。红线宽度为24—54米。 (4)支路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红线宽度为8—24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