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振 动 与 冲 击

第26卷第9期

JOURNAL OF V I B RATI O N AND SHOCK

Vol .26No .92007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118)收稿日期:2006-12-18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01-18第一作者邓育林男,博士生,1977年3月生

邓育林, 彭天波, 李建中

(同济大学桥梁系,上海 200092)

摘 要:针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现象,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法,研究了横向地震作

用下梁体与挡块间的碰撞效应。通过对刚体碰撞模型分析,推导出阻尼常数与恢复系数间的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

立了能考虑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桥梁横向碰撞模型,并对碰撞刚度、初始间隙、恢复系数以及桥梁跨径等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撞击力随碰撞刚度和桥梁跨径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初始间隙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恢复系数对碰撞效应影响很大,忽略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会高估碰撞反应。为减轻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效应,提出了挡块刚度的合理取值。

关键词:横向地震;非线性;碰撞效应;碰撞模型;参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2.5+5 文献标识码:A

最近二十余年,地球上发生的多次地震灾害对桥

梁抗震设计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其中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碰撞被认为是影响结构地震反应和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桥梁结构地震震害表明:桥梁连接构造处的碰撞是

引起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1,2]

。从历次大地震中可知碰撞不但造成构造设施的损坏,而且还会引起相应构件内力急剧增大,对下部结构的延性能力要求增

加,甚至造成桥梁墩台脆性剪切破坏[3-5]

在桥梁工程中,为了防止落梁的震害或保证支座的抗震安全性,通常采用设置挡块的抗震措施。目前,各国学者对挡块的抗震性能研究不多,在国外,Shervin

Maleki [6,7]

对简支梁桥上部结构与横向约束挡块间碰撞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碰撞刚度、初始间隙和结构周期影响很大,同时指出忽略碰撞效应,将会低估挡块及下部结构的地震需求,在抗震设计中造成不安全的结果。其不足是采用的是线性碰撞模型,没有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而在国内,目前的桥梁工程抗震规范仅把挡块作为一种构造措施,实际上挡块的作用对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分析挡块的作用以及横向碰撞效应就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刚体碰撞模型分析,推导出阻尼常数与恢复系数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支梁桥横向碰撞简化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和规律,为减轻地震作用下碰撞效应提供依据。

1 刚体碰撞模型

对于混凝土简支梁桥,

上部结构横向刚度一般很

 图1 刚体碰撞模型

大,可将其视为刚体,在与挡块发生碰撞时,由于碰撞持时很短,横向碰撞过程可以等效为图1刚体碰撞模型,其中m 为刚体质量,k 为碰撞刚度,c 代表碰撞

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假定在t =0时刻发生碰撞。

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

m x ??

+cx ?

+kx +0x (0)=0,x ?

(0)=υ

(1)

对于小阻尼情况,上式解为:

x (t )=A exp (-ξωn t )sin ωd t (2)

式中 ξ=c /(2m ωn )<1,A =υ0/ωd ,ωd =1-ξ2

ωn ,

ωn =

k /m 。

由条件cx ?

(t 0)+kx (t 0)=0或x ??

(t 0)=0可以得到碰撞接触时间。对式(2)求二阶导数并代入t =t 0得:

-A exp (-ξωn t 0)[(1-2ξ2

)ωn sin ωd t 0+2

ξωd cos ωd t 0]=0(3)碰撞接触时间为上式的最小正解,即

t 0=π-arctan λωn 1-ξ

2,λ=2

ξ1-ξ2

1-2ξ2(4)同样,可以给出碰撞前后的速度关系,对式(2)求一阶导数并计算碰撞末t =t 0的速度:x ?(t 0)=υ0

1-2ξ2exp [-ξ1-ξ

2(π-arctan λ)]?co s (π-arctan

λ)(5)

引入Ne wt on 恢复系数e,得到碰撞前后速度比:

e=-x

?

(t

)

υ

=

1

1-2ξ2exp[-

ξ

1-ξ2

(π-arctanλ)]?

cos(arctanλ)(6)

工程中常见的阻尼比ξ都小于0.2,由式(4)可知arctanλ较小,从而利用数学级数展开,式(6)可近似为:

e=-x

?

(t

)

υ

≈exp(-

πξ

1-ξ2

)(7)

即:

ξ=-ln e

π2+(lne)2

c=2mωnξ=2ξkm(8) 2 碰撞计算模型

1跨25m的简支T梁,横断面由六片T梁组成,T梁中心距为2.2m,上部结构宽12.5m,总重471t。全桥共设12块圆板式橡胶支座,尺寸为325×88mm,单个支座的水平刚度为1.3×103kN/m。

桥台两侧均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抗震挡块,挡块长×宽×高为100c m×30c m×50c m。分析时假定桥台不发生变形且不考虑挡块的屈服和破坏,此时桥梁碰撞模型可以简化为如图2所示。

图2 碰撞模型

其中m为上部结构总质量,k

为板式橡胶支座总

水平刚度,其值为1.56×104kN/m,c

为结构阻尼,其值为271。碰撞刚度k的取值由于缺乏试验依据,本次分析采用挡块的弯曲刚度并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为5×106k N/m。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采用阻尼器代表,阻尼c的大小与碰撞过程的恢复系数e有关,对于完全弹性碰撞,恢复系数e=1;完全塑性碰撞,恢复系数e=0。对于混凝土材料建议[8]e取0.65,阻尼c采用式(8)来计算。本文中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拟均采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来实现。

选取了12条典型地震波沿桥梁横向输入,假设桥梁位于地震烈度8度区,考虑罕遇地震作用,故将每条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调整到0.4g,12条典型地震波分别见表1。

表1 选取的地震波

No.地震记录位置震级PG A/g卓越周期/s调整系数11940E I Centr o I m perial V alley6.90.3490.681.15 21952Kern County Taft L incoln School7.40.1560.362.56 31995Kobe Kakoga wa6.90.3450.161.16 41994Northridge Saticoy,0906.70.3680.341.09 51994Northridge Saticoy,1806.70.4770.420.84 61971San Fernando A thenaeu m6.60.110.423.64 71987W hittier Joslin60.4260.290.94 81989Loma Prieta Gilr oy A rray#26.90.3670.781.09 91999Chi2Chi,Tai w an Chy0147.60.2630.521.52 101999Chi2Chi,Tai w an Chy0067.60.3640.621.1 111979I m perial V alley Calexico Fire Stati on6.50.2750.361.45 121980L iver more San Ra mon5.80.1540.622.6

注:表中PG A代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211 碰撞刚度的影响

为了解碰撞刚度对碰撞反应的影响,对其进行了

参数分析。将碰撞刚度取为六个等级,分别为k

1、k

2

k3、k4、k5和k6,具体取值参考混凝土弹性模量以及抗震挡块结构尺寸,分别取为5.0×108kN/m、5.0×107kN/m、5.0×106k N/m、5.0×105kN/m、5.0×104k N/m和5.0×103kN/m。分析时初始间隙为5c m,恢复力系数e取0.65。

图3为不同地震波输入下最大撞击力随碰撞刚度变化曲线图;图4表示不同地震波输入下挡块最大变形随碰撞刚度变化曲线图,其中μ为12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平均值,σ为方差。

501

第9期 邓育林等: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碰撞刚度变化对撞击力有很大的影响,碰撞刚度大,则撞击力大,碰撞刚度小,则撞击力小,且随着碰撞刚度的减小,撞击力迅速单调减小,此为在刚性撞击物前设置柔性防撞装置提供了根据。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碰撞刚度的减小,挡块的最大变形逐渐增大,因此最大撞击力和最大变形需求是一对矛盾的参数,为保证结构安全,期望最大撞击力比较小,但要求挡块必须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图3 碰撞刚度对撞击力的影响(12条波平均

)

图4 碰撞刚度对挡块变形的影响(12条波平均)

比较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碰撞刚度为k 5左右时,即碰撞刚度为5.0×104

kN /m ,无论对哪条地震波

输入,最大撞击力均在103

k N 左右,并且挡块的变形需求在5c m 以内,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柔性防撞装

置的刚度取104

kN /m 量级时,可达到最大撞击力和最大变形需求的平衡,取得较好的防撞效果。212 恢复系数的影响 碰撞过程中必定伴有能量损失,其能量损失常采用阻尼器代表,阻尼c 的大小与碰撞过程的恢复系数e 有关,对于完全弹性碰撞,恢复系数e =1;完全塑性碰撞,恢复系数e =0。为了解恢复系数对碰撞的影响,比较了恢复系数e 的不同取值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图5(a )为碰撞刚度为k 3时,恢复系数e 的不同取值对碰撞反应的影响,图5(b )为碰撞刚度为k 4时,恢复系数e 的不同取值对碰撞反应的影响,图5(c )为碰撞刚度为k 5时,恢复系数e 的不同取值对碰撞反应的影响,分析时初始间隙均取5c m 。从图5可以看出:1)随着恢复系数e 的增大,最大撞击力不断增大,但对于

不同地震波,增大的幅度不尽相同,这与碰撞过程中最大撞击力发生时间的先后有关。2)比较图5(a )和图5(c ),当碰撞刚度较大时,恢复系数e 对碰撞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a ) 碰撞刚度为k

3

(b ) 碰撞刚度为k

4

(c )碰撞刚度为k 5

图5 恢复系数对撞击力的影响(12条波平均)

总之,恢复系数对碰撞反应有很大影响,忽略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有时会大大高估了碰撞反应,因此为得到合理的碰撞反应,在分析碰撞问题时应当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而恢复系数e 的合理取值也应当通过实验确定。2.3 初始间隙的影响

在简支梁桥梁施工中,挡块与梁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对于大多数桥梁结构而言,这些间隙受构造要求的限制是个小量,因此在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挡块极易发生碰撞,为了解间隙大小对碰撞效应的影响,对间隙大小进行了参数分析。图6为碰撞刚度为k 3,恢复系数e 取0.65时,改变初始间隙,在12条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撞击力图。

601振动与冲击 2007年第26卷

(a ) 

最大碰撞力

(b ) 

最大碰撞力

(c )最大碰撞力

图6 间隙大小对撞击力的影响

表2 简支梁桥参数表

跨径(m )

上部

结构上部结构总质量(t )

支座型号支座水平刚度(k N /m )周期(s )

10172

40×(200×35)5.03×104

0.3713空心板

23240×(200×49)

3.59×1040.501632740×(200×56

)3.14×104

0.642044840×(250×56)4.91×104

0.6025

471

12×(325×88

)1.56×1041.09

30T 梁58312×(350×88)

1.80×104

1.133571712×(375×88

)2.07×104

1.174086112×(400×88)

2.36×104

1.20 注:表中所列上部结构宽均为1

2.5m 时的参数;支座型号为支座个数x (直径x 厚度),单位为mm

通过对大量的地震波在同一模型下变换初始间隙

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震波作用下,使结构产生最大撞击力的初始间隙也不相同。如图6所示,最大撞击力随间隙变化波动比较大,对于不同地震波变化规律不一致,因此,初始间隙是一个不确定的影响因素。2.4 桥梁跨径的影响

表2列出了常见跨径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总质量、支座型号、支座水平刚度以及基本振动周期。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桥梁跨径的变化,梁体质量、支座刚度以及基本振动周期都随之改变,因此,跨径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图7为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最大撞击力随跨径变化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最大撞击力随跨径的增大波浪式上升,而且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最大撞击力波动范围也不相同,因此跨径的影响是一个综合影响,不仅受梁体质量大小和基本振动周期影响,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也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但总体趋势是,最大撞击力随跨径的增大而增大

(a ) 

最大撞击力

(a )最大撞击力

图7 跨径大小对撞击力的影响

3 结 论

碰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空间接触问题,其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在刚体碰撞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简支梁桥单质点的碰撞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下转第119页)

7

01第9期 邓育林等: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te m s[R].O sl o,Nor way OMAE.02June,2002,23—28. [5]Huse,Erling.Fl ow I nterference and Clashing in Deep Sea

R iser A rrays.Workshop on Vortex I nduced V ibrati ons of Off2 shore Structures[R].WV I V OS2Escola Politécnica Univer2 sidade de s ao Paul o2B razil,2000.

[6]邵炎林,何炎平.海洋结构物中典型圆管构件的碰撞损伤

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6,21(1):36—40.

[7]W il m shurst S R,Chan H H,Ellinas C P.Mott M acDonald

L td.Local R iser I m pact:F.E.ModelValidati on U sing Labo2 rat ory I m pact Tests[R].I O PEC2001,Stavanger,Nor way,

June17—22,2001:254—260.[8]A rve Johan Kalleklev,Ki m J.Design Guideline for R iser Col2

lisi on[R].OT C2003,Houst on,Texas,U.S. A.,58 M ay2003.

[9]ABAQUS,Versi on6.2,H ibbitt,Karlss on&Sorensen,

I nc.,2001.

[10]Chen K,Shen W Q.Fuuher experi m ental study on the failure

of fully clamped steel p i pes[R],I nt.J.I m pact Engng.

1998,21(3):177—202.

[11]Fontaine E,Heurtier J M,Tou m it S.Modeling of R iser Con2

tact2Fricti on Pr oble m s[R].OT C2002,Houst on,Texas,U.

S.A.,M ay2002,6—9.

(上接第107页)

1)碰撞刚度变化对于撞击力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碰撞刚度的减小,撞击力迅速单调减小,但挡块的变形逐渐增大。最大撞击力和变形是一对矛盾的参数,分析表明柔性防撞装置的刚度取104k N/m量级时,最大撞击力和变形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防撞效果;

2)碰撞过程中必定伴有能量消耗,忽略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有时会大大高估了碰撞反应,因此,为得到一个合理的碰撞反应,在分析碰撞问题时应当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3)撞击力随间隙大小变化规律不明显,受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很大,不同地震波作用下,产生最大撞击力的间隙不相同,初始间隙是一个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4)跨径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受梁体质量大小和基本振动周期影响,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也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但总体趋势是,最大撞击力随跨径的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1]PriestleyM J N,Seible F,Galvi GM.Seis m ic design and retr o2

fit of bridges[M].John W iley&Sons,I nc.1996.

[2]Hall John F.Northridge earthquake of January17,1994recon2

naissance report[J].Earthquake Spectra,1995,11:1—514.

[3]Stavr os A,Anagnost opoul os.Equivalent viscous da mp ing for

modeling inelastic i m pacts in earthquake pounding p r oble m s [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 ics.2004, 33:897—902.

[4]李建中,范立础.非规则梁桥纵向地震反应及碰撞效应

[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84—90.

[5]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非规则梁桥伸缩缝处的碰撞对地

震反应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54—59.

[6]Shervin Maleki.Effect of side retainers on seis m ic res ponse of

bridges with elast omeric bearings.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2 ing[J].2004,9(1):95—100.

[7]Shervin M aleki.Seis m ic modeling of ske wed bridges with

elast omeric bearings and side retainer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5,10(4):442—449.

[8]Robert Jankowski,Krzyszt of W ilde and Yozo Fujino.Reduc2

ti on of pounding effects in elevated bridges during earthquakes [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 ics.2000, 29:195—212.

(上接第114页)

3 结 论

在振动、语音等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中动态范围宽,数据区间性明显,数据冗余大,为实现快速存贮和传输,提出分段动态数据压缩算法,它兼顾速度与压缩率指标,在满足速度的前提下达到较高效率的压缩,给出了算法的C++语言描述及实际应用。该算法为动态线性压缩,压缩和重构可同步进行,算法的压缩和重构速度很快且开销极少,可用于实时性较高、数据传输通道要求严格的场合,亦可用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上述算法在开发的以DSP6713为核心的动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中实现,数据压缩比约为3:1,额外时间开销约为1%,额外的空间开销为1帧数据的缓冲区。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就是根据数据缓冲区的占用率决定压缩参数,以动态算法结构来适应数据压缩,使数据的压缩效率最优。

参考文献

[1]靳 鸿,裴东兴,祖 静.无损数据压缩在数据采集系统中

的应用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1v24.

[2]朱 琳,罗家融,田一海.南岛核聚变实验数据采集系统中

数据压缩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2v29.

[3]Hou H S.A Fast Recursive A lgorith m f or Computing the D is2

crete Cosine Transf or m[J].I EEE,Trans,On Acoustics, Speech,and Signal Pr ocessing,1987,8(10):1455—1461. [4]庞晓东,贾 凯.一种高效的分布式测控系统的数据压缩

管理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06—208.

[5]Sorer J A.Data comp ressi on:M ethods and theory[M].[s.

l.]:Computer Science Press,1988,81—121.

[6]颜景龙,施聚生,李国林,李 浩.降比特数据采集方法探

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3v20.

[7]赵建洋.一种少数点FFT递归算法[J].振动与冲击,

2006,25(2):48—50.

[8]赵建洋.电网质量的DSP分布式计算机综合估计系统研究

[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6.

911

第9期 陈云水等:SP AR平台立管相互碰撞的有限元分析

structure,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size,contact status bet w een layers and s oil p r operty,etc .on pave ment res ponse is compu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finite ele ment is a good method for saving ti m e t o s olve large size model p r oble m;con 2tact status es pecially bet w een surface layer and base lay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king state of pave ment structure;U sing Duncan 2Chang model and the linear elascit model res pectively,the corres ponding res ponses in the reversi on phase are obvi ously different .

Key words:dyna m ic l oad;infinite ele ment;contact status bet w een layers;Duncan 2Chang model;surface defor ma 2ti on;tensile stress at the bott om of layer

A SURVEY O F M I CRO EL ECTROM AGNET I C V I BRAT I O N ENERGY HARVESTERS

WAN G Pei 2hong 1

, D a i X u 2han 1

, ZHAO X iao 2lin

1

(1.Key Laborat ory ofM inistry of Educati on f or Thin Fil m and M icr ofabricati on Technol ogy,

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Nano /M icr o Fabricati on Technol ogy,

Research I nstitute of M icr o /Nanometer Science and Technol ogy,Shanghai J iaot 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2.School of Physics and Materia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

Abstract: W ith the fast devel opments of l ow power wireless sens or net w orks and m icr oelectr omechanical syste m ,energy supp ly is becom ing a big barrier t o their app licati ons in engineering .Now a s oluti on is t o use m icr oelectr omagnetic vibrati on energy harvesters .The p rinci p le,physical model and design rule of electr omagnetic vibrati on energy harvesters are p resented .Geometric model,structural parameters,out put result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 ous electr omag 2netic vibrati on energy harvesters are analyzed .Finally,the difficulty and the challenge faced by us t o devel op electr omag 2netic vibrati on energy harvesters are discussed,and the devel opment trend is pointed out .

Key words:m icr oelectr omechanical syste m;vibrati on energy harvester;electr omagnetic

CALCULAT I O N M ED THOD FO R VERT I CAL PENETRAT I O N

O F PRO JECT I L ES I NTO LAY ERED M ED I U M W I TH INTR I NS I C FR I CT I O N

WU Hua 2jie 1,2

, WAN G M ing 2yang 1

, WAN G Hong 2

, YAN G Yuan 2you

3

(1.Engineering I nstitute,P 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Nanjing 210007,China;

2.No .4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G .S Beijing 100850,China;

3.The Colligati on Staff of General Politics,Beijing 100034,China )

Abstract: U sing dyna m ic equati ons of intrinsic fricti on mediu m near the cavity of penetrati on,dividing the z one

near the cavity of penetrati on int o destructive and elastic z ones,neglecting influence of crack z one,the resistance f orce of a warhead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free surface boundary,the resistance f orce p r oduced during the p r ojectile penetrating other layered mediu m with re mained vel ocity is derived,the f or mulas about the penetrati on theory f or the lay 2ered mediu m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vertical directi on are gained .A t the sa me ti m e,the layered medium can als o be ana 2lyzed by using the wave resistance and the equivalent medium method .Its results are cl ose t o those resulting fr om the cal 2culating f or mulas and regulati ons adop ted in our country and it shows the rightness of the p r oposed method .

Key words:layered mediu m;dep th of penetrati on;elast o 2p lastic boundary conditi on

PO UND I NG MOD EL O F BR I D GE STRUCTURES AND PARAM ETER ANALY S I S

UND ER TRANSVERSE EARTHQUAKES

D EN G Yu 2lin, PEN G Tian 2bo, L I J ian 2zhong

(Depart m ent of B ridge Engineering,T 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pounding phenomenon bet w een girders and side retainers of bridges under transverse earth 2

3

71Vol .26No .92007 JOURNAL OF V I B RATI O N AND S HOCK

471 JOURNAL OF V I B RATI O N AND SHOCK Vol.26No.92007

quakes,nonlinear ti m e2hist ory integrati on method is e mp l oyed t o study the pounding effects bet w een girders and side re2 tainers.The relati onal exp ressi on bet w een da mp ing constant and resum ing coefficient is deduced based on a rigid2body pounding model.The pounding model which can consider energy dissi pati on of pounding under transverse earthquakes is p resented.Effects of pounding stiffness,gap distance,resu m ing coefficient and bridge s pan,etc.are analyzed.The re2 sults indicate that pounding f orce rises with increase in pounding stiffness and bridge s pan,but its change is not obvi ous with changes in gap distance.Neglecting energy dissi pati on of pounding will lead t o overesti m ati on of pounding effects. Reas onable stiffnesses of retainers f or reducing pounding effects are p resented.

Key words:transverse earthquakes;nonlinear;pounding effects;pounding model;para meter analysis APPLY ING SPH M ETHOD TO SHEAR ING ENERGY ABSO RBERS

XU Q ing2xin, SHEN R ong2ying, ZHOU Ha i2ting

(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Mechanical Syste m and V ibrati on,Shanghai J 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 A ne w type of energy abs orber is intr oduced,which abs orbs the i m pact energy by mechanical shearing of a stack of thin metal sheet.Shearing p r ocedure of energy abs orber is si m ulated by s moothed particle hydr odyna m ics (SPH)method,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SPH method is p r oved t o be suitable for studying shearing energy abs orber,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PH method t o those of a sled crash test.The study shows that SPH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ver FE M in comp lex contacts of shearing energy abs orber.

Key words:shearing energy abs orber;s moothed particle hydr odyna m ics(SPH)method;sled crash test

A DY NAM I C COM PRESS I NG AL GO R I THE M BY GRO UP I NG DATA

ZHAO J ian2yang1,2, ZHAN G L ing2m i1

(1.I nstitute of V ibrati on Engineering Research,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 onautics and A str 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2.Depart m ent of Computer,Huaiyin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Huaian223001,China)

Abstract: Dyna m ical Testing syste m 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such as,envir onment testing,health monit o2 ring,machinery conditi on monit oring,fault diagnosis,and structure health monit oring.I n these syste m s,l ots of data need t o be transf or med,t o be st ored,t o be p r ocessed with high p recisi on.T o comp ress these data,a dyna m ic comp ressing A l2 gorithe m by gr oup ing data is p r posed.By using it the data can be comp ressed within different seg ments.The algorithe m described with C++language perf or m s with l ow cost in ti m e and s pace.It is linear and in ti m e order.It can als o be used in s ome real2ti m e multi2tunnel data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syste m s.Finally,an app licati on is given.

Key words:data comp ressi on algorith m;linnear comp ressing with gr ouging seg ments;dyna m ic testing syste m

F I N I TE EL E M ENT ANALY S I S O F THE COLL I S I O N O F R I SERS I N SPAR PLATFO R M

CHEN Yun2shu i, WAN G D e2yu

(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Ocean Eng,Shanghai J iaot ong Univ.,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 Exp licit dyna m ics method has been used t 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behavi or of collisi on of adjacent risers in SP AR p latf or m.I n this study,a3D finite ele ment analysis based on ex p licit dyna m ics is carried out t o investigate the maxi2 mu m collisi on f orce and stress and the behavi our during the i m pact event.The maxi m u m collisi on f orce and stress are stud2 ied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 p ressures,different angles bet w een risers when risers are i m pacting,different i m pact angles and contact fricti on.The results sho w that risers are safer when they are subjected t o a certain internal p ressure;compared t o bare risers,risers with neop rene coatings are not sensitive t o i m pact angle;when the i m pact angle is45degree,the maxi2 mu m collisi on f orce and stress are l o wer;the maxi m u m collisi on f orce and stress are not sensitive t o contact fricti on.

Key words:SP AR p latf or m;collisi on of risers;finite ele ment;collisi on force and stress

桥梁抗震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 摘要:文章从研究桥梁震害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桥梁主要震害形式和震害原因,并阐述了现在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还提出了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从而提出了新的技术。 关键词: 桥梁震害;抗震设计;抗震措施;设计原则;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在抗震救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使桥梁在地震时能起到安全疏散、避难的作用,地震后确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交通需要,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桥梁同其他建筑物一样,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抗震设计,在地震时将产生严重的破坏。目前,在桥梁抗震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是美国和日本。二十多年来他们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桥梁全桥模型的多台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制定出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此外,新西兰在研究利用延性抗震和减震隔建支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投入了工程实用。虽然我国开展桥梁结构抗震研究工作比较晚,直到1976年唐山地震后才得以重视,但由于桥梁研究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还是相当丰富的。先后进行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曲桥的抗展研究和振动台模拟地震模型试验,研究水平从线性范围发展到非线性阶段;从确定性方法发展到可靠性理论方法,从确定桥梁的动力特性发展到实际情况。 一.桥梁主要的震害形式 1.上部结构震害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 可以分为结构震害、碰撞震害和位移震害。其中最常见的是移位, 最严重的是落梁。桥梁结构震害在历次严重的地震中都比较少见。桥梁碰撞震害包括: 桥面伸缩缝位置混凝土裂缝及压碎变形, 混凝土伸缩缝位置护栏混凝土撞损, (如汶川地震中磨家互通式跨线桥) T梁横隔板开裂(观音岩大桥)及少数梁端及部分桥台损伤等震害。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最新版】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 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 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 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 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 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215;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

为400mm#215;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各层 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215; 105kN/m,k2=9.1#215;105kN/m,

k3=8.5#215;105 kN/m,各质点的质 量分别为m1=2#215;106kg, m2=2#215; 106kg, m3=1.5#215;105kg,结构的自 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 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 各振型分别为: 要求: 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力; 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戴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 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 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 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 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但更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 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 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主梁5片,横梁10根,等间距地布置主梁、横梁,形成网格式梁式结构。“A” 型塔斜拉结构设计为双塔,两侧各一个.中间设一撑杆加强两边“A”型塔的横

大间距双柱墩接盖梁桥墩横向地震反应研究

大间距双柱墩接盖梁桥墩横向地震反应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1T12:35:09.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黄海峰 [导读] 摘要用有限元方法对大间距双柱墩盖梁的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进行了全桥模型计算分析,并与我国城市桥梁规范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东莞 523900 摘要用有限元方法对大间距双柱墩盖梁的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进行了全桥模型计算分析,并与我国城市桥梁规范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墩高等因素对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大间距双柱简支梁桥的横向抗震计算应该采用全桥模型计算;我国现行城市桥梁抗震规范中的简化计算方法误差较大。 关键词: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力;规范 1 工程背景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有,在城市桥梁建设中也要尽可能利用桥下空间,因此桥梁结构越来越多地采用大间距双柱墩。对于普通的公路简支梁桥,一般认为,结构横向刚度比纵向刚度大的多,故横桥向不控制设计。因此人们对横桥向地震反应研究比较少,对横桥向地震力的计算方法及其沿各墩的分配认识也不够。大间距双柱墩,自振周期较小,地震力往往比顺桥向地震力大。近来的震害经验也表明,横桥向的地震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桥梁上部结构的质量远大于桥墩的质量,因此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是桥梁的主要地震荷载,正确计算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合理确定各墩分担的上部结构地震力是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均规定,对于简支梁桥,横桥向各墩的地震荷载,均按单墩模型用反应谱方法计算,即把一个墩相邻两跨质量的一半集中在墩顶,不计各墩之间由于上部结构所产生的联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文献[5]中根据大量的现场振动测量结果指出:梁的振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引起了梁与墩的耦联振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墩的横向刚度来说,梁是一个比较柔性的结构,在研究桥梁的横向地震力时,梁的横向振动通常是不可忽略的。由于上部结构地震力沿各墩的分配,主要由上部结构的基本横向振型确定,因此忽略梁的变形按单墩模型计算桥梁的横向地震力必然存在误差。 本文重点讨论了设计中按单墩计算简支梁桥墩横桥向地震力与建立全桥模型计算出的简支梁桥横桥向地震的差别。 2 计算方法及模型 本文选择4x30混凝土简支小箱梁桥计算讨论,上部结构采用小箱梁、桥墩均为大间距双柱墩,各墩横向抗弯惯性矩相同,计算中主梁的横截面面积及质量保持不变。 对上述结构,按有限元方法,把上部梁及桥墩简化为三维梁单元,周期及振型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地震力按反应谱方法计算,反应谱取文献[3]中的Ⅲ类场地反应谱,水平地震系数为0.1。支座是桥墩与上部结构的联结件,它确立了梁与墩顶之间的位移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双柱墩接盖梁简支小箱梁抗震计算,上部小箱梁按梁格法进行模拟,支座按实际模拟,墩底约束采用出口刚度模拟,其三维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4x30m简支小箱梁全桥三维计算模型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各墩高相同时的计算结果 首先以4跨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假设各墩高度相同,通过调整墩高讨论了有限元模型计算出的上部结构横向地震力与规范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别。 本文计算中,墩高分别取6m,8m,10m,12m,14m (此时横向第一周期由0.33s增大到0.74s)。根据墩高不同的情况,有5种计算工况。由于假定桥的跨径及梁的线密度不变,因此按城市抗震规范[3]计算的各墩地震力及周期只与墩高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采用MIDAS模型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按规范不同高度桥墩自震周期和地震力对比 表2 MIDAS模型计算不同高度桥墩自震周期和地震力对比 横向第一周期、2号墩剪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规范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如图2所示。其中相对误差按下式计算:相对误差=(有限计算结果-规范结果)/(规范结果)x100%。

第五节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五节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一、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多质点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同单质点弹性体系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来实现。 假定建筑结构是线弹性的多自由度体系,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正交性原理,将求解n 个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分解成n 个独立等效的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分别利用标准反应谱,求得结构j 振型下,质点i 的F ,再按一般力学方法,求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最后,按一定法则将各振型的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但应注意,这种振型间作用效应的组合,并非简单的求代数和。)便可确定多自由度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作用效应。由于各个振型在总的地震效应中的贡献总是以自振周期最长的基本振型(第一振型)为最大,高振型的贡献随振型阶数增高而迅速减小。实际上,即使体系的自由度再多,也只计算对结构反应起控制作用的前k 个振型就够了,一般需考虑的振型个数k=2—3,即取前2—3个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到精度很高的近似值,从而大胆减少计算工作量。 1、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第j 振型I 质点最大地震作用 i ji j j ji G X F γα= 式中: j α —— 相应于第j 振型自振周期T 的地震影响系数 j γ —— 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n i ji i n i ji i j X m X m 121γ ji X —— j 振型i 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振型位移 i G —— 集中于i 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上述方法繁琐,工作量大,计算不方便,因此工程中为了简化计算,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采用近似的计算法,即底部剪力法。 2、振型组合 (1)SRSS (平方和开方法) ∑=2 j S S (2)CQC (完整二次项组合法) 二、底部剪力法 1、 适用条件: (1) 高度不超过40m ; (2) 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 (3)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4) 近似于单质点体系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女儿墙重量: (1.95+0.51+0.875)×[(11.4+0.2)×2+(25+0.2)×2- (2.5+0.4×10+0.5×4)]=217.11kN 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 7.7×(6-0.15×2)×(11.4-0.2-0.3-0.2)×2=939.25kN 5.9×[(6-0.2-0.15)×(2.5-0.3)×2+(2.5-0.3)×(3.6-0.3)] + 6.4×(1.8-0.25)×(2.5-0.3)=211.33kN 499.90+939.25+211.33=1650.48kN 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 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 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

2)+ (2.61+5.148+1.346+0.486)=67.38kN 4.5×[(2.5-0.4)+(2.5-0.25-0.2)+( 5.4-0.3-0.25)+ (5.4-0.3-0.2)]=62.55kN 3.89+ 4.031+0.432+0.571=8.924kN 25×3×(0.4×0.4×3+0.5×0.5)=54.75 kN 5.9×(5.4-0.35)×(2.5-0.3)=65.55kN 67.38+62.55+8.924+54.75+65.55=2 59.15kN 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 3×1.1×2.3+ 17×0.02×[1.1×2.3+2.3×(0.2+0.2+0.2)+1.1×3]+2.1 2=31.38kN 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 17×0.02×1.5×(0.4×4×9+0.5×4×5-0.2×2×14)=9.59 kN 100.88+9.59=110.47kN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戴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 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 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 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 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但更

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 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 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主

桥梁抗震复习题定稿版

桥梁抗震复习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复习题 1.地震动的三要素? 答:地震动强度(振幅、峰值),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 2. 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和E1地震E2地震是什么关系 答:基本地震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 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3.地震按照成因、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的远近等的分类;一些有关地震的术语含义。答:按照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 按照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照震中距的远近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 4. 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各种波的速度对比 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波速较快,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较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100-800m/s。 面波 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沿波前进方向做椭圆反时针方向运动。 振幅大,在地表以竖向运动为主。 乐浦波:传播时,类似蛇形运动,质点在地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 5. 地震动、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动:也称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震动。 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 波就称为地震波。 6.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 的关系。 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用Ml表示),定义为: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第八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8.1.1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屋面板厚h=120mm 8.1.1.1 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8.1.1.2 屋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16.1472 )25.06.6(/495.145.06.616.3)3.03(/495.123.06.7/16.3=?-?+?-?+ +?+?-? 屋面梁自重:147.16KN 8.1.1.3 半层墙自重 顶层无窗墙(190厚):()KN 25.316.66.029.3202.02019.025.14=??? ? ??-???+? 带窗墙(190厚): ()()KN 98.823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9.3202.02019.025.14=??? ??? ???????-?+???-???? ??-???+?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KN 04.376.66.1202.02019.025.14=????+? 8.1.1.4 屋面板自重

kN m m m m kN 78.780)326.7(6.6/5.62=+??? 8.1.1.5 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8.1.1.6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1127.96 KN 8.1.2 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楼面板厚h=100mm 8.1.2.1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 则整层为48.75×2=97.5 KN 8.1.2.2 楼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 +?+?-? 8.1.2.3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8.1.2.4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8.1.2.5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8.1.2.6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 8.1.3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 ,柱高H 2=4.2+0.45+0.55=5.2m ,楼面板厚h=100mm 8.1.3.1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8.1.3.2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8.1.3.3半层墙自重(190mm ): ()()KN 14.3145.002.02019.025.142 8 .15.16.66.02 2.4202.02019.025.14=-?+???-??? ?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目录 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0 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0 2.1. 监测内容 0 2.2. 数据传输 (1) 2.3. 数据分析处理和控制 (2) 2.4. 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 2.5.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3) 3.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 (4) 3.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 (4) 3.2. 桥梁健康监测意义 (4) 4. 现有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5) 5. 结语 (6)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交通是社会的经济命脉,桥梁是交通的咽喉,交通不畅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保障桥梁的功能性、耐久性,尤其是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保证桥梁安全运行、避免严重事故发生,对桥梁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应运而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是以科学的监测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各种适宜的检验、检测手段获取数据,为桥梁结构设计方法、计算假定、结构模型分析提供验证;对结构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进行分析,及早预见、发现和处理桥梁结构安全隐患和耐久性缺陷,诊断结构突发和累计损伤发生位置与程度,并对发生后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与预测。通过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估,为桥梁在各种气候、交通条件下和桥梁运营状况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达到防止桥梁坍塌、局部破坏,保障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1.监测内容 数据采集与测量的内容主要为:变形(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动力特性、温度、外观检测等。 1)变形监测 采取适宜的测量手段,对桥梁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沉降、位移、倾斜量进行监测。常用监测变形的方法有:导线测量法、几何水准测量法、GPS测定三维位移量法、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测量法和自动全站仪三维坐标非接触量测等。 2)应力监测 桥梁运营状态中主体结构的应力变化是由于主体结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状态变化引起

横向减震体系作用下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独塔双索面铁路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 近些年,随着桥梁设计和建造水平的提高,桥梁不断向轻型大跨方向发展。由于地震作用对桥梁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和技术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人们采用增大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方法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但这种方法不能真正起到耗能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安全经济的要求[1~2]。在实际的桥梁工程中,通常采用更加合理的减震技术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常用的减震方法主要有三种: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和被动调谐减震[3]。 本文以穗盐特大铁路斜拉桥为例,对其安装E型钢阻尼支座和横向约束作用的减震体系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无减震支座体系作用下的反应比较,讨论和分析减震措施的有效性。 1工程概况 穗盐路特大铁路斜拉桥是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上引入广州枢纽工程的一座四线铁路桥,即为引入新广州站客运专线场的四线客运专线桥,该桥处于R=1150m的曲线区段。该桥为四线铁路独塔双索面钢箱弯斜拉桥,其跨径分布为:32.6m+175m+175m+32.6m,桥宽24m(见图1)。该独塔斜拉桥设有一辅助墩,主梁与桥塔的连接处采用固结方式,主桥结构约束体系为:边墩设置两个纵向活动E型钢抗震阻尼支座,一个横向约束销钉;辅助墩设置三个双向活动支座,两个横向约束销钉。主塔、辅助墩和边墩下均为桩基础。主梁断面有钢箱梁和混凝土箱梁两种,两辅助墩之间采用钢箱梁,辅助墩与边墩之间则为混凝土箱梁。穗盐路铁路斜拉桥桥址所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峰值加速度为0.1g,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类别为II类[4]。

图1 主桥总体布置图 穗盐路斜拉桥工程是一个大型的桥梁工程,投资很大,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将会非常巨大。因此,进行正确的抗震研究,确保其抗震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动输入 2.1抗震设防标准 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需要在经济与安全之间进行合理平衡,这是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原则。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穗盐路特大铁路斜拉桥采用100年10%(地震水平I,简称P1概率)和100年4%(地震水平II,简称P2概率)两种超越概率地震动进行抗震设防。具体性能目标可参见表1 表1 设防标准与相应的性能目标 2.2地震动输入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提供的《贵广铁路贺州至广州段重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得到100 年超越概率10%、4%两个概率水平的场址地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 A、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g T等参数如下表2。 m 表2 场地设计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5%阻尼比)参数值 表的场地设计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 A)及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值。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m 按相应的水平地震动的2/3取值。 在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采用100年10%和100年4%的超越概率,阻尼比为5%的场地反应谱输入,如图2所示。考虑到斜拉桥作为柔性结构(阻尼比通常取3%),具体计算时,对反应谱进行阻尼调整,阻尼调整系数 C应按下式取 d 值:

单跨桥梁结构模型设计赛题修订稿

单跨桥梁结构模型设计 赛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单跨桥梁结构模型设计赛题 一、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单跨桥梁结构模型设计” 二、模型要求 (1)方案:桥梁结构模型主要展示桥梁的结构和外形,以结构合理性(以最经济的材料承受最多的荷载)、实用性(足够大的使用空间)和外形美观为主要设计依据。模型的主要受力构件应合理布置,整体结构应体现“创新、轻巧、美观、实用”的原则。 (2)模型材料:材料为白卡纸、腊线、白胶,材料统一由组委会购买和提供,不得使用非组委会提供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赛资格。 (3)模型尺寸:桥梁总长为700±50mm ,跨径不得小于500mm ,桥面长度不得小于跨径,桥面宽度为120±10mm ,桥面净高不得低于100mm 。加载区为桥梁中心线左右150mm ,共300mm 。(各尺寸见简单桥梁示意图) (4)限重及限变形量:加载后桥梁挠度不得超过30mm ,模型自重不得超过400g ,每超过控制质量1%,将在该队所得总分基础上再扣除4%,扣完为至。 (5)稳定性:模型组装完毕后其部件不应自行脱落。在正常移动中发生部件脱落的作品将不予参赛。所制作的结构必须保证在没有任何辅助物的情况下 能够立于桌面上。 (6)铁块规格:提供大、小两种规格铁块加载。大铁块长、宽、高分别为12cm 、6cm 与3.2cm ,重量为1800g 。小铁块的长、宽、高分别为6.0cm 、4.5cm 与3.2cm ,重量为675g 。铁块可以叠放。 简单桥梁侧视图 铁块加载区域 简单桥梁正视图

桥梁抗震复习题

复习题 1.地震动的三要素? 答:地震动强度(振幅、峰值),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 2. 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和E1地震E2地震是什么关系? 答:基本地震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3.地震按照成因、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的远近等的分类;一些有关地震的术语含义。 答:按照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 按照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照震中距的远近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 4. 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各种波的速度对比? 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波速较快,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较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100-800m/s。 面波 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沿波前进方向做椭圆反时针方向运动。 振幅大,在地表以竖向运动为主。 乐浦波:传播时,类似蛇形运动,质点在地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

5. 地震动、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动:也称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震动。 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 就称为地震波。 6.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 的关系。 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用Ml表示),定义为: 在离震中100Km处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 动位移(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值,即 Ml=lgA 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 联系与区别:对于一次地震而言,震级只有一个,烈度则随着地点的变化而有若干个。一般来说,震中的烈度最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 越低。 关系:Ml=1.5+0.58I0(震中烈度) 7.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答:包括震源、传播介质与途径、局部场地条件这三类。 8.地震烈度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区分的? 答:按地震烈度表的标准进行区分 主要依据是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器物的反 应等。 9.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有哪些现象? 答:地裂缝、滑坡、砂土液化软土震陷。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第一讲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2.《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3.防震减灾工作方针4.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5.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6.单位和个人的义务7.群测群防工作8.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9.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能力10.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11.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12.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13.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 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 答:1.地表断裂 2.滑坡 3.砂土液化 4.软土震陷 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 答:建筑结构软弱层机制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框架填充墙剪切破坏、桥梁结构落梁、整体或部分倒塌、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桥梁碰撞、节点破坏、现代斜拉桥震害现象等。 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⑴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 ⑵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 ⑶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⑷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⑸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 ⑹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⑺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 ⑻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第二讲 1、构造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答:构造地震主要是由于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自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人们已广泛接受这样的观点:断层错动是由全球性的大规模板块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可以说,板块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而断层错动则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局部机制。 2、什么是地震动的特性及其三要素? 答:特性:地震动是以运动方式出现。地震动是迅速变化的随机振动,地震动的这一特点,导致了抗震设计对地震作用峰值的关注。地震动对结构的作用效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变形反应有关。地震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靠强度安全储备。 三要素:地震动的幅值(最大振幅或叫峰值)、频谱(波形)和持续时间(简称持时), 3、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