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_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_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_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 .如图,在三棱锥,「中,肚一二/,举一厂:- H-钗-化为的中点.

(1)证明:卜「"-L平面;

(2)若点鮎在棱吃上,且二面角材-PA弋为剜,求PC与平面P3所成角的正弦值.

2 ?如图,在三棱锥|P"BC中,嗣訂0 2辽,"",卩<:"04,0为蚯的中点.

(1)证明:P°丄平面

(2 )若点皿在棱比上,且MC = 2^B,求点匕到平面P°何的距离.

3 . (2018 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iBiCi , AiA , BiB , CiC均垂直于平

面ABC,/ ABC=120 ° , AiA=4 , CiC=1 , AB=BC=B iB=2 .

(I)证明:ABi丄平面A1B1C1 ;

(H)求直线ACi与平面ABB i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 .如图,在三棱柱ABC_A i B i C i中,点p, G分别是& 叽的中点,已知吗丄平面

AAJ B#] A.B, A#」

ABC , = =3 , = =2.

(I)求异面直线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丄平面吆匚』i;

(III )求直线吒丄与平面BCG%所成角的正弦值

5 ?如图,四棱锥P-AB8,底面ABCO是正方形,PA = PD"E = 1 , PAPO型,E ,卜分

别是阳,8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匚的余弦值.

6 ?如图,三棱柱ABC-A i B i C i中,侧棱吗丄底面ABC ,且各棱长均相等D , E , F分别为

棱’?,, 的中点?

(1)证明:?平面’ ;

(2)证明:平面珀8」平面气曾;

(3)求直线I町I与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 AB D=30 ° , AB = 2CD = 2AD = 2 , DE 丄平面ABCD , EF// BD,且BD = 2EF .

(I)求证:平面ADE丄平面BDEF ;

(H)若二面角C BF 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P-A0CD 中PA 丄平面A9CD PA = AB = BC = AD = CD = 1

8 .如图,在四棱锥

^DC^120[\点创是阴与盼的交点,点W在线段PB上,且卩讯宁压

(1)证明:|?汕用平面I ;

(2)求直线皿忖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1)求证:平面啦丄平面EBD;

(2)设皿为线段E匚上一点,占Eg EC,求二面角M-BD-E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 .如图,在多面体丽CDEF中,四边形阳8为等腰梯形,眦“AD,已知M丄EC|, AB = AF = BC = ^^)E = 4,四边形ADE卜为直角梯形,AF"DE , #DAF = 9$

(1)证明: AC丄平面CDE 平面A BCD丄平面ADEF|.

(2 )求三棱锥「ABF的体积.

参考答案

1.(1 )见解析(2 )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O垂直AC ,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PO 垂直0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PAM 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M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PC

与平面PAM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

详解:(1)因为一,为的中点,所以’且■.

$ J

A R. ——

连结°B.因为-■ ?,所以A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丄%叫熬“

由OPSOB—Pef 知P0 丄0 B.

由0P丄0&0P丄AC知卩0丄平面AB C.

I

(2 )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W .

由已知得0(0口0)冋200“.(0, - = (022⑻,取平面PAc|的法向量

I

0B = (2,0,0)

设M(a,2 - a p C)(C

设平面曲的法向量为E刖力

I I I 1( + 2启1= °厂厂

由|AP ? n ■ 0r AM ' n ■ 0得i ^x +(4 -ajy = 0 可取h 二(卩(齐粗-白)

点睛:禾u 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2 ?解:

(1 )因为AP=CP=AC=4 , O 为AC 的中点,所以 0P 丄AC ,且0P='.

'? J

1 FC

-胚 连结0B ?因为AB = BC=* ,所以△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0B 丄AC , OB =

由|八7八■■■]知, OP 丄OB ?

(2 )作CH 丄OM ,垂足为H .又由(1 )可得0P 丄CH ,所以CH 丄平面POM ?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

所以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

由题设可知oc=

所以 0M=

, CH =

AC -BC 4- =2 , CM = = J ,/ ACB =45 CXI MC 砺 =〒 0M 【解析】分析:(1 )连接 0B ,欲证 平面 :,只需证明

所以 _

讣m 兀H .由已知得

ABC .

点匸作CH 1 OM ,垂足为M,只需论证tH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详解:(1)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丄AC,且OP= .

丄虫匚-AC

连结OB ?因为AB = BC=》畀,所以△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丄AC, OB= =2 .

由⑴—任―;::厂知,OP丄OB .

由OP丄OB , OP丄AC知PO丄平面ABC .

(2 )作CH丄OM,垂足为H.又由(1 )可得OP丄CH,所以CH丄平面POM .

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所以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S .

为主,解题的核心是能将问题转化为线线关系的证明;本题第二问可以通过作出点到平面的

距离线段求解,也可利用等体积法解决?

3. (I)见解析;(n).

AR I A Q A g 丄R 仁

【解析】分析:方法一:(I)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 .....................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n)找出直线ACi与平面ABB i所成的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

解?

方法二:(I)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根据向量之积为0得出I:旳..…;TH.丄论勺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n)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的

由题设可知OC=

所以OM= , CH =

=2 , CM =

BC —

=3

勺,/ ACB =45

=V.

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在高考中难度低于解析几何, 属于易得分题,第一问多以线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角知识点

WORD文档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2. 线面相交 3. 线在面内 l l A l α α α 二.平行关系: 1. 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l l // l l // m m m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 l l l // m β m γ m 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l ,m ,则l // m 。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共线且l、m 不重合,则l // m 。 2. 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l // m m l // l

l β// l // α l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n l 若n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l 且l,则l // 。 α 2.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l // // , m ', m l l 且相交 且相交 // α l βm l' m'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l // // m // β l m l ,m 且相交 α三.垂直关系: 3.线面垂直:

l AC l l AC AC, A l A α C B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β l m l m l m,l α

3.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l βl C θ l α A B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4.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l l m l m α m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 PO l OA l PA l A O l α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的数量积为0,则l m 。 三.夹角问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范围:(0 ,90 ]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 c cos 2 a 2 b 2ab 2 c θ b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角典型例题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 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B M H S C A 解:(1) ∵SC ⊥SB,SC ⊥SA, 图1 ∴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 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 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 ∴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 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A 1 C 1 D 1 H 4 C B 1 23 B A D 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 =V A ﹣BB 1C 1 ∴1/3 S △AB 1C 1 ·h= 1/3 S △BB 1C 1 ·AB,易得h=12/5 ,

新课标高考立体几何线面角的计算归类分析知识分享

新课标高考立体几何——线面角的计算归类分析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李平 作者简介 李平,男,197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总务处副主任。深圳市“技术创新能手”称号、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在教材教法、高考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成效显著。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主编和参编教育类书籍多部,发表教研论文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多人次获奖。 摘 要 求线面角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空间角的计算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角, 然后再用代数、三角的方法求解,这种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 是立体几何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 同时它也体现了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充分地展示了平移法、射影法、补形法这些立体几何特有方法的威力. 关键词 线面角 空间角 平移法 等体积法 空间向量方法 线面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若直线l ⊥平面α, 则l 与α所成角为90?; 若直线l //平面α或直线l ?平面α, 则l 与α所成角为0?. 2.线面角的范围: [0]2 π ,. 3.线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垂线法). (2)虚拟法(等体积法). (3)平移法. (4)向量法. 线面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空间图形的一个突出的量化指标, 是空间位置关系的具体体现, 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树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故线面角一直以高频率的姿态出现在历年高考试题中. 求解线面角问题一般遵循(找)、证、算三个步骤, 并多以棱锥与棱柱作为考查的载体. 求解线面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传统几何方法; 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方法. 总之, 求线面角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空间角的计算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角, 然后再用代数、三角的方法求解, 这种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 是立体几何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 同时它也体现了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充分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和线面角

立体几何中的角度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2=AB ,22=AD ,2=PA ,求: (1)三角形PCD 的面积; (2)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2、如图6,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点F、G分别是棱111,C D AA 的中点.设点11,E G 分别是点E,G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 (1)求以E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2)证明:直线11FG FEE ⊥平面; (3)求异面直线11E G EA 与所成角的正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夹角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 90BAD ∠=,PA ⊥ 底面ABCD ,且2P A A D A B B 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三、二面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 1、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PA PD ==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2、如图5,?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AC 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 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B FD ==,EF =。 (1)证明:EB FD ⊥; (2已知点,Q R 为线段,FE FB 上的点,23FQ FE =,2 3 FR FB =,求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角知识点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2. 线面相交 3. 线在面内 二.平行关系: 1. 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α⊥⊥m l ,,则m l //。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 、m 不重合,则m l //。 2. 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αα////l l m m l ??? ? ?? ?? m l m l ////??? ? ??=?=?βγαγβ αm l m l l ////??? ? ??=??βαβ αl α l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βα////l l ?? ?? ?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且α?l ,则α//l 。 3. 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αβ//',',' //'//????? ?????且相交且相交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αβαα //,////??? ? ???且相交m l m l 三.垂直关系: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 ?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 l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夹角问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b c b a 2cos 222-+=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θ c b a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垂直,线面角二面角的证明方法

A P B C E D 一: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用“近似平行法”先找到面上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一般为表示面的三角形的边界直线,或三角形某边上的中线) 看找到的这条线与已知线的长度关系,1)若相等应该构造平行四边形;2)若不相等一般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将这两个不相等的线段的端点连结并延长即会出现关键三角形)。 2、若既不能构造平行四边形也不能性用中位线性质,则应再构造一个此直线所在的平面,证明此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先证面面平行,推出线面平行) 例一:如图,已知菱形ABCD ,其边长为2, 60BAD ∠= ,ABD ?绕着BD 顺时针旋转120 得到PBD ?,M 是PC 的中点. (1)求证://PA 平面MBD ; (2)求直线AD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例二: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是 60=∠A 、 边 长为a 的菱形,又ABCD PD 底⊥,且PD=CD ,点M 、N 分别是 棱AD 、PC 的中点. (1)证明:DN//平面PMB ; (2)证明:平面PMB ⊥平面PAD ; (3)求点A 到平面PMB 的距离. 例三:如图,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 上的点且PE EA BF FD =∶∶,求证:EF //平面PBC . 二: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通过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1)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及三角形中两个角和为90°; 2) 利用等边、等腰三角形(中线即高线),正方形、矩形邻边垂直,正方形菱形对角线垂 直等; 3) 通过线面垂直,反推线线垂直; 4)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垂直于交线即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例四: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CF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 AB=4a ,BC= CF=2a,P 为A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PCF ⊥平面PDE ; (2)求四面体PCEF 的体积. C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能比较集中的反映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者的热点,几乎年年必考。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θ ≤90°、0°≤ θ ≤90°、0°< θ ≤180°。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正余弦定理)和向量法。下面举例说明。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4AB =,3AD =,12AA =。E 、F 分别是 线段AB 、BC 上的点,且1EB FB ==。求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思路一:本题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把1EC 与1FD 所成角看作向量EC u u u r u u u r 1与FD 的夹角,用向量法求 解。 思路二:平移线段C 1E 让C 1与D 1重合。转化为平面角,放到三角形中,用几何法求解。(图1) 解法一:以A 为原点,1AB AD A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 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D 1(0,3,2)、E (3,0,0)、F (4,1,0)、C 1(4,3,2),于是 11(1,3,2),(4,2,2)EC FD ==-u u u u r u u u u r 设EC 1与FD 1所成的角为β,则: 112222221121 cos 14132(4)22 EC FD EC FD β?===?++?-++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1 14 解法二:延长BA 至点E 1,使AE 1=1,连结E 1F 、DE 1、D 1E 1、DF , 有D 1C 1//E 1E , D 1C 1=E 1E ,则四边形D 1E 1EC 1是平行四边形。则E 1D 1//EC 1 于是∠E 1D 1F 为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 在Rt △BE 1F 中, 2222115126E F E F BF = += += 。

高三立体几何大题线面角专题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 1.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为等边三角形,平面平面,,,, (Ⅰ)设分别为的中点,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 (Ⅲ)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析 (Ⅰ)连接,易知,.又由, 故,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取棱的中点,连接.依题意,得,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故. 又已知,,所以平面. (Ⅲ)连接,由(Ⅱ)中平面,可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所以 又, 故在中,.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2.如图 ,已知三棱柱,平面平面,, 分别是AC ,A 1 B 1的中点. (1)证明:;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P ABCD -ABCD PCD PAC ⊥PCD PA CD ⊥2CD =3AD =G H ,PB AC ,GH ∥PAD PA ⊥PCD AD PAC BD AC BD H =BH DH =BG PG =GH PD ∥GH ?PAD PD ?PAD GH ∥PAD PC N DN DN PC ⊥PAC ⊥PCD PAC PCD PC =DN ⊥PAC PA ?PAC DN PA ⊥PA CD ⊥CD DN D =PA ⊥PCD AN DN ⊥PAC DAN ∠AD PAC PCD △2CD =N PC DN =DN AN ⊥Rt AND △sin 3 DN DAN AD ∠= =AD PAC 3 111ABC A B C -11A ACC ⊥ABC 90ABC ∠=?11 30,,,BAC A A AC AC E F ∠=?==EF BC ⊥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

二面角的求法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 证(I )略 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 SM ,则2 2 = GF , 又∵6= =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 3=BF 。在△GAB 中,26= AG ,2=AB ,0 90=∠GAB ,∴2 11423=+=BG 366 23 2 22211 32 12cos 2 2 2 -=-=??- +=?-+=∠FB GF BG FB GF BFG F G F G

立体几何线面角专题

立体几何线面角专题(五十八) 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是棱B 1C 1,C 1D 1 的中点.试求: (1)AD 1与EF 所成角的大小; (2)AF 与平面BEB 1所成角的余弦值; (3)二面角C 1-DB -B 1的正切值. 答案 (1)60° (2)223 (3)22 思路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0),A(1,0, 1),B(0,0,1),D 1(1,1,0),E(0,12,0),F(12 ,1,0),D(1,1,1). (1)因为AD 1→=(0,1,-1),EF →=(12,12,0), 所以cos AD 1→,EF →=(0,1,-1)·(12,12,0)2×22=12, 即AD 1与EF 所成的角为60°. (2)FA →=(12,-1,1),由图可得,BA →=(1,0,0)为平面BEB 1的一个法向量,设AF 与平面BEB 1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BA →,FA →|=|(1,0,0)·(12,-1,1)1×(12)2+(-1)2+12|=13,所以cos θ=223. (3)设平面DBB 1的法向量为n 1=(x ,y ,z),

DB →=(-1,-1,0),B 1B →=(0,0,1), 由?????n 1⊥DB →,n 1⊥B 1B →,得?????n 1·DB →=-x -y =0, n 1·B 1B →=z =0, 令y =1,则n 1=(-1,1,0). 同理,可得平面C 1D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1,1). 则cos n 1,n 2=(-1,1,0)·(-1,1,1)2×3=63. 所以tan n 1,n 2=22. 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 ,PA =AB ,∠ABC =60°,∠BCA =90°,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1)求证:BC ⊥平面PAC ; (2)当D 为PB 的中点时,求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略 (2)144 (3)存在点E 解析 方法一:(1)∵PA ⊥底面ABC , ∴PA ⊥BC.又∠BCA =90°, ∴AC ⊥BC ,∴BC ⊥平面PAC. (2)∵D 为PB 的中点,DE ∥BC , ∴DE =12 BC. 又由(1)知,BC ⊥平面PAC , ∴DE ⊥平面PAC ,垂足为点E. ∴∠DAE 是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 ∵PA ⊥底面ABC ,∴PA ⊥AB. 又PA =AB ,∴△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12 AB. 在Rt △ABC 中,∠ABC =60°.∴BC =12 AB.

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解答题练习

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解答题练习 1.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ABC =45°,AB =2,BC=22,SA =SB =3。(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解答:解法一:(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底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o ∠,故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BO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BC ⊥. (Ⅱ)由(Ⅰ)知SA BC ⊥,依题设AD BC ∥, 故SA AD ⊥,由22AD BC ==,3SA = ,2AO =,得1SO =,11SD =.SAB △的面积 2 2111222S AB SA AB ?? =-= ??? g .连结DB ,得DAB △的面积21sin13522S AB AD ==o g 设D 到平面SAB 的距离为h ,由于D SAB S ABD V V --=,得121 1 33 h S SO S =g g , 解得2h = .设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为α,则222 sin 1111 h SD α= == . 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22arcsin . 解法二: (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平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o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 OB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O xyz -, (200)A ,,,(020)B ,,,(020)C -,,,(001)S ,,,(201)SA =-u u r , ,, (0220)CB =u u u r ,,,0SA CB =u u r u u u r g ,所以SA BC ⊥. (Ⅱ)取AB 中点E ,22022E ?? ? ?? ?,,,连结SE ,取SE 中点G ,连结OG ,221442G ?? ? ??? ,,. 221442OG ??= ? ???,,,22122SE ?? = ? ??? ,,, (220)AB =-,,.0SE OG =g ,0AB OG =g ,OG 与平面SAB 两条相交直线SE ,AB 垂直.所以OG ⊥平面SAB ,OG 与DS 的夹角记为α,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记 为β,则α与β互余.(2220)D , ,,(2221)DS =-,,.22 cos 11 OG DS OG DS α== g g ,22sin 11β=, 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22 arcsin 11 . B C A S O E G y x z O D C A S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_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 .如图,在三棱锥,「中,肚一二/,举一厂:- H-钗-化为的中点. (1)证明:卜「"-L平面; (2)若点鮎在棱吃上,且二面角材-PA弋为剜,求PC与平面P3所成角的正弦值. 2 ?如图,在三棱锥|P"BC中,嗣訂0 2辽,"",卩<:"04,0为蚯的中点. (1)证明:P°丄平面 (2 )若点皿在棱比上,且MC = 2^B,求点匕到平面P°何的距离. 3 . (2018 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iBiCi , AiA , BiB , CiC均垂直于平 面ABC,/ ABC=120 ° , AiA=4 , CiC=1 , AB=BC=B iB=2 . (I)证明:ABi丄平面A1B1C1 ; (H)求直线ACi与平面ABB i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 .如图,在三棱柱ABC_A i B i C i中,点p, G分别是& 叽的中点,已知吗丄平面 AAJ B#] A.B, A#」 ABC , = =3 , = =2. (I)求异面直线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丄平面吆匚』i; (III )求直线吒丄与平面BCG%所成角的正弦值

5 ?如图,四棱锥P-AB8,底面ABCO是正方形,PA = PD"E = 1 , PAPO型,E ,卜分 别是阳,8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匚的余弦值. 6 ?如图,三棱柱ABC-A i B i C i中,侧棱吗丄底面ABC ,且各棱长均相等D , E , F分别为 棱’?,, 的中点? (1)证明:?平面’ ; (2)证明:平面珀8」平面气曾; (3)求直线I町I与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 AB D=30 ° , AB = 2CD = 2AD = 2 , DE 丄平面ABCD , EF// BD,且BD = 2EF . (I)求证:平面ADE丄平面BDEF ; (H)若二面角C BF 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P-A0CD 中PA 丄平面A9CD PA = AB = BC = AD = CD = 1 8 .如图,在四棱锥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高考立体几何法宝)

1 A 1 B 1 C 1 D A B C D E F G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 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⑴两个非零向量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1122330a b a b a b a b ⊥?++= ⑵两个非零向量与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 2 b =±|a ||b | 2.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若a 与b 的夹角为θ(0≤θ≤π),且123(,,)a a a a =,123(,,)b b b b =,则 (1)点乘公式: a 2b =|a ||b | cos θ (2)模长公式:则2 12||a a a a a =?=++,2 ||b b b b =?=+(3)夹角公式:2 cos ||||a b a b a b a ??==?+ (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 2 | |(AB AB x ==,A B d = ①两条异面直线a 、b 间夹角0,2πα?? ∈ ??? 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例1 (福建卷)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1,点E 、F 、G 分别是DD 1、AB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GF 所成的角是( ) A .5 15arccos B . 4 π C .5 10 arccos D .2π (向量法,传统法)

P B C A 例 2 (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卷)如图,PA ⊥平面ABC ,90ACB ∠=?且 PA AC BC a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 解:(1)向量法 (2)割补法:将此多面体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PB 与AC 所成的角的大小即此正方体主对角线PB 与棱BD 所成角的大小,在Rt △PDB 中 ,即 t a n 2PD DBA DB ∠ = =. 点评:本题是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 ②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0,2πθ?? ∈ ??? (重点讲述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可转化成用向量→ a 与平面α的法向量→ n 的夹角ω表示,由向量平移得:若 ππ(图);若ππ 平面α的法向量→ n 是向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必备工具.求平面法向量的一般步骤: (1)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111222(,,),(,,)a a b c b a b c == (2)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y,z 的方程组(0a <<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法向量。 图1- 图1- 图1- 1 D 1 B 1 C P D B C A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立体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高考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立体几何试题上,着重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空间角等几何量的计算.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大多考查概念辨析、位置关系探究、空间几何量的简单计算求解,考查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解答题一般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量的求解问题,综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试题在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考查的同时,关注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 【考点透析】立体几何主要考点是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证明,(理科)空间向量在平行、垂直关系证明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计算空间角中的应用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面积和体积计算 例1(2008高考海南宁夏卷)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 A . 22 B . 32 C . 4 D . 52 分析:想像投影方式,将问题归结到一个具体的空间几何体中解决. 解析: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解计算,如图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 n k , =1n ?=, a = b =,所以22(1)(1)6a b -+-= 228a b ?+=,22222()282816a b a ab b ab a b +=++=+≤++=∴4a b ?+≤当且仅当2a b ==时取等号.

立体几何中用传统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传统法求空间角 知识点: 一.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法 二.线面角 1.定义法:此法中最难的是找到平面的垂线.1.)求证面垂线,2).图形中是否有 面面垂直的结构,找到交线,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2.用等体积法求出点到面的距离sinA=d/PA 三.求二面角的方法 1、直接用定义找,暂不做任何辅助线; 2、三垂线法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一:如图,在正方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中点,则异面直线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______90______. 考向二线面角 例二、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 形,AD⊥PD,BC=1, PC=23,PD=CD=2. (I)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II)证明平面PDC⊥平面ABCD; (III)求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N M B1 A1 C1 D1 B D C A

练 习 : 如图 , 在 三棱锥 P ABC -中, PA ⊥底面 ,,60,90ABC PA AB ABC BCA ??=∠=∠=, 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Ⅰ)求证:BC ⊥平面PAC ; (Ⅱ)当D 为PB 的中点时,求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Ⅰ)∵PA ⊥底面ABC ,∴PA ⊥BC . 又90BCA ? ∠=,∴AC ⊥BC . ∴BC ⊥平面PAC . (Ⅱ)∵D 为PB 的中点,DE//BC ,

∴1 2 DE BC = , 又由(Ⅰ)知,BC ⊥平面PAC , ∴DE ⊥平面PAC ,垂足为点E . ∴∠DAE 是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 ∵PA ⊥底面ABC ,∴PA ⊥AB ,又PA=A B , ∴△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AD AB = , ∴在Rt △ABC 中,60ABC ? ∠=,∴1 2 BC AB = . ∴在Rt △ADE 中,2 sin 24 DE BC DAE AD AD ∠= ==, 考向三: 二面角问题 在图中做出下面例题中二面角 例三:.定义法(2011理18) 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2PA PD ==,PB=2,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法一:(1)证明:取AD 中点G ,连接PG ,BG ,BD 。 因PA=PD ,有PG AD ⊥,在ABD ?中,1,60AB AD DAB ==∠=?,有ABD ?为 等边三角形,因此,BG AD BG PG G ⊥?=,所以AD ⊥平面 PBG ,.AD PB AD GB ?⊥⊥ 又PB//EF ,得AD EF ⊥,而DE//GB 得AD ⊥DE ,又FE DE E ?=,所以AD ⊥ 平面DEF 。

立体几何大题线面角训练1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1) 1、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A1⊥底面ABC,点E,F分别是棱CC1,BB1上的点,且EC=B1F=2FB. (1)证明:平面AEF⊥平面ACC1A1; (2)若AA1=3,求直线AB与平面A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AB 平面BCP ,//CD 平面ABP , 22=====CD BP CP BC AB . (1)证明:平面⊥BAP 平面DAP ; (2)点M 为线段AB (含端点)上一点,设直线MP 与平面DCP 所成角为α,求αsin 的取值围.

3、如图,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A 底面ABCD ,22=AC ,2=PA ,E 是PC 上的一点,EC PE 2=. (1)证明:⊥PC 平面BED ; (2)设二面角C PB A --为90?,求直线P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35BCD ∠=?, 侧面PAB ⊥底面ABCD ,902BAP AB AC PA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点M 在线段PD 上. (1)求证:EF ⊥平面PAC ; (2)如果直线ME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和直线M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求PM PD 的值.

5、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垂直相交于点O ,且4OA OB OD ===,3OC =.将BCD △沿BD 折到BED △的位置,使得二面角E BD A --的大小为90?(如图).已知Q 为EO 的中点,点P 在线段AB 上,且2AP =. (1)证明:直线PQ ADE ∥平面; (2)求直线BD 与平面ADE 所成角θ的正弦值.

立体几何练习线面关系二面角线面夹角

立体几何精选练习(一) 1. 【热身】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是BC 的中点,求证:A 1C ∥平面AB 1D (用两 种方法,一是线线平行,二是面面平行) 2. 【热身】如图,四棱椎P-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 、F 分别为棱AB 、PD 的中点, 求证:AF ∥平面PCE (同上,用两种方法) P F E D C B A 备用图 备用图

3. 【热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证:BD 1⊥面AB 1C 4. 【热身】在四棱椎P-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 ABCD ,M 、N 分别为PC 、 AB 的中点,若∠PDA=45°,求证:MN ⊥面PCD (两种方法,一是平移判定,二是直接判定) B 1 A 1 D C A B C 1 D 1 A B C D P M N 备用图

5. 【热身】如图,在四棱椎P-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且PD=AB , E 是PB 的中点,问:在平面PAD 内求一点 F ,使得EF ⊥平面PBC 6. 【小试牛刀】如图,ABC 为正三角形,AE 和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AE=AB=2,CD=1, F 为BE 的中点,求DB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B C D P E A C D E F

7. 【小试牛刀】如图,四棱椎P-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BC=PD=2, E 为PC 中点,BG=2CG 。 (1)求三棱椎C-DEG 的体积。 (2)AD 边上是否存在着一点M ,使得PA ∥平面MEG ,若存在,求AM 的长;否则,说明理由。 8. 【小试牛刀】如图,直三棱柱ABC-A ’B’C’, ∠BAC=90°,AB=AC=2,AA’=1,点M 、N 分别为A’B 和B’C’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A’ACC’ (2)求三棱椎A ’-MNC 的体积 C D P E G A C A’ B’ C’ M N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一、定义法: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 A B C D P H P O B A

二、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E O

例、ΔABC 中,∠A=90°,AB=4,AC=3,平面ABC 外一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 中点M ,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为45°。求(1)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2)二面角C —PB —A 的大小 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 知AB=2,AA 1=1,BB 1=2,求:二面角A 1-AB -B 1的大小. B 1 A α A 1 L E F

重点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角典型例题求法总结

重点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角典型例题求法总结

————————————————————————————————作者:————————————————————————————————日期:

线面角的求法 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B M H S C A 解:(1) ∵SC ⊥SB,SC ⊥SA, 图1 ∴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 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 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 ∴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 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A 1 C 1 D 1 H 4 C B 1 23 B A D

立体几何中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角的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范围(直线与直线所成角(] 90,0∈θ: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90,0∈θ)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3.二面角的求法 范围:二面角])180,0[ ∈θ 方法:作,证,算 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特殊角,反正弦(余弦,正切)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180,0∈θ) 1、在正方体1AC 中,求下列线面角 ⑴1DB 与底面A C ⑵1A B 与平面11A B CD 2、如图,,,AB ABCD BC CD AB BC AD ⊥⊥=平面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0o ⑴求A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⑵AC 与面ABD 所成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