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论人生修养

曾国藩论人生修养
曾国藩论人生修养

曾国藩论人生修养

Absract:In many domains,Zeng Guofan achieced successes,this was mainlyreferred to his rich and profound philosophicalideas on human life ,Apart from the purpose of lif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bearing morality with reverence ,ane the life attitud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ly perfecting one’s nature and satisfying with one’s fortune ,a series of cultivating methods was included in the life philosophy of Zeng Guofan .Just these cultivating methods enabled him to stand out from his contemporaries .This paper aims at briefly discussing Zeng Guofan’s theor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d.

曾国藩(1811~1872)立德、立功、立言,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主要得益于他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曾国藩的人生哲学,除了“荷道以躬”的人生目的,“尽性知命”的人生态度之外,还包括一整套的修养方法。正是这些修养方法,使得曾国藩在其同时代人中,“有如鹤立鸡群,就象圣母峰突出于喜马拉雅山诸峰之上,永远在宁静之中,永远覆盖着一层白雪的明朗。”(张君励引容闳语,载《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新儒家思想史》第560页)本文拟就曾国藩的人生修养理论谈几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1.诚信

曾国藩继承儒家的传统观念,提出“诚信为本”的人生原则。诚的本义是信,《说文》曰:“诚者,信也。”儒家用“诚”这个范畴来表示人生的最高境界,有时也指宇宙的最高本体。孟子、荀子都讲诚,《中庸》也多次提到诚。在宋明理学中,诚更成了重要范畴,周敦颐说诚是圣人之本,朱熹说诚是天理之本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把诚看作实有的东西,看作宇宙的规律。曾国藩对“诚”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诚者,不欺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曾国藩全集·读书录·周易》,岳麓书社1986年版。后文凡引自该书的都省掉书名,家书、书信等都依据该书编号。)意谓,只有心中没有私见,十分专一,才能做到真正无妄,这就是“诚”。曾国藩认为,诚是极端重要的,是宇宙人生的基本原则:“君子之学道也,亦必有所谓基业者。大抵以规模宏大、言辞诚信为本。”(《诗文·笔记二十七则》)“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书信0001号)因此,“君子之道,莫大于以忠诚为天下倡。”(《诗文·湘乡昭忠祠记》)曾国藩一生倡导“拙诚”,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

曾国藩认为,诚的好处是可以感动别人。“有其实必有其荣,有其荣必有其应,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读书录·汉书》)“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家书0237号)这就是说,即使奸诈之人,也能被诚所感动。因此,只要“处处出于至诚,则人皆感悦而告之以善矣。”(家书1280号)曾国藩又说,诚的功用是很大的,“一人肫诚,万众可感;一心坚定,天地可回。”(批牍0511号)“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批牍5929号)不仅如此,诚还有挽救世道人心的效力,“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合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书信0001号)“质”也就是诚的意思。他还说:“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州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与?”(《诗文·湘乡昭忠祠记》)从这里,我们看到曾国藩极力鼓吹诚还有他政治上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诚,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曾国藩也说:“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家书0037号)这就是说,有了“至诚”的态度,还要注意方法,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家人之间尚须如此,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这种“委曲行之”的方法,很容易走向诚的反面。特别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完全不耍手段是很难做

到的。曾国藩虽然自称是笃实一路人,也承认有时不得不“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家书0237号)这种机权作用实际上是没有作用的,“徒惹人笑,教人怀恨,”(同上)所以曾国藩主张“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同上)

2.慎独

“慎独”语出《中庸》,在宋明理学中被发展为一种修养工夫。曾国藩也认为,要想成为圣贤,须“奉方寸如严师,畏天理如刑罚”(家书3901号)。“方寸”就是人的内心(或谓良知),曾国藩说,如果内心“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家书1432号)“慎独”的工夫就是要做到不自欺。君子与小人的分别就在于此,“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谦之功密。”(《诗文·君子慎独论》)所以“慎独”的功夫是十分重要的,“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同上)作为程朱理学的继承人,曾国藩反对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知善知恶”(同上),他认为,“明宜先乎诚,非格致则慎独亦失当。心必丽于实,非事物则独将失守。”(同上)格致与慎独结合起来,才可以避免这些毛病,曾国藩明确指出这是“入德之方”。

曾国藩又把慎独看作自修之道的最高境界,“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家书1432号)他认为,能做到慎独的人,“可以对天地鬼神”,“此心常快足宽平”(同上),因而他称之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同上)

慎独的内容无所不包,曾国藩特别注重“不忮不求”,曾作有《忮求诗二首》,并注曰:“将生平阅历为韵语,示儿侄辈当遗嘱。”他对忮、求二字也有明确的解释:“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家书1407号)由此看来,“不忮不求”主要是行恕、知足。曾国藩指出,“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同上)忮、求的危害是很大的,“忮不去,满怀都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同上)因此,“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箭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同上)不忮不求成了推行仁义的基础。

曾国藩对忮、求的论述,抓住了修身的关键,既深刻,又全面。

为了做到“慎独”,曾国藩采用了一些辅助性的方法。

首先是主静。北宋周子揭出“主静”之旨,程朱亦常以“静”字教人,曾国藩也说:“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诗文·书赠仲弟六则》)主张“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诗文·课程十二条》)曾国藩说:“苟其遗弃伦物而于静中别求端倪者,或不免误入歧途。若习静以涵养此心,则即《大学》所云‘定静安虑’者,又何忮趋之有?”(书信7817号)》“涵养此心”,实即慎独之一端。曾国藩认为,主静虽然与释道相似,只要得法,“犹是养生之道。”(同上)怎样才是得法?他说:“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簌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诗文·五箴》)大意是,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使思虑绝对集中,就可以进入静虚的境界,“体验来复之仁心。”在日常事务中,也有所谓静道,“一曰不入是非之场,二曰不入势利之场。”(《诗文·书赠仲弟六则》)乡里之词讼曲直,官场之得失升沉,都是与己无涉的,大可一概不管,曾国藩认为这样即可保持“清福”,有益于慎独。

其次是写“日课”。曾国藩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一日起,学习理学家倭仁的做法,“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融目克治。”(家书0025号)实际上就是记日记,把自己的毛病都写出来,决心改正,“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家书0024号)反省的标准则主要是“八德”:勤、俭、刚、明、孝、信、谦、浑。曾国藩认为,这样做对于慎独工夫也是有好处的。

3.敬恕

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课程十二条”,其中第一条就是敬。他认为敬字是“孔门持以教人”的诀窍,“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家书1432号),因而他奉为修身至宝。敬是什么?曾国藩说:“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书信0607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凡事认真。为什么要居敬呢?他说:“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诗文·五箴》)这是从反面来说的,处事松懈,就会一事无成;待人傲慢,别人也会待自己傲慢。就算别人不以傲慢待自己,自己也增长了傲气。因此,对人对事,都须居敬。曾国藩也从正面说过:“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家书1432号)这实际上就是修齐治平是思路,而把居敬看作修身的主要手段。他还特别提出“敬字切近之效”,在于“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同上)认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同上)是自然规律,只要“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强健,又何疑乎?”(同上)因此,曾国藩指出:“主敬则身强”(同上)。他举例说:“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危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同上)

主敬的具体做法使“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同上),就是说,内心要集中注意力,“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诗文·课程十二条》)不可胡思乱想;外表要端庄整齐,“不苟言……不苟笑”(《读书录·周易》)。曾国藩认为,做到了这两点,就自然会出现“敬之气象”:“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家书1432号)。但“敬”的工夫要真正到家也是很不容易的,曾国藩说:“‘有孚威如’即《论语》‘望之俨然’意。要使房闼之际,仆婢之前,燕昵之友,常以次等气象对之方好。”(《读书录·周易》)这就未免过于古板了。

“敬是平日涵养之道,恕是临时应事之道。”(家书0680号)曾国藩常常把恕和敬连起来说。恕是什么呢?“恕则不蔽于私”,(同上)“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家书0607号)也就是不要只顾自我,心中要想着别人。曾国藩说:“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家书0680号)善于替别人着想,就能平息怒气,增长爱心,所以曾国藩认为恕字为“求仁极捷之径。”(同上)反过来说,“反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诗文·笔记二十七则》)如果大家都不肯行恕,势必产生矛盾冲突,相互间造成损害。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施诸己不愿,亦勿施于人。”(同上)这就是恕的原则。在下边这段话中,曾国藩把恕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亦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诗文书赠仲弟六则》)表面上看来,行恕者吃亏;实际上,从长远看,行恕是最好的办法。

“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同上)因此,曾国藩十分重视恕,主张养成恕的习惯:“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诗文·笔记二十七则》)这就可以达到一种过人的境界了:“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同上)敬恕的对立面世骄,是傲,要敬恕就须去除骄傲之气。

先说傲。曾国藩认为,傲与气节很容易混淆,“自古之士多讲气节。讲之不精,则流于傲而不自觉。”(同上)其区别何在呢?就在于实施的对象不同,“风节守于己者也,傲则加于人者也。”(同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就是“守于己者”,“傲气”就是“加于人者”。曾国藩说,傲的表现有很多,“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在拒谏,辨足以饰非,曰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家书0456号)“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矣面色凌之者矣。”(家书0246号)“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曰习于傲矣。”(家书0213号)傲的危害极大,“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家书0246号)“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家

书0456号)惰者往往是庸人,傲者往往是才人,但傲的才人与惰的庸人下场是一样的,“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家书0454号)曾国藩还认为,富贵之家最容易傲,因此,劝导子弟“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家书0064号)“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家书0456号)

再说骄。曾国藩分析了骄产生的原因,“大抵怀材负奇,恒冀人以异眼相看。若一概以平等视之,非所愿也。”(《诗文·笔记二十七则》)因此,骄与傲相似,也是才人的通病。曾国藩认为不能有骄气,“骄则满,满则倾矣。”(家书0510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家书0437号)。“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诗文·格言四幅赠李芋仙》)自足、自矜都是骄,既不可施之于君子,也不可施之于小人。总之,“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诗文·笔记二十七则》)曾国藩还举例说明了骄矜的危害,“以齐桓公之盛业,蔡邱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以关公之忠勇,一念之矜则身败于徐晃,地灭于吕蒙。”(同上)齐桓公、关公都施有名的英雄豪杰,却免不了为自己的骄矜所误。正因为看到了骄的危害,曾国藩本人“不敢稍涉骄奢”(家书0178号),还常常告诫家人“不可倚势骄人”(同上)。此外,他也谈到骄的表现:“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家书0510号)骄似乎就是傲的深化。曾国藩指出,克制骄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同上)常常注意不轻非笑人,就可以养成良好习惯,避免骄气的产生。这实际上就是居敬工夫之一端。

4.求缺

曾国藩人生哲学中最有特色的是他的“求缺”思想,他有称之为“自概之道”。主要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不能把各方面的好处都占全了,总要留有一定的缺陷,作为回旋的余地。“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诗文·求阙斋记》)“凡作人,当如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时。”(批牍0381号)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好处占全了,紧跟着来的就只能是走下坡路了,“花盛则易落,月满则必缺,水满则易倾,人满则招损。”(同上)“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诗文·求阙斋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家书0043号)曾国藩看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圆满,人也是如此,“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家书0782号)其后果是遭到惩罚,“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概:本是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此处作动词,表示“刮平、削平”的意思)。天怎样“概”呢?“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同上)要想不遭天概、人概,唯有“设法先自概之,”(同上)也就是“自求缺陷”。所以,曾国藩的所谓“求缺”,从最终的意义上说,还是追求最好,“求缺”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还在年轻时,曾国藩就做过很多求缺的事情。例如,故意留些欠债暂时不还,不多置衣服,不满足家人的全部要求,等等。他在解释欠债不还时说:“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家书0042号)到后来,位越高,权越重,名气越大,曾国藩就越是注意求缺。他常常表示要将权位减去少许,推让几分,并确实多次向朝廷提出这样的要求。金陵一攻下,他就立即让弟弟国荃告病还乡,说是“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家书1190号),又着手裁撤湘军。有人觉得他这是英雄自翦羽翼,曾国藩则认为这是唯一的自全之道。的确,如果太平军被消灭以后,他仍然保持很大的势力,当然会引起朝廷的猜疑。既然他不想和朝廷作对,就只有削弱自己的力量。

为了贯彻自概之道,曾国藩归纳了三种工夫:廉、谦、劳。廉就是廉洁自律,“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家书0777号);谦就是谦以待人,“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同上),曾国藩以为要做到谦,就要从这四方面下手;劳就是习劳,“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

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抱之。”(同上)这三种工夫总的精神是,让付出与收入(指名望、地位等)相当,使别人保持心理平衡;同时洁身自好,消除“人概”的口实。

曾国藩的求缺思想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物极必反”思想的实际运用。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辩证思想十分发达。《易·象》在解释乾卦上爻时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走向反面,而不可能长期保持在盈满状态。《老子》两次提到“物壮则老”(第十三章、第十五章),也有同样的意思。《经法·四度》:“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都把“物极必反”看作普遍规律。王夫之虽然说:“必”字不妥,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强调一下“反”的条件而已。

曾国藩的求缺思想就直接来自《易经》,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兄尝观《易》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也者,‘’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即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即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求其缺而不敢求全也……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家书0043号)曾国藩对《易经》的理解可以说是十分深刻的,后来,他又根据这一意思概括出一条“悔之决”,作为重要的处世之道。其次,求缺思想也可以说是他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曾国藩博览群书,对中国历史尤其熟悉,他发现,除了千载一个郭子仪,多少英雄豪杰,都没有自全末路。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功成身退,总也没有满足。曾国藩自己想要有个好的收场,作为道学家,他又不能象郭子仪那样纵情声色,就只好想出这么个求缺的法子。此外,曾国藩的思想受到他祖父的影响很大。祖父常说:“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怕临老打扫脚棍”,等等,也是曾国藩形成求缺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国藩的求缺思想是他为保全自己及家族而想出的一个对策,包含着凡事不肯做到头的不彻底态度,有其消极因素,但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意味。他提出的廉、谦、劳三字工夫,对于我们洁身自好、处理人际关系、做好工作等,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 教育语录 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孙之辈,所以涉及范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方面的内容(俗称干货),以方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1.关于读书学习“业

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定要坚持‘看、读、写、作’。”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方》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一起读书按照曾老说的,我们在读书上,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认真看着读,读完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读书的时候要让他们用“乾坤指”去读(伸直食指和中指,小拇指和无名指向前弯曲后由大拇指按住,掌心向上),这样读一遍相当于读两遍,可加深印象。然后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让他们写读后感,哪怕总结几句话也行,这样就更能加深对书籍的印象以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2.关于为人处世“大官之家不应讼涉公庭,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对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和那些当大官的不要在公堂法庭上去争辩(这个就很讽刺、很现实啊!);当官就好好当官,不要为了一己私念,就想着利用权力去捞钱发财(这个前段的《人民的名义》就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乱世,戎马悾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 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致,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的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那么,曾国藩最为成功的修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他

著名的“修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一、持身敬肃。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 每天仔细读史十页。 六、说活谨慎。 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曾国藩的经典人生哲理名言

曾国藩的经典人生哲理名言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

曾国藩励志名言语录

曾国藩励志名言语录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曾国藩励志名言语录,希望你喜欢。 1、智慧愈苦而愈明。 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8、无好小利。 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1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曾国藩经典励志名言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1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当我们仰视这位一代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拜网友所赐,将曾先生的家书中的部分语录整理出30条,以供来驿站小憩的朋友品读、回味、思考。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曾国藩励志名言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3]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名言警句

曾国藩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曾国藩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曾国藩名言警句 1、凡事豫则立。 2、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4、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8、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9、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12、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1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5、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2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23、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2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2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6、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27、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8、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29、无好小利。 3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3、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34、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3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一、治学篇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读书篇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

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三、处世篇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四、修身篇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曾国藩人生励志名言名句(读书,治学,修身,处世)

曾国藩人生励志名言名句(读书,治学,修身,处世) 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的,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教师。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误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3.尔没必要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4.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5.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6.无恒者,三心二意也,欲求长进难矣. 7.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没必要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

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的,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0.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 ⑴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⑵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⑶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⑷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⑴克己之学——反省自己经典语录 ⑵事事慎重——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⑶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标签:栏目]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5、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6、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8、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9、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0、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4、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5、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7、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8、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9、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1、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3、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5、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26、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7、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28、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29、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0、特患业之不精耳。 3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3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33、好谈己长只是浅。 3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7、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38、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3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40、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42、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3、须先立坚卓之志。 44、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45、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名言名句大全

曾国藩名言名句大全 导读:1、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2、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6、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7、浩浩翻江海,争奔且未澜。古来名利客,谁不到长安。 8、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1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2、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3、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4、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 1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6、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好发人覆等等,都属于骄。 17、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8、时未可为,则圣哲亦终无成;时可为,则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

19、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20、尖酸语最易传播,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险恶。 21、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22、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4、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2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6、悠悠毁誉,竟足杀人,良可怜伤。 27、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28、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0、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3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32、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33、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93他们改变中国 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年代,内心焦虑不安,快乐难以持久,如何能够安定内心世界? 栗强:独立学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核心:把心放在心上,就是让心做心该干的事,别让心做这些念头该干的事情。 人的心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蛋白质,肉身,过去叫色法;另外一部分叫心,但心又分成两层,一层是心上起的功能,比如心的感受,心的想法,心的念头,第二是能产生概念,能产生想法的这才叫心。但我们的麻烦是,各种资讯非常发达,我们的心被抓着去放到了想法和资讯上,没有把心放在心上。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如果要用四个字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尚书》里的四个字:念兹在兹。念,就是你的注意力;兹,我们可以今天翻译成这个“It”。 念在这,心就在,注意力在这,作用力就在这,你的成长中所有的一切,从初发心即成正果。如果一开始就向着要去解放全人类去,最后才能够永无止境的热情;一上来就向着满足私我去,最后只能一身疲惫。 凡是对历史产生巨大作用的人,他都是在把心放在心上的,都符合了,暗合道妙。 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始皇李斯,横扫六合统一中国 王莽刘歆,复古改制昙花一现 唐太宗玄奘,光大禅宗 朱熹宋明理学,占林文人精神世界 清末名臣曾国藩独树一帜,弃圆求阙 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又将如何改变历史文化格局? 从五位文化人,五位帝王或者掌权者,五篇文章这样开阔的角度对比中,才会更能理解曾国

藩的贡献和心法更履行了此道之妙,知道他在大变革不确定的年代,保持心中的禅定与信念是什么。 1.帝王秦始皇和文化人李斯,与文化大一统 出现的文章是《谏逐客书》,李斯提出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咱必须得用天下之客卿。 天下事凡经此人必为之一变,这个人是秦始皇,而李斯作为辅佐的宰相是协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将在此之后的这两千年,中国才能有一个巨大的大一统的江山局面出现,而不是会变得像欧洲那些统治者,一个大统治者结束了,欧洲的历史就是文化上断裂的历史,而中国的文化上是一个连续的历史,一个连续的文明,这个原因就是在于秦始皇和李斯做了大量发展型眼光的历史建设。我们老是说站在公元1500年以前的月亮上看地球,在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区域里边,欧洲人、中国人、印第安人、澳洲土著人都分块活动,大体上,就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物理上的交流,中间有一些连线,连线很微乎其微,到这些连线的通讯越往后越密集,包括南极的科考,外太空所有的资讯的发达变成现在我们来讲叫做全球化。那么对应来看,秦始皇和李斯叫全中国化,我们想象到全球化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当年全中国化对当时的中国影响有多大了。 2.帝王王莽和文化人刘歆,刘歆给汉哀帝写的《移让太常博士书》,而王莽利用这个思想建立 一个王朝,新(公元9年-公元23年),这是王朝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很短,但他的文化流传到了对东汉是有影响,真正从中国文化制度上确认沉淀上古的思想与精华所在。西方人尤其是犹太、希腊、罗马文明,一切都是明天更好,我们东方人有个上古的黄金时代,尧舜禹汤的时代,一切都是过去更好,主要是推崇要寻找中国文化上古的根源,让经典历史的精神不失,来教化我们今天的民众, 哪怕革新都是以复古为其目的和精神下创造新事物,不是物质文明倒退到具体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精神复古过一种安乐,不为发展,不为纷纷扰扰的东西所扰动,为之内心保持

跟王阳明学修心,跟曾国藩学修身,跟南怀瑾学修行

王阳明:心是快乐的根 王阳明是明代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时至今日,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大众来讲,仍有着深远借鉴意义。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释义: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

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释义: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传习录》(资料图图源网络) 5、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释义: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

曾国藩励志经典名言37句,蕴含哲理

曾国藩励志经典名言37句,蕴含哲理 0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0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03、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04、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05、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胖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06、事事慎重——三实:不讲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0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08、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09、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1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3、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能够为人共谅。” 14、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钞票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5、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16、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17、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18、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能够变换骨相。” 19、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不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咨询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20、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咨询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1、学咨询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2、凡家道因此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3、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若事事勤思善咨询,何患不一日千里 27、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28、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