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博士论文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博士论文读后感

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有感

13级公管18班李翠炜 20133084811

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认真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他试图以哲学来改造世界,论文系统完整地反映了马克思此时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和思想内涵。也正是因为这篇40000多字论文,马克思在本科毕业之时被耶拿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我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对马克思充满了深深的敬佩,在先哲的熏陶下,我多多少少都一点自己的感慨。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1840年下半年至1841年3月,马克思写作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作为计划中对希腊哲学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部分。马克思研究古希腊哲学,不是为了远离现实斗争。恰恰相反,而是为了解决斗争中提出的问题。马克思说过:“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伊壁鸠鲁哲学和怀疑论哲学,是古希腊奴隶制解体时期主要的哲学派别,曾经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发生过重大的影响。马克思研究这些派别是为了探讨哲学和现实的关系,研究哲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又是对宗教进行深入的批判,发扬古希腊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战斗精神,把理论批判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

在马克思博士研究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确定了人在哲学中的中心地位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批判束缚人性的宗教。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反对整个希腊民族把天体神化的观点用普罗米修斯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

…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由此可见,此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自我意识的人,人是自我意识的代表和化身,从而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因为自然安排得不好,所以神才存在。因为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

在。因为思想不存在,所以神才存在。”从马克思驳斥关于神的存在的证明可以看出他反对旧的理性主义的神学,开始关注宗教观念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反对宗教对个人的压制,要求人的自由与解放。通过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探讨,马克思带着以自我意识为基点的主体性色彩展开了他的人学思辨。

即使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这种人学思想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指导,对人们认识清楚自己,对国家该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引作用,在当代中国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深化对“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理解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而“以人为本”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标准。正如马克思明确所指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当代演绎。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个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实践相关联的问题。作为主体的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是通过实践系统的对象性活动来历史地实现的。在这种对象性活动中,客体与主体发生了一

种历史的双向性互动作用,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按照自然显现出来的规律。通过改造自然客体使之满足自身的需求以实现其价值或意义,它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促使自然向更高的阶段去发展。由此便推动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此,人对社会的合理态度是通过对话克服封闭和对抗(达到沟通和理解,实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和谐状态。

(二)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解

“文化和人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文化的实质是塑造人,对于人的不同理解必然影响着对文化的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选择,因此,关注人的问题的相关研究必将有助于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谐文化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和价值共识的文化,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精神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实现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谐心理的“人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以人为本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积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三)有助于深化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的理解

马克思人学思想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人学必然形成的归宿,也是马克思人学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示;人的自由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进入新世纪,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而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它不仅关注物的目标,更

关注人的目标,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它继承了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精髓,凸显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升华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开辟了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凝结了对社会之实践的深沉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初读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一点点感想。细读文章后,相信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