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发动机原理

拖拉机发动机原理
拖拉机发动机原理

工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工作物质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的循环功W与循环加热量Q之比

压缩比:ε=Va/Vc

压力升高比:λ=Pz/Pc

循环平均压力Pi: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指示功Wi: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

平均指示压力Pmi: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指示热效率ηi: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料消耗率b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平均有效压力P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是发动机的对外输出功率

有效扭矩Ttq: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有效燃油消耗率b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之比

升功率PL: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比质量me:发动机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机械效率ηm: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1千克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o 之比

充气效率ηv: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之比.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速度特性: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外特性:节气门保持全开,所测得的速度特性为外特性

燃料调整特性:一定节气门开度和一定转速下,发动机功率Pe和燃油消耗率be 随燃料消耗量β(或α)的变化曲线。

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保持调速手柄位置一定,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

扭转储备系数:μ=(Ttqmax-Ttq)/Ttq×100%

稳定调速率:δ2=(n3-n1)/n标定

瞬时调速率:δ1=(n2-n1)/n标定

万有特性:较全面的表示发动机的性能,应用多参数的特性曲线。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汽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前角该表而变化的关系

分子变更系数:1千克燃料所形成的混合气燃烧后的摩尔数与燃烧前的摩尔数之比

三,填空题

1、工程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熵)、(焓)、(热力学能);(过程量有容积变化功)和(热量)。

2、混和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是由(V《定压》)和(P《定容》)构成的。

3、在初态、加热量和压缩比相同的条件下,三种理想循环中(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

4、发动机热力循环中,要使工质从高温热源(取得)热能而转变为机械功,则必须同时(低温热源放出热量)

5、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有5个过程组成,(依次是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过程)。

6、研究发动机实际循环所用的两种示功图是(P随汽缸工作容积)和(P随曲轴转角)

7、指示指标是用于评定(实际循环)质量好坏,而有效指标是用于评定(整体性能)。

8、同一台发动机,其有效指标比指示指标数值大的指标是(有效燃油消耗率)

9、某发动机的指示功率很大,而有效功率很少,说明该机的(机械效率低),应该尽量(减小机械损失)

10、强化发动机的两个方向是提高(升功率)、减小(比质量)

11、非增压发动机主要机械损失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摩擦)损失,(驱动各附件)扣件和(泵气)损失。所占机械损失的百分比分别是(62%-75%)、(10%-20%)、(10%-20%)

12、当转速增大时,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大)

13、发动机转速提高,机械效率(降低)。

14、汽油机负荷减小时,残余废气系数(增大)

15、发动机经长期使用,轴承间隙变大,应选用粘度(大)的机油。

16、充气系数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的新鲜充量之比。

17、发动机实际充气量测定是用(流量计)测出发动机(每小时实际充气量)

18、在配气定时中,(进气迟闭)角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最大。

19、进气终了温度升高,则充气效率降低。进排气管动态效应归结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

20、欲提高汽车的爬起能力,进气迟闭角应(减小)

21、汽油机负荷调节的方法是(量)调节,柴油机负荷调节的方法是(质)调节

22、汽油馏出10%的温度低,会使汽油机的冷车起动(容易),但汽油机运转过程中在汽油输送管路中形成(气阻)现象。

23、国产汽油以(抗爆性)为性能指标,70号汽油表示(辛烷值)为70

24、辛烷值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16烷值表示柴油的(自燃)性能

25、汽油50%馏出(温度)的高低影响汽油机的(暖车时间),(加速性),(工作稳定性)等性能。

26、为了便于分析,汽油机燃烧过程通常分为(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三个阶段

27、汽油机高速运转时,因(火焰速度增加)而使爆燃倾向(减小)

28、汽油机在过量空气系数α=(1.03~1.10)时可以获得最好的燃烧经济性,其主要原因在与(燃料燃烧完全,be最低,yi最高)

29、为使汽油机燃烧过程有效进行,当转速(升高)或(负荷)降低时,均应加大点火提前角。

30、汽油机燃烧过程通常出现在不正常燃烧现象有(爆燃)和(表面点火)。

31、汽油机在(低)转速,(高)负荷工况时最容易发生爆燃。

32、为了便于分析,柴油机燃烧过程通常分为(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

四个阶段

33、根据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要求,喷油嘴主要分(孔)式和(轴针)式两种

34、雾化质量一般时指喷雾的(细度)和(均匀度)

35、减小喷油延续角会使超有机的经济性变(好),工作柔和性变(差)

36、柴油机燃油喷注的基本特征参数为:(喷注的射程)、(喷雾锥角)与(雾化质量)。

37、柴油机压力升高率的大小主要与(着火延迟)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的数量有关。压力升高率大,则柴油机燃烧噪声(增大)。

38、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两种方式是(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

39、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空气的两种涡流是(进气涡流)和(挤气涡流)

40、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为(着火延迟)期

41、柴油机产生燃烧噪音的直接原因是(速燃)期中(压力升高率)过大所致。

42、ΔP/Δφ过高,柴油机燃烧噪声(大),机械负荷(增大)。

43、ω形燃烧室的经济性和冷起动性(好),但工作柔和性(差)。

44、汽油机转速一定时,每小时耗油量B主要取决于(节气门开度)和(混合气浓度)

45、车用发动机对万有特性的要求是:最经济区域应大致在万有特性的(中间)位置,使常用转速和负荷落在最经济区域内,并希望等油耗率曲线在(横)向较长。

46、汽油机通过改变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柴油机通过改变每循环进入气缸的(喷油量)来改变负荷。

47、万有特性曲线上等耗油率曲线越靠近(内)层,则经济性越好。

48、汽油机节气门开度越小,扭矩随转速提高下降得(越快),而且最大扭矩点及最大功率点均向调整方向移动。

49、两极式调整器的功用是(防止怠速不稳),(防止飞车)

50、发动机排气中,主要污染物包括(CO),(NOx),(未燃物)和(微粒)

51、发动机缸内高温富氧生成的有害污染物是(氮氧化物)

52、柴油机在(低)温时生成蓝白烟;在(高)温时易生成黑烟

53、促使NO生成的三个因素有(高温)、(富氧)和(反应滞留时间)

54、减小点火提前角对降低(NO)和(HC)的排放有利。

55、怠速与减速工况是(HC)生成的主要工况

56、下列参数变化时,说明汽油机爆燃和柴油机工作粗暴的变化倾向:(1)压缩比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降低)

(2)进气温度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降低)(3)燃料自烯温度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降低),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4)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5)冷却水温度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6)发动机负荷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降低)57、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进气管真空度(降低),充气效率(升高),残余废气系数(降低),着火落后期(缩短),火焰传播速度(慢)

58、柴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进气管真空度(基本不变),充气效率(减小),循环供油量(增加),着火落后期(缩短),过量空气系数(变小),排气烟度(增大),噪声(变小)

59、汽油机油门位置不变,转速增加时,进气管真空度(增大),循环供油量(增大),排气温度(升高),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大),机械效率(降低)

四、作图题

1、画出发动机常见的三种理论循环的P-V图和T-S图。(page 1)

2、画出非增压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图的P-V图。(page 20)

3、画出换气损失图,并写出各项损失的符号及名称。P25

4、画出柴油机燃烧过程曲线(P-φ)图,并标明燃烧过程的几个时期。P99

5、画出汽油机燃烧过程曲线(P-φ)图,并标明燃烧过程的几个时期。P64

6、画出柴油机的外特性曲线。P138

7、画出汽油机的外特性曲线。P136

8、画出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标出各特征点)P135

9、画出汽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P134

10、画出汽油机燃料调整特性曲线。(P78,a点节气门全开情况)

11、画出柴油机速度特性形式的调速特性曲线。P145

12、画出汽油机有害气体CO、HC、NOx与空燃比A/F的关系

五、简答题

1、试述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

答:1)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5)所有过程为可逆过程组成。

2、用P-V图和T-S图说明,当定容加热循环加热量Q1一定、压缩比增加时循环热效率的变化。

曲线。P185

3、试述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答:1)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容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2)实际循环中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因此会造成功的消耗,称为换气损失。3)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损失和补烯损失;实际循环汇总会有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在高温下部分燃烧产物分解而吸热,使循环的最高温度下降。4)实际循环中气缸壁和工质间自始至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造成损失。

4、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包括那几部分?各占比例如何?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

答:摩擦损失,占62-75%;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占10-20%;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占6-10%泵气损失,占10-20%。机械损失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

5、试分析转速和负荷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答:转速n上升,各摩擦副之间相对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加。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加大,活塞侧压力和轴承负荷均增高,摩擦损失增加;泵气损失加大。驱动附件消耗的功多。因此,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转速一定时,负荷减小,平均指示压力pmi随之下降,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变化很小,因为pm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摩擦副的相对速度和惯性力的大小,根据ηm=1-(pmm/pmi)知,随着负荷减小,机械效率ηm下降。

6、试分析影响充气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进气终了的压力pa,进气终了的温度Ta,残余废弃系数γ,配气定时,压缩比,进气状态。

7、试分析进气迟闭角对充气效率及有效功率的影响。

答:加大进气门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增加,有利于最大功率的提高,但对于低速和中速性能则不利。减小进气迟闭角,能防止低速倒喷,有利于提高最大扭矩,但降低了最大功率。

8、简述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组 2010年10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提高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并获得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车用发动机的特性和试验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和今后工作中合理运用发动机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考核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考核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加以细化,按章节详述如下: 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建立目的、方法、基本假定、类型和特点;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基本理论循环的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因素。1.2 发动机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与实际循环;实际循环的表示方法;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5个过程;实际循环各过程的起始与终了参数。 实际循环的评价指标——指示指标:动力性指标——指示功、指示功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3 发动机整机性能 发动机的性能试验的方法、设备与试验过程;发动机的性能的评价指标——有效指标: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和平均有效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排放指标与噪声指标;其它性能指标。 1.4 发动机机械损失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定义与评价指标,主要是机械损失功率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机械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与原理: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等;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设备与试验过程。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拖拉机汽车构造原理专业:农业机械 三穗职校培训中心 2012年9月13日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编号 英文:Principle of Automobile Engine 学分 2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性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和班级:2012农业机械专业共 2 个班 课程学时34 学时周学时 2 学时起止周1—18 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4 学时;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内燃机学 作者:周龙保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 主要参考资料及指定参考书《内燃机原理》主编:刘永长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内燃机原理》主编:蒋德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汽车发动机原理》主编:陈培陵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主编.董敬(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刘峥、王建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蒋德明主编。《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边耀璋主编。 《内燃机习题集》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1年,[日]竹内龙三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编制:徐斌 《汽车发动机习题库》编制:徐斌 审核 意见 教务主任(签字): 年月日 周次第1-2 周日期2012年9月3日、12 日 节次第一章

周次 第3-4 周 日 期 2012年9月20日、28 日 节次第一章 授课内 容 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介绍, 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及技术发展情况。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目 的 了解内燃机发展历史和技术概况,掌握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教学重 点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教学难 点 无 教具 和 媒体使 用 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 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 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 课程简介,教学安排,教学大纲介绍等 一、一、内燃机发展历史简介 1.1.第一台内燃机的出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发明。 2.2.汽油机、柴油机、转子发动、增压发动机的产生 3.3.燃料的发 二、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新技术 1.1.汽油机与柴油机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2.2.新技术的介绍 柴油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高能点火、多气门、可变技术、排气净化新技术、发动机增压中冷与强化、灵活燃料、混合动力用小排 量发动机、稀燃与速燃、发动机综合控制、新型燃烧室 、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 作业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 一、拖拉机的工作原理 (一)轮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 1、拖拉机的行驶 拖拉机能行驶是靠内燃机的动力经传动系统,使驱动轮获得驱动扭矩Mk,获得驱动扭矩的驱动轮再通过轮胎花纹和轮胎表面给地面小、向后的水平作用力(切线力),而地面对驱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饭作用力Pk,这个Pk饭作用力就是推动拖拉机向前行驶的驱动力(也称喂推进力)。当驱动力Pk足以克服前后车轮向前滚动阻力和所带农具的牵引阻力时,拖拉机便向前行驶。若将驱动轮支离地面,即驱动力Pk等于零,则驱动轮只能原地空转,拖拉机不能行驶;若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大于驱动力Pk时,拖拉机也不能行驶。由此可见轮式拖拉机行驶是由驱动扭矩驱动轮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驱动力要大于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影响拖拉机行驶有主要因素。 2、影响拖拉机行驶的主要因素 (1)滚动阻力 拖拉机的滚动阻力,主要是由于轮胎和土壤的变形而产生的,在拖拉机的重量作用下,轮胎被压扁、土壤被压实。车轮在滚动过程中、轮胎沿圆周围方向与地面相接触的各个部上继被压扁变形,且把车轮前面高出土壤压下去使土壤压下去使土壤变形而形成轮辙,即产生了阻碍车轮向前滚动的滚动阻力。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地面的坚实和潮湿程度上的垂直载荷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对同一台拖拉机来说,若地面条件不同,其滚动阻力也不同,如在沥青和水泥或干硬地面上行驶滚动阻力小,拖拉机牵引力就大,在同样使用条件下,若加在轮胎上的重量越大,土壤在垂直方向的变形越大,滚动阻力也就越大。一般说来,减少轮胎本身的变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变形,有利于减少滚动阻力。若拖拉机在松软地面上行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与应用资料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与应用 第一编 发动机 一、基本知识点 1、内燃机的作用是将燃料和空气引入汽缸内部燃烧,将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然后以扭矩形式通过车辆的传动系给着地的车轮,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又称为车辆的心脏。 2、发动机类型按燃料方式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按冲程数目分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 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由两大机构:曲轩连杆机构..(含机体.)、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燃油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和电气系(含点火系)所组成。 4、活塞由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运动一次的过程称作冲程。 5、在一个汽缸里,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让出的空间称为汽缸工作容积。多缸发动机全部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常称为排量。 6有效扭矩是发动机通过飞轮向外输出的扭矩。 7、干式缸套不直接与冷水接触,而湿式缸套的外表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 8、汽缸套有整体型、干缸套型、湿缸套型。 9、汽缸垫装于汽缸体与汽缸盖接合平面之间。作用是防止汽缸漏气和漏水。缸垫一般用铜皮或钢皮包石棉板,表面还涂上石墨或硅。 10、气油机常见的燃烧室结构形式有半球型、楔型及浴盆型等。 11、装汽缸盖和汽缸垫时,为保证装配质量,缸盖螺栓应使用扭力扳手,并由中间向四周,按规定扭力矩分三次逐步扭紧。 12、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和连杆所组成。 13、活塞与汽缸盖组成燃烧室,承受燃气压力并通过活塞销和连杆将压力传递给曲轴。 14、活塞环分气环和油环。气环的作用是密封汽缸,防止漏气并帮助活塞散 热。油环的作用是形成一层必要的油膜来润滑活塞和汽缸壁,同时刮去多余的机 油。油环分普通油环和组合油环。 15、选择气环时,必须保证环应有的弹性,保证坯的侧隙和端隙的大.小,... 保证安装时各道环的开口互相错开。 16、连杆的作用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17、曲轴一的一作用是将从活塞经连杆传来的力,转变成扭矩输送给车辆的传动机构,并带动各辅助机件运动。 18、为了减轻重量以减少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连杆轴颈制成空心的,并在 曲柄靠主轴颈的一侧装有平衡铁。 19、为了保证曲轴高速旋转,轴颈装有滑动轴承,为了防止曲轴的轴向窜动, 在主轴颈和轴承座之间装有止推片或锁定凸缘。 20、飞轮的作用是:将作功冲程轴时曲轴所得到的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带动 曲轴连杆机构完成其余辅助冲程,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便于车辆平稳起步和发动机起动;使发动机能克服短时间的超负荷;校准发动机的点火时刻和喷油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

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 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 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原理试卷附答案

命题人:姜勇剑 3.气门间隙是指 [ ] [ a ] A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 4.汽油机的爆燃 [ c ] A在点火之前,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B在火焰传播初期,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C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离火花塞远处的末端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D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始终极快。 5 .内燃机的速度特性是 [ a ] A发动机的油门调节机构位置一定,各主要性能参数(Pe 、Mtq、b e)随发动机 6.汽油机的运行工况主要有冷起动、怠速、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全负荷、加速,其中化油器式汽油机需要浓混合气的工况是 [ d ] D 冷起动、怠速、小负荷、大负荷、全负荷、加速 7.汽油的牌号越高,说明燃料的[ b ] A热值越高 B抗爆性越好 C辛烷值越低 8.汽油机随着负荷的增大,节气门后(进气管)的真空度 [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大于怠速的真空度 9.决定柴油机最佳供油提前角的是 [ d ] C 发动机的最大供油量 D 发动机的最大负荷和排放 二.填空题(20*1) 1.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Pe、有效转矩Me)、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ge)等。2.柴油的牌号是以其凝点温度命名的。 3.柴油的自燃性用其十六烷值参数表示。 4.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形式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类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 8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当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_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三.简述名词术语(8*3) 1.空燃比-进入缸内的混合气中空气重量与燃油重量之比。 2.充气效率—进气终了,实际进入缸内的空气质量和理论上(按照进气管状态)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 3.汽油机外特性—全负荷(节气门最大开度)的速度特性。 4.过量空气系数—一燃烧1kg燃料实际供入缸内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5.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6.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冷态时,气门与摇臂接触间的间隙。 7.配气相位-指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角度(相对于上止点或下止点而言)。 8.发火性-指柴油的自燃的能力。 四.简答题(6*6) 1.何谓爆燃?汽油机出现爆燃后,发动机会有哪些迹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 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 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 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 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 的排气涡轮增压等。 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机械原理等。 参考教材: 《内燃机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刘永长 《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蒋德明 《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陈培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董敬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刘峥、王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年蒋德明《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边耀璋

授课章节: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3种基本理论循环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比较; 2.掌握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 3.了解发动机的其它性能;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损失的4种测定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途径,了解发动机热平衡的分析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的: 1.能结合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分析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 标,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 措施,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授课学时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车发动机动力强劲,马力大,加速性能好,是如何评价出来的呢及如何界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发动机理论循环 (1)三种循环 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和标准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 第一章 1-1 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 (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循环平均压力为代表 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经济性和循环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各种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如下简化: (1)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 (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1-3 试分析影响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循环热效率有: (1)压缩比εc; (2)等熵指数k; (3)压力升高比λp (4)初始膨胀比ρ0 影响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 上述四个因素,以及进气终点压力P de。此外还有如下限制: (1)结构条件的限制; (2)机械效率的限制; (3)燃烧方面的限制; (4)排放方面的限制。 1-7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的质量,它是以工质对活塞作功为基础的指标。 主要有如下指标:指示功Wi;平均指示压力p mi ;指示功率P i;指示热效率ηit ;指示燃料消耗率b i 。 1-8 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主要有如下指标: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教案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任务一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了解发动机的发展史;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 1.发动机的发展史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 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1]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W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3] 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1971年,第一台装有斯特林发动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CVCC, Compound Ve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的发动机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动力汽车。1979年8月,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85公升的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2.1、“车开得慢,油门踩得小,就—定省油”,或者“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这两种说法对不对? 答:均不正确。 ①由燃油消耗率曲线知:汽车在中等转速、较大档位上才是最省油的。 此时,后备功率较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消耗率低,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较小。 ②发动机负荷率高只是汽车省油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汽车的结构参数 及使用因素也关系汽车是否省油。, 2.2、试述无级变速器与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提示:①采用无级变速后,理论上克服了发动机特性曲线的缺陷,使汽车具有 与等功率发动机一样的驱动功率,充分发挥了内燃机的功率,大地改善了汽车动力性。②同时,发动机的负荷率高,用无级变速后,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机会增多,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2.3、用发动机的“最小燃油消耗特性”和克服行驶阻力应提供的功率曲线, 确定保证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无级变速器调节特性”。 答: 无级变速器传动比I’与发动机转速及期限和行驶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a a u n A u ==0i nr 0.377i' (式中A 为对某汽车而言的常数 0 377.0A i r =) 当汽车一速度'u a 在一定道路沙锅行驶时,根据应该提供的功率:

T w P P ηφ+='P e 由“最小燃油消耗特性”曲线可求出发动机经济的工作转速为e n'。 将'u a ,e n'代入上式,即得无级变速器应有的传动比i ’。带同一φ植的道路上,不同车速时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性。 2.4、如何从改进汽车底盘设计方面来提高燃油经济性? 提示: ①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 大型轿车费油的原因是大幅度地增加了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 阻力和加速阻力。为了保证高动力性而装用的大排量发动机,行 驶中负荷率低也是原因之一。 ②汽车外形与轮胎 降低D C 值和采用子午线轮胎,可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 2.5、为什么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不好会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试举例说明。 提示:发动机最大功率要满足动力性要求(最高车速、比功率)] ①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很重要,(因为汽车主要以最高档行驶) 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大,后备功率大,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较低,燃油经济性较差。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小,后备功率较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动力性差。 ② 若最大传动比的选择较小,汽车通过性会降低;若选择较大,则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较大,档数多,结构复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师李业旺 授课班级 15级汽修5 参考教材《汽车构造》 授课时间:2016学年度第1学期

学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D13E1班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一年级学生,共9人,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 二、认知状况 大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汽修。但是通过第一学期汽车认知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已经对汽车有了个一个整体框架概念。部分同学在假期参加社会维修实践,具备一定拆装经验。但是班级学生厌烦理论课程的学习,喜欢实践动手,但做事缺乏耐性。对感兴趣的事情有较强的持续性。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行为习惯做起,再到怎样学习专业知识,后到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与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对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拖拉机发动机原理

工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工作物质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的循环功W与循环加热量Q之比 压缩比:ε=Va/Vc 压力升高比:λ=Pz/Pc 循环平均压力Pi: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指示功Wi: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 平均指示压力Pmi: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指示热效率ηi: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料消耗率b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平均有效压力P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是发动机的对外输出功率 有效扭矩Ttq: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有效燃油消耗率b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之比 升功率PL: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比质量me:发动机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机械效率ηm: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1千克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o 之比 充气效率ηv: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之比.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速度特性: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外特性:节气门保持全开,所测得的速度特性为外特性 燃料调整特性:一定节气门开度和一定转速下,发动机功率Pe和燃油消耗率be 随燃料消耗量β(或α)的变化曲线。 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保持调速手柄位置一定,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 扭转储备系数:μ=(Ttqmax-Ttq)/Ttq×100% 稳定调速率:δ2=(n3-n1)/n标定 瞬时调速率:δ1=(n2-n1)/n标定 万有特性:较全面的表示发动机的性能,应用多参数的特性曲线。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汽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前角该表而变化的关系 分子变更系数:1千克燃料所形成的混合气燃烧后的摩尔数与燃烧前的摩尔数之比 三,填空题 1、工程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熵)、(焓)、(热力学能);(过程量有容积变化功)和(热量)。 2、混和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是由(V《定压》)和(P《定容》)构成的。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 1.简述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发动机的冲程和热力过程各是什么 3.发动机性能指标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些参数 4.发动机按用途分为哪些种类 5.发动机的代用燃料有哪些 6.简述发动机的优缺点。 7.试述发动机的现代发展趋势。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指标 1.为何要分析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2.简述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3.在初态相同、最高压力和温度相同、放热量相同的前提下,在发动机理想循环p-V图上比较混合、定容和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4.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5.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 6.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图,并标明各项损失。 7.试分析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8.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 9.在发动机性能指标分析中,为什么将泵气损失功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10.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1.试述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12.试述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和分子变更系数的定义。 13.试述燃料低热值和混合气热值的定义。柴油和汽油的低热值各为多少

14.简述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着火和燃烧方式。 15.已知:某汽油机的气缸数目i = 6,冲程数t = 4,气缸直径D = 100 [mm],冲程S = 115 [mm],转速n = 3000 [r/min],有效功率Ne = 100 [kW],每小时耗油量Gt = 37 [kg/h],燃料低热值hu = 44100 [kJ/kg],机械效率hm = 。求:平均有效压力,有效扭矩,有效燃料消耗率,有效热效率,升功率,机械损失功率,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料消耗率,指示热效率。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画出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简述排气过程的各种划分方法。 3.非增压发动机和增压发动机的气阀叠开角有何不同为什么 4.简述燃烧室的扫气作用。 5.什么是充气效率怎样确定一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6.试根据充气效率的分析式,说明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7.试述转速和负荷是如何影响充气效率的,汽油机与柴油机有什么不同 8.如何选择柴油机和汽油机进气管的截面形状 9.柴油机和汽油机的进气管应如何布置 10.怎样综合评定发动机配气定时的合理与否 11.做出进气迟闭角分别为40度和60度时的充气效率曲线和有效功率曲线,标明和解释各参数,并分析转速变化对进气迟闭角的影响。 12.如何选择高速发动机和低速发动机的进气管长度 13.如何选择进气压力波固有频率与发动机吸气频率之比,以利用进气动态效应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14.进气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有何不同 15.单位时间充气量和单位时间供油量与循环充气量和循环供油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有何不同

发动机原理(热能与动力工程)

发动机原理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 (其中:讲课:44,试验:4) 课程学分: 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所需先修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发动机构造 课程负责人:李淑艳 二、课程内容简介 发动机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试验环节,使学生具有分析和改进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进行和组织发动机性能试验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热力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指标,工作循环分析,充量更换,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工作特性与匹配。重点是研究发动机工作过程,综合分析发动机性能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C engine),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in all major courses of IC engine. Through teaching and testing,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basic capacit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and be in capacity for organiz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est, and this could lay the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study. The main study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eng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organizing the working process reasonably and improving engine performance. Then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 the basic theory,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testing method of engine. And this could be in the depth of each stage of thermo working process, and analyze various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identify the general ru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