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阔叶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趋势分析

豫北地区阔叶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趋势分析
豫北地区阔叶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趋势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99—100

A ct a A酣cuhur ae J i an gxi

豫北地区阔叶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趋势分析

徐小娃1,尹绍忠2,王进梅3,张中印3,王运兵3+

(1.河南省沁阳市植保站,河南沁阳4.54550;2.河南省延津县农业局,河南延津453200;3.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豫北地区主要城市阔叶草坪的昆虫,经鉴定属11个目、58个科、121种,其中害虫73种,天敌39种,其他昆虫9种。在害虫中,不同季节的优势种是不一样的,春季的优势种是蚜虫,夏季的优势种是甜菜夜蛾和棉尖卷蛾,秋季的优势种是蛴螬和黑跳盲蝽,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关键词:草坪;昆虫;调查;豫北

中图分类号:$4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08—0099—02

I nvest i gat i on of W i de—l eafy T ur f I nsect s and Thei r O ccurr ence

T endency i n N or t h of H enan Pr ovi nce

X U X i a o—w a l,Y I N Shao—zhongz,W A N G J i n—m ei5.ZH A N G Zhong—yi n’,W A N G Y un—bi ng’’

(1.Pl ant Pr ot ect i on St at i on of Q i nya ng C it y i n H ena n Pr ovi nce,Q i nyang454550,Chi na;

2.A gr i cul t ur al B u r ea u of Y anj i n C o unt y i n H ena n Pr ovi nce,Y a nj i n453200,Chi na;

3.D e pa r t m ent of Pl ant Pr o t ect i on,H enan Sci ence a nd T echn ol ogi ca l C ol l ege,Xi nxi ang453003,Chi na)

A bst rac t:ne w i d e—l ea f y t ur f i nsect s i n t he m a i n ci t i es of nor t h of H enan pr ovi nce w er e i nves t i gat ed i n t he pas t t hr ee years.ne r es ult s sh ow e d t hat t hes e i nsect s coul d be di vi de d i nt o121s peci es bel ongi n g t o58f am i l ies w i t h i n11or de r s.and t her e w er e73pe st i n—se c t s peci es.39nat ur al e nem y speci e s a nd9s peci es of ot her i nsect s i n t hes e i nsect s.111e do m i nan t s peci es of pest i nsect s w a s di f fer-e n t i n var i ous se ason s:A phi d w a s dom i na nt s peci es i n sp r i ng;L a phy gm a exi gua a nd Cle psi s s t r igana w er e do m i nan t speci e s i n sum-m et:Sc ar aba eoi d ea a nd H al t icus m/nutu.,w er e do m i nan t speci es i n au t um n.T h ese do m i nan t p e s t s peci es ar e t he m a i n obj eet s i n I P M.K ey w or d s:T ur f;I nsect;I nves t i gat i o n;N or t h of H e n a n pr ovi nce

阔叶草坪是双子叶植物的草坪,豫北地区主要有白三叶、酢浆草、马蹄莲等。这些草坪除了绿化效果好、管理简单外,大多数还具有花期长、色泽鲜艳等特点,在美化环境装点景色上有重要作用,是一类品位较高的草坪。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类草坪发展较快,面积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其为害已造成局部成灾的局面。对此,我们自2006年起,对阔叶草坪上的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采集鉴定分类,籍以为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调查采集方法

1.1调查地点新乡、焦作、葛庄、濮阳、鹤壁(新区),每个地点主要调查公园、广场、道路绿化带、/J、区等。1.2采集方法每块草坪直接捕捉或盘拍若虫和幼虫,网捕飞行、跳跃的昆虫,对于地下害虫,采集面积为0.5 m x0.5m,深度为25~30cm,最后记载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对昆虫进行妥善保存。带回进行分类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草坪昆虫群落种类通过3年对豫北主要城市阔叶草坪昆虫群落种类调查,经鉴定为1l目58科121种。2.2昆虫群落组分分析2.2.1昆虫群落的自然组成分析将系统采集鉴定的昆虫种类按自然系统进行分类(表1),由表1可知阔叶草坪昆虫群落主要有121种,分属于11个目、58个科。各目所占比例大小为:鞘翅目>半翅目>直翅、双翅目>同翅目>缨翅目>脉翅目>螳螂目>革翅目,其中7个目的大多数种类不存在激烈的竞争,能较好地利用空间和资源,只有优势种和协同进行种(如蚜虫和瓢虫)在时间上会有局部的竞争。

表1阔叶草坪昆虫群落系统分类

收稿日期:2010—05—04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草坪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0123014300)。

作者简介:徐小娃(1962一),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植保植检工作。+通讯作者:王运兵。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 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半变态。 蜻蜓、豆娘 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 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无尾须。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 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 。触角形状多样,一般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 2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 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对,被鳞片,翅脉稀少。有退化的尾须。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 ,或短而仅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 蚊、蝇、虻 13节,雄虫12节;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透明,翅脉少,后翅前缘有翅钩列。无尾须;雌虫产卵器发达,有的特化为螫针。全变态。 蜂、蚁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麦、油菜蚜虫调查和鉴定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内容 1 小麦蚜虫调查与种类鉴定 在田间观察并用毛笔扫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调查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小麦植株上的蚜虫数量以及种类,记录所调查小麦植株数量。通过对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了解小麦蚜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并掌握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方法,旨在预测小麦蚜虫危害蔓延情况,为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制定有效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油菜蚜虫种类鉴定 通过实验室给定的油菜蚜虫样本,随机捕获数头蚜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油菜蚜虫种类。通过对油菜蚜虫种类的鉴定,熟练掌握油菜蚜虫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对其进行鉴定与分类,以明确当地油菜蚜虫的主要类型,旨在为油菜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方法 1 小麦蚜虫调查方法 采用单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茎);当百株(茎)蚜虫量超过500头且株(茎)间差异不大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茎);当蚜虫量特大时,每点可减少至10株(茎)。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有翅蚜及无翅蚜数量,并统计计算百株蚜虫量,记录结果并汇入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表1)。 表1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 注:调查地点为成都校区图书馆前小麦田,地块类型为旱水田。 2 小麦和油菜蚜虫鉴定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教材,小麦和油菜蚜虫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 1 小麦蚜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根据表1可知,所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均为禾谷缢管蚜,由此可初步推测出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在随机选取的6株小麦种,只有4株小麦有蚜虫,有蚜率达66.7%;通过调查的小麦上一共有92头禾谷缢管蚜,换算成百株蚜量为1534头。按照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现阶段已达到防治标准。而禾谷缢管蚜都是无翅型,且与生活阶段有关。此阶段为小麦灌浆期,蚜虫只需要在小麦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小范围活动,就可以从小麦吸食足够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在南方,禾谷缢管蚜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上营孤雌生殖,不产生雌雄性蚜,以无翅成虫和若蚜在小麦根部、近地面的叶鞘或土缝内过冬。而北方小麦即将成熟时,禾谷缢管蚜多为有翅型,此时有翅蚜可以飞离麦田,寻找新的寄主。以上禾谷缢管蚜翅型符合一般理论,调查结果较为合理。 2 油蚜虫种类 根据油菜蚜虫的鉴定结果可知,所取油菜样本上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蚜虫。同时也可以根据油菜蚜虫种类特征可以鉴定出不同类别的蚜虫。桃蚜,一般呈绿色、黄绿色或淡红色,腹管较细长,绿色末端有明显缢缩,背上无蜡粉,突出特征是额瘤发达,且向内倾斜。经体视显微镜观察,可以十分容易的看到有些蚜虫的触角基部内侧有十分明显的额瘤,且其他特征也符合桃蚜的形态特征,所以鉴定为桃蚜。萝卜蚜,背覆稀少蜡粉,额瘤不明显,腹管短粗,近末端缢缩不明显。观察到有的蚜虫额瘤不明显,排除是桃蚜的可能,且只有背部有较少蜡粉,排除为甘蓝蚜的情况,其他特征均符合萝卜蚜的特征,因此鉴定为萝卜芽。 四结论与讨论 (1)根据小麦蚜虫调查与鉴定结果可知,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百株蚜量为1534头,调查田块的发病情况已经达到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500头),而且出现麦蚜聚集的中心株,有两株小麦植株上各有近33头禾谷缢管蚜。田间发病情况需要及时控制。而且近日气温变化适宜麦蚜繁殖,气温继续回升,麦蚜历期缩短,繁殖加速,病情会持续加重。此时可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10 %吡虫啉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 15 g,或25 g?L-1的溴氰菊酯乳油15 ~ 20 mL,或40 %乐果乳油30 mL兑水30 ~ 40 kg喷雾

昆虫区系分类-CAS

目录 昆虫区系分类 基于大量成虫形态学特征构建全球遮颜蛾科(鳞翅目:麦蛾总科)“自然”系统分类的研究 .................... .....................................................................................................................................David Adamski(1)中国埃内寄蝇族分类研究(双翅目:寄蝇科) ..................................................................孙琦等(2)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 ..........................................................................................................................................张丽等(3)世界昆虫地理区划..................................................................................................................申效诚等(4)中国平腹小蜂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旋小蜂科) ......................................................唐璐等(5)中国下盾螨亚科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厉螨科)..........................................................张倩等(6)龟形小刺蛾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 ..............................................................................江宏燕等(7)中国叶螨科分类研究进展 ......................................................................................................李娟等(8)巨螯螨科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沈燕等(9)象蜡蝉科世界范围分类修订与系统发育分析(半翅目: 蜡蝉总科).................................宋志顺等(10)中华大仰蝽转录组分析及微卫星多态性检测 .................................................................... 李敏等(11)青海省祁连县蝶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李雷雷等(12)青海蝗虫地理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 ....................................................................................郝会文等(13)天津北大港湿地昆虫群落组成的初步分析 ........................................................................曹威等(14)贵州荞麦田间地上节肢动物种类的调查 ............................................................................张晓娜等(15)珍稀虎凤蝶属Luehdorfia种、亚种地位研究 ....................................................................苏杰等(16)蝎蛉科(长翅目)系统发育研究 ........................................................................................王吉申等(17)中国长小蠹亚科的分类研究 ................................................................................................赖盛昌等(18)家食甜螨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蓝杨铭等(19)两种寡鬃实蝇属实蝇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分析及实蝇科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张岳等(20)黄蚜小蜂属Aphytis的系统发育研究 ..................................................................................张正莉等(21)中国蚜小蜂科亚科和族的系统发育研究 ............................................................................张正莉等(22)中国腺水螨科分类学研究进展 ............................................................................................王宇等(23)昆虫生态 大豆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悦铭等(24)温度对茄无网长管蚜无性世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新畅等(25)汉江中游流域黏虫世代特点分析 ........................................................................................常向前等(26)

草坪草及草坪杂草种类

草坪草及草坪杂草种类 1、高羊茅 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须根,根状茎细弱。秆直立,有时基部膝曲,具2节,直径1—2毫米。叶片条形,长2—8(12)厘米,宽1.5—3毫米,扁平,先端渐尖,两边及边缘粗糙,叶鞘上部稍疏松、光滑,基部质地较薄,老化后碎裂成纤维状;叶舌膜质,长2毫米,圆锥花序紧缩,每节具3—6个直立分枝,小穗长3—4毫米,古铜色或暗紫色,小穗柄长0.7—2毫米,第一颖较第二颖长0.1—0.2毫米;外稃长2—2.5毫米,具5脉,先端饨或有细齿,无芒,内稃长约0.5毫米。硕果纺锤形,长约1.5毫米。 2、狗尾巴 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基部径达3-7毫米。叶鞘松弛,无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边缘具较长的密绵毛状纤毛;叶舌极短,缘有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圆形,几呈截状或渐窄,长4-30厘米,宽2-18毫米,通常无毛或疏被疣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立或稍弯垂,主轴被较长柔毛,长2-15厘米,宽4-13毫米(除刚毛外),小穗2-5个簇生于主轴上或更多的小穗着生在短小枝上,椭圆形,先端钝,长2-2.5毫米,铅绿色。

3、苔草 苔草,属莎草科苔草属,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秆三棱柱形。叶线形。本属约1300种,如寸草苔、粗喙苔草、黑穗苔草、黑花苔草、弯囊苔草、舌叶苔草等构苔草。旱生根茎型多年生草本,山地草原植物。生长于山地的阳坡、半阳坡。常与针茅(Stipa capillata)、沟羊茅(Festuca valesiaca) 和超旱生半灌木蒿属植物(Artemisia sp.) 一起组成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群落。苔草广布与世界各地,常为草甸,高寒草甸优势植物高寒草甸,这种草甸常用作放牧场。 4、结缕草 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茎,须根细弱,秆直立,高14-20cm,基部常有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无毛,下部者松弛而互相跨覆,上部者紧密裹茎;叶舌纤毛状,长约1.6mm;叶片扁平或稍内卷,长2.5-5cm,宽2-4mm,表面疏生柔毛,背面近无毛。总状花序呈穗状,长2-4cm,宽3-5mm;小穗柄通常弯曲,长可达5mm;小穗长2.5-3.5mm,宽1-1.5mm,卵形,淡黄绿色或带紫褐色,第一颖退化,第二颖质硬,略有光泽,具1脉,顶端钝头或渐尖,于近顶端处由背部中脉延伸成小刺芒;外稃膜质,长圆形,长2.5-3mm;雄蕊3枚,花丝短,花药长约1.5mm;花柱2,柱头帚状,开花时伸出稃体外。硕果卵形,长1.5-2mm。

昆虫种类调查报告

昆虫种类调查报告 一、千佛山自然环境介绍 千佛山位于济南偏东处,海拔约285米,占地166公顷。属于暖热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山上植被茂密,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低矮灌木,种类丰富。 二、调查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千佛山上的昆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千佛山的昆虫生长环境。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 路线一:进入千佛山南门,调查水塘旁边的昆虫种类。 路线二:沿千佛山南门西部环山路调查。 路线三:大佛头周围。 2.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昆虫论坛网站,台湾嘎嘎昆虫网、六足王国等。 3.查阅相关书籍。 《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昆虫图鉴》《常见野外昆虫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蝴蝶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蜘蛛识别手册》《彩图实用昆虫百科》《昆虫博物馆》等。 四、千佛山昆虫种类

每年的春季到秋季,对千佛山周围进行2-3次的实地调查。经过最近两三年的调查,发现的昆虫种类有: 环山路、大佛头:蝽象(金绿宽盾蝽、条蜂缘蝽象、猎蝽象)、蝶类(凤蝶、灰蝶、蛱蝶、眼蝶、粉蝶)、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背瓢虫)、步甲(绿步甲、双齿蝼步甲、黑布甲)。 水边:蜻蜓(大团扇春蜓、灰蜻蜓、红蜻蜓、黄蜻蜓),色蟌,水黾、蝎蝽等。 (一)蝽象 金绿宽盾蝽 形态:长13.5-15.5毫米,宽9-10毫米。宽椭圆形。触角蓝黑,足及身体下方黄色,体背是有金属光泽的金绿色,前胸背板和小盾片有艳丽的条状斑纹。 生活史:金绿宽盾蝽1年1代,以5龄若虫在侧柏附近的落叶和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陆续从越冬处爬出,取食侧柏嫩叶。5月中旬5龄若虫开始羽化,6月初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下旬羽化期结束,5月到8月为成虫期,7月底到8月中旬交配产卵,8、9月份若虫由1龄发育至5龄,9月中下旬为5龄若虫高峰期,11月5龄若虫开始转移越冬。 寄主:葡萄、松、枫杨、臭椿、侧柏。 发现地点:千佛山南门西环山路。 (二)蝴蝶

草坪草种类

草坪草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众多的草坪草区别开来称为草坪草分类。 令狐采学 (一)按气候条件和草坪草地域分布分类按草坪草生长的适宜气候条件和地域分布范围可将草坪草分为暖季型草坪草和冷季型草坪草。 1,暖季型草坪草:也称为夏型草,主要属于禾本科,画眉亚科的一些植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度,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较低海拔地区。它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呈休眠状态,早春开始返青,复苏后生长旺盛。进入晚秋,一经霜害,其茎叶枯萎褪绿。在暖季型草坪植物中,大多数只适应于华南栽培,只有少数几种,可在北方地区良好生长。 2,冷季型草坪草:也称为冬型草,主要属于早熟禾亚科。最适生长温度!" *) "7,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等长江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它的主要特征是耐寒性较强,在夏季不耐炎热,春、秋两季生长旺盛。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其中也有一部分品种,由于适应性较强,亦可在我国中南及西南地区栽培。(二)按不同科属分类以前草坪植物的主要组成是禾本科草类,近年已发展到莎草科、豆科及旋花科等。

1.,禾本科草坪草占草坪植物的)90%以上,植物分类学上分属于羊茅亚科、黍亚科、画眉亚科。 (1)剪股颖属:代表草种有细弱剪股颖、绒毛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小糠草等,该类草具有匍匐茎或根茎,扩散迅速,形成草皮性能好,耐践踏,草质纤细致密,叶量大,适应于弱酸性、湿润土壤。可建成高质量草坪,如高尔夫球场、曲棍球场等运动场草坪和精细观赏型草坪。 (2)羊茅属:代表种有韧叶紫羊茅、匍匐紫羊茅、羊茅、细叶茅和高羊茅等。共同特点是抗逆性极强,对酸、碱、瘠薄、干旱土壤和寒冷、炎热的气候及大气污染等具有很强的抗性。韧叶紫羊茅、匍匐紫羊茅、羊茅、细叶茅均为细叶低矮型。高羊茅为高大宽叶型。羊茅类草坪草主要用做运动场草坪及各类绿地草坪混播中的伴生种。 (3)早熟禾属:代表种是草地早熟禾、普通早熟禾、林地早熟禾和早熟禾等。根茎发达,形成草皮的能力极强,耐践踏,草质细密、低矮、平整、草皮弹性好、叶色艳绿、绿期长。抗逆性相对较弱,对水、肥、土壤质地要求严。这类草坪草是北方建植各类绿地的主要草种,也是建植运动场草坪的主要草种,尤其是草地早熟禾的许多品种。 (4)黑麦草:代表草种为多年生黑麦草、洋狗尾草、梯牧草。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高、出苗速度快、生长茂盛,叶色深绿、发亮,但需要高水肥条件,坪用寿命短(96年),一般主要用作运动场草坪和各类绿地草坪混播方案中的保护草种。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6年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教学提纲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 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杨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

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半灌木多分在干草原或荒漠半荒漠地区,是冬春季家畜主要饲草。 小半灌木指矮生的半灌木,高度在0.2m以下。如冷蒿。 亚灌木状草本指茎有一定幅度木质化的草本,仍然是草质。如枝儿条(牛枝子)、白里香、干草。 藤本具有的长的蔓茎,缠绕或以特殊的器官(吸盘)附着与其它物体上。 A:草质的藤本例如:田旋花、牵牛、野豌豆。 B:本质的藤本例如:葡萄 ⑷多年生草类: 草本植物,生命在一年以上,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一般不死,靠地面芽或地下芽过冬,春季复生,多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多年生草类是草地植被的主体。多年生草类还包括了短命多年生植物,它一般仅在春季完成生育期,生育期非常短,如鳞茎早熟禾。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区。 ⑸一年生草类: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

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

草地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特点及生活习性,即昆虫的生物学。它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以及从卵到成虫各个时期的生活史。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但极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现象。自然界中雌雄异体的动物大多进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昆虫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由雌雄两性昆虫 经过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称卵生。如蛾蝶类、天牛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 有的昆虫(如某些粉虱、介壳虫等),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单性生殖。分为3种情况: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营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例如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未经交配或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一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蓑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未发现过雄虫。③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秋末随着气候变冷产生雄蚜牙,进行雌雄交配,产下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没有雄蚜。 三、伪胎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卵生(oviparity),但也有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若虫),如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内发育并孵化,所产下来的是幼蚜(若蚜)似为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 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这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故幼体生殖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如双翅目瘦蚊科、摇蚊科以及蛹翅目中的部分种类昆虫。 四、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mbryony)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营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每个寄主里产卵1-8个不等(随种类而异),既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为雌性,后者发育为雄性。一个蜂卵形成胚胎的数目变化很大,多数种类一个卵形成2个或多个胚胎,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的金小蜂(Litomastixtruncatellus)可产生数百个甚至2000个左右的胚胎。 多胚生殖可以看做是对活体寄生物的一种适应。因为这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找到它相应的寄主,而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 昆虫的生殖是为了种群的延续,而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是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有利适应。如孤雌生殖对于昆虫扩大其分布和维持其种群都很重要,在任何适于生存的环境下,只要有1头雌虫,便可进行繁殖。胎生是对其卵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又无独立的卵期,所以完成生活史的周期较短。一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容易找到寄主,而多胚生殖可以保证其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幼体生殖缺乏成虫期和卵期甚至蛹期,更可以缩短其世代周期,在较短时期可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兼行两种生殖方式的昆虫,如蚜虫,在适宜环境下行孤雌生殖,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而在环境条件不宜时行两性生殖产卵越冬,以度过不良环境。 第二节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变态类型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内完成的,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从幼虫孵化开始直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

常见草坪及地被植物

《草坪地被与花卉》结课论文 ----《中国常用草坪地被植物》

常见草坪及地被植物简介 第一节主要草坪植物种类介绍 一、匍茎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 [形态特征]属于禾本科剪股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我国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常于河边、草地及路边等湿地。此草茎杆偃卧地面,茎高15~40厘米,有3~6节的匍匐枝,节着地生根,须根多而弱。叶鞘无毛,稍带紫色,略短于节间,叶舌膜质,叶片扁平,线形,先端尖细,长5.5~8.5厘米,宽3~4毫米。花果期夏秋季,圆锥花序,卵状长圆形,长ll~20厘米,宽2~5厘米,小穗两性,花1朵,小花脱落而颖宿存。北京地区春季返青期在3月16日至4月24日,枯黄期在10月下旬,绿色期180天至210天左右,在华东地区绿草期可延长至260天左右。 [生态习性]耐寒,抗热,喜冷凉,耐瘠薄,在肥沃潮湿排水良好处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由于此草节节生根。再生力稍强,故尚能耐践踏。 [繁殖栽培] 此草繁殖甚易,除了用种子播种繁殖外,一般用它的匍匐茎埋人土中即能生根扩散。在栽培管理上应加强轧剪,才能保持其整齐美观。 [园林用途]除作为一般草坪栽培外,并适应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潮湿地区种植。此草又宜于混入结缕草、假俭草及狗芽根等草坪种中作混合草坪栽培,在国外此草的混合草坪多用于高尔夫球场。 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草地早熟禾是禾本科早熟禾属 多年生草坪植物,属于冷地型草种, 为园林重要草坪植物,又名草原莓 系,光茎兰草,原产欧洲及亚洲北 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均 有野生品种,目前在世界各地已先 后培养出优良栽培种多达几十个品 种,我国近年来已向外引入试种, 部分品种已经上海花木公草坪植生 带工厂,采用工厂化制成无纺布植 生带往各地栽培应用,取得一定的 效果。 [形态特征]具匍匐根茎,根须状,茎秆丛生,直立,野生种高30~50厘米,栽培驯化后株高50~70厘米,茎具2~3节,叶狭线形,叶舌膜质,长约l~3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7~30厘米,小穗卵圆形,3~6朵花,种子细小,纺锤形,干粒重0.2~O.37克,每斤种子多达135万粒。 [主要性状及优缺点]草地早熟禾色泽浓绿,质地细致,生长稠密,部分品种色泽蓝绿色(如本特早熟禾)。已在天津、北京、洛阳、西安推广栽植。主要性能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力极强,一般在一9℃低温下仍不枯萎,因此,草地早熟禾多数品种瓦巴斯(wa—bash)FylkingEntoper等品种在华东及上海栽培基本常绿,早熟禾因系冷凉型草种,因此,在夏季高温地区栽种,发现抗热性能较强,经人们试种后,可以采用夏季多浇水增加草地土壤湿度,则能帮助它度过炎热。 [园林用途及繁殖方法]均采用种子播种繁殖。欧美及日本多用黑麦草、小糠草、海边卷曲草等等草种混合种植,作庭园草坪栽培。广泛用于工厂、医院、学校作环境防护草坪。据新疆乌鲁木齐市介绍,此草尚耐干旱,耐踏性比一般一、二年生早熟禾好,再生力较强。因

常见园林植物100种

1.洋紫荆: 拉丁名:Bauhinia blakeana。 别名: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 科中文名:苏木亚科 属中文名:羊蹄甲属 习性:喜光。不甚耐寒,喜肥厚、湿润的土壤,忌水涝。萌蘖力强,耐修剪。 观赏及应用: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洋紫荆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3.大叶紫薇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景观用途:适合用作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林浴树与庭荫树,单植、列植、群植均可。适于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美化。特别推荐用于风景林建设,紫花品种宜用于中、近距离观赏,而红花品种可用于供远距离观赏的风景林。 生长习性: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耐风、耐半荫、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喜高温湿润气候。 4.猫尾木 种:猫尾木 科:紫葳科 属:猫尾木属 拉丁名::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Hance) Benth. et Hook. f

观赏习性:猫尾木为紫葳科植物,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黄色。生于海拔200-300米疏林边、阳坡。蒴果圆柱状,悬垂且长,密被褐黄色绒毛,像猫尾巴,故名猫尾木。盛花期在秋冬之间,果熟在翌年。猫尾木花大美丽,具较好应用价值 应用:该种可作庭园观赏的绿化树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硬而轻,适于作梁、柱、门、窗、家具等用材;海南多用作一般家具、床板、房板等。观果价值,是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此外,它还可作为用材植物。 5.红果冬青 种名:红果冬青[2]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别名:野白蜡叶、红珊瑚冬青、珊瑚冬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allina Franch. 生长习性:喜光,耐荫,不耐寒,喜肥沃的酸性土,较耐湿,但不耐积水,深根性,抗风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园林应用:宜做庭院树,红果冬青的果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孤植或群植。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复习过程

昆虫分类-10个目主 要特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 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半变态。 蜻蜓、豆娘 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 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无尾须。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 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 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 2 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 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 对,被鳞片,翅脉稀少。有退化的尾须。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 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 蚊、蝇、虻

虫害调查报告

东方市甘薯害虫种类调查 100℃的冰 甘薯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番薯、山芋、红薯、白薯、地瓜等。是我国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薯类作物,它的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甘薯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并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害虫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坏,给生产上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损失。据统计,危害我国甘薯的害虫共有110多种。并且不同地区的害虫种类也有所差异,特别是优势种群,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因此,在生产上非常有必要了解各个地区甘薯害虫的优势种群,以指导生产。 东方市地处海南岛西部,该地区常年比较干旱少雨,适合种植甘薯等旱粮作物。近年来,该地区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已成为本地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措施的变革和环境条件的改变,甘薯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此,笔者于2005年7~8月调查了新街镇、三家乡、四更镇等地区的甘薯害虫,以摸清东方市甘薯害虫的种类及优势种群,为东方市甘薯害虫的防治提供部分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概况 东方市新街镇、三家乡、四更镇等甘薯地为调查地点。调查地有旱坡地、潮湿地。大多成片种植红薯和白薯,以红薯为主要品种,并与其他品种套种,也与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间作。另外,也调查了零星种植的小块甘薯地。 1.2 调查时间 7月18日至8月28日,每隔 5天调查一次。共调查9次。 1.3 调查材料 捕虫网、饲养盒、镊子、指形管、标本夹、保色液、记录本、昆虫针、酒精、卫生球。 1.4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网捕、人工搜索利用指形管捕捉相结合的方式。网捕时距甘薯叶从顶部约 3cm 呈 8字形摆动进行表面扫捕,以及将网插入甘薯叶丛行间进行扫捕,取点照顾田内与田边,每点至少扫捕 5网。人工搜索时采用五点式取样,每点 5m2。注意从甘薯的叶面、茎干、地下薯块各部位的害虫情况及为害状。同时以不定点的随机查看作为补充。各种方法所采集的昆虫均仔细收集后携入室内鉴定保存。 1.5 鉴定方法 利用有关的专著、图谱、检索等书籍进行核对。对于资料缺乏或不能确定的种类,请老师帮助鉴定。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甘薯害虫种类 本次调查东方市的甘薯害虫,经室内鉴定,共查出害虫29种,隶属5目20科。(见表1)2.1.1 从分类学上来看,其中鞘翅目害虫10种;鳞翅目害虫 8种;直翅目害虫 7 种;半翅目害虫3种;同翅目害虫 1 种;共计29种。 2.1.2 从为害时期来看,幼苗期发生比较少,常见的害虫有甘薯天蛾、丽鞘叶甲。成熟期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地下部分有甘薯小象甲和铜绿丽金龟幼虫;叶面部分的有甘薯天蛾幼虫、甘薯丽鞘叶甲等,成熟期害虫种类较多。 2.1.3 从为害部位来看,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或曲卷的害虫直翅目害虫有:东亚飞蝗、短额负蝗、红褐斑腿蝗、中华蚱蜢;半翅目害虫有:红背安缘蝽、二星蝽、甘薯跳盲蝽;同翅目害虫有:桃蚜;鞘翅目害虫有:铜绿丽金龟、甘薯丽鞘叶甲、甘薯小绿龟甲、大斑芫菁、眼斑芫菁、豆芫菁、甘薯褐龟甲、茄二十八星瓢虫;鳞翅目害虫有:甘薯天蛾幼虫、甘薯麦蛾幼虫、幻蛱蝶幼虫、八点灰灯蛾幼虫、甜菜夜蛾幼虫、斜纹夜蛾幼虫、小地老虎幼虫。主要为害茎蔓的害虫,造成蛀空茎蔓等,包括鞘翅目的甘薯小象甲和鳞翅目的甘薯茎螟幼虫。主要为害根、薯块的害虫,造成薯块腐烂发臭或薯块表面有蛀道,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包括鞘翅目的甘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