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库门建筑

浅谈石库门建筑
浅谈石库门建筑

几个世纪以来,各种类型建筑的建设始终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系统下,没有任何对过去的关注。如何使现代新建筑的创造与历史遗址的保护相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的文明不仅革新了建筑技术和材料,而且在城市的规划和结构上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就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遗产保护的同时,才发现这种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导致了纪念碑和遗址的大规模破坏。同时,新材料(钢、混凝土和玻璃)也带来了与我们以往所接触到的完全不同的建筑物。显然这些新建筑不可能是完全孤立于老城之外,它必然要与传统发生交集,并且可能造成对传统的冲击,因此也带来了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新课题:不只是要保护古建筑的问题,还有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问题,以及城市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规律的,历史保护就是要保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因此它不仅应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还要保护那些表面似乎破旧,但反映城市过去的旧城部分。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如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一样。城市记忆也反映着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历史的真实。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逐渐形成的,形成难,毁坏却容易;一朝毁坏,数十载难以恢复,甚至根本不能恢复。而且每个城市的特色又是不能移动和相互代替的,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在国外,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很多,针对现代化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的新的课题,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态度:

1、特定的遗迹、纪念碑或是建筑群必须被看成是极为神圣的,任何明显的现代性宣言都是不能容忍的。(例如凡尔赛,华沙中心区的重建)

2、在遗址内或是附近建造任何建筑物,都必须模仿已有的建筑形式,形成完全一致的风格。

3、不仅如此,要告诉其他人,我们应该努力探求一种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对话。

4、则是以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为代表的,完全漠视其已经对城市主要街景造成的巨大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进入开发建设的黄金时代,建设性的破坏导致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不见了,城市的记忆也被打断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在今天的首都已难得一见了,即使已有无数的专家学家呼吁过了,但也只剩下古老的故宫包围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

就在这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形式下,真正的古建拆的差不多了,古城的文化差不多也消失殆尽了的时候,人们的怀旧思潮却空前的泛滥起来。九十年代我国对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探讨也乐于停留在仿古与复建的层次上,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街”、历史名楼名城的复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不少精品,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单的、甚至是粗糙的模仿。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很多观念上的原因,也有资金、技术等问题,还涵盖了社会制度、思想方面的因素,显然不是建筑师个人或是单纯建筑行业可以解决的。然而建筑师对于传统与现代在中国大地上的对话的追求也不乏许多积极的范例,吴良镛先生在北京的菊儿胡同是一例,正在上海进行的“新天地”工程也是如此。

旧石库门:华洋杂居的开始弄堂文化的起源

有人说,上世纪上海有四大象征:外滩万国建筑群、商店积聚的南京路、古

色古香的豫园,还有就是曾经居住了60%上海人的石库门。石库门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是这座城市一个不老的话题。

上海开埠后,华洋是分居的。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起义军曾三次进军上海,导致居于江浙一带的老百姓涌入上海租界。为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地产商兴建了大量的住宅区,开创了石库门的早期雏形。

石库门的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一般分为上下两层,这与江南地面阴湿,小康家庭多择楼房而居。

此外鉴于租界地价昂贵民居向空间发展较为经济。住宅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排联样式,与传统分散式、院落式住宅不同,给人一种紧凑新颖而不再是轩昂古旧之感。而且为迎合居民追求安全等需求,租界内的中外开发商在住房的“门”上大做文章,以乌漆大门、两个铜质大吊环显示不可侵犯之势,门框采用厚实花岗岩,既感坚固又显身份,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深得上海的青睐,称之为“石库门”。

与上海的时代特色相适应,石库门同样代表了中西文化的结合,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产物。上海人的海派文化中有个非常典型的词:“洋泾浜”,意指“中西之间”,石库门的居民布局和建筑风格可说是真正的“洋泾浜”。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莫不是洋文化的延续,虽然,出于市场的考虑,保留了天井、客堂等中国传统的东西,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石库门曾经风光地显赫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居住者多为当年上海的中上层人士。从1911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期间一半以上的石库门分布在公共租界辖区(即英租界、新界、美租界)。而在这些星罗棋布的石库门中,华人商业经营类别及分布令人大开眼界。

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一步步推进,石库门已不再能满足人们居住功能的需求,开始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九十年代,一座座高楼建立起来,一片片石库门倒下去。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正在一点一点地慢慢消失,消失的步伐和上海老城区改造的步伐是同步的。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一片片石库门倒下去,上海版图上的石库门建筑群一块块消逝了专门研究上海弄堂和致力于上海老建筑保

护的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副院长伍江博士说:“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多年的历史,消失是正常的,而且石库门的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但是,石库门作为近代文化的象征是永存的,它是上海人开拓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生活的标志,是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开始,因此,如果石库门完全消失,将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大损失,今天的上海人将为此有愧于后人。”

石库门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个独特的标志。岁月留给了石库门深深的痕迹,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文化的标志是永存的。保留石库门建筑精华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到底是把石库门建筑当作博物馆里的“文物”珍藏起来?还是通过适当改造,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延续新的生命?这已成为一个跨世纪的问题。

有一个香港人因为特殊的石库门情结,以10亿港币的巨资,在上海圆一个梦!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和马当路包围的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他将所有的石库门“整旧如旧”,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商业、娱乐、住宅和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称之为“新天地”。

“新天地”:让昨天、今天相会在明天。

整个新天地广场东至黄陂南路,西到淡水路,北至太仓路,南到兴业路,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总量达5.6万平方米,其中有2.5万平方米的保护性建筑需要修复、改造。保留并整修了老石库门的外墙,内部结构重新浇筑,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拆除了一部分破旧住宅,同时插入了一些新的玻璃和钢的建筑,新旧建筑在对比中交融。为了与保护区内的一大会址的建筑风格相统一,所有的建筑均不超过4层。目前正在改造开发的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1亿港元。

整个项目规划由SOM设计,建筑设计由日建设计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 "新天地"采用的保留建筑的一层外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的做法, 颇类似于巴黎等欧洲城市就建筑改造的方法, 在中国尚属首例. 改造方

案原先准备顶起二层以上框架和屋面, 拆除内墙,在一层浇铸混凝土框架墙,再

落上部结构,结果因为很多的间房屋已濒危,结构被顶起后就塌落,只得拆除部分房屋,将砖块用于外墙的修补和弄堂的铺地,再穿插进一些新的建筑元素,效果更为理想. 改建重点突出一个“旧”字:保留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以体现石库门建筑特有的清水砖墙特色;从档案馆找出当年由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原有图纸进行整旧如旧改造;将防潮药水像打针似注射进墙壁的每块砖和砖缝里,屋顶在铺瓦前先放置两层防水隔热材料,再铺上注射了防潮药水的旧瓦。不惜代价的修复,力求使改造后的石库门不仅形似,更神似当年的石库门。

踏着青砖步行街走进石库门弄堂,眼前是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除了落地的玻璃墙,从外貌看石库门,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进得门来,迎面却是一片新天地:不再是见惯了的石库门里的昏暗、杂乱,整个结构已被彻底改造,三层变两层,精美的欧化造型楼梯,天井上空的大幅框架玻璃,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壁炉和红木老家具相邻而处,酒吧、咖啡室与茶座、中餐厅和谐搭配,墙上的现代油画与立式老唱机悄声倾诉着这里中西合璧的文化韵味。外面是本世纪初风情万种的石库门里弄,里面却已完全是现代生活的舒适和惬意。你选择一个靠窗的桌子坐着,啜着浓浓的咖啡,透过落地玻璃,看到的是半个世纪前的建筑,悠长的弄堂、斑驳的墙面、雕花的木窗,旧的、新的,就这样包围着你,让你恍然隔世。

与石库门的出现真是惊人的相似: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结合,商业与文化联姻,又一次发生在20世纪末的石库门。改造后的“新天地”,将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小区,有聚会用的私人会所,有幽雅的酒吧街,有展现旧上海风情的博物馆、画廊、书店,也有石库门商场,还有弄堂步行街……

"新天地"的可贵指出在于它保护与再生了上海的城市生活形态,研究与探索开发当代都市的生活经验,强调的是生活形态本身.作为一项房地产开发,它关注的是再生上海里弄生活形态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这是真正高素质的商业头脑!

但是在新天地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新天地”昂贵的工程造价让后来的跟随者望而生畏,不计代价的投资建设,我们很难奢望会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新天地”的出现。如果再深层的想一想:投资者保证的资金回收绝对没有问题,那么高额的建设费显然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真正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新天地”只能是少数人的消费天堂,不再具有石库门的大众文化。其次,“新天地”大部分规划为商业、娱乐用房,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居住空间,以作为上海的里弄文化的保留。然而很难想象包围在一片商店、酒吧中的人们如何重拾往日弄堂的人情氛围,显然这样的石库门离人们的生活远了,或许往日里弄意义上的石库门真的要消失了。

但不管怎么说,“新天地”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踏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样的探索是永远不嫌多的。

更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资讯,欢迎光临上海老洋房

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作者:————————————————————————————————日期:

[组图]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异同 发来源:《中华建筑报》 摘要: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拱肋、飞扶壁,以及高高的垂直线条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际,创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充满了宗教的气氛,当光线射入深深的内部空间时,从五彩的玻璃中投射下来的光线更渲染了教堂宗教的气氛。而穹隆、纹样、彩色玻璃工艺等则借鉴了阿拉伯建筑风格。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伊斯兰风格建筑 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发轫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风格发展而来,文艺复兴时期获得继承发展。主要建筑是天主教堂,也影响到普通建筑。哥特式建筑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世纪~15世纪,法国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相互争胜。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增强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建筑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4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扶壁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得到大量运用。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在全世界,各地文化、地理以及建筑技术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建筑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特色。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形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 一、传统清真寺建筑样式 在阿拉伯国家及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里,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从两河流域到比利尼斯,清真寺的主要型制是巴西利卡式。由于伊斯兰教仪式要求礼拜时,朝圣者面向圣地麦加,所以,原来的巴西利卡式就被横向使用,长期沿袭并形成定制。但伊斯兰教的礼拜殿、邦克楼、沐浴水池、教室及殿内设圣龛等都有定规,从而组成完整的以宗教活动为中心的清真寺建筑群体。最典型的清真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也是早期最大的清真寺建筑群。该寺围墙东西比南北稍长,俱在300米以上,院子正中还有一个四合院,四角有方塔,其大殿靠南,进深三间,有两排柱子,在圣龛前开辟成一个独立空间,形成纵向的轴线,正中为一个穹顶。出于这种构思的完美性,

因而它成为各地区清真寺的范本,随着时代的变迁,集中式的穹顶式建筑成为伊斯兰建筑的标志。 尽管各地民族成分不同,地方传统差别很大,建筑也因地而异,采用的结构方式、平面布置也有变化。但是,伊斯兰教建筑却有其共同点,清真寺都喜欢表面装饰。因伊斯兰教规定禁用写实的动物纹作装饰,所以采用的题材是几何图案、阿拉伯的古兰经撷句和程式化的植物。在建筑中普遍采用富有装饰性的拱券结构,特别是大殿中使用穹顶。加之相应的建筑及装饰的陪衬(邦克楼、几何花纹等),使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富有神秘感。穹顶的采用在建筑上形成了与精神所融合的空间表现,这与伊斯兰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经历千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其建筑结构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风格不断成熟,艺术日趋完美,产生了其建筑的独特性,对世界建筑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二、逐步中国化的清真寺建筑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国内清真寺主要用砖石砌筑,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及细部处理基本上是阿拉伯式样。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宗教传播的需要,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尽管有些地方、有些清真寺建筑已被完全汉化,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高桥镇石库门建筑样式

高桥镇石库门建筑样式 一、石库门门头 石库门门头是石库门住宅最有特色的部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近代高桥镇上数量较大、普及面较广的居住建筑的显著符号。 石库门门头由木门、门框、门套和门楣及门环等组成。木门采用5——8厘米厚的实木制作,对开双门,门宽为1.4米左右,门高约2.8米,用木摇梗启闭,门面均漆黑色,门上有一对铜环或铁环。 早起石库门门框用南及一带运来的石料,后期石库门门框改用水泥或汰石子。门套有水泥砌筑的、西式半圆壁柱和砖砌壁柱。有的石库门不做门套,仅在门框处上方两侧和上方中央做些砖砌,使石库门显得简练典雅。 门楣是石库门门头装饰重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采用半圆形或三角形山花图案装饰,后来逐渐改为长方形的门框。 石库门门头是石库门住宅最有特征的符号,它印刻着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我们必须要保护好镇区域的这些石库门住宅建筑又要提高他的品味。 二、客堂 推开石库门漆黑大门,穿过天井迎面而来即是客堂。客堂是江南民居的厅堂演变过来的,在今日浦东周边的高桥古镇还可以看到厅堂的原貌。走进落地长窗,见方正的厅堂屏门前,摆着八仙桌和“太师

椅”,两侧摆着茶几和椅子。这样的摆设显然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而石库门客堂在建筑面积和设上较为精简一些。 客堂一般建筑面积在15——20平方米左右,侧门连着厢房,后门连着楼梯间,是整幢房屋交通的“枢纽”。大户人家的客堂是几代人聚会、就餐和会客的公共空间,长辈将这里当“客堂”教诲子女。信仰佛教的人家,客堂的供桌上还供奉着菩萨和贡品,有的在屏门墙上挂着关公神像,小户人家只是摆设八仙桌,主要功能是“穿堂”。有学问的人家客堂是展示主人才华的地方,在客堂的墙上可以欣赏到主人亲笔的水墨画好书法作品。 三、厢房 厢房乃是客堂和前楼的左右两侧部位称厢房;有前厢房、厢房、后厢房。厢房的称呼源自我国古代的古宅建筑,早在元代王实甫文学作品《西厢记》中,描写已过相国女儿莺莺夜奔西厢房探望生的爱情故事里面,就出现厢房名字。厢房即是卧室,除了放床和衣橱外,还兼梳妆和书房,所以在进深较大的厢房中做飞罩及挂落,起着隔断空间的作用。为了美观和保留传统习惯,用实木浮雕或透雕图案。早期石库门厢房一般都做飞罩和挂落,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很少保留。后期石库门趋于简介,不再做飞罩及挂落。 四、前楼 位于客堂上面,最初的早期老式石库门前楼称为客堂楼,相等于起居室功能,后来由于房屋紧缺,房地产商将客堂楼改为卧室,所以前楼即是二楼正房卧室,正因为卧室处在正中,按照中国的传统,主

02上海石库门设计说明091113-gg-h

绿地石库门项目设计说明 建筑篇 一、项目背景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拉开帷幕,向全球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主题。为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们提出以上海老里弄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创造一个有个性的新型社区,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有品味生活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上海独特的居住文化。 上海里弄文化是上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里弄是中西近代居住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是反映上海自身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重要载体,里弄生活的记忆也成为上海人的特殊文化基因。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我们力求里弄生活的复兴与再生,向宝山区展示最有价值的优秀传统建筑。 二、工程概况 1、概况:本次规划的地块位于宝山区顾村,规划范围北至水产路,南至A20高架,东至富长路,西至天极盛宅花园。该地块位于上海中心城外,东距蕴川路和轨道交通1号线约1200米,南临A20外环线,交通条件较好。相邻道路均为区级道路。 2、用地性质和面积:总用地面积约为102985㎡,商业、办公、住宅混合用地,其中住宅 占总建筑面积的49%;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20%,办公占总建筑面积的31%。 3、建筑退红线要求:退用地红线按照宝山规划部门要求进行退让。高层公共建筑长边退道 路红线12米,短边退道路红线10米,多层退道路红线6米。 4、容积率为1.25。 5、建筑密度不大于38% 6、绿地率不低于30%。 7、限高60米。 8、停车配置:符合《上海市停车场(库)设置标准》的要求,且规划要求住宅应不小于 0.72辆/户,其中住宅小户型以地面停车为主,大户型考虑地下停车;商业办公应不小 于0.5辆/100平方(建筑面积)。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方案设计任务书 2、基地周边项目简介 3、电子地形图 4、关于同意《宝山区顾村镇上海新格金属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沪府规(2009)100号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住宅设计标准》 7、国家及上海市其他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四、总体规划及布局 项目总体定位 住宅定位:——高品质联排别墅 商业定位:——社区会所,社区配套商业;石库门风情商业区(街) 办公定位:——小户型办公楼,公寓式办公楼 规划布局 本项目用地分为住宅区和公建区, 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3078平方米。在保留传统里弄住宅规划特色基础上,以里坊为单位,将整个规划划分为若干个里坊组团,组团之间为公共活动区域,在延续传统里弄尺度的前提下,选择主弄6米、支弄4.5米,保持里弄场所感的同时,满足消防等需要。组团结构明晰,空间形态强调归属性,组团的规划布局将每个区域尺度缩小使其更具亲和力,利于交流。发挥主弄支弄作为“公共起居室”的作用,充分挖掘里弄中的原有邻里结构、充满活力和亲和力的公共生活。 公建区:公建区总建筑面积为65616平方米,分为商业、办公和公寓式办公楼。规划结构清晰,尊重商业区、办公楼和公寓式办公楼不同的使用需要。规划道路清晰、明确,

伊斯兰建筑文化

伊斯兰建筑文化 城市设计学院 2011301540001 李昌文 摘要:伊斯兰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在众多伊斯兰文化遗产中,伊斯兰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从理性与感性并重角度赏析伊斯兰建筑文化,以探讨伊斯兰文化的理性与感性。 关键字:伊斯兰文化建筑清真寺 “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 假若世上失去了信仰,拿什么去寄养我们无处可归的精神。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封建王朝只剩下少许斑斑痕迹,而精神与信仰却在古老的教义下流转壮大——伊斯兰教。 “普通美国人心中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一个样子﹐他们念《古兰经》﹐手里端着自动步枪﹐女人蒙着头﹐男人留大鬍鬚。但是这部影片告诉观眾﹐世界上的医院体制是穆斯林创造的﹐他们也是最早掌握了切割钻石的技术﹐古希腊的哲学着作是被阿拉伯人挽救出来然后再传授给欧洲人﹐他们把印刷术在数百年后才教会欧洲人。”纪录片《信阳帝国》如是的介绍到,从570年先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到1566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像人娓娓道来,将人引入这信仰的国度中。 蓝天、大漠、戈壁、绿洲、雪山、冰川、草原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但在片片绿洲之上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一座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伊斯兰建筑,以其奇妙的造型、传统的建筑手法、独特的装饰艺术,构成了又一道凝重、奇丽的风景线。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或是进行贸易,又或是旅行,伊斯兰教亦跟随着他们传播着。 试图去走进这个国度,体味这个国家的世事变迁。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社会风貌,阿拉伯人并不像西欧的蛮族或者后来的蒙古人那样,将征服等同于烧杀抢掠和文明的毁灭,他们很聪明的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而且并不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强加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像中国建筑表象了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伊斯兰建筑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 建筑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一个名族的精神与信仰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

上海石库门之最

上海石库门之最"逸盧"面临搬迁 图片说明:2015年5月21日,上海济南路185弄17号石库门逸庐门头,有专家称它是上 海石库门保存最好的门头。 上海黄浦区济南路上有座名为“逸盧”的石库门,有专家称它的门头是全上海石库门之最,其中牌匾最大,雕花最饱满,属于精品,应明示保护。这里,曾是外国人驻足留念的地方,也曾是诸多电影中唯美片段的背景。 然而2015年1月,“逸盧”所在的济南路185弄整体开始搬迁。目前,老弄堂里还剩下七八十户人家,其中就有“逸盧”的一大家子。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探访济南路185弄(又名景安里)时发现,部分房屋已经开始拆除工作,不少已经搬走的居民回到弄堂重观纪念,对“逸盧”的命运也表示担忧。从事石库门研究多年的相关专家再次大声呼吁:“逸盧”属于上海建筑瑰宝,必须保护。 上海市政协“上海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研究”课题组近日专程赴石库门集中的虹口区调研,在考察了瑞康里、永安里和丰乐里后,课题组呼吁上海石库门申遗要保护生活习俗,并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 5月25日上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逸盧”不会轻易被拆除,已经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如何予以保护。 官方:今年1月开始整体搬迁,还剩下七八十户 5月21日下午,景安里前后200米长的弄堂过道,不时有人穿梭。居民胡阿姨称,自己在今年1月就已经搬到了嘉定,最近抽空回到弄堂走走。“住了几十年,趁拆光前再看看。”

据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济南路185弄及其附近几条弄堂原先共有1600多住户,自今年1月开始整体搬迁,目前百分之八十五都已经搬走了,还剩下七八十户。其中,17号“逸盧”与7号是私房,专家正在鉴定怎么保护,所以还没搬。 走进景安里,不少房门前已经砌起了灰色砖墙。现场有工人称,185弄的房子全部都会被拆,无一幸免,包括“逸盧”。至于拆完建造什么,工人并不清楚。大门保安赵师傅说,该片老弄堂在拆迁后将建造新的商品房。“以前很多老外还进来拍照呢,有的房子还拍过电影。” 当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从黄浦第五房屋征收事务所了解到,目前没搬走的住户是就搬迁地址或赔偿补贴等相关方面未签协议。但事务所只执行房管局的方案,是否会保留17号等,事务所称目前暂未收到文物局给出的保护通知。 之后,黄浦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称,在景安里搬迁工程启动后,就已经及时组织专家对17号进行鉴定,暂时还未得出结果。 5月25日上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区文保部门等一直在关注“逸盧”,不会轻易拆除它,已经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如何予以保护。 专家:把原居民都搬走,石库门风情将不再有 对于相关部门正在对“逸盧”价值鉴定,多年从事石库门研究的娄承浩教授坐不住了,他先后多次在微博上发帖称,“逸盧”的门头是“全上海石库门之最”,其中牌匾最大,雕花最饱满,属于精品,应明示保护。他甚至在一条微博中写道:“2012年9月的济南路185弄,炎热的夏天,邻居们在弄堂里乘风凉、拉家常,这种情景只有石库门里弄独有。虽身居市中心,里弄幽静,支弄更是静得掉下一根针也听得见,是安居乐业好地方。现在把原居民都动迁了,开始拆屋了,风情不再会有,我去了几次都很伤感。” 5月24日,娄承浩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17号逸盧,原是虞景记营造厂老板私宅,1921年建造时共建八幢石库门,最大最好的一幢名为逸盧。建筑体量特大,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清水青砖墙墙体工整,尤其石库门头十分精致堪称上海之最,山花浮雕立体性很强,图案完整,门楣上的石匾也是上海最大。这里天井超大,楼层走马廊栏板有木雕板和木格窗。在室内,客厅船轩和西式线条吊平顶,为中西合璧典型;厢房木窗菱形图案和彩色凹凸玻璃很精致。由于是高先生兄妹一家居住,建筑保留基本完整。该宅是上海建筑瑰宝,应予保护。 而景安里门口的7号,原是开化工厂老板张幼臣以工厂名义买进的石库门,三开间,公私合营时该宅归工厂所有,分租厂里职工居住,所以原貌基本保留。该宅是江南民居演变为石库门的典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木雕腰线,客厅、前楼、厢房都有完好雕刻木窗,上面人物和花草栩栩如生,雕刻刀法洗练,实属精品。厢房两扇木门似西方教会建筑门,客厅石膏吊平顶和彩色地砖、木窗上异形凹凸玻璃都很精致。该建筑曾为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综述

摘要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涵盖了从伊斯兰教兴起至21世纪在穆斯林地区和伊斯兰文化圈内形成的各种建筑风格与样式。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要塞、学校和各类文化设施,其风格影响并带动了伊斯兰文化圈内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伊斯兰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随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以及西班牙。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对伊斯兰建筑的起源、文化、特征、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列举了国内外的伊斯兰建筑实例。 关键字:伊斯兰建筑艺术清真寺

0 前言 建筑是什么?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地域元素、艺术韵味的建筑便变得像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盒子。倘若附加以民族和文化的个性体现,很可能便找到它本身富有生命力的源泉。建筑的代言符号往往决定建筑的形式,包括内部空间布局,外部造型等。往往并不是技术,而是当时的文化铸就了建筑的个性。 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之一。与生俱来便带着宗教文化的气息,所传递的无不是宗教的各种信息,背后担负的文化责任之重,可想而知。人影响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影响人。故而,从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单体建筑,往往可以窥探到其背后的故事,能够听到到建筑“呐喊”出来的历史号角。 伊斯兰教始于公元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立,它主要由阿拉伯人信奉,现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地区,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到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阿拉伯建筑师们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在吸收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营养的同时,以高度的智慧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伊斯兰建筑文化实际上就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异样的风格和丰富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伊斯兰建筑在伊斯兰艺术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文化的更新前进,伊斯兰建筑艺术在各个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成就涉及范围包括伊斯兰宗教建筑礼拜寺、帝王宫殿以及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故而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像可容万人祈祷的国家标志性建筑摩洛哥大清真寺、中国新疆的香妃墓,以及大量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建筑。其建筑形式体现端庄肃穆,强调垂直的轴线,体态简洁稳定,穹顶与光塔对比强烈,厚重朴实,如早期为纪念穆罕默德登天而建的圣石庙,后期的陵墓等。细察这些有浓厚文化的建筑,对于我们了解伊斯兰文化非常有益。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尔陵。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是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浅谈石库门建筑

几个世纪以来,各种类型建筑的建设始终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系统下,没有任何对过去的关注。如何使现代新建筑的创造与历史遗址的保护相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的文明不仅革新了建筑技术和材料,而且在城市的规划和结构上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就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遗产保护的同时,才发现这种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导致了纪念碑和遗址的大规模破坏。同时,新材料(钢、混凝土和玻璃)也带来了与我们以往所接触到的完全不同的建筑物。显然这些新建筑不可能是完全孤立于老城之外,它必然要与传统发生交集,并且可能造成对传统的冲击,因此也带来了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新课题:不只是要保护古建筑的问题,还有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问题,以及城市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规律的,历史保护就是要保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因此它不仅应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还要保护那些表面似乎破旧,但反映城市过去的旧城部分。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如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一样。城市记忆也反映着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历史的真实。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逐渐形成的,形成难,毁坏却容易;一朝毁坏,数十载难以恢复,甚至根本不能恢复。而且每个城市的特色又是不能移动和相互代替的,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在国外,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很多,针对现代化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的新的课题,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态度: 1、特定的遗迹、纪念碑或是建筑群必须被看成是极为神圣的,任何明显的现代性宣言都是不能容忍的。(例如凡尔赛,华沙中心区的重建) 2、在遗址内或是附近建造任何建筑物,都必须模仿已有的建筑形式,形成完全一致的风格。 3、不仅如此,要告诉其他人,我们应该努力探求一种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对话。 4、则是以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为代表的,完全漠视其已经对城市主要街景造成的巨大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进入开发建设的黄金时代,建设性的破坏导致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不见了,城市的记忆也被打断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在今天的首都已难得一见了,即使已有无数的专家学家呼吁过了,但也只剩下古老的故宫包围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 就在这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形式下,真正的古建拆的差不多了,古城的文化差不多也消失殆尽了的时候,人们的怀旧思潮却空前的泛滥起来。九十年代我国对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探讨也乐于停留在仿古与复建的层次上,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街”、历史名楼名城的复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不少精品,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单的、甚至是粗糙的模仿。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很多观念上的原因,也有资金、技术等问题,还涵盖了社会制度、思想方面的因素,显然不是建筑师个人或是单纯建筑行业可以解决的。然而建筑师对于传统与现代在中国大地上的对话的追求也不乏许多积极的范例,吴良镛先生在北京的菊儿胡同是一例,正在上海进行的“新天地”工程也是如此。 旧石库门:华洋杂居的开始弄堂文化的起源 有人说,上世纪上海有四大象征:外滩万国建筑群、商店积聚的南京路、古

伊斯兰建筑风格

伊斯兰建筑风格 作者:yanxin 日期:2007-4-20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 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是伊斯兰建筑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表现出

一种传统性。 伊斯兰建筑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们融和了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的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大约有七个,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美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艺术审美,建筑艺术是艺术诸多门类中一个重要门类,在西方,经常被置于所有艺术最重要的地位。建筑艺术也是一种艰难的艺术,没有指点是不容易入门的。 伊斯兰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那些清真寺。伊斯兰教的教徒每天要坚持5次祈祷。作为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在这块干枯的土地上离不开水,因而任何一个寺院中心都有斋戒淋浴的池子或泉水、院落(叫拜楼)、水池、祈祷用的拱廊和礼拜墙,再加上米赫拉伯(礼拜墙中间凹进去的壁龛),构成了清真寺的基本面貌。米赫拉伯的功能是标明麦加的方向。此外,正入口的穹隆形门道(艾万)也是清真寺的典型特征。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是穹庐顶和拱券顶以及两个主要装饰—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帕提”和钟乳饰。“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钟乳饰是墙和拱顶之间具有装饰性的过渡部分。伊斯兰建筑上的这种结构,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它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55644.html,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作者:单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扼要分析伊斯兰宗教、文化演化过程,对其建筑风格进行要素分解和归纳, 探索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本文还对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建筑风格;伊斯兰风格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58-01 一、伊斯兰建筑文化 公元7世纪中叶,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创建了信仰独一真主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本身具有人生观、宇宙观的真理性和合理性,一经建立,旋即在迅速传播。伊斯兰宗教文化显示出其开放性、兼容性、继承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五大优势,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阿拉伯各族人民在吸收融会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阿拉伯人和各族穆斯林在诸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地理、逻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等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修建了诸多堪称世界最优美的一流建筑物,这些别具风采的伊斯兰建筑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独领风骚。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 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 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特征 伊斯兰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文化精华,形成独有的风格。清真寺强调垂直轴线,体形简洁稳定、风格厚重朴实、形象端庄浑穆,纪念性很强。在家居建筑领域,多种文化交融并带有浓郁地域民族文化特点的风格,恪守神圣的宗教崇敬,融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留了素雅的色彩,增添了鲜活的情趣,严肃而不泛活泼,缤纷却不失庄重。 伊斯兰建筑几乎都以穹隆夸示,韵味十足。穹隆线型还常用于开孔顶部设计、装饰图案主线条等。开孔一般有尖拱、马蹄拱、双圆心尖拱、多叶拱、正半圆拱、圆弧拱等等。拱型门窗一般有大面积图案装饰。门楣、壁龛、前廊、藻井、梁枋、木柱等,多采用浓彩绘制花卉、水果、花瓶、风景及几何图案和文字。 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主要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文、文字等等,这些图案多是无限延续的方式被运用,并且其形式变化无穷无尽。

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

旧住宅改造应以人为本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关键字:旧住宅,改造,以人为本,和谐改造 前言: 上海旧住宅有各种难处,是全国出了名的。上海是个大都市,可很多居民居住的房屋小得挤的无法想象。 不过,近年来上海旧房改造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上海市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内各式旧住宅进行改造。其初衷定是好的。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居民需要改造什么?怎样的改造方式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对比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和一个已经完成改造的小区,虽然这两个小区离得很近,但由于改造进度与改造方式等的不同,两个小区的居民对“旧住宅改造”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小区改造过程与结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旧住宅区改造的问题症结,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案例调研: 鞍山四村二区(59-79号)、鞍山四村三区(80-116号) 小区区位图 小区简介: 这两个小区同属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分属不同的居委会。它们在1999年改造前

的历史沿革大体上是一样的。 鞍山四村始建于1954年,建于著名的上海“两万户”建成之后,为三层砖木结构。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后经济恢复期,当时的上海居民普遍居住在石库门之类的旧式里弄里,非常拥挤,公共设施条件也相当差。而鞍山四村之类工人新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小区设计标准低、间距宽、占地广。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进步,居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要求政府对这片小区进行改建。改建主要在原本三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上加建了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并在小区内加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在小区外加建了菜场。户型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外也加建了一些混合结构的住房,为四至六层。 1999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的“平改坡”旧房改建工程,改造重点为环境改造、房屋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据居民讲,由于二区内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改建难度较大,第一次大规模改建中并没有进行到这里。而三区则从房屋,到环境,再到配套设施良都进行了良好的整改。 调研情况: 1.居民和社会结构 两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为中低收入者,上海本地人占大多数,年龄成份偏老龄化。这两个小区建造得比较早,有些居民从小区建成起就居住在这里,更有许多居民就出生在这里。尤其在一到三层,有很多“看着小区成长起来”的居民。 这里的住房条件不大好,年青一代有能力的都搬了出去。致使这里老龄化程度重。 三区也是同样。黄昏时分,小区活动广场和公共绿地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在小区里的生活自由而安全。 2.小区住房的户型、面积 两个小区在“平改坡”改造前,都为不成套的住宅,为上海典型的“新工房”。两户为一个单位,共用一间厨房(8.5m2)、一个卫生间(1.2 m2)。每户拥有一间卧室,有大小间之别(大间20.4m2,小间15.3m2)。 三区在改造后大部分房屋成了外楼梯连廊式。 而二区正在改建的住宅将要改为“独门不独户”的住宅。 3.改造重点和方式 三区改造重点:建造独门独户,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外楼梯。 三区从2000年起进行旧房改造,历时两年多,对小区内几十幢工房进行了

上海新天地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上海新天地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项目简介 ?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以石库门旧建筑区为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政府实施城区改造工程,计划拆除大量旧 房,为配合卢湾区的开发,这一区域的老式弄堂也列入改造范围 ?1999年,瑞安集团取得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土地,开始新天地 改造项目 ?瑞安集团斥资6.7亿人民币,用于新天地地区近万人的动迁安置 ?土地面积:约52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 ?物业构成:零售(14.1万平方米) 酒店/服务式公寓(6.1万平方米) 办公楼(39万平方米) 公寓(51.4万平方米) 人工湖绿地 ?动工日期: 1999年初 ?开发周期: 15年分期开发,预计到2012年完工 ?开发商:瑞安集团

人工湖 + 绿地 企业天地 翠湖天地 二期 一期 北里 南里 上海新天地 — 整体开发规划 ? 两栋五星级豪华酒店 ? 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 预计2008年8月竣工 ? 由瑞安开发,引入国际知名 ? 酒店管理集团 ? 目前已经动工 ? 翠湖天地三期以及新天地二 期 ? 住宅+零售的模式 ? 为顶级时尚品牌度身定做的 ? 新天地二期,将沿马当路建成 ? 商业配套面积约13900平方米 ? 翠湖天地三期约400套公寓, ? 82000平方米。 ? 预计2008年竣工 ? 目前已经动工 ? 企业天地二期(三号楼和四号楼) ? 办公部分建筑面积每栋50,000平方米 ? 下设顶级品牌旗舰店50,000平方米 ? 预计2010年竣工 ? 将延续国际甲级写字楼的高标准,吸 引国际知名租户 ? 目前正在实施动迁 ? 68层超高写字楼一栋 ? 浦西又一标志性建筑 ? 造型为市花“白玉兰” ? 瑞安集团总部大楼 ? 办公部分建筑面积170,000sqm ? 商场部分建筑面积50,000sqm ? 预计2012年竣工 ? 动拆迁尚未启动 ? 三四个不同规模的剧场 ? 类似美国百老汇 ? 丰富太平桥地区的功能 ? 尚未动迁 新天地

建筑改造论文

浅谈建筑的改造 摘要:大型枢纽铁路工程交通换乘方式复杂,改造工程程设计要同时考虑既有、改造、新建、规划等问题,以及不同阶段各种交通设施及交通方式的衔接与换乘,同时还要在复杂的控制因素条件下解决既有建筑中滞留的问题,以满足现在以及远期规划的铁路运输流线组织需求。 abstr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ransfer options of large-scale railway projects, various transfer options, combined with all transport facilit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ll possibilities of design, including preservation, reconstruction, new construction and new planning. in the meantime, the remaining problems of existing buildings should also be solved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 controlling factor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organizing railway transport circulation in both current and further planning phases. 关键词:铁路客运车站,改造,旅客流线 key words: railway station, reconstruction , passenger circulation 中图分类号:f56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改造这个词汇在当今的建筑发展上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并且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比如上海的新天地改造,一时成为一种时尚。新天地的改造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 7月初,我和课题组同伴先后两次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通过观看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大家萌生了研究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大致意向。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可,于是微课题研究逐步展开。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选择石库门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 1、对石库门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缩影的责任感 刘易斯·茫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石库门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生动演绎,更是上海150多年历史与文化的缩影。丘吉尔也曾说:我们塑造了自己的房屋,而房屋又塑造了我们。石库门“刻录”了上海人生动的世风民情,影响着上海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上海学生,我们理应传承石库门所代表的上海文化,并为保护石库门建筑而做出努力。 2、因石库门生活体验缺乏而导致的好奇心 我和同学们大都居住在上海的第一座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中,老工人新村的建设体现了社区整体规划的先进思想,但住房结构以及由此而营造的生活氛围完全不同于石库门里弄。因此,同学们对这一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式样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石库门里弄中邻里亲情的真切体验。所以,对“石库门生活好不好玩”的好奇,对“为什么石库门能够成为海派文化象征”的困惑,成为尝试探

索的内驱力。 二、研究思路 研究刚启动时,我们曾提出了比较“高大上”的研究方案。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毫无经验,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诸多任务,于是就尝试降低课题研究的要求。我们删除了“感受石库门的建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目标,调整“了解石库门维护、保全工作现状”为“实地走访1—2处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最终,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首先,通过参观城市规划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了解石库门建筑的兴起、发展和变迁过程。其次,通过实地寻访1—2处现存石库门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第三,通过个别访谈和文献学习,形成对改进“石库门文化”教育的若干建议。 还要提及的是,考虑到论文资料的专业性太强,明显超出了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指导老师决定先自己进行学习,然后向我们讲解石库门相关知识。 三、研究内容 1、石库门的发展变迁 通过规划馆参观和文献资料学习,课题组成员对石库门的兴起、发展及内部结构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由于研究周期短,我们未能针对石库门功能、石库门史实等专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1)石库门的兴起 ●兴起

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19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承重砖墙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石库门”。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上海民居有“弄”的称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读不准这个字的音,其实,“弄”只是有别于街面房子的“胡同”的通称。早期的石库门大多叫弄、里,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弄”,又叫“弄堂”。弄堂常用弄、里、坊、村、公寓、别墅等名号,级别逐次提高。后几种又称为新式里弄,居住条件已明显优于早期的老式石库门,配有欧式壁炉、屋顶烟囱、通风口、大卫生间等。 新式里弄住宅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租界内,总体上比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代住宅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构,注重使用功能。新式里弄外形别致整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有别于旧式石库门。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石库门住宅正在逐步消失,替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 上海的住宅石库门文化如果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上海的民居更广泛的代表了上海的数千年的上海人的住宅文化,他与这座城市一起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轮回,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沦陷和辉煌从上海南汇、松江、川沙、青浦等地保留的历史上各个朝代各种风格的民居,他向人们展示了他曾经有过的风采,同时揭开了上海民居文化的奥秘。 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城市,所以他在民居建造风格上,明显存有南北各地的痕迹,上海的民居从其座落造型更象北京的四合院,其中那些富贵人家的风格布局更接近于江南园林,其内在结构与宙宇宫廷也有相似的地方,门前石狮、石鼓、石麒麟,园内石松、石笋、石锁、石敢当室内客堂(大厅)更是雕梁画柱一派富丽堂皇。如果点上一柱香,再来点江南丝竹那真是烟雾绕梁仙乐满堂。 上海的民居按房间的多少分别用数字来表示一般只称单数,有三间堂、五间堂、七间堂、九间堂也有按坐落造型称的如四合院式U字型的上海人叫做绞圈,也有按坐落进深称的一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