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追加公式及标准

冷媒追加公式及标准
冷媒追加公式及标准

冷媒追加公式及标准

一、多联机冷媒系统冷媒追加公式及标准

铜管管径 mm

R410A 追加量 kg/m

R22追加量 kg/m

Φ6.35 0.023 0.035 Φ9.53 0.060 0.065 Φ12.7 0.120 0.115 Φ15.9 0.180 0.190 Φ19.1 0.270 0.290 Φ22.2 0.380 0.380 Φ25.4 0.520 0.580 Φ28.6

0.680

0.760

R22系统

追加制冷剂量R(kg)

R = ()76.06.28??????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58.04.25??????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38.02.22?????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29.01.19????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19.09.15????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115.07.12????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065.053.9????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035.035.6?????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R410A 系统

追加制冷剂量R(kg)

R = ()68.06.28????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52.04.25??????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38.02.22?????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27.01.19????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18.09.15????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12.07.12????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06.053.9????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 ()023.035.6????

?

? ??m 总长度液侧配管的的管径为

工序内容

以液管长度来计算所需制冷剂补充制冷剂

1、依据室内机、室外机连接液侧配管的管径和长度,计算冷媒的追加量,追加冷媒为R22。冷媒配管在5m以内,不需在追加冷媒。

2、冷媒追加量的计算(单程管长L≥5m)R22冷媒追加量的计算(单程管长L≥5米)。注:L---液管长度(m)

3、追加量应写在室外机铭牌上。

4、制冷剂的追加量必须用电子称等测量。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σ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有4种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简易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这里的N, 应该为N-1. 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thread-476-1-1.html帖子下面的表格 三,XBAR-s管制图分析( X-sControl Chart)中的Sbar/C4算法 XBAR-S 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

●与X-R管制图相同,惟s管制图检出力较R 管制图大,但计算麻烦。 ●一般样本大小n小于等于8可以使用R管制图,n大于8则使用S管制图。 ●有电脑软件辅助时,使用S管制图当然较好。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thread-476-1-1.html帖子下面的表格 四,Minitab中所使用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Minitab中所使用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这个标准差的计算和一般的不一样,这个是Minitab默认的,相关的计算公式可以参考《Minitab: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thread-288-1-1.html Minitab: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Rbar, Sbar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is a way to find a better estimate of the true standard deviation given several different samples taken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mean may vary between samples but the true standard deviation (precision) is assumed to remain the same. It is calculated by where sp is the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毛细管冷媒量的匹配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国家标准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2.2企业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3-2005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08.001-2004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J/MK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08.005-2004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J/MK08.007-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J/MK08.015-2006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08.017-2003 长途运输试验规范 QJ/MK08.036-2003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J/MK08.037-2003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J/MK08.038-200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DL006-2000 变频式房间空气调节器 3设计要求 3.1制冷系统媒量的确定: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匹配时,如何确定冷媒的充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任何制冷系统其冷媒充注量必须合适。一般制冷系统冷媒的充注量与两器、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压缩机有关,在匹配时往往要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内容积、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3.1.1首先要查一查所用压缩机的最大允许冷媒充注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不能超过该允许值,如果超过就必须通知压缩机厂对该冷媒量进行确认,要验证压缩机油面、液面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追加长配管试验(分体机15m、柜机20m、天花机30m、定制机另算,分别按规定配管长度做GB-7725-2004要

标准差和标准偏差 (1)

标准差和标准偏差 1)首先给出计算公式 标准差:σ=(1) 标准偏差:s =(2)方差就是标准偏差的平方 这下大家就困惑了,这两个公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两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2)公式由来 标准差又叫均方差、标准方差,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是距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说白了就是表示数据分本离散度的一个值。计算公式也很好理解,从一开始接触我们用的看的都是这个公式。 那么第二个公式,怎么来的呢?其实标准偏差从样本估计中来的。比如我们有一批数据,共10000个点,他们服从正太分布,很容易计算出它的均值和标准差。在这里我们叫做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表示如下: 样本均值:1 1n i i X X n ==∑ 样本方差:2211()n n i i s X X n ==-∑ 这两个公式就是大家常用的公式。那么现在我们认为,我们想用采集到的这10000个样本估计数据的真实分布,想要求出其均值μ和方差2σ。 对于均值μ,我们容易通过期望获得:

但是对于方差,我们知道 2 1 2 () n i i X X σ = - ∑ 是服从卡分分布2 1 n χ - 的(这一点请查阅卡分分布的 定义)。因此有下面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第一个等号后面是利用期望的性质,试图构造卡分分布来求解。第二个等号后面是利用卡分分布的均值计算出来的。请自行查阅卡方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看出,X是μ的无偏估计,而2 n s则不是2σ的无偏估计。但是我们 可以通过对样本方差进行重新构造,从而是2 n s就是2σ的无偏估计。我们定义:这样我们重新来求解方差的期望: 这样一来,2s就是2σ的无偏估计,这也就是这个公式的由来。 3)这两个公式的应用。 在实际中,公式(2)用的更多。因为当样本容量比较小的时候,公式(1)会过小的估计实际标准差;如果样本容量较大,公式(1)和公式(2)很接近。这时候公式(1)叫做渐近无偏估计,当然还是比不上公式(2)的无偏估计喽。 看了上面这段话,你可能还不知道该用哪个。其实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想求一批数据的标准差,那么自然就用公式(1)。如果我们是利用现在的样本估计真实的分布,那么就用公式(2)。 4)在EXCEL中,方差是VAR(),标准偏差是STDEV(),函数里解释是基于样本,分母是除的N-1,其实就是公式(2)。还有个VARP()和STDEVP(),基于样本总体,分母是N,也就是说你关注的就是这批数据。 在Excel透视表中 标准偏差为=STDEVA()

空调制冷剂添加步骤(精)

空调制冷剂的充入量具体实施方法有那些 : 我们在昨天的课程里已经讲解了如何检查空调是否缺少制冷剂,我们今天这个课程主要讲解是如何对空调添加制冷剂,以及添加制冷剂的办法有那些,相比大家在上街课程已经很了解空调制冷机对空调整个运作系统起到的作用了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一定要知道如何判断空调缺少制冷剂,发现缺少后还要知道怎么去添加空调制冷剂, 接下来就有我们的北京 LG 中央空调官网售后维修小张为广大消费者讲解下具体的操作流程等。 1. 空调制冷剂步骤一测重量:在对空调充注氟利昂时 , 首先我们不可缺少的就是先要准备一个小台秤, 我们为什么要准备一个小台秤呢, 我们往下看首先将制冷剂钢瓶放入一个容器中, 我们在然后在容器中注入 40℃以下的温水或者是开水也可以的,主要是适用于空调器的低压充注制冷剂蒸汽,我们要对上述进行操作前要先对空调充注前记下钢瓶、温水及容器的重量,在充注过程中注意观察容器的指针变化,然后当钢瓶内制冷剂的减少量等于所需要的充注量时可停止充注,也可直接称量钢瓶不用加温水,这个办法对空调制冷剂的添加得到了市场上广泛的认可,目前也是最常见的制冷剂添加方法。 2. 空调制冷剂步骤二测压力:接制冷剂步骤一我们要先对空调制冷剂饱和蒸气的温度与压力呈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你已经掌握住空调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即可查出相对应的蒸发压力。接下来我们就是要看空调的压力表压值由高、低压压力表显示出来。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根据安装在检测仪系统上压力表的压力值即可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宜适。然后根据系统的显示提示我们采用高、低压压力表或复合式压力表测试充氟中的制冷系统,若空调仪器检测到高压力表表压值符合上述范围即表明制冷剂的充注量合适,若空调系统检测到低压压力均低则表明充入量不够,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空调在添加一些制冷剂, 直到显示正常即可。 3. 空调制冷剂步骤三测温度:我们在对空调进行添加制冷剂的时候注意一定要用半导体测温仪,主要作用就是来测量蒸发器的进出口、集液器的出口等各点的温度,然后根矩测量的问题来以判断制冷剂充注量如何。一般在测量的具体位置是在

空调器制冷剂最佳充注量确定

空调器制冷剂最佳充注量确定 每一种空调器的设计都存在着如何确定制冷剂充注量的问题,特别是在采用毛细管作节流装置的空调器中,由于毛细管的调节能力较热力膨胀阀差,充注量的变化对其性能影响更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缺少成熟的理论计算方法,各生产厂家只好采取试验手段,依据经验估计值进行多次试验,以最终确定最佳充注量。这种重复的工作不仅费钱,也费时费力。为了使确定最佳充注量变得简单可行,本文在系统稳态性能模拟的基础上,对分体式空调器的最佳充注量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确定系统最佳充注量的原则:当空调器的结构尺寸和工作条件一定,制冷量达到设计要求时,系统的能效比最大。此时,空调器及各部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本人曾对KFR-32GW/H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反复做试验,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很吻合。 1充注量计算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状态可分为单相和两相两种,这两部分的制冷剂质量计算应分别考虑。 1.1单相区质量计算 单相区制冷剂密度计算较为简单,处于单相区的各部分制冷 剂质量可通过积分计算。 (1) 式中m1为制冷剂质量,kg;ρ为密度,kg/m3;V为容积,m3;Pv为压力,Pa;Tv为制冷剂温度,K。 单相区制冷剂主要存在于蒸发器过热区、冷凝器过冷区、连接管路、压缩机壳体内、过滤器和润滑油中,故单相区制冷剂质量为: (2) 式(2)中各参数的下标含义为:filt过滤器,pipe管路,oil润滑油,com压缩机,V单相区容积。 考虑到压缩机、过滤器、接管内制冷剂温度变化不大,故式(2)中采用平均温度来计算密度。润滑油中溶解的制冷剂量,可根据油质量及制冷剂的溶解度

进行计算。 1.2两相区质量的计算 充注量计算的难点在于两相区中制冷剂量的确定,其关键是两相区空泡系数的计算。在两相区空泡系数修正模型的研究和验证方面,不少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条件,在稳态工况下,假设换热器两相区单位面积热负荷一定,选用Hughmark模型计算两相区的制冷剂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式中α为空泡系数,x为干度,β、kH为系数,其中kH=f(z)具体见表1。 (4) 式中G为质量流速,kg/(m2·s);μ为粘度,Pa·S;Di为管内径,m。 此模型系数计算中包括α,所以在计算α时必须经过迭代,计算量较大。 两相区中制冷剂量m2: (5) 式中ls为两相区长度,m;l为制冷剂管长,m。 制冷剂的总充注量m为各部分充注量之和: m=m1+m2(6) 2充注量对空调器性能的影响及试验结果

标准偏差的计算

1 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 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两者关系,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1.2 误差的分类、检验及对策

系统误差的检验 对照试验如用同一方法对已知含量的试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已知含量的差值,即为系统误差 空白试验在不加被测物质的情况下,用相同测定方法对空白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 1.3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1)选择适当分析方法 2)减少测量相对误差 3)检验及消除系统误差空白、对照、回收试验 4)减小偶然误差影响增加测定次数,处理实验数据 5)取样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标准偏差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statistical dispersion)上的测量。标准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测量到分布程度的结果,原则上具有两种性质:一个总量的标准差或一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及一个子集合样品数的标准差之间,有所差别。其公式如下所列。标准差的观念是由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引入到统计中。 基本介绍 x STDEV(number1,number2,...)Number1,number2,... 是对应于总体中的样本的数字参数。

忽略逻辑值(TRUE 和FALSE)和文本。如果不能忽略逻辑值和文本,请使用STDEVA 函数。STDEV 假设其参数是总体中的样本。如果数据代表整个样本总体,则应使用函数STDEVP 来计算标准偏差。 计算步骤 标准偏差的计算步骤是: 步骤一、(每个样本数据减去样本全部数据的平均值)。 步骤二、把步骤一所得的各个数值的平方相加。 步骤三、把步骤二的结果除以(n - 1)(“n”指样本数目)。 步骤四、从步骤三所得的数值之平方根就是抽样的标准偏差。 其他定义 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例如,A、B两组各有6位学生参加同一次语文测验,A组的分数为95、85、75、65、55、45,B组的分数为73、72、71、69、68、67。这两组的平均数都是70,但A组的标准差为17.08分,B组的标准差为2.16分,说明A组学生之间的差距要比B组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得多。 标准偏差(Std Dev,Standard Deviation) - 统计学名词。一种量度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之标准,用以衡量数据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反之亦然。标准偏差的大小可通过标准偏差与平均值的倍率关系来衡量。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 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1]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1、l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真差占σ, 则有σ1 = l i?X σ2 = l2?X …… σn = l n?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标准差)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1、l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著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 ,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 即可。 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数理统计中定义S2为样本方差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全新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σ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有4种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简易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这里的N, 应该为N-1. 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标准的详细运算公式和案例分析,可以参考附件,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标准差的简易计算公式和案例分析.rar(28.19 KB, 下载次数: 1262) 二,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图中的Rbar/d2 算法 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全距管制图组成。 ●品质数据可以合理分组时,可以使用X管制图分析或管制制程平均;使用R管制图分析制程变异。 ●工业界最常使用的计量值管制图。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thread-476-1-1.html帖子下面的表格 三,XBAR-s管制图分析( X-sControl Chart)中的Sbar/C4算法 XBAR-S 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 ●与X-R管制图相同,惟s管制图检出力较R管制图大,但计算麻烦。 ●一般样本大小n小于等于8可以使用R管制图,n大于8则使用S管制图。 ●有电脑软件辅助时,使用S管制图当然较好。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实例

通常,计算标准偏差有四个步骤:计算平均值,计算方差,计算平均方差和计算标准差。例如,对于一组六个数字2、3、4、5、6、8,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标准偏差: 计算平均值: (2 + 3 + 4 + 5+ 6 + 8)/ 6 = 30/6 = 5 计算方差 (2 – 5)^ 2 =(-3)^ 2 = 9 (3 – 5)^ 2 =(-2)^ 2 = 4 (4 – 5)^ 2 =(-1)^ 2 = 0 (5 – 5)^ 2 = 0 ^ 2 = 0 (6 – 5)^ 2 = 1 ^ 2 = 1 (8 – 5)^ 2 = 3 ^ 2 = 9 计算出平均方差 (9 + 4 + 0 + 0 + 1 + 9)/ 6 = 24/6 = 4 计算标准偏差: √4= 2 标准差是概率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离散度度量。标准偏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反映组中个体之间的分散程度。原则上,按分布程度测量的结果具有两个属性:总量或随机变量的标准偏差以及子集中样本数量的标准偏差。公式如下。标准偏差的概念由卡尔·皮尔森(Karl Pearson)引入统计学中。 洋葱备注:

所有数字减去其平均值的平方和,然后将结果除以数字组的数量(或数字减去1,即变数),然后打开获得的值的根和获得的数字是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方差=(x1-x)^ 2 +(x2-x)^ 2 +(x3-x)^ 2 + ... +(xn-x)^ 2 = X1 ^ 2 + X2 ^ 2 + X3 ^ 2 + ...... + Xn ^ 2-2x(X1 + X2 + X3 +…+ Xn)+ n X ^ 2 (其中x 1,X2,X3,xn是每个项目的编号,X是平均值)(n)根的标准偏差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毛细管冷媒量的匹配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标准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企业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3-2005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08.001-2004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J/MK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08.005-2004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J/MK08.007-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J/MK08.015-2006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08.017-2003 长途运输试验规范 QJ/MK08.036-2003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J/MK08.037-2003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J/MK08.038-200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DL006-2000 变频式房间空气调节器 设计要求 制冷系统媒量的确定: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匹配时,如何确定冷媒的充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任何制冷系统其冷媒充注量必须合适。一般制冷系统冷媒的充注量与两器、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压缩机有关,在匹配时往往要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内容积、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首先要查一查所用压缩机的最大允许冷媒充注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不能超过该允许值,如果超过就必须通知压缩机厂对该冷媒量进行确认,要验证压缩机油面、液面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追加长配管试验(分体机15m、柜机20m、天花机30m、定制机另算,分别按规定配管长度做GB-7725-2004要求的可靠性试验,主要观察压缩机在各种工况下油位、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压缩机在压缩机厂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运行)和高落差试验(分体机5m、柜机10m、天花机15m,分别按规定高落差做长期运行,主要观察压缩机的油位,其油位要确保压缩机能可靠运行)。 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与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的重量最好满足下列关系: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4 如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满足下列关系也可: 1)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35

标准差σ的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σ的种计算公式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 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σ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有4种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简易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这里的N, 应该为N-1. 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标准的详细运算公式和案例分析,可以参考附件,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KB, 下载次数: 1262)

二,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图中的 Rbar/d2 算法 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全距管制图组成。 ●品质数据可以合理分组时,可以使用X管制图分析或管制制程平均;使用R管制图分析制程变异。 ●工业界最常使用的值管制图。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 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帖子下面的表格

三,XBAR-s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中的Sbar/C4算法 XBAR-S 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 ●与X-R管制图相同,惟s管制图检出力较R管制图大,但计算麻烦。 ●一般样本大小n小于等于8可以使用R管制图,n大于8则使用S管制图。 ●有电脑软件辅助时,使用S管制图当然较好。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 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帖子下面的表格四,Minitab中所使用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的4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c的4种计算公式:简易标准差,Rbar/d2 , Sbar/C4 和Minitab中 标准差c的4种计算公式:简易标准差,Rbar/d2 , Sbar/C4 和Minitab 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c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c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 有4种标准差c的计算方法,如下: —,简易标准差c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 准差,这里的N,应该为N-1.

=\占討硼 亠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

标准的详细运算公式和案例分析,可以参考附件,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魏标准差的简易计算公式和案例分析(28.19 KB,下载次数:1262) 二,XBAR—R 管制图分析(X-R Control Chart) 图中的Rbar/d2算法 XBAR-R 管制图分析(X-R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全距管制图组成。 ?品质数据可以合理分组时,可以使用X管制图分析或管制制程平均;使用R管制图分析制程变异。?工业界最常使用的计量值管制图o

制程平均矗标建差己知耒知. ML灵=Px * 30-7=p + 3o■/ C n) 2*x bar + A2 R CL元二 LCLx 二P A—加天=p _ 3cr# ( n ) '2 X仙-幻R 中 *3C R-d2仃十3d2口曲口厲 UCL R= G - UCL R=二 d 2 J" R LCL R二口R —M R=d er- 5d3 3R p卜于零时不计) A =:Z =冥b跡i A =頁卅d ?, (7 上 1^2 - 3 n —id;* 3()小# a n * D 2~ f d 2-3dal z J D斗 品质协会vw.PinZlxi, erg 有问题'来查下wv. ChaKia. coin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A2、A3、D2、D3、D4 等常数请参考http://www.pi 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thread-476-1- 1.html 帖子下面的表格 三,XBAR —s管制图分析(X —s Con trol Chart)中的Sbar/C4 算法 XBAR —S 管制图分析(X —S Control Chart): 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

VRV系统中抽真空、追加制冷剂的方法

VRV系统中抽真空、追加制冷剂的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6f3536633.html, 两次保压检漏合格后,可进入抽真空步骤 1 抽真空 1.1 抽真空目的 (1)从管道内排走空气和氮气,达到真空状态。 (2)真空干燥,可排除系统内的水份。 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是使用真空泵随着真空度的增加,沸点迅速降低。如果沸点降低到环境温度之下,管道的水分将蒸发。当真空度为绝对压力为0Kg/cm2(表压为-1 Kg/cm2)时,系统内的水份可以完全蒸发。 1.2 真空泵的选择 抽真空前必须选择合适的真空泵。选择的真空泵小,抽真空的时间过长,达不到真空度的要求。选择的真空泵要求在抽完真空后能使系统的真空度达到0Kg/cm2(表压为-1 Kg/cm2)。 以下是决定真空泵性能的两点因素: (1)选择预期要求达到真空度的泵(即要达到表压-0.1Mpa); (2)要求排气量较大(大于40L/min)。 建议选用下列真空泵: 下面列出使用不同压强单位的对照表:

1.3 抽真空 步骤: (1)在检漏合格后,排出氮气 将压力表连通器接在室外机大、小阀门的注氟嘴上接一真空泵,高、低压同时抽真空。 开启真空泵,打开“LO”和“HI”旋钮; (2)真空度到-0.1MPa(表压-1kgf/cm2)后,再继续抽0.5~1.0小时,然后关闭高压端“VH”和低压端“VL”旋钮,停真空泵; (3)将连接真空泵的软管改接到氟利昂充注罐上,排掉软管中空气,打开低压端“VL”旋钮,向系统管路里充填氟利昂,压力到0.0kgf/cm2时,再关闭低压端“VL”旋钮; (4)将连接氟利昂充注罐的软管再改接到真空泵上,开启真空泵,打开高压端“VH”旋钮,在高压端抽30分钟,再打开低压端“VL”旋钮,抽低压端直到真空度达-0.1MPa(表压 -1kgf/cm2)。若真空度达到-0.1MPa(表压)或更低,则抽真空完毕,关掉真空泵,放置1小时,然后检查真空度是否变化。如果有变化,则有漏点。应检查漏点,进行补漏的工作; (5)按上述程序抽完真空后,然后进行灌注追加制冷剂工作。 2 追加制冷剂 按照工程图纸说明中计算的制冷剂量进行追加制冷剂。

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和分析

文从实践出发,总结了制冷系统维修过程中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方法及与充注量有关的故障分析思路,为一线维修人员提供了实用可行的维修经验和故障分析技巧。 关键词:制冷剂充注量控制分析 一、前言 制冷设备在出厂时都做了性能测试,给出了制冷剂充注量的参考值。家用电冰箱、空调器在工厂用定量加氟仪加入制冷剂,部分商用制冷机组在出厂时也定量加氟了。大型氨制冷系统用高压储液罐储液,上面有液位指示器,根据指示液位高度控制加氨就行了。这些设备在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方面不需要维修人员动很多脑筋。但是,许多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和工业冷水机组要现场充注制冷剂,家用冰箱空调器在维修过程中也要现场充注制冷剂。有些设备铭牌上有充注量参考值,有些设备因为使用蒸发器的种类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不同,就没有给出充注量参考值。无论有否充注量参考值,在维修安装现场,由于条件限制,技术人员往往不用定量加氟仪,也不习惯按定量称重充注制冷剂,因为多数情况下,是系统制冷剂部分泄漏了要补充,泄漏量多少是无法精确计算的。所以大多是凭经验充入制冷剂。 在维修实践中经常出现制冷剂充注量不当而使设备运转不正常。那么怎样控制制冷剂加注量,加入量不当又会引起哪些故障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不同制冷系统进行分析探讨。 二、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 1、水冷冷水机组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 在中央空调和工业生产工艺降温中,水冷冷水机组使用比较普遍。这种机组由压缩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热力膨胀阀、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及必要辅件组成一体。结构紧凑,操作控制方便,安装调试简单,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对于没有设置高压储液器和低压汽液分离器的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制冷系统是冷凝器兼作高压储液器,制冷剂加多了会储存在冷凝器中,淹没冷凝器散热簇管,使散热面积减小,冷凝压力升高,导致制冷量下降。 对于这类制冷机组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在充注过程中,一摸冷凝器外壳温度,冷凝器出液口上口以上发热,出液口上口以下发凉就可以了(发热说明有压缩机高温排气在里面冷凝,发凉说明里面是液体空间);二看吸气压力,要与蒸发器内冷媒水温度相对应(也就是与蒸发温度相对应);三看压缩机回气管温度,高温机组回气管应发凉结露,但结露到压缩机回气阀就可以了;低温机组回气管应结霜,但霜结到压缩机回气阀就可以了。如果结露或者结霜到压缩机外壳,液态制冷剂就会进曲轴箱,会引起压缩机跑油和液击。对于封闭式压缩机来说还会使电机接线端子短路。虽然大部分封闭式机组接线端子用密封胶密封了,但由于密封效果的不确定性,短路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2、风冷冷水机组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 风冷冷水机组因不需要循环水系统,在户式中央空调和小型商用制冷系统中使用普遍,由于使用风冷冷凝器,其制冷剂充注量控制与水冷冷凝器有区别,就是在充注过程中要摸散热器翅片温度,在夏天,工作过程中散热翅片全部面积应发热,如果上部发热,下部发凉,说明制冷剂充多了,发凉部分储存了液体制冷剂。冬天由于环境温度低,即使充注量正常,散热器下部也可能发凉,那么用这种方法就无法判断了。其他特征与水冷式机组相同。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理解

方差s^2=[(x1-x)^2+(x2-x)^2+......(xn-x)^2]/n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计算公式的来源 标准差是反应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一种量化形式,是表示精密确的最要指标。 虽然样本的真实值是不能知道,但是每个样本总是会有一个真实值的,不管它究竟是多少。可以想象,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基检测值应该很紧密的分散在真实值周围。如不紧密,那距真实值的就会大,准确性当然也就不好了,不可能想象离散度大的方法,会测出准确的结果。因此,离散度是评价方法的好坏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指标。 一组数据怎样去评价与量化它的离散度?有很多种方法: 1.极差 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即最大值-最小值(也就是极差)来评价一组数据的离散度。这一方法最为常见,比如比赛中去掉最高最低分就是极差的具体应用。 2.离均差的平方和 由于误差的不可控性,因此只由两个数据来评判一组数据是不科学的。所以人们在要求更高的领域不使用极差来评判。其实,离散度就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因此将数据与均值之差(我们叫它离均差)加起来就能反映出一个准确的离散程度,越大离散度也就越大。 但是由于偶然误差是成正态分布的,离均差有正有负,对于大样本离均差的代数相加为零的。为了避免正负问题,在数学有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绝对值,也就是常说的离均差绝对值相加。而为了避免符号问题,数学上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平方,这样就都成了非负数。因此,离均差的平方累加成了评价离散度一个指标。 3.方差(S2) 由于离均差的平方累加值与样本个数有关,只能反应相同样本的离散度,而实际工作中做比较很难做到相同的样本,因此为了消除样本个数的影响,增加可比性,将标准差求平均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差成了评价离散度的较好指标。 我们知道,样本量越大越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算数均值却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对此统计学上早有考虑,在统计学中样本的均差多是除以自由度(n-1),它是意思是样本能自由选择的程度。当选到只剩一个时,它不可能再有自由了,所以自由度是n-1。 4.标准差(SD) 由于方差是数据的平方,与检测值本身相差太大,人们难以直观的衡量,所以常用方差开根号换算回来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标准差。

制冷器具中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

制冷器具中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 作者:时阳发布人:mxlly 发布时间:2006-12-18 10:15:15 浏览次数:217 【关键词】制冷器,制冷剂 【摘要】讨论了制冷器具中制冷剂充注量与制冷量的关系以及系统中各部分制冷剂的状态和数量.提出以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制冷剂充注量以及单相区、两相区工质数量,并给出了计算公式.采用这一方法可减少充注量优化实验时间,已成功运用于新产品开发. 浏览字体设置:10pt 绝大部分制冷器具中的制冷系统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此类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可靠 等优点.但因毛细管属不可调节的节流元件,因此,此类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特别 是制冷量有很大影响. 制冷剂充注量的确定一般以实验方法为主.有些文献介绍了利用经验公式来计算[1],但经验公 式通用性不强,准确程度差.随着制冷系统中各设备数学模型的完善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制冷器具 中绝大部分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冷剂充注量的确定成了 实验工作量最大的环节,约占全部实验工作量的40%.因此,如能以计算的方法确定充注量,以实验 加以验证,在生产中将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 1 对于以毛细管节流的制冷系统,制冷量与能效比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仅需讨论充注量与制冷量 的关系.这类系统的制冷循环在lg p—h图上的表示如图1.如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过少,则不能在 毛细管进口处保持液封,冷凝压力上升后,循环成为1—2—3—5′—6′—7—1.此时毛细管流阻急 剧上升,流量下降,制冷剂又开始在冷凝器聚集,使循环恢复至1—2—3—4—5—6—7—1.但恢复后 流阻下降,液封又被破坏.如此反复振荡,系统不能稳定工作,平均制冷量很小.

标准差σ的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σ的种计算公式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 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σ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有4种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简易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这里的N, 应该为N-1. 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标准的详细运算公式和案例分析,可以参考附件,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KB, 下载次数: 1262) 二,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图中的 Rbar/d2 算法 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全距管制图组成。 ●品质数据可以合理分组时,可以使用X管制图分析或管制制程平均;使用R管制图分析制程变异。

●工业界最常使用的值管制图。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 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帖子下面的表格 三,XBAR-s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中的Sbar/C4算法XBAR-S 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与X-R管制图相同,惟s管制图检出力较R管制图大,但计算麻烦。●一般样本大小n小于等于8可以使用R管制图,n大于8则使用S管制图。●有电脑软件辅助时,使用S管制图当然较好。

制冷剂充注量的简化计算方法

制冷剂充注量的简化计算方法——工况参数法 1.计算原理 将制冷系统看作一个压力容器,而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仅以四种状态出现,即冷凝压力下饱和气体、饱和液体,蒸发压力下饱和气体、饱和液体。而计算时只需要给出制冷系统所需计算部分的内容积,再给出该部分的饱和气体及饱和液体的相对比例及比容,就可以计算出制冷系统在某一工况下运行时需要的制冷剂充注量。 2.计算方法 制冷系统运行压- 焓简图如下: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做如下简化:将压缩机排气到冷凝器进口之间管路中的制冷剂看作冷凝压力下饱和蒸气;将冷凝器进口到冷凝器出口之间换热管中的制冷剂看作是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气体及饱和液体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例如饱和液体比例占15%,饱和气体比例占85%,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将冷凝器出口至节流装置进口之间管路中的制冷剂看 作冷凝压力下饱和液体;(假设节流装置到蒸发器进口距离很短,可忽略这一段管路内容积)将蒸发器进口至蒸发器出口之间的换热管中的制冷剂看作是在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气体及饱和液体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例如蒸发器进口干度为X,出口干度一般可设为1则蒸发器 内平均干度为(x+1)/2 ,即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气体比例为(x+1)/2 ,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液体比例为(X+1)/2 );蒸发器出口至压缩机吸气口之间管路(包括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看作是在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气体。通过以上假设,再计算出制冷系统各部分管路的内容积, 查压- 焓图获得3、4、7、9 四点的比容,就可以计算出该制冷系统在冷凝压力tk 、蒸发压 力t0 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充注量了。

3.该简化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该简化计算方法的主要优点就是简单明了,手工均可很快计算出结果,而且计算的依据是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与制冷剂种类无关,所以其计算原理对各种制冷剂均是通用的。其缺点主要是计算精度较差,因为制冷系统运行时制冷剂时时刻刻存在着状态的变化,将其简单地看作只有四种状态显然不能精确地计算出制冷剂充注量,而且如果精确计算各部分管路内容积将会十分繁琐,所以一般情况下均是采取简化的方法,略去一些管路的内容积或是采取一些修正系数;其次,这种简化计算方法无法确定二次节流的中间过程的制冷剂状态,例如制冷时节流状置放在室外机,那么从节流装置到室内机蒸发器这一段管路中(包括连接管)的制冷剂状态如何确定现在还没有好的方法;由于还没有对贮液罐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部门检查表:高压贮液罐的出口被制冷剂液体封住制冷系统即可正常工作,但已经有几位同事向我提出,实际上加装贮液罐后制冷系统的充注量明显增加,已经远高于高压贮液罐的出口时制冷系统才能正常工作),所以如何计算带有贮液罐的系统请大家在实践中摸索。 4.计算程序(已修订,计算更加简单): 蒸发器及冷凝器结构参数只计算了翅片管部分的内容积,由于小弯头部分及另一端马鞍座部分的长度并不统一,所以在这里暂不将其计入,而是通过输入一个修正容积的方法加以调 整,或是在最终的计算结果乘以一个修正系数的方法加以调整。计算程序还忽略了吸气管、排 气管、分气管、集汽管等小段管路的内容积,所以最终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偏小,相对来说,由 于被忽略的内空积相对能力较小的机型占较大比例,所以小能力机型可能误差会偏大,而大能力机型可能会相对较为准确。另,在程序中将冷凝器中液体所占的比例设为30%,如果需要请在计算中自行调整。本程序不适用于带贮液罐系统,也不适用于制冷节流装置放在室外机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标准差计算公式]

9. 標準差計算公式:用以衡量報酬率之波動程度,以公式表示如下: 計算一年度標準差時, n 以12代入 ( 亦即以過去12個月報酬率計算標準差 ),計算兩年度標準差,則n以24代入 :月標準差 : 季化標準差: 年化標準差 Ri : i 月之月報酬率: n 個月報酬率之平均值 10. 夏普指標(SHARPE):用以衡量每單位總風險(以月化標準差衡量)所得之超額報酬,所謂超額報酬為基金過去一年及兩年平均月報酬率超過平均一個月定存利率之部分。 以公式表示如下:為月標準差 為無風險報酬率 11. β係數:用以衡量基金之市場風險(或稱系統性風險)。其計算方式為以過去十二個月或二十四個月之基金月報酬率對同期市場月報酬率做迴歸,估計斜率係數而得。亦即 t(一年)=-11,-10,....,0 t(兩年)=-23,-22,....,0 所估得之bi值即為b係數。6.自 89年10月起基金績效評比增列新欄位,欄位名稱為「經理未滿一年」,係列出基金經理人經理該基金未滿一年者。 7. 股票型基金中,除店頭基金之市場報酬率以 OTC 指數為準,其餘皆以加權股價指數為準。 8.原基金分類中之封閉型基金,因基金個數少於5支,故不再另成一類,而將其併入特殊類基金中。 3. 由於個別基金成立日期不同,基金自成立日起迄今之報酬率不予排名。 4. 基金存在期間若小於評估期間,則該評估期間不計算報酬率,以“ - "表示。 5. ★代表資料不足, ☆代表為封閉型之店頭基金, 代表新成立之基金, 代表在一個月內基金之經理人有更動者, ? 代表迴歸式解釋能力過低, β值不具參考性, @ 代表下市之封閉型基金。 《 說明 》 1. 基金在各評估期間之報酬率係基金在該期間之淨值累計報酬率。例如遠東大聯科技基金過去一個月(92年08月01日至 92年08月29日)之 淨值累計報酬率為10.08%; 過去三個月(92年06月01日至92年08月29日)之值累計報酬率為37.41%。 2. 基金排列順序依各類型基金過去一個月之報酬率順序,由高而低排列。跨國投資類因各基金投資之市場歧異甚大,只列示各基金報酬率,不予以排名。 ()R R R R i t f t i i m t f t i t ,,,,,?=+?+αβεR f σi σ月σ年σ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