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表单设计基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案

第六章表单设计基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案
第六章表单设计基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案

第六章表单设计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表单的建立和编辑的方法;熟悉表单构成的各种控件及它们的各种常用属性和属性的设置方法;掌握表单的事件和方法程序以及代码的设计;会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表单。

?[教学内容]

表单的基本构成元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表单的制作和修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单的控件、属性和制作,代码的编写。

§6.1 表单向导

一、“表单向导”的启动

启动“表单向导”对话框可用下列方法之一:

选定“文件/新建”命令,在新建对话框中选定“表单”选项按钮,选定“向导”按钮;在菜单的向导子菜单中选定表单命令;从“项目管理器”中选择“文档”标签并选择“表单”项,再单击“新建”按钮。

二、单表表单向导的使用

例:使用表单向导创建一个能维护 XJ.DBF的表单。

三、一对多表单向导的使用

例:创建涉及XJ.DBF和BJDM .DBF两个表的数据维护表单。

§6.2表单设计器

一、表单设计器的基本操作

表单设计的基本步骤是:打开表单设计器→对象操作与编码→保存表单→运行表单。

(1)表单设计器的打开

选择“文件/新建”选项,然后选中“表单”项并单击“新建文件”按钮;选择“项目管

理器/文档”标签,然后选择“表单”项,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新建表单”对话框中选择“新建表单”选项;在命令窗口中使用CREAT FORM命令。表单设计器的窗口如图6.10所示。

在表单设计器窗口中有四个工具栏:表单设计器、表单控件、布局和调色板。

(2)表单设计器窗口的组成及功能

表单窗口;属性窗口;代码编辑窗口;工具栏;布局工具栏;调色板工具栏;数据环境设计器窗口;敏感菜单

(3)保存表单

(4)执行表单

可以用上述例题中的表单运行的方法来执行表单,也可用DO FORM命令来执行表单。当表单设计器窗口尚未关闭时,可右击表单窗口中的空白处,在快捷菜单中选定执行表单命令来运行表单。

二、快速创建表单

表单菜单中有一个快速表单命令,它能在表单窗口中为当前表迅速产生选定的字段变量。下例将说明快速创建表单的方法。

例:为学籍表创建一个记录编辑窗口。

三、数据环境设计器

1.数据环境的概念

数据环境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与表单相互作用的表或视图,以及表单所要求的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环境设计器的作用:数据环境设计器可用来可视化地创建或修改数据环境。

用户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来打开“数据环境设计器”窗口:

选择“显示”菜单中的“数据环境”命令;在“表单设计器”工具栏中单击“数据环境”按钮;在“表单设计器”窗口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数据环境”命令。

2.数据环境设计器的快捷菜单与数据环境菜单

添加命令;移去命令;浏览命令;

四、在表单上设置控件

表单中的控件是指放在一个表单上用以显示数据、执行操作或使表单更易阅读的一种图形对象,如文本框、矩形或命令按钮等。VFP控件包括复选框、编辑框、标签、线条、图象、形状等等。

1.表单控件工具栏

2.创建控件

3.调整控件的位置:选定单个控件:用鼠标单击要选定的控件,则该控件即被选定;选定多个控件:按下Shift键,逐个单击要选定的控件;取消选定:单击已选定控件的外部某处;)移动控件:先选定要移动的控件,用鼠标将它们拖到合适的位置;改变控件大小:选定控件后,拖动它的某个控制点即可使控件放大或缩小;删除对象:选定对象,按Del键;复制、剪贴对象:选定对象,利用编辑菜单中有关剪贴板的命令来复制、移动或删除对象;控件布局:选定要进行布局的所有控件,选择“布局工具栏”的任一种布局方式,即可将控件居中、对齐等操作。

4.表单控件工具栏中的辅助按钮

§6.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一、基本概念

1.对象: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行为特征的描述。任何对象都具有自己的外观和行为。对象的外观由它的各种属性来描绘,对象的行为由它的事件和方法程序来表达。在VFP中,对象又可区分为控件和容器两种。

控件:控件是表单上显示数据和执行操作的基本对象。

容器:容器是可以容纳其它对象的对象。

2.属性:属性(Property)是用来描述对象特征的,它标志了对象的物理性质,是描述对象

的数据集合。

选项卡:属性窗口中共包括5个选项卡,即:全部、数据、方法程序、布局和其他。

注意:属性的设置与修改,可分在交互方式和执行代码两个阶段进行。对于某个属性,读者必须了解允许在哪个阶段进行。

3.事件:事件(Event)是指每个对象可能用以识别和响应的某些行为和动作。它是一种预先定义好的特定的行为或动作,包括用户事件和系统事件。表6.2列出了VFP部分常用的事件表。

(1)事件驱动工作方式:事件触发方式可分为3种:用户触发、系统触发和代码触发用户触发:例如用户单击某个命令按钮事件;

系统触发:例如计时器事件,事件自动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发生;

代码触发:用代码来调用事件过程。

(2)为事件编写代码

编写代码一般要在代码编辑窗口中进行,打开某对象代码编辑窗口的方法如下:

A:双击对象。

B:选定该对象的快捷菜单中的代码命令。

C:选定显示菜单的代码命令。

4.方法程序

方法(Method)是与对象相关联的过程,即代码程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过程。方法程序紧密地和对象连接在一起,并且与一般VFP过程的调用方式也有所不同。方法程序是VFP为对象设定的通用过程,能使对象执行一个操作。方法程序代码由VFP定义,对用户是不可见的。例如:

Cls方法程序

格式:Object.Cls

功能:清除表单中的图形和文本。格式中的前缀Object表明方法程序的所有者,Cls是方法程序名,相当于过程名。

5.类

类(Class)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的集合。对象和类的概念比较接近,但又是不同的。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对象是类的实例,即类是抽象的,对象是具体的。

二、对象引用

1.对象引用规则

(1)用以下引用关键字开头

THISFORMSET 表示当前表单集

THISFORM 表示当前表单

THIS 表法当前对象

(2)引用格式:引用关键字后跟一个圆点,再写出被引用对象或者对象的属性、方法程序等。

例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 &&表示本对象的Name属性

THISFORM.Circle &&表示本表单的Circle 方法程序,在表单中画一个圆或椭圆

(3)允许多级引用,但要逐级引用

例如: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ble1.Caption &&本表单的Lable1标签的Caption属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mand1.FontName &&本对象的Command1命令按钮的FontName属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mand2 .Click &&本对象的Command2命令按钮的Click事件

(4)控件也可引用包含它的容器,格式为:

Control.Parent

其中Control 表示控件,Parent表示容器

例如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mand2 .Click表示引用本对象的容器的Command2的Click事件。

2.设置对象的属性

设置对象属性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之一:可以取系统的默认值;也可在属性窗口中进行输入或更改;通过编写事件代码来更改。

例:给表单设置属性值。

程序代码:

FORM1.Caption="学生档案" &&设置表单的标题是“学生档案”

FORM1.BackColor=RGB(255,128,0) &&设置表单的背景色

https://www.360docs.net/doc/6f8391079.html,="form1" &&设置表单对象的名字

FORM1.Left=40 &&设置表单的左边界

FORM1.Top=12 &&设置表单的顶端边缘距离

FORM1.Height=280 &&设置表单的高度

FORM1.Width=500 &&设置表单的宽度

3.方法程序的调用

在调用方法程序时须遵循对象引用规则,下面介绍一个常用的方法程序的使用。

Circle 方法程序

格式:Object.Circle(nRadius[,nXCoord,nYCoord[,nAspect]])

功能:在表单上画一个圆或椭圆。

说明:

(1)Object表示指定的表单。

(2)参数说明:nRadius表示半径,度量单位由表单的ScaleMode属性确定;nXCoord,nYCoord分别表示圆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nAspect表示圆的凸率,默认值是1.0,生成一个正圆,大于1.0产生一个垂直椭圆,小于1.0产生一个水平椭圆。

(3)要控制画圆或椭圆的线宽,可设置DrawWidth属性;要控制在背景中画圆的方式,可设置DrawMode和DrwaStyle属性;要填充圆,可设置表单的FillColor和FillStyle属性。

例:在表单上画出同心椭圆,如图6-14,然后单击表单来擦去这些椭圆。

VisualFoxpro编程实例

实验五 Visual Foxpro编程实践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利用Visual Foxpro编制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的实践知识,并学会在程序调试中自行发现问题和修改程序代码,最终完成应用程序的无错运行。 二. 相关知识 利用Visual Foxpro自行开发编制应用程序的步骤: 1.设置好系统的工作环境(尤其注意工作目录的默认设置)。 2.如果是初次进行,应当先建立一个项目,为该项目命名,激活项目管理器。如果是接着上次的工作进行,则打开上次工作的本项目,同样也激活项目管理器。 3.在项目管理器的“数据”“数据库”下面创建一个数据库,并命名(如已创建,则跳过本步骤)。 4.在项目管理器的“数据”“数据库”“表”下面进行数据表的创建或修改工作,并输入少量的正确数据以便将来的运行调试(如果已经创建了数据表,则跳过本步骤)。 5.在项目管理器的“文档”下面创建该应用程序所用到的所有表单,设计好各表单的界面并为表单里的控件填写程序代码.(注意为表单添加各自的数据环境,否则会出错!) 6.试运行各表单,发现问题后重新修改有问题的表单的代码,反复调试和修改直至最后能无错运行。 7.将应用程序打包发布或制作成安装文件。 三. 实验容与步骤 本次实验以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首先,对该系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该应用系统为完成学生信息和成绩的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模块: (1)用户登录管理:系统具有管理员功能,只有取得管理员权限的人才能使用本系统。 (2)数据添加功能:对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班级信息、课程信息、学生成 绩信息进行添加录入。 (3)数据查询功能:对上述信息的基本查询。 (4)数据修改功能:对上述信息可进行修改工作。 (5)统计操作:可分别按个人成绩、单科成绩统计出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 等。 (6)打印功能:对上述信息可进行打印。 实验步骤如下: 1.数据库设计: 首先设置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目录,然后建立项目,为项目命名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激活项目管理器,并在在项目管理器的“数据”“数据库”下面创建一个数据库,命名为“学生成绩管理”,在“数据库”的“表”下面创建以下各数据表: 字段名称类型宽度 用户名字符型10 密码字符型10 字段名称类型宽度 学号字符型8 字符型10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案8--程序的分支结构

授课教案

授课教案附页 教学设计说明一、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任何简单或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 结构组合而成。 (1)顺序结构:程序中的各个操作是按照它们在源代码中的排列顺序依次 执行的; (2)选择结构:根据某个特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后,选择其中一支执行;分 为:单项选择、双选选择和多项选择; (3)循环结构:反复执行某个或某些操作,直到条件为假或为真时才停止 循环。 二、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流程控制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 该结构的特点是按照语句的先后次序依次执行,每条语句只执行一次。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案例讲解: 项目实践一的前4问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序结构。 (1)根据题干要求,即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变量的个数。项目实践一用到8 个变量,分别是:姓名、班级、数学成绩、语文成绩、英语成绩、总分、平均分、 数学成绩的平方根。

(2)给变量赋值。①变量值需使用input()函数由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涉及到5个变量:姓名、班级、数学成绩、语文成绩、英语成绩。其中三个成绩变量由于是浮点数类型,而通过input( )输入的是字符串类型,所以需要用到float( )函数进行强制类型转换。②直接给出变量的值:直接赋值或通过表达式计算。项目实践一中:总分、平均分、数学成绩的平方根这3个变量都是通过表达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直接复制给变量。 (3)输出相应的信息和计算结果。例如:输出学生的基本信息、总分、平均分、数学成绩的平方根。 三、选择结构(条件语句) 选择结构用于判断给定的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判断某些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来控制程序的流程。 三种选择语句:

《VisualFoxPro6.0简明教程》教学指导书(精)

《Visual FoxPro6.0简明教程》教学指导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以Visual Foxpro 6.0 为基础,讲授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编写VFP程序,并结合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功能,实现信息管理与查询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查询;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功能,掌握可视化编程技巧及技术。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编制小型数据库应用程序。 为了便于教师备课,掌握进度,我们给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书。但基于各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很难有统一要求,我们仅以每周3+2学时为例(3节上课,2节上机,按18周设计)写出教学要求。对于每周2+2学时的教学单位有些章节内容可以删略。 二、课程内容及其安排 (课程安排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Visual FoxPro6.0简明教程》为基础) 教学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周 内容:第1章Visual FoxPro 6.0概述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VFP6.0的功能,VFP6.0系统的软硬件环境,VFP6.0系统的安装及性能指标和VFP6.0文件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VFP6.0系统的启动 2. VFP6.0环境介绍 3.VFP6.0文件组成 作业: 1.VFP 6.0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VFP 6.0主要使用哪两种菜单? 3.VFP 6.0的数据库文件和数据表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第二周 内容:项目管理器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项目管理器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项目管理器的建立和界面操作 2. 设计器与生成器的使用 3. 工作目录与搜索路径的建立 作业: 1.什么是项目管理器? 2.如何进入项目管理器 3.项目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初二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案

第1章程序设计入门 第1节程序设计简介(2课时) 【教材内容】1计算机程序并不神秘 1.1什么是程序 1.2体验计算机程序 2程序设计语言 2.1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2.2解释与编译 3程序设计的过程 4程序与软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用变成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了解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设计的密切关系 (3)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三种类型 (4)掌握环境下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理解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2)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程序,而程序解决的往往就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程序设计的内涵及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2)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帮助学生克服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严谨、缜密、科学的程序设计作风。 【教学重难点】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任务驱动、演示、实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程序设计简介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揭示教学内容 大家有没有玩过电脑游戏?有没有同学想过自己设计和编写游戏? 游戏就是程序,要想设计、制作游戏,就应该学习“设计程序”。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程序,它并不神秘,相反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二、趣味问题,了解什么是程序 问题1:猎人带着一只狼、一头羊和一些白菜过河,但渡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因为……(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读题、小组讨论、得出解题思路、方法讲解(自然语言描述、符号描述……) 问题2:赵本山、宋丹丹小品,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 学生:方法讲解(自然语言描述、……) 总结:概括来说程序是有逻辑,有顺序的步骤的组合。开电脑,走路,吃饭,上课都是一系列步骤的有序有逻辑组合。 通过这些有序的指令(自然语言、符号语言等)完成了一项具体的工作,这些指令的集合就是程序。 问题3:体验计算机程序 利用语言编写的“三角形面积”程序(课件展示问题及具体的语句)

visualfoxpro知识点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系统(DBS):指引入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程序和数据具有较高 的独立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接口,统一管理和控 制数据,系统灵活,易于扩充. 数据库(DB):是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不仅描述事物数据的本身,也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的核心. 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管理和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员(DBA)的主要工作: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改 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的:解决数据资源共享问题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概念模式:简称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面向全部用户的公 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 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或存储模式,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安排和存储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模型:客观事物及联系—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E-R模型:实体(矩形)属性(椭圆)联系(菱形) 在数据库设计阶段,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 两个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的联系如班级与班长 一对多的联系如班级与学生 多对多的联系如学生与课程 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结构描述,一张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关系数据库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元组(记录):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关键字:一张表中的一列或若干列能够把不同的记录区分开来. 超关键字:二维表中能唯一确定记录的一列或几列,但它包含的字段可能是多余的. 候选关键字:如果超关键字去掉任何一个字段后都不能唯一确定,是候选关键字. 主关键字:外部关键字P10 关系的特点:(1)关系必须规范化.即表中不能再包含表. (2)同一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3)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301041 课程名称: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 英文名:Visual Foxpro Programming design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学分:教学48 实验24 4学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 授课对象:院属相关专业 开课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教材:《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简明版)》,史济民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三层次要求的应用基础课程范畴。VFP是一门针对windows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管理的语言编程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门数据库编程语言,以适应社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其特点是语法简单、较易掌握。同时本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课。学生经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能达到:初步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及应用,独立编程建库,学会前台工具和后台数据库的接口;并应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需求自己编写类似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数据库管理软件。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1041 课程名称: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英文名:Visual Foxpro Programming design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学分:48+24/4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 授课对象:院属相关专业 开课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教材:《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简明版)》,史济民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Visual FoxproO程序设计教程》,郑尚志等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樊显昧等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梁锐成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新编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高怡新,谷秀岩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Visual Foxpro基础教程》,周永恒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是我院管理学院各本、专科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属于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一门主要课程。 目前,各种数据库系统不仅已经成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核心,并且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成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其他各种现代信息与管理系统的核心。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前一学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中已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种较先进的数据库应用知识,学会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和用一种数据库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和设计一些数据库及简单的系统,并能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考试)大纲(二级)》的要求,为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微软公司的Visual FoxPro 6.0为教材背景进行教学,Visual FoxPro 6.0是优秀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提供了基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各类开发工具。该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开发小型数据库系统,而且可以广泛用于大型数据库的前端开发。使用本软件教学对培养学生同时具备两种程序设计方法以适应当前社会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本课程先从数据库基本原理、概念出发,介绍数据表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查看、修改、使用与维护等操作,以较大的篇幅介绍Visual FoxPro 6.0的主要命令和操作方法,然后在学习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方法,并且通过分析各类程序的大量实例以了解程序设计编制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介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激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课程是培养管理类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具有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1、基本要求

VisualFoxPro考试试题及答案

VFP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系模型的完整性不包括(A)。 A.迭代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用户定义完整性 2.VisualFoxPro数据中的每一行称为(C)。 A.串标 B.行号 C.记录 D.编数 3.关系数据模型中的关系指的是(D)。 A.表行 B.表列 C.总和 D.二维表 4.常用的数据模型中有(C)。 A.比较模型 B.曲面模型 C.关系模型 D.对称模型 5.常用的数据模型中包括(A)。 A.层次模型 B.线性模型 C.双轨模型 D.瀑布模型 6.(A)是包含表中的一个或一组字段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列表。 A.索引 B.合并 C.列序 D.标号 7.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包括(B)。 A.循环模式 B.模式 C.高级模式 D.流行模式 8.常用的数据模型里有(B)。 A.回旋模型 B.网状模型 C.棱状模型 D.交叉模型 9.VisualFoxPro的表中每一列称作(A)。 A.字段 B.列标 C.名称 D.线型 10.数据库系统不包括(D)。 A.操作系统 B.数据表 C.数据库 D.计划书 11.数据模型描述的是(C)。 A.大小 B.颜色 C.事物间联系 D.特征 12.关系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作(C)。 A.列名 B.特征 C.属性 D.行标

1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中包括(A)。 A.外模式 B.层叠模式 C.交叉模式 D.圆环模式 14.数据库是指(A)的数据集合。 A.相关的 B.无序的 C.混合的 D.循环的 15.关系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作(A)。 A.元组 B.行标 C.数值 D.列值 16.数据库系统中不包括(B)。 A.数据库 B.空调 C.管理员 D.数据库管理系统 1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不包括(D)。 A.数据共享 B.减少数据冗余 C.避免不一致 D.数据交叉 1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英文缩写是(B)。 A.DA B.DBMS C.MANG D.GUANLI 19.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A)。 A.说明书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电脑主机 D.数据 20.关系二维表中列的取值围称作(A)。 A.域 B.值围 C.数据 D.区间 21.数据库的英文缩写是(C)。 A.SJK B.ABC C.DB D.OBJ 22.符合数据库特点的是(A)。 A.存储在计算机部 B.无序的 C.部无关的 D.用户独享 23.以下选项属于数值类数据的是(B)。 A.一二三 B.123 C.2012/2/1 D.ABC 24.关系R(D1,D2)的目等于(B)。 A.1 B.2 C.3 D.4 25.关系代数中的专门的关系运算中不包括(A)。 A.套用 B.选择 C.投影 D.连接 26.关系运算的类别中包括(C)。

Python编程基础-函数教案

第5章函数 教案 课程名称:Python编程基础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类相关专业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 总学分:3.0学分 本章学时:9学时 一、材料清单 (1)《Python编程基础》教材。 (2)配套PPT。 (3)代码。 (4)引导性提问。 (5)探究性问题。 (6)拓展性问题。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主要介绍Python中命名函数的定义方法,从函数定义的格式上可以体现出简练的编程风格,其多种多样的参数设置方式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函数定义及调用方法。

2. 基本要求 (1)认识自定义函数,了解自定义函数的调用。 (2)掌握函数的参数设置及返回函数(return函数)。 (3)掌握嵌套函数。 (4)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 (5)掌握匿名函数和其他高阶函数的使用方法。 (6)掌握存储并导入函数模块的方法。 三、问题 1. 引导性提问 引导性提问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提问,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 (1)用于练习的所有资料都放在您面前了吗?如果不是,缺少哪些? (2)Python中函数和方法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封装? (4)匿名函数是什么? (5)函数与模块有什么关系? 2. 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角度或者在引导性提问的基础上,从重点、难点问题切入,进行插入式提问。或者是对引导式提问中尚未涉及但在课文中又是重要的问题加以设问。 (1)自定义函数中参数类型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VF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图书馆管理系统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12月31日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概述--------------------------------2第二部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2第三部分系统数据库及表设计----------------------2第四部分系统菜单设计----------------------------5第五部分系统界面设计----------------------------6第六部分系统相关程序代码-----------------------13第七部分实验报告小结---------------------------22第八部分参考资料-------------------------------22

一、系统概述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相应的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管理户导致图书管理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的浪费,图书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根据上述需要,我们建立本图书馆管理系统。 根据图书、读者和管理员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系统主要实现读者对图书的查询、个人信息的修改和管理员对读者、图书的管理。 本系统采用作为开发工具。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可以完成一般图书馆关于图书查询、借阅及书库管理的主 要功能。其中:图书查询模块可以查询所需要的图书;读者管理模块 中,读者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对登陆密码进行修改,管理员可以对

visualfoxpro的运算符与表达式

Visual FoxPro的运算符与表达式 运算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描述各种不同运算的符号称为运算符,而参与运算的数据称为操作数。表达式用来表示某个求值规则,它由运算符和配对的圆括号将常量、变量、函数、对象等操作数以合理的形式组合而成。 表达式可用来执行运算、操作字符或测试数据,每个表达式都产生唯一的值。表达式的类型由运算符的类型决定。在Visual FoxPro 6.0中有5类运算符和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字符串运算符和字符串表达式 ?日期运算符和日期表达式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1.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也称数值型表达式,由算术运算符、数值型常量、变量、函数和圆括号组成,其运算结果为一数值。例如:50*2+(70—6)/8的运算结果为108.00。算术表达式的格式为: <数值1><算术运算符1><数值2>[<算术运算符2><数值3>…] (1)算术运算符 Visual FoxPro 6.0提供的算术运算符见下表。在这6个算术运算符中,除取负“-”是单目运算符外,其他均为双目运算符。它们运算的含义与数学中基本相同。 运算符名称说明 + 加同数学中的加法 - 减同数学中的减法 * 乘同数学中的乘法

/ 除同数学中的除法 ^或**乘方同数学中的乘方,如4^3表示43 %求余12%5表示12除以5所得的余数2 ? ( ) →^、** →*、/ → %→ +、- (2)表达式的书写规则 算术表达式与数学中的表达式写法有所区别,在书写表达式时应当特别注意: ?每个符号占1格,所有符号都必须一个一个并排写在同 一横线上,不能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写方次或下标。例如:23要写成2^3,Xl十X2要写成X1+X2。 ?原来在数学表达式中省略的内容必须重新写上。例如:2X要写成2*X。 ?所有括号都用小括号(),且括号必须配对。例如: 3[x+2(y+z)]必须写成3*(x+2*(y+z))。 ?要把数学表达式中的有些符号,改成Visual FoxPro 6.0 中可以表示的符号。例如:要把2πr改为2*pi*r。 2.字符串运算符与字符串表达式 一个字符串表达式由字符串常量、字符串变量、字符串函数和字符串运算符组成。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常量,也可以是若干个字符串常量或字符串变量的组合。Visual FoxPro 6.0提供的字符运算符有两个(其运算级别相同),见下表。 运算符名称 说明 +连接将字符型数据进行连接

数据库基本知识Visual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教案章

第一章数据库基本知识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库的几个基本概念和Xbase 家族的演变, 认识VFP 的特点、组成、界面、工作方式和核心工具。 [ 教学内容]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 Xbase 关系数据库系统; VFP 的界面、工作方式和基本设计工具。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 §1.1 数据库(database) 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从科学计算领域诞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 在计算机的三大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领域中, 数据处理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 1、数据: 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能够被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的概念不再仅指狭义的数值数据, 而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计算机中的数据指经过计算机的各种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数据。数据库技术是一种管理数据的技术。数据库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 2、数据处理: 数据是重要的资源, 把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经过加工整

理转换, 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正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数据处理可定义为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类、检索、传播等一系列活动。 数据处理的中心是数据管理, 它包括数据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随着硬件、软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发展, 数据管理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 DB,Data Base) : 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能为多种应用程序所共享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不同的数据组织形式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为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 就需要一套系统软件, 称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了一套数据描述和操作语言,用户只须使用这些语言, 就能够方便地建立数据库, 并对数据进行存储、修改、增加、删除、查找等操作。 5、数据库系统( DBS,Data Base System) 它包括与数据库有关的整个系统: 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 1.1.1 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1、文件管理 早期的数据在高级语言(FORTRA、N C) 中是以文件的形式存

VisualFoxPro数据库编程函数大全

大全 数据库函数大全 VisualFoxPro数据库函数 ADATABASES()将所有打开数据库的名称和路径放到内存变量数组中 ADBOBJECTS()把当前数据库中的命名连接名、关系名、表名或sQL视图名放到一个内存变量数组中AFIELDS()把当前表的结构信息存放在一个数组中,并且返回表的字段数 ALIAS()返回当前表或指定工作区衰的别名 ASESSIONS()创建一个已存在的数据工作期ID数组 ATAGINFO()创建一个包含索引和键表达式的名字、数量和类型信息的数组 AUSED()将一个数据工作期中的表别名和工作区存入内存变量数组 BOF()确定当前记录指针是否在表头 CANDIDATE()判断索引是否为候选索引 CDX()根据指定的索引位置编号,返回打开的复合索引(.CDX)文件名称 CPDBP()返回一个打开表所使用的代码页 CREATEOFFLINE()由已存在的视图创建一个游离视图 CURSORGETPROP()返回VisualFoxPro表或临时表的当前属性设置 CURSORSETPROP()指定VisualFoxPro表或临时表的属性设置 CURSORTOXML()转换VisualFoxPro临时表为XML文本 CURVAL()从磁盘上的表或远程数据源中直接返回字段值 DBC()返回当前数据库的名称和路径 DBF()返回指定工作区中打开的表名,或根据表别名返回表名 DBSETPROP()给当前数据库或当前数据库中的字段、命名连接、表或视图设置一个属性 DELETED()返回一个表明当前记录是否标有删除标记的逻辑值 DESCENDING()是否用DESCENDING关键字创建了一个索引标识 DROPOFFLINE()放弃对游离视图的所有修改,并把游离视图放回到数据库中 EOF()确定记录指针位置是否超出当前表或指定表中的最后一个记录 FCOUNT()返回衰中的字段数目 FIELD()根据编号返回表中的字段名 FILTER()返回SETFILTER命令中指定的表筛选表达式 FLDLIST()对于SETmELDS命令指定的字段列表,返回其中的字段和计算结果字段表达式 FLOCK()尝试锁定当前表或指定表 FOR()返回一个己打开的单项索引文件或索引标识的索引筛选表达式 FOUND()如果CONTINUE、FIND、LOCATE或SEEK命令执行成功,函数的返回值为"真" FSIZE()以字节为单位,返回指定字段或文件的大小 GETFLDSTATE()返回一个数值,标明表或临时表中的字段是否已被编辑,或是否有追加的记录,或者记录的删除状态是否已更改 GETNEXTMODIFIED()返回一个记录号,对应于缓冲表或临时表中下一个被修改的记录 HEADER()返回当前或指定表文件的表头所占的字节数 IDXCOLLATE()返回索引或索引标识的排序序列 INDBC()如果指定的数据库对象在当前数据库中,则返回"真"(.T.) INDEXSEEK()在一个索引表中搜索第一次出现的某个记录 ISEXCLUSIVE()判断一个表或数据库是以独占方式打开的 ISFLOCKED()返回表的锁定状态 ISREADONLY()判断是否以只读方式打开表 ISRLOCKED()返回记录的锁定状态 KEY()返回索引标识或索引文件的索引关键字表达式 KEYMATCH()在索引标识或索引文件中搜索一个索引关键字 LOOKUP()在表中搜索字段值与指定表达式匹配的第一个记录 LUPDATE()返回一个表最近一次更新的日期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摘要:“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本文介绍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并围绕教学内容组织、重点与难点问题、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课程实施的要点,对在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课程实施的不同侧重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教学实施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本课程是学生深入接触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因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而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则更加困难;在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深度;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即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而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编程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许多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一些学校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很好地整理和总结这些经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钦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小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叶乃文副教授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颜晖教授等高校的相关教师组成课题组,结合各校在本课程长期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共同研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供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广大教师参考。 目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施方案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实施方案以过程型程序设计语言为基准,分析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其特点主要是:(1)针对性——重点针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2)全面性——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要点、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3)分类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培养人才的差异性。

VFP程序设计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说明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是人们用于记录事物情况的物理符号。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数据与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信息只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信息不随表示它的数据形式而改变,它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数据则具有任意性,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同样的信息,信息只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 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控制之下,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解决数据独立性问题,并提供统一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功能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把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 系统。 3.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为了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人们为数据库设 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模 式和内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 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外模式又称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 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是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增强了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 5.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VisualFoxPro常用函数分类表

VisualFoxPro磁盘_目录_文件函数 ADIR()将文件信息存放到数组中,然后返回文件个数。 CURDIR()返回当前目录或文件夹。 DEFAULTEXT()如果一个文件没有扩展名,则返回一个带新扩展名的文件名。DIRECTORY()若在磁盘上存在指定的目录,返回真(.T.)。 DISPLAYPA TH()为显示而截去长路径名到指定长度。 DRIVETYPE()返回指定驱动器的类型。 FDATE()返回文件最近一次修改的日期或日期时间。 FILE()如果在磁盘上找到指定的文件,则返回“真”(.T.)。 FILETOSTR()将一个文件的内容返回为一个字符串。 FORCEEXT()返回一个字符串,使用新的扩展名替换旧的扩展名FORCEPATH()返回一个文件名,使用新路径名代替旧文件名 FTIME()返回最近一次修改文件的时间。 FULLPATH()返回指定文件的路径或相对于另一文件的路径。 GETDIR()显示“选择目录”对话框,从中可以选择目录或文件夹。 GETFILE()显示“打开”对话框,并返回选定文件的名称。 JUSTDRIVE()从完整路径中返回驱动器的字母。 JUSTEXT()从完整路径中返回三字母的扩展名。 JUSTFNAME()返回完整路径和文件名中的文件名部分。 JUSTPATH()返回完整路径中的路径名。 JUSTTEM()返回完整路径和文件名中的根名(扩展名前的文件名)。 LOCFILE()在磁盘上定位文件并返回带有路径的文件名。 PUTFILE()激活“另存为…”对话框,并返回指定的文件名。 STRTOFILE()将一个字符串的内容写入一个文件。 SYS(3)返回一个合法文件名,可用来创建临时文件。 SYS(5)返回当前VisualFoxPro的默认驱动器。 SYS(7)返回当前格式文件的名称。 SYS(2000)返回一个按字母排序的与文件名和扩展名梗概匹配的第一个文件名。SYS(2003)返回默认驱动器或卷上的当前目录或文件夹的名称。 SYS(2014)返回指定文件相对于当前目录、指定目录或文件夹的最小化路径。SYS(2020)以字节数返回默认磁盘空间。 SYS(2022)以字节为单位返回指定磁盘簇(块)的大小。

Visual FoxPro 命令

VFP命令、函数及程序语句大全(一) 学过VFP(Microsoft Visual FoxPro)的朋友都知道它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经历了从dBASE、FoxBASE、FoxPro直到VFP的发展过程。本文便以VFP 6.0为例介绍它的命令、函数及程序语句,为学习VFP的朋友提供必要的学习参考,也为已经精通VFP的朋友提供复习的好机会。 一主要命令: 1、CREATE 作用:建立一个新的表。 格式:CREATE [<文件>|?](注意,命令字符可取前面四个字符,后面可省略不写,即CREA,下同;中括号表示其中的参数是可选的;|管道符号表示两个参数只能选择一个,不能同时选择,下同。)说明:文件指建立以.dbf为扩展名的VFP数据库文件,在命令后面加上一个问号表示系统会弹出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想要建立的表名。在命令中不加文件名或问号系统也会弹出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想要建立的表名。 2、MODIFY STRUCTURE 作用:显示表文件结构,并允许修改此表的结构。 格式:MODIFY STRUCTURE 说明:只有在用USE命令打开表文件以后,才能显示或修改表文件的结构。 3、APPEND 作用:在当前表的尾部(无论表中有无记录)追加记录(在当前表指当前正使用的表)。 格式:APPEND [BLANK] 说明:在APPEND命令后面加上BLANK参数表示在当前表的尾部添加一条空白记录。无BLANK参数时,表示在当前表的尾部添加一条记录并要求用户输入相应的字段内容。 4、INSERT 作用:在表文件中间插入一个新记录。 格式:INSERT [BEFORE] [BLANK] 说明:INSERT 在当前记录后插入一记录; INSERT BEFORE 在当前记录前插入一记录; INSERT BEFORE BLANK 在当前记录前插入一空记录。 5、BROWSE 作用:主要用于打开浏览窗口,查阅表文件并同时进行修改。 格式:BROWSE 6、USE 作用:打开和关闭表文件。 格式:USE [<文件名>] USE 说明:前一个命令用来打开<文件名>指定的表文件,该表如有备注型字段,则同时打开相应的备注文件(.fpt文件);后一个命令关闭当前打开的表文件。 7、LIST和DISPLAY 作用:显示表(.dbf)的内容、结构或状态。 格式:LIST|DISPLAY [OFF] [<范围>] [FIELDS] <表达式表> [WHILE <条件>] [FOR <条件>] [TO PRINT|TO FILE <文件>] LIST|DISPLAY STRUCTURE TO PRINT|TO FILE <文件>] LIST|DISPLAY STATUS [TO PRINT|TO FILE <文件>] 说明:命令带OFF参数表示不显示记录号,范围指定对哪些记录进行操作,范围包括:RECORD n 第几号记录、NEXT n 当前记录开始的几个记录、REST 自当前记录开始至文件末尾的所有记录、ALL 所有的记录。不选范围则隐含范围为ALL;FIELDS后跟字段名,字段名与字段名之间用逗号分隔。WHILE后跟条件,FOR后面也跟条件,区别是,WHILE后的条件如果满足,便停止查找;FOR后的条件查找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TO PRINT和TO FILE <文件>分别表示将显示结果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和将显示结果输出到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教案.docx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教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教案 从以下方面说明 : 一、课程性质、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及要求 三、课程体系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突破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六、学生考核 七、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地位 1.课程的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类和电子信息类各专业职业素质必修 课,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运用 C 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 础。所以,本课程主要针对培养这类人才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而设置的课程。 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员、单片机应用设计员、网络应用等, 在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行业中都将使用 C 语言作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语言, C语言也是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水平资格考试 ( 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 ) 考试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

C++、 VC、VB 数据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 2.课程的地位 通信技术 ( 计算机网络方向 ) 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C语言室基础,是计算机应用设计的基础。是学习其他程序语言的前导及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及要求 1( 教学对象 本系学习 C 语言课程的生源是高中生源和中专生源。高中生文化基础扎 1 实,但计算机专业知识薄弱,开始学习时较困难,但入门提高较快。中专 生,文化基础薄弱,但计算专业已经学习一些,开始学习不会很困难,但 是知识转换能力方面会有困难,学习进度会慢一点。针对不同生源学生在 教学方法和重难点方面有所区别。 ( 对同一生源不同程度学生采取如下策略2 状态策略 1 厌学扎实其理论基础,找到实践成功点 2 较差结合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乐学知识转换,提高具体的应用能力 4 较好知识转换,提高综合的应用能力 高职智力不差,但自控能力相比较差。所以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 在教学中教与学 问题教学演示探究教

程序设计基础_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程序设计基础_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2.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3.能读懂流程图,并能初步进行简单的流程图设计。 4.知道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 算法及其描述(流程图) 教学难点: 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流程图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 计划课时: 1—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1.提示学生思考如何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引入“程序”的概念。程序就是命令的序列 2.让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想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可能步骤,教师总结陈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1)需求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算法设计——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什么是算法; 什么是设计算法; 算法的基本要求; 如何描述算法:自然语言 图形符号—流程图、N-S图(去掉线条和箭头); (3)编写程序——“翻译” 设计出的算法,人能看懂,计算机无法看懂,必须经过翻译; 确定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将描述出的算法“翻译”成一条条计算机命令行,这个翻译过程也称为编码或编程; 让学生列举知道的计算机语言; (4)上机调试——验证、检查、修改 (5)总结四个阶段各自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介绍算法、流程图、算法结构 1.让学生按照以上要求对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算法设计 (1)需求分析 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条件:三个系数a,b,c; 目标结果:x的值; (2)算法设计(描述)(P60) 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特点是用“流线”给算法设计中的每一个步骤指定了逻辑上的顺序); 对P61表4-1进行简单讲解 2.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P62) (1)顺序 (2)分支 (3)循环 三、举例说明结构化程序设计(P62)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前分析 教学内容:FOR/NEXT循环语句。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程序设计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循环结构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结构,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FOR/NEXT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在程序设计中频繁出现。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实现独立编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运用其来编制简单的小程序。难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绘制好流程图,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因为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 2、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FOR/NEXT语句的学习,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先看这个图形(画5个竖行排列的“*”),想想看用以前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来编写它的程序呢?(本节程序均设置为单击命令按钮cmdstart运行即代码加在private sub cmdstart_click( )) 生(稍做思考,然后回答):使用PRINT语句 PR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