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

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

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

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结论早期宫颈癌手

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

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

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

有效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128-02

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

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宫

颈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1]。虽然传统术前经阴道镜活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病情,但

是由于活检组织取材表浅,样本量较小,无法很好的判定宫颈上皮内瘤是否出现

癌变情况、宫颈癌是否出现浸润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2]。针对

这一现状,我院通过早期宫颈癌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现根据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

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汇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患者及

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为38.98±4.85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

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中取患者子宫组织宫颈标本,将其送入冷冻室后进行常规取材,然后利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冷冻3min,降温至零下-22℃左右,去间隔切片4张,

使用HE染色处理。

1.3疗效判定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

0.3g/24h,呈阴性,血蛋白、肾功能恢复正常,水肿情况基本消失;部分缓解:患

者尿蛋白下降≥50%,血白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指标均无

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

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

3.讨论

症瘕(宫颈癌)诊疗方案

癥瘕(宫颈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五色带下”、“癥瘕”等范畴。 (1)早期和最多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増多。 (2)压迫症状,多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癌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则死亡。 (3)全身症状,晚期病人除继发如尿毒症等全身症状外,往往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除淋巴结转移外,较多见于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出版)。 (1)临床症状 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①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早期量少,多

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晚期出血量大,肿瘤菜花形成或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②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或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③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呈脓样,有恶臭。④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⑤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2)内窥镜检查 ①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宫颈鳞癌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血管异形等。宫颈腺癌时柱状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不规则分布。 ②膀胱镜检查 中、晚期宫颈癌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可正确估计膀胱黏膜和肌层有无受累。必要时可行膀胱壁活检,以确诊及指导分期。 ③直肠或结肠镜检查 直肠或结肠镜适于有下消化道症状和疑有直肠、结肠侵犯者。 (3)影像学诊断 ①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用于了解输尿管下段有无癌组织压迫或浸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_0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 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对比。方法58例宫颈癌患者,在采取新辅助化疗后均行手术切除术治疗,治疗后,对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术治疗,能够使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并显著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为临床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列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给女性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患者主要采取手术切除与放疗,生存率约为50%。有临床研究指出[1],宫颈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前实施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增强疗效。作者对本院58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后采取手术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7.5±7.4)岁,肿瘤直径 2.7~8.7 cm,平均直径(5.3±1.5)cm;癌症种类:16例腺癌,6例腺棘癌,36例鳞癌;患者均经病理学、B超检查确诊。将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作为依据,14例Ⅰb,24例Ⅱa,20例Ⅱb;肿瘤分化标准:15例低分化,23例中分化,20例高分化。 1. 2 方法腺癌与腺棘癌患者应用CAP化疗方案治疗,为患者静脉滴注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及顺铂,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水化解毒治疗;鳞癌患者主要应用BEP化疗方案,为患者静脉滴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其中顺铂50 mg/m2,依托泊苷100 mg;化疗后,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化疗前,首先对其实施全面妇科检查,应用阴道B超观察肿瘤直径;并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将手术标本、活检标本作为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进行观察,对化疗前、后患者的病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应用Envison一步法对免疫组化进行染色处理,检测抗体主要包括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人体抑癌基因(P53)、VEGF以及C-erbB-2等。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症状明显消失,宫颈变软;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50%;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0.05);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12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进行治疗的分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36岁,两组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 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3.73,具体得分为:躯体症状得分19.11,自理能力得分20.36,心理状况得分20.96,社会关系得分23.30;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8.02,具体得分为:躯体症状得分20.36,自理能力得分22.22,心理状况得分21.36,社会关系得分24.06。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实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标签:年轻宫颈癌;病理分析;生活质量;评价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生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具体为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1]。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2]。对于宫颈癌的病理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将所有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0.39±1 2.36)岁,该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具体为: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10例。该组患者的职业具体为:工人21例,农民9例,公务员7例,其他5例;实验组患者8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32.39±12.66)岁,该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具体为: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44例,大学及以上12例。该组患者的职业具体为:工人21例,农民9例,公务员7例,其他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结果具有可信度。 1.2方法主要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对于p27的检测,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P27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判断:以胞浆、胞核出现淡黄至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1.3评价标准治疗情况主要是体现在患者治疗后的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情况;生活质量评价包括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

宫颈癌病理表现

宫颈癌病理表现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1)宫颈不典型增生:镜下见底层细胞增生,从1~2层增至多层,甚至占据上皮大部分,且有细胞排列紊乱,核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轻度时细胞异型性较轻,细胞排列稍紊乱;中度时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紊乱;重度时细胞显著异型,极性几乎均消失,不易与原位癌区别。 (2)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未穿透,间质无浸润。异型细胞可沿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保持完整,称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宫颈浸润癌 (1)鳞状细胞癌:占95%。鳞癌与腺癌在外观上无特殊差异,两者均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宫颈管内。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肉眼观察无明显异常,或类似宫颈糜烂,随着病变逐步发展,有以下4种类型: ①外生型:最常见。病灶向外生长,状如菜花又称菜花型。组织脆,初起为,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为向阴道呵突出时菜花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 ②内生型:癌灶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使宫颈扩张并侵犯子宫峡部。宫颈肥大而硬,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③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灶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④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蔽在宫颈管;侵入宫颈及子宫峡部供血层以及转移到盆壁的淋巴结,不同于内生型,后者是由特殊的浸润性生长扩散到宫颈管。 2)显微镜检

①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基础上,在镜下发现癌细胞小团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进而出现膨胀性间质浸润。镜下早期浸润癌的标准参见临床分期。 ②宫颈浸润癌:指癌灶辉润间质的范围己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3级:Ⅰ级,即角化性大细胞型。分化较好,癌巢中有多数角化现象,可见癌珠,核分裂相<2/高倍视野。Ⅱ级,即非角化性大细胞型。中度分化,达宫颈上皮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细胞大小不一,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核分裂相2~4/高倍视野。Ⅲ级,即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上皮底层的未分化细胞),核分裂相>4/高倍视野。 (2)腺癌:占5~10%。 1)巨检: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当癌灶长至一定程度即突向宫颈外口,常侵犯宫旁组织。癌灶呈乳头状、芽状、溃疡或浸润型。病灶向宫颈管内生长,宫颈外观完全正常,但宫颈管膨大如桶状。 2)显微镜检:有下列3型。

最新宫颈癌诊断治疗标准(修订版)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及流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子宫颈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子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子宫颈阴道部及子宫颈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以往称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在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和病变程度分为三级,它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病理过程。该病变具有不同的转归,它可以自然消退,亦可发展为子宫颈癌,后者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三、缩略语 CA125:(carcinomar antigen)癌抗原125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 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

FI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 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 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 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

四、诊治流程 图1 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流程 五、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 要病因,过早开始性行为、多个性伙伴、多产、吸烟、性伴 侣的性行为混乱、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等均是相关 高危因素。 (二)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或 绝经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 (三)体征。 妇科检查是临床分期的最重要手段。 拟诊宫颈癌 妇科门诊 细胞学、或组织病理 学、必要时阴道镜检查 妇科查体 影像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确定诊断,明确分期 排除诊断 继续随访 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同步放化疗 随访 早期患者 中晚期患者

组织设计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壹、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壹)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且 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壹般深度3mm,偶达1cm,称为“腺体”,实为盲管。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而鳞状上皮区厚,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而绝经期后,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和CIN鉴别:细胞形态壹致,异型轻,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壹个不可逆过程,既是壹生理过程,又和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关联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和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且 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和CIN及宫颈癌,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关联性已于全球得到公认。 (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 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宫颈癌病理特征分析

宫颈癌病理特征分析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为35~39岁和6O~64岁,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40多年来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的开展,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发病普遍下降,但近年来由于性自由在年轻群体中的泛滥等许多因素作用,在宫颈癌发病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并未随之下降反而有所增加,宫颈癌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已引起妇瘤界同仁的广泛重视。大多数作者把35岁以下的宫颈癌称为年轻宫颈癌,其发病率、病因及病理学等方面有不同于35岁以上宫颈癌的特点,现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理改变与5年前相比,宫颈癌的病理类型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5年前宫颈癌病理类型中鳞癌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95,而腺癌仅占5~10,并且其他病理类型如腺鳞癌等极少见。但近几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构成中非鳞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故引起宫颈癌病理类型构成比的明显改变,现在宫颈癌中鳞癌仅占80~85,而腺癌约占15,腺鳞癌等其他病理类型占3~5,且年轻宫颈癌患者中低分化组织类型的比例较中老年患者明显升高。 1.1目观在发展为浸润癌前,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浸润癌的出现,宫颈可表现以下四种类型:(1)糜烂型:环绕宫颈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或有不规则的溃破面、触及易出血。(2)外生型:又称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向阴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3)内生型: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4)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整个子宫颈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继发性感染,故有恶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宫颈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颈管内生长,使子宫颈成桶状增大,这也是内生型的一种。 1.2镜查 1.2.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 ①轻度不典型增生(间变I级):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 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间变Ⅱ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 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间变Ⅲ级):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学差异分析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学差异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4:35:33.3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作者:李曼妮陈大礼 [导读] 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学差异。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的12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5岁的年轻宫颈癌组,以及>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组。对两组患者的病理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年轻宫颈癌组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和腺癌,而老年宫颈癌组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腺癌以及鳞腺癌,但两组之间的病理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年轻宫颈癌组的临床分期与中老年宫颈癌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在病理分级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学差异虽然在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级上差异不明显,但在临床分期上差异显著,因此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上需要充分考虑年龄所带来的差异。 【关键词】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中老年宫颈癌;病理学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and middle-ag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 35 years old. Methods:a total of 128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were confirm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young cervical cancer group of no more than 35 years old and a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ervical cancer group of > 35 years old. The pat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in this study,the pathological types of the younger cervical cancer group were mostl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while the pathological types of the elderly cervical cancer group were mostl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thological typ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stage of the young cervical canc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ervical cancer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hological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hological type and grade between young and middle-ag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 35 years old,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stage. Therefore,age difference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under 35 years old;Young cervical cancer;Middle-aged and aged cervical cancer;Pathological difference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运动方式的变迁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宫颈癌虽然是目前临床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但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此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改善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最为有效的手段[2]。研究指出宫颈癌在年轻女性和中老年女性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的差异,且预后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3],为进一步了解宫颈癌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病理学差异,本文特开展了此次研究,现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的12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5岁的年轻宫颈癌组,以及>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组。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确诊为宫颈癌;②宫颈癌分级为Ⅰ~Ⅲ级;③均被告知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接受过宫颈癌相关治疗者;②严重心肝肾肺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其中年轻宫颈癌组共64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30.78±3.56)岁;中老年宫颈癌组共64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5.43±5.67)岁。两组患者除了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宫颈活体组织的采集,按相关程序和步骤、方法进行存储以及与我院病理科交接,并由我院同一名病理专业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制片操作完成病理切片的制备。邀请两名中级以上病理专业医生对所有切片进行盲读,对其中由争议的病理切片则进行讨论和确定一致意见。最后由本研究成员将所有病理切片的相关特征进行整理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切片的病理类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片病理类型的比较 本研究中年轻宫颈癌组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和腺癌,而老年宫颈癌组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腺癌以及鳞腺癌,但两组之间的病理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HPV与宫颈癌病理课件(可编辑)

HPV与宫颈癌病理课件 HPV 与宫颈癌小结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子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它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治愈和消灭的 HPV感染在30岁以下(18~28)性活跃的年轻妇女是是比较常见的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并不引致宫颈病变只有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发展成为不同级别的CIN或者是宫颈癌从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时间筛查是早诊早治的关键 HPV 基因分型检测的意义一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HPV检测灵敏度高,客观可靠,阴性预测值为99%以上不同基因型致癌能力不同,通过分型检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预测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度,从而决定筛查的间隔、处理方案的制定等 15种最常见HPV 基因型在LSIL和SCC 中的 流行状况比较二对ASCUS的分流(1)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处理流程三宫颈病变术后的随访(3) HPV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的意义四指导HPV疫苗的研究及使用不同地区的人群感染HPV的基因型不同现有HPV疫苗都为预防性疫苗,且只能对HPV16、18、6、11型的感染进行预防注射疫苗前进行HPV分型检测非常必要疫苗注射后效果确定离不开分型检

测五为HPV 相关课题研究提供重要方向应用HPV DNA基因分型检测在各地区进行HPV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HPV不同基因型在致癌能力的比较研究。宫颈病变与HPV 多重感染的关系探讨。 HPV 基因型与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的对应关系研究。 HPV 检测后的处理HPV 检测的处理 HPV感染的处理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完全治疗HPV感染,都不是直接作用或消灭HPV的,效果有限目前的治疗方针就是“治病”即“治毒”,治疗HPV感染造成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就是帮助病人来清除HPV感染三阶梯诊断: HPV+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学诊断 HPV检测与细胞学的关系 HPV检测与细胞学的关系―优势互补 HPV检测阴性:可以排除现阶段患癌的可能阳性:只能说明患癌的可能,但不能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病变或者病变发展到何种阶段细胞学检查细胞形态正常:能说明目前无宫颈细胞病变,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有危险因子(HPV)的存在细胞形态异常:可以提示细胞形态改变的程度,但是不能确定导致其改变的病因。病理医生水平影响结果的特异性联合采用细胞学和HPV检测-最佳组合德、法、英三个国家研究数据总概细胞学 - HPV - 21409 细胞学 + HPV + 523 细胞学 - HPV + 1370 细胞学 + HPV - 488 发现 3例病变发现 59例病变发现144例病变无病例发现阴道镜检查 533 23890(筛查人数)该处理方案需讨论,没有权威依据 ASCCP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 * 宫颈癌生物学病因研究的进程 1974年,Zur Hausen提出 HPV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假设 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