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防治方案

蝗虫防治方案
蝗虫防治方案

蝗虫防治方案

蝗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具有暴发性、杂食性和易扩散的特点,近几年,受气候变暖,天气干旱等因素影响,我县蝗虫灾害连年发生,虽然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蝗区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部分杂草滋生的浅山区仍是其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蝗虫食性杂,对草原和农作物的危害逐年加重,给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经县草原站监测调查,部分乡镇已发生蝗虫灾害,发生面积10万余亩,主要集中在xx乡、漫xx乡、xx镇等海拔1800米以上农田与草原交错地带。为扎实做好18年蝗虫集中防治工作,在短时间内迅速及时地消除、遏制蝗虫灾害,结合灾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我县草原草场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为宗旨,以“飞蝗不起飞为害,土蝗不扩散成灾”为目的,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组织领导、虫情监测、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四到位,降低防治成本,实行科学而有效的防治,在短时间内将蝗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防治对策

集中围歼,重点控制。对严重发生区域,采取人防和机防并举,实行东西合围、拉网式的群防群治。

三、目标任务

目前正处蝗虫防治最佳时期,为保证蝗虫不成灾、不起飞、不造成大的危害,紧抓有利时机,抓住重点区域进行统防统治,务必在7月30日之前,全面防治蝗虫灾害,把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进一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重点防治区域

重点防治面积15万亩,主要区域为xx乡的永泰、疃庄、单墩、宽沟村,防治面积10万亩;xx镇的XX、昌林、红沙岘村,防治面积4万亩;xx乡的高墩村,防治面积1万亩。

五、时间安排

计划从7月10日开始,利用20天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蝗虫防治工作。

六、经费概算

完成18年的蝗虫防治任务,共需资金49万元,具体如下:

1、治蝗农药购置,费用20万元。

2、器械购置费14万元。其中:购置高压喷雾器购置10台,0.8万元/台,计8万元;购置小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100台,0.05万元/台,计5万元;安全防护用具及器械维修费1万元。

3、虫情监测补助费1万元。

4、雇工工资及燃油费12万元。

5、宣传培训费1万元。

6、其它各种费用1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治蝗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县上成立以分管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草原治蝗指挥部,全面规划、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统筹安排草原蝗虫的防治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规范管理、措施完善,在县防治蝗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本辖区的蝗虫防治工作。治蝗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防治、技术指导、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具体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防治组全面负责治蝗工作的具体实施:⑴抓好人员的组织管理,确保人员的到位,协同开展工作。⑵抓好药械、汽机油、水等物资的调配及供应。⑶抓好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工作。⑷负责防治区域、防治时间的安排部署。⑸负责药品、器械的管理。⑹负责防治区域的禁牧工作。技术组

负责提供防治方案、技术指导及防治效果检查。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治物资的协调服务工作。

(二)搞好监测,严密监控

县草原站负责蝗情监测及防治情况通报,定期调查蝗虫密度、范围等情况,密切注视蝗虫发生发展动态。在蝗虫发生重点区域,指定专人值班,准确掌握并及时报告蝗虫发生和防治情况,真正做到准确、快速、超前,为制定防治方案、争取治蝗工作的主动权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类指导,科学防治

根据当地蝗虫发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分类指导,科学防治,打一场高效率的治蝗攻坚战。采取重点防治和普遍防治相结合,人工防治和机械防治相结合,农田防治和草场防治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压低残虫基数。防止蝗虫向灌区农田迁移为害,确保农牧业丰收。在治蝗关键时期,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防治质量,杜绝漏查、漏治现象发生。

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

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山洪灾害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版本号: 编制单位: 实施日期:年月日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概况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和甘肃省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11镇、3社区、187个行政村(311个自然村)、28.47万人。全县311个自然村中有131个村傍河而居,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受威胁人口达12.04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 43%,受威胁区面积1071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9%,汛期洪水来势猛,历时短,山洪灾害频发,属于渭北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 1.2 项目建设目标 2010年9月,省水利厅将旬邑县列入2010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县。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总目标是以国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见色和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为依据,以山洪灾害信息监测与预警为核心,将数据采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预报预警技术与山洪灾害防治业务需求紧密结合,建成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效的提高山洪灾害信息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可靠性,更好的为旬邑县防汛抗旱部门有效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的目的。 1.3 项目计划下达情况 根据《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咸阳市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水汛旱〔2011〕45号)及咸阳市水利局转发省水利厅《关于调整2010年度34个县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的通知》(咸水发(2011)936号)文件精神,我县调整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自动雨量站7座,自动水位站9座,简易雨量站140座,简易水位站23座,视频监控站3座。二是县级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及会商室装修改造三部分。硬件设备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计算机、ups电源、大屏显示器、视频会商等硬件设备;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杀毒软件、数据接收处理、数据整合预警、预警调度等软件;装修改造机房和会商室120平米。三是乡村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14个乡镇视频会商、传真、无钱广播等预警系统设备以及114各村的无线广播、铜锣号、口哨、手摇警报器等预警设备。四是群测群防体系。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县乡村预案编制、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1.4 工程布置 陕西省201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旬邑县项目包括雨水情监测系统、县级预警平台以及镇村预警系统, 14个乡镇的视频会议统可以和县、市同时召开,防汛信息得以及时传

学校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与事故处置应急处置预案

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 应急预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土城中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赵泽(校长) 畐闻长:陈鹏(副校长)陈雪梅(办公室主任) 成员:学校中层、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 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蝗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蝗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协调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生物控制技术的关系,合理协调应急防治与可持续控制的关系。按照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防治体系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蝗虫的可持续控制,全面提升蝗虫应急防治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加强防蝗工作的领导,增加防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的目标; 2、加强蝗虫监测,做好蝗情预报,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群防群治,确保总体防治效果在90%以上,农作物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具体措施及执行步骤 1.蝗情监测及报告 在蝗虫容易爆发的季节和地点,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蝗情监测站点,及时检测蝗虫的发展趋势,各个政府部门以及普通的民众发现蝗虫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蝗虫情况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 农业防治 (2)农业防治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治理,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生物防治 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一)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二)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三)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 2)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绿僵菌是蝗虫的病原真菌。蝗虫接触了该真菌后,真菌就可穿透蝗虫的皮肤(体壁),进入到蝗虫的体内繁殖,或是产生的毒素,或是菌丝长满蝗虫体内使蝗虫死亡。印楝素是从一种叫做印楝的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属于植物源杀虫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 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在,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相对高差。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1.生物农药防治法 (1)常见种类及利用成分如夹竹桃中的强心苷,烟草中的烟碱,除虫菊中的除虫菊酯等。 (2)优点多数生物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低,较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杀虫作用的生物种类多,对作物不产生药害,害虫不产生抗药性。 (3)缺点有效活性成分复杂,较难研制;控制病虫害的范围较窄;防治效果一般较为缓慢;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差;原药植物种植有限,商品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化学农药防治法 (1)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农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害虫的防治工作,如DDT、六六六的发现及使用,对害虫的防治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国家相继禁止生产DDT。 (2)优点作用迅速,短期效果明显(尤其是新型杀虫剂)。 (3)缺点使害虫的抗药性能力增强,杀虫效果逐年下降;能直接或间接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3.人捕捉防治法 (1)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最原始且目前在农村仍然使用的防治方法。如棉田中对棉铃虫的捕捉防治,蔬菜田中对菜青虫的捕捉防治,松树林中对松毛虫的捕捉防治。 (2)优点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妇孺老幼皆可进行,成本低,尤其是在劳动力剩余、低廉的地区,此法优点更明显。 (3)缺点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

(1)天敌防治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在松树林中放养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在蝗害区饲养鸡、鸭来控制蝗虫的数量等。 (2)优点效果好、持久;防治成本低廉;且有的还因天敌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环境无污染。 (3)缺点天敌的数量不确定。 5.寄生虫防治法 (1)寄生虫防治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利用施放白僵病病原体防治松毛虫等。 (2)优点效果好;效果持久;防治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3)缺点不同的害虫需确定相应的寄生虫,专一性强。 6.竞争防治法 (1)竞争防治法口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相对较少。 (2)优点无污染;控制效果持久、明显。 (3)缺点竞争者往往和害虫的食性相近,对农作 物有一定的危害;对农作物无危害的竞争者不易寻找。 7.激素防治法 (1)激素防治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对菜青虫用蜕皮激素(或类似物)处理,促使其加速变成成虫,缩短危害作物的幼虫期,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优点见效快,效果明显;无污染。 (3)缺点只是促使幼虫变成成虫,而并未杀死害虫,故治标不治本。

无人机蝗虫防治方案

无人机蝗虫防治方案 中非蝗虫灾害背景: 据国际新闻权威报道:东非正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波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三国境内的沙漠蝗虫数量已达约3600亿只。 2月12日,联合国官员警告说,除非快速行动消灭蝗灾,否则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即将到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在联合国总部的一次情况通报中指出,非洲之角地区将有1900万人面临粮食严重不安全的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还表示,蝗虫大军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六月,届时蝗虫数量将再增长500倍。媒体报道显示,一些蝗群已经开始在东非地区产卵,将在2月初孵化,预计4月初形成新的蝗群。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伊朗南部沿海的暴雨将使蝗虫产卵,为两代蝗虫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到2020年春季,这些虫卵可能孵化成为新的蝗群。届时,在蝗虫不断迁移的过程中,东非、红海地区和 西亚国家可能面临大规模蝗灾,各国必须做好抗灾准备。 联合国粮农组织 2020年1月发布的不同形态蝗虫分布图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沙漠蝗灾趋势图

蝗虫灾害情况分析: 此次中非沙漠蝗虫灾害,数量巨大、迁徙速度快,根据虫灾覆盖区域气候条件,2月中下旬大批次蝗虫将进行产卵繁殖孵化期,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将形成2次蝗虫群灾害,目前防治形式刻不容缓。 蝗虫的发育的三个时期为:卵、若虫以及成虫期。蝗虫卵通常需要14-20天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一般每隔7天左右脱皮一次,经过五次脱皮以后发育为成虫。蝗虫在若虫期实时间周期为21-30天,若虫期不具备远距离迁徙能力,防治效果最为显著,使用无人机进行有效监察,当达到 3头/平方米 便需要及时有效防治查杀。 蝗虫防治方案: 根据蝗虫生长习性及迁徙速度进行有效监控、监测及与预防尤为重要,在蝗虫预防区域内使用多旋翼无人机可实现大面积监控作业,实现蝗虫提前预警、及时防控。 多旋翼无人机用于防控、监察优势: 1、起飞场地不受限制; 2、配合使用多光谱相机进行光谱采集,实现对植被区域进行病虫害检监控; 3、配合可见光吊舱进行监测巡查,对周边植被区域进行高效巡检; 4、智能化航线飞行、操作简便; 5、多任务挂载自由切换,可应用于多种监察方式; 6、快速锁定蝗虫密集度及防治区域,为后续高效率查杀提供有效数据; 7、精准分析防治区域内虫害情况,通过分析,快速出具喷洒防治方案 无人机化学药剂喷洒防治 多光谱影像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应急预案预案

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应急预案 XX村 XX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XXXX年XX月 目录

1.山洪灾害区域划分 1.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陂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河口、陡坡、低洼地带。 1.2 危险区 危险区域的划分,是为了从最大程度上提前预警山洪灾害的暴发,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而划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旁;山体地势较陡峭的山区、沟谷;地质不稳定的山脚,主要暴发灾害为洪水、泥石流、滑坡。划定危险区域,缩小了防灾、减

灾范围,提高了工作保障力度,便于防灾、减灾以及治理措施的实施,也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XX 村山洪灾害危险区域及类型、范围、威胁人口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危险区地点 危险区内 灾害类型 灾害诱因 所属流域 备注 威胁人口(人) 威胁房屋(间) 1.3 安全区 安全区域是指当山洪灾害发生时,受灾群众可以迅速的撤离到这个地方避险,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在这个区域可以得到保障,不受山洪灾害影响的一个区域。主要分布在远离大江大河、山脚沟谷等低洼地带的高地。该地区应尽量有人居住,以保证当山洪灾害发生时,受灾群众安全快速的撤离到安全区域,相应的住宿、食品、饮水、医疗、通讯能够得到保障。 XX 村安全区及转移路线具体情况如下: 备注:当接收到山洪灾害预警或山洪灾害发生时,大家不要惊慌,有序、迅速的撤离到该地区事先划定的安全区域。(预警信号一般为高音喇叭、手摇报警器、铜锣、鼓、号等) 2、组织指挥系统 2.1 组织指挥机构 为了建立我村防汛快速反应机制,组织和领导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成立 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其机构设在村委会,由 (村主任或村支部书记)担任。工作组下设信息监测员、转移通知员和1个应急抢险队。应急抢险队不少于10人。信息监测员向相应工作组报送有关情况。 XX 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职务 姓名 电话 组长 信息监测员 信息监测员 XX 村XX 社 XX 村XX 活 动室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运行管理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要求 第一章总体要求 一、为规范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和管理,确保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转,发挥预期的防洪减灾效益,制定本要求。 二、本要求适用于由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非工程措施检查、操作使用、保管与更新、考评等。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水利部门应根据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规定、细则或工作规程,进一步完善检查、操作使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处置、保管与更新、考评等有关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关情况及时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办”)。 第二章非工程措施检查 一、检查安排 汛前,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对县域内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地市级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市级)进行重点抽查;汛期,

省市县各级对监测预警系统机房等设施进行例行检查;发生有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事件,应及时对非工程措施运用情况进行调查;汛后,针对汛期运行情况,县级对非工程措施运用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回顾。 二、汛前自查 (一)组织管理。县级负责辖区内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自查工作,落实专人负责。 (二)时间要求。县级自查要在入汛前一个月内完成。 (三)自查范围。对自动监测站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相关设备、无线预警广播等逐项(逐站)检查,做到地点和设备全覆盖。对简易雨量报警器、简易水位站、铜锣、手摇警报器等简易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开展重点抽查,抽查率不低于30%。 (四)工作要求。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全部登记造册,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自查工作完成后要形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汛前自查工作报告。 (五)检查内容。自动雨水情监测站点及预警设施设备运行及使用维护情况;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设施运行及使用维护情况;雨水情监测站点和平台网络等通讯费用缴纳情况;各级操作应用人员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熟悉了解和操作使用情况;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落实情况;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修订完善情况;宣传、培训、演练组织开展情况等。具体检查内容和项目要求见附件1。 三、汛前抽查 (一)组织管理。省级负责辖区内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抽查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 . . .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5.8~6.3℃,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7℃,极端最低气温-27.2℃。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1.3m,冻土深度在1.5m,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247.4mm~609.3 mm,平均420.8 mm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3.5m/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1792.8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1525.0m,相对高差267.8m。井田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应急预案预案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应急预案预案

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应急预案 XX村 XX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XXXX年XX月

目录 目录 (3) 1.山洪灾害区域划分 (4) 1.1 划分原则 (4) 1.2 危险区 (4) 1.3 安全区 (5) 2、组织指挥系统 (6) 2.1 组织指挥机构 (6) 2.2 职责和分工 (6) 3、安全转移方案 (7) 3.1 监测预警 (7) 4、人员转移 (9) 4.1转移原则和方法 (9) 4.2转移路线 (9) 5、抢险救灾流程 (10) 5.1值班带班 (10) 5.2 信息发布 (10) 5.3 应急巡查 (10) 5.4抢险救灾 (10) 5.5 治安维持 (11)

5.6 灾后自救 (11) 5.7 灾情上报 (11) 6、保障措施 (11) 6.1、汛前检查 (11) 6.2、宣传教育及演练 (12) 6.3、防汛纪律 (12) 1.山洪灾害区域划分 1.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陂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河口、陡坡、低洼地带。 1.2 危险区 危险区域的划分,是为了从最大程度上提前预警山洪灾害的暴发,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而划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旁;山体地势较陡峭的山区、沟谷;地质不稳定的山脚,主要暴发灾害为洪水、泥石流、滑坡。划定危险区域,缩小了防灾、减灾范围,提高了工作保障力度,便于防灾、减灾以及治理措施的实施,也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XX村山洪灾害危险区域及类型、范围、威胁人口具体情况如下: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Q/XZSJ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SJ-212.111-2014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014-06-30发布2014-07-01实施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Q/XZSJ-212.111-2014 目次 前言 (Ⅲ) 批准页 (Ⅳ)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的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 3.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1) 3.2 危险程度分析 (2) 4 事件分级 (2)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5.1 应急组织体系 (2) 5.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3) 6 预防与预警 (4) 6.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4)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5) 6.3 预警结束 (6) 7 信息报告 (6) 7.1 报警系统及程序 (6) 7.2 报警方式 (6) 7.3 通信、联络方式 (6) 7.4 报告形式和内容 (7) 7.5 向外求援方式。 (7) 8 应急处置 (7) 8.1 响应分级 (7) 8.2 响应程序 (7) 8.3 应急处置 (8) 8.4 应急结束 (8) 9 处置措施 (9) 9.1 事件调查 (9) 9.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9) 9.3 总结与改进 (9) I

Q/XZSJ-212.108-2014 10 应急保障 (9) 10.1 应急队伍 (9)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9) 10.3 通信与信息 (10) 10.4 经费 (10) 10.5 其他 (10) 11 培训和演练 (10) 11.1 应急业务培训 (10) 1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0) 12 附则 (11) 12.1 术语和定义 (11) 12.2 预案修订 (11) 12.3 制定与解释 (11) 12.4 预案实施 (11) 13 附件 (11) 13.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络方式 (11) 13.2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 13.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3) 13.4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3) 13.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3) II

2020年蝗虫主题原创高考模拟试题(生物)试题解析

1.C 2020 年蝗虫主题原创高考模拟试题(生物) 试题解析 解析:本题以蝗虫细胞为载体,考查细胞的代谢及遗传。蝗虫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蝗虫细胞的体积越大,该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 错误。总体来看,生物体合成ATP 的过程有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蝗虫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合成ATP 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 正确。蝗虫细胞膜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D 错误。 2.D 解析:本题以蝗虫与植物的共同进化为素材,考查共同进化、蛋白质的合成及分泌。根据题干信息,为了减少啃食植物对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蝗虫肠上皮细胞合成分泌LPH 降解食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这是共同进化的体现,A 正确。LPH 抑制剂阻止了LPH 降解食物中的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将抑制蝗虫幼虫的生长发育,B 正确。生物体生长和发育本质上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结合题干信息,黄酮类物质会抑制蝗虫幼虫的生长和发育,C 正确。结合题干信息,LPH 是一种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 错误。 3.A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原理及相关现象分析。题图可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BA 是抑制水稻地上部生长,而赤霉素是促进水稻地上部生长,二者为拮抗关系。将两种激素同时处理,水稻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组无差别,说明赤霉素可以缓解乃至解除ABA 对水稻地上部生长的抑制作用。经以上分析可知C 和D 都是正确的。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 A 错误;脱落酸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抑制植物生长, B 正确。答案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以及变异的相关知识。雄性蝗虫体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缺失一条性染色体,但是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仍为 2 个,所以雄性蝗虫和雌性蝗虫都是二倍体,A 错误。雄性蝗虫的精巢中既存在可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存在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观察到细胞染色体数可以是23、46、11、12、22、24,共6 种,B 错误。因为雌雄蝗虫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方式对蝗虫进行性别判断,C 正确。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在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前,D 错误。 5.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调节的相关知识。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A 错误。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B 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 错误。眼泪中不含有溶酶体,含有溶菌酶,D 错误。 6. 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及群落的相关内容。蝗虫进入一个地区的变化是开始近似“J”型曲线增长,随后由于种内斗争以及人为的防控措施,种群数量变化会呈现“S”型增长甚至下降,A错误;杀虫效果最佳应该是蝗虫数量低于K/2 值且数量越少越好,B 错误;蝗虫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C 错误。感染蝗虫的真菌可以杀灭蝗虫,可作为生物杀虫剂,属于生物防治的途径,D 正确。 7. (10分) 答案:(1)自由扩散(1分)

蝗虫灾害物理防治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蝗虫灾害物理防治的发展及应用前景1 王立新,周强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北京 100083 E-mail:ck_021@https://www.360docs.net/doc/6f4410698.html, 摘要:物理治蝗产生了针对蝗虫生理特性的无害化治理效果,克服了化学治理带来的有机毒素在农产品、蝗虫体与生态环境中残留的缺点。负压气流吸捕机械化灭蝗技术实现了对草原蝗虫无害化捕集治理和蝗虫资源在家禽饲料方面的利用,并朝着应用范围广和操作效率高的方向发展;针对蝗虫的群体性趋光行为,光电诱导捕集蝗虫技术已获取相关的发明专利,并逐步与机械化捕集治蝗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光机电一体化的捕集灭蝗技术;微波、射线等辐射技术,利用了高能电磁波谱对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和生殖能力阻滞效应,在防治其它农业害虫的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应用于对蝗虫灾害的防治。物理治蝗不仅能够实现无害化治蝗和资源化用蝗,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安全,必将成为蝗虫灾害治理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蝗虫灾害;趋光特性;光电诱导;机械捕集;辐射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1. 引言 蝗灾与旱灾、洪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农林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约1/8的人口受其侵扰[1],其中以非洲和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更是每年都会爆发不同程度蝗灾。近几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旱涝灾害的频繁交替发生,区域气候的失调变化等适于蝗虫繁殖因素的出现,蝗灾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喷洒化学农药的方法防治蝗灾,在达到治蝗目的的同时,造成毒素在农牧产品与生态环境中残留,损害蝗虫的天敌、蜂类等益生物种的生存,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治蝗,容易引起蝗虫抗药基因的突变和抗药性状的产生,诱发蝗虫的再猖獗和治理成本的增加[2]。 韩凤英[3]经过研究指出,蝗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并含有丰富的甲壳素、维生素及磷、钙、铁等成份。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说,蝗虫是一种重要生物资源,但化学治蝗造成毒素在其体内残存,阻碍蝗虫资源的利用。在此背景下,能够结合蝗虫生理特性的物理治蝗技术已被提出,即利用机械化捕集、光电诱导及辐射处理等方法灭蝗。物理治蝗不仅不会造成有机毒素在蝗虫体及农产品与生态环境中残留,而且还具有灭蝗彻底(能够杀死虫卵与蛹),时效性好等优点,能够实现蝗灾的无害化治理与蝗虫资源的利用。文章介绍了物理技术防治蝗虫灾害的发展,并研究分析了该项技术以后的研究方向和关键之处,以期为蝗灾的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 机械化捕集技术治理蝗虫灾害 为了实现无害化治蝗和资源化利用蝗虫,机械化捕集治理蝗虫灾害的技术已经被提出[4],其中最为主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适于治理草原蝗灾的负压气流吸捕机械化灭蝗技术, 该技术利用了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风机产生较强负压气流,在行走过程中实现对草地蝗虫的吸入式捕集。青海省机械科学研究所的徐萌生等[5]研制了气吸式草原蝗虫捕集机,结构示意图如下:该捕集机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 1本课题得到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019012)的资助。

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山洪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要科学预测及时预报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本项目部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认真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谋划防治对策、方案以及防御应急预案,科学防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雨季来临前,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有险情征兆时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常识 预防山洪灾害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大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真正普及到每个村和每位村民。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这是最好的手段。群众有了自我防护意识,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征,就会提高警觉性。项目部要明确突遇洪灾时的撤退路线等一系列自救工作。 三、加大执法管理,规范工程建设 首先要避免因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人为造成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另外要加强项目部和临时驻地建设管理,避免把房屋修

建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沿河(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切实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四、建立完善预警体系 首先要落实防灾巡查员,加强对他们进行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及预警报告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的通信工具,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拥有能够及时沟通联络的工具。其次,各巡查员在发现突发短历时暴雨和山洪灾害时,要立即向项目部领导小组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下游群众报警。当项目部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会商,及时启动预警预报体系和防灾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应急措施。从而为紧急撤离群众、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救灾工作取得主动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五、加大水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降低山洪灾害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在建工程的监督,若在建工程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只有切实加强监督,促使建设单位按水保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复山区被破坏的植被,提高山区雨水涵养能力,减慢降雨后形成地表径流的速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灾害的发生。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祸的应急反响才能,保护人民生命产业安全,依据《地质灾祸防治法令》,结合本乡实践,特制订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一、组织领导㈠建立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领导小组组长:袁谋慧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作业室,作业地址设乡疆土所,杨忠兼作业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㈡建立乡地质灾祸应急分队队长:袁谋慧副队长:陈托杨忠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各村村主任二、作业职责(一)乡疆土所担任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开始地质查询,断定有无后续灾祸,区分危险区,辅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价和提出灾后重建计划以及防治办法。(二)发作灾祸的村委会担任组织抢险部队进行抢险,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建立戒备区和分散危险区大众。(三)派出所担任保护抢险次序,帮忙政府组织人员搬运。(四)卫生院担任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患病防备作业。(五)财政所担任救灾资金运作,确保抢救及善后作业顺利进行。(六)民政所担任设置流亡场所和救助物资供应,分配、发放救助物品,妥善组织哀鸿日子,合作政府一起做好哀鸿的搬运和安顿。(七)交通、公路部分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止的

路途进行抢险,康复交通,保证交通疏通。(八)供电所担任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备保护。(九)水利站担任对水库、防汛设备的监测作业。(十)电信所、广播站担任保证通讯疏通。三、组织及预备各职能部分担任建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部队,做好救援配备、资金、物资的预备。四、地质灾祸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祸依照人员伤亡、经济丢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担任供给灾祸的丢失状况陈述(包含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等),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断定灾祸等级,并依照《地质灾祸防治法令》及地质灾祸速报准则的规则予以上报,一起做好灾祸开始评价剖析。五、地质灾祸查询及处理程序(一)应急分队担任查询地质灾祸状况,包含发作地址、时刻、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类型、规划、原因、发展趋势,对采纳的防备对策和往后的防治作业提出主张。(二)依据查询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祸状况上报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六、预警信号及躲避搬家在突发性地质灾祸发作征兆后,各村应及时组织详细职责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理解卡,断定并布告预警信号,保证通讯疏通,以便乡民在灾祸临界点前可以得到报警和及时躲避搬家。七、搬运道路及疾病操控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现征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产业撤离预备,按规则道路搞好搬运,卫生部分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操控预备。 以上这篇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就为您介绍到这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今年7月下旬,有消息传出,内篆古赤峰巴林左旗草原上发生了蝗灾,大面积草场面临威胁。那为什么在这里会突然发生蝗灾?面对蝗灾我们应该如何 今年发生,不偶然 根据媒体报道.这次在巴林左旗草原上爆发的蝗虫主要由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a micropte「a meridionalis )、痂蝗(Bryodema )、蚁蝗(Myrmeleotettix ).长翅燕蝗 (Eirenephilus longipennis )等蝗虫组成。这是多种蝗虫组成的混合群体, 其密度达到了每平米平均42头,高密度区达到了每平米123头,密度不小。 虽然报道中没有指明,但估计这次蝗灾的主力和重点防范对象应该是亚洲小车蝗,这种体长大约3厘米的大头蝗虫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蝗之一,也是近年来内篆古草原上主要的成灾蝗虫类型一一般可以占到整个蝗虫群体的 50%-60% ,严重发生时可以达到90%。而且,这种蝗虫成年后迁飞能力很强,后期不仅威胁秋粮生产和畜牧业安全,也存在向北京等大城市迁飞的风险,必须及早加以控制。

而今年是这一轮厄尔尼诺气候效应的第二年,其影响可能会强于头一年* 典型的气候特征为"南涝北旱",而连续两年干旱的气候环境是有利于蝗灾的发生的。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注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以亚洲小车蝗为例,这种蝗虫在内篆古草原上一年发生一代,一般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开始主要转变为成虫,7月下旬至8 月上旬开始产卵。蝗虫在产卵和越冬的时候辭E常喜欢干旱的环境.它们是典型的喜旱昆虫,湿润的土壌会滋生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影响卵的孵化,如果卵被水浸泡.那更无法孵化了。因此,降水量多的年份会严堇影响蝗虫的孵化。 一般来讲.土壌含水量为20%时,最适宜蝗虫产卵,如亚洲小车蝗的雌虫就会选择向阳遍暖的板结土壌产卵。良好的产卵地点,每平方米土壤被埋下多达 5000个卵块,如果每个卵块有60枚卵,即使孵化率为10% ■其数量亦仍然客观。而连续两年的厄尔尼 诺现象为蝗虫创造了两个有利的条彳一一第一年的干旱利于产卵,第二年的干再1」于孵化,蝗灾的发生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这事还和草场本身的破坏有关.因为蝗虫一般是在植被覆盖率低于 50%的地方产卵■而亚洲小车蝗本身也是草场退化的重劈旨示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