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导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那么会死亡率很高,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那么会死亡率很高,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临床表现,那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具体的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主要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半小时以上,伴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甚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典型改变。如救治及时,治疗恰当,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突发性持续性剧烈胸骨后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持续20分钟以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呕吐。

2、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4、重症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

5、心尖部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

其诊断依据有:

1、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持续20分钟以上。

2、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心电图可出现典型演变。

4、血清酶学动态改变。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心肌梗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f7920129.html, 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心肌梗死 作者:唐珊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对一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采取休息、氧气吸入、心电监测、饮食、保持大 便通畅、溶栓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有序护理措施,使病人痊愈出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69—01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痛、烦躁不安、大汗、 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严重时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合并一系列并发症,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工人。因突发心前区疼痛1小时入院,并向左肩放射,伴有恶心,呕 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难,遂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心率:95次∕分。呼吸26 次∕分。血压138∕90mmHg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3年,间断服药治疗,门诊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镇痛、溶栓,扩张冠状动脉及纠正心律失常等处理,入院当天即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人住院24天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休息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并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让病人单独住一病室,护士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2.2 氧气吸入立即给予双鼻导管给氧,流量根据病人的血压饱和度调节,氧疗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肌氧的供应,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需求,控制心梗范围。 2.3 心电监测病人入院后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血压饱和度等监测,以观察病人的心率变化以及ST、 T波的改变,并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男性,55岁,胸骨后压榨性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 患者于2小时前搬重物时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过两次,为胃内容物,二便正常。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 查体:T36.8℃, P100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平卧位,无皮疹和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有S4,肺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心电图示:STV1-5升高,QRSV1-5呈Qr型,T波倒置和室性早搏。[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冠心病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室性期前收缩 心功能Ⅰ级 (二)诊断依据: 1. 典型心绞痛而持续2小时不缓解,休息与口含硝酸甘油均无效,有吸烟史(危险因素) 2. 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期前收缩 3. 查体心叩不大,有期前收缩,心尖部有S4

二、鉴别诊断 1. 夹层动脉瘤 2. 心绞痛 3. 急性心包炎 三、进一步检查 1. 继续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动态变化 2. 化验心肌酶谱 3. 凝血功能检查,以备溶栓抗凝治疗 4. 化验血脂、血糖、肾功 5. 恢复期作运动核素心肌显像、心血池、Holter、超声心动图检查,找出高危因素,作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性治疗 四、治疗原则 1. 绝对卧床休息3-5天,持续心电监护,低脂半流食,保持大便通畅 2. 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无出凝血障碍及溶栓禁忌证,可用尿激酶、链激酶或t-PA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溶栓后用肝素静滴,口服阿期匹林 3. 吸氧,解除疼痛:哌替啶或吗啡,静滴硝酸甘油;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4.有条件和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整理的20111115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35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

常见重大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 1.恶性肿瘤 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区别: 1生长速度:良—慢;恶—快。2生长方式:良—膨胀性生长;恶—浸润性生长。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大;恶—多无包膜,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4转移:良—不转移;恶—易转移。5全身影响:良—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如体积巨大或发生于重要器官,亦可威胁生命;恶—晚期严重影响全身,可出现恶病质,常导致死亡。6治疗后:良—不易复发;恶—容易复发。 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又称Bowen氏病,或上皮内上皮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角结膜交界处,肿瘤与邻近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发展缓慢,可在若干年内局限在上皮内,病理检查显示为一种无规律的表皮增生,属于真正的上皮内上皮癌。切片中可见上皮细胞极性紊乱,正常上皮细胞被许多异形或多核奇异细胞所代替,常见角化和不全形化分裂相,上皮基底膜完整,一般预后良好。 原位癌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上皮组织是覆盖身体表面及体内脏器的内、外表面的一层组织,包括若干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其下是间质和真皮组织。原位癌就是指癌细胞只出现在上皮层内.而未破坏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间质或真皮组织.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 原位癌可进一步发展为早期浸润癌,偶尔原位癌可消退。原位癌的病变范围虽为局限性,但也可程多灶性或在不穿透基底膜的情况下累及较大的区域。 常见的原位癌有皮肤原位癌、子宫颈原位癌、胃原位癌、直肠原位癌、乳腺导管内癌和乳房小叶间原位癌。 正因为原位癌没有形成浸润和转移,不符合癌症的特点,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切除或给予其他适当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所谓癌症的早期发现,最理想的也就是发现原位癌,这时治疗效果极佳。例如,最早期的子宫颈癌是原位癌,病人没有自觉症状,肉眼也看不出癌变,通过子宫颈癌普查,采用宫颈细胞涂片的方法可以发现它,如果及时予以治疗.治愈率可达100%。 症状 1.肿瘤位于角结膜交界处,隆起,表面粗糙,有较多血管。 2.与邻近组织有明显界限。 2.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1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演练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应急预案演练 一、目的 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急性危重病例抢救的能力,结合医院实际,开展一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时间: 二、地点:贵定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三、演练内容 1、职责分工 何铭医生: 负责接诊病人 患者家属: 护士: A护士石亮芬:上氧、建立静脉通道、抽血 B护士刘倩:床旁心电监护、测血压、配置液体注射 C护士郑秋燕:记录、查对用药 患者: 2、演练场景: 2016年4月5日15:00,患者陈某由家属张某送入我院急诊科就诊,A医生接诊病人 (1)患者入院时情况: 患者:陈某男性 60岁,退休人员,汉族,已婚 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再发加重3小时 现病史:患者1年来活动中出现胸闷、胸痛症状,阵发性发作,放射至左肩左臂,伴心悸、乏力、出汗,休息数分钟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未进行特殊诊治。3小时前早餐后进行晨练,活动中胸闷、胸痛症状再发加重,疼痛呈持续性发作,放射至左肩左臂及下颌,伴心前区压迫感、心悸乏力、烦躁不安、出汗、恶心,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无明显缓解,家属立即扶送入我院、病程中患者无大小便失禁,精神差。 既往史:有“冠心病”家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30年余,20支/日。 体格检查:T 37.2℃,P 98次/分,R 22次/分,Bp 110/7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8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5次/分,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V1-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QRS波宽大畸形。 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心功能Ⅱ级。 (2)10:00进入初步抢救

心肌梗死的 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一)先兆: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梗塞前心绞痛)。如此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二)症状: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3.胃肠道症状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4.心律失常:尤其24小时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如室性过早搏动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主要是心原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向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的因素。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

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塞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三)体征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者,发生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出现有关的体征和血压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与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与临床表现 发表时间:2019-08-15T09:22:34.67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王令 [导读] 心肌梗死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6372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患者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当患者心肌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处于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状态下,相应的心肌会持久而严重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症状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机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改变等相关表现,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可产生心律失常、休克或者是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发展的严重阶段。 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患者有此基础病变以后,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不稳定,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启动自身凝血机制,从而在管腔内产生血栓,堵塞本身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官腔,同时诱发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引起对应心肌急性、严重缺血,当患者心肌急性缺血持续20~3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心肌梗死。 通常情况下导致患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体每天上午6:00~12:00时间断,交感神经较为活跃,此时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会不断增加,造成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张力也不断增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2)在饱餐以后,特别是进食大量的脂肪以后,患者的血脂会突然增高,导致血粘稠度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3)患者体力劳动或者是情绪过于激动可引起血压急剧上升,诱发斑块破裂。 (4)患者因休克脱水或者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降,而冠状动脉的灌流量锐减诱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在临床中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与相应部位出现心肌梗死的关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患者的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部位出现梗死。 (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导致患者出现心室高侧壁膈面和左心房梗死,严重者会波及房室结。 (3)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引起患者的左心室广泛梗死。 (4)右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患者左心室膈面后间隔和右心室梗死,严重者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1.2心肌病变 心肌梗死心肌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病变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左右,心肌供血严重不足或中断而出现坏死,同时伴有心肌间质充血、充水、炎症细胞不断浸润,导致坏死的心肌纤维溶解形成肌溶灶,产生大量的肉芽组织。但这种梗死面积不断增大累及患者的心室壁,在心电图上相继出现ST段抬高和T波倒置,出现Q波,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当患者出现小范围的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时,累及到心室壁使其厚度不到心室壁的一半或者是更小范围的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显示的是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未出现Q波,其坏死组织向外膨胀,在心腔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形成心脏破裂或者是心室壁瘤,但是坏死组织在1~2周内可以吸收逐渐纤维化,从而在6~8周以后形成瘢痕愈合,这种心肌梗死我们称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2.1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 很多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之前会有乏力、胸部不适、烦躁、心绞痛等相关症状,其中患者出现新发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的心绞痛症状不断加重最为多见,当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2.2临床症状表现 (1)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多会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疼痛症状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清晨,此时患者的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具有类似的地方。很多患者心绞痛发生在安静时,可持续数小时,其疼痛的程度会不断的增加。还有少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时其症状表现为没有疼痛,一开始便表现为休克或者是急性心力衰竭,也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临床中易将这种症状误诊为急腹症。 (2)发热和胃肠道症状 患者在发生疼痛24小时以后大多会出现发热症状,其发热时温度可达38摄氏度,其发热时间长达1周左右,很多患者在疼痛之后还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肿胀、胀气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呃逆以及迷走神经坏死,这主要患者的心肌坏死及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而导致。 (3)心律失常症状 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不适,心律失常症状发生在起病1~2天左右,通常24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较为常见,而且也较为危险。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进一步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4)休克 当患者心肌出现广泛性坏死时,就会出现休克。广泛性坏死是指心肌坏死面积的40%以上,此时患者的心排血量会急剧下降,血压降低,收缩压常降到80mmhg以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等休克相关症状。休克常于胸痛症状缓解后出现。 (5)心力衰竭 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心肌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发生,急性左功能心衰竭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还会出现肺水肿。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在一开始便会出现右心衰竭表现,可同时伴随低血压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先兆 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症状 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疼痛不缓解 发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胃肠道症状:频繁的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 血压降低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T 波倒置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aVR,V1除外) 对称性T波倒置,或仅有T波倒置 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T波 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倒置,可永久存在 先是ST段普遍压低(aVR,V1除外) 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 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T波改变在1~6个月内恢复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改变 肌红蛋白 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 肌钙蛋白T(cTnT)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肌酶激酶(CK)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高峰,3~4天降至正常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天降至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内达高峰,1~2周内降至正常 鉴别诊断 心绞痛:胸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发作时ECG示ST段压低而不是弓背向上抬高,无病理性Q波,血清心肌标志物无增高。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ECG无心肌梗死表现,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 急性肺动脉栓塞:多数有长期卧床史、下肢静脉血栓史,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ECG可见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

心梗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差异极大,约有1/3的患者发病急骤,极为严重,未及至医院就诊就已死于院外;有1/4~1/3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属无症状性心肌梗塞,或症状很轻未引起患者注意,末到医院就诊,有约1/3一1/2的患者人院诊治。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起始症状不尽相同,最常见的为疼痛。故对发病时不同起始症状的了解,对疾病的及时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疼痛为起始症状。大约7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且这种胞瘤较一般心绞痛发作剧烈而持久。疼痛部位除在胸骨后、心前区等为主外,约10%的病人脚痛可波及剑突下或上腹部,易被误诊为胃痛。不典型的疼痛部位还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2)以突然晕厥为起始症状。常见于下后壁梗塞急性早期,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患者,多发生于起病30分钟内。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极慢,血压降低,患者可突然晕厥。 (3)以猝死为起始症状。发病即为心室颤动,表现为猝死,多发生于院外。 (4)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发病突出表现。患者突然发作肺水肿为最初表现,事先无预兆,有的数小时或数日前有心绞痛前驱性症状。发病觉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呼吸有噪音,肺部可闻及水泡声等特点,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出汗,紫绀一般多不觉疼痛,或被明显呼吸困难所掩盖。左心衰竭程度较轻者为肺充血,临床较为常见,多有疼痛症状。患者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喘息性呼吸,两肺支气管哮鸣音,易误诊为支气管喘息。 (5)以休克为突出的起病症状。患者感到虚弱,大汗虚脱,如从坐位滑下,立位摔倒,或有一过性意识丧失。由于心排血过低引起的脑缺血,极端严重者随即死亡。程度稍轻者,出冷汗、头晕、肢体湿冷,脸色苍白或灰色发绀,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