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

2013年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围绕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战略目标,以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景德镇陶瓷的跨越发展。2013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249.3亿元,增长16%;初步形成了以陶瓷文化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

一、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总体情况

1、以组织和政策为保障,推进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组织保障。在成立了景德镇市陶瓷行业主管部门“景德镇市瓷局”后,市委、市政府又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的“景德镇市陶瓷发展委员会”,以加强对陶瓷行业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和统一规划。

二是政策保障。近年来,为进一步支持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景德镇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市瓷局还编制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规范》和《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经管规定》,并在积极对接协调,以争取尽快颁布实施。

2、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建设陶瓷科技城四个基地

一是产业化基地。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先后成为省级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并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目前唯一“国字号”的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产业基地。

二是教育基地。景德镇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而且拥有景德镇学院,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部、省、市陶瓷研究所,以及一批国家级的培养、研究、检测、规范化中心。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行业创新基地和江西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三是研发基地。景德镇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中心是江西省组建的第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依托单位,院属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特种陶瓷研究所为成员单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共同组建,成功研发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是贸易基地。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专业博览会,经过九年的大力打造,瓷博会的作用成效日益凸显。

3、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文化部出台支持景德镇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八项举措这一契机,结合景德镇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环保、高效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景德镇市很多陶瓷艺术家都成立了个人的艺术馆、工作室、博物馆,目前经市政府授牌设立的陶瓷个人艺术馆达8家,经省文物局批复设立的民营博物馆有1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景德镇现有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基地15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实验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目前,景德镇市正在着手打造一个近百亿元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带——“陶溪川CHINA坊”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

同时,正在规划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力争将新区建成文化创意之城、陶瓷博览之城、商办聚集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4、以调整产品结构为手段,构建大陶瓷产业格局

通过各种举措来打造以高档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大陶瓷产业格局。一是通过引进高端日用瓷企业和培育本土优质企业,推动传统日用陶瓷产品的革新,提高景德镇日用陶瓷的品质和附加值,大力发展高端日用陶瓷,提升景德镇日用陶瓷整体水平。二是依托陶瓷学院等本地院校的科研力量,并加强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吸收国内外领先的高技术陶瓷人才和科研成果,做大做强景德镇市高技术陶瓷产业。三是鼓励艺术家成立工作室、艺术馆,同时通过盘活陶瓷公司的资源,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探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使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5、以“经济兴市、品牌强市”为战略,陶瓷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经济兴市、品牌强市”的发展战略,以商标注册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申报商标,认真抓好知名商标,重点突破著名商标,梯次培育驰名商标,系列注册传统名瓷商标,景德镇陶瓷品牌战略成果显著,涌现出一批知名商标集群。陶瓷注册商标由09年的不到50件增加到现在的500件,提前实现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市知名商标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35件;省著名商标从原来的7件发展到现在的31件;中国驰名商标1个。

6、以产业集聚为方向,推动陶瓷产业基地建设

近年来,在市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先后引进了法蓝瓷、嘉加、远景等一批高端日用陶瓷企业,以及兴勤电子、台湾正宇奈M、诺耐技术陶瓷、辰道纳M等一

批高技术陶瓷企业。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行业创新基地和江西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尤其是景德镇陶瓷科技城的产业化基地——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陶瓷工业园区自04年启动建设以来,已有入园企业150余家,有100余家企业建成投产,2013年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约135亿元,园区已基本形成了陶瓷产业的集聚。

7、以培育专业人才为导向,助推陶瓷产业发展

景德镇集聚了各类陶瓷经管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现有陶瓷人才达3万人,国家级艺术大师80人,省级艺术大师208人,各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75人,高级以上职称的陶瓷人才1950人,陶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近两年新增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30人,新增省级陶瓷艺术大师140人,新增国家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传承人29名、市级传承人115名,陶瓷人才在全国居于主导和领先地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近5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毕业生留在景德镇发展。景德镇浓厚的陶瓷创作氛围,每年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超过3000人来景德镇进行创作,再现了历史上“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

8、以文化保护和创意为突破口,激发传统陶瓷文化活力

“三面环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在昌江流域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的唐代至明清古瓷窑址达52处151个点,城区还有大片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近年来,景德镇市在陶瓷文化保护上不遗余力。一是启动了大遗址保护工作。把古街等城市“活化石”和御窑厂、湖田窑、兰田窑、南窑等古窑址纳入大遗址保护范围。二是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都取得了明

显突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打造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建设工程,利用一批老国有陶瓷企业厂房和窑炉打造创意产业工程,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样本,实现了景德镇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共赢。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

1、凝聚共识加快陶瓷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重要精神,将打好陶瓷产业主牌、坚持陶瓷发展优先的理念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2、做好招优引强工程。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高层次经管人才、高端设计研发人才、高水平市场开发人才等;另一方面,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瞄准世界知名企业如湖南华联、广西三环等,吸引更多更好的陶瓷产业工程落户景德镇,尤其是高技术陶瓷、高端日用陶瓷等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高附加值企业;加快陶瓷股份公司等工程的退城入园进度,扶持本土陶瓷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以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上规模、出品牌、出特色、出效益。

3、加快整合优势资源。一是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我们正在积极促成陶瓷工业园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省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三院三所”,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的不同优势,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院所为依托、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二是充分利用现有陶瓷企业的自身优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

为主体的发展机制,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的生产模式,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进一步抓好陶瓷工业园区的建设。在科学利用土地的原则下,做好扩区的征地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优引强力度,延伸陶瓷产业链,挑选本土有实力的陶瓷企业入驻,进一步凸显园区的产业聚集优势。重点抓好“名坊园”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将景德镇最高水准的手工制瓷企业进行相对集中,积极发掘良工巧匠,复兴景德镇市艺术陶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5、加大陶瓷品牌建设力度。我们将按照“大力推进注册商标,认真抓好知名商标,重点突破著名商标,梯次培育驰名商标”的发展思路,抓好陶瓷品牌建设。要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重点扶持“红叶”及“法蓝瓷”等优质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力争在2014年确保拿到一个、争取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6、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展示、贸易、经营、销售平台。一是重点办好瓷博会。要突出瓷博会的国际化特色,重点邀请境外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参展;要突出瓷博会的贸易功能,精心挑选参展企业,邀请有影响力和购买意愿的采购商参会,促成实实在在的商业订单。二是依托瓷博会,推动景德镇市陶瓷专业研讨会、论坛、拍卖会的发展。三是加快陶瓷文化创意新区的建设,高起点、高规范规划和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文化传媒中心、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世界陶瓷博览园等一批功能实体,使之成为陶瓷产业的“硅谷”。四是大力引进网络销售、策划、拍卖、展览等经营性公司,以此来拓展景德镇陶瓷经贸文化交流。

7、加大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做好老窑区、老厂区、老街区三方面的保护和发掘工作。一是以明清御窑为核心,把历代窑业遗址及重要文化遗迹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以大遗址考古发掘、整体保护来弘扬陶瓷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依托老牌国有陶瓷企业厂房,建设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保护各种类型的窑炉和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陶瓷生产设备及厂房,同时展示和利用其中的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档案和实物,做到古为今用;三是恢复重建一批老瓷行、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修复利用一批与陶瓷相关的老建筑、风貌建筑和文物建筑,建设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充满陶瓷特色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8、进一步规范陶瓷市场秩序。我们将争取《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规范》尽快通过审定成为地方规范及国家认可的区域示范规范,推动《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经管规定》通过市政府审定,并在此基础上争取省人大对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进行立法保护。我们还将健全景德镇陶瓷检测评估中心的相关职能,以尽快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权威性、公信力的检测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